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国历史上的不败将军有谁
一、兵圣——孙武
字长卿,后人尊称其为孙子、孙武子、兵圣、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出生于公元前535 年左右,春秋时期齐国乐安(今山东省广饶县)人,详细的生卒年月日不行考。曾以《兵法》十三篇见吴王阖闾,受任为将。领兵接触,战无不胜,与伍子胥率吴军破楚,五战五捷,率兵6万打败楚国20万雄师,攻入楚国郢都。北威齐晋,南服越人,显名诸侯。所着《十三篇》是我国最早的兵法,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成为国际间最着名的兵学范例之书。
二、一统六国的悍将——王翦
与白起、廉颇、李牧并称战国四台甫将。而军事生涯中未败一役的似乎只有他一个。
王翦少年时期就喜好兵法,事奉秦始皇征战。始皇十一年(前236年),王翦领兵攻破赵国阏与(今山西温顺),拔九城,争取赵漳水流域。十八年又攻打赵国,历时一年,攻陷赵都,虏赵王迁,赵王降,赵成了秦的一个郡。次年,燕太子丹派荆轲刺杀秦王。秦王于是派王翦将兵攻打燕国,击破燕军主力于易水西,燕王逃到了辽东,王翦平定了燕蓟,告捷而归。秦使王翦子王贲击楚,还击魏,魏王降,遂定魏地。
三、大汉飞骑——霍去病
河东郡平阳县(今山西临汾西南)人。
四、北伐之志——祖逖
字士稚,范阳逎县(今河北涞水)人。东晋初期着名的北伐将领。着名的“闻鸡起舞”就是他和刘琨的故事。建兴元年(313年),祖逖带着随他南下的部曲百余家北渡长江,“中流击楫”宣誓:“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至淮阴后,一面冶铸武器。一面招募流散,得两千多人后开展北伐,面临其时凶蛮的北方部族,北伐军所向披靡,曾一度收复黄河以南大片土地,但及后因朝廷内乱,在他死后北伐功败垂成。祖逖亦是一位极受人民恋慕的将领,他死后,所辖的豫州人人都似乎怙恃离世那样伤心。
五、北齐最后的支柱——高长恭
兰陵武王高肃,南北朝北齐王室,一名孝瓘,字长恭,文襄帝四子也。兰陵王一生到场了大巨细小无数次战争。其中广为歌颂的一次就是历史上着名的“邙山大战”。公元564年,北方草原的突厥和黄土高原的北周对北齐发动进攻,北齐重镇洛阳被北周十万雄师团团围困,北齐武成天子急遽召集军队前往解围。在洛阳城外,北齐援军发动了一次次进攻,都被北周军队击溃,眼看就要面临三军覆灭的田地。这时,受命为中军将的兰陵王戴着“大面”,身穿铠甲,手握利刃,率领五百精骑,奋勇杀入周军重围,所向披靡,一直杀到洛阳城下。守城的北齐军队被困多日,不敢贸然开门,兰陵王摘下面具,城上的北齐军立刻欢呼起来,打开城门,与城外雄师合兵一处,奋勇杀向周军,周军大北。
七、精忠报国——岳飞
字鹏举,汉族。北宋相州汤阴县永和乡孝悌里(今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菜园镇程岗村)人。不想多说了,他的故事国人基本都知道,只是想指出,无论是征外照旧安内,其向导的岳家军战无不胜!
八、常十万——常遇春
字伯仁,汉族,号燕衡。安徽省怀远县常家坟镇永平岗人,明朝开国名将。元至正十五年(1355),到场农民起义军,随朱元璋渡长江,取太平(今安徽当涂),破集庆(今南京)等地,每战必先,屡立战功,升中翼大元帅。十七年,攻宁国(今属安徽),身中流矢,裹伤再战。今后连克宁国、池州(今安徽贵池)、婺州(今浙江金华)等城。二十三年秋,在鄱阳湖之战中,他奋勇当先,救出被陈友谅军围困的朱元璋,旋即率军封锁湖口,会同诸将全歼号称60万的陈军。二十五年十月,以副将军与徐达率军进攻张士诚,先取淮东,后占浙西,于二十七年九月攻克平江(今苏州),俘获张士诚及其将士25万。因功升中书平章军国重事,封鄂国公。十月,又以副将军与徐达率军25万北上,转战中原,次年八月,攻克多数(今北京),死亡元朝。明洪武二年(1369),率军继续北征,攻占元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北),俘元宗王及将士万余。七月,回师途中,暴病而卒,追封开平王,赐后人冰铁锏上打昏君下打奸臣(后有开平王常宝童痛打严嵩)。他英勇善战,统军有方,自谓能以10万众横行天下,军中称为“常十万”。他也是公认的一位“天下奇男子”。
九、东方“隆美尔”——孙立人
中华民国陆军二级上将,字抚民,号仲能,汉族,安徽省巢湖市庐江县金牛镇人,抗日名将、军事家、民族英雄、蒋介石“五大主力”之一新一军军长。结业于美国弗吉尼亚军校,仁安羌一战赢得了国际声誉,营救英军并和美军并肩作战,买通中缅公路中声誉鹊起,被西欧军事家称作“东方隆美尔”。是军级单元将领中,扑灭日军最多的中国将领。荣获第三品级的不列颠帝国勋章,被视为国军中相当另类的鹰派。
十、传奇上将——许世友
出生在河南新县乘马岗镇田铺乡许家合村。
土地革命战争时代,1928年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建立后,许世友同志历任班长、排长、营长、红四方面军第四军第十二师三十四团团长。1932年率部随红四方面军转战川陕,投入建立川陕革命凭据地的斗争。1933年7月任红九军副军长兼二十五师师长,后任红四军副军长、军长,红四方面军骑兵司令员。在徐向前同志向导下,到场了鄂豫皖苏区的建立和川陕苏区的历次反“围剿”斗争和长征。他曾七次到场敢死队,再次担任敢死队队长,四次负伤,体现了为革命奋掉臂身的英勇精神。一九三三年在川陕苏区反“六路围攻”时,他指挥三个团守卫四川省万源城,以与阵地共生死的气概,运用天真灵活的战术,打垮了在数目上占绝对优势的敌人,坚守三个月之久,在守卫川陕革命凭据地作出了重大孝敬。一九三五年八月下旬,毛泽东主席、周恩来副主席率红军右路军长征北上走出草地时,国民党军胡宗南部第四十九师在甘南包座“堵剿”,他衔命率红四方面军第四军,和红三十军一道,与敌鏖战两天两夜,将该敌全歼,打开了向甘南进军的门户。由于张国焘的破裂运动,许世友同志所在的红四方面军先后三次往返于草地,历尽千难万险,备尝艰辛。一九三六年七月,第三次过草地,他指挥骑兵队伍担任前卫,沿途举行了频仍的战斗,为红四方面军渡过艰险、北上甘南缔造了有利条件。
㈡ 中国古代十大不败名将
一、兵圣——孙武
字长卿,后人尊称其为孙子、孙武子、兵圣、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出生于公元前535 年左右,春秋时期齐国乐安(今山东省广饶县)人,具体的生卒年月日不可考。曾以《兵法》十三篇见吴王阖闾,受任为将。领兵打仗,战无不胜,与伍子胥率吴军破楚,五战五捷,率兵6万打败楚国20万大军,攻入楚国郢都。北威齐晋,南服越人,显名诸侯。所着《十三篇》是我国最早的兵法,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成为国际间最着名的兵学典范之书。
二、一统六国的悍将——王翦
与白起、廉颇、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而军事生涯中未败一役的似乎只有他一个。
王翦少年时期就喜爱兵法,事奉秦始皇征战。始皇十一年(前236年),王翦领兵攻破赵国阏与(今山西和顺),拔九城,夺取赵漳水流域。十八年又攻打赵国,历时一年,攻陷赵都,虏赵王迁,赵王降,赵成了秦的一个郡。次年,燕太子丹派荆轲刺杀秦王。秦王于是派王翦将兵攻打燕国,击破燕军主力于易水西,燕王逃到了辽东,王翦平定了燕蓟,得胜而归。秦使王翦子王贲击楚,还击魏,魏王降,遂定魏地。
三、大汉飞骑——霍去病
河东郡平阳县(今山西临汾西南)人。
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十七岁的霍去病被汉武帝任为骠姚校尉,随卫青击匈奴于漠南(今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南),以800人歼2028人,俘获匈奴的相国和当户,并杀死匈奴单于的祖父和季父,勇冠全军,受封冠军侯。
元狩二年(前121年)春,汉武帝任命十九岁的霍去病为骠骑将军。于春、夏两次率兵出击占据河西(今河西走廊及湟水流域)地区的匈奴部,歼4万余人。俘虏匈奴王5人及王母、单于阏氏、王子、相国、将军等120多人,降服匈奴浑邪王及部众4万人,全部占领河西走廊。匈奴为此悲歌:“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同年秋,奉命迎接率众降汉的匈奴浑邪王,在部分降众变乱的紧急关头,率部驰入匈奴军中,斩杀变乱者,稳定了局势,浑邪王得以率4万余众归汉。元狩四年(前119年)春,汉武帝命卫青、霍去病(22岁)各率骑兵5万分别出定襄和代郡,深入漠北,寻歼匈奴主力。霍去病率军北进两千多里,越过离侯山,渡过弓闾河,与匈奴左贤王部接战,歼敌70400人,俘虏匈奴屯头王、韩王等3人及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83人,乘胜追杀至狼居胥山(今蒙古境内),在狼居胥山举行了祭天封礼,在姑衍山举行了祭地禅礼,兵锋一直逼至瀚海(今贝加尔湖)。经此一战,“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他用兵灵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断,每战皆胜,深得武帝信任。留下了“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千古名句。元狩六年(公元前117)病卒,年仅24岁(虚岁)。
四、北伐之志——祖逖
字士稚,范阳逎县(今河北涞水)人。东晋初期着名的北伐将领。着名的“闻鸡起舞”就是他和刘琨的故事。建兴元年(313年),祖逖带着随他南下的部曲百余家北渡长江,“中流击楫”宣誓:“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至淮阴后,一面冶铸兵器。一面招募流散,得两千多人后开展北伐,面对当时凶蛮的北方部族,北伐军势如破竹,曾一度收复黄河以南大片土地,但及后因朝廷内乱,在他死后北伐功败垂成。祖逖亦是一位极受人民爱戴的将领,他死后,所辖的豫州人人都好像父母离世那样悲伤。
五、北齐最后的支柱——高长恭
兰陵武王高肃,南北朝北齐王室,一名孝瓘,字长恭,文襄帝四子也。兰陵王一生参加了大大小小无数次战役。其中广为传颂的一次就是历史上着名的“邙山大战”。公元564年,北方草原的突厥和黄土高原的北周对北齐发动进攻,北齐重镇洛阳被北周十万大军团团围困,北齐武成皇帝急忙调集军队前去解围。在洛阳城外,北齐援军发动了一次次进攻,都被北周军队击溃,眼看就要面临全军覆灭的境地。这时,受命为中军将的兰陵王戴着“大面”,身穿铠甲,手握利刃,率领五百精骑,奋勇杀入周军重围,势如破竹,一直杀到洛阳城下。守城的北齐军队被困多日,不敢贸然开门,兰陵王摘下面具,城上的北齐军立即欢呼起来,打开城门,与城外大军合兵一处,奋勇杀向周军,周军大败。
六、大唐的奠基者——李靖
字药师,汉族,雍州三原(今陕西三原县东北)人。隋末唐初将领,是唐朝文武兼备的着名军事家。后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武德元年(618)五月,李渊建唐称帝,李世民被封为秦王。为了平定割据势力,李靖随从秦王东进,平定在洛阳称帝的王世充,以军功授任开府。从此,李靖开始崭露头角。之后在推翻隋朝,剿灭各割据政权的战斗中,李靖无不逢战必克,唐朝建国后,又率军北征突厥,为大唐开拓了无限的疆域。贞观十七年(643),又与长孙无忌等二十四人图像于凌烟阁,尊奉为功臣,并进位开府仪同三司。
七、精忠报国——岳飞
字鹏举,汉族。北宋相州汤阴县永和乡孝悌里(今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菜园镇程岗村)人。不想多说了,他的故事国人基本都知道,只是想指出,无论是征外还是安内,其领导的岳家军战无不胜!
八、常十万——常遇春
字伯仁,汉族,号燕衡。安徽省怀远县常家坟镇永平岗人,明朝开国名将。元至正十五年(1355),参加农民起义军,随朱元璋渡长江,取太平(今安徽当涂),破集庆(今南京)等地,每战必先,屡立战功,升中翼大元帅。十七年,攻宁国(今属安徽),身中流矢,裹伤再战。此后连克宁国、池州(今安徽贵池)、婺州(今浙江金华)等城。二十三年秋,在鄱阳湖之战中,他奋勇当先,救出被陈友谅军围困的朱元璋,旋即率军封锁湖口,会同诸将全歼号称60万的陈军。二十五年十月,以副将军与徐达率军进攻张士诚,先取淮东,后占浙西,于二十七年九月攻克平江(今苏州),俘获张士诚及其将士25万。因功升中书平章军国重事,封鄂国公。十月,又以副将军与徐达率军25万北上,转战中原,次年八月,攻克大都(今北京),灭亡元朝。明洪武二年(1369),率军继续北征,攻占元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北),俘元宗王及将士万余。七月,回师途中,暴病而卒,追封开平王,赐后人冰铁锏上打昏君下打奸臣(后有开平王常宝童痛打严嵩)。他英勇善战,统军有方,自谓能以10万众横行天下,军中称为“常十万”。他也是公认的一位“天下奇男子”。
九、东方“隆美尔”——孙立人
中华民国陆军二级上将,字抚民,号仲能,汉族,安徽省巢湖市庐江县金牛镇人,抗日名将、军事家、民族英雄、蒋介石“五大主力”之一新一军军长。毕业于美国弗吉尼亚军校,仁安羌一战赢得了国际声誉,营救英军并和美军并肩作战,打通中缅公路中声誉鹊起,被欧美军事家称作“东方隆美尔”。是军级单位将领中,歼灭日军最多的中国将领。荣获第三等级的不列颠帝国勋章,被视为国军中相当另类的鹰派。
十、传奇上将——许世友
出生在河南新县乘马岗镇田铺乡许家合村。
土地革命战争期间,1928年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成立后,许世友同志历任班长、排长、营长、红四方面军第四军第十二师三十四团团长。1932年率部随红四方面军转战川陕,投入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33年7月任红九军副军长兼二十五师师长,后任红四军副军长、军长,红四方面军骑兵司令员。在徐向前同志领导下,参加了鄂豫皖苏区的创建和川陕苏区的历次反“围剿”斗争和长征。他曾七次参加敢死队,再次担任敢死队队长,四次负伤,表现了为革命奋不顾身的英勇精神。一九三三年在川陕苏区反“六路围攻”时,他指挥三个团保卫四川省万源城,以与阵地共存亡的气概,运用灵活机动的战术,打垮了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的敌人,坚守三个月之久,在保卫川陕革命根据地作出了重大贡献。一九三五年八月下旬,毛泽东主席、周恩来副主席率红军右路军长征北上走出草地时,国民党军胡宗南部第四十九师在甘南包座“堵剿”,他奉命率红四方面军第四军,和红三十军一道,与敌鏖战两天两夜,将该敌全歼,打开了向甘南进军的门户。由于张国焘的分裂活动,许世友同志所在的红四方面军先后三次往返于草地,历尽千难万险,备尝艰辛。一九三六年七月,第三次过草地,他指挥骑兵部队担任前卫,沿途进行了频繁的战斗,为红四方面军渡过艰险、北上甘南创造了有利条件。
抗日战争开始不久,许世友同志随朱德总司令出师太行山,投身于伟大的抗日斗争。一九三八年十月,他担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第三八六旅副旅长,参加了冀南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同年年底,在刘伯承、邓小平同志指挥下进军冀南。一九三九年二月上旬,他和旅长陈赓同志在威县以南香城固地区,以预伏的方式,诱歼日军一个加强步兵中队,毙敌大队长以下二百余人,生俘八人,给日军以沉重打击,史称香城固战斗。1939年秋入华北党校学习,一九四〇年九月,他调任山东纵队第三旅旅长,同日、伪、顽在渤海之滨和清河两岸,展开了激烈斗争。一九四一年春,他指挥胶东地区八路军和地方武装,横扫敌伪。一九四二年二月,他任山东纵队参谋长。同年十月起,任胶东军区司令员,领导胶东军民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发展壮大人民武装,粉碎日、伪军频繁的“扫荡”和蚕食,打得敌人心惊胆寒。一九四五年春他率部讨伐国民党投降派赵保原、克万第、战左村,席卷五龙河两岸,清除了胶东抗日的障碍。许世友同志为胶东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和巩固作出了重大贡献。
㈢ 中国历史上的不败将军有谁卫青打过败仗吗
真有,从时间来排序:孙自武(《孙子兵法》的作者)身平指挥战役73场,胜73场《春秋》《左转》《东周列国志》《史记》等均有记述。
卫青:大小战役均无败绩,其中经典的对匈奴七次鏖战堪称经典,解救华夏于危难,使得汉民族得以延续。令汉朝的国号成为一个民族的象征。
岳飞:不多说大家都知道。经典的常胜将军,从对内镇压农民起义,到对外抗侵,从来以少胜多, 无一败绩。
戚继光:从驱逐倭寇,到打击蒙古,堪称传奇,抗倭时战损比更是达到了惊人的1:79。在北方抗击蒙古时首创练兵实纪,堪称现代练兵的鼻祖。首创使用火器,包括火炮,火铳,弗朗机,以及带有装甲的战车配备火炮 弗朗机的古代坦克,来抗击游牧骑兵的战列。火器在其军队配备之高。实属罕见。在中国历史上首次终结了骑兵作战的名将。从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到北方边塞打击蒙古,大小战役无一败绩。
其实历史上还有很多出名的将领因为个人意外的因素未获胜,他们并不比以上几位差,差点成为常胜将军。
㈣ 中国历史上的不败将军
历史上不败的将军很多,我认为真正意义上的应该是武安君白起,被称为人屠。自内从领兵作战以容来165万人,可能有不实之处但100万肯定是有的,到长平之战,昭王秘密派白起指挥作战,还下严令,泄露白起为帅者斩。可见这时的白起已经到人见人怕,不敢与之为敌的境界了。所以我认为不败的,因为没人和他作战了,还有败吗?
㈤ 中国古代四大不败名将是哪四位
1,李靖,原因:毛主席打败白起+韩信(国民党),但唯独pk李靖一点把握都没有,如果有人想把毛主席拉下神坛,其实某些人只需问一声"你打仗pk得过李靖吗"。撒豆成兵(这不是神话),以少胜多,奇袭连杀,追击精准,料敌如神等等,3000骑兵追杀东突厥近20万铁骑(其战力超过垓下之战中50万汉军,远超白起长平之役时赵国倾国之兵),李靖破敌之快,其他五路大军仅为摆设(阻击下可汗退路,领领功劳罢了),灭东突厥乃李靖全功,李靖"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古今第一实至名归,李世民打仗与李靖比就如儿童团的与战神比,"欲与天公试比高"的天公是李靖都不知道,李靖玩李世民如同玩小孩一般,李世民确实是很黑的,最大的优点是咋么玩他都不会生气,唐太宗最注重的是实利,用"吓傻众生"都不足以形容李靖打仗xx,用"天将军,地将军,神将军"都不足以形容李靖打仗的犀利,李靖如果写xx兵法都有十本孙子兵法那么厚,毛主席可能清闲的时候又去看看李靖,这时觉得自己打仗可以和李靖有得比了,哪想发觉到竟然还是一点把握都没有,毛主席打仗有多厉害有些人是很清楚的,李靖打仗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长河中都是独孤求败,包括更久远的将来,要我来形容李靖打仗的厉害只想到"傻逼"二字,其他例子我不多说了。嘿嘿,白起遇到李靖的话会直接投降的,三个孙武也不是李靖对手,横向比较二个"巧夺天工"的鲁班也比不了一个李靖。李世民好傻好傻,明明自己不清楚李靖打仗到底有多厉害,偏偏送李靖三千精骑,粪土当年万户侯的人就是李靖,"此乃韩信什么的"就是一托词,韩信打仗跟李靖比就如同吃奶的婴儿....这不是我说的,是李靖自己暗喻。骑兵调动很快,突厥第一次吃了暗亏,定有防备,李世民派人讲和,是突然发现自己就是倾全国之兵也不是李靖三千精骑的对手,是给李靖制造困难的,但是李靖再次以3000精骑实施一路推平的打击手法,其实难度是成倍提升的,李世民的潇洒日子终于到头了,傲视天下的不再是李世民,而是手提3000精骑的李靖。但李靖确实是个大侠客,俺的李靖独尊"神棍"子牙兄,是为平常百姓服务的,据我猜测李靖可能是个孤儿,父母亲戚可能在隋炀帝远征高丽的时候牺牲了,李靖写的兵书可能都是超级缩水版的,不必太过紧张,但后人切记、谨记李靖这个"万代高手"。李靖中等身材,但确实是很帅很帅的,电视剧都把人家丑化了。
2,姜子牙,兵祖。开七百年大周以为是开玩笑开出来的吗?四百年大汉都分西汉与东汉。李靖就是不愿为李世民做姜子牙干的事,才那么对付李靖的,你们看看后来的李世民在忙些什么事就知道了,孙子兵法在这些高手面前就如同广播体操,孙武军事能力PK姜子牙完全是找虐,2名与3名的军事能力差距较大,不可逾越,神棍----子牙兄统领神级将领,乃后世之师。3,孙武,兵圣,孙子兵法。4,成吉思汗,一代天骄,征战疆土n1。5,白起,人屠,白起也很厉害,论实战也胜过孙武,但我不多说了。6,项羽,以少胜多,武勇之震古烁今,以不足十万力战垓下,其实是分毫之差。如不带虞姬至少能领军突围,韩信之流根本不敢与之争锋。7,孙膑,围魏救赵,孙膑兵法。8,吴起,兵雄。9,帖木儿。10,李牧,反击匈奴,反击暴秦。11,冉闵,五胡乱华终结者。12,陈庆之,13,韩信,汉初名将,很会做人,很有政治头脑,善于统兵。14,卫青,反击匈奴。15,郭子仪。16,王翦。17,岳飞,抗金名将。18,徐达,明朝大将。19,霍去病,青年高手,难能可贵。20,诸葛武侯(三国打仗绝对第一,与19名可以互换,甚至可以排得更高,当无疑议,诸葛武侯统领候级将领,其实韩信应该排武侯之下,但淮阴侯是前辈就不计较了)..。(补充说明:我的排名最具有科学性,一二名可以换位,三四名可以对换,五六名可以对换,七八可以交换...九十名同样可以调换)
四大名将(没这称呼,要排的话孙武就没资格上啰):姜子牙,李靖,白起,成吉思汗或者项羽
㈥ 历史上不败将军
1霍去病元朔六年(公元前123),霍去病被汉武帝任为骠姚校尉,随卫青击匈奴于漠南(今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南),以800人歼2028人,受封冠军侯,又封骠骑将军。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封为骠骑将军。于春、夏两次率兵出击占据河西(今河西走廊及湟水流域)地区的匈奴部,歼4万余人。同年秋,奉命迎接率众降汉的匈奴浑邪王,在部分降众变乱的紧急关头,率部驰入匈奴军中,斩杀变乱者,稳定了局势,浑邪王得以率4万余众归汉。从此,汉朝控制了河西地区,打通了西域道路。四年夏,与卫青各率5万骑过大漠(今蒙古高原大沙漠)进击匈奴。霍去病击败左贤王部后,乘胜追击,深入2000余里,歼7万余人。后升任大司马,与卫青同掌兵权。他用兵灵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断,每战皆胜,深得武帝信任。留下了“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千古名句。元狩六年(公元前117)病卒,年仅24岁。2孙武,孙武画像(出自明万历《三才图绘》刻本) 孙武,字长卿,后人尊称其为孙子、孙武子、兵圣、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汉族,他出生于公元前535 年左右,春秋时期齐国乐安[1][2](今山东省广饶县)人,具体的生卒年月日不可考。曾以《兵法》十三篇见吴王阖闾,受任为将。领兵打仗,战无不胜,与伍子胥率吴军破楚,五战五捷,率兵6万打败楚国20万大军,攻入楚国郢都。北威齐晋,南服越人,显名诸侯。所著《十三篇》是我国最早的兵法,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成为国际间最著名的兵学典范之书。3白起 古代被誉为战神 主要战绩 伊阙之战斩杀韩魏联军24万。 攻破楚都,烧其祖庙,共歼灭35万楚军。 攻赵先后歼灭赵军60万(含长平之战)。 攻魏于华阳斩首13万。 与赵将贾偃战沉卒2万。 攻韩于陉城斩首5万。4李靖李靖军功卓越。上元元年(760),唐肃宗把李靖列为历史上十大名将之一,并配享于武成王(姜太公)庙。他才兼文武,出将入相,为唐朝的统一与巩固立下了赫赫战功。唐太宗曾给予高度评价:“……尚书仆射代国公靖,器识恢宏,风度冲邈,早申期遇,夙投忠款,宣力运始,效绩边隅,南定荆扬,北清沙塞,皇威远畅,功业有成。”同时,他治军、作战又积累了一套成功的经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我国的军事思想和理论。他写有《李靖六军镜》等多部兵书,大都已经失传,后人编辑了《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在北宋时期列入《武经七书》,是古代兵学的代表著作。 5韩信(约前231-前196),西汉开国功臣,齐王、楚王、上大将军,后贬为淮阴侯。公元前三世纪世界上最杰出的大军事家、大战略家。中国历史上伟大军事家、战略家、战术家、统帅和军事理论家。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被后人奉为兵仙、战神。“王侯将相”韩信一人全任。“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是楚汉之时人们对其的评价 6岳飞,字鹏举,20岁投军抗金。绍兴十一年(1141)十二月二十九日,秦桧以“其事莫须有”(必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治罪,在临安大理寺狱中被狱卒拉肋(猛击胸肋)而死(也有人说是赐毒酒而死),时年三十九岁。绍兴三十二年高宗退位,孝宗即位,为岳飞平反。乾道五年(1170),宋孝宗诏复飞官,以礼改葬,建庙于鄂。六年,赐岳飞庙曰忠烈。淳熙六年(1180),谥武穆,嘉泰四年(1204)宋宁宗追封高宗的抗金诸将为七王,岳飞封为鄂王。宋理宗宝庆元年(1225)定谥号忠武。据传,岳飞留有《岳武穆集》(又称《武穆遗书》)。 7左宗棠,汉族,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时任陜甘总督。晚清重臣,军事家、政治家、著名湘军将领,洋务派首领。一生经历了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镇压陕甘回变和收复新疆(清收复新疆之战)等重要历史事件。左宗棠少时屡试不第,转而留意农事,遍读群书,钻研舆地、兵法。后竟因此成为清朝后期著名大臣国外的有匈奴王阿提拉亚历山大大帝英国纳尔逊海军上将美国巴顿将军
㈦ 中国历史上有几位将军没打过败仗从古至今的
恕我孤陋寡闻,估计是没有的。世上没有常胜将军,英雄如拿破伦也遇滑铁卢。 帮你查了一下知道有个白起、孙膑、成吉思汗之类。不过,个人认为,完全不败基本是不可能的,任何一个将领都有一个成长的过程,哪有婴儿走路不摔倒的,只不过败的程度可能有轻重之说。
㈧ 中国历史上有那么多名将,哪些名将称得上不败将军呢
在我国历史上,有很多保护人民、捍卫国家的将军。这些将军对国家和人民起着最重要的作用,在和平年代,他们是人民心中的安全感;在战争年代,他们是人民安危的保护神。
在现场上,有些将军能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誓死奋战,而有些将军却为了自己的私欲弃国家与人民而不顾。所以将军也分为很多种,有的只会纸上谈兵;有的有勇无谋,这些将军只能得到短暂的胜利。然而还有种将军被称为是不败将军,他们从来没有失败过,做到了真正的百战百胜。所以即使佳人已逝,他们却从来没有消失于人们的心中,他们的事迹依然被后人口口相传,他们还是人民心中的骄傲。
孙武,字长卿,后人尊他为兵圣,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曾以《兵法十三篇》见吴王阖闾,任为将。领兵打仗,百战百胜,闻名诸侯。他所著的《十三篇》被誉为兵学圣典,成为国际间最著名的兵学典范之书。
㈨ 历史上、哪位将军拥有不败的神话
孙子:一生不败,带领越国战胜楚国,留下《孙子兵法》,最后归隐山林战国吴起:一生不败,打了上千场战,打遍战国所有的大国家,先后效过卫国,鲁国,魏国(最长),楚国。留下《吴子兵法》。最后被杀在楚国 孙膑:围魏救赵相信大家不会陌生吧,那个田忌赛马,就是这为仁兄的主意 白起:一生不败,长平一战埋掉赵国50万军队,可惜最后因权力之争被吕不韦卡查 李牧:战国后期唯一一个能抗衡秦国的,可惜最后赵王中了秦国的反间计卡查了李牧 韩信:跨下将军,替老人捡鞋得到《太公兵法》,韩信点兵,多多亦善,明修。。,暗度陈仓,都是出自这为将军。可惜最后功高震主被吕后卡查西汉卫青,霍去病 :一生不败,横扫大西北,大破匈奴,就是说这俩叔侄,就连飞将军李广也不能比。可惜天忌英才,年纪轻轻的就双双病逝了 李广:飞将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就是指他了,可惜“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也是这位仁兄的最终的宿命 东汉 补充: 李靖,一生不败,唐初名将,历史上少有的出将入相。托塔李天王原形可能是他(我想,呵呵),病卒 郭子仪 ,一生只有一败(因为那一仗他不是老大),盛唐名将,平息安史之乱,再造唐朝,历经四代,出将入相,可谓古今少有,病卒宋朝杨业:北宋初期名将,杨家将里的头头,穆桂英的公公,同辽国,北宋打过仗,一生少有败仗,投靠北宋后战死沙场。 岳飞:一生不败,南宋名将,隧领岳家军连连败辽军,眼看就能收回我大宋领土,最后冤死风波庭,真是天忌天才,可恨的秦狯。 补充: 铁木真 ,一生不败,一代天骄,他是个帝王,他更是一个大将军。他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强硬的将军。病卒。 大明徐达:明朝开国大将军,辅助朱元璋成立大明王朝。横扫陈友亮,东征张士诚,北伐元都。病卒。 戚继光:明中后期将军,破倭寇英雄。被奸臣陷害 明末清初郑成功,民族英雄,脚踢荷兰入侵者,手建我宝岛。病卒 摄政王多尔滚 ,湘军曾国藩,铁军叶挺 毛泽东等清朝到现代的历史不是很久,我就觉得你自己知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