① 八载干戈中,国民党正面战场在哪次战役中取得了重大胜利
台儿庄大捷是抗战爆发后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首次重大胜利。在历时半个多月的激战中,中国军队付出了巨大牺牲,参战部队4.6万人,伤亡失踪7500人。但也取得了重大战果,歼灭日军1万余人。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凶焰,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必胜信心,为抗日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
台儿庄
台儿庄位于徐州东北30公里的大运河北岸,临城至赵墩的铁路支线上,北连津浦路,南接陇海线,扼守运河咽喉,是徐州的门户。是日军夹击徐州的首争之地。日军夺取山东要地后,增加兵力,追击当面中国军队。日军第10师团由北自南展开进攻,第5师团由东北方向从临沂向峄县(今峄城)进攻配合作战。
时间表
1938年3月16日,日军第十师团组编濑谷支队(旅团)作为先头部队,向台儿庄以北滕县发动进攻,揭开了台儿庄战役的序幕。
3月31日:台儿庄及其附近日军被我军完全包围
31日,台儿庄及其附近日军已被第2集团军和第20军团第52军完全包围,正当中、日两军在台儿庄进行阵地争夺的殊死战斗之时,在台儿庄北部外围的战线上,日军坂本支队对第52军侧背形成威胁。受困的日军在得到支持之后,立刻发动逆袭,台儿庄各处阵地都遭到日军强烈的反攻,孙连仲部又陷入苦战之中。
4月2日:第5战区司令部给各参战军团下达任务
4月3日:中国军队开始总攻 孙连仲部伤亡惨重
34月3日,李宗仁下达总攻击令。第52军、第85军、第75军在台儿庄附近向敌展开猛烈攻势。日军拼力争夺,占领市街大部。总攻开始以后,日军顽强抵抗。
4月6日:李宗仁亲赴台儿庄指挥总攻 日军溃逃
李宗仁赶赴台儿庄附近,亲自指挥全线总攻。中国军队全线出击,杀声震天。敌军已成强弩之末,弹药汽油用完,机动车辆多数被击毁,其余也因缺乏汽油陷于瘫痪,日军狼狈逃窜。
4月7日:大捷 歼灭日军一万余人
台儿庄一战,中国投入兵力20多个师计12万人,其中台儿庄方面6万人;日军投入2个师8个团约3万人,其中台儿庄方向7个团。中国军队击败日军第5、第10两个精锐师团,以损失近2万人为代价,取得歼敌万余人的战果,日军损失坦克30余辆,火炮70余门、坦克40余辆、机枪数百挺、步枪万余枝。并缴获了大量武器及其他军用物资。
抗战将士后人纪念台儿庄大捷
大批部队源源不断向台儿庄集结
老兵记忆
300名伤兵饮弹殉城
何宏钧,原国民革命军41军老兵,1937年出川抗日,参加了台儿庄、长沙等著名抗日战役,枪林弹雨中九死一生。解放前夕,他在成都起义,现为重庆市政府参事室参事。
一个连只剩下18人
老兵林明告诉记者,战斗最惨烈时,在他们之前进城的东北军一个营的战士全部牺牲了,而他所在的连145人,到战役结束时,包括林明在内,只剩下18人。
河南老兵:亲历炮轰台儿庄
在老人心目中,最惊心动魄的战斗是台儿庄战役。
看到师长坠墙殉国
“我看到王铭章师长在城墙上指挥。”老兵孙帮安说,作为警卫连的士兵,自己一直在第127师部队领导跟前,因此有幸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
川军老兵回忆随张自忠血战台儿庄
1938年3月,板垣第5师团进攻山东南部的军事要地临沂城。李长维所在的第59军奉命增援,与守军庞炳勋第40军内外夹击,取得临沂大捷,并分割了日军主力,为随后著名的台儿庄大捷奠定了基础。
一个将军的回忆
李以匡中将,广东电白人,生于1912年,卒于2004年。他于1938年3月曾参加台儿庄战役,时任国民党军第九十二师五五二团副团长,战斗中,团长张新负伤后,即升代该团团长。
② "百年积弱"和"八载干戈"分别是指什么
“百年积弱”是指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的中国近代史开始到1940年。
“八载干戈”是8年抗战:中国1937年至1945年,抗击日寇,恢复中华。
③ 百年积弱叹华夏,八载干戈仗延安 是什么意思
延安,中国革命的圣地。清凉山,新中国新闻出版事业的摇篮。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党中央在延安时期,清凉山曾是中央党报委员会、新华通讯社、解放日报社、延安新华广播电台、中央印刷厂、新华书店等众多新闻出版单位的所在地。当年,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党的新闻机构传播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人民群众呼吸相通,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陈毅将军曾赋诗称赞:“百年积弱叹华夏,八载干戈仗延安。试问九洲谁做主?万从瞩目清凉山。”
延安新闻纪念馆位于延安精神城区清凉山南麓,是由中宣部、广电总局、新华社、人民日报社、新闻出版署等部门(单位)共同筹资修建而成,是全国唯一的新闻事业专题纪念馆,展馆总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其中陈列面积1580平方米。馆的外型呈窑洞形,意寓着党的新闻事业是从延安的土窑洞里创建和发展起来的。陈列共分五个单元,分别在四个展厅进行展出。共展出文物180余件,珍贵历史照片、文献、的各类图表资料400余幅,陈列大量运用场景复原、景像合成等到展示,并配合以声、光、电等现代化高科技展示手段,生动地再现了延安时期新中国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历程和辉煌业绩,成为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延安精神三大教育的生动课堂。
百年积弱 中国自鸦片战争开始丧权辱国至香港回归,时间跨度逾百年。
八载干戈 八年抗战,延安领导的中共军队,是积极抗日的军队。
④ 百年积弱,,,八载干戈,,分别指什么
百年积弱 中国自鸦片战争开始丧权辱国至香港回归,时间跨度逾百年。
八载干戈 八年抗战,延安领导的中共军队,是积极抗日的军队
望采纳
⑤ 如何理解“八载干戈仗延安”这句话
红军长征后在延安建立了革命根据地。领导全国全国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而抗日战争打了八年1937-1945。这句话的意思是,八年的抗日战争是依靠延安,实际意思就是依靠中国共产党和其领导的人民军队
⑥ 八载干戈的历史意义
你说的八年来干戈应该是指“源八年抗战”,即1937年7月7日——1945年9月中华各族人民群众与日本法西斯所进行的一场持久的战争。所以很明显,作为这场战争的序幕事件就是著名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
1、意义
(1)“卢沟桥事变”标志着中华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开始。
(2)中国人民经过流血牺牲、艰苦抗战,终于在1945年8月15日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赢得了民族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3)使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一个重要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⑦ 为什么人民日报华社不发表社论,彻底批判美帝国主义及其一切走狗,胆敢捉赔偿
(1)“百年积弱”是指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的中国近代史开始到1940(这个大概),“八载干戈”是8年中国抗战打击日寇恢复中华。(2)“八载干戈仗延安”指中国八年抗战...
⑧ 如何理解八载干戈仗延安这句话
百年积来弱叹华夏(中国近自百年来被列强欺辱,清末、中华民国等许多有志之士也未能扭转局势)
八载干戈仗延安(八年抗日期间,在延安,共产党运筹帷幄,领导的抗日战争发挥了重要作用)
试问九州谁做主 (茫茫中华大地,谁又能在以后的岁月里领导中国人民过上美好生活呢)
万众瞩目清凉山 (肯定还是延安,是共产党,延安是万众归心之地, 注:清凉山当时有新华广播电台,是党的咽喉所在地,党的重要公告、声明、统战思想都是通过新华广播得以宣传)
希望对你有用,望采纳。全是我自己在延安多年心得体会,不是照搬网络资料复制拷贝的。
⑨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是什么
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是中国历史上划时代的历史事件。这一政策几乎为以后各代统治者所遵奉,长达两千年之久,对我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各民族共同心理素质的形成,产生了深刻影响。
对于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古代史学家多认为是汉武帝与董仲舒君臣撮合而成的,一个是为了建立大一统帝国的需要,一个是出于争夺学术地位的需要,因此,三道策问,一拍即合。其实,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和其他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一样,都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只要深入到当时的历史背景中去,细加钩沉比勘,就不难揭示其事实真相。
(9)八载干戈对中国和历史有什么影响扩展阅读: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董仲舒于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提出,在汉武帝时开始推行。《董仲舒传》中记载了董仲舒提议的原话为“推明孔氏,抑黜百家。”在《武帝纪赞》中,记载了汉武帝的做法是“罢黜百家,表章六经”。
该思想,已非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原貌。而是掺杂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体现了儒家思想的“兼容”与“发展”特性,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新思想。它维护了封建统治秩序,神化了专制王权,因而受到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推崇,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统和主流思想。
近代中国史,率先揭露“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人是清末民初的著名思想家易白沙(1886-1921年),1916年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孔子平议》一文。
⑩ 关于 抗日战争胜利 的历史题目
应为“仗延安”。
中共七大。1945年4月23日─6月11日在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召开。早在内1937年12月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容上,就通过了召集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但由于长期紧张的战争环境,一直没有召开。直到1945年4月,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的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的前夜,在中国面临着两种前途、两种命运斗争的关键时刻,为了团结全党全国人民,争取光明的前途,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建立独立、自由、 民主、 统一与富强的新中国,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和保障全中国人民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百年积弱——自1840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至写诗时约百年。
八载干戈--八年抗日战争。
其实自己网络一下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