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国三次历史巨变给我们的启示
百年巨变得出的结论是: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社会主义的胜利,才能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
㈡ 中国古代史上三次大统一是什么
三次大统一:秦。西晋,隋朝 加强中央集权: 西周,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 宗法制, 确立了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国”和“家”密切的结合在一起。 汉代,汉承秦制,中央设丞相御史太尉(三公),太尉专管军事,分设内外朝;地方实行郡县制。 元朝,中央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地方行省制度,西藏归属中央 史上民族融合的三次高潮分别是: 第一次高潮: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华夏族与周边的少数民族匈奴、东胡、戎、越等族通过经济文化交流和战争,接触频繁,促进了民族融合。这一融合兼并过程,为后来秦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基础。 第二次高潮:魏晋南北朝时期。蜀国与西南少数民族联系加强,吴国境内的山越和汉族共同开发了江南,西晋内迁的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族与汉族联系日益密切。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的民族大融合,这次大融合高潮的顶点在南北朝时期。 第三次高潮: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该时期战争频繁,促进了民族融合。两宋时期,封建生产方式逐渐向边疆地区扩展,周边各族迅速封建化。元朝时期,国家统一,北方民族南迁,中原民族向边疆迁移,形成了新的民族。这次大融合高潮的顶点在元朝。
㈢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三次历史性的革命是
1、1949年新中国成立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历史性内转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容,中国的广大人民,深受三重大山的压迫。新中国的成立则使得广大的人民群众成为新社会的主人。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社会实现的第一次历史性转变;
2、1956年底,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标志着我国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性转变,“为中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开辟了道路”。1956年以后,我国开始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期。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社会实现的第二次历史性转变;
3、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社会实现的第三次历史性转变。
㈣ 中国历史上有几次大的思想论战
20世纪前后,中国近代历史上发生了三次大的思想论战。具体介绍如下:
一、维新派与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19世纪末)
19世纪70年代以后,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过程中,加剧了对中国的侵略。各国还纷纷在中国强占“租界地”,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和发展资本主义积极奔走呼号,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以饱满的热情宣传维新思想,同以荣禄、李鸿章和徐桐为代表的封建顽固派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1898年维新派与顽固势力的论战内容有: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提倡西学,改变教育制度。
作为新的经济力量和政治力量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第一次给封建顽固派以异常沉重的打击,猛烈抨击了封建的旧制度、旧思想和旧文化,广泛传播了西方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学说和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等进步主张,形成了近代以来中国的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二、保皇派与革命派的论战(1905—1907年)
20世纪初,随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完全确立,清政府变成了“洋人的朝庭”,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已经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当时流亡海外的康有为、梁启超等为清政府的假立宪所迷惑,继续鼓吹改良,抵制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对革命派进行了恶毒攻击,这种倒行逆施不可避免地遭到了以孙中山、章炳麟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有力还击。
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内容有:要不要用暴力推翻清政府,要不要实行民主政治,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剥削制度。
通过论战,资产阶级革命派彻底揭穿了改良派企图通过改良来遏制革命的真面目,辩明了革命道理,受到了普遍的拥护,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得到了广泛传播,形成了近代以来中国的第二次思想解放潮流。
三、新文化运动(1915—1917年)
辛亥革命失败后,北洋军阀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在思想领域里掀起了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受辛亥革命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出现了“短暂的春天”资产阶级队伍一度壮大起来。
为了启迪广大人民的觉悟,以陈独秀、李大钊、鲁迅和胡适为代表的激进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以《新青年》为陆地,在思想文化领域里同封建势力展开了十分激烈的斗争。
新文化运动内容有: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和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在思想文化领域里的一次伟大战斗,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给封建势力以沉重的打击,唤醒了中国人民尤其是广大青年知识分子,形成了近代以来中国的第三次思想解放潮流。
(4)中国历史的三次巨扩展阅读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从根本上改造中国社会的呼声日益高涨。这引起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的反对。
1919年7月,胡适在《每周评论》31期上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一文。他主张“少谈些主义”,是反对宣传马克思主义,否认马克思主义对中国革命的指导作用。胡适主张“多研究些问题”,是反对“根本解决”中国的社会问题。
李大钊在《每周评论》35期上发表《再论问题与主义》,指出问题与主义是不可分割的关系。他针对胡适反对“根本解决”的观点,指出“必须有一个根本的解决,才有把一个一个的具体问题都解决了的希望”。
“问题与主义之争”标志着新文化运动中统一战线的内部马克思主义与改良主义的公开分裂。
㈤ 中国历史上的三次大分裂时期及其特征是什么
春秋战国、三国两晋南北朝、五代辽宋夏金
㈥ 20世纪以来 中国历史上三次巨大变化是什么呢
一.孙中山发动辛亥革命,推翻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
二.毛泽东率领中国共产党建立新中国.
三.邓小平搞改革开放,使中国迅速发展,面貌发生巨大变化.
㈦ 中国近代史的三次巨变是什么
辛亥革命
新中国成立
十一届三中全会
㈧ 20世纪以来,中国经历的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是什么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
一.通过辛抄亥革命,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二.1949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推翻了三座大山,赢得了国家的独立,建立了新中国.
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进行改革开放,我国的面貌发生巨大变化,经济发展迅速,综合国力飞速提高.
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完成的、坚持改革**,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社会主义在中国显示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但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蚀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成功地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㈨ 中国历史上的三次文化大劫
一 秦始皇焚书坑儒 焚的主要是诸子百家和六国的史书,后来有两个混回混骗吃骗喝不算,跑答路前还把秦始皇臭骂了一顿,始皇大怒,派人去查,抓了460个全部埋了。秦始皇就因为这个被骂了几千年,却不知道秦国早有焚书的先例,当年商鞅变法也烧了一把。
二 满清文字狱和乾隆修四库全书,企图阉割中华文明,连岳飞的诗也改了,那位纪晓岚大才子在乾隆文网高压下成了精神太监性欲狂人。
三 还有就是本朝的文阁,秦始皇就杀了460个算什么,本朝一个反右就牵连了几十万,就连太祖也说,超过秦始皇一万倍。
㈩ 中国历史上三次革命分别是什么
1、前221年,秦始皇复统一全国,建立专制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1911-1912年,辛亥革命,推翻君主制度,建立了近代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
3、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时期。
(10)中国历史的三次巨扩展阅读:
中国人民自近代以来,为了民族的独立与解放、国家的繁荣与富强,进行了长期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完成了中国革命的任务,建立了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并取得巨大成就的历史。
所以中国革命史是一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史,是社会主义在中国的胜利史,是进行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