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大理国到底算不算中国历史朝代
大理国开国皇帝段思平祖上是甘肃人,后来融进了当地的白蛮族,世代在南诏担任武将。可内以说段家是容蛮化的汉人。建国之后,段氏自认是汉人的后代,重视汉文化的学习,推行儒佛合一,从这个角度来讲,也算是一个正统的偏邦小国。大理未向大宋称臣,但是当时汉族是在宋政权统治下,所以大理国不能算是中国历史朝代。
大理国(937年-1094年,1096年-1253年)是中国历史上在西南一带建立的多民族政权,全国尊崇佛教,历代国君多于暮年禅位为僧。
公元937年,后晋通海节度使段思平联合洱海地区贵族高方、董伽罗灭大义宁国,定都羊苴咩城(今云南大理),国号“大理”,史称“前理”。疆域覆盖今中国云南、贵州、四川西南部,以及缅甸、老挝、越南北部部分地区。公元1095年,宰相高升泰篡位,改国号“大中”,翌年薨逝归政段正淳,史称“后理”。公元1253年,大理国被大蒙古国所灭,原大理国君段兴智被任命为大理世袭总管。
元世祖至元七年(1270年),元朝在大理原境置云南行省,加强了中国对西南边陲的统治。
② 历史大理国是怎么回事
历史上的大理国(937年-1094年,1096年-1253年,白语:Dablit guaif)是中国历史上西南一带建专立的多民属族政权。全国尊崇佛教,历代国君多于暮年禅位为僧。
公元937年,后晋通海节度使段思平联合洱海地区贵族高方、董伽罗灭大义宁国,定都羊苴咩城(今云南大理),国号“大理”,史称“前理”。疆域覆盖今中国云南、贵州、四川西南部,以及缅甸、老挝、越南北部部分地区。公元1095年,宰相高升泰篡位,改国号“大中”,翌年薨逝归政段正淳,史称“后理”。公元1253年,大理国被蒙古帝国所灭,原大理国君段兴智被任命为大理世袭总管。
元世祖至元七年(1270年),元朝在云南等地置大理路、建行中书省,加强了统一政权对西南边陲的统治。
③ 历史上的南诏国和大理国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历经500多年的历史,为什么不写进24史
你好 关于此问题 我们得从二十四的由来和定义谈起
南诏国不写进24史主要原因如下
24史是正史,而史书未经皇帝批准,不得列入正史,可见元朝统治者在编史书时没有将南诏以及大理历史当作正史。
由下面编史人名表我们可以清楚了解到,史书通常都是由下一个朝代来编制上一个朝代的历史的,当朝当代很少写自己本朝的历史的。
因而得出结论,上一个朝代能否被承认为正史,其决定权在下一个朝代的统治者手中。
而一般正史被确定后,后人就不会再更改其地位。
由此可见南诏历史是不被后来的统治者承认为正史的(至于为什么不被承认嘛,想想看南诏是被大理取而代之的,而大理是元朝比较轻而易举灭掉的其中一个小国,比它繁华富强的又被灭的国家多的是,莫非元朝得为个个都编史?这当然不可能,因而南诏及大理的历史就被晾在一旁了)
二十四史是我国古代二十四部正史的总称。即:
《史记》(汉·司马迁)
《汉书》(汉·班固)
《后汉书》(南朝宋·范晔)
《三国志》(晋·陈寿)
《晋书》(唐·房玄龄等)
《宋书》(南朝梁·沈约)
《南齐书》(南朝梁·萧子显)
《梁书》(唐·姚思廉)
《陈书》(唐·姚思廉)
《魏书》(北齐·魏收)
《北齐书》(唐·李百药)
《周书》(唐·令狐德棻等)
《隋书》(唐·魏征等)
《南史》(唐·李延寿)
《北史》(唐·李延寿)
《旧唐书》(后晋·刘昫等)
《新唐书》(宋·欧阳修、宋祁)
《旧五代史》(宋·薛居正等)
《新五代史》(宋·欧阳修)
《宋史》(元·脱脱等)
《辽史》(元·脱脱等)
《金史》(元·脱脱等)
《元史》(明·宋濂等)
《明史》(清·张廷玉等)。
“正史”之名,始见于《隋书·经籍志》:“世有著述,皆拟班、马,以为正史。”清代乾隆皇帝钦定“二十四史”,“正史”一称即专指“二十四史”。按《四库全书》的规定,正史类“凡未经宸断者,则悉不滥登。盖正史体尊,义与经配,非悬诸令典,莫敢私增”,即未经皇帝批准,不得列入正史。
二十四史总共3249卷,约有4000万字。它记叙的时间,从第一部《史记》记叙传说中的黄帝起,到最后一部《明史》记叙到明崇祯17年(公元1644年)止,前后历时4000多年,用统一的本纪、列传的纪传体编写。《二十四史》的内容非常丰富,记载了历代经济、政治、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等各方面的事迹。
二十四史,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是被历来的朝代纳为正统的史书,故又称“正史”。它上起传说中的黄帝(前2550年),止于明朝崇祯十七年(1644年),计3213卷,约4000万字,用统一的有本纪、列传的纪传体编写。1921年,中华民国大总统徐世昌下令将《新元史》列入正史,与“二十四史”合称为“二十五史”,而多数地方不将新元史列入,而改将《清史稿》列为二十五史之一,或者将两书都列入正史,则形成了“二十六史”。
三国时期社会上已有“三史”之称。“三史”通常是指《史记》、《汉书》和东汉刘珍等写的《东观汉记》。《后汉书》出现后,取代了《东观汉记》,列为“三史”之一。“三史”加上《三国志》,称为“前四史”。
历史上还有“十史”之称,它是记载三国、晋朝、宋、齐、梁、陈、北魏、北齐、北周、隋朝十个王朝的史书的合称。后来又出现了“十三代史”。“十三代史”包括了《史记》、《汉书》、《后汉书》和“十史”。
到了宋代,在“十三史”的基础上,加入《南史》、《北史》、《新唐书》、《新五代史》,形成了“十七史”。
明代又增以《宋史》、《辽史》、《金史》、《元史》,合称“二十一史”。
清朝乾隆初年,刊行《明史》,加先前各史,总名“二十二史”。后来又增加了《旧唐书》,成为“二十三史”。后来从《永乐大典》中辑录出来的《旧五代史》也被列入正史,经乾隆皇帝钦定,合称“钦定二十四史”。乾隆四年至四十九年武英殿刻印的《钦定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正史最完整的一次大规模汇刻。
1920年,柯劭忞撰《新元史》脱稿,民国十年(1921年)大总统徐世昌以《新元史》为“正史”,与“二十四史”合称“二十五史”。但也有人不将新元史列入,而改将《清史稿》列为二十五史之一。或者,如果将两书都列入正史,则形成了“二十六史”。
④ 中国历朝历代为什么没有大理、南诏,而五代十国、十六国都在
个人觉得,可能是因为无论大理,还是南诏国,在中国的版图上来看都是地处西南,从古代版和现代权来看都是属于偏远的地方。。。
而古代的意识中,一个王朝的正统,似乎更看重处在什么位置,比如三国,曹魏才是正统,孙吴,刘蜀,都属于地方政权。这一点,如果,你有渠道,可以查找更多的资料,看看是不是这样。你提到的五代十国,和十六国,他们的国土,基本上都是在自秦帝国统一以来的固有疆土。
如果,综合古代史来看的话,现代这种版图的概念是在清朝康熙年间才有的。在这之前,感觉上更像是势力范围,比较随意。。最知名的例子,可能就是唐高宗总章年间吧,剧有人估算,他在位的时候,疆域面积是最大的1600万平方公里,可只有三年,之后的皇帝认为地方太大,不好管理,那地方鸟不拉屎的,也不长庄稼,给在那里驻守的军人送粮的话,路上就要消耗很多。就把驻军撤回了。。。
有不对的地方别见怪哈,我也不是历史学者。。。
⑤ 历经300余年的大理国为什么被后世遗忘了
现在许多人应该都看过金庸先生写过的一本书,这本书就是《天龙八部》,在天龙八部这本书中的段誉,他从小就练习六脉神剑,可以说出神入化了。他其实是镇南王的儿子,从小就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可以说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他最后还是回到了大理,当了皇帝。
是在他执政末期的时候,因为政权的分裂,导致了许多儿子参与争权夺势的时候,他赶到心力交瘁,就将皇位主动传给儿子段正兴,然后他就去出家为僧了。段正严死后的70年,大理国被当时的蒙古大军灭国了。
根据我国的历史记载,大理寺共有22个皇帝,但是其中有十多位都选择了出家当和尚,原因,我们现在并不能推测出来,但这可能是当时所流行的趋势吧
⑥ 中国历史上真的有“大理国”吗
大理国(抄937年-袭1094年,1096年-1253年,白语:Dablit guaif)是中国历史上西南一带建立的多民族政权,全国尊崇佛教,历代国君多于暮年禅位为僧。
公元937年,后晋通海节度使段思平联合洱海地区贵族高方、董伽罗灭大义宁国,定都羊苴咩城(今云南大理),国号“大理”,史称“前理”。疆域覆盖今中国云南、贵州、四川西南部,以及缅甸、老挝、越南北部部分地区。公元1095年,宰相高升泰篡位,改国号“大中”,翌年薨逝归政段正淳,史称“后理”。公元1253年,大理国被大蒙古国所灭,原大理国君段兴智被任命为大理世袭总管
⑦ 大理国的历史是怎样的
一、段氏建国
段思平,祖籍大理喜洲,始祖段俭魏。唐朝天宝战争中,大将军段俭魏大败唐军,为南诏国立下赫赫战功,被南诏国王蒙阁罗凤擢授为清平官,传六世至段思平。段思平初为幕览(小府副将),由于武艺超群,才干出众被提拔为通海节度使,成为统辖一方的大将。当时社会正处变革中,南诏政权走向末路,先后被郑买嗣的“大长和国”、赵善政的“大天兴国”和杨干贞的“大义宁国”取代。这几个政权存在时间大都很短,相互更迭难免一番杀戮,使得民不聊生怨声载道。
二、两系相争
段思英即位,改元文经。文经二年,段思平之弟段思良联合相国董迦罗发动政变,逼段思英退位出家,并自立为帝,改元至治。从此大理皇位的继承由段思平一系转到了段思良一系。段思良在大理政权建立过程中出过不少力,颇有功劳,在段思平在位期间他也颇受信任,是王族中的实力人物。他逼侄逊位后,成为大理第三代皇帝,在位6年,用过一个年号,至治。
三、高氏掌权
段思廉继位,高氏如昔日之董氏,以此拥立之功,一举凌驾于诸姓之上。杨氏势衰,遂铤而走险,1063年,杨允贤公开叛乱,段思廉已经无力平乱,无奈只好请岳侯高智升出兵灭之。至是高氏益盛,高智升占据了整个鄯阐府辖境,段思廉只好晋封高智升为鄯阐侯,赐给王室直辖领地白崖、茹甸两地,王室实力更加削弱,进一步促成了段氏统治的危机。段思廉时,曾将兵败逃入大理的两广蛮酋侬智高,斩首以献北宋。
四、大理亡国
段祥兴继位于多事之秋,宋淳佑四年,大蒙古国出兵临关,远征大理,段祥兴派大将高禾出战,战死九河,南宋还专派使节到大理凭吊。段祥兴很不幸,碰上蒙古人南侵而攻不下四川,来攻打大理,大理的军队打了败仗。而他这不幸中又有万幸,大理没有因为失败而立即灭亡,蒙古军因大汗窝阔台的死而退兵 。
⑧ 中国历史中为什么没有大理历史呢
大理国存在的时间很短,国土小,在历史中的影响小。最关键的,其国主只称“王”未称“帝”,只是中央王朝的属国。
二十五史基本是以中原政权、中央政权为中心的。所以二十五史中有辽史、金史,而没有大理史。
⑨ 为什么大理历史没被记载到中国正史里
大理国前期的行政区划与南诏基本上相同,即仿唐制,建置府、郡、州、县,以专及节度和都督等3后期废属除了节度和都督的军事管制区,对其他建制略作了调整。据《元史·地理志》载:"元世祖征大理,凡收府八、郡四、部三十七。"《元史·几良合台传》则有"大理五城八府、四郡,洎乌白等蛮三十七部"之说,与《地理志》记载大致相同,即除首府(洱海周围)之外,设八府、四郡、四镇,而部、赕(甸)等则隶属府、郡、镇。方国瑜先生说:"大理前期与后期之疆域政区,上承南诏,下开元代云南行省,经历三百余年,其社会历史有很大的发展变化,随之政治设施也在发展变化。"
史册肯定会有记载的。你得仔细找找。我们学校有好多历史方面的书 ,其中有本《大理国》。
⑩ 大理这个国家,为什么在中国历史上没有名气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的是大理这个国家是处在我们西南部的边陲地方,大家都知道在古代的话认为南方这个地方大多都是穷乡恶土,大理这个国家在当时也是比较安分守己,没有过分的去宣扬自己或者去侵略其他国家,对于他们来说就是自己生活,所以在历史上也没有多大的存在感,而且他们人口也特别少,所以社会影响力也就相当的小,可以说是并没有什么名气吧!
大理国存在的时间很短,国土小,在历史中的影响小。最关键的,其国主只称“王”未称“帝”,只是中央王朝的属国。二十五史基本是以中原政权、中央政权为中心的。所以二十五史中有辽史、金史,而没有大理史,他的影响力之类的会特别小,我们甚至没有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