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请问中国历史上谁的墓没被盗过
关羽的墓没被盗!
关羽逝世于公元220年,死后头葬在河南洛阳,身子葬在湖北当阳。现在洛阳、当阳各有一处关羽墓,民间盛传,关羽“头枕洛阳,身卧当阳,魂归故里。”在历史的长河中,许多君王将相的墓都被盗墓贼光顾过,只有极少知道墓地所在之处而没被盗的陵墓。那么将近1800年了,关羽的墓为何至今无人敢盗呢?是因为他像诸葛亮一样一生廉洁两袖清风,墓地里没有值钱的宝贝吗?很显然,不是的。是怕墓中有机关吗?很显然,也不是的。传说在两座关羽墓中都有一名年轻貌美的女子,大约是怕关羽寂寞给他配的阴婚。洛阳城墓中女子身份已经不可考证,但当阳墓中的女子被怀疑是貂蝉。我们尚不管此传说是真是假,也不管那名女子是不是貂蝉,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关羽这么受人尊敬,隋唐以后,历代皇帝都会为关羽加封,帮其扩建修缮陵墓,所以关羽墓里值钱的东西是一定有的。那么关羽墓中既然有宝贝,又没有机关,为何至今都没人去盗呢?不急,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关羽一生中最大的遗憾“大意失荆州”。一直以来人们对于关羽失荆州争议不断,但是当时在刘备集团内部,能够独挡一面的大将只有关羽一人。守荆州非他莫属,一方面关羽善用水军,一方面智勇兼备,之后的擒于禁斩庞德,水淹七军威震华夏也正体现了他过人的军事才能,如果换做赵云黄忠等,我想应该没有这么大的作为。荆州被偷袭是在关羽攻襄樊之时,有人说刘备诸葛亮为何不制止他发动襄樊之战?史书上没有任何记载说刘备授意关羽打襄樊,所以说攻襄樊是关羽自己的决定,刘备诸葛亮第一时间不知道,而且襄樊之战前期关羽一直是占上风的,因此在刘备知道之后,表示听之任之,也并没有派援军。只是谁也想不到吕蒙竟然在背后捅了关羽一刀,这时候再派援军,已经为时已晚无力回天了。总而言之,荆州之失乃由关羽不可一世的性格所导致,不听诸葛亮之言得罪东吴。话说他为什么要攻襄樊?第一,为刘备拓展基业,第二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上头了,以为自己擒于禁斩庞德,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后天下再无敌手,于是还想拿下襄樊,也由此给了吕蒙可乘之机。不过尽管这是他辉煌人生中的一大败笔,却丝毫不影响他在中国人民心目中的地位,关羽去世后,逐渐被神化,被民间尊为“关公”,又称美髯公。历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崇为“武圣”,与“文圣” 孔子齐名。《三国演义》尊其为蜀国“五虎上将”之首,毛宗岗称其为“《演义》三绝”之“义绝”。也正因为如此,三教九流的人均敬关羽忠义,而且很多地方视关羽为财神爷,黑道拜把子什么的,都要敬拜关二爷。这也是关羽墓上千年来都无人敢盗的原因,试想谁会不顾全国人民的唾弃,去盗自己的财神爷或是祖师爷的墓呢?
⑵ 中国古代十大名墓穴
中国古代十大名墓穴分别是:成吉思汗陵、黄帝陵、茂陵、明十三陵、明孝版陵、权乾陵、清东西陵、秦始皇陵、西夏王陵、昭陵。
1、成吉思汗陵,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草原上,距鄂尔多斯市区40公里。陵园占地约5.5公顷,对研究蒙古民族乃至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历史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核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明孝陵,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至明永乐三年(1405年)建成,先后调用军工10万,历时达25年。承唐宋帝陵“依山为陵”旧制,又创方坟为圜丘新制。
⑶ 中国著名的50位历史人物墓地分别在什么地方
中国著名的50位历史人物墓地分别在什么地方?
(1) 孔子:山东曲阜县
(2) 屈原:河北秭归县
(3) 荀子:山东苍山县
(4) 范蠡:安徽涡阳县
(5) 张良:河南兰考县
(6) 张骞:陕西城固县
(7) 司马迁:陕西汉城县
(8) 王昭君:内蒙古呼和浩特
(9) 王充:浙江上虞县
(10) 蔡伦:湖南耒阳
(11) 张衡:河南南阳市
(12) 华佗:江苏徐州市
(13) 张仲景:河南南阳市
(14) 诸葛亮:陕西勉县
(15) 关羽:湖北当阳
(16) 王羲之:浙江嵊县
(17) 陶渊明:江西九江市
(18) 玄奘:陕西长安市
(19) 李白:安徽当涂县
(20) 杜甫:河南巩县
(21) 韩愈:河南孟县
(22) 白居易:河南洛阳市
(23) 柳宗元:广西柳州市
(24) 范仲淹:河南伊川县
(25) 欧阳修:河南新郑县
(26) 苏洵:河南郏县
(27) 司马光:山西夏县
(28) 苏轼:河南郏县
(29) 苏辙:河南郏县
(30) 岳飞:浙江杭州市
(31) 辛弃疾:江西铅山县
(32) 元好问:陕西忻县
(33) 杨万里:江西吉水
(34) 施耐庵:江苏兴化县
(35) 唐寅:江苏苏州市
(36) 李时珍:湖北蕲春县
(37) 刘伯温:浙江文成
(38) 郑成功:福建南安
(39) 蒲松龄:山东淄博市
(40) 林则徐:福建福州市
(41) 鲁迅:上海市
(42) 秋瑾:浙江杭州市
(43) 廖仲凯:江苏南京
(44) 孙中山:江苏南京
(45) 方志敏:江西南昌市
(46) 冯玉祥:山东泰安市
(47) 何香凝:江苏南京
(48) 李大钊:北京市
(49) 左权:河北邯郸市
(50) 宋庆龄:上海市
⑷ 中国历史上发现了哪些「不一般」的陵墓
闪开,让我来。
中国漫长的文明史上,发现了许许多多的墓葬。俗语谓,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同理,墓葬多了,什么种类的也都有。
首先我们要定义一下“不一般”。因为中国历史上大部分墓葬都是挖个长方形的坑,里面埋人。这个在考古学上叫“竖穴土坑墓”。这是最为常见的墓,也就是最为一般的墓。不一般的墓可以理解为“非竖穴土坑墓”。
一、典型墓葬举例:
首先介绍一下在中原地区发现的不寻常的墓葬:濮阳西水坡M45
其实还有一些其他的墓葬种类,如西藏的天葬,水葬,东北地区的石棚墓,商代的甲字形大墓,汉代的穿山为陵,唐代的带天井和小龛的斜坡墓。西藏地区的由于宗教原因及其他原因不好获取图片,可以自行搜索。后者我有机会会专门介绍一下中国历史上一些“不一般”的帝陵、墓葬。
参考书目: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考古学新石器时代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⑸ 简述中国古代陵墓的发展概况
论中国古代墓葬文化发展历程
中国墓葬,是伴随华夏文明诞生而同步发展的。中国文化有几千年的发展历史,墓葬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既是地面文化的补充,又是中国几千年历史的缩影。通过对墓葬文化的比较、分析、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数千年璀灿的文化历史,也可以懂得中华民族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民族之一。
早在原始社会时期,人类萌芽时代就已出现原始墓葬。山顶洞遗址中下层的深处及为死者的墓地,在墓地中发现三具完整的人头骨化石喝一些躯干骨,是两个妇女和一个老年男子的遗骨。皆配有装饰品,身旁安放着生产工具,骨架周围有赤铁矿粉末撒成的圆圈。
该墓葬反应了原始社会的多重信息。其一:中国原始人类已能简单提炼利用矿产资源,而相比之下,西方大陆的矿产利用相对较晚。因此商周时期,中国矿产使用和利用水平高于其他世界各国是有原因的,起点不同而一定时期内发展势必存在差距。其二:红色赤铁矿象征着鲜血,是生命的来源和灵魂的寄生处。在死者周围撒赤铁矿粉,祈求给死者以新的生命,显然是原始灵魂不灭的观念的反应。因此,当时就已产生了原始宗教的崇拜。其三,死者随葬品中的农具反应原始时期人们对农业的高度重视,而装饰品反映出 这一时期人们的生产水平有了提高,工艺水平精湛,人类已有爱美的观念和对美的追求。而这些商品也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重要见证,原始艺术的萌芽已经出现。
母系社族时期盛行对偶婚制度,对偶婚下的夫妻关系松弛,未形成独立的经济单位。反映在墓葬制度上则盛行单人葬和同性合葬,母子合葬,但没有一对年龄相仿的男女夫妻合葬和父子合葬,女子的配偶是其他氏族的男子,男子死后必须归葬本氏族,显示出其对母系氏族的血缘依附关系。
父系社会时期,墓葬出现了三大特点。一:婚姻形态的变化在埋葬方式上得到充分反映,与前一时期有显著不同。不但盛行单身葬,还出现了以男子为主的男女合葬、父子合葬。而且男女合葬墓中女子多成屈辱或侍奉男子的形态出现,反应妇女地位的下降和父系统治的确立。正如恩格斯所说:“历史上最初的阶级对立,是和个体混之下夫妻间的对抗同时发生的,而最初的阶级压迫是和男性对女性的奴役同时发生的。”
二:父系氏族墓葬中,以猪头或其他牲畜随葬的风气很盛。在秦魏家和临夏大河庄墓地随葬猪下颌骨的现象十分普遍,表明牲畜成了个体家庭私有财产的重要来源之一,也是衡量财富的重要标志之一。其三:在一些墓地里,骨架残缺不全,有的骨架上还带有箭头的,一般为青壮年,一些地方还出现利用废井、废坑埋人的现象,这些人很可能是战争中的战俘或地位低下的奴隶。反映了原始战争的发生和新阶级关系的萌芽发展。
奴隶制社会时期,墓葬分商墓和周墓两种。各具特色,反映了奴隶制社会时期两大王朝的经济发展状况。
商墓,墓葬中青铜器是重要代表,如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的铁器等。青铜器被用于礼器、乐器、工具、兵器等。反映当时青铜器生产数目繁多,工艺精湛。相对应的,商朝是智慧的中国人已发明了一批地下开采、提升、装载的工具,在江西瑞昌县铜陵发掘的商周时期采铜遗址,有地下开采的井巷遗迹和露天采矿的遗迹,采矿景象均采用木支护,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木支护开采铜矿的实证。而且在最近发现的一些阴墟遗址中,出现了原始瓷器,证明早在商代中期我国就已奠定瓷
器生产基础。加之当时丝织品,工艺品(如编钟)的兴盛,足可见商代时我国手工业水品之高。
商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大国之一。它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对后世和世界都产生了巨大影响。但商代也保留了一些原始的野蛮习俗,如人殉和人祭。
1976年在安阳武官村北地殷王陵墓区东侧发掘的一个祭祀坑中,共有1178具用作人殉的遗骸年龄由六岁至80岁不等,数量惊人。可见人祭在商代普遍存在,且杀祭量巨大,表明商代还处于奴隶制不发达阶段,还无法合理利用生产力。且这一制度在秦国时期还有延续。
西周时期,出土墓葬表明,青铜器铸造依然是手工业生产的重要部门。但数量远远超过商代,而且类型与商代相比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次,墓葬中各式瓷器的出土表明瓷器制作业在周有了突出的发展,安徽屯溪墓葬出土的原始瓷器,数量和种类都超过前代。
周墓重要特点在于是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的有利反应,并成为礼乐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棺木依身份而有明确的规定,天子九重棺,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二重。在埋葬的时间,方位等方面也依次而有身份地位的区别。西周盛行宗族的公共墓地制,目的有公墓,邦墓之分。前者为王侯墓地,后者为家族墓地。可见,葬礼的等级是现实社会等级制度的延续。而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瓦解,诸侯士大夫等僭越权利,提高身份地位也以墓葬规模为重要表现形式。如当时诸侯丧葬墓中使用九鼎。
出土的春秋战国后期墓葬中,人数众多且尸骨残缺不全,部分还带有兵器残骸,可见当时战事频繁,死伤无数。
封建时期墓葬有一典型代表——长沙马王堆汉墓。 马王堆汉墓在长沙市区东郊四千米处的浏阳河旁的马王堆乡,因传为楚王马殷的墓地,故名马王堆。是中国考古发掘史上的一大宝库。向我们珍贵的展示了汉及以前的珍贵历史资料。
马王堆三座汉墓共出土珍贵文物3000多件,绝大多数保存完好。其中五百多件各种漆器,制作精致,纹饰华丽,光泽如新。更珍贵的是大量丝织品,保护完好。品种众多,有绢、绮、罗、纱、锦等。有一件素纱襌衣,轻若烟雾,薄如蝉翼,织造技巧之高超,天工巧夺。根据马王堆出土的绒圈锦的结构分析,当时织造工艺上已经实用分租的提花束综装置和双经轴机械。由此可见,西汉不仅已使用提花机,而且提花技术已经达到很高水平。
同时,汉马王堆出土的帛画,为我国现存最早的描写当时现实生活的大型帛品。还有彩俑、乐器、兵器、印章、帛书等珍品。丰富陪葬物足可反映出西汉手 工艺技艺的高度发达和西汉时期对死者的尊重。
由于中国墓葬包容了皇权、等级、亲情、为了后代繁昌、凝聚民族情感诸种复杂因素,呈现出它的多元特征,客观的反映了中国社会历史的方方面面。为此, 我认为中国古墓葬是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及文化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的倒影,可以称之地下文物仓库、地下博物馆。如今,我们通过对那些不同类型的墓葬、葬具、葬式等等的发掘和考查,不仅可以研究不同地区、不同时期氏族部落,各个朝代的埋葬习俗、埋葬制度、社会组织形态、社会结构、墓葬时代和人种学诸方面的问题,还可以对研究民族学、母系社会或父系社会,以及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艺术、建筑、医学、科技、习俗、宗教、对外交流等重大问题,找到极具价值的实物实证。而这一切,正是中国古墓葬的文化传承及意义之所在。也是中华古文化传承发展意义之所在。
⑹ 中国古代陵墓的空间演变过程
中国古代习用土葬。新石器时代墓葬多为长方形或方形竖穴式土坑墓,地面无标志。在河南安阳殷墟遗址中曾发现不少巨大的墓穴,有的距地表深达10余米,并有大量奴隶殉葬和车、马等随葬。周代陵墓集中在陕西省西安和河南省洛阳附近,尚未发现确切地点,陵制不详。战国时期陵墓开始形成巨大坟丘,设有固定陵区。秦始皇陵在陕西临潼县,规模巨大,封土很高,围绕陵丘设内外二城及享殿、石刻、陪葬墓等。据记载,地下寝宫装饰华丽,随葬各种奇珍异宝,其建筑规模对后世陵墓影响很大。汉代帝王陵墓多于陵侧建城邑,称为陵邑。唐代是中国陵墓建筑史上一个高潮,有的陵墓因山而筑,气势雄伟。由于帝王谒陵的需要,在陵园内设立了祭享殿堂,称为上宫;同时陵外设置斋戒、驻跸用的下宫。陵区内置陪葬墓,安葬诸王、公主、嫔妃,乃至宰相、功臣、大将、命官。陵山前排列石人、石兽、阙楼等。北宋除徽、钦二帝被金所虏,囚死漠北外,七代帝陵都集中在河南省巩义市,规模小于唐陵。南宋建都临安,仍拟还都汴梁,故帝王灵柩暂厝绍兴,称攒宫。元代帝王死后,葬于漠北起辇谷,按蒙古族习俗,平地埋葬,不设陵丘及地面建筑,因此至今陵址难寻。明代是中国陵墓建筑史上另一高潮。明代太祖孝陵(见明孝陵)在江苏省南京,其余各帝陵在北京昌平县天寿山,总称明十三陵。各陵都背山而建,在地面按轴线布置宝顶、方城、明楼、石五供、棂星门、祾恩殿、祾恩门等一组建筑,在整个陵区前设置总神道,建石象生、碑亭、大红门、石牌坊等,造成肃穆庄严的气氛。清代陵墓,前期的永陵在辽宁新宾,福陵、昭陵在沈阳,其余陵墓建于河北遵化和易县,分别称为清东陵和清西陵。建筑布局和形制因袭明陵,建筑的雕饰风格更为华丽。
空间布局和艺术构思 陵墓是建筑、雕刻、绘画、自然环境融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其布局可概括为3种形式:①以陵山为主体的布局方式。以秦始皇陵为代表。其封土为覆斗状,周围建城垣,背衬骊山,轮廓简洁,气象巍峨,创造出纪念性气氛。②以神道贯串全局的轴线布局方式。这种布局重点强调正面神道。如唐代高宗乾陵,以山峰为陵山主体,前面布置阙门、石象生、碑刻、华表等组成神道。神道前再建阙楼。借神道上起伏、开合的空间变化,衬托陵墓建筑的宏伟气魄。③建筑群组的布局方式。明清的陵墓都是选择群山环绕的封闭性环境作为陵区,将各帝陵协调地布置在一处。在神道上增设牌坊、大红门、碑亭等,建筑与环境密切结合在一起,创造出庄严肃穆的环境。中国古代人崇信人死之后,在阴间仍然过着类似阳间的生活,对待死者应该“事死如事生”,因而陵墓的地上、地下建筑和随葬生活用品均应仿照世间。文献记载,秦汉时代陵区内设殿堂收藏已故帝王的衣冠、用具,置宫人献食,犹如生时状况。秦始皇陵地下寝宫内“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并用金银珍宝雕刻鸟兽树木,完全是人间世界的写照。陵东已发掘出兵马俑坑3处,坑中兵马俑密布,完全是一队万马奔腾的军阵缩影。唐代陵园布局仿长安城,四面出门,门外立双阙。神路两侧布石人、石兽、石柱、番酋像等。
用材和结构 陵墓墓室使用木、砖、石3种材料。因时代不同结构形式有变化。大型木椁墓室是殷代开始一直到西汉时期墓室的特点。早期为井傒式结构,即用大木纵横交搭构成。到西汉时又出现用大木枋密排构成的“黄肠题凑”形式,形成木构墓室的高潮,汉代一些王墓即属此制。砖筑墓室是墓室结构的重要形式,反映出早期砖结构技术的发展水平。砖筑墓室分为空心砖砌筑和型砖砌筑两类。空心砖墓室始于战国末期,型砖墓室约始于西汉中期,南北朝和隋唐时期应用渐广。墓室顶部结构有几种形式,方形墓室顶部为叠涩或拱券,长方形墓室顶部为筒拱等。例如南京南唐李昪钦陵墓室的前、中二室为砖砌墓室。石筑墓室多采用拱券结构,五代时期的前蜀王建墓的墓室是由多道半圆形拱券组成。宋陵墓室虽然是由石料构成,但顶部是由木梁承重,为木石混合结构。明清陵墓墓室全部用高级石料砌筑的拱券,与无梁殿相似。数室相互贯通,形成一组华丽的地下宫殿。
⑺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帝王墓尚未被发掘
没有找到的陵墓。来周代历代自天子的陵墓
曹操历来以七十二疑冢而著称,至今可能还没找到。(去年发掘的曹操墓穴不见尸体,表示怀疑。)
蜀汉昭烈帝刘备的墓现在在成都武侯祠内,可能是假的。
辽、金代帝陵记载的不多,可能找到的比较少,我怀疑大多数都在东北地区。
元代历代帝王的陵墓没有找到,可能多数都在外蒙古,感到很痛心。内蒙古建有成吉思汗陵,但显然是个纪念意义的建筑,真正的成吉思汗陵在外蒙古是无疑的
明确找到或者成规模的:秦陵、汉陵、唐陵以及隋文帝的杨陵,大都在西安咸阳地区。秦二世胡亥墓在西安市区内。唐朝武则天和李治的乾陵。
宋陵,在河南巩义地区,南宋的在杭州绍兴地区
吴越王墓在杭州地区
明十三陵在北京,朱元璋孝陵在南京紫金山,孙吴大帝孙权陵也在那里。
清东、西陵在河北省,努尔哈赤、皇太极陵在辽宁省(辽阳、沈阳)
这些基本上没有发掘
⑻ 中国古代十大帝王陵墓
1.成吉思汗陵
位于鄂尔多斯市中部伊金霍洛旗境内,距东胜区65公里,座落在高高的甘德尔山岗上。相传,七百多年前,成吉思汗率军远征西夏途经鄂尔多斯高原,目睹这里水草丰美,花鹿出没,心里特别高兴,陶醉之际,失手将马鞭掉在了地上。部将刚要拾起马鞭,却被成吉思汗制止了,并即兴吟诗一首:“梅花幼鹿栖息之所,戴胜鸟儿孵化之乡,衰亡之朝复兴之地,白发吾翁安息之邦。”成吉思汗死后,人们就遵嘱将他葬在这里。
2.黄帝陵
黄帝陵相传是中华民族的始祖玄远黄帝的陵园,它位于黄陵县城北的桥山顶上。黄帝,姓公孙,名叫轩辕,出生于母系氏族社会。母亲名叫附宝,据史书上载;农历二月初二,在沮水河畔(今黄陵县沮水河)沮 源关的降龙峡生下黄帝,从此就有了二月二龙抬头”吉祥之说。司马迁在《史记》里对黄帝是这样描写的:“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可见,黄帝从出生到成长就不是一般人物。他15岁就被群民拥戴当上轩辕闻落酋长,37岁登上天子位,黄帝一生重大贡献就在于历经五十三战,打败了榆罔,降服了炎帝,诛了榆罔,降服了炎帝,诛杀蚩,结束了战争,统一了三大部落,告别了野蛮时代,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有共主的国家,当选为中华民族第一帝。人类文明从此开始了。所以后世人都尊称轩辕黄帝是“人文初祖”、“文明之祖”。黄帝是我国原始社会末期一位伟大的部落首领,是开创中华民族文明的祖先。他用玉作兵器,造舟车弓矢。他的妻子能养蚕,其史官仓颉创造了文字,其臣大挠创造了干支历法,其乐官伶伦制作了乐器。我国后来能巍然屹立于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列,这与黄帝的赫赫殊勋是分不开的。据说黄帝活了118岁。有一次,在他出巡河南期间,突然晴天一声霹雳,一条黄龙自天而降。它对黄帝说:“你的使命已经完成,请你和我一起归天吧。”黄帝自知天命难违,便上了龙背。当黄龙飞越陕西桥山时,黄帝请求下驾安抚臣民。黎民百姓闻讯从四面八方赶来,个个痛哭流涕。在黄龙的再三催促下,黄帝又跨上了龙背,人们拽住黄帝的衣襟一再挽留。黄龙带走了黄帝之后,只剩下了黄帝的衣冠了。人们把黄帝的衣冠葬于桥山,起冢为陵。这就是传说中的黄帝陵的由来。但是也有人说,黄帝死后就安葬在桥山。黄帝陵区约4平方公里,山水环抱,林木葱郁。参观者到达桥山山顶,首先看见路立的一块石碑,上刻“文武百官到此下马”。陵前有一座祭亭,亭中央立一高大石碑,碑上刻有“黄帝陵”3个大字。祭亭后面又有一块石碑,上书“桥山龙驭”4字。再后面便是黄帝陵。
3.茂陵
茂陵是汉武帝刘彻的陵墓,位于今兴平县南位乡茂陵村,距兴平县城东15千米。西汉时,茂陵地属槐里县之茂乡,武帝在此建陵,故称茂陵。公元前87年,71岁的汉武帝病死,葬于茂陵。
4.明十三陵
明十三陵是位于北京西北约40多公里处的一个著名的陵墓区。这里青山环抱,风景美丽,在方圆约40平方公里的小盆地里,错落有致地分布着明代13个皇帝的陵墓,后人称为明十三陵。
5.明孝陵
明孝陵在南京市东郊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茅山西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合葬于此。
6.乾陵
乾陵位于乾县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东距西安市约80公里。它是唐代第三个皇帝高宗李治和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则天的合葬墓。
7.清东、西陵
清东陵、清西陵同时于2000年11月30日,在澳大利亚凯恩斯举行的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缔约国大会上,被成员国全票通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河北易县的清西陵、河北遵化的清东陵,分别于今年4月和5月举行了世界文化遗产标志揭幕仪式。清初先建陵于遵化县马兰峪西(东陵),雍正8年(1730年)选易州永宁山下太平峪为陵址(西陵),翌年兴建泰陵,乾隆时有诏定父子不葬一地之制,相间在东西二陵分葬,自此清皇室陵有东西陵之分。
8.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以东35公里的临潼区骊山北麓,南依骊山,北临渭水。高大的封冢在巍巍峰峦环抱之中与骊山浑然一体,景色优美,环境独秀。秦始皇陵及兵马俑的发现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二十世纪考古史上的伟大发现之一”。秦俑雕塑和制作的工艺,是中国和世界雕塑史上的瑰宝,宣示着我泱泱中华的古老文明。
9.西夏王陵
西夏王陵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地面遗迹保存最为完整的帝王陵园之一,是我国最大的西夏文化遗址。在我国119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西夏王陵风景名胜区是惟一的以单一的帝王陵墓构成的景区。
10.昭陵
李世民(公元599-649年),李渊次子,母窦皇后。封秦王,通过玄武门之变,被立为太子,而后继位,在位24年(公元626-649年),后中毒死,葬昭陵,年号贞观。
⑼ 中国古代墓葬演变
河姆渡的时候不会墓抄葬.半坡时期时有袭了简单的墓葬。
夏、商、西周时期的墓葬随着经济发展越来越大的突破,
如夏先修地宫,从平地夯筑起巨大的锥形金字塔,与埃及不同,陵墓要截去顶部,形成平台,称为“方上”。
到唐代,李世民废平地起高坡的做法,开始以山为陵越显得气势非凡。
⑽ 中国古代墓葬文化发展历程
刚开始在原复始社会就有陪制葬品 是他们喜欢的东西像陶器什么的 商朝就有《礼记》规定丧葬制度,那时候是土木的 想汉朝的黄肠题凑 秦朝到宋朝一直是覆斗方上制 唐朝开始因山为陵式在明清就成为宝城宝鼎式 蒙古比较特殊 他们是把人埋掉就让马踏平 牵一只母骆驼和小骆驼当着母骆驼的面杀掉小骆驼 撒下草籽等草长得和周围一样就离开 祭祀时就牵着母骆驼它走到哪里就在哪里祭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