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外历史 > 历史中国近代化探索概括

历史中国近代化探索概括

发布时间:2021-03-05 16:49:28

⑴ 概括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具有怎么样的特点

特点
(一) 近代化不仅受到内部封建保守势力的顽强抵制,还不断遭到外部资回本主义列强的倾轧答、排斥和武力摧残,发展缓慢,历经曲折.
(二) 近代化一开始是由地主阶级中的洋务派领导的,官僚买办阶级在中国近代化启动时期扮演过微妙的角色,资产阶级则始终没有真正掌握过近代化的领导权.
(三) 近代化缺少必要的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技术、人才和思想的准备不足,它的推动力主要不是来自内部而是来自外部,因此,它不是以民间自发创办近代企业为先导,通过自由竞争发展资本主义,而是主要依靠政权的力量,以官办军事工业为起点,从军需到民用,从国营到民营,从重工业到轻工业.

⑵ 列举中国近代化探索道路上的几次重大历史事件及学习内容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来中国的近代化源具有明显特色:近代中国前80年近代化可称为资本主义化;后30年又增加新的内涵,即由无产阶级领导的为社会主义开辟道路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此过程中,必须解决两大问题:一是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二是繁荣富强和持续发展。这一时期近代化的主要内容是:
(1)经济领域:发展资本主义,在生产力上由手工生产向机器生产过渡(以地主阶级洋务派创办使用机器生产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为开端)在生产关系上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以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为开端);
(2)政治领域:主要是实现政治民主化,由封建专制到民主政治;
(3)阶级关系领域: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壮大,并作为独立的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4)思想领域:传播西学,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和思想、政治制度;
(5)教育领域:创办新式学校,派人出国留学,改革教育内容等(以洋务运动创办新式学校为开端);
(6)军事领域:创办近代的军队和军事工业;
(7)外交领域:由传统的理藩外交向近代外交转变;
(8)社会生活领域:包括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心理态度近代化。
如: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⑶ 关于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史

1、经来济:洋务运动。 积极作用:自向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刺激了中国近代企业的产生和发展。

政治:戊戌变法。 积极作用:传播了西方民主思想,促进了政治近代化进程。

2、特点:
(1)各阶级都参与了探索:农民阶级、无产阶级、资产阶级
(2)道路曲折:太平天国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国民大革命先后都以失败告终
(3)各阶级的探索都借鉴了外国成果。

3、感想:
(1)近代化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必然会经历曲折的磨难。也不一蹴而就的,必须经历长期探索才能成功。

(2)光靠借鉴别人的成果,照搬别人近代化的模式是不可能成功的。必须结合中国实际走中国特色的近代化之路。

⑷ 历史: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

你好,个人认为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国民大革命,后边的和其他人回答的一样了。

⑸ 中国近代历史的探索过程

基本上是追求国家独立富强民主为目标:
洋务运动:实业救国,不改变制度的前提下,师夷长技以制夷。北洋水师战败,失败了。
维新变法:改变政治制度,谋求根本变革,走资本主义。袁世凯出卖,失败了。
太平天国:推翻清王朝统治,推出天朝田亩制度,但是没有真正实施,资本主义性质纲领推出,但是也没有实施彻底。内部争权,失败了。
旧民主主义运动: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推翻了清王朝统治,但是没有改变土地制度。最后被袁世凯篡夺胜利果实,失败了。
新民主主义:我党了,必须彻底的改变三座大山的压迫,一切都是先进的了,没啥好说的,人民大家做主,胜利了。

⑹ 中国近代探索的历程

一 起步阶段(1840年鸦片战争到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前)
这一阶段,主要是洋务派领导了洋务运动,迈出了经济近代化的第一步;政治近代化尚未提上议事日程。同时,由于洋务运动的需要,近代化开始由经济领域逐渐向科技文化和人才教育领域渗透。
二 整体发展阶段(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后到1927年大革命失败)
这一阶段,也是最重要的阶段。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与变革社会制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中国近代化向前迈了一大步。
首先,在“实业救国”的浪潮下,以工业化为主体的经济近代化有了长足的发展。它分为两个时期:第一是甲午中日战争以后民族工业初步发展阶段,棉纺织业的发展最为突出;第二是辛亥革命后和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其中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
其次,政治近代化有了重大突破。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了历史舞台:其上层维新派发动了戊戌变法,立宪派领导了立宪运动和保路运动;其下层革命派则成立了资产阶级政党,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成为时代潮流,有力地推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特别是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制定民主革命纲领,领导工农运动,进行国共合作,开创了中国近代化的新纪元。
再次,思想文化的近代化有了长足发展,开始由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转型。主要表现为:西方文化大量涌入,“西学东渐”达到高潮,向西方学习,已从生产技术领域深入到思想文化领域。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变法,实行君主立宪;革命派则把西方的国家学说发展为三民主义,并以其为指导发动了辛亥革命;激进派大力提倡民主和科学,兴起了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开始成为新思潮的主流,为中国社会的变革提供了科学理论。
三 曲折前进阶段(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
这一阶段,中国近代化在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极为复杂的历史环境中艰难地进行。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从外国人手中夺回“关税主权”,进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推动了经济领域近代化的进程。但国民政府对日本侵略者的退让,对共产党和工农群众的血腥屠杀等影响了政治民主化的正常发展。抗战期间,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被打断。抗战胜利后,美国垄断资本与四大家庭官僚资本相结合,把中国近代化事业推入绝境。

⑺ 中国近代化探索包括哪些主要历史条件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洋务运动:封建统治者的自求运动。
戊戌变法: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辛亥革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新文化运动: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勇于探索的精神和不屈不饶的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优良传统。
A
一、阶段特征

1、含义:中国近代化,也称现代化,是指19世纪中期以来,在各种因素影响下,中国的思想、经济、政治等方面开始摆脱封建桎梏,向大机器生产下的社会形态迈进的历程。包含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思想文化上的近代化、先进化。经济工业化是核心,政治近代化是保证,思想近代化是前提。

2、时间范围: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改革开放的今天。

3、任务:一是民族、国家独立;二是实现工业化,使中国走上繁荣富强之路。

4、进程阶段:

(1)起步阶段:(1840年—1895年)

中国近代化限于“器物”层面。

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林则徐、魏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批人。洋务运动是中国大规模近代化开始的标志。核心内容是经济领域的近代化。地主阶级洋务派发起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兴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同时又促进了文化和军事领域近代化的起步。在它的诱导下,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2)整体发展阶段(1895年—1927年)

由“器物”层面发展到“制度”层面,再上升到“观念”层面。

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工业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掀起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不仅要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更要建立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使政治体制的近代化实现了重大突破。思想文化的近代化有了长足的发展,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进行了新文化运动,把矛头对准封建正统思想。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开始成为新思潮的主流。

(3)曲折前进阶段:(1927年—1949年)

中国近代化步履维艰。在官僚资本主义、日本帝国主义压迫下,在战争的破坏下,民族工业纷纷破产。但在同时,中共根据地、解放区的新民主主义经济产生,出现了近现代化进程的新曙光。

(4)新中国的现代化:(1949年至今)

新中国成立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外交、社会生活等各方面获得了全方位的发展。政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社会主义民主、法制逐步健全。经济:1953年开始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化开始起步。由于“左”的错误等影响,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遇到挫折。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崭新的时期。

⑻ 回首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

近代化也叫现代化,以生产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主要标志。
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及阶段特征
(一)起步阶段(1840~1895年)
主要是地主阶级领导的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过程。
主要特征是: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
1. 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旗号,兴办了一批近代军工企业,主要有"三局一所":最早的是1861年曾国藩创立的安庆内军械所,最大的是曾国藩、李鸿章主办的江南制造总局。
2.洋务运动后期以"求富"为旗号,兴办了一批民用工业,主要有"三局一厂":最早的是1872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
3. 这一时期,政治体制近代化尚未提上议事日程,以军事工业为主体的工业化有所进展,并经历了由重工业到轻工业、由军需到民用、由国营到民营的发展过程。投资形式也由官办、官督商办到商办,经历了从一元到多元的转变。
4. 同时,由于洋务运动的需要,近代化开始由经济领域逐渐向科技文化和人才教育领域渗透,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就此开启。
(二)整体发展阶段(1895~1927年)
是中国近代化最重要的阶段。主要特征是: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与变革社会制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中国近代化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1. 在"实业救国"的浪潮下,以工业化为主体的经济近代化有了长足发展。它分为两个时期:
1) 甲午战争以后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棉纺织业的发展最为突出;(背景)
2)辛亥革命后和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背景)
2. 政治体制的近代化实现了重大突破。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1) 其上层维新派发动了戊戌变法,立宪派领导了立宪运动和保路运动;
2) 其下层革命派则成立了资产阶级政党,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成为时代潮流,有力地推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3) 这一时期中国政治体制的近代化呈现出波浪式推进的特点:
(1) 从清政府来看,经历了从镇压维新变法到推行"新政"的失败;
(2) 从资产阶级内部来看,发生了保皇派、立宪派与革命派的斗争;
(3) 从北洋军阀的统治来看,对内专制独裁,对外投靠帝国主义,中国的近代化进程遇到了逆流;
(4) 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来看,制定民主革命纲领,领导工农运动,进行国共合作,开创了中国政治、经济、思想和文化近代化的新纪元。
3. 思想文化的近代化有了长足发展,开始由传统文化向近代化转型。主要表现在:
1) 西方文化大量涌入,"西学东渐"达到高潮,向西方学习,已从生产技术深入到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
2) 资产阶级维新派以进化论为理论基础,主张变法维新实行君主立宪(维新思潮);
3)资产阶级革命派则把从西方学到的国家学说发展为三民主义,并把理论学习和革命宣传变为实际行动,发动了辛亥革命;(民主共和思潮)
4) 资产阶级激进派(知识分子)则大力提倡民主和科学,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5)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开始成为新思潮的主流,为中国社会的变革提供了科学理论。
6) 新的教育体制开始确立。1905年废除科举制,为教育体制的改革扫除了障碍。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了教育部,对教育的内容和学制进行改革,使民国初年的教育得到了发展。产生了新型的知识分子群体,他们的代表人物主要是新文化运动的干将。
(三)曲折前进阶段(1927~1949年)
主要特征:在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极为尖锐复杂的历史环境下艰难地进行。
1. 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是中国近代化事业有所发展的十年(1927-1937)。如从外国人手中夺回了"关税主权",设立了国家银行,统一货币发行权,发行了"法币",进行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推动了工业、商业及整个经济领域近代化的进程。但官僚资本的形成和垄断又在一定程度上排挤了民营工业的发展。
2. 同时,国民政府对日本侵略的退让,对共产党和工农群众的血腥屠杀等都影响了民主制度的正常发展。
3. 抗战期间,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被打断,原有的工业在日本军国主义的大举侵略下遭到严酷摧残。
4. 抗战胜利后,美国垄断资本与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相结合,又把中国近代化事业推入绝境。
中国近代化工业转变失败的原因
中国近代化工业转变失败的原因:
中国向近代化工业转变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背景下进行的,因此,与欧美各国的近代化相比,它具有非常明显的具体特征:
(一) 近代化不仅受到内部封建保守势力的顽强抵制,还不断遭到外部资本主义列强的倾轧、排斥和武力摧残,发展缓慢,历经曲折。
(二) 近代化一开始是由地主阶级中的洋务派领导的,官僚买办阶级在中国近代化启动时期扮演过微妙的角色,资产阶级则始终没有真正掌握过近代化的领导权。
(三) 近代化缺少必要的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技术、人才和思想的准备不足,它的推动力主要不是来自内部而是来自外部,因此,它不是以民间自发创办近代企业为先导,通过自由竞争发展资本主义,而是主要依靠政权的力量,以官办军事工业为起点,从军需到民用,从国营到民营,从重工业到轻工业。
(四) 发展畸形。近代工业的产业结构不协调、不配套,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很小,重工业特别是钢铁、机械、电力、石油等工业尤为微弱;地区分布不平衡,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和沿江地区。

阅读全文

与历史中国近代化探索概括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