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外历史 > 适合老外看的中国历史

适合老外看的中国历史

发布时间:2021-03-05 02:06:51

1. 推荐一本关于从美国人或者外国人的角度来来看中国文化历史的书谢谢~

你问我吧~我在国外待7年了~去过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欧洲七国~现在移民在加拿大~

2. 现代外国人(欧美国家)对古代中国的看法

外国人看中国历史和中国人研究自己的历史确实有很大不同。美国耶鲁大学东亚研究中心主任、芮乐伟·韩森在《开放的帝国》中就向我们展示了学者眼里中国古代社会的面貌。

韩森精通中国古代历史,在她上高中的时候就接触到了中国历史。她当时为了记住太平天国洪秀全名字的拼音,曾揣着一张纸片不时地拿出来看。在韩森的书中,我们可以发现,传统的中国并非如我们以前所认为的是孤立、僵化的,而是开放和生机勃勃的。

书中一个很有意思的叙述,与宋同时存在的金虽然国祚短暂,但他们在中国历史上所取得的成就却具有关键意义。金世宗虽然禁汉姓汉服,采用多种措施维持女真文化,但后来女真人军队中汉人士兵数量甚至多过女真人。而南宋将领在公元1206年寄希望于中原汉人起兵抗金之时,汉族士大夫们却去教导女真人如何以汉法实行统治。

郑和下西洋的意义在哪里?韩森发现,中国人随船携带有6.3米长的航海图,图中绘有非洲和印度,并以罗盘指针度数标明两个目的地之间的航行方向。那些图中所标明的有些地名如“麻林地”即现在的肯尼亚的马林迪。因此韩森女士认为显然郑和船队是沿着更早的中国探险者所开辟的航线航行的。

芮乐伟·韩森告诉世界公元1600年以后,中国经济比欧洲更为发达。只是从公元1600年开始,中国的发展开始减退,中国的国力开始衰弱。《开放的帝国》一书到此戛然结束。也许对于西方人来说,中国的黄金时代也在那刻结束了。

3. 有哪些外国人拍的中国历史剧值得推荐

电视剧不了解,电影《末代皇帝》很不错,1987年的电影,讲述的是末代皇帝溥仪从成为皇帝到老年的故事,气氛很好,是唯一国家允许在故宫取景的电影,获得了很多奖,主演的演技都很好,非常喜欢

4.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历史是什么样的

1、外国人的普遍观点:
(1)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历史,最让其羡慕的是中国历史延绵五千历史,没有中断过;
(2)中国历史,特别是古代史辉煌灿烂。如汉唐的丝绸之路、明朝郑和下西洋、四大发明、中国的瓷器、丝绸在外国人眼中都是值得羡慕的财产;
(3)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也是礼仪之邦。特别是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文化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提出三纲五常。因此中华文化礼义廉耻盛行。特别是宋朝程朱理学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后礼仪思想进一步升华;
(4)羡慕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如:儒家思想,世界各地都有孔子学院,唐诗、宋词、元曲备受外国青睐,京剧、戏曲也受到外国人民欢迎。
2、批评反对新中国政策的国家:
(1)近代美国扶植蒋介石南京国民政府,新中国的成立虽然标志着美国“扶蒋反共”政策的彻底失败,但是继续在政治上敌视、外交上孤立、经济上封锁新中国的政策。直到20世纪七十年代中美关系才开始出现一定转机。但是中美政见分歧仍然很大,特别是在对台湾问题上;
(2)部分国家与中国在南海问题上存在争议,这也就导致这些国家的人民对新中国不满态度的产生;
(3)日本,特别是日本右翼势力否认侵华历史,导致部分日本人民对中国采取不满态度。
3、赞扬新中国的国家及外国人民:
(1)得到中国的国际主义、人道主义的援助,如:非洲的许多国家及人民都与中国结下了深厚友谊。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时毛主席就兴奋的说“我们是被非洲兄弟国家抬入联合国的”。
(2)共同抗击殖民主义的侵略,结下的深厚友谊,如:朝鲜,由于共同抗击美国侵略,因此中国人民和朝鲜人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3)由于是社会主义国家,因此政见较为相似,友谊较为牢固。如:胡志明统治时期的越南、朝鲜等。

5. 看看外国人怎么看待中国历史

美国人对中国历史抄的了解可以如此划分:
A)专家,研究中国历史的研究生和学者, 当然了解中国历史最深的外国,但专家在历史领域之内也有自己上场的部分,比如说明朝历史专家可能不太懂汉朝历史。
B)住在中国或其他对中国感兴趣的外国人,看过一些资料,对中国历史有一定的了解但没有专家那么一个程度
C)受过良好综合教育的普通美国人,应该对中国历史了解一些重要人物和事情,因为在学校曾经学过,但对中国没有太多具体的了解。
D)除了长城,什么都不知道

6. 通史丨这几个外国人,写了也许是最合适读者的中国通史

《哈佛中国史》丛书的作者阵容可谓权威,几位顶尖汉学家各司其所长。

这套中国史专读物倾尽属十年之功,萃集半个世纪以来西方最新的中国史研究成果,以全球史视野、多学科学识颠覆传统中国史叙述模式,全面涉及地理学、考古学、人类学、社会学、气候学、环境史、医疗史、性别史、城市史等多个学科领域的新角度、新方法和新成果,堪称21世纪史学研究的新典范。

7. 老外想了解中国文化,什么书比较适合推荐的

我的新书《从生活看出版智慧:一个出版人的思考与实践》中有不少篇幅讲到了中国图书“走出去”的问题,可是说到外国人到底爱看中国什么书,我却从未专门撰文讲过。本文就试图从这个角度切入,看看这个问题到底是个什么样子。不过有一点必须说明白,那就是我这里讲的只是我的经验之谈,并无什么统计数据支撑。既然是经验之谈,只能是就我经历或者了解到的情况去谈,而我的经历以及对相关情况的了解非常有限,讲这个题目也只能是局限在某几个领域,因而仅供各位读者参考。
不要先入为主
一说到外国人爱看什么书,马上就有读者问我外国人对中国的什么题材有兴趣,我们应该提供哪些题材供其选择。坦率地讲,这是个先入为主的看法,一般而言是不成立的。所以要弄清外国人爱看什么书这个问题,就必须先解决掉这个先入为主的假设。
我们怎么就断定外国人一定对我们的书感兴趣?这种想法多少有点以自我为中心之心理在作祟的感觉。如果我们经常去国外,尤其是去欧美国家实地观察就会发现,外国人对中国很是陌生。我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去美国,美国某书店中的图书分类赫然写着ImperialChi⁃na。去纽约的世界贸易中心,工作人员听说我是中国来的,不断地说青岛啤酒,大概那是他对中国的全部认知了。尽管二十年过去了,外国人对中国的了解理应深入很多,即便如此我们也不可太乐观。原因很简单,中国对他们而言仅仅是个遥远的国度,了解与否对其生活影响十分有限,不渴望、不积极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要说对中国了解的外国人并非没有,只是那通常是一些与中国来往密切的人或者研究中国问题的专家。如果你与这些人接触就会发现,他们对中国某些方面的了解有时候比普通中国人还深入。这些人简直就是中国通,与他们谈话不小心就会被问得张口结舌。我就曾经陪同一位美国专家去我国南方地区采访、写作,采访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常常令一些受访者面露尴尬。遗憾的是,我们的图书大多不是针对这类对象的,而是一般或者普通大众。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的图书要想“走出去”必须建立在外国人对中国的认知普遍为零或者接近零的程度上,如此制作或者推荐的作品才不会先入为主或者缺乏针对性。
从文化相近入手
外国人是一个非常大的概念,这当中既包括远隔几千乃至上万公里的欧美,也包括我们的近邻。如果说欧美国家的普通大众对我们的了解非常有限,我们的近邻对我们的认知就大为不同了。首先,近邻的文化与中国文化有历史渊源,很多东西相同或者相似,这样他们与我们来往就少了很多障碍。随着经济、文化来往越来越密切,图书这种文化载体就很容易顺势走进这些国度的大众当中。我所说的“走进”对多数人而言绝非欣赏,而是生活需要。
前些年,韩国出版商就与我接洽过大量的中文学习用书,版权购买高潮时甚至达到了不加选择的地步。韩国普通大众,特别是青年学生学中文目的很简单,多为在与中国有业务来往的企业中谋得一官半职。“实用汉语”系列中的《实用汉语口语五百句》《实用汉语绘画二百幕》《实用汉语语法三百点》很受韩国出版商的青睐。语言学习中同样受宠的是中文学习考试用书,这类书的版权很容易卖到韩国去,比如《HSK汉语水平考试》《HSK听力关键词》《HSK听力惯用语》,其中后面两本书曾两次授权给韩国出版社出版韩文版。近年来,韩国本土作者力量成长起来,对来自中国的中文学习用书需求显著下降。
周边国家读者对中国颇具中国文化智慧的图书也感兴趣,比如《读史有计谋:5000年最有价值的阴谋与阳谋》《商道与人道》《中国商道——从胡雪岩到李嘉诚》《成大事的十五套学问》。有的国家因其自身历史原因,住有大量华裔。为使其后代与中华文化接续下去,读一些与中国历史文化有关的书成了不大不小的需求,比如我与英国人合作翻译的白话与英文对照的《菜根谭》的版权就卖给了新加坡出版商。
近些年来,周边国家引进我们图书的风向有所变动。首先是中文学习用书在减少。中文学习用书的最大目的地国——韩国因自身作者逐渐成熟,对来自中国的中文学习用书需求在减少,要求在提高。其次,这些国家出版商以前感兴趣的一些与中国古老智慧有关的书也不像以前那样兴趣旺盛。取而代之的是经济管理与大众经济方面的作品,比如《一口气读懂经济学》《浪费的都是利润》。日本出版社就购买了《温州人财富真相》,这正好与讲财富的时代气息吻合。还有就是充满中国文化智慧的心理学图书也开始在周边一些国家走俏,比如《你身边的心理学》《玩的是心理战术》《治愈心理学》的版权就卖到韩国。随着时代的发展,周边国家对我们图书需求的层次也在不断提高,比如韩国出版社对中国一些作家的散文集很是有兴趣,经常有人询问这方面的信息。有些国家,由于文化水平与经济水平的关系,对我们的文学作品,尤其是青春小说很是看好,仅仅从我手中卖掉的这类图书版权大概就有四五十个,比如《会有天使替我爱你》《泡沫之夏》。有些国家对我们的幼儿教育图书,尤其是具有新理念的幼儿教育图书越来越有兴趣,我就曾经将幼儿教育图书版权卖给越南出版商。还有一种题材在周边国家很是风靡,那就是武侠小说,比如《诛仙》。这类题材大概是所有图书中最有生命力的,兴趣也是最持久的。
背景迥异可求同
周边国家对我们的作品适应性强,题材也就广泛而多样。远隔千山万水的欧美国家就大不一样了。如前所说,欧美国家的普通人对中国知之甚少,按对待周边国家读者的思路对待他们显然是文不对题。既然他们有那么多地方与我们不同,我们就少在“不同”上想办法,多在“同”上做文章。
先说不同。虽说应对“不同”有很多困难,但是也不是一点作为没有。早在几百年前,就有西方人到中国来,中国的一些东西自然而然也就被推荐到了欧美,其中不少东西在那些国家还有了非常不错的基础,比如《老子》《论语》。如果沿着这条路往下走,尽管中西文化有很大差异,我们依然可以取得不错的效果,同时又不需要下多大功夫。在这当中,首当其冲的便是语言,针对一部分西方读者提供一些适合他们的中文学习用书是很有必要的,也是求之不得的。退休前我就曾经将所在出版社出版的《最新实用英汉拼音词典》的电子版权卖给了美国一家公司。这本词典是专为西方人学习中文准备的,其最大特点是所有例句均有汉语拼音。读者只要学过汉语拼音,即便没有老师当面教授,也能将不认识的字词读下来,读懂全句也就容易多了。语言之外就是文化。如前所述,有差异不怕,只要有基础,同样可以做一些事情。我退休前供职过的出版社出版过《论语图典》以及讲考古的《中国文明的形成》,这几本书都有版权卖到了欧洲。以上这两方面的“不同”之所以能为现在的外国人接受,就是因为前人做了很多工作,打下了雄厚的基础。
在“不同”方面讨巧的同时,应该多在“同”上花力气。《财富传奇:他们的第一桶金》讲的是民营企业家创业的故事。美国出版商对其有兴趣——他们要了解中国经济的发展走向,民营企业这个因素不能不考虑。后来这本书的英文版由美国皇冠出版公司出版。这本书体现的“同”有两个,一个是经济,另一个是“私营”,我们称为“民营”。这两个“同”让我们与美国出版商找到了契合点。还有一个“同”就是健康,这恐怕是人人都关注的。如果我们能提供以中华文化为基础的保健理念,西方人也是非常欢迎的,比如《中医养生图典》《神奇的气功》。两本书都是根据我们国家的传统养生祛病理论撰写出版的。对欧美读者而言,如此保健不仅新鲜,还有可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不过这方面的“同”太少,中西相同最多的还是情感的表达与体现,在这方面文学具有得天独厚的地位。中西文化不管差异多大,爱情、亲情、友情、对完美人格的追求应该是非常一致的地方。正因如此,《狼图腾》《羽蛇》、《山楂树之恋》《青铜葵花》就很受欧美读者的欢迎。其中,我代理的《青铜葵花》不仅出版了英国英文版,还要出版美国英文版,其英文版的影响将横跨整个大西洋。还有一种题材我们也可以有所作为,那就是与欧美人有关联的作品,这也是一种“同”。这类作品对他们的生活也许没有直接关系,但是对他们的文化乃至认知会产生不小的影响,比如讲中国宗教问题的《江边对话:一位无神论者一位基督徒的友好交流》与谈论食品安全的《民以何食为天——中国食品安全现状调查》。后者虽然只是一本报告文学,可是听说国外版权却卖了不少。
总之,要想弄清外国人爱看中国什么书,只要弄明我们的文化与读者文化的“同”与“不同”便可知道个八九不离十。如果再进一步调查市场,准确脉搏便摸到了我们的手中。

8. 外国人最感兴趣的中国历史是什么

看是那个国家了:
一般的亚洲国家,例如日本什么的非常迷恋三国时代--甚至他们的公专务员属考试都要考;欧洲国家对明清感兴趣--那时候的民俗和他们的生活迥然不同。其他国家各有不同,中亚国家可能对唐朝历史更感兴趣,而有些国家对五代十国更为偏爱(有很多五代十国时期沉船被打捞)。

9. 在哪能看到,外国人对中国历史的看法

十六复十七世纪的时候,有制一位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回国以后,他把中国的历史带回了西方,西方人感叹,在中国已经创造辉煌文明的时候,我们的祖先还在树上摘果子吃呢。。。这是我在一部纪录片上看到的一段外国人对中国历史的看法。我还有个美国朋友,长期在中国大学里面做志愿者,教授哲学,有一次吃饭他跟我说,他不明白为什么现在的中国年轻人不去研究孔孟庄,这些都是世界文明的精华! 另外,世界各国都有很多历史学家对中国各个朝代进行研究,至于他们的看法,你可以网上搜搜看。
希望以上对你有帮助!我的观点是,外国人如何评价中国历史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自己不能忘记我们的辉煌历史。中国汉唐时期,分别把匈奴和突厥打到了西方,改变了整个欧洲的历史,这些东西老外学者都很清楚的,因此,我们理应对自己的历史自信!

10.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历史是怎样的

由于中国历史被朝廷大幅度的压缩,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历史是很神秘不可内理解的。
就是中国的孩子们也不容知道中国历史是怎样的,他们宁可更相信被外国人忽悠出来的“恐龙化石”,也不会相信中国的“龙骨化石”,更不会知道“龙骨化石”所蕴含的中国文明史的意义,这就是中国朝廷所要看到的结果。
中国的“龙骨化石”所蕴含的中国文明史的意义,是中国大陆龙的灭绝历史事件,这个历史事件导致了中国科学文明衍生演化的结果,关系着人类社会进程的演变和发展。
令人遗憾的是,几十万年以前的中国历史证据被朝廷埋没了,就是万年的历史也被新朝廷压缩了六千年(请参照对比《新华字典》第十版与前几个版本的《我国历史朝代公元对照简表》),不知道出土的八千年前商朝陶器文物和万年前的竹木片文物如何解释。
因此,外国人最看不懂的是中国朝廷为何掩盖中国历史,中国历史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同样也不明白大量流入外国的中国古代悠久历史文物所包含的文明历史意义

阅读全文

与适合老外看的中国历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