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历史上是不是真的有一段城墙是用鲜血建造的
城墙,算是古代的一个军事防御设施,由墙体和其它辅助军事设施构成的军事防线。也指旧时农耕民族为应对战争,使用土木、砖石等材料,在都邑四周建起的用作防御的障碍性建筑。
在这里,“城墙”的含义根据其功能则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城墙分为二类:即一类为构成长城的主体,另一类属于城市(城)防御建筑,由墙体和附属设施构成封闭区域。狭义的城墙则是指由墙体和附属设施构成的城市封闭型区域。封闭区域内为城内,封闭区域外为城外。
其实,统万城虽然已经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但它却具有极其重要的研究价值。因为,它不仅是一座历史文化纪念碑,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让现代人能够体味历史的辉煌与现实的悲凉,满足游客觅奇猎古、回归历史、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还是古代建筑艺术、民族史等方面科研、教学考古的旅游胜地。
现今,统万城是陕西重要的旅游景点,但是,如果要去统万城,还是要费一番周折才能到达。因为,统万城不仅见证了汉化匈奴大夏国的建立,还见证了今天毛乌素沙漠生态环境的历史变迁。
2. 中国历史上有过禁武令吗
中国历史上有过禁武令。
中国古代的封建王朝,为了维护统治,防止人民造反,往往会对民间持有武器进行收缴和管制。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收天下之兵”开始,历代几乎都实行过不同程度的“禁武令”。
最早的“禁武令”始于秦朝
贾谊的《过秦论》当中,有这么一段记载:“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意思是说,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曾下令收缴天下兵器,集中于首都咸阳加以销毁,铸造了钟鐻和十二个各重千石的大铜人,置于咸阳城内。
秦始皇的这条“禁武令”,是中国古代见诸于史册最早的官方禁武,也是历史上最为严苛的一次禁武运动。遗憾的是,秦始皇集天下兵器铸造的这12个铜人,今天已经看不到了。关于这12个铜人的下落,据说当初项羽攻克咸阳后,火烧阿房宫。在火烧阿房宫时,连同象征秦王朝永固的这12个金人也一起烧了。
北宋五次重申“禁武令”
熟读中国古代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历代统治者都对民间武装力量防备很深。不仅是秦王朝,连素来“重文轻武”的宋朝也是多次颁布并重申“禁武令”!
宋太祖赵匡胤
北宋建国后,多次对辽用兵。边境人民为了配合宋军,也纷纷建立起了自己的武装组织,弓箭社就是其中之一。然而,宋朝政府难以容忍类似于弓箭社这样的非政府武装长期存在,因此多次颁布“禁武令”!
宋代最早的“禁武令”颁布于北宋开宝年间。当时,宋太祖赵匡胤为了限制民间武装力量的发展,公开下令:“京都士庶之家,不得私蓄兵器。”此后,宋太祖淳化年间、宋仁宗景佑、庆历和嘉佑年间都被北宋政府不断重申,多达五次之多!
元朝为防止汉人造反颁布“禁刀令”
众所周知,元朝的建立者是蒙古人。少数民族入主中原,自然会受到汉人的歧视,因此各地反抗的浪潮此起彼伏。为防止百姓起来造反,元朝颁布了“禁刀令”,禁止民间私藏兵器。
当时,元朝政府规定:每3户人家只允许有1把菜刀,并且还要进行实名登记。
雍正皇帝也曾下旨禁武
古代对兵器的管理很严格,一般平头老百姓是不可以拥有兵器的。雍正四年,清廷下了道著名的“禁武令”圣旨:禁止民间人士佩戴刀剑行走,禁止百姓拳斗,禁止民间擂台较技,违者依律重处,擂台死伤按杀人论罪。
3. 中国历史上都有哪些皇子封过燕王这个称号
战国时代 燕易王 燕王哙 燕昭王 燕惠王 燕武成王 燕孝王 燕王喜
秦末楚汉时期燕王
燕王韩广 燕王臧荼(详情参见相关词条)
西汉时期,今北京地区曾五度建为燕国.汉高帝五年(前202),封燕王卢绾逃降匈奴.汉高帝十二年(前195),立子刘建为燕王,都蓟城,高后七年(前181)刘建死,无后国除,改为燕郡.高后八年(前180)封吕通为燕王,同年高后死,吕通被杀.
臧荼
臧荼(?-前202年),秦朝末年西汉初年人.燕王韩广部将,跟随项羽援救被秦朝章邯包围的赵国.又随项羽入关中.汉王刘邦元年(前206年),项羽分天下为十八诸侯,立臧荼为燕王,都蓟.迁燕王韩广为辽东王.之后,臧荼攻灭韩广,合并辽东,统一燕国.
卢绾
卢绾(前256年—前194年),沛郡丰邑(今江苏丰县)人,与刘邦是同乡好友,且和刘邦同一天生日,儿时与刘邦一起在马维先生的马公书院读书.刘邦当泗水亭长时,常随出入上下.楚汉战争中,官至太尉,刘邦建立汉朝,被封为燕王(今北京)
西汉燕国世系表
(前195年—前180年) 第1代 燕灵王 刘建 15年 前195年-前180年 (前181年—前127年) 第1代 燕敬王 刘泽 4年 前181年-前177年 第2代 燕康王 刘嘉 26年 前177年-前151年 第3代 燕王 刘定国 24年 前151年-前127年 (前117年—前79年) 第1代 燕剌王 刘旦 38年 前117年-前79年
三国时期燕王
公孙渊
燕王公孙渊,字文懿, 幽州辽东襄平[今辽宁辽阳]人.辽东太守公孙度之孙,公孙康之子,公孙晃之弟,公孙修之父.魏大司马,封乐浪公.后自称燕王.卒于238年.
编辑本段5.东晋十六国时期燕王
这一时期以“燕”为号,建国称燕王的人较多,详情参见词条十六国
隋唐时期燕王
格谦
格谦(?-616)隋末农民起义军首领.隋末厌次(今山东省惠民县东南)人.613年(隋炀帝大业九年)起兵反隋,以豆子冈(今山东惠民县境)为根据地展开斗争,众至十余万人.自称燕王十二年,为王世充所败.他牺牲后,余部由高开道率领,继续战斗于黄河以北地区.
高开道
高开道(?~624),阳信城南人,家贫,世以煮盐为生.613年(大业九年),格谦于豆子岗
罗艺
燕王罗艺(?-627),字子延,隋襄州襄阳(今属湖北)人,唐朝初期将领,寓居京兆云阳(今陕西泾阳).隋末任虎贲郎将,驻守涿郡.619年归唐后,赐其姓李,初封燕公,后晋封燕郡王
五代十国时期燕王
刘守光
燕王刘守光,深州(今河北深州)人,五代时期桀燕国建立者,为卢龙节度使刘仁恭之子.
李景达,南唐宗室,封燕王,后改封齐王,谥为昭孝.
李弘冀
燕王李弘冀(?----959),南唐文献太子,元宗李璟长子,李煜长兄.曾任吴王
宋朝时期燕王
燕王赵德昭
明朝燕王朱棣
4. 中国历史上有哪几个城市做过都城
这里只能计算封建社会国家所在都城,如果算春秋和战国各诸侯小国,那么粗略一算有一百多个...
秦(咸阳/咸阳)
西楚(彭城/徐州)
西汉(长安/西安)
新(长安/西安)
东汉(洛阳/洛阳 许都/许昌)
魏(洛阳/洛阳)
蜀(成都/成都)
吴(建业/南京)
西晋(洛阳/洛阳)
东晋(建康/南京)
十六国:成汉 都成都。前赵都平阳(山西临汾),后迁都长安。后赵都襄国(河北邢台)。冉魏都邺(河南安阳)。前凉都姑臧(甘肃武威)。前燕都龙城(山东诸城)。前秦都长安。后燕都中山(河北定县),后迁都龙城。西燕都长子(山西长治)。南燕都广固(山东青州)。北燕都昌黎(河北秦皇岛)。后秦都长安。西秦都勇士城(甘肃榆中)。夏都统万(陕西靖边)。后凉都姑臧。西凉都敦煌。南凉都乐都(青海乐都),后迁都西平(河南驻马店)。北凉都姑臧。
南朝(建康/南京)
北朝:北魏(平城/大同 洛阳/洛阳)
东魏 北齐(邺/河南安阳)
西魏 北周(长安/西安)
隋(长安/西安)
唐(长安/西安)
吐蕃(山南匹播城/西藏琼结县)迁都逻些(一作逻娑,今西藏拉萨市)
五代除后唐在洛阳之外,其余都在汴梁(开封)
十国:吴越(杭州)闽(长乐/福州)南汉(大兴/广州)楚(长沙)吴(江都/扬州)南唐(江宁/南京)前后蜀(成都)北汉(太原)南平(荆州)
辽(上京/巴林左旗南波罗城)
金(中都/北京)
西夏(兴庆/银川)
北宋(东京/开封)
南宋(临安/杭州)
元(大都/北京)
明(应天/南京)
清(盛京/沈阳 北京)清朝迁都太多,以称大清开始计算
民国(南京)
5. 中国历史上(无论古今)有哪些地方被屠过城
中国历史上的屠城
中国历史上几乎每一个日子都在血雨腥风中飘摇,每一个心灵在皮鞭和饥饿的恐惧中颤抖--于是,每一个救世主先后揭干而起了。中国的主义诞生于中国的灾乱之中。
仅以战争为例,在商朝的《卜辞》中就记载了各种战争61次。 而据《春秋》记载,在春秋时期242年间各种战争448次。到了战国时期,仅大规模的战争就有222次。孟子说,春秋无义战。岂止春秋!2500年来,哪一场自相残杀,谈得上正义?哪一次改朝换代,不是人口死亡过半?
秦人嗜好战争,他们左手提着人头,右胳膊下夹着俘虏,追杀自己的对手。司马迁记载:秦国攻魏杀8万人,战五国联军杀8万2千人,伐韩杀1万人,击楚杀8万人,攻韩杀6万人,伐楚杀2万人,伐韩,魏杀24万人,攻魏杀4万人,击魏杀10万人,又攻韩杀4万人,前262年击赵白起杀尽42万人,又攻韩杀4万人,又攻赵杀9万人……前207年项羽坑秦降兵20万。
战国末中国人口2千万人。可中国军队却远远超过欧洲:秦始皇守五岭用兵50万,防匈奴30万人,修长成50万,造阿房宫秦皇陵的130万人(其中受宫刑者达70多万人)。以至于“丁男被甲,丁女转输,苦不聊生,自经于道树,死者相望”(《汉书、严安传》)。
秦始皇三十六年,有一颗流星落下,有人在陨石上刻字:“始皇死土地分”。秦始皇就把陨石周围居住的人,全部杀了。
秦始皇的后宫姬妾,凡没有儿子的,全部殉葬。修造墓地的工匠,在葬礼完毕之后,20多万役卒全部封在墓里,死于非命;以后凡修皇陵的民工都是同样悲惨的下场。
到胡亥时,赋税甚至增加到超过农民收入的2/3。
1)秦末农民战争
从公元前195到公元前205年西汉建国初期,共历十年。秦朝末年有2000多万人,到汉初,原来的万户大邑只剩下两三千户,消灭了原来人口的70%。大城市人口剩下十分之二三。甚至出现了“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的现象(《史记·平准书》)。
2)汉武帝伐匈奴
汉武帝在位五十多年(前140-前87年),几度讨伐匈奴,海内虚耗,人口减半,50%的人死亡。
3)西汉末年混战
公元2年全国人口5959万,经过西汉末年的混战,到东汉初的公元57年,人口2100万。损失率65%。20年间,西安的人口从68万减到28万,大荔从91万减到14万,兴平县从83万减到9万,绥远县从69万减到2万。
4)三国鏖战
公元156年人口5007万,经过黄巾起义和三国混战,公元208年赤壁大战后的全国人口为140万,公元221年人口下降到90万;损失了98.3%。“马前悬人头,车后载妇女”、“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余一,念之断人肠”,公元208年赤壁之战曹操说汉末三国大动荡活下来的人只是原来人口的1%!一直到公元265年,三国人口总计才767万。
5)西晋八王之乱
从公元291年开始,先后有汝南王亮、楚王玮、赵王伦、齐王、长沙王、河间王、东海王越及成都王颖八王为争夺皇位,在洛阳相互攻杀,战乱历时十六年之久,死亡人口达数十万人,许多城镇均被焚毁,史称「八王之乱」。「八王之乱」使西晋初年并不十分发达的经济,受到更为严重的破坏,与此同时,关东地区又爆发了罕见的蝗灾和瘟疫,史载「至于永嘉,丧乱弥甚。雍州以东,人多饥乏,更相鬻卖,奔迸流移,不可胜数。幽、并、司、冀、秦、雍六州大蝗,草木及牛马毛皆尽。又大疾疫,兼以饥馑」,「流尸满河,白骨蔽野」(《晋书·食货志》)。
6)南北朝混战
公元311年,刘曜攻长安,关中地区的人口仅余1-2%。
后赵帝国地盘很小,皇帝却有五个皇后,一万多姬妾。他死了以后,儿子日夜与五个皇后母亲淫乐,被岳父杀掉,灭绝了皇族。
皇帝石虎,一次征集美女3万人,仅公元345年一年中,因征集美女而不情愿者被杀高达3千余人。为容纳美女,石虎分别在邺城、长安、洛阳兴建宫殿,用人力40万。铺天盖地苛捐杂税,迫使缺衣少食的农民卖儿卖女,卖完后仍然凑不够,只好全家自缢而死,道路两侧树上悬挂的尸体,前后衔接。前燕帝国进围邺城,那数万宫女,不是饿死,就是被士兵烹食。
石虎的长子石宣害怕弟弟石韬跟自己夺位,先派人刺死石韬,再密谋干掉老爹提前接班。事败之后,石虎立即登上高台,将石宣绑到台下,先拔掉头发,再拔掉舌头,砍断手脚,剜去眼睛,扔进柴堆活活烧死,石宣所有的妻妾儿女,全都处斩。石宣的幼子才五岁,拉着祖父的衣带不肯放松,连衣琏都被拉断,但被硬拖出去杀死。太子宫的官吏差役数千人全被车裂。石虎死后,登基33天的儿子,被另一儿子杀掉。183天后,又被另一儿子杀掉。
103天后,一名汉族将军冉闵杀尽皇室,下令:“凡杀一个胡人者,官升。”霎时间,仅首都邺城屠杀胡人20万,造成数百万人的死亡。
北朝的齐代有2000万人,到北周时人口仅900万;南朝宋代有469万人,到南陈灭亡时只有200万人,损失率达60%。
7)隋朝役民
隋朝24年,扬坚的次子扬广发动宫廷政变杀死了父亲和哥哥扬勇,霸占父亲最宠爱的陈夫人。他扩建洛阳皇宫,每月役丁2百万人。修运河,隋炀帝“诏发天下丁夫,男年十五以上,五十以下,俱要至,如有匿之者斩三族”,役夫达543万余人,昼夜开掘,男人不足,女人充数,死者过半。 如此浩大的工程,其目的是为了满足隋炀帝到江都享受骄奢淫逸的腐朽生活。又三次率军进攻高丽,伤亡无数。
从公元611到628年18年间,兵变、民变和宫廷政变共136次,有50多位称帝称王者,均统兵15万以上,各据一方,相互混战。全国户数由890万减至290万,人口由公元606年4602万人,减到639年1235万,损失率73%。
8)安史之乱
皇帝为夺回江山,竟卑躬乞求匈奴回纥收复洛阳,应允任意抢掠三日,使洛阳成了一片废墟。历时九年的残杀,使黄河流域萧条凄惨,人烟断绝,兽游鬼哭。中国人口从九百万户锐减至二百万户,四分之三惨死,残存者以纸为衣。公元755年有5292万人,到760年人口1699万。损失率68%。
9)黄巢起义
有一句俗语:“黄巢杀人八百万--劫数难逃。”黄巢占长安,其部属“杀人满街,巢不能禁”。待到官军反扑长安,一城百姓完全站到了官军的立场上,“巢怒,纵兵屠杀,流血成川,谓之洗城”。
黄巢所过之地,百姓净尽、赤地千里。《旧唐书》记载:黄巢率领全军围陈州近一年,数百(一说三千)巨碓,同时开工,成为供应军粮的人肉作坊,流水作业,日夜不辍。将活生生的大批乡民、俘虏,无论男女,不分老幼,悉数纳入巨舂,顷刻磨成肉糜,并称之为“捣磨寨”。陈州四周的老百姓被吃光了,就“纵兵四掠,自河南、许、汝、唐、邓、孟、郑、汴、曹、徐、兖等数十州,咸被其毒。”
唐末、五代,前后八十年,中国内外一片混战,亿万生灵涂炭。前后58个皇帝,有42个死于非命。自秦后的所建立三十余个朝代的开国之君出身游民和社会下层的约占了一半。五代十国之间的开国之君十有七八是兵痞、无赖、流浪汉,心狠手辣就是自然的了。
唐武宗(841-846年)时有496万户,后周世宗(955-960年)仅120万户,到宋初为200万户。损失率76%。
10)金、元灭两宋
1122年全国人口9347万,到元初1274年,人口887万。损失率高达91%。
蒙古人灭花剌子模,屠寻思干(撒马尔罕)城约百万人口;灭西夏,屠八十余万。蒙古人数次西征,凡有抵抗即屠城,共屠数百城,包括屠杀了巴格达的数十万人口,整个中亚一片废墟。
忽必烈屠杀了中国人1800万人,中国北方90%汉族平民惨遭种族灭绝。四川在蒙古帝国屠***杀前,估计有1300-2000多万人,屠杀后竟然不满80万人,几乎成了无人区。在蒙古人杀戮和统治下,中国丧失了7000多万人口。蒙古帝国在中国境内的种族灭绝,作为世界记录放在《吉尼斯世界记录大全》1985年版。
蒙古人统治下的汉人、南人是贱民。杀蒙古人偿命,杀回回罚银八十两,杀汉人罚交一餐头毛驴价钱。汉人村里新媳妇的头一夜一定要给蒙古保长,中国人甚至连姓名都不能有,只能以出生日期为名,不能拥有武器,只能几家合用一把菜刀。
6. 中国历史上共有几个城市做过国都
最有名来的就是中国的七大古都自了: 西安, 洛阳, 开封, 安阳, 南京, 北京, 杭州 其他的所谓被用做国都的其实都是乱世时候各军阀割据势力, 随便找个城市就做自己的首都, 但都算不得是什么朝代. 只有上述七个才算是. 北京历史悠久,它作为城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秦汉以来,北京地区一直是中国北方的重镇,名称先后称为蓟城、燕都、燕京、大都、北平、顺天府等等。 1 先秦至秦汉 2 两晋至隋唐五代 3 辽朝 4 金朝 5 元朝 6 明朝 7 清朝 8 近代
7.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时期大封诸侯,都有怎样的目的
中国历史上大封诸侯有三次:
1.周代的分封。主要集中在西周初期。西周中后期和东周初期也有分封。目的是“封土建国,以藩屏周”。以诸侯地盘和兵力来拱卫京师。周代的分封是其他时代不能望其项背的。但正因为如此,后代吸取其教训,也是封国减少的主要原因。这次分封导致诸侯坐大,灭了周。
2.西汉初的分封。主要是刘姓诸侯王,只有个别的异姓王。目的是吸取秦未封王的教训,学习周代的传统(周代封建共传800多年)。但这次分封导致了七国之乱,最后削藩。还是实行了郡县制。
3.西晋的分封。都是同姓王。这是汲取往世的教训(主要是曹魏虽封王封国,但诸侯被高度监视,除了物质生活优异外,精神紧张,没有半分自由,连平民也不如。当权臣掌握中央朝廷时,没有诸侯有力量帮助朝廷)。但这次分封导致了八王之乱,造成五胡乱华,西晋灭亡。
--其他朝代所分封王,都是只食邑而不管军政,甚至连封国都不用去,只在京城居住,到达封国的要受到皇帝派员监视。所以诸侯权力极小,相对没有发生多大的政治问题。但个别王因权力过大时也会引发反叛:如明代燕王朱棣就是因兵多地险而以“靖难之役”夺得皇位的。
你提到项羽大封诸侯,诸侯都是被协从,并且是借楚怀王名义,并没有全国统一和中央集权,所以不是根本意义上的分封;唐朝的节度使是中央任命的地方军事长官坐大,形成割据势力,并不是分封的诸侯,二者不可混淆。
8. 中国历史上有大官姓封吗
封德彝
名伦,渤海郡人。最初在遂朝任内史舍人,被重臣杨素所器重,常跟他内议论天下事。一日,容杨素摸着他的床说:“封郎终居此坐。”便把从女(兄弟的女儿)嫁给了他。唐太宗(629-649年在位)时官至尚书右仆射。
封子绘
武成帝时都官尚书。冀州人,祖父、父亲世代为冀州刺史,很得人心,就派他乘驿马到了信都。封子绘到信都之后,一边巡视城池,一边对城中吏民晓谕避祸趋福的道理。官吏和民众相继跑出来投降。城里有什么动静,都有人报告,大事小事全都知道。归彦登城大呼云:“孝昭皇帝初崩,六军百万,悉在臣手,投身向邺,奉迎陛下。当时不反,今日岂反邪!正恨高元海、毕义云、高乾和诳惑圣上,疾忌忠良,但为杀此三人,即临城自刎。”既而城破,单骑北走,至交津,获之,锁送邺。乙未,载以露车,衔木面缚,刘桃枝临之以刃,击鼓随之,并其子孙十五人皆弃市。命封子绘行冀州事。
封常清
封常清(?—756),蒲州猗氏人(今山西猗氏县南二十里),唐朝名将,战功赫赫。自幼家中清贫但受祖父影响喜爱读书。曾两次入朝为官。安史之乱时,因出师不利被处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