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外历史 > 浅议中国女性历史地位的变迁

浅议中国女性历史地位的变迁

发布时间:2021-03-02 19:05:54

Ⅰ 中国女性的地位变化

中国古代女性地位一直不高(母系社会时期除外)。“三从四德”一直压在女性身上,从出生时就被教育要有女德。要为夫生儿育女,为夫家传宗接代。女性一直被束缚在一个低下的确地位。但是有觉醒。

男性和女性是历史文明的共同缔造者,在社会地位上应是平等的。可事实上却不是如此。从猿人变为人直到封建社会的确没落,女性地位有碍两个时期:一是母系社会时期以女性为主导,二是从父系社会时期开始女性一直处于附庸状态。

母系社会是一个早期的农业种植时期,环境恶劣,人类生存能力差,经济生产能力掌握在女性手中。但是随着生产工具的发展,经济生产能力逐渐开始掌握在男性手中,并且随着历史的进一步向前发展,男性逐渐在生产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女性的地位在总体上一落千丈,虽然女性也有过不屈的抗争,但在总体上来说在往后的几千里都未曾改变。

封建父权家长制度和封建道德规范使男女关系成为主从与尊卑关系。而“三从四德”①就是最好的体现。它们是为了维持父权制家庭稳定,根据“内外有别,男尊女卑”的原则,儒家礼教规范要求妇女的道德、行为与修养的准则。其中“四德”是为“三从”而存在,日后更成为中国妇女的道德、行为、能力和修养的标准。何谓“三从四德”。“三从”既是“在家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是‘妇德、妇言、妇容、妇功“。这是历史束缚妇女的思想根源,使得大多妇女不为自己的地位而反抗。

而第二个原因是中国古代妇女在社会生产中的从属地位及政治经济权利被剥夺的社会根源。庆华在《封建私有制与中国古代妇女从属地位及社会成人身份丧失——以中国古代妇女的经济活动为例》中提到:随朝以前,妇女广泛活跃在国家经济领域中,而妇女以纺织为主的“妇功”是封建国家及家庭的重要经济来源,但仍是以男性为主导,“妇功”只不过是个体农业的辅助与补充。封建私有制中规定规定家庭财产的所有权归男性,所以妇女即使在其中做出了贡献,也只能隐匿与男性背后,使她们丧失了自己的独立地位。②随炀帝是规定:妇女不再纳课。也就意味着妇女从此不再受田,也不再为国家承担赋役,也就是占人口半数的妇女从此退出了国家经济领域。虽然此后的租庸调制依然是按照男耕女织的模式制定出来,但是妇女的劳动已经不再得到国家、社会的承认……也使妇女进一步丧失了家庭经济地位。③

而牺牲小我,成全大我的牺牲精神是内在原因。古代妇女的婚姻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纳妾制又是一个很好的体现。“三妻四妾”使得中国古代妇女的婚姻毫无保障。失去丈夫的宠爱,在家中毫无依靠成为了每个妇女最为担心的事。因此对于丈夫的纳妾不会反驳(当然家里有地位的不会接受),以期丈夫不会厌恶自己并对自己保留一份心意。

老子要求道教尊重女性,提升女性意识,这是起了理论上的先导作用。女性对于其地位并非不反抗。《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就是一例:在焦母逐其出门时的不卑不亢,对于兄长决定的婚姻以死抵抗。甚至从《西厢记》、《牡丹亭》、《红楼梦》中可能看出元明清时,女性意识也初步觉醒。④虽然其结果并未是想象中的好。随朝皇后独孤迦罗是出名的女权活动家,旗帜鲜明的提倡一夫一妻制,反对男人纳妾。可知古代女性并非全是“无我”的。

Ⅱ 中国女性地位变迁

38妇女节,一个属于女人的世界性节日,它在世界各地得到了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38节是女人为了争取自由、平等和权利进行长期艰苦卓绝斗争而得到的结果。38节是女人地位得到提升的有力佐证。为了得到这个节日,为了得到今天的地位,世世代代的女人们前赴后继,英勇奋战,流传下来一个个催人泪下的故事,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华丽乐章,产生了一个又一个巾帼英雄。,

让我们没翻开历史的扉页,回到5000年的历史长河里去搜寻那些女英雄们的足迹,让我们怀着悲愤、敬仰的心情去追忆那些巾帼们的奋斗历程。

在三皇五帝之前的氏族社会里,母系氏族是第一个氏族社会,那时候女人是社会的主宰,不管是生儿育女还是狩猎,农活都是女人们的工作,男人们除了传种接代这个重要任务外,就是打架斗殴,弄枪舞棒,干些无用,无聊,无奈的琐事,女人拥有很高的权威,她们的话就象圣旨,男人不得违抗。这是有史以来,女人们地位最高的一次,也是女人们最得意的时刻,但好日子不长,之后不知道什么原因就到了父系社会,女人们的地位一落千仗,从此开始了长达几千年被压迫,被奴役的悲惨命运。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向男权发起挑战的是花木兰,她女扮男装,顶替父亲去打仗,在漆黑冰冷的夜里,在滚滚的黄河边,在尸横遍野的战场上,她以过人的计谋、高超的武功、出众的领导能力,把敌人打的望风而逃,落花流水。当花木兰功成名就,荣归故里时,就注定她会成为一段佳话而流传千古,花木兰让男人们第一次开始重新审视身边的女人,让所有的男人知道女人不比男人差。即使是到男人们才能上的战场,女人同样可以做地很出色。

第二个让我钦佩的是秦始皇时期的孟姜女,作为一个民间女子,她千里迢迢,来到长城脚下,在人山人海的工地边,在夫君范喜郎杳无踪影的巨大悲痛中,一哭就是七天七夜,直哭得天混地暗,日月无光,直哭到万里长城轰然坍塌,然后纵身跳进了茫茫大海。我们在悲伤,同情、感动之余,没有必要更多的去探究故事的真实性,这是一个催人泪下的爱情悲剧,但更大的意义在于,孟姜女向秦始皇,向这个中国最伟大的男人发起了挑战,向秦王朝发起了挑战,向那个黑暗残暴的社会发起了挑战,在孟姜女哭倒长城不久,强大的秦王朝就被项羽和刘邦推翻了,孟姜女不仅告诉我们怎样去爱一个男人,更告诉我们怎样去恨一个人,恨一个社会,恨一个国家。孟姜女是一个敢爱敢恨的女人,值得人们尤其是女人门永远学习和尊敬。

Ⅲ 中国女性地位的变迁

传统意义上,是男尊女卑

但是新中国后,男女平等了

在新中国第一届中内央人民政府容机构中,1名女性国家副主席(宋庆龄),3名女部长(司法部部长史良、卫生部部长李德全和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何香凝),副部长以上的女性领导干部有20名,从而开启了新中国女性高层政权参与的先河。

Ⅳ 中国女性地位的演变历史

传统意义上,是男尊女卑,但是新中国后,男女平等了,现在也总体上地位平等了,虽然个别地区可能仍然有些守旧的传统观念。

Ⅳ 中国历代女性地位是怎样发展变化的

远古社会经历过母来系氏族社会,女性源是社会的主要劳动者,所以是社会的领导者,占主导地位.社会进入父系氏族社会之后,女性成为男性的附属,主要是劳动者的生产者,地位低下.中国古代进入奴隶社会以后,女性地位仍处于较低地位,但仍可上阵杀敌等.进入封建社会后,地位虽不如男子但是具有一定的权利,对其的限制也不是很多,特别是魏晋南北朝以及隋唐时期,女子的地位有了明显的提高,社会允许女子改嫁,服饰上宽衣窄袖,坦胸丰满溢出,到了武则天是尤甚,女子可拥有官职.,甚者是武将的官衔.大宋朝程朱理学的时候才提出三从四德的观点,人们有了理学的束缚,使女子的地位以及生活得到很大的限制,出现“七出”等法律的明文限制,到明朝理学被极为推崇,出现贞洁牌坊等一些列惨无人道的手段来限制女子的自由,一直沿用到中华民国的成立,民国成立后颁布了中华民国宪法中有允许婚姻自由,女子获得学习权利,效果虽不是很明显,但是出现了许多女性学者,以及为解放妇女而进行的运动.新中国成立以后陆续颁布了许多使女性与男性平等的法律法规,现如今女子的地位与男子基本平等

阅读全文

与浅议中国女性历史地位的变迁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