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国历史上的盛世之治有哪些
“文景之治”(西汉初年)、“光武中兴”(东汉初年)、“开皇之治”(隋文帝初年)、“贞观之治”(唐太宗)、“贞观遗风”(唐朝武则天改国号大周)、“开元盛世”(唐玄宗初年)、“康乾盛世”(清朝前叶)
② 中国历史上有几个"盛世"和"之治"分别是哪些
补充一下:康乾盛世是中国封建王朝最后、最长的一个盛世。
③ 中国之治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提出的
中国自制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提出的?时代学习西方而不可富强,民国的时候,走中国的道路。
④ 中国古代的 之治 中兴 盛世 什么意思啊!!
就是历史上比较繁盛的时代 之治是比较繁荣,小康水平;盛世是十分强盛,超级大国;中兴是本来已经衰弱的王朝重振雄风。
”文景之治” - 首先是汉初的”文景之治”,
这段时期算是中国历史上难得的好时期, 文帝, 景帝奉行黄老之道, 讲究无为而治,即政府不过多干预经济, 让老百姓自由发展.所以大家觉得负担轻, 框框少, 日子好过。
”武帝盛世” - 接下来应是”武帝盛世”, 但其和文景之治刚好相反, 武帝好大喜功. 连年征战, 虽大汉威名远播. 四海臣服. 但百姓过得不轻松.且武帝干预经济, 所有赚钱的生意如盐, 铁都要自己做, 搞垄断经营, 典型的与民争利. 不过, 这段时期大汉在邻国面前的确威风八面. 是中国历史上难得的对外强硬时期. 说盛世也不为过。
“昭宣中兴”- 汉昭帝和汉宣帝则既不象文景那么柔,也不象武帝那么硬. 比较平均, 对内讲法制, 体恤百姓疾苦. 轻傜薄赋. 对外也打仗, 但规模不太大.“昭宣中兴”算得上好时期。
“光武中兴”-光武帝建立政权前很会打仗, 但当上皇帝后却尽量避免战争. 以柔治国, 和文景一样, 百姓日子好过, 但对外比较软, 不过凭借西汉打下的威风, 邻国倒也不敢侵犯。
“明章之治”-汉明帝与汉章帝在东汉算是不错的皇帝,
但”明章之治”比起前朝的”文景”, “昭宣”就差了不少,时间也短一些。
“元嘉之治”-指南宋文帝时期有过短期的发展期, 虽不能与前面几个盛世相提并论, 但相对于当时天下纷争, 这也算是难得的好局面。
“开皇之治”-隋文帝杨坚统一全国并迅速拔乱反正. 国家马上走上正轨. 而文帝厉行节约, 并以身作则, 实在是当今贪官的一面好镜子. 不过百姓日子虽然好过, 但由于文帝猜忌心重, 大官反而提心吊胆, 过得很不踏实。
“贞观之治”- 这应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 李世民能文能武, 治国方面发展生产, 轻傜薄赋, 与民休养生息, 百姓的日子迅速好起来. 而更难能可贵的是, 在政治上颇有民主风气, 听得进不同意见, 不会因为刻意维护自己的尊严和地位而护短. 如在当代做领导人, 定能带领中国走向民主.在国际上, 四面出击, 逐渐建立了大唐的领导地位, 而在打败对手之后, 并不赶尽杀绝, 能以比较平等的方式对待其他民族, 民族矛盾比较少. 各国都承认唐朝的大国地位, 这很象今天的美国. 只是三征高丽, 居然没有取胜,
有点遗憾。
“开元盛世” – 承接前面太宗, 武周留下的好局面, 继续发扬光大, 将唐朝的盛世推向高峰. 玄宗各方面也象太宗. 只是后半段经安史之乱, 迅速破产. 李隆基的名望也大打折扣.大场面结束了, 中国又进入了一个纷乱的五代十国, 不过也有偶尔的好时候。
“长兴之治” – 这是一个很短的时期, 前后才八年,但在五代那样的一个乱世. 有这么一个时期, 很难得,后唐明宗李嗣源虽没文化, 但人不错。
“咸平之治” – 指北宋真宗时的一段小康时期, 北宋经济非常发达, 文化也发展到了很高的水平. 物资, 精神文明都搞得不错. 只是武力太弱, 只能向邻国割肉以维持和平, 从此中国再无汉唐的国威。
“永乐时期” – 明成祖朱棣文治武功算是不错, 百姓生活还算可以, 对外五征漠北, 打出了国威, 同时积极与外界沟通, 郑和下西洋的规模比汉朝的张骞通西域,唐朝的三藏西天取经都大很多. 只是好象历史上没有一个特定的”永乐之治”或”永乐盛世”的称号。
“仁宣之治” - 仁宗和宣宗是有名的仁慈守成之君,
百姓安居乐业, 仁宣很象汉代的文景. 但时间短。
“弘治中兴” – 明朝中后期的皇帝大多懒惰昏庸, 但明孝宗朱佑樘算是个例外. 勤政爱民, 把走向没落的明朝向上拉了不少. ”弘治中兴”名符其实。
“康乾盛世” – 康熙, 庸正, 乾隆真有两下子, 这么大版图的一个国家. 居然能这么有效的治理. 这一点,汉唐都有所不如. 对外基本没有败仗, 对内百姓生活也基本可以, 不过, 毕竟是亡国奴生活, 遭受歧视, 受气是免不了的。
⑤ 中国历史上有三个时期被称为“…之治”,除了贞观之治、开皇之治,还有一个是谁的什么之治
在历史上明确称为天下大治的还有很多,似西周初期的成康之治、西汉初期的文景之治、内东汉初期的明章之治、北容宋仁宗年间的仁宗之治、北宋真宗年间的咸平之治、明朝初期的仁宣之治,另外敝如清朝康乾盛世、唐朝开元盛世等盛世与刘宋元嘉之治、大金大定之治等半壁江山的教治也可归为大治之列,总的来说大治还挺多的。
⑥ 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哪些盛世之治是当之无愧没有争议的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贤明的君主,他们有的南征北战,扬我国威;有的励精图治,使得国力强盛,万邦来朝;有的宽厚仁德,与民休养生息。在他们的治理下,中国古代迎来过很多次“盛世”,那么,中国古代历史上四大盛世之治是哪四个呢?
古代称得上“之治”的时期非常多,甚至南北朝时期,宋、齐、梁、陈四国各有一次“之治”。抛开这些有水分的所谓“治世”,中国古代历史上四次盛世,一般被认为是汉武盛世、开元盛世、永乐盛世和康乾盛世。
最后便是康乾盛世。与前几个盛世不同,康乾盛世历经三代,持续了一百三十多年。在这一时期,先进科技传入,高产作物推广,国土不断扩张,人口高速增长。当然,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不管是康乾盛世,还是其它几个盛世,都存在着落后和弊端。封建时代社会的平稳和谐,正是对落后社会制度的一种巩固。
我们不能否认这些盛世的贡献,也不能忽视其中包含的隐患。总体来说,这些盛世推动了历史的发展,增强了中国的国力,改善了人民的生活,还是非常值得赞扬称颂的。
⑦ 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盛世”“之治”
在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历史长河中,先后出现过几个最好的历史时期,史称“盛世”,例如西汉“文景之治”发展到汉武帝而极盛,唐代“贞观之治”而至开元盛世,明代“永宣之治”称盛与清代“康雍乾盛世”,还有鲜为人知的“战国盛世”。其中,人们多以“盛世”命名的为“开元盛世”和“康乾盛世”。 五大盛世,皆承前代大乱之后,在新兴王朝上升时期推进至极盛。西汉在秦朝废墟上重建一代封建王朝,历170多年“休养生息”后才达到全盛。唐代开元盛世,是在隋末大乱之后,重新走向大治而出现的。其间,走过了近百年的曲折道路。明,削平群雄,驱逐元朝统治者出长城,一统天下,经半个世纪的励精图治,终於开创了一代繁盛的局面即“永宣之治”。自神宗万历中期,乱象环生,经熹宗至崇祯,终酿成大乱,至清军入关前,已持续乱了约半个世纪。清入主中原,剿灭李自成、张献忠两支农民军;扫荡南明势力,花费了近20年的时间。清朝就是在明末大乱的基础上再建一代王朝。又经过近70年,终由大乱转为大治。战国时期有些特殊,咋看起来,七国并立呈混乱状态,实际上是经过春秋“礼崩乐坏”、长期兼并而形成的政治新格局,各国保持了长期的相对稳定,最后由秦实现统一,始达大治顶峰。 各个盛世都具有共同特徵: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政局稳定,社会久安,国力强大,文化昌盛等。 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孔子视为“乱世”,然而也表明,旧制度行将崩溃,新制度正在产生。进入战国时期,相继有李悝在魏国、吴起在楚国实行变法,至中后期,秦国、韩国、齐国、赵国、燕国也都因变法而强大起来,尤其商鞅在秦国变法更为彻底,结果秦国比其他六国更强大。尽管各国变法程度不同,但最终都完成或基本完成社会制度变革,奴隶制被封建制取代。 远在西周时实行诸侯分封,经过春秋时的相互兼并,到战国时只剩下七国。这与此后的国家分裂有本质区别。秦以前的夏商周三代,还不能算作真正的统一,只是尊夏、商、周天子为中心的宗族联盟,因而不能以“分裂”给战国定性。由春秋“万国”变为战国时的“七国”,是一次重大的进步;由七国最终变为秦国一国,秦始皇建大一统中央集权,乃春秋战国历史继续发展的结果。 秦兼并六国,废分封,行郡县制,统由中央即皇帝一人专制,首次将春秋以来倡导的“大一统”理论变为现实。自此以后,统一与分裂,不能不成为判断社会发展遵循的原则之一。当然不能说凡统一就绝对正确,凡分裂皆属罪过。当一代王朝末期已经腐败透顶,生产力的发展被严重阻碍甚至严重倒退,人民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时候如农民起义“分裂”了它的统一,就成为必要,应当肯定,或者说“是一件好事”,毛泽东主席对中国农民起义之积极作用的肯定正说明了这一点。但分裂之后迟早要重归统一,正所谓“分久必合”。此乃中国历史发展规律。之所以肯定“大一统”,是因为它提供了安定的社会环境,有利於社会生产的发展,有利於人民生活的改善。这样,对“大一统”的实现程度,就成为认定盛世的重要条件。西汉文帝(前179——前157年)、景帝(前156——前141年)至武帝(前140——前87年),是开疆拓土的时期。向北,击败匈奴,战争持续半个世纪,将匈奴驱逐至漠北以远。原先由匈奴占据的漠南地区,以及河西走廊皆收入汉之版图;向西即玉门关以西、新疆南部,汉时称西域,被臣服而成为汉的疆土;向东,击败卫氏朝鲜,将其统治的部分辽东地区归入汉朝管辖;向南、西南、东南开拓,即今之广东、云南、浙江、福建等少数民族地区都成为汉的一部分。主要是在武帝时期,建立了远胜秦朝的“大一统”。 唐至盛所建“大一统”,是继汉之后又一次扩大,历史多“汉唐”并称。唐,在西北击败突厥,设安西都护府;在东北,彻底击败高句丽,设安东都护府,远在黑龙江设黑水都督府,以辖东北地区。开元极盛,疆域之广远超西汉。 汉唐实现了空前的统一,是中国疆域扩大的两个重要的历史时期。 明永乐、宣德之时,从北与西北两个方向出击元朝后裔,控制了大漠南北;西南与南部即今云贵川等地行土司制,归中央管辖。在东北即今开原以北远至外兴安岭以北,东至苦兀(即库页岛),广设卫所,在黑龙江特林置奴儿干都司,以辖各卫所。周边的国家,如安南、暹罗、朝鲜等都是明的属国。永宣之后,长城以北和西北又为蒙古控制,与明时战时和,几与明相始终,明的疆域又有所缩小。论疆域之广大,统一之扩大,居汉唐之上者,除元朝外,唯有清康雍乾盛世可比。雍正帝声称:“自古中外一家,幅员极广,未有如我朝者”,“今六合成大一统之天下,东西南朔,声教所被,莫不尊亲”。此言尚早,实际上,至乾隆二十四年才最终平定西部准噶尔,青海、新疆南北、西藏地区才完全置於中央统辖之下。西部疆域达巴尔喀什湖以东,北部为漠南漠北,行盟旗制;西南已改土归流,行千余年的土司制被废除。在东北达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东至乌苏里江以东至海(包括库页岛在内);东南至台湾岛以东;最南至南沙群岛,皆隶版图之内。置行省,命官驻军,实现了真正的统一。当时已有50多个民族共存於一个政权之下。清康乾发展了“大一统”,而且突破了历代“内诸夏外夷狄”的传统观念,自康熙起放弃修长城,这就破除了2000年来的隔阂,使得“中外一家”成为现实,这直接为现代中国版图和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当然,现在中国版图比清康乾盛世时小了四分之一,比那时有较大倒退)。
⑧ 中国历史上的盛世之治有哪些
一、文景之治
西汉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出现的盛世。
汉文帝刘恒(前202年—前157年),汉高祖刘邦第四子,汉惠帝刘盈之弟,西汉第五位皇帝。汉文帝即位后,励精图治,与民休息,兴修水利,使汉朝进入强盛安定的时期,为“文景之治”奠定基础。
汉景帝刘启(前188年—前141年),汉文帝刘恒第五子,母孝文皇后窦氏,西汉第六位皇帝。汉景帝在位期间,巩固中央集权,勤俭治国,继续奉行与民休息政策,继承和发展其父汉文帝的治国思路,一起开创“文景之治”。
二、武帝盛世
汉武帝刘彻(前156年-前87年),汉景帝第十子,母王娡,西汉第七位皇帝。汉武帝登基后,加强中央集权,开创察举制选拔人才,文化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军事上攘夷拓土、国威远扬,东并朝鲜、南吞百越、西征大宛、北破匈奴,奠定了汉地的基本范围,开创“武帝盛世”,把西汉推向最繁荣,最强盛的时期。
三、昭宣中兴
西汉汉昭帝和汉宣帝时期,西汉处于恢复稳定及发展阶段。
汉昭帝刘弗陵(前94年-前74年),汉武帝刘彻六子,西汉第八位皇帝。汉昭帝继位时年仅八岁,在霍光等人辅助下,进一步发展和改革汉武帝时的制度,使汉武帝后期的西汉王朝衰退趋势得以扭转,西汉王朝出现中兴之气。
汉宣帝刘询(前91年―前49年),汉武帝曾孙,西汉第十位皇帝。刘询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贤君,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全国政治清明、社会和谐、经济繁荣、四夷臣服,与汉昭帝统治时期合称“昭宣中兴”。
四、光武中兴
东汉光武帝刘秀(公元前5年—57年),东汉王朝开国皇帝,在位期间,出现了社会安定、经济恢复、人口增长的局面,史称“光武中兴”。
五、明章之治
东汉继光武中兴之后,汉明帝、汉章帝统治时期出现的盛世景象,此间把东汉推向了鼎盛,同时明章二帝时期的一些政策,对整个东汉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汉明帝刘庄(28年—75年),光武帝刘秀第四子,东汉第二位皇帝,57年—75年在位。
汉章帝刘炟(57年—88年),汉明帝刘庄第五子,东汉第三位皇帝,75年—88年在位。
六、元嘉之治
南朝宋文帝刘义隆(407年—453年),南朝宋第三位皇帝,在位期间政治清明,又努力推行繁荣经济文化的各项政策,从而出现了短期内经济终于有所恢复,人民生活较为安定的政治局面,因其年号“元嘉”,史称“元嘉之治”。
七、开皇之治
隋文帝杨坚(541年—604年),隋朝开国皇帝,隋文帝成功统一了历经数百年分裂的中国,当时社会开始恢复,政治安定,民生富庶、人民安居乐业、因其年号“开皇”,史称“开皇之治”。
八、贞观之治
唐太宗李世民(598年—649年),唐朝第二位皇帝。唐太宗即位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对内以文治天下,虚心纳谏,使百姓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因其年号“贞观”,史称“贞观之治”。
九、开元盛世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762年),唐朝第七位皇帝,是唐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唐玄宗在位期间,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措施,使大唐经济迅速发展,国力空前强盛,社会空前繁荣,商业十分发达,对外贸易不断增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中国封建社会达到顶峰阶段,因其年号“开元”,史称“开元盛世”。
十、咸平之治
宋真宗赵恒(968年—1022年),宋朝第三位皇帝。宋真宗统治时期,勤于政事,使北宋的统治日益巩固,国家管理日益完善,社会经济日益繁荣,因其年号”咸平“,史称咸平之治。
十一、洪武之治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398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消灭各路割据势力和元朝后,国家百废待兴,他在位期间,努力使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国力迅速增长,因其年号“洪武”,史称”洪武之治“。
十二、永乐盛世
明成祖朱棣(1360年—1424年),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在位期间的各项政策和改革,对强化明朝统治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将由靖难之役后的疮痍局面发展至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的盛世,因其年号”永乐“,史称“永乐盛世”。
十三、仁宣之治
明仁宗和明宣宗统治时期出现的盛世。
明仁宗朱高炽(1378年-1425年),明朝第四位皇帝。朱高炽虽然在位时间很短,但是在位期间为人宽厚,为政开明,发展生产、与民休息,为“仁宣之治”打下基础。
明宣宗朱瞻基(1398年—1435年),明朝第五位皇帝。朱瞻基在位期间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经济得到空前的发展,朱瞻基与其父明仁宗的统治加在一起虽短短十一年,但功绩堪比文景,史称“仁宣之治”。
十四、弘治中兴
明孝宗朱佑樘(1470年―1505年),明朝第九位皇帝。明孝宗在位期间励精图治,使明朝再度中兴盛世,国家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百姓富裕、天下太平,因其年号”弘治“,史称”弘治中兴“。
十五、嘉靖中兴
明世宗朱厚熜(1507年—1567年),明朝第十一位皇帝。朱厚熜在位期间推行新政,取得显著效果,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同时文化和科技领域空前繁荣,优秀文学作品和杰出人物大量涌现,因其年号”嘉靖“,史称”嘉靖中兴“。
十六、万历中兴
明神宗朱翊钧(1563年—1620年),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朱翊钧在位之初,内阁首辅张居正主持政务,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社会经济有很大的发展,亲政后,励精图治、生活节俭,有勤勉明君之风范,因其年号”万历“,史称”“万历中兴”。
十七、康乾盛世
康熙,雍正,乾隆统治时期出现的盛世,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盛世。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1722年),清朝第四位皇帝。康熙在位期间,为康乾盛世奠定了基础。
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1678年—1735年),清朝第五位皇帝。雍正在位期间,对康乾盛世的发展有不可磨灭的影响。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1799年),清朝第六位皇帝,乾隆在位期间,把康乾盛世推向了顶峰。
⑨ 我国古代都有什么之治,是在哪些皇帝
有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文景之治是指西汉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
汉初,社会经济衰弱,朝廷推崇黄老治术,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
汉文帝二年 和十二年 分别两次“除田租税之半” ,文帝十三年,还全免田租。同时,对周边敌对国家也不轻易出兵,维持和平,以免耗损国力。这就是轻徭薄赋的政策。
汉文帝生活十分节俭,宫室内衣服没有增添,衣不曳地,车类也没有添,帷帐不施文绣,更下诏禁止郡国贡献奇珍异物。因此,国家的开支有所节制,贵族官僚不敢奢侈无度,从而减轻了人民的负担。这就是休养生息的政策。
文景二帝还重视农业,曾多次下令劝课农桑,根据户口比例设置三老、孝悌、力田若干人员,并给予他们赏赐,以鼓励农民生产。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解百官关心农桑。每年春耕时,他们亲自下地耕作,给百姓做榜样。
文景时期,重视“以德化民”,当时社会比较安定,使百姓富裕起来。到景帝后期时,国家的粮仓丰满起来了,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多年不用,以至于穿钱的绳子烂了,散钱多得无法计算了。
随着生产日渐得到恢复并且迅速发展,出现了多年未有的稳定富裕的景象。 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同时汉朝的物质基础大大增强,是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是中国历史上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最高的盛世。文景之治也为后来汉武帝征伐匈奴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贞观之治”是唐太宗在位期间的清明政治。
唐太宗继承唐高祖李渊制定的尊祖崇道国策,并进一步将其发扬光大,运用道家思想治国平天下。唐太宗任人廉能,知人善用;广开言路,尊重生命,自我克制,虚心纳谏;并采取了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文教复兴,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定的局面;并大力平定外患,尊重边族风俗,稳固边疆,最终取得天下大治的理想局面。因其时年号为“贞观”(627年—649年) ,故史称“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为后来全盛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推向鼎盛时期。
开元盛世是指唐玄宗在位期间的一段盛世。唐玄宗在位44年,治国之道以道家清静无为思想为宗提倡文教。唐玄宗在位前期政治清明,励精图治,任用贤能,经济迅速发展,使得天下大治,社会经济繁荣,政治清明,人口增多,国家财政收入稳定。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因当时年号为“开元”,史称“开元盛世”。
为了增强国力,加大财政收入,唐玄宗先从经济方面人手改革。首先,打击豪门士族,争夺土地劳力;第二,改革实施封制度,以增加政府财政收人,减轻人民负担;第三,玄宗打击佛教势力,淘汰僧尼;第四,发展农业。
⑩ 中国古代可以被称作某某之治的时代有哪些
成康之治:
先夏
·帝尧之治
·帝舜之治
夏朝
·禹启之治
·少康中兴
·杼槐之治
·芒泄之治
·不降之治
商朝
·成汤之治
·太甲之治
·太戊之治
·祖乙中兴
·盘庚中兴
·武丁之治
·祖甲之治
·武乙新政
周朝
·文武之治
·成康之治
·穆王之治
·孝王振兴
·宣王中兴
·尊王攘夷中兴(齐晋主盟)
汉朝
·黄老之治(吕太后)
·文景之治(汉文帝、景帝)
·武帝之治(汉武帝)
·昭宣之治(霍光、汉宣帝)
·元帝之治(汉元帝)
·光武中兴(汉光武帝)
·明章之治(汉明帝、章帝)
·永元之治(汉和帝)
·安帝之治(邓太后)
三国
·明帝之治(魏明帝)
晋朝
·太康之治(晋武帝)
·太宁之治(晋明帝)
·王猛治秦(前秦世祖、王猛)
·太元之治(谢安)
南北朝
·元嘉之治(宋文帝)
·太平真君之治(北魏太武帝)
·永明之治(齐武帝)
·孝文改革(冯太后、北魏孝文帝)
·天监之治(梁武帝)
·建德之治(北周武帝)
隋朝
·开皇之治(隋文帝)
·大业初年之治(隋炀帝)
唐朝
·贞观之治(唐太宗)
·大帝之治(唐高宗)
·武周之治(周则天帝)
·开天之治(唐玄宗)
·大历建中新政(唐代宗、刘晏、杨炎)
·元和中兴(唐宪宗)
·会昌新政(唐武宗、李德裕)
·大中之治(唐宣宗)
五代
·长兴之治(后唐明宗)
·保境安民(南唐烈祖)
·显德之治(后周世宗)
宋辽金
·开宝之治(宋太祖)
·咸平之治(宋真宗)
·圣宗之治(萧太后、辽圣宗)
·仁宗盛治(刘太后、宋仁宗)
·熙丰变法(宋神宗、王安石)
·哲宗之治(宋哲宗)
·绍兴偏安(宋高宗)
·大定之治(金世宗)
·乾淳之治(宋孝宗)
·明昌之治(金章宗)
元朝
·至元之治(元世祖)
·大德之治(元成宗)
明朝
·洪武之治(明太祖)
·永乐之治(明成祖)
·仁宣之治(明仁宗、宣宗、三杨)
·景泰振兴(明代宗、于谦)
·弘治中兴(明孝宗)
·隆庆新政(徐阶、高拱)
·万历之治(张居正、明神宗)
清朝
·康熙之治(清圣祖)
·世宗新政(清世宗)
·乾隆之治(清高宗)
·洋务新政(奕、李鸿章)
共和国
·计划之治(太祖、周相、刘公)
·邓公新政(邓公、胡公、赵公)
·朱氏变法(江总、朱相)
·和谐之治(胡总、温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