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外历史 > 中国历史的经验

中国历史的经验

发布时间:2021-03-03 02:20:38

Ⅰ 中国古代艺术设计的历史经验是什么

中国园林

中国古建筑从总体上说是以木结构为主,以砖,瓦,石为辅发展起来的。从建筑外观上看,每个建筑都有上,中,下三部分组成。上为屋顶,下为基座,中间为柱子、门窗和墙面。在柱子之上屋檐之下还有一种由木快纵横穿插,层层叠叠组合成的构件叫做斗拱,这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建筑所特有的构件。它既可承托屋檐和屋内的梁与天花板,又俨然具有较强的装饰效果。园林建筑与其他建筑不同,布局自由灵活,变幻无穷,极力追求自然情调,当然也更多地带有道家思想的痕迹。

中国古代园林有着漫长的历史,是一个园林发生得最早,又最完善,又连绵不断地发展的国家,从先秦至明清,数千年来,历朝历代,均有成就。最早的是周文王造灵台,接着是从三国至南朝的齐梁(公元220年-公元479年)、从齐梁至晚唐(公元479年-公元836年)、晚唐至北宋(公元836年-公元1127年)、从南宋至元代(1127年-1368年),最后为明清时期(公元1368年-19世纪),此时的明清中国园林,发展到了顶点,更讲究意趣。“趣”为情趣,求神韵;“意”为意境,有更深的哲理内涵。这时的园林,山水林木,其实己经化作人的自我价值,或者说以此与人交流,达到更深的哲理性。纵观中国园林历史,明清园林的造诣境界,是东方古代园林之最完美者,至此以后不可能再有其他园林相企及了

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最高境界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实际上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在园林中的体现。“天”是一个历史范畴,起源于远古人类对无法预测的茫茫太空的畏惧。夏商以后被认为是有意志、有人格的最高主宰;春秋之后,对这种主宰的崇拜构架起以天人关系为基础的宇宙观,并形成“天命”、“天意”、“天道”等一系列概念;“天人合一”是西周以后,人们强调天与人的关系紧密相联,不可分割的一种观点,这种思想促使人们热爱自然、亲近自然、开发自然。在以后的园林建设中更是遵从这一思想理念。

明清是我国园林建筑艺术的集大成时期,此时期规模宏大的皇家园林多与离宫相结合,建于郊外,少数设在城内的规模也都很宏大。其总体布局有的是在自然山水的基础上加工改造,有的则是靠人工开凿兴建,其建筑宏伟浑厚、色彩丰富、豪华富丽。并且其园林艺术水平比以前有了提高,文学艺术成了园林艺术的组成部分,所建之园处处有画景,处处有画意。这一时期宫苑园林的代表作是西苑和太液池。

明清时期园林的另一个特点是建造的数量大,特别是清朝。园林艺术装饰豪华、建筑尺度大、庄严,园林的布局多为园中有园。在有山有水的园林总体布局中,非常注重园林建筑起控制和主体作用,也注重景点的题名,形成清代山水园林与建筑宫苑的明显特点。这种园林艺术的代表作,如北京西郊的圆明园,利用西山泉水制造水景;颐和园以万寿山和昆明湖相映形成主景;、承德的避暑山庄以山林景色见长以及故宫中的乾隆御花园,还有众多的私家园林,如有着悠久人文传统的江南的拙政园(建园明正德年间),中部总体以开放的水景为主,建筑景观为辅;网师园(最早建于南宋绍兴年间),园内建筑稀少,但主次分明、富于变化、园内有园、景内有景;无锡寄畅园(建于明正德年间),西靠惠山,东南有锡山,泉水充沛,自然环境优美;江苏的苏州园林,以中国山水花鸟的情趣,寓唐诗宋词的意境,在有限的空间内点缀假山、树木,安排亭台楼阁、池塘小桥,使苏州园林以景取胜,景因园异,给人以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

Ⅱ 中国的历史经验

人类社会总体是向上的,只不过是螺旋状上升。至于社会到底会旋转到什专么地方,没有人会预见。这属个世界没有先知或预言家,最多只会有理论家,对于未来社会进行构想,然后大家向那里进行努力。
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像《货币战争》中的国际银行家、核问题、环境污染、克隆问题、星际太空问题、穿梭时空如果实现、人类伦理道德丧失……
短期内,社会必然前进;长远的,人类也许有一天会灭亡。
一切都没有定论!

Ⅲ 中国近现代历史演变的经验教训

经验:1农民占我国人口绝大多数,必须依靠农民才能取得中国 胜利。但是农民阶级具有局限性,比如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就都失败了,这说明农民阶级不可能领到中国 取得胜利。
2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也不能领到中国 的胜利,近三十年的洋务运动虽然加速了中国近代化进程,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是地主阶级洋务派只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而不变革落后的封建制度,在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而资产阶级由于受本国封建势力,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和自然经济的抵制,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戊戌变法和辛亥 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说明资产阶级也也不可能领到中国 去得胜利。
3中国 党有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认识到不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中国 就不能去得胜利。

教训:1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单只学习西方的先进的技术不改变中国封建制度不能够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2在维新运动中,维新派寄希望于没有实权的皇帝和少数帝党官僚,没有发动广大群总。改革过程急躁,甚至对列强有不切实际的幻想。维新派无法战胜一慈禧为首的强大的封建顽固势力。
3在国民大 中,面对 发动的反 政变, 企图以退让拉住汪精卫,放弃了对 的领导权,结果汪精卫发动了7.15反 政变。 从此认识到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对 的领导权,必须坚持武装斗争。自后,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 统治的第一枪,中国 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开始。
4秋收起义后, 领导 进攻长沙受挫,率部到达井冈山,开辟了一条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中国 党人打破了对苏联经验的迷信。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正确分析中国国情。中国农村广大,有着众多可以依靠的农民,而敌人力量薄弱。而在城市,敌人力量强大。此后,中国的 的星星之火,发展成为燎原之势。而长征则使中国 转危为安,中国 党从实际出发,结束了左倾思想在 的统治。
5中国 要去得胜利,必须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Ⅳ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是什么

新民主主义理论科学地回答了中国革命的性质问题,以独创性的内容和鲜明的中国特色,发展了马回克思主义。答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突破了世界近代史上的革命要么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要么是社会主义革命两种模式,创造了第三种革命类型,解决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落后国家,无产阶级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新课题;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关于中国革命分两步走,以新民主主义社会和国家为中间站实现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构想,解决了经济落后国家在夺取政权后,如何建设新国家,创造条件,以最小的代价和平地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难题,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不断革命论和革命转变论。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如何进行共产主义运动,如何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的道路问题,为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架起一座桥梁,打开一个通道。

中国历史经验教训

政治腐败,国力虚弱,社会混乱。
这是大部分朝代的原因

Ⅵ 中国古代设计的历史经验是什么

中国古建筑从总体上说是以木结构为主,以砖,瓦,石为辅发展起来的。从建筑外观上看,每个建筑都有上,中,下三部分组成。上为屋顶,下为基座,中间为柱子、门窗和墙面。在柱子之上屋檐之下还有一种由木快纵横穿插,层层叠叠组合成的构件叫做斗拱,这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建筑所特有的构件。它既可承托屋檐和屋内的梁与天花板,又俨然具有较强的装饰效果。园林建筑与其他建筑不同,布局自由灵活,变幻无穷,极力追求自然情调,当然也更多地带有道家思想的痕迹。

中国古代园林有着漫长的历史,是一个园林发生得最早,又最完善,又连绵不断地发展的国家,从先秦至明清,数千年来,历朝历代,均有成就。最早的是周文王造灵台,接着是从三国至南朝的齐梁(公元220年-公元479年)、从齐梁至晚唐(公元479年-公元836年)、晚唐至北宋(公元836年-公元1127年)、从南宋至元代(1127年-1368年),最后为明清时期(公元1368年-19世纪),此时的明清中国园林,发展到了顶点,更讲究意趣。“趣”为情趣,求神韵;“意”为意境,有更深的哲理内涵。这时的园林,山水林木,其实己经化作人的自我价值,或者说以此与人交流,达到更深的哲理性。纵观中国园林历史,明清园林的造诣境界,是东方古代园林之最完美者,至此以后不可能再有其他园林相企及了

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最高境界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实际上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在园林中的体现。“天”是一个历史范畴,起源于远古人类对无法预测的茫茫太空的畏惧。夏商以后被认为是有意志、有人格的最高主宰;春秋之后,对这种主宰的崇拜构架起以天人关系为基础的宇宙观,并形成“天命”、“天意”、“天道”等一系列概念;“天人合一”是西周以后,人们强调天与人的关系紧密相联,不可分割的一种观点,这种思想促使人们热爱自然、亲近自然、开发自然。在以后的园林建设中更是遵从这一思想理念。

明清是我国园林建筑艺术的集大成时期,此时期规模宏大的皇家园林多与离宫相结合,建于郊外,少数设在城内的规模也都很宏大。其总体布局有的是在自然山水的基础上加工改造,有的则是靠人工开凿兴建,其建筑宏伟浑厚、色彩丰富、豪华富丽。并且其园林艺术水平比以前有了提高,文学艺术成了园林艺术的组成部分,所建之园处处有画景,处处有画意。这一时期宫苑园林的代表作是西苑和太液池。

明清时期园林的另一个特点是建造的数量大,特别是清朝。园林艺术装饰豪华、建筑尺度大、庄严,园林的布局多为园中有园。在有山有水的园林总体布局中,非常注重园林建筑起控制和主体作用,也注重景点的题名,形成清代山水园林与建筑宫苑的明显特点。这种园林艺术的代表作,如北京西郊的圆明园,利用西山泉水制造水景;颐和园以万寿山和昆明湖相映形成主景;、承德的避暑山庄以山林景色见长以及故宫中的乾隆御花园,还有众多的私家园林,如有着悠久人文传统的江南的拙政园(建园明正德年间),中部总体以开放的水景为主,建筑景观为辅;网师园(最早建于南宋绍兴年间),园内建筑稀少,但主次分明、富于变化、园内有园、景内有景;无锡寄畅园(建于明正德年间),西靠惠山,东南有锡山,泉水充沛,自然环境优美;江苏的苏州园林,以中国山水花鸟的情趣,寓唐诗宋词的意境,在有限的空间内点缀假山、树木,安排亭台楼阁、池塘小桥,使苏州园林以景取胜,景因园异,给人以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

Ⅶ 谈中国古代史上有哪些经验可以借鉴

秦朝确立的郡县制 隋朝建立的科举制 清朝的闭关锁国(负面例子)

Ⅷ 中国人可以从近现代中国历史中汲取什么经验

1、要有足够的国防力量才能获得安全与发展;

2、要不断提升国民素质才能让国家获得持久向前的发展;


3、对于某些国家与民族,真的不能心软,更不能信任,要以维护国家利益为向导处理各种对外关系。

Ⅸ 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和优良传统

中国革命的道路:
(一)开展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斗争
1927年8月,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八七会议),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方针。
八七会议以后,举行了南昌起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中国革命由此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二)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以农村为重点,到农村去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建设根据地,这是1927年以后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所要求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革命心道路的开辟,依靠了党和人民的集体奋斗,凝聚了党和人民的集体智慧。而毛泽东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三)毛泽东不仅在实践中首先把革命进攻的方向指向了农村,而且从理论上阐明了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和农村应当成为党的工作中心的思想
1928年,毛泽东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社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等文章,明确指出以农业为主要经济的中国革命,以军事发展暴动,是一种特征;还科学阐明了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武装斗争于根据地建设这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1930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毛泽东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议的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是对1927年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斗争经验的科学概括。它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同当时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做坚决斗争基础上形成的。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五)随着革命心道路的开辟,中国革命开始走向复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逐步发展起来。红军游击战争实际上已经成为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农村根据地成为积蓄和锻炼革命力量的主要战略阵地。

历史经验:
第一,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反映了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指导革命取得胜利的唯一正确的理论;
第二,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开辟,实现了中国革命中心由城市向农村的战略性转变,保存和发展了革命力量;
第三,不是照抄照搬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而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独创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革命的理论,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人民解放斗争提供了重要经验;
第四,中国革命新道路的理论,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

阅读全文

与中国历史的经验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