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谁知道中国的朝鲜族人的历史
朝鲜族
chaoxian zu
Korean ethnic minority group
人口为1923842人。
民族概况
朝鲜族主要分布在黑、吉、辽三省。其余则散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和北京、上海、杭州、广州、成都、济南、西安、武汉等内地大中城市。其中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多数居民使用朝鲜语和朝鲜文。杂居地区的朝鲜族通用汉文。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朝鲜族人口数为1923842。
中国朝鲜族的先民,是从朝鲜半岛迁入中国东北3省的朝鲜人。他们定居下来以后,逐渐发展成为中国的一个民族。1982年全国人口普查时发现,有一部分中国朝鲜族的祖先早在明末清初即已定居在东北境内。如辽宁省盖县朴家沟村姓朴的朝鲜族,在当地定居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从19世纪中叶开始,陆续有较多的朝鲜人从朝鲜半岛迁入,这是中国朝鲜族的主要来源。由于当时朝鲜封建统治阶级的残酷剥削、压迫,特别是1869年朝鲜北部遭受大灾椎,一些苦难的朝鲜农民越过鸭绿江和图们江来到中国,在两江沿岸一带开垦,同汉、满等族人民杂居共处。但此时迁入人数还不很多,大多数春来秋去,居住尚不稳定。随着日本帝国主义在朝鲜侵略的加剧,大批居民为寻找生路,不顾清政府禁令,纷纷徙入中国东北边疆地区定居下来,据统计,1870年在鸭绿江北岸一带已有28个朝鲜族聚居乡。清光绪七年(1881)延边地区朝鲜族已达1万多人。1883年在集安、临江、新宾等县的朝鲜族居民已有3.7万多人。同一时期,乌苏里江沿岸一带也移入为数不少的朝鲜族农户。
19世纪50~60年代,清政府对入境的朝鲜农民尚采取封禁政策。后来改行招民开垦政策.1881年在吉林设置荒务局,在南岗(珲春)、延吉、东沟等地设置招垦局,招募移民,凡应募移入者,均为中国臣民。1885年清政府将图们江北岸长约700里、宽约50里的地区划为朝鲜族农民专垦区,更便于朝鲜农民大批移入东北地区定居。
1910年日本帝国主义吞并朝鲜,不堪忍受帝国主义残酷压迫和剥削的朝鲜人民和部分爱国人士,更是大批移入中国东北各地,到1918年已达36万多人。
朝鲜族人民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1906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入朝鲜聚居区以后,朝鲜族人民便开始了抗日活动,从自发的到有组织抗日活动层出不穷。1927年10月,在朝鲜地区开始建立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朝、汉联合抗日游击队在各地建立起来。在东北抗日联军第二军中朝鲜族占绝大多数,第一、七军中朝鲜族战士也约占半数。1938年秋,有8名汉族、朝鲜族女游击队员在强大敌人面前,射完最后一颗子弹,砸碎武器,纵身跳入牡丹江支流乌斯浑河光荣牺牲,谱写了著名的“八女投江”的悲壮抗日诗篇。数以万计的朝鲜族战士在抗日战场上捐躯。在解放战争时期,仅延边参军的朝鲜族就达5万人。朝鲜战争爆发后,大批朝鲜族青壮年响应“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与邻国同胞并肩战斗,为朝鲜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社会经济
朝鲜族聚居的地区,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是我国主要林区之一。在长白山下,朝鲜族人民开拓了这块富饶的疆土。朝鲜族在东北边疆开发荒地初期,粮食缺乏,以野果、野菜充饥;住的是极简陋的茅草屋;用的是木犁,没有耕畜便靠人力垦拓。到1881年在延边地区先后垦拓的土地达5300多公顷。1884年在朝鲜族专垦地区开垦的土地已达12000多公顷。长期以来,他们大多从事农业生产,部分人从事林、副业。19世纪70年代,他们在吉林省通化县大甸子等地,试种水稻获得成功,后相继在临江、怀仁、兴京、柳河、海龙等地和延边部分地区扩种。1906年朝鲜族农民在和龙县勇智乡大教洞开掘渠道,引水灌溉,使稻谷产量提高,从此延边地区的稻田面积逐年增加,成为中国东北地区重要的水稻产区。用此地水稻加工的米白而油性大,营养丰富,与京津的“小站稻”齐名于世。但少数持有特殊权势的满族、汉族“占山户”用各种手段强占农民用血汗开拓的大片土地,使农民变成自己的佃户或雇工。同时,在朝鲜族中也分化出极少数地主。到20世纪40年代后期,朝鲜族地区处在封建地主经济发展阶段,并有了一些资本主义经济成分。租佃关系有“活租”和“定租”两种。“活租”租率达50%。此外,还有各种名目的超经济剥削。民国时,仅延边地区地方官府征收的税目就有30种以上。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以后,朝鲜族地区先后解放,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1946年进行了土地改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朝鲜族人民在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民生活显著改善。
1952年9月3日成立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1958年成立吉林省长白朝鲜族自治县。杂居在各地的朝鲜族也先后建立了几十个民族乡。
为了充分利用朝鲜族聚居区的地上地下资源,发展民族经济,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工业、农业、交通运输、邮电通讯事业蓬勃发展起来。延边州已拥有钢铁、煤炭、电力、机械、有色金属、纺织、橡胶、化肥、造纸、印刷、食品、陶瓷、制药等工矿企业,工业体系初具规模,成为我国民族特需用品生产基地之一。工业总产值逐年增加。农、林、牧、副、渔业生产全面发展,延边是中国北方的水稻之乡,其品种优良,气候条件好,他们积极引进科学技术.使水稻连年增产。水果品种齐全,以闻名全国的苹果梨为大宗。烤烟产量也很可观,是我国的主要烤烟产区之一。人参、鹿茸也是该地区传统产品,久负盛名。延边自治州内有铁路、公路,四通八达,县县通火车。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延边在对外开放方面得地势之利。珲春经济特区已经国务院批准。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经济增长具有强劲之势。
文化艺术
朝鲜族人民具有悠久而优美的民族文化艺术传统,尤其是能歌善舞,节日或劳动之余,都喜欢用歌舞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家庭中遇有喜事,便高歌欢舞,形成有趣的“家庭歌舞晚会”。伽椰琴弹唱、顶水舞、扇子舞、长鼓舞、农乐舞等都是受人喜爱的传统歌舞节目。朝鲜族舞蹈优美典雅,其舞姿或柔婉袅娜,如仙鹤展翅,如柳枝拂水;或刚劲跌岩,活泼潇洒,反映了明朗激昂与细腻委婉、含蓄深沉的民族性格。朝鲜族歌曲具有旋律流畅、婉转、明朗的特点。著名的歌曲有大合唱《长白之歌》、独唱《闺女之歌》等,著名的民歌有《桔梗谣》、《阿里朗》、《诺多尔江边》等,人人会唱。
朝鲜族的体育活动也有特点。摔跤是他们的古老的体育和娱乐活动。踢足球更是男子普遍爱好的体育活动,从乡到村一般都有自己的足球队,一般小学四年级以上的学生即组织踢足球。近年来又出现了一些女子足球队。每逢节、假日,常举办以足球为中心的多种体育比赛。由于足球运动普及,延边已成为全国闻名的“足球之乡”。荡秋千和跳板是妇女最喜爱的娱乐和体育活动。
朝鲜族人民特别重视教育,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就兴办了不少学校。有“宁肯啃树皮,也要让儿女上学”的好传统。解放后,各地纷纷建立“家长会”、“董事会”等民间办学组织,自筹资金、材料,办起了几百所中小学。早在1949年在延吉就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少数民族综合大学——延边大学。后来陆续创办了延边医学院、延边农学院、延边教育学校等高等院校和延边艺术学校等十几所中等专业学校和1000多所中小学校。各级教育网已经形成。各类院校已造就出的一代代朝鲜族的高、中级知识分子,遍布中央、省和朝鲜族地区的各条战线。在延边地区还建立了各种成人教育学校。农业、林业、文、史、教育等各种科研团体,为延边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
朝鲜族的婚姻为一夫一妻制。按照传统习惯,近亲、同宗、同姓不婚。“男主外,女主内”是一种普遍习俗。父子关系是一切人伦关系的基础。讲求父慈子孝,长子赡养父母。社会上老人受到尊重,人们非常鄙弃不孝不敬的人和行为。多数地区居民实行土葬,散居在城镇的则实行火葬。
朝鲜族比较喜爱素白服装。妇女服装为短衣长裙,叫“则高利”和“契玛”。男子服装为短上衣,外加坎肩,裤腿宽大。外出时多穿斜襟以布带打结的长袍,现在改穿制服或西服。
朝鲜族的主要食粮一般是大米、小米,京渍(即辣泡菜)是不可缺少的菜。喜爱吃打糕、冷面、大酱汤、辣椒和狗肉。现在不少人学习汉族烹饪技术。
朝鲜族的村落,多位于山坡下的平地上。村内房屋的建筑面向东南、南和西南。有瓦房与草房,房墙外多刷白色。房内一般分寝室、客室、厨房和仓库等。室内有平炕,进屋脱鞋,席炕而坐。近年来家庭中的陈设日渐讲究。朝鲜族人民非常讲究礼节,注重卫生,尤忌随地吐痰。房子、餐具、衣被等都很整洁。
朝鲜族的节日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清明上坟添土,中秋除草,并进行祭祀,以示对故人的哀思。此外还有3个家庭节日,即:婴儿诞生一周年,“回甲节”(60大寿),“回婚节”(结婚60周年纪念日)。每逢后两个喜庆日,子女、亲友、邻居都向老人祝寿、祝福。
朝鲜族信仰宗教的人较少。信教者有的信佛教,有的信基督教或天主教。佛教在朝鲜族中有悠久的历史,佛教的某些礼仪和习俗早已渗透于朝鲜族人民生活之中,成为民族风俗。但是,现在佛教在朝鲜族中影响不多。近年来,因为受到韩国的影响,在我国朝鲜族中,信仰基督教的人越来越多。但朝鲜族没有全民性的统一宗教。
B. 中国朝鲜族是为了逃避日本人的侵略而逃到中国成为中华民族的吗
分太少没有动力写长篇大论 给你复制一个
大致上多数中国的朝鲜族是在19~20世纪迁移到中国的
中国朝鲜族(Korean-Chinese)在我国境内现有人口192.1万,主要聚居在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其余分布在吉林其他地区及黑龙江、辽宁、内蒙古等省区。此外还有位于长白山怀抱中的长白朝鲜族自治县,也是朝鲜族的主要聚居区。他们并非中国境内的原著民,而是历史上各个时期从朝鲜半岛移民过来的。对于朝鲜族不能简称“鲜族”而是要简称为“朝族”,这是由于在日本在占领朝鲜半岛期间,认为朝鲜人不配使用在日本语中很神圣的“朝”字,所以称为“鲜族”。
朝鲜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朝鲜语(韩国、港台地区、西方华人称:韩语),一般认为属阿尔泰语系。朝鲜语属音位文字类型。1441年在李氏王朝主持下创制的,称“训民正音”,简称“正音”,有40个字母,是音素字母。拼写时,把同一音节的音素迭成字块构成方块形文字。
朝鲜族主要从事农业,以擅长在寒冷的北方种植水稻著称,生产的大米洁白、油性大,营养丰富,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被称誉为“北方水稻之乡”。长白山林区的特产人参、貂皮、鹿茸角,被誉为“东北三宝”。敬老爱幼是朝鲜族人的美德。延边地区是中国北方著名的水稻之乡,又是中国主要的烤烟产区之一。延边黄牛是中国五大地方良种黄牛之一,人参、鹿茸均驰名中外。
C. 延边朝鲜族的历史
我就是延边人啊!我来告诉你吧
朝鲜族主要聚居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吉林省其他地方,黑龙江、辽宁、内蒙古自治区及内地的一些城市也有分布。人口192.38万人(2000年),吉林省有1145688人。
中国朝鲜族是从朝鲜半岛迁入中国东北三省的朝鲜人。其中一部分早在明末清初就已定居东北境内。自19世纪中叶起,陆续有较多的朝鲜人迁入,尤其是1869年朝鲜北部遭受大灾荒后,大批朝鲜人迁至延边等地。1910年,日本帝国主义吞并朝鲜,又有大批朝鲜人迁人中国东北各地。
朝鲜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语言系属尚无定论;朝鲜文创于1444年,有40个字母,是音素字母,拼写时,把同一音节的音素迭成字块构成方块形文字。
解放前,朝鲜族地区处于封建地主经济阶段,并有一些资本主义经济成分。少数满族、汉族“占山户”强占农民开拓的土地,致使农民沦为其佃户和雇工。同时,朝鲜族中,也分化出极少数地主。租佃关系有“活租”与“定租”,租率达50%。还有多种名目的超经济剥削。
朝鲜族擅长在寒冷地区种水稻。克服了图门江、鸭绿江流域山多、荒原多、沼泽多和寒冷、无霜期短等困难,使水稻在我国东北生长。延边已成为东北地区著名“水稻之乡”,所产大米,色白如雪,油性大,与京津的“小站稻”齐名于世。朝鲜族聚居地区有大面积原始森林,素称“长白林海”,是我国重要林业基地。所产的人参、貂皮、鹿茸角被奉为东北“三宝”。密林中还栖息着东北虎、梅花鹿、灰鼠等珍贵动物。延边黄牛是我国五大地方良种牛之一。
D. 朝鲜族的历史
朝鲜族主要聚居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吉林省其他地方,黑龙江、辽宁、内蒙古自治区及内地的一些城市也有分布。人口192.38万人(2000年),吉林省有1145688人。
中国朝鲜族是从朝鲜半岛迁入中国东北三省的朝鲜人。其中一部分早在明末清初就已定居东北境内。自19世纪中叶起,陆续有较多的朝鲜人迁入,尤其是1869年朝鲜北部遭受大灾荒后,大批朝鲜人迁至延边等地。1910年,日本帝国主义吞并朝鲜,又有大批朝鲜人迁人中国东北各地。
朝鲜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语言系属尚无定论;朝鲜文创于1444年,有40个字母,是音素字母,拼写时,把同一音节的音素迭成字块构成方块形文字。
解放前,朝鲜族地区处于封建地主经济阶段,并有一些资本主义经济成分。少数满族、汉族“占山户”强占农民开拓的土地,致使农民沦为其佃户和雇工。同时,朝鲜族中,也分化出极少数地主。租佃关系有“活租”与“定租”,租率达50%。还有多种名目的超经济剥削。
朝鲜族擅长在寒冷地区种水稻。克服了图门江、鸭绿江流域山多、荒原多、沼泽多和寒冷、无霜期短等困难,使水稻在我国东北生长。延边已成为东北地区著名“水稻之乡”,所产大米,色白如雪,油性大,与京津的“小站稻”齐名于世。朝鲜族聚居地区有大面积原始森林,素称“长白林海”,是我国重要林业基地。所产的人参、貂皮、鹿茸角被奉为东北“三宝”。密林中还栖息着东北虎、梅花鹿、灰鼠等珍贵动物。延边黄牛是我国五大地方良种牛之一。
E. 金日成在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为中国做过什么
这种国家的统治的基础是两个:屠杀的恐吓和谎言的欺骗。
他在抗联只是一个营长,后来随部队退往苏联。曾经以苏联为基地,潜回朝鲜高了一次袭击,烧了一座日本餐馆,砸了一个派出所。打死2个日本平民(保长羽根及其女儿),击伤日本警察2人,缴获手枪和步枪各一支。然后就逃回苏联。这就是在朝鲜被吹嘘歼灭日军三个师团的普天堡大捷。
而且朝鲜对内宣传,金不仅在苏军配合下消灭了日本关东军,不仅光复了朝鲜,而且帮助中国解放了东北。
2001年在德国科特布斯工业大学留学的朝鲜留学生们的带队监督曾经质问我,为什么中国人对金解放东北的功绩一点也不感恩?我的回答是,你人都到了德国了,还相信TM的这些屁话。你可以跳进奥得河去死了。(讽刺的是,后来就是这个SB,对他们的使馆谎称,自己的护照被新纳粹抢了。其实他把自己护照用2000欧元卖给了一个中国朝鲜族的留学生,那个中国鲜族人叫金雄杰,姓名的朝鲜语拼音和这个SB的一样,当然这两个货长得也差不多。后来这个金雄杰跑到慕尼黑冒充朝鲜人申请政治庇护,德国人连蹦都没打,3个月就批了难民。现在过去12年了,这个金雄杰还在纽伦堡打工呢,不过好像已经拿到德国永居权,还娶了一个十几岁的科索沃阿尔巴尼亚难民小姑娘。)
F. 朝鲜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多久
国内朝鲜族历史是200多年。
当时因为朝鲜国内土地少, 朝鲜人偷偷的跑到当时的清朝种地开始。(当时的满洲,人少地多, 而且清朝规定, 不可有其他民族进入满洲地区)
朝鲜民族历史, 都说是公元前2000年, 不过我个人觉得,应该是公元前30年左右算起, 就是三国时期(高句丽,百济,新罗), 韩国人说的历史,虚假的部分太多了, 甚至有些部分是荒唐!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 就联系我的 hi 吧!
我是朝鲜族
G. 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中国朝鲜族战士有多少人
很多很多呀... 抗日战争 就死了很多 ... 延边你上那里 哪个山哪个村都有 烈士纪念碑可专想象的到 怎样的惨烈啊
抗美属援朝 的时候 也是 基本没个村 大部分人都出去战斗拉..
听我爷爷跟我说 当时抗美援朝 出去的人多 回来的人 很少.....
H. 历史上中国和朝鲜发生过战争吗
中韩:又《三国志》《濊传》载:“正始六年(),乐浪太守刘茂、带方太守弓遵以领东濊属句丽,兴师伐之,不耐侯等举邑降.”则刘茂、弓遵别部于正始六年又攻打了濊貊 !
这样一来,整场战争的情况就大致清楚了:\x1f
公元244年8月,毋丘俭的大军步骑万人进入高句丽境内,先后在沸流水、梁口两度大败东川王,将号称有二万人的高句丽军诛灭一万八千余人,东川王偕同妻子及千余骑逃窜往东沃沮(又称南沃沮).10月,魏军攻陷高句丽的首都丸都城,并屠之.随后,毋丘俭自在丸都一带坐镇,而别遣玄菟太守王颀追击东川王等人,另一路由乐浪太守刘茂、带方太守弓遵攻打曾依附于高句丽的不耐等濊貊种落.王颀的军队追至竹岭,再度大破东川王余部.随后,魏军杀至沃沮境内,将协助高句丽的邑落一并攻破,斩杀三千余人.东川王再逃入北沃沮境内,魏军进一步追讨.但高句丽王终于在部下的忠诚保卫下击杀一小队魏军而得以隐匿.王颀军主力则进一步向东北行,一直抵达北沃沮与肃慎的边境地带.而刘茂、弓遵也成功击溃了濊貊各邑,逼迫不耐濊侯举邑降.整个征剿行动至公元245年初基本结束,最终毋丘俭等刻石纪功并于245年5月回师凯旋.
虽然魏军在正面的战场上取得了空前的胜利,并且王颀的别遣军攻至今俄罗斯滨海地区也属中国历史上对该区域的首次征服,但在背后却遭到了韩人的袭击.马韩百济臣智或许是受到了隐藏在韩人中公孙氏余孽的挑唆,竟然抖胆于244年末趁着乐浪、带方空虚偷袭劫掠乐浪郡的边民.这一行为无疑是具有挑衅性的,一方面可能是估计高句丽未必会败于魏军之手,另一方面也可能是依仗着目支辰王的力量并有意挑起魏韩之间的矛盾.如果魏韩之间也发生了战祸,并且与高句丽战事相呼应起来,辽东及朝鲜就可能陷入一片混乱,到时候公孙氏的复国运动就极有可能实现,这才是公孙氏余孽的最终目的吧.
然而,高句丽在毋丘俭的大军面前显得不堪一击,他们的连连败走使得魏军似乎轻易就能获得大胜.在244年8月至245年5月的不到一年时间内,魏军不但几乎将东川王的军队全数消灭,而且还攻破了东沃沮、北沃沮、濊貊等高句丽的附属国.所以,百济臣智尽管受到公孙氏余孽及自己野心的唆使,但也被魏军秋风扫落叶般的兵锋所震慑.更为重要的是,在那么短的时间内他也无法完成对韩人的煽动工作,如果继续坚持与魏廷作对只能是自取灭亡.因而,当乐浪太守刘茂为此事愤怒的消息传到百济时,臣智便战战兢兢地将所劫掠到的人口交还郡府,以免遭受到灭顶之灾.一方面是不费一兵一卒就得回了人质,另一方面乐浪太守可能也考虑到高句丽、濊貊等存在的隐患,就没有进一步追究.这场风波便这么于244年底基本结束了.
也可能由于资料记载方面有缺漏的关系,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只有百济方面的情形.事实上,韩人各邦国中未必只有该国采取了不友好的举动,存在其他小国的侵扰也完全是有可能的.韩人在244年至245年的骚动明显也令带方太守弓遵甚至是朝廷感到了压力.所以,当245年倭国使者难升米再度前来朝贡时,魏廷诏赐了他“黄幢”,并交付带方郡派郡使前往倭国假授.这次授予带有军事性质的“黄幢”极有可能就是希望倭人能够在南方牵制韩人,这说明魏国此刻已经有了更为深远的打算.不过,现在弓遵仍有其他重要的事务需要处理,带方郡使并没有立刻奔赴倭地完成使命.
由于前番大战并没有捉拿到高句丽的东川王,经过九个月休整的毋丘俭大军于正始七年(公元246年)2月再次出击,目标直指丸都.因为不久前刚遭受重创,位宫很快便退却,魏军又轻易取得胜利.5月,毋丘俭又会同刘茂、弓遵讨伐了濊貊,也获得大胜,各濊人城邑彻底归降,之后如同魏国百姓般地向乐浪、带方“军征赋调,供给役使.”
魏军正始七年上半年的这第二次征伐还有着另一个目的,那就是全面震慑不安分的韩人.与濊貊曾有勾结的韩人大多惧怕株连,随着濊人的彻底失败而纷纷向魏国表示臣服.于是在《三国志》《魏志》第四中留下了这样的记录:“(正始)七年春二月,幽州刺史毋丘俭讨高句骊,夏五月,讨濊貊,皆破之.韩那奚等数十国各率种落降.”那奚国并不在《韩传》所列的七十八个韩人国家中,或许是不同记录者按照发音所比对的汉字不同,或许是另有其国.不过,这么多的韩人邦国投降无疑是令人喜悦的,表明魏国在半岛的势力达到了顶峰.甚至有学者将那奚国比定在半岛东南部邻近倭人地域的地方,如果是那样的话魏国所能控制的区域就更令人震惊了
然而,记载中明确这数十国是以那奚国为首的,其中并没有辰王所都的目支国.所以,这次臣服明显不是辰国邦联的行为,只是邦联部分成员私下联结的非法行径.魏国接受他们的投诚当然是对目支辰王在韩人中权威的无视,不论魏廷的目的是故意暗示还是疏忽大意,都已经构成了对辰王的侵犯.而那奚等数十国的背叛也令辰王无比恼火,他们不但私下结成邦联内的小同盟,还公然越过自己向他国效忠.因此,连带先前的百济袭击乐浪事件及魏廷诏赐难升米黄幢事件一同考虑,当事态发展到这步田地时,魏韩之间爆发战争已经顺理成章.万事俱备的魏国与盛怒之下的韩国都已经只需要一个形式上的借口而已了,而公孙氏余孽们希望魏韩开战的目的也即将达成,只不过此时开战究竟是有利于他们的复国运动还是将断送他们最后的希望难以预料罢了.
1950年10月19日晚,中国人民志愿军从安东(今称丹东)、河口(即宽甸县长甸镇河口)、辑安(今称集安)等多处地点秘密渡过中朝边界鸭绿江,10月25日发动突袭.
联军并未料到中国会在未对联合国宣战的情况下出兵,而且此前前方的联军也没有收到任何中国军队已经跨过鸭绿江的情报.联军被打得措手不及,全面撤退至清川江以南.第一次战役以中国军队的全面告捷结束,中方宣称歼灭了3万5千名联合国军士兵.
虽然第一次战役惨败,麦克阿瑟依然坚持中国出兵只是象征性的,但同时他也承认“联合国军全部被歼的危险”,因此建议应该大规模轰炸中国东北地区,但是美国杜鲁门政府显然意识到在二战刚刚结束后就立即与中国作战将有可能触发第三次世界大战,因此认为应该将战争限制在朝鲜半岛.而中国的参战,令杜鲁门政府再度改变政策,称朝鲜半岛的统一可以“日后再谈判”,显然抛弃了之前要一鼓作气统一朝鲜的策略.
11月24日,麦克阿瑟发动了对清川江以北中朝军队的进攻,并宣称要让美军士兵“回家过圣诞节”.中国人民志愿军先示形于敌,诱敌军进入战役发起线后于11月25日发动第二次战役,在西线战场使用志愿军第38军、42军从左翼突击美军第8集团军纵深.美韩军被迫全线突围南撤至三八线,12月5日弃守平壤.1950年12月31日中朝军队发起第三次战役,推进至三八线以南50英里处,汉城被中国人民志愿军第50军与朝鲜人民军第一军团占领.
杜鲁门政府的另一个心患竟是自己的前方指挥官.麦克阿瑟将军在朝鲜的行动很多都未得到华府的首肯,有些甚至违背了华盛顿的决策.麦克阿瑟不顾政治目标,而仅仅追求军事上的利益,这种行为其实会使任何一场冲突升级为世界大战,而这在核武时代是非常危险的行为.麦克阿瑟提出过多次针对中国的攻击,如大规模轰炸中国东北、动用原子弹轰炸中国东南沿海大城市以及邀请蒋介石军队参战等,都一一被杜鲁门驳回.4月11日,杜鲁门最终决定免除麦克阿瑟的最高司令官职务,由李奇微将军接任.这项命令是麦克阿瑟是在无线电广播中与全世界民众一样知悉的,麦克阿瑟认为这是杜鲁门对他的羞辱.
此时的美国已经发现自己陷入朝鲜半岛的泥潭而无法自拔,自己被迫在一个陌生的战场打一场前途未卜的战争.为了扭转不利的战争形势,赢得喘息时间以便增强在朝军事力量,不得不从1951年7月10日开始同朝中方面在开城进行停战谈判.但是美国并不甘愿放弃侵略野心,在谈判过程中,一方面提出蛮横无理的要求,制造借口拖延和破坏谈判;另一方面不断对我施加军事压力,动员了它的全部陆军的1/3、空军的1/5和海军近半数的兵力,使用了除原子弹以外当时所有的现代化武器,企图用空中绞杀、海岸进攻等各种军事手段迫使朝中方面在谈判中屈服.但是美国的政治阴谋和军事进攻在朝中两国人民的英勇斗争面前彻底失败了.
1951年1月25日至4月21日,志愿军又发动第四次战役,歼敌7.8万人.4月22日至6月10日,志愿军又取得第五次战役的胜利,共歼敌8.2万余人.但是,这次战役由于发起时间提前,准备比较仓促,战役歼敌目标企图过大,进攻纵深过远,志愿军损失较大,已方伤亡和失踪8.5万余人,因而取得的胜利不够圆满.此后,作战双方转入战略对峙.
1953年7月双方签署停火协议,谈判的最终结果是在三八线附近以1953年7月27日22点整双方实际控制线南北各2公里宽设立非军事区.直到52年后的今天,朝鲜半岛依然是分裂的两个国家:朝鲜和韩国.
中朝:朝鲜战争中,关于中国出兵朝鲜的过程,近几年来学者们的研究已经形成了较为一致的看法,其中包括中国领导人早在战争之前和初期就有心援助朝鲜,而直到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前,朝鲜领导人对于中国方面提供援助的愿望却始终拒之门外.本文依据相关档案文献和当事人的回忆,披露了朝鲜战争期间中朝高层关系的紧张状态及其得以缓解的途径,以使人们对此间中朝关系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
关于中国出兵朝鲜问题
金日成欲以武力统一朝鲜
1950年1月底,斯大林突然同意金日成来苏联商谈以武力统一朝鲜半岛的问题.在4月10日-25日苏朝领导人举行的三次会谈中,斯大林强调,对南方采取军事行动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美国不进行干预和获得中国领导人的支持.
金日成保证,由于有苏联和中国作后盾,美国不会冒险发动一场大的战争.而毛泽东一向支持朝鲜解放全国的想法,并多次表示,中国革命成功之后将帮助朝鲜,如果需要还可以提供部队.但金日成相信,他完全能够依靠自己的军队统一朝鲜.斯大林反复强调,苏联不准备直接卷入朝鲜事件,特别是如果美国冒险把部队派到朝鲜,金必须同毛泽东进行商议并获得支持.
5月13日,金日成秘密访问北京,通报了他准备进攻南方的计划.尽管毛泽东感到意外,但在收到斯大林14日的电报后,仍表示支持.在15日与金日成的会谈中,毛泽东建议朝鲜人民军要速战速决,对大城市要迂回而不要恋战,要集中力量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毛泽东解释说,他曾设想朝鲜在中国攻占了台湾后再开始进攻南方,那时中国就可以给予朝鲜充分的支援.但既然朝鲜决定现在就打,而这又是大家共同的事业,那么他表示同意并准备给予必要的协助.
金日成对毛泽东的建议表示感谢,但没有接受.在金日成看来,既然莫斯科已经答应给予援助,他此番到中国,只是奉斯大林之命来取得毛泽东的认可.因此,会谈刚刚结束,金日成即当着毛泽东的面向苏联大使罗申宣称,会谈的所有问题都达成了一致的意见.在踌躇满志的金日成面前,毛泽东的尴尬处境是可以想象的.
朝鲜对中国封锁军事情报
战争果然在没有事先通知中国的情况下爆发了,毛泽东甚至是从外国报纸上得知这一消息的.尽管中国领导人对此颇有不满,但在美国直接参与战争的情况下,还是表示要支持北朝鲜.7月初,中国政府同意将东北军区部队中的200名朝鲜籍干部送回朝鲜,以便加强人民军的干部素质.同时,周恩来还向罗申表示,中国同意苏联政府提出的请求,允许经长春铁路和中国领空向朝鲜运送军用物资的要求.中国领导人特别向苏联提出了为朝鲜提供军事援助的问题.
7月2日,周恩来会见罗申时通报了中国对朝鲜战局的估计:美国可能向朝鲜增兵,在南方一些港口登陆,并沿铁路线北进.建议人民军加速南进,占领这些港口,尤其是应在仁川地区组织强大的防御,保卫汉城,并防止美军陆战队在此登陆.周恩来一方面抱怨朝鲜领导人无视毛泽东屡次提出的美国将进行军事干涉的警告,一方面又强调,如果美军越过三八线,中国将组成穿着人民军制服的志愿军对抗美军.
7月4日,中国情报总署署长邹大鹏甚至向罗申讲述了如何通过山东半岛的港口将北朝鲜军队运往南朝鲜,以及如何将中国的军事专家送到南朝鲜战场帮助朝鲜人民军的具体设想.对于中国的建议,斯大林马上表态支持:“我们认为立即集中9个中国师到中朝边界是正确的,以便当敌人越过三八线时在朝鲜开展志愿军的行动.我们将尽最大努力为这些部队提供空中掩护.”
此时中国驻朝鲜大使倪志亮还在国内养病,为了保持与朝鲜方面的联系,周恩来早在6月30日就临时改派柴军武(后改名柴成文)以政务参赞名义去朝鲜.临行前,周恩来指出:“现在朝鲜人民处在斗争的第一线,要向朝鲜同志表示支持,看有什么事需要我们做,请他们提出来,我们一定尽力去做.保持两党两军之间的联系并及时了解战场的变化,是当前使馆的主要任务.”
然而,朝鲜领导人却对中国使馆采取了封锁消息的作法.据柴成文回忆,当他7月10日到达平壤后,金日成给予了很高的礼遇:“今后有什么事,可以随时找我”,还指定人民军总政治局副局长徐辉每天向中国武官介绍一次战场情况.但不久中国使馆便发现,徐辉所谈的情况,绝大多数都是朝鲜当晚对外广播的战报,而柴也不可能经常见到朝鲜最高领导人.
对于中国使馆提出派副武官到人民军部队参观学习的请求,朝鲜方面则一直拖而不答.在同其他朝方人员的接触中,柴感到军事情报对于中国人基本上是个禁区.与此同时,中国军队拟派往朝鲜了解情况的参谋团,也遭到拒绝.
朝鲜暂不考虑请中国援助
然而,战事的拖延使中国领导人越来越感到必须做好出兵援朝的准备.8月11日,已经集中在东北的第13兵团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召开了所属各军、师干部会议.高岗在会上充分阐述了准备出国作战的目的和意义,提出必须主动地、积极地援助朝鲜人民,帮助朝鲜人民解放,使朝鲜成为独立、民主、统一的国家.
而最新情报表明,美国决心大规模增加在朝鲜的兵力.中国领导人也直接提醒朝鲜方面对战争要做好最坏的准备,尽管没有明确提出中国出兵的问题,但言外之意是可以领会的.
毛泽东在8月和9月初两次接见朝鲜代表李相朝并与之讨论战争形势.毛泽东指出人民军的错误在于没有建立足够的预备队而是全线平均分配兵力,不去歼灭敌人而只想击退敌人夺取领土.刘少奇也指出应当让人民作好战争可能旷日持久拖延下去的思想准备.
对于中国方面的建议,甚至包括苏联军事顾问的警告,朝鲜领导人置若罔闻.究其原因,第一,对战局的估计过于乐观.当9月4日柴成文直接向金日成提出战争正处于胶着状态时,他很有信心地说,釜山战役已经开始,当精干的突击部队上去后,就会打破僵局;当问道美军有无可能在后方登陆时,金日成肯定地回答:“我们估计美军目前反攻尚不可能,他没有较大兵力的增援,在我后方港口登陆是困难的.”
第二,普遍存在着速胜论和冒险主义倾向.柴成文报告说,朝鲜领导人开始没有考虑到美国出兵,预计一个月结束战争.及至美军参战后,又提出“八一五前解决问题、8月要成为胜利月”等口号.从动员大批技术工人和学生入伍,以及人力、财力严重浪费等情况可以看出,完全是孤注一掷的拼命打算.9月10日,柴成文回国汇报后再次返回平壤,并按照周恩来的指示紧急向金日成报告,希望朝鲜军队考虑战略退却的问题.金日成的回答是:“我从未考虑过后退.”
在当时这种情况下,如果中国军队及时出动,无论是在后方防御美军登陆,还是在釜山前线协助进攻,都会明显地影响战局发展.然而,由于中朝双方对战争局势的判断和战略安排存在重大分歧,即使没有其他的原因(如金日成对中国出兵心存顾忌),朝鲜方面也不会考虑请中国出兵援助的问题.
战局变化迫使金日成向中国紧急求助
麦克阿瑟在仁川成功登陆以后,局势立即发生了严重变化,中国领导人感到派兵赴朝参战已经不可避免.9月18日,周恩来会见了苏联大使和军事顾问.周恩来首先询问了朝鲜战局的情况,并抱怨说,中国领导人除了报纸上公布的材料和平壤电台的报道外,不掌握任何情况,甚至驻平壤的中国大使也收不到关于军事形势的作战通报.
周恩来还指出,在军事问题上同北朝鲜领导人的接触很少,中国方面根本不了解朝鲜人民军的作战计划.中国曾试图派一些高级军事干部去北朝鲜观察战场形势,可是至今没有收到平壤的任何答复.
周恩来建议,如果人民军没有足够的预备队,就应将主力北撤,并建立突击部队以备万一;应当利用西方对中国和苏联参战的恐惧心理,“采取能证明我们意图的步骤”.罗申答应立即报告莫斯科,还建议派一位负责干部去朝鲜弄清情况,消除误会.20日莫斯科答复,朝鲜方面没有向北京提供军事情报是“不正常的”,但原因是他们没有经验.至于目前的军事部署,同意中国提出的朝鲜人民军主力北撤的建议.
9月21日刘少奇进一步向罗申表示,中国军队士气高昂,如果需要,他们愿意,也有信心打败美军.中国领导人认为,如果美国威胁到北朝鲜的生存,中国必须帮助朝鲜同志.尽管斯大林派往朝鲜的私人代表扎哈罗夫大将也曾劝说金日成向中国求援,但朝鲜方面对此始终毫无反应.
直到9月28日朝鲜劳动党中央政治局召开紧急会议,才做出请求苏联和中国出兵的决定.经过激烈的争论,政治局一致认为,汉城陷落后已无法阻止联合国部队越过三八线;如果他们越过三八线,朝鲜人民军残余部队也无法进行有效的抵抗,战争将在很短时间内结束.北朝鲜领导人一致同意要求苏联和中国提供直接的军事援助,并通过了递交斯大林和毛泽东的两封正式信件.
即使如此,朝鲜领导人也是先试探莫斯科的态度,给斯大林发出了信件.10月1日斯大林回电表示,提供援助的最好形式是派遣志愿军,而且首先需要同中国商量.万般无奈的金日成于当天深夜紧急召见中国大使,要求中国尽快派已集结在鸭绿江边的第13兵团过江,支援朝鲜作战.
根据上述情况分析,朝鲜领导人从内心是拒绝中国直接提供军事援助的,个中原因大概有两方面,一是金日成过于自信,对局势的估计也过于乐观;二是中朝两国历史上存在的特殊关系使得朝鲜领导人对于中国出兵有某种担心和忧虑,所以金日成宁可依赖苏联也不愿中国插手朝鲜事务.这两个问题在中国出兵朝鲜以后仍然困扰着双方.
关于中朝军队的统一指挥问题
中朝首次会谈只谈军队配合
虽然由于中国领导层内部的意见分歧和苏联在出动空军的问题上犹豫不决,10月1日至18日期间,中国派兵赴朝作战的行动一再受阻和出现反复,但毛泽东本人的决心从来没有改变.在周恩来赴苏与斯大林讨论武器装备和空军援助的问题时,中朝已经开始商谈中国出兵的具体事宜了.不过,因情况紧急,双方并未就出兵后的指挥、通信、补给、运输等一系列问题进行讨论,更没有达成任何协议.
10月8日毛泽东即致电金日成,通知中国已决定出兵,并要朝鲜政府内务相朴一禹到沈阳与彭德怀和高岗商议志愿军入朝诸项事宜.当日朴赶到沈阳,但并未谈及志愿军入朝的具体事项,只是根据金日成的要求,催促中国部队立即出动.朴一禹还说,目前金日成在德川,金的意见是志愿军的指挥所也设在那里.这就涉及到了对中朝军队的统一指挥问题.
据柴成文观察,金日成开始的想法比较简单,即在敌情紧迫的情况下,请求中国出动军队帮助朝鲜顶一阵,这样,军队的指挥权自然要由朝鲜领导人掌握.当他得知中国准备派几十万部队分批入朝作战后,才感到事情重大.显然,由朝鲜人来指挥中国军队是不现实的.因此,金日成只是提出双方指挥所合在一起.
彭德怀当然另有一番考虑.首先,斯大林在10月1日建议中国出兵的电报中明确表示,志愿军“当然由中国的指挥员统率”.其次,在朝鲜的所见所闻,实在令人对朝鲜人的军事指挥能力担忧.后来彭曾对柴成文讲:“我要对中朝人民,对几十万士兵负责啊!”因此,在彭德怀看来,根本不存在将中国军队交给朝鲜指挥的问题.
至于对朝鲜军队的指挥,一则不了解朝鲜方面的主张,二则人民军主力部队已经溃散,新兵正在中国境内整训,尚无法直接参与军事行动,此时还不宜提出.于是,当10月21日彭、金在大榆洞第一次会面时,双方均未提出统一指挥问题,只是在谈到两军如何配合时,金日成同意派朴一禹驻彭处保持联络.
两军统一指挥作战提上议事日程
10月25日中共中央正式任命朴一禹为志愿军副司令员兼副政委,党委副书记.
随着战事发展,两军统一指挥的问题渐渐提到议事日程上.在第一次战役期间,彭德怀屡次报告,因中朝之间缺乏协调———语言不通、地形不熟、朝鲜劳动党政军民撤退堵塞道路等等,使“志愿军行军作战受阻”,特别是还多次发生人民军误击志愿军的事件.在物资供给、交通运输等方面,由于没有统一的协调指挥,也出现了混乱的局面.
为此,彭德怀通过北京委托中国使馆人员向金日成提出作战中的协调统一问题,希望人民军总部能够靠近志愿军总部.11月7日彭又请朴一禹面见金日成,反映几个问题.但商谈3天的结果令人失望:1、开辟敌后战场问题,由于什特科夫坚决支持中国方面的主张,决定派方虎山和崔仁两个军团深入敌后,金日成对此勉强同意.2、两军配合问题,金日成坚持只派参谋担任通信联络,交换情报,既不同意两军总部靠近,更不同意采取联合的形式.3、对待逃避兵役的朝鲜平民问题,金日成同意志愿军帮助召回逃跑者,但实际上准备以反叛罪名对这些人进行武装围剿.在此期间,彭请求中央军委转告金日成,人民军第6师尚有6200多人,且已同志愿军125师会合,希望让该师留在当地协同志愿军作战.但金坚持将该师调走了.后第7师5000余人又与125师会合,彭再次提出留下该师,金日成则不予答复.此外,朝方和驻朝苏联军事顾问还反对彭德怀提出的后撤几十公里设伏的第二次战役作战方针,主张志愿军应继续向清川江以南追击敌人.
所有这些问题的核心是军队指挥权的归属.为了解决问题,毛泽东决定一方面请中朝两军最高指挥官直接面谈,协调双方立场,一方面向莫斯科反映意见,以求得到支持.
中朝联合司令部成立
11月15日,金日成和什特科夫应邀来到志愿军总部,高岗也专程从沈阳赶到.会谈一开始,性情直率的彭德怀便提出了两军必须统一指挥的问题.什特科夫明确表示应该由中方统一指挥,认为对中方指挥的正确性不应存在任何怀疑.但金日成在发言中只介绍了人民军的情况,而对指挥权和有关政策问题却闭口不谈.
情急之下,彭直接提出由金、什特科夫和他本人组成三人小组,负责对军事问题进行协商和统一指挥.对此建议,金日成未置可否,什特科夫因未请示莫斯科,也不便表态.最后决定,待第二次战役结束后召开会议再行讨论.
毛泽东在11月13日给斯大林的电报中转述了彭的建议:“希望金日成同志和什特科夫同志能常驻前方,并由金日成、什特科夫、彭德怀组织三人小组,负责决定军事政策……如您认为可行,即请由您处向什特科夫同志和金日成同志提出为妥”.17日,毛泽东致电彭、高说,斯大林已回电,完全赞成由中国同志来统一指挥,并将电告金日成和什特科夫.另外,苏联驻中国军事总顾问扎哈罗夫也赞成统一指挥.
I. 朝鲜族为中国历史做出功献的人
金乔觉(唐代新罗国王子,为人心地慈善,颖悟异常,唐高宗永徽四年(公元653年),二十四岁的金乔觉剃度出家为僧,走遍天下名山,游学佛法成为一代高僧。晚年在安徽省池州府青阳县九华山隐居,于公元729年圆寂,为后世佛教界奉为地藏菩萨转世。其法誉在以后的数百年间传播至日本、越南、琉球等国,成为佛教界公认的真身活佛。)
林贤郁(原中国国家统计局副局长(2001年-2010年),高级统计师, 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
石山麟(昌宁集团总裁,中国改革开放30年经济百人榜之一)
金日光(北京化工大学教授,第四统计力学(群子论)创始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全国化工系统有重大贡献优秀专家)
韩京清(系统与控制专家,中国控制理论和应用的早期开拓者)
罗致焕(中国第一位世界速滑冠军)
朱德海(前中共延边朝鲜民族自治区区委书记、自治区主席,延边朝鲜民族自治区改为自治州,任州委第一书记、自治州州长、延边军分区第一政委、州政协主席等职,同时任吉林省副省长),原名吴基涉。
郑律成(中国作曲家,著名的作品有《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
李红光(抗日英雄,东北抗日联军参谋长兼第一师师长。)
李永泰(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原空军副司令员) 姜景山(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国际CO-SPAR中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探月工程副总设计师,863航天领域专家委员会顾问)
李相荣(中国长征四号乙火箭总设计师、总指挥)
李根全(中国作家)
金焰(中国影帝)
金星(中国舞蹈家,代表作《游园惊梦》《四喜》《海上探戈》等)
金学铁(中国作家)
金溶植(中国作家)
卢东彪(中国画家)
罗永浩(原北京新东方学校GRE教师,牛博网创办人,老罗英语培训校长)
金明善(辽宁大学国际经济学院教授,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 崔美善(中国舞蹈家)
崔京浩(中国歌手)
金学峰(中国歌手)
张千一(中国作曲家,《青藏高原》作词曲家)
高仲勋(施拉普纳时代国足国脚,被称为中场发动机)
南勇(前中国足协掌门人,中国足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
金熙德(中国、日本、朝鲜半岛问题学者)
金凤浩(中国作曲家,《延边人民热爱毛主席》作曲者)
金海心(中国歌手)
金显宅(中国肿瘤医学之父)
韩大元(法学家,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长,中国法学会宪法学会会长)
李松竹(延吉市朝鲜族艺术团舞蹈编导)在电影《冰雪金达莱》、《打击侵略者》中扮演角色。
金曼(中国歌唱演员,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的院长)
金哲(中国诗人),原名金龙燮
李旭(中国诗人),曾用名鹤城,笔名月树
朴健一(中国朝鲜半岛研究院),现主要从事国际关系学研究,是朝鲜半岛和东北亚国际关系问题研究领域专家、学者。
朴文尧(中国职业棋手 曾获丰田杯亚军)
宋容慧(围棋运动员,获得2008年首届世界智力运动会女子个人冠军,并在第七届正官庄杯世界女子围棋团体锦标赛创造了六连胜佳绩,刷新了正官庄杯的最高连胜纪录)
阿里郎组合(歌手)
郑晟(歌手 音乐制作人2005年 发布首张个人专辑《相信》 2010年推出第二张专辑《谁叫你是男人呢》
崔丽(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
金美儿(歌手,星光大道08年度三个总冠军之一)
金敬道(足球运动员,国青队 队长)
张律(导演,作品《十一岁》《唐诗》《芒种》《边界》等)
金光浩(朝鲜族导演,《轨道》在釜山电影节上荣获新浪潮大奖)
裴奉奎(朝鲜族科学家)为中国的核磁共振作出了大量贡献。)
郑律成(朝鲜语:정률성,1918年8月13日-1976年12月7日)(也有说法说:郑律成为参加抗日活动时便于以未成年人的身份进行掩护,将自己的年龄改小了4岁,也就是说他的实际出生年份为1914年),朝鲜族作曲家,原名郑富恩,生于韩国光州,1950年后归化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籍。933年到中国南京参加朝鲜人的抗日**组织“义烈团”,上朝鲜**干部学校学习。一边从事**活动,一边学习钢琴、小提琴、声乐。1936年,谱写了处女作《五月之歌》。
1937年去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学习、工作。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谱写完成《八路军进行曲(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1945年回朝鲜,任朝鲜人民军俱乐部部长、朝鲜人民军协奏团团长、平壤音乐大学作曲部部长,谱写《朝鲜人民军进行曲》、《朝鲜解放进行曲》、《豆满江》、《东海渔夫》等。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周恩来亲自写信给金日成要调郑律成回中国,金日成同意郑律成去中国继续从事音乐创作。后加入中国国籍。1976年12月7日在北京去世,安葬于八宝山**公墓。
李永泰(리영태),吉林通化人,朝鲜族。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1945年,李永泰参加八路军。1949年,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并于1950年毕业于航空学校。1951年,参加朝鲜战争,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第四师一大队大队长,独自击落四架美军F-86战斗机,荣获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二级解放独立勋章、三级国旗勋章。之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兵团长、副师长、师长、副军长。1975年,任武汉军区空军司令员,并于1982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副司令员。1988年,授空军中将军衔。
赵南起(朝鲜语:조남기),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原解放军总后勤部部长,中央军委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院长,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崔健(최건),中国摇滚乐开山之人,有“中国摇滚教父”之称, 成名曲为1986年的《一无所有》。自1990年代中期以后,崔健则基本上没有推出什么重要作品。不过2005年“嚎叫唱片”出版的向崔健致敬专辑《谁是崔健》再次显示崔健在中国摇滚界的重要地位。2009年,崔健的《一无所有》入选《台湾流行音乐200最佳专辑》。同年崔健在中国网“新中国60年最有影响力文化人物网络评选”音乐排行榜中名列第六。
金星,中国现代舞创始人,现代舞大师,上海金星现代舞团团长。
J. 朝鲜族的民族历史
史前时期
考古研究发现,在数十万年前朝鲜半岛上已有原始人类居住。朝鲜半岛的旧石器时代始于公元前50万年,公元前10世纪开始进入青铜器时代。到了公元前4世纪进入铁器时代。一般观点认为朝鲜民族是亚洲北面大陆的阿尔泰民族,逐渐迁移到朝鲜半岛而衍变而来。
檀君朝鲜
传说公元前2333年,天神桓雄和“熊女”(本意是熊变成的女子,可能是以熊为图腾的部落女子)所生的后代檀君王俭在现在的平壤建立王俭城,创立古朝鲜国——檀君朝鲜,意思就是“宁静晨曦之国”。檀君统治朝鲜1500年之后退位成为山神。此神话传说记载于《三国遗事》之中。
辰国
辰国被是三韩的前身,其都城可能在汉江之南。辰国被认为是像三韩一样的联邦制的国家。从辰国能与卫满朝鲜抗衡并能派特使到汉朝的角度上看,辰国应存在稳定的中央集权。三韩中的辰韩沿用了辰国的名字。马韩曾宣称自己是辰国之王。
箕子朝鲜
西周灭商之后,商朝遗臣箕子到朝鲜半岛与当地土著建立了“箕氏侯国”。公元前3世纪末,朝鲜历史上第一次有所记载。在中国汉朝的历史学家司马迁的著作《史记》中记载,商代最后一个国王纣的兄弟箕子在周武王伐纣后,带着商代的礼仪和制度到了朝鲜半岛北部,被那里的人民推举为国君,并得到周朝的承认而成为诸侯。史称“箕子朝鲜”。
根据朝鲜史书《三国遗事》所载,檀君的后人在箕子来到朝鲜之后,带著人民南迁,以免和箕子带来的人形成冲突。这些人后来成为了三韩的始祖。
箕子朝鲜在朝鲜半岛统治了近一千年。根据朝鲜《太原鲜于氏世谱》,朝鲜的鲜于氏源自箕子朝鲜的后人。而他们从箕子开始,一共经历了41代君主,直到公元前2世纪才被燕人卫满取代。
王氏高丽和李氏朝鲜时期,由于儒学兴盛的关系,箕子朝鲜受到极大的推崇与赞赏。朝鲜人时常以“箕圣”来称呼箕子,而称自己的国家叫“箕圣国”。
卫满朝鲜
汉初,燕王卢绾叛汉后逃至匈奴,其部将燕国将军卫满率千余人进入朝鲜,并成为箕子朝鲜的宫相。于公元前194年在平壤一带建立卫氏政权,推翻了箕子朝鲜的政权。这是朝鲜历史上第二个王朝,称“卫氏朝鲜”。
前三国时期
这一时期铁器被广泛生产和运用,使得更加坚硬和锐利的武器与农业工具成为现实,加快了政治上的统一和权力与财富的集中。
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前后,朝鲜半岛北部主要分布着扶余、高句丽、沃沮、东濊等部落国家。西汉在这一地区建立了汉四郡,其中的真番、临屯二郡很快被撤消,玄菟郡也被转移到辽东。与此同时高句丽在鸭绿江流域兴起后,开始逐步统一其周边国家,后又吞并乐浪郡。
在朝鲜半岛南部,辰国发展成了由马韩,辰韩和弁韩组成的三韩联盟。公元前18年,百济在马韩领地中建立,并逐步将马韩取替。辰韩中的6个部落发展成新罗。
三国时期
公元4世纪,朝鲜半岛形成高句丽、新罗、百济三国鼎立的“朝鲜三国时期”。
高句丽是这一时期半岛的霸主。5世纪好太王和长寿王统治期间,高句丽进入鼎盛时期,之后的1个世纪里,仍然保持了在朝鲜半岛强势的实力,控制了朝鲜半岛大部分地区及中国东北的辽东半岛。此后,中国隋唐年间,高句丽不断与中国交战,开始不断陷落,668年为唐朝与新罗联军所灭。据高句丽“好太王碑”碑文的记载,高句丽好太王迫使百济和新罗臣服于高句丽,并且击退了入侵新罗的日本军队。
百济由高句丽建立者朱蒙的两个儿子在今首尔的位置建立。百济吞并了马韩部落,并在4世纪时达到鼎盛时期,统治了朝鲜半岛西部的大部分地区。后受到高句丽扩张的进攻,都城被迫迁往熊津(今公州),后又再次迁往泗沘(今扶余郡)。
前57年,新罗统一了朝鲜半岛东南部地区且吞并了辰韩部族立国。6世纪中叶前,新罗吞并了伽倻。668年,新罗在唐朝的帮助下征服了百济后,灭高句丽统一朝鲜半岛大部分地区。
统一新罗时期
新罗从百济夺取到被高句丽霸占的汉江流域后,疆域抵达黄海。新罗开始与唐朝结盟共同对付百济和高句丽。公元660年唐联合新罗灭百济,次年进攻高句丽,久围平壤不下而返。668年,唐高宗再次出兵,最终于当年9月攻克平壤,并由大将薛仁贵在高句丽与百济旧地建立安东都护府。至此之后高句丽政权就退出了历史舞台。
670-676年新罗与唐朝的战争后,新罗占领百济故地和原高句丽小部分领土,统一朝鲜半岛大同江以南地区,定都庆州,效仿唐朝的国家制度进行统治。
9世纪,新罗各地农民起义。900年,部队将领甄萱称王,建立后百济国,定都光州;903年[起义僧侣金弓裔称王],于新罗北及西北建立[泰封国(先号摩震国),定都铁原;918年,王]建建立政权,定国号“高丽”,史称“王氏高丽”;和原新罗并称为“朝鲜后三国时期”。新罗于935年被王氏高丽所灭,新罗时代结束。
高丽王朝时期
918年,后高句丽的弓裔王的部将王建被部将拥立为王,迁都至自己的家乡开城(松岳),改国号为“高丽”。935年,灭新罗;936年,灭后百济,建立高丽王朝。
993年,高丽契丹战争后高丽按协议与宋朝断交,并获得鸭绿江以东故地。并在以后两次战争中击退契丹的入侵。1170年和1173年,以武将郑仲夫为首,发生两次政变,政变军人废立国王,大杀贵族文官,最终建立了武将崔忠献挟持国王的“都房”政权。
1231年,高丽蒙古战争,高丽国王逃至江华岛;1258年,崔氏政权垮台,国王投降蒙古,蒙古则答应撤军。元朝建立后,不肯降元的三别抄继续发动抗元战争;1273年,元军占领济州岛,高丽蒙古战争结束。高丽成为元朝的藩属国,直到1356年恭愍王回复时高丽朝廷才重新掌握统治权。
朝鲜王朝时期
1388年,高丽国王派都统使李成桂进攻辽东,李成桂则早已决心归附明朝,他从鸭绿江边回兵占领首都开城并发动政变;1392年,废黜高丽国王,自立为王改国号为朝鲜,定都汉阳。
朝鲜王朝实行推崇儒学、排斥佛教的政策。对中国采取事大政策。1591年日本的丰臣秀吉派兵20万侵入朝鲜,一度占领平壤。中国派军援朝;1598年日军被中朝联军击溃,朝鲜将领李舜臣和中国将领邓子龙互相支援,最后都壮烈牺牲。史称“壬辰倭乱”,中国称“万历援朝战争”。
1618年,明朝和后金作战,朝鲜派军援助明朝;1636年,清军攻占朝鲜,朝鲜国王投降,改向清朝朝贡,成为清朝的册封国。
1863年,朝鲜哲宗死后无嗣,由王族李昰应之子即位,史称朝鲜高宗,李昰应为“大院君”摄政,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加强中央集权,抑制地方封建势力,对外闭关锁国,放火烧毁进入朝鲜抢劫的美国军舰,并多次击退美国军舰的进攻,击毁三艘美国军舰。
1873年,高宗成年亲政,大院君停止摄政,闵妃外戚集团掌权,日本军舰进入汉江口,迫使朝鲜签定不平等的《江华条约》。1882年,由于闵妃外戚闵谦镐克扣军饷,朝鲜改革派在日本政党协助下,策动了壬午兵变。兵变中起义士兵杀死日本公使馆官员,攻入王宫。闵妃化装成宫女逃走,大院君重新掌政。在闵妃请求下,中国派吴长庆率三千兵入朝鲜镇压兵变,囚禁大院君,闵妃外戚集团重新掌权。从此日本和清朝均在朝鲜驻军。
朝鲜贵族分化成要求改革的“开化派”和以闵妃为首的“守旧派”。1884年12月4日,开化派和日本公使一起策划,依靠日本军队发动政变,杀死守旧派官员,宣布和清政府断绝关系,即为“甲申政变”;袁世凯统率的清军应守旧派要求,于6日开进王宫,击败日军,杀死开化派首领,部分开化派首领逃往日本,守旧派重新掌权。
1894年,朝鲜爆发内乱,朝鲜朝廷无力镇压,于是要求中国军队入境镇压。6月6日中国军队在牙山登陆,日本军队也以次为借口趁机于7月6日在仁川登陆,并发动壬午事变,占领汉阳,强迫朝鲜签定《济物浦条约》(济物浦即今天的仁川)。并且组织亲日派政府平息内乱。1894年日本军队袭击驻朝鲜的中国军队,挑起了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以后朝鲜停止与中国的宗藩关系。
1895年4月,清朝战败,签订《中日马关条约》,承认朝鲜独立,于是日本控制下的朝鲜政府宣布终止与清朝的册封关系。1896年,朝鲜高宗在俄国支持下,成立大韩帝国,从此李氏朝鲜改国号为“韩”。
1904年,日俄战争后,俄国战败,朝鲜政权彻底被日本控制。1905年,签订《乙巳保护条约》,朝鲜成为日本的“保护国”。1906年,日本在朝鲜设立日本派出的“统监”政权。1907年,日本强迫高宗退位,由皇太子继位。1909年,日本第一任统监伊藤博文在哈尔滨被朝鲜爱国志士安重根刺死。
日本殖民统治时期
1910年8月,日本迫使大韩帝国同之签定《日韩合并条约》,正式吞并朝鲜半岛,设立朝鲜总督府,进行殖民统治。日本将大韩帝国王室封为日本贵族,逼迫高宗退位,拥立朝鲜纯宗。
1919年3月1日,因日本禁止在学校内使用朝鲜语,朝鲜半岛展开大规模反抗活动。柳宽顺等青年学生在汉城(首尔)钟路区的塔洞公园发表“三一独立宣言”,并把独立宣言传遍全国。这些独立活动唤起人民的反抗意识,民众冲击各地的日本警察机关,而引致日本警察的暴力镇压。史称“三一运动”。同年,朝鲜独立运动领导人先后在海参崴、上海、汉城成立临时政府。最后,三处临时政府合并于上海“大韩民国临时政府”。临时政府获得孙中山领导的护法政府以及法国、波兰等国的承认。
1939年上海沦陷后,临时政府几次迁移,最终于1940年9月迁至当时中国的战时陪都重庆。在中国政府帮助下,朝鲜复国运动人士在中国成立“韩国光复军”和“朝鲜义勇队”。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临时政府于12月9日向日本宣战。1942年5月15日,中国军事委员会决定将两支武装合并为韩国光复军,交由临时政府直接统辖。1945年11月23日,大韩民国临时政府迁回国内,光复军也于次年返国。
从1932年起,金日成领导的游击队在中国东北开展抗日游击活动。金日成抗日部队曾在1937年占领朝鲜北部的普天堡,1941年被迫退出到苏联。
现代
1945年2月,根据雅尔塔会议的安排,朝鲜半岛由美国、苏联、英国、中国共同托管;8月15日,日本投降,朝鲜半岛获得解放,美国和苏联随即改变计划,商定以北纬38°为在朝鲜半岛接受日军投降的分界线(三八线)同时,苏联、美国两国军队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别进驻朝鲜半岛北、南半部,朝鲜半岛从此处于分裂状态。。在美苏的各自支持下,朝鲜半岛南部于1948年8月成立大韩民国,朝鲜半岛北部于1948年9月成立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1948年10月,苏联把朝鲜半岛北半部的行政权移交给朝鲜政府,同年12月25日,苏军全部撤离朝鲜。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朝鲜人民军起初一路胜利,将韩国军队压制到釜山一带,于是美国决心介入,派兵在仁川登陆。朝鲜军面临拦腰斩断之势,被迫撤退。并被美军一路压制到鸭绿江一带,在这时,朝鲜领导人向中国政府请求支援。同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开始帮助朝鲜作战。
经过反复的拉锯战以后,1953年7月27日,美国被迫与朝中方面在板门店签订停战协定。双方最终决定以临时分界线(三八线)为界,中朝军队同联合国军签定停战协定,并由联合国指派永久中立国瑞士及瑞典驻军于共同警备区,以监察朝韩两国在边境的军事行动。
1953年10月1日,美国和韩国共同签署了《韩美共同防御条约》,根据这一条约,美国长期在韩国驻军至今,1958年10月26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全部撤离朝鲜半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