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外历史 >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概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概

发布时间:2021-03-05 01:57:36

1. 《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共党史出社2011年)第二卷第二十八章中对“文化大革命”历史教训的总结

从新中国建设史角度总结“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教训柳建辉“文化大苹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史上的一次重大挫折。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革命和进步,而是党和毛泽东在领导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由于对社会主义本质等问题认识的失误,逐渐使“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思想占据主导地位,通过“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为思想中介,靠“抓革命、促生产”的方法来建设理想中的社会主义最终导致生产力被人为破坏,社会正常发展进程也被扭曲的一场长时间的以社会动乱为表现形式的政治运动。因此,从新中国建设史角度总结“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教训,对于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木路线和纲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非常必要的。一、十年“文革”的历史表明,中国要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首先必须搞清“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杜会主义”这样一个重大而基本的问题。毋庸讳言,没有对“文化大革命”历史教训的深刻总结,使全党从痛苦的经历中大彻大悟,就没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正确路线、方针和政策,就没有今天改革开放的大好局面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开辟。正如邓小平所说“那件事看起来是坏事,但归根到底也是好事,促使人们思考,促使人们认识我们的弊端在哪里。毛主席经常讲坏事转化为好事。善于总结‘文化大革命’的经验,提出一些改革措施,从政治上、经济上改变我们的面貌,这样坏事就变成了好事。为什么我们能在七卜年代末和八卜年代初提出了现行的一系列政策,就是总结一厂・文化大革命’的经验和教训。”①尽管党的卜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已经以党的决议等各种形式对“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教训作了科学总结,学术界也从多方面进行研究探讨,然而在现实中人们并非都从根本上认清并真正吸取了那些沉痛的历史教训。“文化大革命”给我们的一个重要历史启示,就是必须从理论和实践上搞清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即从根本上真正搞清社会主义的木质。经历了‘文化大苹命”的党和人民,应该从更高更深刻的角度去总结它的历史教训,以指导今后的实践。年月日,邓小平在会见口木客人时坦率地说“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如果说我们建国以后有缺点,那就是对发展生产力有某种忽略。”②年月日,他在会见捷克斯洛伐克总理时更进一步指出“过去耽误太多,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一卜年,自己找麻烦,自己遭灾,不过教训总结起来很有益处。现在的方针政策,就是对‘文化大革命’进行总结的结果。最根本的一条经验教训,就是要弄清什么叫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怎样搞社会主义。”③这两段话言简意赅,是对建国后我们党长期犯“左”倾错误尤其是“文化大革命”这样全局性错误教训的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毛泽东确实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上犯了“左”的认识错误。历史教训证明,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试图“以阶级斗争为纲”、搞“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政治大苹命”来推动各项工作、促进经济发展,不仅不会成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强大推动力”相反只会使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遭到破坏,乃至根本动摇。正是经历了这样的一场噩运邓小平响亮地提出要拨乱反正,焦点就是重新认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正是在系统回答这个基木理论问题的过程中他带领全党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以及在这一理论指导下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逐步形成了继承毛泽东思想又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完整理论体系,成为“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解决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④二、“文化大革命”是毛泽东试圈开辟一条主要貂‘抓革命、促生产”方式来理设社会主义,发展生产力的理想道路推行其杜会主义构想中以平均主义为主要特征的理想模式。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主观上包含着“破”与“立”的双重意向,即试图通过“天下大乱”达到“天下大治”・建设一个理想的社会主义中国。他提出“反修防修”的间题,主观上是为了维护社会主义,扫除官僚主义和资木主义势力,但在全党中却未对这一特有名词的含义作出科学界定,以致把什么问题都当作“修正主义”来批判。他一方面遵循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提出关于社会主义的一些宝贵的预见和构想另一方面又提出一些脱离中国实际的以平均主义为主要特征的空想观点。而这些东西,又是他发动“文化大革命”所追求的一种目标,并由于与“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结合在一起,使其显得更加完备,以致造成难以纠正的严重失误。年月日,毛泽东在关于部队后勤工作给林彪的信〔即后来被广为宜传的“五・七”指示中要求全国各行各业都要办成亦工亦农、亦文亦武又批判资产阶级的社会组织办成逐步限制社会分工和商品生产、逐步限制按劳分配和物质利益原则,在经济上自给自足、大体平均的社会组织,并认为不作这样的限制,就会产生资本主义。有人认为“五・七”指示是毛泽东晚年提出的建设一个“新世界”的纲领,与“五一六”通知是姊妹篇,一个主旨在“破”,一个主旨在,立”一个是“砸烂旧世界”的纲领,一个是“建设新世界”的蓝图。毛泽东上述关于社会主义建设构想的失误,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他过分看重中国历史传统中农民平均主义的思想作用教条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社会主义原理中的某些论断并急于实践过多地排斥资木主义社会中某些带有共性的合理的管理经验和技术。不难看出,毛泽东关于中国社会主义的建设蓝图,就是政治上要把阶级斗争提到“纲”的位置,经济上要实现纯而又纯的社会主义单一公有制,消灭多种所有制及资本主义残余在所有制形式上急于过渡,经营管理上高度集中,社会分配须大致平均,文化生活政治挂帅,不断进行思想革命。但是,这种理想社会的构想在推行过程中,由于全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只限于当时的认识水平,又没有就某些基本理论问题达到共识,便不能不在实践中受到某些抵制,毛泽东遂把这种抵制视为党内存在‘’独立王国”或,资产阶级司令部”。他不仅认为那些不赞成他的意见、提出某些正确主张的中央领导人是搞修正主义而且断定他们的思想仍停留在民主革命阶段。因此,要实现理想社会的构想,就必须不断革命。这样“五・七”指示和“五・一六”通知就通过“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作为中介联系起来,“破”与“立”达到了统一毛泽东要通过“通知”发动“文化大苹命”,贯彻其,’继续革命的理论”,达到“破”的目的而实行“抓革命、促生产”的方针,又可以达到“五・七”指示所构思的理想社会境界,完成“立”的任务。实践和历史都已经证明,毛泽东的这一理论给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三、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构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走以经济迫设为中心,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人民逐步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强国之路。今天,从社会主义建设史角度总结‘“文化大革命”的教训,既不应过多地强调客观历史根源也不应过分追究毛泽东的个人责任,而应着重从主观与客观是否统一、从当时全党思想理论水平的状况中得出有益的启示。‘“文化大革命”并不象某些人断言的那样,证明马克思主义己经“过时”或“破产”。恰恰相反,它从反面启示我们,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既不能违背、曲解,也不能教条式地理解飞笙至将其僵化。“文化大革命”的错误,是在错误理论的指导下,通过行政手段和传播媒介形成一种极“左”的社会思潮,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有人力图纠正这种错误,也难以形成扭转局势的强大力量,何况当时的政治体制扼制了这种健康力量作用的发挥。这一方面证明提高全党尤其是党的高级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证明改革政治经济体制和党的领导制度的紧迫性。正是吸取了这样的历史教训,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多次强调各级各类干部都要针对新的实际,学习理论和科技知识,加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并相应进行’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这是・分必要和有战略意义的。近・几年来,全党在建构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过程中,逐步弄清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木问题,正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等重要理论正确区分了社会主义和资木主义、计划与市场等的木质区别与一般共性抛弃了那种脱离生产力发展,只从所有制、分配、计划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方面来界定社会主义木质的传统观念,由僵化、贫穷、封闭的社会主义转到靠改革开放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目标上来,推动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更快发展。综合上述,由于吸取了“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教训,党正确地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系列重要思想,使我们找到了开辟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突破口,党的方针政策在现实中得到落实,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

2. 中国共产党历史概述

中国共产党,简称中共,成立于1921年7月,1949年10月至今为代表工人阶级领导工农联盟和统一战线,在中国大陆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执政党。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代表者。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
中国共产党的最早组织是在上海首先建立的。1920年8月,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正式成立。参加者有陈独秀、李汉俊、李达、陈望道、俞秀松等,陈独秀任书记。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后,实际上成为各地建党活动的联络中心,起着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的重要作用。
1920年10月,由李大钊、张申府、张国焘3人发起成立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李大钊为负责人。罗章龙、刘仁静、邓中夏、高君宇、何孟雄、缪伯英、范鸿劼、张太雷等先后加入,成员大多为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骨干。
1920年秋,董必武、陈潭秋、包惠僧等在武昌秘密召开会议,正式成立武汉共产党早期组织,推选包惠僧为书记。
1920年秋,施存统、周佛海等在日本东京建立旅日共产党早期组织,施存统为负责人。
1920年秋冬之际,毛泽东、何叔衡等在长沙,以新民学会骨干为核心秘密组建共产党早期组织。
1920年底至1921年初,王尽美、邓恩铭等在济南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
1921年春,在与无政府主义者组织的“共产党”分道扬镳后,陈独秀等重新组建广州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有谭平山、陈公博、谭植棠等,陈独秀、谭平山先后任书记。
1921年,张申府、周恩来、赵世炎、刘清扬等在法国巴黎也建立了由留学生中先进分子组成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张申府为负责人。
920年初,李大钊、陈独秀等开始了建党的探索和酝酿。4月,俄共(布)西伯利亚局派维经斯基等一行来华,了解中国情况,考察能否在上海建立共产国际东亚书记处。他们先在北京会见了李大钊,后由李大钊介绍到上海会见陈独秀,共同商谈讨论了建党问题,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从5月开始,陈独秀邀约李汉俊、李达、俞秀松等人多次商谈建党的问题。8月,陈独秀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的发起组。10月,李大钊在北京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接着,在湖南、湖北、山东、广东等地相继建立了党的早期组织,同时在法国和日本也由留学生中的先进分子组成了党的早期组织。这些组织当时叫法不一,有的叫共产党,有的则称共产党小组或支部,由于它们性质相同,因此,后来统称它们为各地共产主义小组。
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建立以后,开展了多方面的革命活动。为了广泛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统一建党思想,1920年9月,上海发起组把《新青年》杂志(从八卷一号开始)改为党的公开刊物;同年11月,又创办了《共产党》月刊,在全国主要城市秘密发行,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党刊。新青年出版社还翻译出版了《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等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著作,以及多种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通俗小册子。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又创办了一批面向工人的通俗刊物,在上海有《劳动界》,北京有《劳动音》和《工人月刊》,济南有《济南劳动月刊》,广州有《劳动者》等,对工人进行阶级意识的启蒙教育。在此基础上,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积极深入工人群众,举办工人夜校,建立工会组织。各地还建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发展了一批团员,青年团成为党的有力助手和后备军。
1921年3月,在俄共远东局和共产国际的建议和支持下,召开了各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会议,发表了关于党的宗旨和原则的宣言,并制定了临时性的纲领,确立了党的工作机构和工作计划,表明了党组织对社会主义青年团、工会、行会、文化教育团体和军队的态度。这次会议为党的成立作了必要的准备。维经斯基回国不久,1921年6月,共产国际派马林等到上海。他们建议召开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上海党的发起组在李达的主持下进行了全国代表大会的筹备工作,并向各地党的组织写信发出通知,要求各地选派两名代表出席大会。来自北京、汉口、广州、长沙、济南和日本的各地代表7月23日全部到达上海。
1921年7月23日—31日,在上海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决议。纲领规定:党的名称是“中国共产党”;党的性质是无产阶级政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废除资本所有制,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党的基本任务是从事工人运动的各项活动,加强对工会和工人运动的研究与领导。大会选举产生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张国焘负责组织,李达负责宣传。
党的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从此,中国诞生了完全新式的、以共产主义为目的、以马列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统一的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给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正如毛泽东所说的那样,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的面目就为之一新了。
由于党的“一大”召开于7月,而在战争年代档案资料难寻,具体开幕日期无法查证,因此,1941年6月在党成立2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发文正式规定,7月1日为党的诞生纪念日。

3. 《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年)第二卷第二十八章,摘抄其对“文化大革命”历史教训的总结。

胡乱编d假史

4.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1978)读后感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1978)读后感]

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主编的党史(二卷)问世了,“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1978)读后感。这是经过众多的中央和国家机构主要负责同志、专家学者、党史研究工作者,历经十六年认真、慎重地反复审读、修改才完成的,旨在还历史一个真面目。这是我党的一件大事,必将对今后我党的建设产生重大影响和深远意义。

1949年建国初期,我是一个十三、四岁带着红领巾接受开国大典检阅的少年;到1978年,这二十九年间,我已经是个到了不惑之年的中年人了。由此可以说,我是这段历史全过程的经历者、体验者和见证人。

重温这段历史,回顾自己的一生,读史的心情是:倍感亲切,愈觉深沉。深深地感到党的发展历史和个人的前途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党的事业欣欣向荣,自己就奋发有为,进步较快;党的事业失误受挫,自己就徘徊彷徨,步履艰难。

“以史为鉴”,用党史这面镜子照照自己,看一下自己哪些问题想对了、做对了;哪些问题想错了,做错了,从中找出经验、教训,肃清“左”倾错误、个人崇拜以及个人主义、无政府主义带来的流毒、影响。这是由于我和党内、外经历过这段历史的不少同志往往既是“左倾”错误的受害者,又是执行者,扮演者悲剧中的角色,很有必要清理一下自己的思想,自觉地以“史为今用”的态度去学习党史(二卷),这对党和自己今后的发展无疑都是有益的。

“温故而知新”,通过建国前、后三十年的对比,深知在新的历史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纲领、方针、政策的来之不易,意义重大。在“科学发展,和谐社会”的思想指引下,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学说,将通过我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而影响世界,读后感《“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1978)读后感》。

任何个人、任何政党都会犯错误的,问题在于能否自己正视错误、纠正错误、找出犯错误的根源,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以利今后的发展。新的历史时期是信息社会,信息面广量大、瞬息万变,不是一个人或几个人所能及时、准确、全面掌握的。像毛泽东同志这样大智、大勇的伟人,都会因为对形势判断失误而导致决策出错,让我们不能不认真思考,领导者在作出重大决策时,领导体制、机制的改革问题,以确保关系党和国家命运的大事不出或少出偏差,以及在出了偏差后能及时修补、纠正。作为一个主要领导人,不仅要听身边人的意见,还要广泛、深入地听取来自各方面的意见;特别是不同、反对的意见和来自基层的意见;要注意防止身边有野心、有阴谋的两面派,通过迎合你错误的决策,扩大错误到难以收拾的地步,然后再乱中夺权,取而代之。

“科学发展”是针对“左”倾冒进而言的,告诫全党、全国,不要在经济发展速度上好大喜功搞冒进,而不顾民生;在生产力还不高的现阶段,所有制问题上搞“一大二公”,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和谐社会”是针对“以阶级斗争为纲”而言的,告诫我们不要人为制造国、内外“阶级斗争”的紧张局势,防止再犯肃反、反右扩大化以及“文革”内乱那样的错误,对党内、外的政治思想状况要作出全面、正确的分析与判断。当然,对于那些党内外的腐败分子;国内、外企图颠覆社会主义的阴谋分子;破坏社会主义建设和秩序的违法乱纪分子;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犯罪分子;……必须加强社会管理,依法予以惩治,绝不能任其滋长、蔓延,以确保和谐社会的实现。

初读党史(二卷)后,感慨万千。认真学习这部党史,固然对我们这些经历者十分重要;对于没有经历过这段峥嵘岁月的青年同志和朋友们来说,进一步正确树立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走好今后的路,也是非常必要的。我想用两句话作为结束语,来概括我的读后感,与大家共勉:

不以个人利害得失评天下;

只从国家安危祸福论英雄。

2011年2月26日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1978)读后感〕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5.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1978)上下册 全文

就爱上了当警方立即释放大姐

6.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电子版

这个有吗

7.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重要章节有哪些

第一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义过渡的实现(1949年10月~1956年9月)
第一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新生政权的斗争
一、开启中国历史发展的新纪元
二、新中国外交方针的制定和实施
三、中国大陆的统一
四、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而斗争
五、建立国营经济和新的经济秩序
六、党的七届三中全会
……
第二章 抗美援朝战争
第三章 完成反封建的土地改革和各项民主改革
第四章 恢复国民经济与各项建设的展开
第五章 过渡时期总路线和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第六章 全面实行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七章 过渡时期的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国防建设
第八章 争取有利于建设的国际和平环境
第九章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和社会主义社会制度在中国的建立
第二编 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和对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探索(1956年9月~1966年5月)
第十章 党的八大和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第十一章 全党整风和反右派斗争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和“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第十三章 九个月的初步纠“左”和纠“左”过程中的探索
第十四章 庐山会议纠“左”的曲折和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问题的思考
第十五章 对国民经济和社会政治关系的全面调整
第十六章 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中期党的外交方针和中国对外关系
第十七章 国民经济调整任务的完成和“四个现代化”目标的提出
第十八章 政治和思想文化领域“左”的错误的发展
第十九章 十年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总结
第三编 “文化大革命”的内乱和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覆灭(1966年5月~1976年10月)
第二十章 “文化大革命”的发动
第二十一章 从“全面夺权”到党的九大
第二十?章 “斗、批、改”运动与70年代初的国民经济
第二十三章 林彪反革命集团的阴谋活动及其覆灭
第二十四章 批判极左思潮和落实党的政策
第二十五章 外交战略的转变和对外关系的新局面
第二十六章 1975年的全面整顿
第二十七章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胜利
第二十八章 对“文化大革命”十年的基本分析
第四编 在徘徊中前进和实现伟大的历史转折(1976年10月~1978年12月)
第二十九章 “文化大革命”的结束和“左”的指导方针的延续
第三十章 拨乱反正的局部进展和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第三十一章 实现历史的伟大转折
结束语 党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及基本经验
后记

8. 2011年1月,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主编的《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年—1978年)正式出版。在中共已

1、C 2、B 3、C 4、C

阅读全文

与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概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