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601857中国石油历史最高价是多少
2007年11月5日上市的第一天盘中最高48.62,最低41.70,开盘48.60,收盘43.69.从此广大持有中石油版的股民便站在高岗上往下权望,处于万劫不复之地!!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满仓中石油!!!
B. 中国石油柴油历史最高
前言:没有最高,只有更高
中国石油柴油从来都是积极相应奥林匹克精神:更高,更贵,更离谱!
C. 中国石油储量历史
4.1.1.1 石油资源量与储量
资源量和探明储量是国家制定能源政策和长远能源规划的重要依据,是中国石油可持续发展的基础。1949年以前,由于勘探技术落后,地质认识局限,预测的全国石油资源仅2亿~5亿吨。1954年,燃料工业部根据西部几个盆地的普查,认为全国石油资源量约15.5亿吨。大庆油田发现后,全国石油资源量的预测结果才达到了115.5亿吨。其后,随着渤海湾等盆地的突破,石油资源量的预测结果也持续上升。
为了系统地评价中国石油资源潜力,为制定中国中期石油工业发展规划,1981年石油工业部启动了全国石油资源评价工作,经过6年的研究和评价,于1987年公布了全国第一次油气资源评价结果:石油地质资源量787.5亿吨。1994年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和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又联合完成了全国第二次油气资源评价,评价结果是全国有石油地质资源量940亿吨。之后,随着油气勘探工作的不断深入,鄂尔多斯、柴达木、渤海湾等盆地的勘探实际与第二次油气资源评价结果不相符的矛盾日益凸显。2000年三大石油公司在全国第二次油气资源评价结果的基础上,分别对各自探区内的部分盆地重新进行了评价。汇总三大石油公司评价结果,得出全国共有石油地质资源量1041亿吨。与第二次资源评价结果相比,海域石油地质资源量减少了21亿吨,减幅为8.5%;陆上石油地质资源量增加了122亿吨,增幅达17.6%,其中东部地区增加了47.3亿吨、增长了13.0%,中西部地区增加了74.8亿吨,增长了25.2%。从盆地资源变化情况来看,资源量增加最多的是鄂尔多斯盆地,增加了66.8亿吨,是第二次资源评价结果的4.5 倍;其次是渤海海域,增加了36.4亿吨,增幅达90.4%;准噶尔、柴达木、渤海湾和松辽盆地各增加了10亿吨左右。
截止到2003年底,中国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234.2亿吨。其中,东部地区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67.2亿吨,西部47.6亿吨,海上19.4亿吨。
(1)地质储量在各盆地的分布,石油主要集中在渤海湾、松辽、准噶尔和鄂尔多斯四大盆地,地质储量分别为90.7亿吨、66.9亿吨,17.4亿吨和15.9亿吨,分别占全国石油地质储量的44.2%、28.5%、7.4%和6.7%。
(2)地质储量的地层时代分布,石油主要集中在新生代和中生代,地质储量分别为110.1亿吨和104.6亿吨,分别占总地质储量的47%和45%。
(3)地质储量的规模大小分布,特大型油田只有一个,即大庆萨尔图油田,地质储量25.7亿吨,占全国石油总地质储量的11%。大型油田46个,地质储量110亿吨,占总地质储量的47%,也就是说,大型和特大型油田,虽然油田个数只占7.6%,但地质储量占了一半多。大型油田主要分布在东部,东部大型油田地质储量77.2亿吨,占大型油田地质储量的70%,占全国地质储量的近1/3。
(4)地质储量的丰度分类,石油以中丰度储量为主,地质储量102.3亿吨,占全国储量的44%,主要集中在东部,东部中丰度储量74.9亿吨,也接近中丰度储量的1/3。高丰度储量也主要分布在东部,地质储量57亿吨,占高丰度储量的81%,占总储量的1/4。
(5)按储层渗透率分类相对而言,特高渗和中渗储量仍然是中国石油储量的多数,尽管近几年找到的油田中低渗和特低渗占绝对多数,但由于历史上有萨尔图这样的高渗油田为积淀,低渗油田的特征在累计统计上不太明显。
(6)从油藏的埋深上看,中浅层仍是中国储量的主体,储量153.1亿吨,约占全国储量的2/3。
(7)从油藏类型上看,构造油藏储量116亿吨,约占全国储量的一半多,岩性油藏次之,石油地质储量58.5亿吨。
国际上所使用的“资源量”均指可以采出的石油资源量,而中国大多使用“地质资源量”,在对其进行经济有效性校正和预测采收率的校正后即可得到可采资源量,并可与国际上的资源量相对比。2005年,国土资源部组织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和中国海洋石油三大公司进行了新一轮的石油资源评价,评价结果显示:中国(不含南海深水区域和青藏高原地区)目前拥有可采石油资源量的预测平均值为198亿吨,其中已采出了原油44.9亿吨,原油探明可采储量24.3亿吨,尚有128.8亿吨可采资源量有待探明(图4.1)。
图4.9 中国原油新增可采储量增长阶段
(1)起步阶段(1949~1955)。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的石油工业底子非常薄弱,1949年在酒泉盆地发现了1110万吨的可采储量后的5年里都没有新增可采储量。中国从1953年起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当年的勘探井数超过100口,在“一五”期间,勘探井数逐年增加。
1949~1955年期间,中国年均新增可采储量266万吨。从资源探明率指标来看,年度资源探明率非常低,平均值仅为0.01%。到1955年,中国的累计资源探明率为0.09%。本阶段内的探井密度逐渐增长,但直到1955年,中国的探井密度才增至约1口井/万平方千米。
在理论与技术上,本阶段内,槽台说、背斜理论是当时主要的地质理论,随着勘探实践经验的积累,中国的陆相生油理论也逐步发展。
从中国的国家能源政策来看,政府大力鼓励石油工业的发展。在1950年的全国石油工作会议上确定了石油工业要在三年内恢复已有基础,发挥已有设备效能,提高产量,有步骤、有重点地进行勘探和建设工作。
(2)快速增长阶段(1956~1985)。1956年,克拉玛依油田发现,当年新增可采储量达3240万吨。克拉玛依油田的发现标志着中国原油储量进入增长阶段。
在1956~1985年期间,中国原油每年平均新增可采储量1.25亿吨。新增可采储量从1956年的3240万吨增至1985年的1.92亿吨,年均新增可采储量增长速度达到17%。1966~1976年十年动乱期间,勘探工作量受到影响,特别是在1967~1973年期间最为严重,在这7年中有5年的新增可采储量低于5000万吨,最低时仅为1000多万吨。
本阶段内中国的年度资源探明率从0.16%跳跃式增长至0.97%,其中1961年、1976年、1983年和1984年的年度资源探明率都超过1.5%。本阶段的平均年度资源探明率为0.63%。到1985年,中国的累计原油资源探明率已达到19.16%。本阶段内的新增可采储量的快速增长得益于勘探工作量的增长,特别是1978年以后中国的勘探工作量的迅速发展。中国的勘探井密度从1956年的1.68口井/万平方千米增至1985年的38口井/万平方千米。
从勘探理论与技术水平来看,20世纪50~60年代,“陆相盆地成油理论”指导了克拉玛依油田和大庆油田的发现。60~70年代,“复式油气聚集区带成油理论”促进了渤海湾盆地断块油气藏勘探的加速发展。80年代以来,由于低熟油、煤成油、盆地成藏动力学和层序地层学理论的应用,在四川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相继发现了一批大油气田,扩展了油气勘探新领域,促进了石油工业持续稳定发展。
从国家石油政策来看,由于十年动乱,中国的资源勘探受到严重影响,石油勘探投资严重不足,加上老油田产量自然递减加快,石油储量的增长的速度跟不上原油产量的增长速度。1981年,为解决石油勘探开发资金不足的困难,国务院决定在石油行业实行1亿吨包干的重大决策,以及开放、搞活的措施,主要有以下三条:①对石油工业实行1亿吨原油产量包干,即石油工业部在每年完成1亿吨产量的任务后,可用超产、节约自用和降低损耗的原油出口,并将国际价格与国内价格的差额除上缴重点能源交通建设资金外,绝大部分作为石油勘探、开发基金。国家对石油工业的投资保持在1981年的水平上。这项政策解决了石油工业资金严重不足的困难,大大增强了石油工业自我发展的能力,加强了老油田的调整和新油田的开发工作,打开了石油勘探的新局面。②海上大陆架实行对外开放,公开招标,开始对外合作勘探海上石油。这使中国进入开发海上油气资源的新时期。③国家允许石油工业采取多种方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国内暂时不能生产的先进设备,并可向国外贷款,为迅速提高中国石油工业的技术水平创造了有利条件。
(3)稳定增长阶段(1986~2005)。1986年之后的五年里是中国第七个“五年计划”时期,在此阶段,中国对石油工业提出了“稳定东部,发展西部,油气并举,扩大开放”的方针。1986~2005年期间,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带动着石油工业的发展,在这20年间,原油储量保持稳定增长的趋势,从1986年的1.43亿吨增至2005年的1.64亿吨。本阶段内的年均新增可采储量1.39亿吨,新增可采储量的年均增长率为0.79%。
在本阶段,特别是1988年以后,中国撤销了原来的石油部,成立了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并将海洋石油总公司独立出来。这一政策使得中国的三大石油公司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引发了石油工业内在机制的一系列深刻变革,使中国石油工业再次获得空前发展。1999年以后,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两大集团公司又分别进行重组,并在2000年以他们的股份公司上市。这些改革措施都促进了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1990~2005年中国的新增可采储量年均增长率达到1.60%。
从资源探明率来看,本阶段平均年度资源探明率为0.70%。正是由于新增可采储量保持着稳定增长,累计资源探明率在此期间也大幅提高,从1986年的19.87%增至1970年的34.93%。本阶段的勘探工作量增长迅速,平均每年钻勘探井1064口,年均勘探井进尺260万米,探井密度从1986年的39.8口井/万平方千米增至2000年的61.9口井/万平方千米。勘探工作量的迅速增长是原油储量高位稳定增长的重要基础。
从油气勘探理论与技术来看,本阶段内中国开展了陆相盆地沉积类型、沉积模式、沉积体系、各类储层非均质性、露头地质建模和数值模拟、各类储层成岩作用和次生孔隙分布及成因机理以及储层敏感性研究。形成了油气勘探开发过程中储层评价的配套技术和方法,把中国陆相储层研究推向了新的高度。在勘探技术方面,目前中国已形成了综合配套的技术系列,包括地面地质调查技术、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井间技术、石油地质实验技术,以及盆地模拟技术和区带-圈闭评价的油气资源评价技术。地震勘探已融入三维地震技术、高精度地震数字处理技术、计算机交互地震解释技术以及各种地下成像技术。在测井技术方面,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数字测井技术到数控测井技术,发展到成像测井技术。在钻井工艺方面,已完成7200米井深钻探,不仅能钻中深井,还可钻探定向井、水平井、丛式井以及高温高压特殊工艺井等。
从国家能源政策来看,中国在1986年以来一直实施着“油气并举”的方针。90年代后,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对石油的需求量迅速增加。1996年中国成为原油净进口国,2004年原油进口突破亿吨大关,石油进口依存度(净进口量占消费量比重)达到40%。为解决原油供需矛盾,2005年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了新时期的石油工业发展方针:“实行油气并举,加强国内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扩大境外合作开发,增强石油战略储备能力,稳步发展石油替代产品。”在“十一五”期间,中国将考虑进一步放开石油天然气行业的准入管制,鼓励非国有经济进入石油天然气勘探和开发领域,促进市场竞争。进一步剥离企业行使的政府职能,使企业完全按照市场经济规则运营;还将进一步加强石油行业的监管,完善资源矿产权的管理,打破勘探区域的划界、矿权登记,建立有序的、竞争的勘探开发市场,促进国内油气资源的勘探和开发;进一步改革石油流通体制和价格形成机制,形成市场化的石油市场经济管理体制。
4.1.1.6 未来储量增长领域
从中国近期勘探发现的启示和资源潜力分析来看,今后中国石油勘探主要在以下七大领域:山前冲断带(前陆盆地)、大型隆起带(古隆起和继承性隆起)、新构造运动造成的晚期成藏、大面积岩性地层油藏、隐蔽油气藏海相碳酸盐岩、海域(含渤海湾滩海地区)。它们是今后进一步加强勘探、加大勘探投入的主要目标区,也是今后发现大中型油田,增加石油储量的主战场[100]。
(1)山前冲断带(前陆盆地)。在中国中西部盆地与造山带毗邻地带,发育了一系列前陆盆地及山前褶皱-冲断带,它们是中西部盆地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广阔的勘探前景。近几年勘探实践表明,前陆盆地是中国未来发现大中型油气田的重点领域。近几年针对中西部地区前陆盆地的油气勘探获得重大突破,如库车盆地新发现了中国陆上储量丰度最高、整装性最好的克拉2气田,酒泉盆地祁连山山前逆掩冲断带的勘探新发现了青西油田,三级储量超过5000万吨,从根本上改变了玉门探区近20年来有勘探无储量的被动局面。准噶尔盆地在南缘吐古鲁、卡因迪克以及四川盆地的川西前陆都获得一系列重要突破和发现。前陆盆地所找到的油气田具有规模大、储量丰度高、单井产量高的特点。
(2)大型隆起带(古隆起、继承性隆起)。中国中西部地区的塔里木、四川、鄂尔多斯和准噶尔等大型含油气盆地发育一系列的大型古隆起带。几十年的油气勘探实践表明,大型含油气盆地中的隆起带油气成藏条件优越,往往是多期油气运移、聚集区,同时在同沉积阶段又往往有高能环境储集体的集中发育,因此,可能形成大型油气田。
(3)新构造运动造成的晚期成藏领域。中国是一个新构造运动十分发育的国家,四周被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等围限,多方受力,断裂活动频繁,喜山期构造运动在中国非常强烈,这是其他地区所不具备的。这种构造特征对中国许多盆地内油气成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近年来,国内一批重要发现,如渤海海域浅层、塔里木盆地克拉2气田和中西部盆地的许多发现均属于这一领域。中国晚期成藏具有广阔的勘探领域,渤海湾盆地,西部大量的山前冲断带,受新构造运动影响严重的盆地,如塔里木、准噶尔、柴达木、吐哈、四川、莺歌海盆地等,都具有晚期成藏的条件。
(4)坳陷型盆地中的大面积岩性地层油藏。岩性地层油气藏在中国油气剩余石油资源中占比例相当高,相信随着勘探开发技术的进一步提高,岩性地层油藏将成为中国石油增储稳产的重要领域。
(5)断陷型盆地中的隐蔽油气藏。隐蔽油藏是指那些在油气勘探中用常规方法难以识别、复杂难找的油气藏类,包括局部岩性地层油气藏、砾岩油藏、裂缝油藏、潜山油藏和火山岩油藏。近年来,中国在渤海湾、二连等盆地中的隐蔽油藏勘探取得了重要进展,取得了多项重要发现,形成了一定的储量规模,为该区增储稳产作出了重要贡献,并逐步形成了在成熟区找油的一个新领域。
(6)海相碳酸盐岩。长期以来,海相碳酸盐岩一直是中国勘探者不断探索的领域。中国海相地层面积为330万平方千米,海相碳酸盐岩的石油资源量约为135亿吨,目前石油资源探明率还不到10%,剩余资源潜力非常大。
(7)海域(含渤海湾地区)。中国海域盆地包括渤海湾海域、北黄海、南黄海、东海、台西、台西南、珠江口、北部湾、莺歌海、琼东南、南中国海盆地,勘探证实以油为主的盆地包括渤海湾海域、珠江口、北部湾3个盆地,以气为主的盆地包括东海、莺歌海、琼东南3个盆地。目前中国海域盆地的资源探明率低于10%,剩余资源潜力还非常大。
D. 中国石油的历史
一九年=九六年初,中国在社会主义国家的物质和技术的援助下发展了
石油工业并使其现代化,创建了自给的能力, “黑色金矿"最重要和最
大的蕴藏地是大庆油田,这里生产的石油占全国石油产量的一半。过去
几年又开发了新的油田,其中包括山东省的胜利和河北省的大港油井,
它们提供了最多的石油。在黄海大陆架也蕴藏有大量的石油,不久前开
始的海洋石油勘探将会发现更多的石油。值得提出的是,不久前已架起
了第一台海洋钻机,这完全是中国制造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从一九六五
年开始出口石油,尽管目前的出口量也还不大。国内石油的使用量还不
大,因为,煤提供国内动力需求量的百分之八十,工业改组用石油的进程进展缓慢o . 、
中国石油的蕴藏量估计是三十亿至一百亿吨。。开采量每年增长百分
之二十,去年开杀的石油为六千至七千万吨。通过大量的开杀预计今年
的产量为九千万吨。根据西方能源研究所的估计,如果中国能够保持目
前的增长速度,一九八O年将开采石油一亿二千五百万吨,一九八五年开采四亿四千万吨。 ’ 。 j
石油生产的扩大引起了生产开采石油设备的大资本家企业的兴趣,
它们期望北京从西方购买生产设备。中国希望用出口石油的收入转变中国外贸的逆差为顺差是这一期望的现实基础。由于国家不太可能大量扩
大出1:I商品,所以首先希望通过增加石油及加工过的石油的出口比重来
平衡扩大的西方进口。.
E. 中石油股票历史最高的价
601857中国石油历史的最高价格就是当时它上市第一天所形成的高点:48.62。这是当天的数据:
2007年11月专5日星期一中国属石油数据:
开盘:48.60
最高:48.62
最低:41.70
收盘:43.96
成交量:15474994手
成交金额:699.91亿
涨跌:+27.26¥
涨跌幅:+163.4%
换手:51.58%
F. 中国石油的历史
中国石油,天然气的开发利用,是一项新兴而古老的事业。它成为中国现代能源生产的一个重要工业部门,是新中国建立以后的事情,而中国发现和利用石油和天然气技术的历史却可追蒴到两千年以前,并且在技术上曾经创造过光辉的成就。
中国近代石油工业萌芽于十九世纪中叶,经过了多年的艰苦历程,直到新中国建立前夕,它的基础仍然极其薄弱。回顾这一历史过程,将有利于认识当代中国石油工业的崛起。
我们分五个部分介绍中国石油工业发展概况,其中不乏许多珍贵的历史资料。
G. 历史市值最高的公司是多少听说中国石油曾经达到1.1万亿美元,不知道是不是最高的
1\单个市场来讲的话:中石油曾经在中国A股市场超过10000亿美元市值,微软在2000年的时候超过5700亿美元;
2\如果按多个市场来讲的话,很多公司超过苹果的市值:例如今天的中石油市值:中国石油A股3042.0695亿美元(19180亿元人民币)+中石油纳斯达克2749.50亿美元= 5 791.5695 亿美元.;
3\还有很多公司在世界各地都上市了,所以很难计算到底是谁的市值最高。
H. 中国石油的发展史的简明历程是什么
新中国石油工业发展史
中国石油,天然气的开发利用,是一项新兴而古老的事业。它成为中国现代能源生产的一个重要工业部门,是新中国建立以后的事情,而中国发现和利用石油和天然气技术的历史却可追溯到两千年以前,并且在技术上曾经创造过辉煌的成就。
中国近代石油工业萌芽于十九世纪中叶,经过了多年的艰苦奋斗,直到新中国建立前夕,它的基础仍然极其薄弱。回顾这一历史过程,将有利于认识当代中国石油工业的崛起。
下面我们分三个部分介绍中国石油工业发展概况。
1.恢复与发展
玉门油矿解放后,为创建新中国的石油工业,1952年8月,毛泽东主席命令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9军第57师转业为石油工程第一师,为建设一支具有严格组织纪律,高度献身精神的石油产业大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到1952年底,全国原油产量达到43.5万吨,为1949年的3.6倍,为旧中国最高年产量的1.3倍,比1949年提高6倍多。 玉门油矿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石油工业建设的重点。为了加强勘探,广泛采用“五一”型地震仪和“重钻压,大排量”钻井等新技术,先后发现了石油沟,白杨河,鸭儿峡油田,并开始按科学程序进行全面开发,采取注水和一系列井下作业等措施。按照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部署,石油勘探首先在我国西北地区展开。1955年10月,克拉玛依第一口井--克1井喷油。克拉玛依油田的开发建设,有力地支援了建国初期的经济建设。1958年,青海石油勘探局在地质部发现冷湖构造带的基础上,在冷湖5号构造上打出了日产800吨的高产油井,并相继探明了冷湖5号,4号,3号油田。在四川,发现了东起重庆,西至自贡,南达叙水的天然气区。1958年石油部组织川中会战,发现南充,桂花等7个油田,结束了西南地区不产石油的历史。到50年代末,全国已初步形成玉门,新疆,青海,四川4个石油天然气基地。1959年,全国原油产量达到373.3万吨,四川天然气产量从1957年的6000多万立方米提高到2.5亿立方米。在人造油方面,经过扩建和改造,东北各人造油厂的产量有了大幅度的增长。1959年人造油产量达到97万吨,当时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炼油工业在十分薄弱的基础上,先后扩建,新建了上海,克拉玛依,冷湖,兰州,大连等8个年加工能力为10-100万吨的炼油厂。1959年生产汽,煤,柴,润四大类油品234.9万吨,主要石油产品自给率达到40.6%.
2.历史性转变
从1955年起,地质部和石油部分工配合,先后在华北平原与松辽盆地展开了全面综合地质调查。根据中央批示,1960年3月,一场关系石油工业命运的大规模的石油会战在大庆揭开了序幕,并取得了重大的进步。1963年,全国原油产量达到648万吨,同年12月,原油产量的急剧增长,需要炼油工业同步发展。在此期间,扩建和合并了一系列炼油厂,并大力开发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此外,还研究,设计,建设了加氢裂化等装置。到1965年止,共新建以上装置13套,大大缩小了同当时国外炼油技术水平的差距。1965年生产汽,煤,柴,润四大类油品617万吨,自给率达97.6%,提前实现了我国油品自给。
在大庆石油会战取得决定性胜利以后,石油勘探队伍开始进入渤海湾地区。1964年,经中央批准在天津以南,山东东营以北的沿海地带,开展了华北石油会战。到1965年,在山东探明了胜利油田,拿下了83.8万吨的原油年产量,1978年原油产量达到355万吨。 1970年4月,大庆开始了油田开发调整工作。到1973年,底下形势恶化的情况得到扭转,全油田原油产量比1970年增长了50%以上。1976年,大庆油田年产量突破5000万吨,为全国原油年产上1亿吨打下了基础。 同时石油三厂,六厂经过扩建,改造成为加工天然原油的炼油厂。为发挥中央和两个积极性,以石油部为主,陆续兴建了七个大型炼油厂和一大批中型炼油厂。到1978年,全国原油年加工能力已达9291万吨,基本上与我国原油生产规模相适应,从1966年到1978年的13年中,原油产量以每年递增18.6%的速度增长,年产量突破了1亿吨,保证了国家的需要,缓和了能源供应的紧张局面。从1973年起,我国还开始对日本等国出口原油,为国家换取了大量外汇。
3、石油工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1979年至今)
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从1979年起“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各条战线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势。石油战线的广大职工经过艰苦努力,战胜了十年动乱带来的严重困难,石油工业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高峰。
自七十年代以来,我国石油工业生产发展迅速,到1978年突破了1亿吨。此后,原由产量一度下滑。针对这种情况,为了解决石油勘探,开发资金不足的困难,中央决定首先在石油全行业实行1亿吨原由产量包干的重大决策,以及开放搞活的措施。这一决策迅速受到效果,全国原油产量从1982年起,逐年增长,到1985年达到1.25亿吨,为世界第六位。
为了多元发展我国的石油工业,我国于1982年成立了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1983年7月,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成立。中国第三家国有石油公司---中国新星石油有限责任公司也于1997年1月成立。至此,我国石油石化工业形成了四家公司团结协作,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目前我国石油工业目前有三大石油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和中国海洋石油集团公司。2001年,石油集团销售收入3401亿元,利润总额530亿元;石化集团销售收入3600亿元,利润总额128.1亿元;中海油销售收入303.8亿元,利润总额96亿元。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各石油公司“走出去”战略的推进,各公司的资产规模,海外影响力,利润总额都有了很大提高,但与国际知名石油公司相比,我国石油公司在运营的主要指标上均有一定差距。
I. 中石油的历史是什么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石油集团、中石油)是一家集油气勘探开发、炼油化回工、油品销售、油气储运、答石油贸易、工程技术服务和石油装备制造于一体的综合性能源公司。2008年,中国石油在美国《石油情报周刊》世界50家大石油公司综合排名中,位居第5位,在美国《财富》杂志2008年世界500强公司排名中居第25位。2010年5月30日,根据英国《金融时报》研究机构的报告显示,中石油当前市值达到3293亿美元(截至2010年3月31日),位居全球500强企业榜首,成为全球市值最大的企业。
油气业务:勘探与生产、炼油与化工、销售、天然气与管道;
工程技术服务:物探、钻井、测井、井下作业;
石油工程建设:油气田地面工程、管道施工、炼化装置建设;
石油装备制造:勘探设备、钻采装备、炼化设备、石油专用管、动力设备;
金融服务:资金管理、金融保险;
运输服务:危化品运输、特种大件运输、涉外(国外)运输,社会物流等;
新能源开发:非常规油气资源、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
J. 中国石油发展史
中国近代石油工业萌芽于十九世纪中叶,经过了多年的艰苦历程,直到新中国建立前夕,它的基础仍然极其薄弱。回顾这一历史过程,将有利于认识当代中国石油工业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