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外历史 > 拉美与中国历史

拉美与中国历史

发布时间:2021-03-05 14:47:28

Ⅰ 为何说中国与拉美关系发展迅猛

2月3日报道英媒称,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周在达沃斯试图让全球富豪相信“美国优先”并不意味着“美国独行”。与此同时,中国外长王毅则在倡导全球化、自由贸易以及与拉美的合作。对于接待王毅的拉美东道主而言,差异是惊人的。

设在马德里的智库埃尔卡诺研究所新发布的一份报告认为:“欧盟还没有搞清楚它想从拉美那里得到什么。”

除了金钱以外,拉美国家政府喜欢中国在全球治理及气候变化问题上的立场。在巴西一所大学任教的奥利弗·施廷克尔说:“中国尚未在拉美发号施令。不过它的影响力与日俱增。”

Ⅱ 拉美文化和中国文化的相似性和差异对比

“拉美文化和中国文化:交流、理解、合作”国际研讨会综述
(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 郭存海 2006-9-5)
2006年8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拉美所联合主办,北京大学巴西中心协办的“拉美文化和中国文化:交流、理解、合作”国际研讨会在拉美所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拉美所、世界历史所、新闻与传播所、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和文化部、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对外经贸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学者,以及巴西、墨西哥、厄瓜多尔、智利、秘鲁等拉美国家驻华使馆官员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拉美所所长郑秉文研究员在研讨会上致开幕词。郑秉文所长在开幕词中提出了三点看法:第一,在对外交往中,中拉文化交流很重要;第二,在国际问题研究中,文化研究很重要;第三,在拉美所,文化研究很重要。
在研讨会上,墨西哥驻华使馆文化专员Edgardo Bermejo和巴西驻华使馆负责文化事务的二秘Celso De Arruda Franca各自就本国的文化政策做了介绍。他们都认为,在当前全球化的背景之下,墨西哥和巴西都不可能拒绝全球化的浪潮,其关键问题是两国如何在融入全球化、发展文化多样性的同时,保持本民族的文化特性。Edgardo Bermejo强调指出,中国和拉丁美洲虽然在政治和经贸方面的交流和合作发展迅速,但这一良好的情势并没有反映到文化方面。有鉴于此,他建议,中拉应扩大文化交流的内容和层次,建立中拉学术界关于文化交流的常规对话机制。巴西文化官员Celso De Arruda Franca除了指出中巴在保持文化多样性方面进行的合作和交流之外,还特别介绍了巴西国内当前的种族歧视问题以及卢拉政府对此采取的反歧视措施。
中拉文化交流是本次会议讨论的一个重点。拉美所研究员徐世澄从中拉文化的特点和相互影响来观察中拉文化的历史性联系。他认为中拉文化既有各自特性,亦有相似之处。比如中国文化具有文化传统的延续性、文化的多元起源和多区域不平衡发展,以及鲜明的本土化之特点;而拉美文化则由于欧洲殖民者的入侵而显现断裂,形成以移植的欧洲文化成为主体、以美洲印第安土著文化和非洲黑人文化为次要成分的混合文化或“杂交”文化。另外,拉美文化还兼具开放性和独创性,它善于引进和吸收其他文化的最新成果,具有很大的亲和力。徐世澄研究员还特别指出海上“丝绸之路”对于中拉文化交流的促进作用;同时契约华工、华工、华侨和华人对促进中拉文化联系也发挥了重要的桥梁作用。
在中拉文化交流中,巴西很早就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拉美所研究员张宝宇就此问题指出,这一论点并不是由中国学者、而是由巴西学者吉尔贝托•弗莱雷提出来的——他甚至提出了“巴西是美洲的中国”这一命题 。随后,张宝宇以中国传入巴西的实证物件为例,比如农作物的移植(茶和大豆等)、器物的传递(水磨、瓷器、纺织品、服饰、艺术品、建筑等)、习俗和生活方式等,论证了中国文化对巴西的影响。他进一步指出,中国文化之所以能远隔万里传入巴西,首要途径是依靠澳门的中介作用,其次是通过中国移民和土生葡人的传播。同时,中国文化在传入巴西的方式和内容上也具有一些显著的特征,比如中国文化传入巴西以有形文化为主,巴西对中国文化的接受和认同是一个与世界发展密切联系的历史进程。
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教授吕龙根主张,在开展同拉丁美洲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时应大力宣传中国的“和合”价值观。他认为和合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之基础是“和而不同”,即互相包容,求同存异,共生共长;“和”之途径是以对话求理解,和睦相处;以共识求团结,和衷共济;以包容求和谐,和谐发展。吕教授进而指出,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诸多优秀成分,已经得到国际认同并用于处理国际关系。中国以和合思想展开对外交流可以寻求更多的国际认同和尊重,更好地促进世界和平和发展。
针对拉丁美洲的印第安人及其文化问题,拉美所研究员刘承军在发言中指出,拉丁美洲印第安人问题的历史与殖民主义的历史同样古老,印第安人的抵抗运动自始至终没有止息过。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大力推进使印第安人的利益尤其是土地受到更大的侵犯。近二十多年来,印第安人争取权益斗争的规模和组织程度都有很大的提高,并逐渐成为民众运动的主体,但是与以往的左翼运动不尽相同,印第安人的政治运动带有深刻的印第安文化的底蕴。
文化产业问题是本次研讨会的另一个重要内容。《人民日报》高级记者、拉美所特约研究员吴志华和拉美所助理研究员林华各自就巴西和阿根廷发展文化产业的政策和措施进行了阐述。吴志华研究员指出,巴西是一个文化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巴西的电影、电视、民间音乐和娱乐市场发展很快。巴西文化产业在全国社会和经济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愈发重要,在创造就业和创造财富方面具有极大的市场潜力。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巴西历届政府的政策和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通过制定和颁布《音像法》与《赞助法》来鼓励投资人向文化产业投资,从法律上鼓励和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第二,各级政府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投入,政府部门的投入主要用于文化资源的保护;第三,政府加强了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尤其注意将一些民俗文化提升到文化产业的水平,以为文化产业开辟新财路和新市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狂欢节这一民俗文化向文化产业的演变。不过,吴志华研究员也指出巴西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诸如文化产品出口薄弱、文化产业援助项目不平衡等问题。与巴西相比,阿根廷的文化产业发展则具有更加鲜明的特点,这主要表现在:第一,保持对宏观经济形势的依赖,即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与经济增长和下降的周期是一致的,即稳定发展(1990-1998年)、衰退(1999-2002年)、恢复和增长(2003年起);第二,高度集中和跨国公司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第三,地域差异比较突出——布宜诺斯艾利斯市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全国其他地区。
林华助理研究员认为,尽管阿根廷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诸多问题,但政府还是做出了积极的努力,比如健全与文化产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注重让行业协会推动本行业的发展;推动图书和电影行业的立法和公共部门的资金投入、加大反盗版行动,以扩大文化产品的出口战略等。
针对巴西文化产业中的电影产业,北京大学副教授胡旭东围绕巴西新电影的复兴做了进一步的阐述。他认为,“电影复兴”是90年代中期以来巴西电影产业领域里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电影的复兴把巴西民族电影产业成功地带出了90年代初的废墟。这一情势不仅提升了巴西民族电影的艺术品质和国际声望,而且为民族电影挽回了市场占有率,引起了全球的关注。胡旭东认为,巴西之所以能够出现“电影复兴”的局面,国家的政策性扶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有关中拉文化贸易问题,江汉大学城市研究所研究员程洪主张,应该从更高的层面,即战略高度看待中拉的文化贸易。这是因为:1.大力发展中拉文化贸易可以使更多的拉美国家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更能够理解中国,减少两地区在某些敏感问题上的分歧;2.中拉友好关系历史悠久,文化互补性强,这更为中国文化在拉美的传播创造了条件;3.从整体上看,拉美国家现代化水平相对较高,人民生活较为富裕,对文化产品的需求较大。因此,把拉美地区作为未来对外文化贸易的重点是完全有针对性的。

Ⅲ 中国和美国历史方面的异同点

同:
中国和美国历史上两对最惊奇的巧合
一对是 唐朝的诗人王勃和李贺。一对是 美国总统林肯和肯尼迪。
唐朝的两位著名诗人王勃和李贺的生平和早逝似乎在某种无法解释的虚幻下,含有神秘色彩的惊人巧合。那种悲剧似的相同命运让不禁让人疑万分。当然,南郭自语自知学识不深,对历史也模糊不清,只心存敬仰和猜测,希望更多博学之人好奇之人来揭露这个千古之谜。也许他们的命运是上天冥冥注定的结局,或许只是从无趣的揣臆和野史之中用些蛛丝马迹来无中生有的讹传,变得有些荒唐可笑。无论事实和结果如何? , 本人无意诋毁和侮辱两位先辈之意。 让我们来粗略认识他们的相似之出,或某种相牵连的例子:一、两人都是唐朝著名的诗人。
二、两人都是27岁的时候在秋季遇难身亡。三、两人都是因‘惑溺’而身亡。四、两人生前都有遇到神人邀请到仙宫做作记官的传说。五、两人都是单名单姓。两人生卒年都相距140年。
六、两人都在年少之时因诗文而获‘神童’美誉。
七、两人都是应举及第中了进士。 八、两人都是在求官过程中遇到一位姓氏皇甫侍郎的帮助。九、两位皇甫侍郎都是享年58岁。 十、两人都做过三年的官。
十一、 两人在做诗时有相同的怪癖。 十二、 两人都是在未成年时失去一位单亲。 十三、 两人都迷恋神仙鬼怪之说。
十四、 两人都没有结婚,遇难后也未留下子嗣。 十五、两人都在诗文中留下对命运的谶言。
两人都各有一位志同道合的友人叫十四兄。
王勃的十四兄姓李。李贺的十四兄姓王。两人的生卒年相距一百四十年。

以上是王勃和李贺的相似之外,在一本书中会详细的分析和讲解。有意请参阅。
(同时,在美国的林肯总统与肯尼迪总统都是遇刺身亡,两人都有极多相似的地方: 1 亚伯拉罕.林肯(Abraham Lincoln)于1846年进入国会,约翰.肯尼迪(John F.Kennedy)于1946年进入国会,相隔100年
2 林肯于1860年当选美国总统,肯尼迪于1960年当选美国总统,相隔100年
3 两人的姓都是七个字母,两人都对公民权有特殊兴趣
4 两人的妻子在居于白宫期间都有流产的经验
5 两人都在星期五被暗杀
6 两人都是头部中弹
7 两人的凶手都是南方人
8 两人的总统继承人都是南方人,继承人的名字都叫Johnson
9 继承林肯的安德鲁.琼森(Andrew Johnson)生于1808年 继承肯尼迪的林登.琼森(Lyndon B. Johnson)生于1908年 10 刺杀林肯的凶手布思(John Wilkes Booth)生于1839年 刺杀肯尼迪的凶手奥司华德(Lee Harvey Oswald)生于1939年 11 刺杀林肯的凶手从一间戏院跑出,在一间仓库被抓获 刺杀肯尼迪的凶手从一间仓库跑出,在一间戏院被抓获
两个凶手都是在审判尚未开始时遭人枪杀。 )

这两对令人惊奇人物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Ⅳ 拉美会变成中国的吗

不会的。拉美虽然抄有些地方很穷很袭有想依赖中国的意图,但我们与他们距离太遥远,而且美国也不会容许自己身边有这样一批倾向于中国的国家。况且,我在那边同拉美的人接触过,他们多是以前受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统治的地方,和中国的思维相差很远,也非常羡慕美国那种生活,对华是摇摆不定的。像这次墨西哥铁路招标事件,如果不是美国从中捣乱,凭中国的高铁技术肯定是中标的,但人家换个领导人就定个不同意,中标也不算,中国吃大亏还难获得赔偿。中国的影响力不如美国大,这是拉美地区的主要麻烦。而且那边太落后,中国又不称霸,他们那么乱那么多势力相争,我们不蹚浑水比较好,不可能隔大洋弄个地方,会鞭长莫及。所以,拉美不会变成中国的。

Ⅳ 以色列和中国的历史渊源

开封犹太人与雅可布

在古代,开封是居住在中国的犹太人的中心。宋代帝王曾友善地对犹太人说:“归我中夏,遵守祖风,留遗汴梁(开封)。”明白地告诉他们,可以保持自己的宗教和习俗,住在中国帝王身边也可以。帝王的话使处境已开始变得艰难的犹太人大受感动。他们在中国娶妻生子,参加中国的各类科考,担任各级文武官吏。宋代犹太人在开封有1000多人,到明代已发展到5000多人。欣然加入中华民族行列,这在世界史和以色列史上是个奇迹。在其他国家里,犹太人是不愿意改变自己信仰的,即使被迫改宗,心中仍笃信着本族信仰。
明朝时,著名的天主教传教士利玛窦发现中国开封有犹太人,他猜想这些犹太人保存着犹太律法“摩西五经”。他的发现引起了轰动,人们纷纷前来考察。结果发现:开封犹太人信奉的是“一赐乐业教”,与“以色列”(Israel)一词同音,跟中国的回族完全是两回事;他们宰杀牛羊时要挑去脚筋(因此中国人又称他们的教为“挑筋教”),其习俗与欧洲犹太人完全相同;他们主要居住于中国的开封,在泉州、杭州、广州等地也有一些。这些传教士还发现:中国历代君主和民众对犹太人不薄,犹太人在中国融合和同化的速度很快。
我们尊马可·波罗为“促进中外交流的大师”。其实,比他来得更早并对华友好的是位犹太人,他的名字叫雅可布,是马可·波罗的同乡,自称为“安纳科的所罗门之子、意大利佛罗伦萨市的犹太法学博士之侄”。他是1270年从意大利半岛来华经商的。他深深叹服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用了280页羊皮纸写了厚厚一本书,歌颂他居住了6个月的城市,起名叫作《光辉的城市》。遗憾的是,这本书未能出版,原因是他在书中激烈地抨击了天主教会的专横与无耻,指斥教士们竭力在阿拉伯人和犹太人之间制造不和。否则的话,响当当的“马可·波罗”名字就换成雅可布了。

上海犹太人

当上海成为外国人的“冒险家乐园”后,中国的犹太人中心也因此由开封移到上海。上海第一批暴富者是犹太人,以沙逊、哈同和嘉道理等人为代表。他们共同的特点是:一,利用西方列强的特权地位大胆交易,充分发挥犹太人精于预测、善于经商的才能,在很短时期内聚敛起巨额财富,成为上海滩头显赫一时的名人;二,广交朋友,广开财路,多元化发展。中国爆发辛亥革命时,有不少犹太人参加了这场革命,德国犹太人亚伯拉罕·科亨将军还一度当上了孙中山的卫队长。孙中山在1920年4月24日致信《以色列传讯报》主编、上海犹太人著名活动家N·埃兹拉先生,表达他本人对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同情和支持,称这个运动是“当代最伟大的运动之一”。
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上海犹太人受到中国的特殊礼遇。当时,各国都限制或禁止犹太移民前来避难,惟有中国的上海对他们敞开大门。正因为如此,二战前夕流入上海避难的犹太人超过了3万人,那里虽然生活水平不高却使他们逃脱了希特勒的屠刀。在抗战期间,这些犹太人参加了上海各种公益活动和文娱活动,把死气沉沉的上海变成了生气勃勃的“中国维也纳”。同时,他们在经商方面也取得巨大成就,为上海的经济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情况大变,原为“避难地”的上海变得不安宁了。1943年日本人在虹口区设立犹太隔离区后,许多在上海的犹太人开始离开上海。但中国人对留下的犹太人仍很友好,甚至在二战末期美国空军误炸虹口区时,不少上海人不顾自已的安危冲进火海抢救犹太人。

建国后的犹太人

新中国建立后,一些犹太人继续留在中国生活或工作,他们之中有些人加入了中国国籍,甚至加入中国共产党。
沙博理,原为美国犹太人,当过律师,二战时被美军选送学习中文,遂对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十分敬仰。他于1947年从美国来到中国,与中国左翼作家凤子结婚,1963年他在周总理的亲自过问下加入了中国国籍。沙博理长期在外文出版社工作,将中国名著《水浒传》和《创业史》《家》等书译为英文,推向世界。同时他还兼任许多社会职务,甚至从事电影演出,是个很活跃、影响很大的政治家和社会学家。他也十分关心对开封犹太人的研究,他的《旧中国的犹太人:中国学者的研究》一书于1984年在美国纽约出版,他因此携夫人凤子访问了以色列并出席了该书的发行仪式。
爱泼斯坦,原为美国犹太人,父母是波兰犹太移民。同沙博理一样,他也是在中国的知名度很高的犹太人。他幼时来华后,在香港加入了由宋庆龄领导的“中国保卫同盟”。他与中国高级领导人毛泽东、宋庆龄、周恩来、朱德等人相交甚密。新中国建立后,他与妻子邱茉莉1951年由美国绕道欧洲来到北京,创办了英文版的《中国建设》并长期担任主编。他于1957年加入中国国籍,1964年又加入中国共产党,一直担任全国政协常委。他还参加了《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等重要著作的英文稿审定,为中国对外宣传作出了特殊贡献。

Ⅵ 中国与美国在历史上的关系是什么

有过“蜜月期”也有过“冷战期”,总体上来说,美国既需要这块肥沃的市场,但也忌惮飞速专发展的中属国,而中国的中庸之道一直秉持着以和为贵的立场。

Ⅶ 如果中国人先发现拉美大陆,是不是世界历史就改变了

如果中国人先发现美洲澳洲大陆,那么世界历史也不会就此发生改变。顶多只是新大陆被殖民的进程往后推延了一些。因为,当时中国只是一个闭关锁国的农业帝国,实力不佳,而且中国骨子里没有侵略的意识。

所以就算是中国先发现美洲欧洲大陆,可能也只是下船看一看,然后就离开。

Ⅷ 中国和拉美国家关系的发展会对世界局势产生什么影响

当前,世界形势来复杂多变,国际源金融危机影响持续深化,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加快演变。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国家作为一支快速崛起的新兴力量,继续保持和平、稳定、发展、团结态势,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全球事务,成为世界最具增长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拉美和加勒比国家更加重视同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国家加强友好交往与互利合作。 总的看,虽然中拉远隔重洋,相互了解和交往有待进一步增加,双方在经贸领域存在一定竞争和摩擦,仍需通过平等对话与友好协商妥善处理,但中拉政治相互信任,战略相互倚重,经济加速融合,人文深化互鉴已成为双方关系发展的大趋势,必将沿着友好合作的轨道继续快速向前发展。 展望未来,中国同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发展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中拉作为相互信任、彼此尊重的好朋友,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好伙伴,将并肩携手推动中拉关系在本世纪第二个十年取得更大进展,为双方人民带来更多福祉,为世界与地区的和平、稳定、发展、繁荣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历史与外国历史在同一时期的横向比较~

1.
道光年间

1821年:3月25日——希腊宣布独立。希腊独立战争爆发。
5月5日——拿破仑·波拿巴1821年去世
7月10日——美国从西班牙购买佛罗里达州。
7月28日——秘鲁宣布独立。
8月10日——密苏里州加入美国。
9月15日——危地马拉、哥斯达黎加、萨尔瓦多和洪都拉斯独立。
9月27日——墨西哥独立。
11月28日——巴拿马独立。加入西蒙·玻利瓦尔建立的大哥伦比亚共和国
1822年:1月1日——希腊第一届国民大会宣布希腊独立,成立希腊执行委员会。
1月27日——希腊正式宣布独立。
5月24日——恩克彗星回归,成为第二颗按预言回归的彗星。
9月7日——巴西宣布从葡萄牙独立。
9月12日——中国第一份由外国人创办的报纸和澳门第一份报纸《蜜蜂华报》创办。

算了,太多太多了!!!!几十年呢。。。。你自己从1821年开始在网络输入数字就行了。或者去维基网络,比如差1823年,就打1823..就有了大事件很全!!!

2. 康熙和俄国打仗的时候,俄国国内政局动荡。。彼得大帝虽然登基了,但是却是由同父异母的姐姐摄政。尼布楚条约签订的那一年,1689年,其姐姐被推翻,彼得大帝正式执政!!
但是同时俄国国内非常落后,依然处于“中世纪”

3.明初海禁,主要是因为倭寇侵袭,朱元璋将港口关闭,封锁海路,中断海外贸易,实为了中断和日本的贸易,但是连东南亚一代的贸易也中断了。但是海禁时间不长,后期又再次开放,只是依然禁止与日本进行贸易!!!!
清朝的闭关锁国,是不与其他国家往来和交流,严格限制贸易的一种政策,不仅仅体现于海上,陆路也是一样,比海禁要严重多了!!!!!!

Ⅹ 拉美历史时期划分

殖民是指宗主国统治,没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方面的独立权利,完全受宗主国控制的地区。
殖民化指由宗主国设立行政附庸机构藉以延伸对外行使主权。
1492年8月12日,哥伦布率领的3艘远征船到达西印度群岛中的一个小岛。哥伦布的成功航行,是地理大发现史上的划时代大事,也是美洲历史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印第安古文明从此被打断,开始了300年的殖民统治时期。
1524年,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在马德里建立了"西班牙印度诸地事务院",通称西印度事务院。西印度事务院代表国王行使权力,主管美洲殖民地的立法、行政、军事、财政和教会等所有事务,任命殖民地高级行政官员和神职人员。
独立运动以1790年海地革命为开端。海地人民(主要是黑奴)在杜桑-卢维图尔的领导下,经过十几年的艰苦斗争,终于推翻了法国的殖民统治,于1804年1月1日建立拉丁美洲第一个独立国家。1810年起,独立运动蔓延到整个拉丁美洲大陆。
1824年12月 9日玻利瓦尔的军队在阿亚库乔战役中,击败西班牙殖民军主力。1826年 1月23日,西班牙最后一支军队在秘鲁的卡亚俄港投降,整个西属美洲大陆获得解放(见西班牙美洲独立战争)。

阅读全文

与拉美与中国历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