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外历史 > 中国历史上边界

中国历史上边界

发布时间:2021-03-03 11:20:12

『壹』 中国历史上领土面积最大是哪个时期当时东南西北边界是现在的哪些国家和地区

(如果蒙古也算的话)

元朝北至阴山以北,南至南海诸岛,东北到今库页岛,西北达到新回疆、中亚地区答。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地区、台湾部分岛屿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统治范围之内。 面积达2122.74万平方公里

清朝的疆域东起大海、西到葱岭,南自曾母暗沙,北跨外兴安岭,西北到巴尔喀什湖,东北到库页岛,总的面积大约有一千三百万平方公里
(如果单看疆域面积,那肯定是元朝最大,但是如果排除元朝之外的各大汗国,而且考虑到中央真正的控制范围的话,那元朝真正的疆域面积远不如清朝.而且四大汗国名义上臣服元朝,事实上却是独立的王国.而清朝的所有领土都能完全控制,是真正的中央集权颠峰时期)
所以我个人认为清朝能控制的领土面积最大

『贰』 中国的边界以什么朝代留下的为界

中国边界是指中国的边界线。历史上中国与周边国家多数是有边无界。古代中专国的历代帝王都尊属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传统理念,中国与周边国家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边界问题。 随着西方国家主权概念的引入和西方殖民者的侵入,主权边界问题日益突出,清王朝才开始意识到要保疆卫国。在西方殖民者侵略下,中国被迫签署了一个个不平等条约,割让了大片领土。

『叁』 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都有很严重的边境侵略问题吗

不是的,这个边界要看你怎么分,夏,商,周,春秋战国时期,各个国家互相打,所以说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边界一直在打仗,而且周围边界全都是小国,有的都算不上是国家,秦始皇第一次统一了“中国”,就是秦朝时期,之后汉朝开始,其实是对外入侵,而不是被入侵,然后三国,晋,南北朝,北朝,隋,唐,十国,宋,辽,西夏,金,元,明,都是在内战,虽然有倭寇 荷兰 这些小入侵,最后也被打回去了,戚继光抗倭还挺有名的,因为这些朝代自己的内斗都没稳定,严格意义上说那都不算是中国,只能说是中国成立之前的历史,明朝鼎盛时期的时候,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但是交通科技不够发达,不然的话是可以侵略全世界的,因为那个时候明朝的科技火药的发明和使用是全世界最强的,而且是碾压西方的状态,郑和下西洋的船队,在当时来说是世界上最早,最强大的船队,最大的船据说比一个村庄都大,随船军医都是有一万人的,虽然不是中国最富有的朝代,但是用珠宝 瓷器 金子 丝绸 和别人换胡椒粉,就说明是真的土豪,但明朝内斗,腐败,最后败给了清朝,1624荷兰人侵略,占领台湾,1626年西班牙侵略台湾,被荷兰人打跑了,清朝更腐败无能,闭关锁国,自称天朝,然后就是近代史了,从鸦片战争开始,英 法 德 美 俄 日本 相继对中国进行了侵略,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然后是抗美援朝,中印边境反击战,抗美援越战争,中苏珍宝岛之战,中越西沙之战,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直到现在才是真正的和平年代。

『肆』 现在历史书中,各朝代的边界都是怎么定的

在诸葛亮复平定南中、制吴国搞定山戎、曹魏抗拒高句丽之后,三国加起来的疆域大致有400万平方公里,丢掉的地方主要是名存实亡的西域长史府,以及鄂尔多斯高原一带。其中,曹魏大约170万平方公里,吴国大约160万平方公里,蜀汉大约70万平方公里。

『伍』 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版图是多少

如果你当元复朝也是中国的制话,那就是元朝版图最大,官方数据在2000万平方公里左右,但也有学者经考证后提出元朝极盛时期控制的版图面积超过3000万平方公里。
但个人并不把元朝当成中国历史上的朝代,因为当时统治中国的蒙古人,汉化程度很低,上层社会懂汉语的凤毛菱角,说的都是蒙古语,整一个外国家族在统治中原,而且元朝实行种族歧视,汉人和南人地位很低,在蒙古征战的过程中,杀掉和饿死的中国人数以亿计,我把元朝看成是中国的第一次亡国,文化断层。而如今,外蒙古也独立了,成吉思汗的墓地也在其国境内。
而汉朝疆域有多种不同说话,最大的据说有2560万,这些都无从考证了。至于唐朝最大疆域也有1600多万,但在清朝以前所说的版图、疆域之类的只相当于势力范围,年年都变,没有固定界限。

近代版图还是清朝奠定的,通过中俄《尼布楚条约》明确划分了中俄两国东西边界,从法律上确立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属于中国领土,清政府同意把贝加尔湖以东的尼布楚之地划归俄国,版图面积约1300万。

『陆』 中国历史上的疆域是怎么划分的

如何理解和确定中国的历史边疆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长期以来,学术界一直见仁见智,并未取得一致认识。如有以民族成分为划分标准的“民族边疆”说(认为凡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就是边疆);以文化类型为划分标准的“文化边疆”说(认为凡是汉文化系统之外的地区就是边疆);以地方行政制度为划分标准的“行政边疆”说(认为凡是未施行郡县制的地区就是边疆),等等。

对历史边疆认识的不同,实际上反映了人们在历史疆域问题认识上的分歧,而正确认识历史疆域恰恰是确立历史边疆的必要前提。

在关于中国历史疆域标准的问题上,谭其骧先生和白寿彝先生曾分别提出过最有代表性的两个观点。谭其骧先生在主持《中国历史地图集》的绘制时,曾确定了一个标准:“十八世纪五十年代清朝完成统一之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帝国主义入侵以前的中国版图,是几千年来历史发展所形成的中国的范围。历史时期所有在这个范围之内活动的民族,都是中国史上的民族,他们所建立的政权,都是历史上中国的一部分。”后来,谭先生又撰文重申此说:“从18世纪50年代到19世纪40年代鸦片战争以前这个时期的中国版图作为我们历史时期的中国范围。所谓历史时期的中国就以此为范围。不管几百年也好,几千年也好,在这个范围内活动的民族,我们都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在这个范围内所建立的政权,我们都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的政权。”而白寿彝先生在批判“以历代皇朝疆域为历代国土的范围,因皇权统治范围的不同而历代国土有所变更或伸缩”的“皇朝疆域观”时,则提出应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土范围为处理历史上中国疆域的标准,并将这一标准用于自己主编的多卷本《中国通史》的写作上,坚持“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疆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共同进行历史活动的舞台,也就是我们撰写中国通史所用以贯穿今古的历史活动的地理范围”。

但这两个标准并未得到史学界和边疆史地学界的一致认同。有的学者就认为,以上两个标准“把复杂多变的中华疆域企图以一个简单的模式套住,不问时间、地点、条件,不从发展的变化的视角,不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不对历史疆域作动态的考察,而是从一个既定的框框出发,这就不能正确解决问题,易造成误区”。这些批评不能说没有一定的合理性。的确,在数千年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进程中,中华历史疆域有一个消长、变动与形成的复杂的动态过程,并不是“古已有之”且一成不变的,不能用一刀切的标准。但是不能一刀切并不是说不可确立标准。因为,研究历史的最终目的无非是对各种具体现象进行总结和提升,以得出规律性的认识。历史疆域的研究也不例外。

要确立中国历史疆域的范围,必须重视中国古代属于前民族国家这一重要前提,要尊重历史的实际。就中华文明的起源来讲,考古学界几十年来所做的探索,已经初步得出结论,即在史前的漫长岁月中,中华大地起码长期存在着六个大的文化“区系”,这些大的文化“区系”各有自己的文化渊源、特征和发展道路,且大致处于同步发展的状态。同时,“区系”内部和“区系”之间又存在着互相影响的关系。在这种复杂的纵横关系中,各文化“区系”不断组合与重组,形成“区系”范围内大致平衡而又不平衡的多元一体的格局,并最终促成了由原始社会向文明的突破。六大文化“区系”中,以关中(陕西)、晋南和豫西为中心的中原,华夏族(后来在与其他各中华古族后裔的相互融合中发展为汉族)因在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方面高度发达,遂成为长期稳定的文明中心和政治中心,而同属于中华古族的其他各部族,也在中原之外其他“区系”的广阔地带形成一个个部落共同体或政治单元,并继续与中原互相激荡和影响,甚至伴随着武力征服和政权的更迭。在这一过程中,政权的包容范围越来越大,原来大致同步发展的各文化“区系”出现了更多的相互重叠,而未曾重叠的地区,因与中心区域在经济、文化上差距显著,遂成为边缘地带。

不过,这些边缘,也仅仅是同一“天下”的边缘,而不是“天下”或“海内”之外的边缘。同时,中心与边缘又不是绝对的。因为,随着汉文化圈的越来越大,各民族之间以汉族为主干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交流,于是渐次形成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秦汉以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逐步发展与巩固,国家对边疆的开发也逐步深入。在这个过程中,边疆少数民族先后以不同方式成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成员,中原王朝与边疆各少数民族及地方政权之间的关系,完全不是今天意义上的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在秦汉以降历代历史学家笔下,“外国传”或“四夷传”中,有相当一部分指的就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而并不是今天意义上“外国”的含义,所以在古人的心目中,边疆民族建立的政权是包含在中国史之内的,一部“二十四史”,都曾把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包括于其中。如《新唐书》的作者就认为中原之外有“八蕃”(高丽、真腊、波斯、吐蕃、坚昆、突厥、革未革曷),其外才是不属中华帝国的“绝域”:“其外谓之绝域”。又如,历史上,安西、西域等地,一经汉、唐开拓,此后虽与中原王朝时离时合,但一直被视为中国版图,即南宋偏安江南一隅,人们仍将这些边疆地区视为中国固有的疆域,比如陆游就写过“梁州四月晚莺啼,共忆扁舟罨画溪,莫作世间儿女态,明年万里驻安西”的诗句山,并勉励大将们“远规复燕赵”、“屯玉关之西、天山之北”。这些话虽是文人寄托之词,但不能说不是古人疆域观念的反映。

历史上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王国、汗国,通常也并不自外于中国,而恰恰自居为“中国”,或自认为是中国的一部分。同时,历史上中华帝国的中心与边缘又经常处于互动关系之中。中心区域之外的各民族都曾以各种方式参与了中华历史的创造过程,从各方面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贡献。反映在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上,则是一个复杂的演进过程。所以,中原之外非汉族政权的存在,既是客观的历史存在,又有其合理性、重要性。而中国的历史边界,应该是谭其骧先生反复强调的,即中国的边界决不能仅仅指中原王朝的边界,而应该包括其他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的边界,其他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也是中国的一部分。历史上某一时期中国的边界,并不等于这一时期中原王朝的边界,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可混为一谈。谭先生曾举例说“汉朝时候,中国的北界在哪里呢?就是匈奴的北界,一直到达贝加尔湖一带。唐朝时候中国的北界在哪里呢?应该就是突厥、回纥的北界,同样,其他方向也是如此,唐朝时候(中国)西南的边界在哪里呢?应该就是吐蕃的边界、南诏的边界;东北的边界在哪里呢?应该是室韦的边界,革未革曷的边界。”据此,中华历史疆域,就应是历史上中原王朝及各分立的民族政权或共同体疆域范围的总和,包括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各个部分,即不仅应包括中原王朝的中心地带,而且还应包括历史上各分立的边疆政权、少数民族政权或共同体的疆域。

『柒』 中国古代政区的边界究竟会是怎么划分的

行政区划是指一个国家将自己的疆域领土进行有层次的划分的过程,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中国行政区划史上,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命题,即

政区边界的划分,究竟以什么来作为省与省、市与市之间的边界?

中国著名历史地理学家周振鹤先生曾提出过,中国行政区划的有三个组成要素,即:

幅员、边界与层级,而边界就是其中的三大要素之一。

基于边界这个要素,周先生又提出了中国古代的边界划分往往呈现

“犬牙交错”与“山川形便”

两种模式,它们往往是中央与地方相互博弈的结果。

中国古代统治者在划分政区时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果以经济发展与文化交流为首要原则,就应该以自然山川与河流为边界来划分政区。若从自身统治利益出发,为了避免造成地方割据,就应该让有的政区跨越大山的阻隔,而这就形成了政区边界线的犬牙交错。


▲高大的山脉阻隔了经济的交流

高山与大河除了可能会造成地域间的差异外,在交通不便利的古代,往往会成为文化传播的自然障碍。有句话叫:“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这句话不单单形容山脉间气候变化的无常,有时也形容山与山之间、人与人之间风俗的差异。所以以山川形便来划分政区是目前世界各国通行的区划原则。

中国古代政区山川形便区划的原则与边界的概念几乎是同时形成的,至战国时期,各国诸侯国之间的边界就是以山川或者大河作为分界的。

在交通不便的古代,山川形便的行政区划非常有利于这一区域内的经济与文化的交流,所以在政区开始设置之时,统治者们都会考虑将山川形便作为政区划分的首要原则,但是后来大量地方割据势力,占据险要的山川与大河而成为一方政权,独霸一方与中央抗衡,这样的势力在中国屡见不鲜。

所以后来的统治者就意识到了山川形便的不利之处,就开始选择另一种政区划分方式犬牙交错来维护自己统治。

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只有因时制宜的选择,这就是政区边界划分背后的历史逻辑。

阅读全文

与中国历史上边界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