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古代针灸有多厉害
上古有神针法。
岐黄时代已叹神针法没落。但针灸仍然是治病最主要手段,《黄帝内经》主要论述针灸。
春秋战国时代有针灸高人,比如扁鹊。
秦汉时代针灸高人较多,比如郭玉。
三国时代针灸开始没落。东汉末年以张仲景为主的中药学派出现,有人愿意吃药而代替了针灸。曹操甚至斩了针灸大家华佗。以华佗先生命名的“华佗夹脊穴”在针灸学上有重要地位。
金元时期社会战乱,中草药供给短缺,针灸研究重新有了提高。比如窦汉卿写成了《标幽赋》。
明代针灸获得大成。比如泉石心、杨继洲是很代表的人物。
清代道光曾下旨太医院禁用针灸。针灸再次没落。
民国针灸名家不多,寥若晨星,但黄石屏先生很著名。
新中国成立以来,针灸得到了发展,中国针灸成为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是针灸的简单历史介绍。
针灸可以用于一切疾病的治疗。在《黄帝内经》中,甚至有针灸治疗天地运气变化所导致的瘟疫病等专论。
中国有很高明的针灸术,甚至以某种观点看这些针灸术向未失传。比如说“烧山火”、“子午捣臼”、“进气法”、“子午流注”等这些针法现在都有会的。
中国现代的针灸术并不没落。但有的针灸家却在技术和医德上没落了,主要表现在他们不用针法,一味的采用电针,并且1次扎好多的针按针灸针的使用个数收费。其实,针灸的效果不一定要用电针就好,也不是扎的针数多才好。笔者认为:针灸取穴宜少,电针的效果不如妥善的使用中国传统针法。
《针灸大成》里面有《导引本经》,虽不一定正确,但却启发针灸师应该锻炼自身。笔者的导师敦煌太极拳创始人李国峰先生,曾教授我学习“神针法”及“太极心法”、“内功心法”。
⑵ 中国第一针灸大师是谁
张兰英 是神医,中国第一针灸大师级别!
⑶ 中国中医的顶级针灸大师有哪些
请问大师,我有一位病人现在躺着,全身不能动跟死了差不多,只有眼睛光着,不能说话,有二个多月了,请问大师能不能治愈。谢谢!
⑷ 我想知道中国的针灸至今已有多少年的历史了
针灸学起源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传说针灸起源于三皇五帝时期,相传伏专羲发明了针灸,他“尝属百药而制九针”(东汉医学家皇甫谧记载于《帝王世纪》)。
针灸疗法最早见于战国时代问世的《黄帝内经》一书。《黄帝内经》说:“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便是指灸术,其中详细描述了九针的形制,并大量记述了针灸的理论与技术。两千多年来针灸疗法一直在中国流行,并传播到了世界。而针灸的出现,则更早。
《黄帝内经》是现存的中医文献中最早而且完整的中医经典著作,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经络系统,即有十二经脉、十五络脉、十二经筋、十二经别以及与经脉系统相关的标本、根结、气街、四海等,并对腧穴、针灸方法、针刺适应症和禁忌症等也做了详细的论述。——常识医疗篇。
⑸ 中国著名针灸学专家有哪些及他们有哪些代表作
针灸治疗方法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其学术思想也随着临床医学经验的积累渐渐完善。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医学帛书中有《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论述了十一条脉的循行分布、病候表现和灸法治疗等,已形成了完整的经络系统。
《黄帝内经》是现存的中医文献中最早而且完整的中医经典著作,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经络系统,即有十二经脉、十五络脉、十二经筋、十二经别以及与经脉系统相关的标本、根结、气街、四海等,并对腧穴、针灸方法、针刺适应症和禁忌症等也做了详细的论述,尤其是《灵枢经》所记载的针灸理论更为丰富而系统,所以《灵枢》是针灸学术的第一次总结,其主要内容至今仍是针灸滨核心内容,故《灵枢》称为《针经》。继《内经》之后,战国时代的神医扁鹊所著《难经》对针灸学说进行了补充和完善。
晋代医学家皇甫谧潜心钻研《内经》等著作,撰写成《针灸甲乙经》,书中全面论述了脏腑经络学说,发展并确定了349个穴位,并对其位置、主治、操作进行了论述,同时介绍了针灸方法及常见病的治疗,是针灸学术的第二次总结。
唐宋时期,随着经济文化的繁荣昌盛,针灸学术也有很大的发展,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在其著作《备急千金要方》中绘制了彩色的"明堂三人图",并提出阿是穴的取法及应用。到了宋代,著名针灸学家王惟一编撰了《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考证了354个腧穴,并将全书刻于石碑上供学习者参抄拓印,他还铸造了2具铜人模型,外刻经络腧穴,内置脏腑,作为针灸教学的直观教具和考核针灸医生之用,促进了针灸学术的发展。
元代滑伯仁所者的《十四经发挥》,首次将十二经脉与任、督二脉合称为十四经脉,对后人研究经脉很有裨益。
明代是针灸学术发展的鼎盛时期,名医辈出,针灸理论研究逐渐深化,也出现了大量的针灸专著,如《针灸大全》、《针灸聚英》、《针灸四书》,特别是杨继洲所著的《针灸大成》,汇集了明以前的针灸著作,总结了临床经验,内容丰富,是后世学习针灸的重要参考书,是针灸学术的第三次总结。
清初至民国时期,针灸医学由兴盛逐渐走向衰退。
公元1742年吴谦等撰《医宗金鉴》,其《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不仅继承了历代前贤针灸要旨,并且加以发扬光大,通篇歌图并茂,自乾隆14年以后(公元1749年)定为清太医院医学生必修内容。
清代后期,道光皇帝为首的封建统治者以“针刺火灸,究非奉君之所宜”的荒谬理由,悍然下令禁止太医院用针灸治病。
1840年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加之当时的统治者极力歧视和消灭中医,针灸更加受到了摧残。尽管如此,由于针灸治病深得人心,故在民间仍广为流传。
针灸名医李学川公元1817年写出《针灸逢源》,强调辨证取穴、针药并重,并完整地列出了361个经穴,其仍为今之针灸学教材所取用。
⑹ 中国最出名的针灸师傅在哪里
我知道北京国医堂 有位谷世喆 你可以去拜访
⑺ 中国针灸鼻祖是谁呢,据说出身儒家,饱受病痛折磨中写下史学奇书
针灸鼻祖乃三国西晋时期的医学家皇普谧,他一生专致于医学、文学和史学领域,在其二十六岁时便写出了《帝王世纪》。晚年得风痹疾 ,但仍然书不离手,在病痛折磨中写出了《针灸甲乙经》,此书成为我国第一部研究针灸学的著作,因此有“针灸鼻祖”之称。
正是因为皇普谧有着正确的价值观,才让他在文学和医学领域成就满身。他坚持自己的本心,竭尽所能为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这也让他走的更远,成为一代名家。
⑻ 中国的针灸至今已有多少年的历史了
针灸学起源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传说针灸起源于三皇五帝时期,相传伏内羲发明了针灸,他容“尝百药而制九针”(东汉医学家皇甫谧记载于《帝王世纪》)。
针灸疗法最早见于战国时代问世的《黄帝内经》一书。《黄帝内经》说:“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便是指灸术,其中详细描述了九针的形制,并大量记述了针灸的理论与技术。两千多年来针灸疗法一直在中国流行,并传播到了世界。而针灸的出现,则更早。
《黄帝内经》是现存的中医文献中最早而且完整的中医经典著作,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经络系统,即有十二经脉、十五络脉、十二经筋、十二经别以及与经脉系统相关的标本、根结、气街、四海等,并对腧穴、针灸方法、针刺适应症和禁忌症等也做了详细的论述。
⑼ 中国古代针灸三圣是谁
中国古代针灸三圣是针灸鼻祖
皇甫谧
、宋代针灸名医
王惟一
、
明代针灸学家杨继洲
。
⑽ 针灸是中国传统的医术,名人有哪些
针灸(Acupunctureand Moxibustion)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是东方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 人们利用金属针具或艾炷、艾卷,在人体特定的部位进针施灸,用以治疗疾病,解除病痛,并由此创立了独具特色的人体经络腧穴理论,在形成、应用和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文化与地域特征。针灸于2006年经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针灸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治疗疾病的手段。它是一种“内病外治”的医术。是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作用,以及应用一定的操作法,来治疗全身疾病的。
在临床上按中医的诊疗方法诊断出病因,找出关键,辨别性质,明确病变属于哪一经脉,哪一脏腑,辨明它是属于表里、寒热、虚实中那一类型,做出诊断。然后进行相应的配穴处方进行治疗。以通经脉,调气血,使阴阳归于相对平衡,脏腑功能趋于调和,从而达到防疾病的目的。
针灸疗法是祖国医学遗产的一部分,也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民族医疗方法。千百年来,对保卫健康,繁衍民族,有过卓越的贡献,直到如今,仍然担当着这个任务,为广大群众所信赖。
分类
艾灸法
穴位
用艾绒或其他药物放置在体表的穴位部位上烧灼、温熨,借灸火的温和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达到治疗疾病和预防保健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
其他刺法
三棱针刺法,皮肤针刺法,皮内针刺法,火针刺法,芒针刺法,电针刺法,温针疗法,埋线疗法。
拔罐法
应用各种方法排除罐筒内空气以形成负压,使其吸附体表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又称吸筒疗法、拔筒法。古代有以兽角制成的,称角法。通过吸拔,可引致局部组织充血或郁血,促使经络通畅、气血旺盛,具有活血行气、止痛消肿、散寒、除湿、散结拔毒、退热等作用。
梅花针疗法
梅花针疗法,也称皮肤针疗法,即由五根或七根针结成丛针,弹刺皮肤经络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