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外历史 > 中国穆斯林历史问题

中国穆斯林历史问题

发布时间:2021-03-04 14:53:55

A. 在中国人们怎么看伊斯兰教和对穆斯林的看法,完整的答案。。谢谢

我是一名中国人,毫无信仰 ,网络偶然看到小编的文章 ,激起了我想谈谈对于个人对宗教的理解,中国人目前状况是只要伊斯兰教的人事不关己 ,关起门来做自己 ,反对打着宗教信仰去公然挑战政府权威或者伤天害理小编的理解也是站了对战票 。但是没有看到小编对伊斯兰教的教条和日常详细作了解 ,看不到一些细节问题的报道往往就是官方报道,完美的遮掩事实,希望你可以科普更多更加全面的信息给大众,都擦亮双眼看待这一个不公平,不平等的宗教信仰!对于男性,现代可以允许和不同民族通婚 ,如果女方不是伊斯兰教, 一律必须真心诚心的加入伊斯兰教,然后以一定目的入教者,阿訇(就是老师 ,指指引你入教的神职工作者,地位非常高) 都会认为你是不真心者,是假意入教。也会担心你信仰不坚定,怕伪信,不像家庭原本就是伊斯兰教的,10岁后就开始耳濡目染的去培养他们,根深蒂固的传承这些东西。上街一定必须遮脸 ,每天只可以晚上才可以和丈夫在一起,有男性客人到家拜访一律都只能躲在一个小房间里,不准见人,每天做好饭伺候好男人,对任何事件不准大呼小叫,对自己丈夫唯命是从,甚至其他落后的国家类似印度,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偶尔新闻还是报道出来了家暴,或者阿尔米汗的电影(我的个神,还有摔跤吧爸爸)阿尔米汗的电影都是批判性思维,反射出这一个迷信又封建的社会,阿尔米汗是一位很好的很高知名度在中国。在印度就一遍骂声,骂声有多大,代表印度多么的封建和落后,多么好的救世主就被这愚蠢的世人骂了,气人!家里如果有小孩是一男一女的话,女孩必要要端茶倒水到嘴边,他们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没有感谢之说,更加不是中国口中说的文明礼貌之说了,一定要照顾好自己的丈夫,照顾不好就是你失责,老公说什么就是什么不能反对,只能自己消化,如果生不出小孩,(不排除任何原因,如果女方因为妇科疾病也没得看医生,非常的落后,没有女医生,而且家里没钱,去看病认为也是羞耻的事情!)男人大不了随随便再娶一个,毫无感情毫无人性之说,婚后必须在家呆着不准出去工作,男方条件允许的话,女方要呆在家里终生不得出去工作,实在穷的就不计较照样出去工作,但是人们会认为这种家庭的男人没有能力,看不起他们。多么愚蠢的人类,这和古代帝王霸王有什么区别,一样封建!一样荒谬!女性地位还是像畜生一样,可以用来践踏!!简直气人!每天做礼拜5次, 不可以吃猪肉 ,未来生的孩子10岁以后是被强制性要求上学学古兰经, 明文规定对于女方 ,必须只允许嫁给穆斯林人 ,不准对外嫁!这样的体制的话,这样久而久之他们的队伍又偷偷的强大了!!!这是一个很可怕的事情,之前他们没有意识到,吓人的君王时代正在复活,生的小孩一代又一代 ,历史一次又一次的重演着!
政府对于该宗教的疏松只是是在自我毁灭, 他们默默的强壮 ,默默的在死灰复燃, 总有一天会吞噬整个名族整个中国 ,越贫穷的地方普遍文化都不高 ,利于他们宣传和培养一个宗教基地 。现世纪2020年 ,许许多多小城市都已经有了他们的基地就像老鼠窝一样, 一到他们的四大节日就集中到了一起做礼拜, 哪里都有好人也有坏人 。对于好人 ,我个人态度是尊重就可以不过多评论,而反之对于那帮蛮横无理之人 ,你稍微提到穆斯林三个字他们就认为你是对他们的神污蔑, 对他们的侮辱或者不尊重 ,他们这时候就像刺猬一样, 狠起来了! 多少次国家尝试着去控制他们, 就是怕扎手 ,毕竟也是中国人, 要想真正统一中国, 让国家繁荣富强起来首先就得解决内战。历史又是惊人的相似 ,俗话说的好 ,要想打赢这种硬仗 ,必须知己知彼, 百战百胜, 首先你就得三观正坚持自我 ,毅力非常人的, 那样不容易中途被蛊惑或者被带偏,请这样的学士去专门研究古兰经 。 即古兰经书 ,这个存在了一千多年前的书籍, 是伊斯兰教最后一本经书 它的由来是什么 ?具体去作深究,啥都给它深扒出来,全部真相就都会出来。里面的教条教规都很详细的规定伊斯兰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耶稣本是安拉的一位使者, 后人改写说他才是真主之子, 所以产生了别的教派, 里面还提到基都教, 犹太教和伊斯兰教本是同根生, 后来基都教和犹太教被后人改了 。默罕默德是最后一位使者, 在战争时代 ,每次都有使者做代表去劝说其他人们要信奉安拉, 但是都不听都信自己的祖先 ,所以后来就有了世界大战 ,《 内战 》我在研究英国历史的时候里面也提到了内战的一事 ,教派与教派之间的战争 ,我们一个人的生命或者是有限的 ,几十到百年, 但是为了下一代更加的上进 ,提高中国文化还有素质问题 ,道德规范 ,团结才是力量 ,上个世纪年代都赢不了的格局, 统一不了的问题相信会在中国政府的慢慢规划下得到统一, 必要时候就暗地下手为强 ,中国人一条心 。再提回宗教信仰之说 ,只要你心地善良 ,三观正 ,开心过好自个日子不枉费这一生 ,不以任何目的去伤害这个国家 伤害其他无辜百姓 ,宗教信仰无非是祈祷苍天佑大地,佑苍生 ,不要过度迷信。然后上帝视角就是个人有命数 ,你祈祷苍天, 你最终终究难逃一死 ,你不祈祷苍天 ,你心灵保持干净 ,只管付出努力了, 其他看缘分, 其实也是看天 ,大家都在看天 ,只是大家都把寄托都交给了天 。只是大家做的方法方式不一样 ,都是希望各扫门前雪, 勿管他人瓦上霜。 在这个万千大世界 ,你每天做了什么, 遇见了谁 ,谁的出现又令你激起了对苍生对国家对事件的深彻感悟 ,你在这个世界轮回使命是什么冥冥间自有定数 。
发自我内心的肺腑之言 ,希望这个世界多些人去做这些正能量的事, 愿意去做,阳光会证明,一切都是值得,感恩感谢!

B. 穆斯林是怎么走向极端的

这个是历史问题吧。。。推荐你看看Stone历史剧,我觉得非常适合科普,能解决你的问题。
伊斯兰版教:http://www.360doc.com/content/15/0709/19/26505891_483855996.shtml
十字权军东征: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5/1110/13/27571385_512118795.shtml

C. 关于穆斯林的一些问题

穆斯林见面时怎样说“色俩目”? “色俩目”,阿拉伯文Salam的译音,又译作“色兰”、“赛俩目”,原意为“和平”、“平安”。穆斯林相互祝安和问候用语,每次礼拜也是以先向右方后向左方说“色俩目”结束。“色俩目”的全文是:“按赛俩目阿来枯姆” ,意为“主的安宁在你们上”,回答者则说“我耳来枯闷赛俩目”,意为“主的安宁也在你们上”。现在一般多译作“您好”。 说“色俩目”是阿拉伯人的传统。据宗教家传说,易卜拉欣及其妻老来得一儿子,天使曾预先向他说“色俩目”,此后人们便仿此而行,见面时以说“色俩目”互相问候。到穆罕默德传教时期,说“色俩目”非常普遍,人们将说“色俩目”视作一种“圣行”。伊斯兰教认为,穆斯林之间说“色俩目”,既有利于团结友爱,又可以除成见,家庭可以和,社会可以安,宗教可以兴,国家可以强。因此,相互祝安以礼貌待人,成为伊斯兰教重要的伦理道德传统。按伊斯兰教习惯,说“色俩目”应注意以下几点: ⑴进门的向门内的人先说“色俩目”; ⑵站着的人向坐着的人先说“色俩目”;⑶行走着向停立者先说“色俩目”;⑷年轻人向年长者先说“色俩目”;⑸知识少的人向知识多的人先说“色俩目”;⑹听到有人向自己说“色俩目”,必须立即以“色俩目”答之,这是“当然”;如一群人听到有人说“色俩目”,至少须有一人答以“色俩目”,否则这群人均有责任。第75问:中国穆斯林有哪些习惯用语? 中国穆斯林的语言习惯是和中国穆斯林在中国的历史发展密切相关,早在唐宋时期,一些阿拉伯、波斯穆斯林商人经丝绸之路来我国进行贸易,因生活的需要,他们必须学习汉语,并逐步接受汉语为共同语言,但在语言方面仍保留了一些原来使用的阿拉拍和波斯等语言词汇,再加上宗教生活的谚响,形成了独特的穆斯林语言习惯。现将穆斯林常用的语言、习惯用语译其主要介绍如下: 一、阿拉伯语的汉语译意色瓦布(赏赐)、白俩(灾难)、伊玛尼(信仰)、伊斯俩目(伊斯兰教)、安拉(真主)、《古拉尼》(《古兰经》)、阿也提(《古兰经》的节)、苏勒(《古兰经》的章)、哈迪斯(圣训)、逊乃(圣行)、克塔布(经、书)、格亚麦提(后世)、穆斯林(顺主者)、穆民(信士)、顿亚(今世)、阿扎布(惩罚、痛苦)、台格低勒(前定)、主麻(聚礼)、尔德(节日)、阿布(缺点)、呼图白(演讲)、乜提(举意)、阿麦里(功修、善行)、鲁海(灵魂)、讨白(忏悔)、库夫勒(背教)、舍西德(殉教者)、卧尔兹(宣教)、合俩力(合法的)、哈拉目(非法的)、比达阿提(异端、新生)、候困(律例)、阿格力(智力、智慧)、阿林(学识)、底尼(宗教)、高目(群众、大众)、合瓦尼(牲畜)、叶给尼(确定、定性)、叶提木(孤儿)、伊赫瓦尼(兄弟)、伊卜利斯(魔鬼)、引撒尼(人、人类)、毛提(死亡)、麦可如海(可憎的、厌恶的、讨厌的)、麦提(尸体)、麦斯吉德(清真寺)、穆纳菲格(伪善、伪信)、尼卡哈(婚礼)、乃随布(福份)、色拜布(条件、作用)、谢赫(长者)、索哈白(先知的战友)、台斯比合(赞词)、讨菲格(成功、兴隆、好运气)、卧格夫(宗教不动产)、欧莱玛依(学者们)。二、波斯语的汉语译意乃麻孜(礼拜)、邦克(唤礼)、阿布德斯(小净)、邦达(晨礼)、撇世尼(晌礼)、底格尔(哺礼)、沙日(昏礼)、虎夫丹(宵礼)、朵则海(火狱)、呼达(真主)、板德(奴仆)、古纳海(罪过)、肉孜(宰牲)、别玛(有病)、皮拉罕(尸衣)、朵斯弟(朋友)、满拉(学生)、吾巴力(可怜)。

D. 中国穆斯林的历史渊源

撒拉族自称“撒拉尔”,史称“撒撒拉族拉族”、“撒喇”、“撒拉回”。原本与中亚的土库曼族,土耳其,鞑靼族和阿塞拜疆族是同一民族,元代迁入青海的撒马尔罕人与周围蒙、回、汉、藏等民族长期相处,相互融合,发展而成撒拉族。有语言,有文字。不过由于没重视自己的文字,所以文字没得到普及。通用汉语文,信仰伊斯兰教。从事农业、兼营畜牧,注重园艺。喜狩猎,善编、织、勤劳节俭、朴素、谦谨、待人诚恳,热情好客,为了求生存求发展,在历史上曾掀起苏四十三反清斗争等多次反压迫、反剥削斗争。县内的撒拉族是在清乾隆、同治、光绪年间反清斗争失败后,因逃难和婚姻关系从青海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的街子、崖曼、西沟、白庄、清水、孟达、草滩坝、塔撒坡等地迁入的。
元代后期,世居中亚撒马尔罕(今乌兹别克斯坦中部)撒鲁尔部落的尕勒莽、阿合莽兄弟二人不堪忍受部落贵族的毁谤、排挤、倾轧,率领族人长途跋涉,辗转迁徙到青海循化定居下来。今循化街子地区保留着为尕勒莽和阿合莽建造的“拱北”、“拱北”附近一泓泉水称“骆驼泉”,是撒拉族祖先远途千徙而来的纪念。元时,撒拉族先民的首领已被中央王朝封为“世袭达鲁花赤”,“世袭百户”和“副千户”,成为本民族的统治者。明朝沿袭之,清朝时“尔最”(世袭总掌教)制和“哈尔”(长老、头人)、土司等构成撒拉族内部新的统治者。明朝时,撒拉族为河州“招茶中马十九族之一”。每年纳马易茶。明初制定“金牌信符”制度,撒拉族领有金牌一面,每年纳马大约360匹。嘉嘉时领获金牌两面,纳马倍之。清雍正时终止。民国时期、征兵和兵款是撒拉族人民最沉重的负担,频繁的征兵,要款和徭役,逼得许多人倾家荡产,流落他乡。随着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的日益尖锐,在历史上撒拉族人民进行了多次反抗斗争。共和国成立后,撒拉族人民获得新生。
撒拉撒拉族族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西匈语的乌古斯语组,语言内部比较一—致,无方言区别。句子成份的基本同序是:主语,宾语,谓语,定语和状语都在中心词前面。除相当数量的词汇与同语族各亲属语言同源外,从汉藏语言中吸收了许多借词。元音都有清化现象塞音、塞擦音都是清音,送气的和不送气的两套。名词没有数的区别,动词和名词做谓语时的人称形式已经消失,带有两个以上附加成份的词很少。在突厥语族中撒拉族语受汉语影响较深。积石县内大河家乡关门和石塬乡沈家坪村撒拉族使用本民族语言外,其他地方的均使用汉语。

E. 穆斯林的历史 要详细的 越详细越好

穆斯林(阿拉伯语:مسلم),意思是顺服伊斯兰教的神阿拉的人。另外穆斯林多数自称正教徒。

穆斯林现在可泛指伊斯兰教的信徒。这是伊斯兰一词的主动分词。目前一般提到的穆斯林都是指伊斯兰教徒。

伊斯兰教(阿拉伯语:إِسْلاَم,islām),中国旧称天方教、清真教或回教,与佛教、基督教并列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与犹太教、基督教同属亚伯拉罕系。7世纪初兴起于阿拉伯半岛,其使者为先知穆罕默德。“伊斯兰”一词原意为顺从、和平,即顺从真主意志的宗教。信奉伊斯兰教的人称为穆斯林,意为顺从者。伊斯兰教主要传播于西亚、北非、西非、中亚、南亚、东南亚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西欧、北美、非洲以至澳大利亚等地区迅速传播,是上述地区发展最快的宗教。西欧有些国家,穆斯林的人口非常可观,比如法国,穆斯林人口已经达到了总人口的10%。英国和德国也有比例可观的穆斯林人口。美国大约有穆斯林800万左右。现全球约有信徒13亿,占世界总人口19.2%。

伊斯兰的创始者简介
穆罕默德于西元571年出生在阿拉伯半岛的麦加,属于古莱须部落的哈须姆氏族。虽然祖父为望族,但他的父亲在他出生前已去世,家道中落。幼时根据阿拉伯人习俗母亲将他送到贝督因部落中抚养以学会坚忍的生活态度,在此期间曾有传说他被天使开膛。五岁时他的母亲去世,先后由祖父和伯父抚养。在十三岁那一年他跟随着伯父的经商队到处作生意,因此虽身为文盲但见过世面,重要的是在此时接触了犹太教徒与基督徒,也许对日后创建伊斯兰有所助益。成长后的穆罕默德固定每一年会抽出一个月的时间,独自到距离麦加三哩远的洞穴去祷告及默想。二十五岁时在叙利亚接受了四十岁的寡妇哈蒂嘉的求婚,两人育有六子女(但儿子夭折)。 穆罕默德在青年时期即因为人诚信而受时人称赞,拥有“阿敏”称号,亦即“诚信之人”。生意人遇上仲裁纠纷时常请他做裁判,而哈蒂嘉正是因欣赏其才能将自己托付给他。

在他四十岁的那年,穆罕默德声称他在洞穴中默想时遇见了天使长加百列。阿拉真主派加百列启示他创造一个宗教,此事称为“天启”,加百列并命令他“你读!”,借此将古兰经的内容传授给他。经过一段惊慌期与镇定期,穆罕默德接受自己是阿拉派遣的使者,要引导真主的信徒,踏上正道,从此开始一生的传教事业。

他所创立的宗教“伊斯兰”(是“顺服神的旨意”的意思),以古兰经为依据,经中列出许多规条,包含食衣住行各方面,真主所给予的指示。此外也教导穆斯林(信奉伊斯兰者)道德规范与应守的礼仪。

伊斯兰认为,真主阿拉是唯一的神,但是请注意!这位神只和基督宗教的“上帝”,犹太教的“耶和华”所指称为同一者。Allah在阿拉伯语原意即为“神”,跟犹太民族使用的希伯来语“神”Eli是同根字。因此穆斯林并未“禁止”其他的宗教,而且在古兰经中承认耶稣、亚当、亚伯拉罕、摩西等人与穆罕默德同为先知,虽然穆斯林认定穆罕默德是最伟大也是最后一位先知,但是绝对不崇拜使者,因为他跟其他先知一样都是凡人。 穆罕默德归真后,其继位者称为哈里发,其意为继承者,而不敢称先知。他所建立的“温玛”(Ummah)应译为“社群”,既非国家也非团体,而是综合两者政教合一之系统。

穆罕默德虽然身为“统治者”,但一生俭朴,身无长物。其多妻一事,导因于当时争战许多寡妇乏人照顾,以及与敌方和解联姻所以迎娶,其中多有年事已高者,不可说是贪恋美色。至于其幼妻阿伊莎,九岁嫁给穆罕默德,是阿拉伯半岛上适婚年龄(只要月经来临即可嫁人),而穆罕默德五十二岁,以当时标准为人夫并不算晚。在中东地区十四岁女孩嫁与四十岁男性是常见之事,在犹太旧约全书中就曾经提到:“不可贪恋你的岳母”,可证此况。而且阿伊莎与穆罕默德感情甚笃,在先知归真后甚至成为圣训(穆罕默德生前行谊)主要来源提供者。

他的扩张建立了一个穆斯林大国,这是在他身后继位的哈里发逐渐完成的。穆罕默德在世时为人宽厚,虽然曾经在壹次战役中杀尽所有敌人(这些犹太人曾经叛变),但是除此之外他都让被征服地的人民归化;对于不愿入教者只是多收税金,并未杀害,比起一般的“帝国征服”完全不同。因此虽然武力手段不可避免的使用,但是已经将伤害减到最低。伊斯兰的传播已经是世界上几大宗教(尤其是西方宗教)中造成伤害最少的,今日的“恐怖攻击”并非为传教发生,当然有其可书可诛之处,但此事完全不相关。伊斯兰倡导仁慈,而个人所想所为所诠释者皆不代表宗教本身,更不能代表创建者;这点在其他宗教、其他团体、甚至国家中都是相同的道理。

伊斯兰传到中国后,首先为西部边疆一带民族所信奉,因其见面时以阿拉伯语“兄弟”(Akhu)互称,故音得名“回族”,后来又称其信仰为“回教”。此称呼只在中国境内使用而非别称,该以“伊斯兰”为正。

历史
伊斯兰教兴起于阿拉伯氏族社会由部落到民族和国家的历史时期。因氏族制解体而形成的贫富分化和对立,各部落间长期的仇杀,波斯和拜占廷帝国为争夺东西商路的激烈冲突,激发了阿拉伯人的民族意识,使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的历史前提渐趋成熟。同时,因部落宗教的崩溃,犹太教、基督教传入的影响,使一些具有模糊一神观念的人转而探求真正的民族信仰。伊斯兰教的兴起,正是这些社会经济变动和政治统一要求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

约610年,穆罕默德在麦加宣布奉到真主的启示,命其为人类的最后使者,号召族人皈信正道,以免末日的惩罚。他宣称真主是宇宙万物的创造者和独一无二的主宰,反对流行的多神和偶像崇拜,又针对易卜拉欣(中文圣经翻译为亚伯拉罕)、尔萨(中文圣经翻译为耶稣)等使者以及经典提出了与犹太教及基督教不同的见解。622年,在麦加贵族的迫害下,穆罕默德与其信徒迁徙麦地那,建立以信仰为纽带的穆斯林社团乌玛。经过10年斗争,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半岛取得统治地位,在穆罕默德去世后开始向外扩张和征服。100年后,阿拉伯人建立的世界帝国横跨亚、非、欧三洲,伊斯兰教成为统治者的宗教。

750年,阿拔斯家族利用人民起义建立新王朝后,以征服民族为统治者的社会结构瓦解,全面伊斯兰化的进程大大加快。至10世纪,各宗教学科基本定型,伊斯兰教的宗教体制大体确立。同时,哈里发帝国开始急剧衰落,各地割据自立,外族相继入侵。在动荡不定的政局下,伊斯兰教发展为依靠自身机制维持和扩展的世界宗教,不受以其名义统治的王朝兴衰的左右。清真寺、宗教学校和教法法庭由宗教学者主持,伊斯兰教继续向外扩张,或由于穆斯林君主的军事征服,或得益于穆斯林商人的积极活动。但真正意义上的传教活动,是苏菲苦行者的自发努力。他们使伊斯兰教在民间和异教地区得以不断扩展和深入,然后由宗教学者施加进一步的影响。

基本教义
古兰经穆斯林是真主意志的顺从者。顺从真主的意志,就是遵奉曾启示于众先知,最后在麦加和麦地那降示于封印先知穆罕默德的一系列天启。穆罕默德去世后不久,《古兰经》被整理并规范。这部伊斯兰教的根本经典,被视为真主的言语。经文强调的主旨是真主独一。他超绝万物,至尊全能,而在多神和偶像崇拜意义上以物配主,则是不可宽恕的大罪;他普仁特慈,是引导信徒走向他的“天地的光明”,“比他的命脉还接近于他”。仅次于《古兰经》的经典是圣训集,即穆罕默德的言行及其所默认的圣门弟子的言行的综合记录。收集圣训的活动始于早期,至9世纪下半叶,随着圣训学的发展,出现六大圣训集,被逊尼派奉为权威的圣训实录,与《古兰经》同为教义、教法、社会伦理和学说思潮的经典依据。对经、训的理解差异,曾引起长期的教义争论,并兴起不同的学派或教派。唯理主义的穆尔太齐赖派一度成为阿拔斯王朝的官方学派,但遭到正统派的反对。而后出现维护正统教义的艾什尔里学派、马图里迪学派和塔哈维学派共同奠定逊尼派的教义学基础。

穆罕默德十分注重实际,伊斯兰教对信徒顺从真主而规定的宗教信仰和义务,朴实而易行。

基本信仰是:
信仰真主是唯一真实的主宰;
信仰吉卜利勒为首的众天使;
信仰《古兰经》和以前的诸经典为天启;
信仰众先知和穆罕默德为封印先知;
信仰死者复活和审判、后世的奖惩。
有的还加上信仰一切皆由真主前定。宗教义务就是称为信仰支柱的五功:

信仰作证(念清真言),谨守拜功(每日五次);
完纳天课(法定施舍),封斋节欲(每年一月),朝觐天房(有条件者一生至少一次);
为主道而奋斗,即圣战,早年曾是重要的宗教义务。
这些仅是最基本的义务,而伊斯兰教法,即真主对于人类生活的全部诫命,还有更为广泛的要求。教法在社会生活中的至上地位,使伊斯兰教成为以律法为中心的宗教。教法的内容从宗教礼仪、社会伦理、政治制度、经济活动到法律规范,几乎涵盖日常生活的全部行为,构成一个包罗万象的应尽义务的体系。因此,伊斯兰教不仅是宗教信仰和意识形态,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和社会制度。阿拉伯语里面,“دين”一词既有宗教的意思,同时也有生活方式的意思。教法的实质性内容,穆斯林认为已在《古兰经》中包揽无遗,只要加以认识和阐述即可。至于具体问题的解释和适用,则求助于先知的圣训。由此而发展的四大教法学派,在教法学中坚持公议的原则,承认各学派由类比推理作出的不同裁决。但什叶派坚持只有出自先知家族的宗教领袖,即不谬的伊玛目,才有权传述圣训和诠释教法,并因此否认公议和类比。不过,十二伊玛目派的乌苏里学派,以理性为教法的补充渊源,坚持教法学家运用独立判断的权利。这些正是两大教派在教义和宪制上的分歧所在。

派别和思潮
艺术描绘1187年的哈丁战役,耶路撒冷被萨拉丁的艾优卜军队重新占领。伊斯兰教的教派纷争起源于哈里发继承问题。哈瓦利吉派仅残存一个小教派易巴德派。什叶派的各支派,约占穆斯林人口的10%左右。逊尼派是穆斯林的主流派。在教法和教义的形成时期,各教派和学派相继兴起。近代以来,各种社会思潮和社会运动在各地竞相辉映。但融合多种民族和文化的伊斯兰教,仍显示高度的同一性。伊斯兰教始终是一部经典《古兰经》的宗教。麦加作为礼拜正向和朝觐中心,也起着增强伊斯兰教的凝聚力,促进穆斯林世界一体化的重要作用。但在经籍记载的宗教典范和理想外,各地实际上存在的伊斯兰教在不同民族传统和文化下呈现出背景多样性。在同一地区,有制度化的官方伊斯兰教与夹杂地方习俗的民间伊斯兰教。神秘主义的苏非派在民间占据统治地位。他们以主观直觉和内心体验追求与真主合一,漠视教义和教法的外在要求,容忍和吸收异教习俗和仪式,从而引起正统派的猜疑和敌视。11世纪后,安萨里将苏非主义引入正统教义,为传统信仰注入活力,并限制苏非派的极端倾向,促成两者的和解。苏非派接受正统教义,但没有改变其修持道路和活动方式,从12世纪后形成教团组织,传播到整个伊斯兰世界,在14—18世纪占据统治地位。

在理论上,伊斯兰教没有教士阶层,没有教义机构,没有教会组织,也没有信经和教条。信奉伊斯兰教,首先要接受和遵奉教法规定的行为规范和生活方式,忠诚于穆斯林社团并服从社团领袖。伊玛目是伊斯兰教正统观念和社会准则的监护人,但并没有直接干预的手段。为反对伊斯兰教上的偏离和调和,历史上不断发生复兴宗教的圣战运动。伊斯兰教认为:宝剑的圣战是小圣战,而大圣战则是与内心邪恶意念作斗争或学习教法一类的精神活动。自近代以后,伊斯兰教世界遭到殖民主义的侵略和奴役,各地穆斯林以伊斯兰教旗帜掀起多次社会运动,引发种种社会思潮,至当代汇成伊斯兰教复兴运动。这种净化信仰、恢复原始教义的思潮,既是对复归纯正伊斯兰教的领悟和追求,也是对在现代条件下变革和适应的激励。当代伊斯兰教复兴,正是这种复杂的社会心态和传统影响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宗教体现。

伊斯兰教的影响
伊斯兰教势力,在西元640年征服了埃及的亚历山大城,它是当时罗马帝国其中的一个大城,而到了西元650年时,整个波斯帝国也都陷入伊斯兰教的势力范围。西元711年,军队进入西班牙准备一举攻占全部欧洲,到了西元717年,又派出另一支军队去围攻君士坦丁堡,为期一年,但此次被击退。伊斯兰教势力在穆罕默德死后的一百年之内,用武力攻击几乎征服了一半的基督教世界。

与其他宗教的关系
在宗教归纳层面上,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以及犹太教同属亚伯拉罕系;其历史均可追溯至亚伯拉罕时期。三教都确认圣经旧约部份的真确性;基督教相信耶稣为神的儿子,即旧约里提及的弥赛亚,新约是上帝与人们重新订立的约。犹太教对新约不给予承认,认为弥赛亚还未降临。伊斯兰教认为耶稣只为先知,与亚伯拉罕、摩西和穆罕默德持同样地位,上帝每隔一段时间要挑选一位先知,并赐予经卷,但穆罕默德为“封印至圣”,即上帝挑选的最后一位先知,伊斯兰教相信圣经的神圣,但认为圣经的内容在历史的进程中已被修改,各种圣经的不同处一律要以上帝最后赐予穆罕默德的古兰经为准。

F. 在当今时代,作为中国穆斯林对待不同的文化该如何处理

很难的,
正常应该兼容并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吸收各种文化的长处帮助自己成长。
但是作为一个穆斯林这样做行么?
所以要学习历史,要知道自己祖上究竟是怎样信上这个教的,毕竟现在中国穆斯林基本都是祖传下来的。

G. 中国的穆斯林境况怎样现今社会如何更好发展

分享一片网络文章
《中国穆斯林发展构想》
中国正在进行一场深刻而广泛的社会变迁,据多数机构分析,中国在未来二十五年内如果不出现历史突发事件,其经济仍会保持5%的高速增长,要保证实现中国大陆富国强民的理想,中国就会在各个方面进行更大的改革和开放,不断地溶入统一的国际规则中。
与此同时,中国穆斯林也会随之面临巨大的历史挑战和发展机遇。因此我们必须有一种韬光养晦的涵养,对自身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和认知,反省和总结所存在的各 种弊病和危机。我认为中国穆斯林的发展必然是建立在中国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因此,中国穆斯林应该成为对中国的发展有建设性的主动因素,应该积极地参与中国 的经济、文化和政治的改革。只要我们能够纵观全局,把握时机,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一系列宏观和微观的发展计划和目标构想,中国穆斯林就会迎来一个兴起和发展 的历史进程。否则我们将成为一只到处乱窜的无头苍蝇,任随历史的波涛跌入不可预见的未来,最终被淘汰出局。在这里我有一些不太成熟的想法,写出来,愿与各 位有识之士共勉。
一、正确处理好各种内部和外部关系。
要发展,首先要解决生存问题。处在多民族的环境之中,作为一种边缘文化,中国穆斯林的历史虽也有过短暂的辉煌,但更让人注目的却是满目疮痍、血泪斑斑。因此如何处理好与其它民族的关系,不发生民族冲突,是非常重要的。中国穆斯林在某种程度上依然被主体民族视为"外来侨民",是"非我族类"。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在一些回汉杂居的地区,汉民族对回族普遍有一种敌视和反感心理,近些年我们也常常听到民族冲突事件的发生。这一方面和汉民族的文化心理有关,另一方面也与一些回族在同其它民族交往中的好胜性有关。因此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处理好与其它民族的关系,在发展自身利益的同时要兼顾其它民族的利益。
2、在已经有民族矛盾的地方应当寻求对话化解矛盾。
3、在发生民族利益冲突时应该以一种更为大度和宽容的方式对待对方。
4、不敌对和歧视其它民族。
5、对少数对穆斯林有深刻偏见和仇视的人,特别是某些有意挑起事端,以坐收渔翁之利的恶人应想办法分化和孤立他们,必要时掌握他们的证据,将他们的阴谋公之于众,或者不断地上告、上访,将这些人彻底搞臭、搞垮。
上面所提的这些都是迫不得已的应对措施,其实是消极、被动的,要发展关键还在于穆斯林经济和政治地位的迅速提高,同时加快穆斯林的外部形象和道德素养建 设。在此,我主张打破宗教民族化的籓篱,将伊斯兰突显出来,把它呈现给世人,这样一方面可以使伊斯兰发扬光大,另一方面其它民族对伊斯兰有所认识和了解 后,会促使减少双方的误解和隔阂,对回族身上表现的优点和缺点也能客观地对待。如果仍将普世性的伊斯兰局限在回族内部,伊斯兰可能会被有意无意地变成回族 民族主义的强化剂,最终使回族与其它民族产生更大的距离。伊斯兰也将成为回族的牺牲品。因此未来伊斯兰的发展应该关注的是中国这个整体,而不应只是回族或 者维族,应该基于中国的发展强调伊斯兰的普世性和社会性。未来的穆斯林应该真正体现伊斯兰的爱、和平、公正和对社会正义的强烈关注,重新树立应有的道德形 象。
上面所说的是外部的危机,对于内部,所谓祸起萧墙,多少年来的教派纷争和内讧已经把中国伊斯兰的发展置于一个非常危险的境地,中东穆斯林的苦难还不足以使我们警醒吗?产生内耗的根源更多是"利益"的原因,当然也有源于"虔诚"的 一面。其实如果我们放开视野,从更宽、更广的角度去思考穆斯林的发展问题时,我们就会发现我们已没有时间和精力纠缠在某些教法的执行问题上,各教派一直陷 于敌对的猜疑和致对方于异端邪说的审判上,最终也无法得出胜负,而不知不觉间已被其它民族远远地甩在后面。各教派内有影响的权威是否可以从思想深处树立一 种大局意识,求大同而存小异,尽量包容对方,而不是制对方于死地。我们是否可以把关注的视角作以下调整:
1、关注中国大社会的发展问题,以及时调整中国穆斯林的应对策略;
2、关注中国人的精神境遇和道德问题,寻找切入点向中国社会输出信仰;
3、关注中国穆斯林的信仰问题和被汉化的问题,发展教义而淡化教法之争;
4、关注中国穆斯林的道德建设和经济文化发展。
二、世界格局给中国穆斯林所带来的机遇。
事实上,中国穆斯林的发展已经遇到了一个空前的发展机遇。从中国的发展情况来看,中国和西方不可能完全走在一条路上,中国同西方国家在自然资源、经济资 源和地缘战略方面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在政治制度和文化价值观上存在着巨大差异。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在战略上总是在扼制中国的发展,总是将中国的发展视为 对自己的威胁和挑战,认为中国一旦强胜就会挑战西方价值和以西方为主导的游戏规则。据分析家认为,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会促成同美国发生难以调和的资源争 夺。因此中国在策略上必然加强南南合作,希望和第三世界国家形成战略伙伴。我们知道,阿拉伯穆斯林国家同西方的冲突、不信任在不断升级,而中国和他们则会 有更多的共同利益。我们不难看到,中国和穆斯林国家将会有更加全面的利益合作,这必然会给中国穆斯林带来更多的经济和政治发展机遇。鉴于这种情况,我们应 建立一个能真正代表中国穆斯林整体利益的机构,统一协调,调动整体力量,并在以下几方面作出努力,尽可能表现出中国穆斯林的独特作用。
1、中国正在迅速掘起,成为世界强国只是时间问题,因此中国穆斯林应依附中国的大国地位和大国影响,在穆斯林国家中产生影响。
2、中国穆斯林应自觉成为中国与穆斯林国家的桥梁,发挥共同信仰的纽带关系,为中国大陆引进投资和拓展外部市场做积极的努力,并以粘结剂的作用促使双方最终成为利益和战略上的伙伴关系。
3、中国穆斯林应积极开展伊斯兰文化方面的交往活动,并尽可能地参加穆斯林国家之间的社会事务活动。
4、在穆斯林国家建立代表中国穆斯林的派出机构协调各种工作。
但需要注意的是,西方媒体在不断地炒作和宣扬穆斯林国家出现的一些"恐怖活动"和"暴力事件"。这是中国目前和穆斯林国家保持一定的距离及限制中国穆斯林和中东穆斯林更广泛的交往的原因。所以,中国穆斯林应该始终坚持非暴力的和平发展的途径,应该表明反对和不支持暴力行为的立场,甚至成为一支宣扬和平的主力军。
一旦中国与阿拉伯穆斯林国家形成相互信赖、长久的战略伙伴关系,中国将是最大的受益国,并因此加快中国经济发展,迅速提高综合国力。而且,双方力量相加 就增强了国际上的影响力和主导作用,将打破美国主导的单边世界格局,并促使国际机构调整原有的游戏规则,以使中国和国际机构的非主导国获得更为公平的国际 规则。
三、把握关键,形成共识,进行穆斯林的人才储备。
刚才我说的是有利于穆斯林发展的一些外部因素,但我们能否很好地利用这些 有利因素才是问题的关键。时代要求我们要有一批具有国际化思维和开拓意识的时代先驱去为中国穆斯林的整体发展不懈奋斗。目前中国制定了一系列的追赶发展计 划,事实上中国穆斯林的发展也是一个追赶发展的过程。
我们知道,目前世界上先进的国家早已进入了高科技的信息化社会。而中国穆斯林现在的整体 趋势只是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的过程,远远没有进入科技信息社会。所以我们首先面临一个知识储备和人才培植的过程,需要进一步加大这方面的投入。实际 上没有任何一种信仰和宗教比伊斯兰更注重知识和对人才的培养。现在我们已经具备了潜在的优势,比如民间自发的在清真寺内开办宗教学校等。虽然这些教育形式 还非常落后和低级,但是这种优良的传统一旦有了正确的导向,一旦穆斯林的整体通过启蒙,能达成一些共识,这些优良传统就会爆发出巨大的作用。许多仁人志士 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一直在尝试着对这一优良传统的进一步利用,比如对经堂教育进行改革的中阿学校。虽然中阿学校有其失败的一面,但至少已开始对穆斯林子弟 导入一种忧患意识和发展意识。事实上,我们的教育首先受到社会大教育的限制,因为中阿学校的生源几乎都是经过社会一体化教育筛选后的,这些中阿学校往往是 高投入、低回报(指教育成效)。学生进入这样的学校除了交少量的生活费外,其它费用几乎全免,但所学的知识一般只适合呆在清真寺里或同样的学校。学生毕业 之后,除了一少部分能够留在清真寺或学校,大多数学生仍然面临就业的压力。而且,学校或者清真寺所受的教育比较单一,走出校门的学生难免感到茫然失措,伴 随着生活的压力,他们还要面对社会上巨大的物质洪流的侵蚀。所以,中阿学校除了必要的信仰教育外,应投入更多的分门别类的职业技能教育,而且应开放型地把 信仰教育和社会现实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思考、关注社会的发展、社会的问题以及人在社会中生存的状况。这将有助于增强信仰在现实生活的指导作用。
我想,如果把全国清真寺办学以及开办中阿学校所用的资金集中起来,应该会是一个惊人的数字,中国穆斯林如果能够统一思路,集中力量,办一两所综合性的高 等院校应该是不成问题的。它可以融信仰、知识、技能教育为一体,使学生能够接受更为全面、系统的教育,更广泛地与社会接轨,以使伊斯兰思想更好地在社会实 践中突显出来。
而在加强技能化教育的同时,需要强调的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正确的信仰不仅不应该被抛弃,反而更应该被强化。现在整个社会因为 没有信仰而出现的道德危机和精神危机已逐步彰显了出来。我们应该开放型地去学习和借鉴好的东西,却也不能放弃我们最优秀的东西。正确的信仰可以使我们更有 道德、更有爱心。迄今为止我们没有看到一个有道德和爱心的人会走投无路和被社会抛弃,也没有看到一个有道德、有爱和正义的民族会被完全毁灭。真正的信仰会 使我们更能经受失败和成功的考验,伊斯兰的拜功、斋戒这些造物主基于人性所命令我们的修持方式会培养我们持之以恒的工作态度、顽强的自我约束能力和对待事 物的专注精神,这些都是一个人、一个群体在社会上最大的立身之本。
四、发挥清真寺的职能。
伊斯兰是一个入世的宗教,它反对远离尘世的修行,因此,清真寺总是修在人群集居区。它应该是一个崇拜真主、教化人心、传播知识、信息交流的地方,应该是穆斯林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作为穆斯林的"心脏",它应该更贴近穆斯林的生活。
1、清真寺应该有一套民主的管理机制,清真寺管委会应该实行民主选举,实行换届制,管委会成员应该能代表穆斯林群众的利益。
2、清真寺对本坊的穆斯林应建立档案管理。应该清楚地统计本坊的人口数、礼拜人数、文化程度、经济状况等,并根据档案建立目标管理。
3、作为单一的清真寺,不一定要招收全日制的学生在寺内进行脱产学习,而更重要的是根据穆斯林群众的不同层次组建学习班,包括一些技术和技能培训,以及为中小学生在假期开办学习辅导班,进行一些初级的信仰教育。
4、建立助学和奖学基金,对本坊的优秀学生和贫困学生实行奖励和帮助。
5、清真寺的阿訇应该有比较开阔的视野,他应该是本坊群众道德品行的楷模,并负责本坊群众的道德教化和信仰普及。
五、加强伊斯兰的理论建设和学术研究。
伊斯兰教传入中国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但它始终处于一种边缘状态,没有像历史上的佛教和当今的基督教那样有过活跃的学术活动。伊斯兰作为一种完整的信仰 体系、生活方式和社会制度,在这一千多年中没有真正地同中国主流文化有过交锋,而只是残缺地保留在父传子受的传承中,在失去话语权的尴尬境地中,苍白地维 系着信仰。伊斯兰教没有主动地回应过中国文化的挑战,而总是回避和消极地内敛。其实这本身就是对自己的信仰缺乏自信的表现。回避事实上是被动、痛苦和不得 已的一种选择。但是,这种选择并非能够相安无事,因为中国信仰伊斯兰的群体时时都在受到主流文化的冲击。
近两个世纪以来,中国经历了一次次的 巨变和阵痛,时至今日,西方文化更以不可阻挡的势头冲击着中国文化。中国为了求得发展,不惜牺牲传统价值和具有约束力的道德伦理。西方价值虽为中国带来了 一定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普遍的犯罪、吸毒、家庭的破裂和危机等。事实上我们可以看到,伊斯兰这种信仰和价值体系,对于中国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必不可少 和迫在眉睫的。关键是我们还有没有那种源于信仰的使命感,同时我们需要有系统的理论指导以寻求合适的方式进行建设。
但令人遗憾的是,我们可以一遍一遍地把清真寺拆掉重修,为此我们可以一次性投资两三千万,却很少有人对理论学术的发展给予一定的扶持。更为可悲的是,要使伊斯兰从理论上介入中国文化的尝试还未开始,就遭到了打击。因为现在似乎有另外一种"理论", 而且很受支持,即认为伊斯兰的发展不需要什么学术理论,因为古兰和圣训就足够了,除此之外只要遵循就够了。我不知道这种说法是不是也算对古兰和圣训的一种 理解,这种说法看上去无懈可击,而事实上是非常有害的。因为古兰经是全方位的社会实践,它要求穆斯林成为大地的代治者,并在古兰的原则下建立一整套的社会 运作机制,包括政治、经济、科技以及人与人之间所有互动关系中所涉及到的全部内容,我们可以这样说,这所有的一切都可以在古兰和圣训中找到相关的原则性指 导,但具体的操作和技术层面的事就必须很好地运用造物主所赐予我们的理智和智慧来进行工作。难道我们不可以对中国伊斯兰的发展作一个宏观的理论构想吗?难 道我们不应该对来自其它文化对伊斯兰置疑的问题进行回应吗?难道我们不可以就种种社会弊端提出伊斯兰的解决方式吗?回答应是肯定的。我认为现在在教育和宣 教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重视和投入,但是在理论建设和学术研究方面也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甚至可以说没有成熟的理论建设和学术研究作为先锋,中国的伊斯兰就 很难有实质性发展。伊斯兰首先应该在主流文化中引起争议抑或是引起非议也罢,这是回避了一千多年的中国伊斯兰发展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当然,伊斯兰不是泛 泛的空谈,也不是那种玩弄概念、不着实际的论述,我们不赞成甚至反对那种为学术而学术的卖弄或者是投机,但是我们更应该反对那种排斥理论建设和学术研究的 做法。否则我们的思辨会被窒息,我们的智商将会萎缩,我们的智慧将会枯竭。
在进行学术研究和交流方面,我们应该注意以下两点:
1、要有兼容并蓄的精神,睁开自己的双眼去学习和研究中西文化。
2、要有足够的宽容精神,对不同的见解应鼓励论辩,但要反对以正统自居的审判。
总之,凝聚产生力量,团结诞生希望。我们需要集中力量,寻求伊斯兰真正的发展,以改变伊斯兰在中国的边缘状态,并使伊斯兰成为精神迷茫的人们的一盏明灯

H. 求证一个关于回族的历史问题

不是的
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简称,是中国55个少数民族之一,是中国少数民族中散居全国、分布最广的民族。

回族的形成
《唐书 ·大食传》记载贞观二十一年(公元647年)大食兵马进攻波斯,波斯不支,王子卑路斯向中国告难,唐高宗又以远不可师谢谴。大食既灭波斯,益扩地而东。当时萨珊王朝的伊俟侯进行了殊死顽强抵抗,直至唐高宗永徽二年(公元651年)亡国,波斯王子卑路斯带残兵败将逃亡中国,成为回族早期先民。不久康国、安国、曹国、石国、米国、何国、火寻、戊地、史国等昭武九姓各小邦和吐厥各部落也遭到同样命运,而东渐中土,在长安和洛阳等地建立了大量的景教和拜火教等寺庙,围寺而居,以经营酒店餐饮业为主,形成较早时期的回坊。此外还有大量中亚和古波斯回回商人陆续由海路及陆路(丝绸之路)来华,成为回回人的一部分。回回一词初见于北宋沈括《梦溪笔谈》和南宋彭大雅《黑鞑事略》中,主要指葱岭东、黑海以西诸胡人。回回是回纥的转音,民间也有将回回称为回纥,两者与回鹘三名可以通用。回回在蒙古语有另一称呼:撒尔塔兀勒,专指花剌子模。如钦察、康里、阿兰、犹太人、吉普赛人等。1218年,成吉思汗派遣由四百五十名回回组成的商队去花剌子模经商。商队途经讹答剌时,被该城守将亦难出扣留,花剌子模沙摩诃末下令杀死商人,没收全部财产,因而引发成吉思汗西征。西征过程中(指1219----1225年的成吉思汗西征和1252----1260年的旭烈兀几西征),把葱岭(今帕米尔高原)以西,黑海(亚欧大陆地带一内海)以东的中西亚广大地区纳入蒙元版图,此间东来的回回人数量达到几十万(有说过百万),这些回回人除了部分工匠、官仕、商人、学者、医师等外,大部分编为“西域亲军”、“诸道回回军”、“阿速回回军”、“阿尔浑军”“探马赤军”、“哈剌鲁军”等,被分散安置在中国各地屯聚养牧,上马备战,下马垦牧。1235年元太宗窝阔台实施了“乙未籍户”制度。来自中、西亚一带的回回人有古粟特人、哈剌鲁人、康里人、突厥人等,信奉有拜火教(袄教,琐罗亚斯德教)、摩尼教(也称明教)徒、景教徒、穆斯林(信仰伊斯兰教者),还有“术忽回回”(犹太人)、“绿睛回回”(信仰基督教的阿速部人)、“罗哩回回”(吉普赛人)等,这些具有禁食猪肉的习俗的西域人都被统称为回回,正式被当时的政府编入户籍,名“回回户”,自此,回回人就有了正式的中国国籍,与汉、蒙等民族女性结合组成家庭并留居,成为中国一个民族。

阅读全文

与中国穆斯林历史问题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