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外历史 > 新中国画院历史

新中国画院历史

发布时间:2021-03-02 22:52:29

1. 谁知道中国国画的发展简史

中国画,又简称国画,古时称为丹青,泛指中国传统的绘画艺术,是琴棋书画四艺之一。狭义的国画指青绿设色画水墨画,而广义的国画则是中国传统风格的壁画、锦画、刺绣、重彩、水墨画、石刻乃至年画和陶瓷上的绘画等的艺术,也包括近代的中国油画和水彩画等。

前221年至220年
早期的中国绘画是画在丝绸上的,直到前1世纪发明了纸张后,丝绸渐渐被较低廉的物料所取代。而到东晋时期,绘画及书法在中国的朝廷圈子成为最受注重的艺术,而那些作品多数由贵族及学者所绘画。当时的绘画工具为由动物毛发制造的毛笔及由松制煤烟或动物胶(animal glue)制成的中国墨水(Chinese Ink)。名书法家的作品在中国历史上均受到高度的重视,并会像画作一样挂在墙壁上。

220年至581年
在六朝时期,人们开始欣赏绘画的原本的美,而且亦会写下有关绘画的著作,他们在表达儒家思想如夫妇父子之礼的同时,亦会追求图像的美感,并有神仙气。如顾恺之绝世遗作《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秀骨清像、临风登仙,不食人间烟火。

581年至960年
在隋唐朝年间,宫廷人物画大为发展[2],从画家周昉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其主题环绕皇宫的人物如皇帝、仕女等,无论是《虢国夫人游春图》还是《簪花仕女图》,都弥漫着华美堂皇之气[1]。在南唐年间,人物画的优美的写实手法发展至颠峰。在此时期,有画圣之称的吴道子出现为中国画的发展带来转变。吴道子利用称为"兰叶描"的线条手法去表现事物,改变了当时盛行的顾恺之画派。自唐朝开始,山水画的数量开始增加,并分为李昭道的"青绿山水"与王维的"水墨山水"两派各自发展[3]。

960年至1368年
到了宋朝,对地貌的描绘开始表现得较为隐约。画家们以模糊的轮廓去表现出远处的景物,而山的外形则隐没在浓雾中。绘画的重点放在表现出道教及佛教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在此期间著名的画家有《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张择端及以山水画著称的夏圭等[4]。除了以表现立体事物的手法为目标的画家外,另一些画家们则以另一目的去进行绘画,宋元以降,文人时代开始崛起,北宋苏轼提出以书法融合于绘画当中,而他及许多大文人等开始了文人画的风气[5],以苏轼、米芾为代表,逐步确定了中国画崇尚平淡冲和的审美方式。而在此时开始很多画家都把绘画的重点放在如何表现物件的内在精神而不是其物质上的外表,更多关注笔墨自身的转变与变化。例如米芾长子,南宋大画家米友仁,发展了米芾技法,自成一家。其传世名作《云山图》,不在于他画的山像山、树像树,而是在于他的局部、细节,水墨横点、连点成片,虽草草而就,却不失天真,故自题其画曰“墨戏”[1]。

1368年至1895年
在13世纪开始,比宋朝画颜色更为丰富的明朝画出现。而包含了众多绘画大师精髓、成为此后中国绘画入门教科书的《芥子园画传》在1679年首先出现[6]。在画派方面,则一方面有仍然保留元朝文人画特色,以沈周为首的吴门画派吴门画派[2008-10-07].,另一方面则有力求把宋朝画重生及转化,以戴进为首的浙派。到了清朝早期,奉行个人主义的画家开始出现,他们一反以往遵行绘画的传统,而追求更为自由的画法。而到了17及18世纪,扬州及上海等大型商业城市因为商人出资资助画家们不断创新而令那些地点成为了艺术中心。到了18世纪后期及19世纪,中国画家接触到更多的西方绘画,一些画家完全舍弃中国画而追求西方画,另一些则力求融合两者,当中最为著名的为由农民家庭出身的齐白石。

现代
自新文化运动开始,中国画家开始尝试西方画法,而油画亦在此时引入中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早期,画家被鼓励从事社会主义现实主义(socialist realism)。部分苏联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在不受改动下完整引入,在那时画家会被提供主题及被要求大量生产。此规限在1953年开始放宽,而在1956-57年间的百花运动中传统中国绘画得到了一次重生。在此期间由表现出农村日常生活的农民艺术画数量大增。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艺术学院被关闭,而有关艺术的期刊及主要艺术展览被停止,而在破四旧的运动中中国艺术亦受到重大的破坏。在文化大革命后,艺术学院及专业团体再次被成立,亦设立了与外国艺术团体的交流,与此同时中国艺术家亦尝试新的主题及技巧。

2. 中国绘画的历史

中国绘画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经过数千年的不断丰富、革新和发展,以汉族为主、包括少数民族在内的画家和匠师,创造了具有鲜明民族风格和丰富多彩的形式手法,形成了独具中国意味的绘画语言体系,在东方以至世界艺术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与影响。
中国绘画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纹饰和岩画,原始绘画技巧虽幼稚,但已掌握了初步的造型能力,对动物、植物等动静形态亦能抓注主要特征,用以表达先民的信仰、愿望以及对于生活的美化装饰。
先秦绘画己在一些古籍中有了记载,如周代宫、明堂、庙祠中的历史人物、战国漆器、青铜器纹饰,楚国出土帛画等,都己达到较高的水平。
秦汉王朝是中国早期历史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大国,疆域辽阔,国势强盛,丝绸之路沟通中外艺术交流,绘画艺术空前发展与繁荣。尤其是汉代盛行厚葬之风,其墓室壁画及画像砖画像石以及随葬帛画,生动塑造了现实、历史、神话人物形象,具有动态性、情节性在反映现实生活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其画风往往气魄宏大,笔势流动,既有粗犷豪放,又有细密瑰丽,内容丰富博杂,形式多姿多彩。
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争频仍,民生疾苦,但是绘画仍取得了较大的发展,苦难给佛教提供了传播的土壤,佛教美术勃然兴起。如新疆克孜尔石窟,甘肃麦积山石窟,敦煌莫高窟都保存了大量的该时期壁画,艺术造诣极高。由于上层社会对绘事的爱好和参与,除了工匠,还涌现出一批有文化教养的上流社会知名画家,如顾恺之等。这一时期玄学流行,文人崇尚飘逸通脱,画史画论等著作开始出现,山水画、花鸟画开始萌芽,这个时期的绘画注重精神状态的刻画及气质的表现,以文学为题材的绘画日趋流行。
隋唐时国家统一,社会相对稳定,经济比较繁荣,对外交流活跃,给绘画艺术注入了新的机运,在人物画方面虽然佛教壁画中西域画风仍在流行,但吴道子、周昉等人具有鲜明中原画风的作品占了绝对优势,民族风格日益成熟,展子虔、李思训、王维、张缲等人的山水画、花鸟画己工整富丽,取得了较高的成就。
五代两宋之后,中国绘画艺术进一步成熟完备一,出现了一个鼎盛时期,朝廷设置画院,扩充机构编制,延揽人才,并授以职衔,宫廷绘画盛极一时,文人学士亦把绘画视作雅事并提出了鲜明的审美标准,故画家辈出,佳作纷呈,而且在理论上和创作上亦形成了一套独的体系,其内容、形式、技法都出现了丰富精彩、多头发展的繁荣局面。
绘画发展至元、明、清,文人画获得了突出的发展。在题材上,山水画、花鸟画占据了绝对的地位。文人画强调抒发主观情绪,“不求形似”、“无求于世”,不趋附大众审美要求,借绘画以示高雅,表现闲情逸趣,倡导“师造化”、“法心源”,强调人品画品的统一,并且注重将笔墨情趣与诗、书、印有机融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绘画样式,涌现了众多的杰出画家、画派,以及难以数计的优秀作品。
中国绘画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植于民族文化土壤之中。它不单纯拘泥于外表形似,更强调神似。它以毛笔、水墨、宣纸为特殊材料,建构了独特的透视理论,大胆而自由地打破时空限制,具有高度的概括力与想象力,这种出色的技巧与手段,不仅使中国传统绘画独具艺术魄力,而且日益为世界现代艺术所借鉴吸收。

3. 中国画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在先秦时期,绘画以人物肖像画为主。例如,战国的帛画寓有兴衰鉴戒、褒功挞过之意,为维护礼教服务。到魏晋南北朝,绘画作品为艺术创作而独立,并产生了第一批有历史记载而在当时又以绘画才能著称的画家。如顾恺之、陆探微、曹不兴等。同时佛教绘画的石窟壁画也开始兴起,具有代表性的有西域的克孜尔石窟壁画和敦煌莫高窟壁画。魏晋南北朝也是山水画和花鸟画的萌芽时期,绘画理论著作也开始出现。此时的绘画多画在绢素上,以长卷式为主形成了传统。

隋唐是中国绘画走向成熟的时期,尤其是人物画获得了更大的军展,山水、花鸟画也相继独立。著名的画家有吴道子,阎立本等。到了五代两宋,中国画史又翻开了灿烂光辉的一页。绘画领域的许多变化是前所未有的。皇家画院的兴办、文人画的兴起,山水、花鸟画的成熟和地位的上升,水墨画的发展,都反映了这一时期绘画的发展状况。由于城市的繁荣和对绘画需求量的增加,很多画师活跃在社会上,大批的职业画家产生,并推动着宋代绘画的繁荣发展。

元代的建立,全国统一,民族融合。但统治者实行民族歧视政策,再加后期的政治腐败,不少文人处于失意境遇之中,只能寄情于书画,在绘画中重视主观意趣和笔墨风格的表现,诗、书、画进一步渗透结合,把宋金以来的文人绘画推向了高潮。这以赵孟頫、钱选、“元四家”、“二王”为著。此外,由于统治者对宗教的利用和保护,寺观规模不断扩大,因而壁画也显示出相当的发展规模。到了明清时期,山水、花鸟、写意人物进一步发展。人物画在此时融入了部分西洋画法,水平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民间版画、年画空前兴盛。

清代后期,虽然社会性质发生了重大变化,但在科技方面的新发展、印刷术的更新、美术出版物的产生、发展等对绘画的传播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书籍装帧、插图、讽刺画也逐渐成为新的美术种类。在不断与西方接触与沟通中,也推动了西方美术在中国的流行。

新中国成立以后,绘画的发展进入了历史新纪元。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的稳定发展,逐渐出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喜人景象。中国绘画正在稳步发展中日益繁荣,并逐渐为西方国家所认识、学习和借鉴。

4. 中国画的起源与发展

:“国画”在20世纪的诞生
水天中在《“中国画”名称的产生和变化》一文中指出,“把我们民族的绘画叫做‘中国画’,是近百年内才出现的事。” 其实这是不准确的。至少在明末,随着传教士将油画艺术带到中国之后,将这种“西洋画”与本土的中国绘画(被称为“吾国画”、“中国之画”、“中国画”等)对应比较的风气,就在中原大地上悄然兴起了。如明末姜绍书《无声诗史》中对中西绘画进行的简单的比较,惊叹于西洋绘画的严谨的造型,称“中国画工无由措手 ”;崇祯八年(1635)年,刘侗、于奕正在《帝京景物略》中,亦称此为“中国画绘事所不及”。这种简单的类比直到20世纪初的各类笔记、文献中依然比比皆是,“中国画”的称谓也逐渐被普遍接受。然而,这时的“中国画”从概念的外延上依然比后来的“国画”要大的多,可以认为基本上就是用来指代中国历代绘画的一个总称。蔡元培1918年4月15日在国立北京美术学校开学式上的演说中明确指出:“中国画与书法为缘,西洋画与雕刻为缘。” 尽管有一种附和“中西二分”的对比之风尚的嫌疑,但可以认为,如此体系性的认识是建筑于对中国绘画史的总体面貌的把握和理解之上的。但根据笔者的调研,直到1919年的新文化运动之前,没有任何资料支持“国画”这一概念已产生或应用。
1、1919年:“国画”的第一次诞生
历史的转折发生在1919年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这一年,一场关于“整理国故”的运动的争论肇始于思想氛围活跃的北京大学。一时间,在“保存国粹”“发扬国光”等等对这场运动庸俗化的曲解之下,“国”字风靡一时,许多“中国有,外国没有”的东西,被创造性地与“国”字这个定语联系到了一起。国乐、国医、国菜等等概念相继问世,肩负着民族国家文化复兴使命的“国画”概念也在这一阶段应运而生。如1923年成立的广东癸亥合作社(1925年改称国画研究会)的宗旨是“研究国画,振兴美术 ”,1926年苏州成立“国画学社”等等,都是比较早的“国画”的记载。尽管遗憾的是我们已无法追查到“国画”概念的始作俑者,但根据当时著名的文人何炳松、郑振铎等人对这样一种“言必称‘国’”的社会风气的记载,我们可以不难看到“国画”概念产生的必然、盲目与急切。如1923年1月顾实指出:“迩来国家观念普及于人,……种种冠以“国”字之一类名词,复触目皆是。” 而1923年癸亥合作社的立案呈文中更是明确宣告:“国画关系一国之文化,与山川人物、历史风俗,同为表示一国特性之征。” 可见,“国画”概念产生的背后动力也是“国家观念”的普及。在强劲的西风吹袭之下,“Painting”终于在中国的传统之中找到了它的被制造出来的对应物,从而,“国画”这一概念初次诞生了。
但我们需要注意到,这一时期所说的“国画”,从外延上更接近于此前使用的“中国画”,与今天的所说的“国画”仍然有很大不同。在发表于1926年11月12日《一般》上的《国画漫谈》一文中,同光(署名)写道:
年月日,我说不清,总之有所谓“国画”在中国学校中成为一种科目之日起,“洋画”也和其他科学一样,为中国人士所学习并且被欢迎起来了,因此“国画”之名,遂应运而生。原这名之所由立,本系别于“洋画”而言,譬如有洋货而后又国货之名,由洋文而后有国文之名,初固无轩轾于其间也。
可见,在“国画”概念产生初期,除了平添了一些浓郁的民族色彩而外,这个概念的所指基本上与“中国画”是等同的,史实也表明1920-1940年代中,“ 国画”与“中国画”两个概念在美术界认识内部往往都没有明确的界定,1931年成立的上海“中国画会”的出版物名为《国画月刊》即是一例,当然,也有诸如潘天寿等“传统型”画家坚持使用“中国画”这一名称。但尽管是作为“国故”即中国传统文化的身份登场,但毕竟在西方艺术大潮的冲击之下“国画”从一开始就被赋予了“Painting”这样一个代表油画的英文对等名称。从而,在“艺术”这样一个来自于西方的新视角下,传统中国绘画的面貌难免发生各种各样的误读与西化。同时也正是因为这种命名的暧昧性,宣告了中国绘画在1920年代以后将要继续面临着被动而痛苦的发展之路。
中国画,起源古,象形字,奠基础;文与画,在当初,无歧异,本一途。
我国夙有书画同源之说,有人认为伏羲画卦、苍颉造字,是为书画之先河。文字与画图初无歧异之分

5. 上海中国画院的历史

在中国历史上,画院古已有之。历代画院是帝王个人所好的产物,尽管有其存在价值,但往往因以帝王私阿为取向,每每为迎合其口味而创作,故其虽有千古不磨的功绩与成国,然而在一定程度上局限了它在艺术史上本应取得的更灿烂的辉煌。
新中国成立后,鉴于当时不少中国画家生计发生困难,以及中国画艺术的继承发展等问题,1956年最高国务会议通过了周恩来总理提出的北京和上海两地各成立一家“中国画院”的建议,组成了“上海中国画院筹备委员会”。主任赖少其,委员唐云、潘天寿、王个簃 、谢稚柳、刘海粟、伍蠡甫、吴湖帆、傅抱石、贺天健、陈秋草、白蕉、汪东、沈尹默。后进经四年蹉跎,于1960年6月画院正式成立。首任院长为丰子恺,现任院长施大畏。
40年来,画院先后汇集了一百几十位书画篆刻艺术家,目前具有高级职称的书画家五十余位。这个高层次的艺术群体,几十年来为中国画事业的振兴发展作出了可贵的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画院发生了巨大变化。为了适应新形势,近一步发展中国画事业,将上海中国画院建成世界一流的学术机构,画院高标准地建造了新的硬件设施。与此同时,加强内外学术交流,开展全面艺术活动,发现引进优秀人才,充实壮大创作阵容,把握艺术市场走向,更新艺术经营模式,重视自身艺术评品味与社会实际需要的有机统一,树立当代中国书画艺术最高水准代表形象,努力使中国书画艺术事业不断地向前迈进,画院一直全力做好这方面地工作。
弘扬发展中华艺术使上海中国画院的历史使命,更是她肩头不可推卸的重担。在新世纪里,上海中国画院的事业一定会更加灿烂辉煌!

6. 谁能介绍一下中国画的发展史

中国画发展史概述

这里所指的中国画,就是卷轴画。也就是在纸或绢制成的手卷或立轴上,用毛笔和水墨或水墨淡彩画成的绘画作品。中国画发展史,在这里即卷轴画的风格演变历史。中国画自战国以来,发展到清朝鸦片战争之前,已经过约2000年的发展,历史是相当悠久的,风格也经历了多次的变化。

《人物御龙图》和《龙凤仕女图》是出土的战国楚国帛画,笔墨简洁,人物神情生动。虽然不能叫卷轴画,但可以窥见当时的绘画水平。随后出土的汉代长沙马王堆的西汉初驮俣家族墓的帛画和导引图,构造复杂仍井然有序,造型更为完美。令人以想象当时绘画水平达到如此高的艺术境地。

魏晋南北朝是卷轴画的滥觞期,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画出现了。此时人物肖像画是主要的创作主题。顾恺之"传神写照"理论提出,要求绘画作品应重表现人物的风貌、气质。这和后来的绘画理论家谢赫"六法"中的"气韵生动"对当时绘画风格有很大的影响,也为中国画重气韵的特点的形成打下了基础。

隋唐的中国画迎来了一个发展的高峰。唐代在隋代承前启后过渡的基础上,获得了全面的发展。一代巨匠吴道子在人物(含宗教画)画和山水画领域里都有重大贡献。他的人物画,尤其是宗教人物,被誉为"六法俱全",人物衣带如风吹波动,人称"吴带当风"。代表了人物画发展的成熟。他和王维共创的"水墨山水"画法和当时的李思训、李昭道父子开创的青绿山水画风,分别被明文人画"南北宗论"尊为南北二宗。唐代韩滉作《五牛图》是传世的最早作品,代表当时流行的牛马画的高超水平。

五代卷轴画风格之变是由唐入宋的过渡。北方,荆浩和关仝开创了雄伟壮美的全景式山水。南方则有董源、巨然为代表的江南画派,善于表现平淡天真的江南风景。董巨画风在元后流行起来,对中国画风格发展产生罕见的影响。花鸟画坛上出现了黄荃的精工富丽画风和徐熙的天然逸趣画风的分野。这两种画风一直存在于以后几个朝代的花鸟画风格发展中。 在整个卷轴画风格发展中,宋代是一个极为重要和关键的时代。就传说的作品而言,宋代的遗存远胜过以往任何时代。

宋代的人物画创作成就,不及唐代的发展,但在山水和花鸟画领域内,经过长期蕴酿,唐和五代的渐趋密切,逐渐兴起的文人画创作高潮,关键也在宋代形成。文人画带来的审美观念变化是导致中国画风格演变的重要原因。宋代山水创作一度繁荣。北宋崇"北宗",上承唐之青绿山水和荆关的全景山水。

至南宋李刘马夏②山水画风为之一变。出现"一角半边"式的构图及所谓"院体"画风。对后世山水创作有极为重要意义。黄荃与黄居寀父子的"黄家富贵"已经占据画院主流并为宫庭所推崇。徐熙的"野逸"只好于民间发展,其孙徐宗嗣继其祖业,创"没骨法"③。别具一格,另外,徽宗赵佶的精笔水墨花鸟就是一种新的创造。宋代画家不拘成法,以写生为基础,创造出大量生动多样的艺术精品。 元代带来的审美意识的变异,这给中国画的发展不可避免地带来深刻地影响。元代卷轴画风格总的发展趋势是重视对古代传统的继承上,创新立意。突出表现就是文人画开始占据画坛的主导地位。所以适合于表现文人画家意识的山水画和枯木竹石、梅、兰以及墨笔花鸟大量涌现,人物故事画的相对减少。随着文人画的繁荣,绘画作品中诗、书、画进一步密切结合而且成为普遍的风尚。这加强了中国画的文学趣味,更好地体现了中国画的民族特色。

同时,绘画理论和创作实践中,特别强调了笔墨技巧的运用,讲究绘画作品要具书法韵味,要求绘画体现书法性用笔,反对刻意求工,求似,主张神似,逸为上。追求作品的古意和"士气",重视画家主观意兴和思想感情抒发。赵孟頫和"元四家"④是上述理论的实践者。他们的艺术成就又体现了中国画的一次创造性发展,对明清绘画理论、创作均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中国画在明代产生了许多流派,各派又在创作和理论上自成体系。吴门画派⑤为代表的文人写意水墨画,在元传统基础上形成了新风尚。山水题材,重意趣和文雅淡逸。写意花鸟继元后大胆创新,变化突出,对后世影响深远。"白阳青藤"⑥是新风格的领导。晚明又有董其昌提出文人画的"南北宗论"之说,将文人画推为至尊,对清一代山水画风格起了深远影响。 清代的绘画艺术,继续着元明以来的趋势,文人画日益占据画坛主流,山水画的创作以及水墨写意画盛行。更多的画家在文人画创作思想影响下,追求笔墨情趣。清初"四王"⑦受皇室扶植,成为画坛正统派,他们以摹古为主旨,崇尚董其昌和元四家,讲求笔黑之韵,技巧功力颇深,影响整个清一代山水画坛。同时"四僧"⑧和龚贤领导的"金陵派"等反传统画家在江南兴起,他们的艺术主张抒发个性,因此作品风格新颖独特,感情真挚"四僧"贡献最为突出,对后世影响也最大。"康、乾"盛世时期,宫庭绘画在皇室扶持下活跃一时,"扬州画派"兴起于扬州地区,接过石涛、朱耷的"反传统"旗帜,以革新的面貌现于画坛。他们钟爱梅、兰、竹、菊等题 材和泼墨大写意手法,他们的艺术对近现代花鸟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古代中国画风格发展大致如此。这些仅能纪录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中一个极小的部分。历代流传下来的卷轴画很多已遭战争和人为破坏,我们只有从这些流传下来的不完全的宝贵作品中,来感爱我们伟大的民族传统文化。

注:
①六法: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影、经营位置、传移摹写。
②李列马夏:指南宋画院的李唐、刘松年、马远、夏青四位画家。
③没骨法:不用墨线,用色彩深浅变化来表现物象的表现手法,只适用于中国画。
④元四家: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四位元代文人画家。
⑤吴门画派:中国明代中期的苏州地区的文人画派,以沈周、文征明、唐寅、仇美四家为代表。
⑥白阳青藤:指明代的陈道复(号白阳)和徐谓(号青藤)两位写意花鸟画家。
⑦四王:清初的王明敏、王鉴、王原初四位山水画家。
⑧四僧:清初的弘仁、残、朱耷、石涛四位遣民僧人画家。
参考书目:中国大网络全书、美术卷、中国大网络全书出版社会1991 中央美院美术史系中国美术史教研室编著,中国美术简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杨仁恺等编著,中国书画,上海古藉出版社1990。

7. 中国国画历史

中国国画历史
中国绘画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经过数千年的不断丰富、革新和发展,以汉族为主、包括少数民族在内的画家和匠师,创造了具有鲜明民族风格和丰富多彩的形式手法,形成了独具中国意味的绘画语言体系,在东方以至世界艺术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与影响。
中国绘画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纹饰和岩画,原始绘画技巧虽幼稚,但已掌握了初步的造型能力,对动物、植物等动静形态亦能抓注主要特征,用以表达先民的信仰、愿望以及对于生活的美化装饰。
先秦绘画己在一些古籍中有了记载,如周代宫、明堂、庙祠中的历史人物、战国漆器、青铜器纹饰,楚国出土帛画等,都己达到较高的水平。
秦汉王朝是中国早期历史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大国,疆域辽阔,国势强盛,丝绸之路沟通中外艺术交流,绘画艺术空前发展与繁荣。尤其是汉代盛行厚葬之风,其墓室壁画及画像砖画像石以及随葬帛画,生动塑造了现实、历史、神话人物形象,具有动态性、情节性在反映现实生活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其画风往往气魄宏大,笔势流动,既有粗犷豪放,又有细密瑰丽,内容丰富博杂,形式多姿多彩。
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争频仍,民生疾苦,但是绘画仍取得了较大的发展,苦难给佛教提供了传播的土壤,佛教美术勃然兴起。如新疆克孜尔石窟,甘肃麦积山石窟,敦煌莫高窟都保存了大量的该时期壁画,艺术造诣极高。由于上层社会对绘事的爱好和参与,除了工匠,还涌现出一批有文化教养的上流社会知名画家,如顾恺之等。这一时期玄学流行,文人崇尚飘逸通脱,画史画论等著作开始出现,山水画、花鸟画开始萌芽,这个时期的绘画注重精神状态的刻画及气质的表现,以文学为题材的绘画日趋流行。
隋唐时国家统一,社会相对稳定,经济比较繁荣,对外交流活跃,给绘画艺术注入了新的机运,在人物画方面虽然佛教壁画中西域画风仍在流行,但吴道子、周昉等人具有鲜明中原画风的作品占了绝对优势,民族风格日益成熟,展子虔、李思训、王维、张缲等人的山水画、花鸟画己工整富丽,取得了较高的成就。
五代两宋之后,中国绘画艺术进一步成熟完备一,出现了一个鼎盛时期,朝廷设置画院,扩充机构编制,延揽人才,并授以职衔,宫廷绘画盛极一时,文人学士亦把绘画视作雅事并提出了鲜明的审美标准,故画家辈出,佳作纷呈,而且在理论上和创作上亦形成了一套独的体系,其内容、形式、技法都出现了丰富精彩、多头发展的繁荣局面。
绘画发展至元、明、清,文人画获得了突出的发展。在题材上,山水画、花鸟画占据了绝对的地位。文人画强调抒发主观情绪,“不求形似”、“无求于世”,不趋附大众审美要求,借绘画以示高雅,表现闲情逸趣,倡导“师造化”、“法心源”,强调人品画品的统一,并且注重将笔墨情趣与诗、书、印有机融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绘画样式,涌现了众多的杰出画家、画派,以及难以数计的优秀作品。
中国绘画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植于民族文化土壤之中。它不单纯拘泥于外表形似,更强调神似。它以毛笔、水墨、宣纸为特殊材料,建构了独特的透视理论,大胆而自由地打破时空限制,具有高度的概括力与想象力,这种出色的技巧与手段,不仅使中国传统绘画独具艺术魄力,而且日益为世界现代艺术所借鉴吸收。

8. 中国历史上第一所画院

最早的画院产生来在西蜀源,公元935年后蜀孟昶任命黄筌“待诏”翰林图画院院长一职,即西蜀画院始。
西蜀画院在历史上和我们今天狭隘意义的画院不同,西蜀画院之西蜀既是朝代名也是地域的概称,地域角度理解一般意义上指以成都为中心的地理空间。在现在看来,当时的画院取名也是极其理智的。例如宋徽宗时期的“宣和画院”,以年号宣和命名,指其为这个年号间的翰林图画院。所以从国家层面设立画院这个角度讲,西蜀画院是中国绘画史上第一所画院。

9. 那个朝代不设画院

元代

中国古复代宫廷中掌管绘画的官署制。它除为皇家绘制各种图画外,还承担皇家藏画的鉴定和整理及绘画生徒的培养。后来也指中国现代美术的创作和研究机构。宫廷画院始于五代,盛于两宋。后蜀蜀主孟昶创立的翰林图画院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画院。宋时徽宗富绘画才能,为画院定立了一套完整制度,以自己的鉴赏趣味和创作方法要求画院画家的创作,宣和画院遂成后代画院的典范,对两宋绘画的繁荣起了很大作用。至元,画院传统中断。20世纪50年代后,北京画院等画院设立,各省、市、自治区陆续建立画院,但其创作画种已超出了中国画的范围,而包括油画、版画、雕塑等画种。

阅读全文

与新中国画院历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