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外历史 > 中国秤的历史

中国秤的历史

发布时间:2021-03-04 16:24:47

1. 中国清代之前的历史称为什么

是属于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原始社会、奴隶社会(170万年前-公元前476年)专和封属建社会。其中封建社会可分为五个阶段:一、战国、秦、汉是封建社会形成和初步发展阶段。二、三国、两晋、南北朝,是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的阶段。三、隋唐五代时期是封建社会的繁荣阶段 。四、辽、宋、夏、金、元,是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阶段。五、明、清(鸦片战争前),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封建制度渐趋衰落阶段。

2. 中国为什么称为五千年历史呢

中国有5000年历史,这种说法由来已久,流传甚广,似乎是一个无可辩驳的事实。若是细细推敲,会发现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厘清这些问题,对于客观认识中国历史,有很大帮助。

一、有文字记载的传说时代

“5000年历史”,其第一层含义当是5000年的文明史。如果说历史,中国当然不止5000年。从中国大地发生农业革命算起,距今也有快10000年了。所以,5000年历史,指的是中国进入文明社会的时间,确切来讲,是从黄帝时代开始算起。

(大禹,夏朝的开创者)

遗憾的是,至今没有考古发现证明司马迁的记载。1996年,我国开始实施夏商周断代工程,关于夏朝的建国时间,这一工程的结论是大约是公元前2070年。

但是,我们可以提出一个以此类推的旁证,大大提高了《史记》中关于夏朝记载的可信度。这个旁证就是《史记》关于商朝历史的记载最后被考古发现证明是真的。

3. 中国历史上都有哪些代称

中国历史上代称:

1、华夏[huá xià]

是中国古代汉族先民的自称,以区别四方部落(四夷)。

出处:华夏起源于华胥,伏羲的母亲即为华胥氏。

2、中华[zhōng huá]

中原华夏大地,古代华夏族多建都于黄河南北,以其在四方之中,因称之为中华,是汉族最初兴起的地方,后各朝疆土渐广,凡所统辖,皆称中华,古时对华夏族、汉族的称谓。

出处:《敦煌曲子词·献忠心》:“见中华好,与舜日同,垂衣理,菊花浓。” 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以中华之无质,寻印度之真文。”

3、中夏[zhōng xià]

指华夏;中国。

出处:《文选·班固》:“目中夏而布德,瞰四裔而抗稜。” 吕向 注:“中夏,中国。”

4、中原[zhōng yuán]

与外族对应时,中原又泛指中国。

出处:《小雅·南有嘉鱼之什·吉日》:“漆沮之从,天子之所。瞻彼中原,其祁孔有”。

5、诸华[zhū huá]

由于周朝人自称为华,所以周王朝分封的中原许多诸侯国,就称作诸华。

出处:晋代杜预为《春秋左传》作的注释上说:“诸华,中国也。”

6、神州[shén zhōu]

是属于黄种人汉民族的民族共同地域。

出处:《宋史·卷四百七十六·列传第二百三十五·叛臣中·李全上》彭义斌致书沿江制置使赵善湘曰:“不诛逆全,恢复不成。但能遣兵扼淮,进据涟、海以蹙之,断其南路,如此贼者,或生禽,或斩首,惟朝廷所命。贼平之后,收复一京三府,然后义斌战河北,盱眙诸将、襄阳骑士战河南,神州可复也。”

7、九州[jiǔ zhōu]

是中国汉族先民在先秦时期典籍中所记载的地域区划。自战国以来九州即成为古代中国的代称,至晋朝成为汉族地区的代称。

出处:“九州”最早见于《禹贡》,相传古代大禹治水时,把天下分为九州(又有 一说,为黄帝始创“九州”之说),于是九州就成了古代天下的代名词。

4. 秤在中国的历史和发展情况

相传范蠡在经商中发现,人们在市场买卖东西,都是用眼估堆,很难做到公平交易,便产生了创造一种测定货物重量的工具的想法。 一天,范蠡在经商回家的路上,偶然看见一个农夫从井中汲水,方法极巧妙:在井边竖一高高的木桩,再将一横木绑在木桩顶端;横木的一头吊木桶,另一头系上石块,此上彼下,轻便
省力。范蠡顿受启发,急忙回家模仿起来:他用一根细而直的木棍,钻上一个小孔,并在小孔上系上麻绳,用手来掂;细木的一头拴上吊盘,用以装盛货物,一头系一鹅卵石作为砣;鹅卵石搬动得离绳越远,能吊起的货物就越多。于是他想:一头挂多少货物,另一头鹅卵石要移动多远才能保持平衡,必须在细木上刻出标记才行。但用什么东西做标记好呢?范蠡苦苦思索了几个月,仍不得要领。 一天夜里,范蠡外出小解,一抬头看见了天上的星宿,便突发奇想,决定用南斗六星和北斗七星做标记,一颗星代表一两重,十三颗星代表一斤。从此,市场上便有了统一计量的工具——秤。
但是,时间一长,范蠡又发现,一些心术不正的商人,卖东西时缺斤少两,克扣百姓。他想,怎样把秤改进一下,杜绝奸商们的恶行呢?终于,他想出了改白木刻黑星为红木嵌金属星形,并在南斗六星和北斗七星之外,再加上福、禄、寿三星,以十六两为一斤。目的是为了告诫同行:作为商人,必须光明正大,不能去赚黑心钱。并说:“经商者若欺人一两,则会失去福气和幸福;欺人二两,则后人永远得不了‘俸禄’(做不了官);欺人三两,则会折损‘阳寿’(短命)!”
就这样,秤这种计量工具便一代一代地流传了下来,并一直沿袭了两千多年,直至今天。

5. 中国为什么称为五千年历史

因为从古至今大概有5000多年的历史,有好多朝代

6. 体重秤的历史

体重秤的存在的最古老的证据的日期为公元前2400年至1800年印度河流域(今巴基斯坦境内)。 在此之前,没有任何可以测量体重的标准和精度。在埃及,体重秤可以追溯到大约公元前1878,但它们的使用可能延伸要早得多。真正现代意义上的体重秤是由达芬奇改进和发明的。
到了20世纪40年代的各种电子设备被连接到这些设计使读数更准确。这些都不是真正的电子秤,实际测量的重量仍然依赖称重传感器,压力转换为数字信号的小节点。近到,才有真正意义上的电子体重秤出现。

7. 秤的发展史

秤的历史
开放分类: 质量、量器



balance

测定物体质量的衡器。常见的有杆秤、台秤、案秤、弹簧秤等。①杆秤。以带有星点和锥度的木杆或金属杆为主体,并配有砣(砝码)、砣绳和秤盘(或秤钩)的小型衡器。按使用范围和秤量的大小分为戥子、盘秤和钩秤3种。②台秤。承重装置为矩形台面,通常在地面使用的小型衡器。按结构原理可分为机械台秤和电子台秤两类。③案秤。在工作台案或柜台上使用的小型商用衡器。按结构和功能可分为普通案秤和电子计价秤两类。④弹簧秤。利用弹簧在被测物重力作用下的变形来测定该物体重量的衡器。其秤量可从1毫克到数十吨。

范蠡——秤的发明者
--------------------------------------------------------------------
相传范蠡在经商中发现,人们在市场买卖东西,都是用眼估堆,很难做到公平交易,便产生了创造一种测定货物重量的工具的想法。
一天,范蠡在经商回家的路上,偶然看见一个农夫从井中汲水,方法极巧妙:在井边竖一高高的木桩,再将一横木绑在木桩顶端;横木的一头吊木桶,另一头系上石块,此上彼下,轻便省力。范蠡顿受启发,急忙回家模仿起来:他用一根细而直的木棍,钻上一个小孔,并在小孔上系上麻绳,用手来掂;细木的一头拴上吊盘,用以装盛货物,一头系一鹅卵石作为砣;鹅卵石搬动得离绳越远,能吊起的货物就越多。于是他想:一头挂多少货物,另一头鹅卵石要移动多远才能保持平衡,必须在细木上刻出标记才行。但用什么东西做标记好呢?范蠡苦苦思索了几个月,仍不得要领。
一天夜里,范蠡外出小解,一抬头看见了天上的星宿,便突发奇想,决定用南斗六星和北斗七星做标记,一颗星代表一两重,十三颗星代表一斤。从此,市场上便有了统一计量的工具——秤。
但是,时间一长,范蠡又发现,一些心术不正的商人,卖东西时缺斤少两,克扣百姓。他想,怎样把秤改进一下,杜绝奸商们的恶行呢?终于,他想出了改白木刻黑星为红木嵌金属星形,并在南斗六星和北斗七星之外,再加上福、禄、寿三星,以十六两为一斤。目的是为了告诫同行:作为商人,必须光明正大,不能去赚黑心钱。并说:“经商者若欺人一两,则会失去福气和幸福;欺人二两,则后人永远得不了‘俸禄’(做不了官);欺人三两,则会折损‘阳寿’(短命)!”
就这样,秤这种计量工具便一代一代地流传了下来,并一直沿袭了两千多年,直至今天。

8. 中国历史上的并称 你知道这些并称具体指的是谁吗

孔门十哲: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专子路;文学属—子游、子夏
儒家五圣:孔子(至圣)、颜渊(复圣)、曾子(宗圣)、子思(述圣)、孟子(亚圣)
孔孟:孔子、孟子
老庄:老子、庄子
屈宋:屈原、宋玉
战国四公子:齐国孟尝君、赵国平原君、楚国春申君、魏国信陵君
先秦七子:孔子﹑孟子﹑荀子﹑庄子﹑老子﹑韩非子﹑墨子

阅读全文

与中国秤的历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