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外历史 > 中国历史七年级读后感

中国历史七年级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1-03-02 10:18:53

『壹』 关于中国历史书的读后感

『贰』 历史读后感500字。

《中国历史故事》是我的启蒙书,是我“不说话的老师”,是它帮助我打开了知识的大门,是它让我知道了中国的悠久历史。
这本书的内容很吸引人,里面有许多历史故事,比如说:晏子相齐、风流才子司马相如、周武王伐纣等故事。这些故事有的充分体现了古代人民的足智多谋,有的表现了友谊的珍贵,还有的是讲一些尔虞我诈的故事。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要数《女纺织家黄道婆》这个故事了。
黄道婆善良、好学、诚实的品格,让我钦佩。她家境贫穷,父母养不活她,就把她卖给别人当童养媳。黄道婆整天都要干活,还要被公婆打骂,过着生不如死的生活。因为她的勇敢,她终于逃出了公婆家,到处去流浪。有一天,黄道婆偷偷地上了一条船,跟着船一起来到了海口市。她和当地居民一起学纺织。但她时刻不忘自己的家乡,过了三十多年,黄道婆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乌泥泾镇。她把自己学到的纺织技术传给了镇上的妇女,从而生产出了大批的“乌泥泾被”。当时,“乌泥泾被”闻名全国。
这个故事让我有很大的感触。从书中,我知道了黄道婆,了解了黄道婆为了家乡的发展,她无私奉献、自强不息。她真是我学习的好榜样。
历史,套用宋神宗的一句名言:“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历史的意义便是在此了。然而,历史又是一个极不易说破的词。就算历史学家,触及历史的本源时也是相当谨慎的。那么现在我来说历史的意义,是不是属于寻找海市蜃楼的根基那种的无知行径呢?我想,历史都列为过往的陈迹余音了,当下的我们循迹辩音追索渐渐被流光掩盖的遗踪,从历史废墟的蛛丝马迹里探求当代的意义,可以说是不能被偏废。历史的车轮从来不为任何一个君王、一个党派,一个民族而停留过,一个君王有多么大的功绩,多么的文成武德;一个党派有何等优越的制度;一个民族有何等优良的血统,多么的文明灿烂,历史都是如公证的无私的,并没有给予他们更多的宽容和庇护。因而不断思索历史的意义作为一个永久的命题和课题值得所有有知的人去探求与解决。
大唐盛世时魏征直谏太宗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历史不说话,她的沉默正是她的价值。善于反思的人或民族在历史的兴亡更替当中领悟中兴的规则,使国家与民族以后的历史朝良性发展,避免使之步入危亡的境地,而纳入自我的掌握之中。大唐的开元盛世离不开对大隋炀帝的借鉴与批判的深入。历史的重演的特性似乎是一个挥之不去的梦魇,持久地困扰并困惑着后来人。无数的史书历数当朝或前朝得失,一为记载一个国度的发生史,第二恐怕就是要为后来的执政者和人民留存一个参照的完整线索。有时历史正当被人所淡忘,聪明而执着的人跳出来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确横向比照中外历史以及对当国的纵线考察,发现历史居然有惊人的相似。
罗惯中说“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君不见,一个朝代的兴衰总是相互更替,盛世之后必是乱世,乱世久之必有大治。冥冥之中,切合着中国的阴阳学说。历史可以作为当政者的参考,然而也只能是参考而已。历史的车轮是不会停下的,我们所能做的也就是尽量吧!尽量延缓那天的到来……
当然历史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避免和借鉴,而我今天便是老生常谈地重复这样的论调,目的在于树立历史的这层意义在我们心中的标杆。从历史中找寻相关的意义,不论我们何种角度去看待历史,得出怎么样的结论,哪怕是肤浅甚至的错漏屡现的结论亦不能阻挡我们初衷。广视角多维度地去把握历史,应该也是我们作为一个社会人责任所在吧?

『叁』 中国历史故事读后感

《中国历史故事》是我的启蒙书,是我“不说话的老师”,是它帮助我打开版了知识的大门,权是它让我知道了中国的悠久历史。
这本书的内容很吸引人,里面有许多历史故事,比如说:晏子相齐、风流才子司马相如、周武王伐纣等故事。这些故事有的充分体现了古代人民的足智多谋,有的表现了友谊的珍贵,还有的是讲一些尔虞我诈的故事。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要数《女纺织家黄道婆》这个故事了。
黄道婆善良、好学、诚实的品格,让我钦佩。她家境贫穷,父母养不活她,就把她卖给别人当童养媳。黄道婆整天都要干活,还要被公婆打骂,过着生不如死的生活。因为她的勇敢,她终于逃出了公婆家,到处去流浪。有一天,黄道婆偷偷地上了一条船,跟着船一起来到了海口市。她和当地居民一起学纺织。但她时刻不忘自己的家乡,过了三十多年,黄道婆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乌泥泾镇。她把自己学到的纺织技术传给了镇上的妇女,从而生产出了大批的“乌泥泾被”。当时,“乌泥泾被”闻名全国。
这个故事让我有很大的感触。从书中,我知道了黄道婆,了解了黄道婆为了家乡的发展,她无私奉献、自强不息。她真是我学习的好榜样。

『肆』 求一篇关于历史的书的读后感(初一水平)

《历史的选择》读后感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听到这首歌,我想起了前几天看到的《历史的选择》这一本书。这本书讲述了中国改革30年来,历经的苦寒和风霜。这就像那梅花呀,在风欺雪压面前,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鸟儿选择了天空,因为它有一双能够凌空飞翔的翅膀;鱼儿选择了海洋,因为它有一条能够游水的尾巴;骏马选择了驰聘千里,因为它有矫健的身姿;历史选择了中国,因为它的民族有团结的力量。中国,一个曾被称为“东亚病夫”的国家,一个曾被列强侵略的国家,一个曾饱经风霜的国家,但它并不懦弱,它选择了“千磨万韧还坚劲”,选择了“粉身碎骨全不怕”。 正是这种精神,让历史选择了它——东方一只永恒的雄狮。 气势雄伟,被称为历史长龙的万里长城;古朴典雅,优美如画的苏州园林;银装素裹,云气缭绕的巍峨泰山。它们让我清楚,它们能成为世界历史文化的遗产,却绝不仅仅是因为我所能看到的美景,更多的却应该是岁月流逝后,历史在那里留下的颇有独特韵味的沉淀,因为我清楚是历史选择了中国。 中国有悠久而深厚的文化底蕴。夜深人静,长明灯旁,一个虚弱的身影正记录着历史的沧桑。他,司马迁,饱含心酸用自己的丹青妙笔著成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学臣著——《史记》,史学的天空因为有了你这颗星而更加煜煜闪光,文学的园地也因为有你这颗星而更加灿烂辉煌,我想这些是伟大人物积累而成的文化。 汩罗江上的一圈涟漪,让我不得不想到屈原,一个愤世嫉俗,报国无门的臣子,用孤愤的诗行代替了富贵,用楚辞《离骚》洗去了历史的铅华,一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想要索”的豪情壮语成为后人追想要理想的动力,铮铮铁骨的他被后人所景仰。 正是这些在漫漫岁月里历史堆叠而成的刻痕,才令中国拥有了如此深远的文化。 其实,不是每道风景都是珍贵的文化,不是每个国家都有着悠久的文化,一种有着生命力的文化,是历史粹取的结晶,是人民无穷的智慧和顽强的精神的结晶,无穷的力量感动着历史,让历史的选择成为悠久。 漫长的文化历史中,太多太多的奇迹被中国所创造,甚至成为绝响,但也有太多本不该被散化的而被散化为烟尘,我们文明的精髓,我们人民的劳动成果,却被英法联军一把火毁去,我们的“万园之园”就这样随风而去,它是被历史所淘汰了吗?中国文明犹如一座大山,能在四季中更新自己,在风雨中永葆生机。沧海桑田,古埃及的文明已凝固成阳光下无言的石柱,而中国,这座沉稳的大山,却又一次给世界带来了喷涌而出的生机与绿意。 历史选择了中国,人类并不惊讶,因为今日的中国仍是那座山,一座永远推不倒的大山,每一粒泥土的沉淀都是千年传统的精华,林间的长啸仍是当初的潇洒,山林间生命代代更迭,真正不变的,是生机,是百折不回呈现出绿色的能力。千载兴衰风雨,你,静静地伫立于万千苍生之上,仰天长望,你如此浩瀚。 历史选择了你,我的中国,永远的中国。 这些战士们不惜把自己年轻的生命和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革命事业。而我们生活在如此幸福的生活中海不懂得珍惜,回想起来还真惭愧啊! 读了这篇文章,我深深地感受到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我们应该懂得珍惜,要清楚,老一辈的战士们为了解放事业,历尽了好多的艰辛啊! 让我们如今努力学习,让我们也像那些战士们一样,为自己的祖国作出贡献吧!

『伍』 关于中国历史的读后感600多字

中国古代史是从远古到清朝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是从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中国现代史是从五四运动到1949年建国。我的感想是秦朝是中国的青少年时代,对内大一统,对外修长城抵御匈奴,整顿文化,把民间的私书烧毁。是一个基本有了中国版图雏形的朝代。
汉朝时汉武帝北击匈奴,版图进一步扩大,基本成为中国现有版图的形状,张骞出西域也把西域文化带到中国。司马迁写出中国的第一本史书。
唐朝时唐太宗率军杀到中亚,国土变得更广阔,大汉,大唐的版图都超出了现在的中国,面积达1000多平方千米,中国人也自豪地称自己为唐人,唐装在海外华人中也很流行。唐朝时的中国十分富庶,被称为大唐盛世。
宋朝,军事上比唐朝要先进,有了火炮,但威力不大,战甲更厚重,但还是败给蒙古。
元朝,军事上在当时无人能及,蒙古铁骑所过之处,摧枯拉朽。版图更是空前绝后。而且最令人反感的就是现在有不少国人不承认成吉思汗是中国人,我觉得不承认成吉思汗是中国人那就等于不承认中国北方人是中国人,外蒙古不是中国的。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有蒙古族,在亚洲最北部有亚洲人的足迹,欧洲人从未涉足过。蒙古族是中国北方少数民族的一个民族,有史可查,成吉思汗是北方少数民族的后代,你可以在版图上说蒙古不属于中国,不等于说成吉思汗就不是中国人了,那是韩国人?日本人?蒙古人和中国人是同胞,不承认等于分裂。因为清朝被灭亡了,清朝皇帝就是中国人,没被灭亡,满洲国还在,日本没战败,清朝皇帝就不是中国人了?什么逻辑啊?抱歉,楼主,我说远了,也许我说的太偏激了。
明朝初期的军事实力在世界上处于一流,“海军”更是七下西洋,为什么打了引号是因为中国史书并没有说是出去打仗,但是当时是万国来朝,这在现在的美国有那时的明朝牛吗?
清朝的历史初期在乾隆帝的时候面积首屈一指,包括库页岛,外兴安岭。贝加尔湖因为我没生活在那个年代,所以不清楚有没有被沙俄染指?如果当今的中国能够实现乾隆帝时期的国土,那谁还能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还没实现呢?到了后期,客观来说也只是为了“保命”,交给民国的领土也有1100多万,但是外蒙古又独立出去了。
中国的当代史是建国至今,我们评价现任政府这不太好吧?因为历代执政方都是被继任方评价的。说了这么多,我累了,文化遗产那就多了,故宫,圆明园,孔庙那些都是文化遗产,带给我们的启示就是落后就要挨打!不过我想的不是这些,我想的是70平米的住房,自己心态很健康,恰恰我心态就很不健康,不过这是个人的性格造成的,没办法。

『陆』 中国历史读后感1500字

中国古代史是从远古到清朝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是从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中国现代史是从五四运动到1949年建国。我的感想是秦朝是中国的青少年时代,对内大一统,对外修长城抵御匈奴,整顿文化,把民间的私书烧毁。是一个基本有了中国版图雏形的朝代。
汉朝时汉武帝北击匈奴,版图进一步扩大,基本成为中国现有版图的形状,张骞出西域也把西域文化带到中国。司马迁写出中国的第一本史书。
唐朝时唐太宗率军杀到中亚,国土变得更广阔,大汉,大唐的版图都超出了现在的中国,面积达1000多平方千米,中国人也自豪地称自己为唐人,唐装在海外华人中也很流行。唐朝时的中国十分富庶,被称为大唐盛世。
宋朝,军事上比唐朝要先进,有了火炮,但威力不大,战甲更厚重,但还是败给蒙古。
元朝,军事上在当时无人能及,蒙古铁骑所过之处,摧枯拉朽。版图更是空前绝后。而且最令人反感的就是现在有不少国人不承认成吉思汗是中国人,我觉得不承认成吉思汗是中国人那就等于不承认中国北方人是中国人,外蒙古不是中国的。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有蒙古族,在亚洲最北部有亚洲人的足迹,欧洲人从未涉足过。蒙古族是中国北方少数民族的一个民族,有史可查,成吉思汗是北方少数民族的后代,你可以在版图上说蒙古不属于中国,不等于说成吉思汗就不是中国人了,那是韩国人?日本人?蒙古人和中国人是同胞,不承认等于分裂。因为清朝被灭亡了,清朝皇帝就是中国人,没被灭亡,满洲国还在,日本没战败,清朝皇帝就不是中国人了?什么逻辑啊?抱歉,楼主,我说远了,也许我说的太偏激了。
明朝初期的军事实力在世界上处于一流,“海军”更是七下西洋,为什么打了引号是因为中国史书并没有说是出去打仗,但是当时是万国来朝,这在现在的美国有那时的明朝牛吗?
清朝的历史初期在乾隆帝的时候面积首屈一指,包括库页岛,外兴安岭。贝加尔湖因为我没生活在那个年代,所以不清楚有没有被沙俄染指?如果当今的中国能够实现乾隆帝时期的国土,那谁还能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还没实现呢?到了后期,客观来说也只是为了“保命”,交给民国的领土也有1100多万,但是外蒙古又独立出去了。
中国的当代史是建国至今,我们评价现任政府这不太好吧?因为历代执政方都是被继任方评价的。说了这么多,我累了,文化遗产那就多了,故宫,圆明园,孔庙那些都是文化遗产,带给我们的启示就是落后就要挨打!不过我想的不是这些,我想的是70平米的住房,自己心态很健康,恰恰我心态就很不健康,不过这是个人的性格造成的,没办法。好了,我都说完了,不知道够没够1500字?

『柒』 七年级下册历史书读后感,500字左右,急!!!!

(1)历史总是那么真实,却又那么令人难以面对。 百年之前,帝国主义的侵越打破了那沉重的国门,清朝的统治岌岌可危。众多有志之士在屈辱和愤慨中决绝向前,意图壮大中国,扬我国威。 在这片古老宽辽却硝烟四起的土地上,多少英雄人物为了孕育民族自由站了出来,他们是人,不是神,当然害怕面临死亡,害怕那冷血无情的把把屠刀,支支枪管……他们为了真理和民主的自由抛头颅,洒热血,是他们的咆哮声惊醒了沉睡中的雄狮。 辛亥革命,一个封建统治下的必然产物。 在风雨飘摇的封建统治中,有一批接受了西方先进的文化与思想的青年,为了中华民族的自由与民主,悄然成立了一个个革命的团体。这些团体成为了革命的火种,成了日后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 也就是他们,当许多仁人志士还在为如何打破帝王统治的镣铐而冥思苦想时,在中国湖北武汉,武昌起义拉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为中国从封建统治走向新时代而打响了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枪。 1911年10月10日,,新军工程的革命党人熊秉坤,金兆龙等人率领士兵鸣枪冲出营房,占领了楚望台军械库,震动中外的武昌起义爆发了。经过一夜的激烈奋战战,革命军占领武昌。几日后,武汉三镇全部光复 。 辛亥革命一声炮响不仅赶跑了两百多年的清皇朝,还使中国绵延两千余年的封建帝制从此永绝,也同时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的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推动了历史的前进,这具有历史意义的革命,为走向民主共和奠定了基础,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可这次革命是偶然爆发的吗?不,他是必然的,只要中国还处于贫穷愚昧的,只要中国还处于落后挨打的,这次起义一定会爆发,它是封建统治下的必然产物。 时过百年,历史的硝烟已经散尽,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先烈们的革命事迹。是他们的鲜血和他们的生命的铺垫,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和平年代。我们是幸运的,因为我们出生在一个和平幸福的年代,而作为在和平幸福年代的我们必须牢记历史,继承和发扬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和优良品质,努力学习,为我们的社会,为我们的祖国,作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2)世界历史
史前人类社会与古代区域文明的形成
两三百万年前,地球上出现了人类的足迹,人类跨入了漫长的原始社会。原始人类以石器为主要工具,在适应和改造自然的艰苦劳动中,他们学会了使用火,发明了农业和畜牧业,还创造了最初的艺术和宗教。随着金属工具的出现和文字的发明,从距今五六千年前开始,文明之火在西亚、北非、南亚、东亚、爱琴海地区、拉美、南部非洲等地点燃,最早的国家相继在这些地区诞生。世界各民族、各地区文明的发展既有共同之处,又有各自的特点,这些富有特色的区域文明构成了绚丽多彩的古代世界文明景观。世界各地区文明的发源和发展虽然在时间上前后不一,但他们在人类文明史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
中世纪的欧洲区域文明
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标志着欧洲古代文明的终结和中世纪文明的开端。此后,欧洲各地区逐渐进入封建社会。基督教是中世界欧洲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欧洲文明的方方面面无不打上基督教的烙印,基督教会在欧洲人的社会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由于东西欧各自所处的地理、社会和文化环境的不同,基督教世界逐渐形成了以拜占庭为中心的东正教和以罗马为中心的天主教两大文明区。在中世纪初期,西欧文明发展较为缓慢。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11世纪起,城市在西欧兴起,这对其后来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拜占庭式东欧文明区的中心,在中世纪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它在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保持了高度的繁荣与发展,并成为当时东西方文明交往的桥梁。在周边文明的影响下,东斯拉夫人逐渐走向文明开化,在莫斯科公国的基础上,形成了统一的俄罗斯国家。
亚洲区域文明的发展
在中世纪的亚欧大陆,亚洲区域文明的繁荣程度大大超过欧洲文明区域。当中世纪初期的西欧文明处于沉闷状态之时,亚洲区域的中国、朝鲜、日本、印度、阿拉伯等文明则辉煌灿烂,呈现了多姿多彩的景象。朝鲜、日本在学习中国文化的过程中,加速了自己的发展。阿拉伯人在伊斯兰教的旗帜下归于统一,并建立起一个横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在中世纪时代,由于东西方交通的日渐发达和经济、文化交流的日渐频繁,亚洲文明的成果还持续不断地传播到欧洲,并为西方文明的复兴和发展作出了贡献。阿拉伯人充当了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使者,蒙古人的西征在客观上打开了东西方交流的通道,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
从区域文明向全球文明的过渡
15世纪至16世纪,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西欧国家的对外扩展,世界各文明区域和国家开始从原先相对分散和封闭的状态走向整体和开放,殖民扩张体制和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全球化的浪潮由此发端。与之相适应,各文明也在思想和意识形态等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一过程中,西欧通过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实现了从中世纪向近代的转变。文艺复兴把人们从中世纪神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确立起了西方文化中的人文主义传统。宗教改革打破了罗马天主教的一统天下,实行了教会的民族化,建立起了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教。
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的建立
在从中世界向近代转变的过程中,伴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因素在欧美各国的发展,资本主义与传统的封建主义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新兴的资产阶级强烈要求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从而为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道路。英、法、美等国的资产阶级通过革命这一暴力手段,率先在世界上确立起了资本主义制度,从而迅速走向了近代化的道路,而启蒙运动则是资产阶级在西方世界掀起的思想革命运动,它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由于各国的社会历史条件不同,因此欧美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结局。
工业文明的产生
步入近代以后,西方逐渐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发展为工业社会。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为工业的腾飞奠定了基础,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为文明的转型创造了条件。18世纪下半叶,工业革命发端于英国,并迅速扩展到西欧和美国,对全球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工业革命使用蒸汽动力,以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操作,它不但实现了人类生产技术史上的一次巨大飞跃,而且标志着人类社会开始由传统的农业文明时代跨入工业文明时代。工业革命还引发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使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等上了历史舞台。无产阶级从产生之日起就开始为争取自己的经济和政治权益展开了一系列斗争,工人运动蓬勃发展。与此同时,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马克思主义宣告诞生。工业革命还拉大了东西方社会的距离,奠定了西强东弱的近代世界格局。
资本主义的全球性扩张
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在西欧迅速发展,并向全世界大举扩张。
在欧洲,德、俄等国资产阶级采用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或者改良的方式,使资本主义得到长足发展。资本主义在欧洲继续高歌猛进。拉丁美洲人民在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下,发动了民族独立战争。战争的胜利使拉丁美洲国家暂时摆脱了西方的殖民统治,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在亚洲,面对西方资本主义势力的兵临天下,日本通过明治维新,摆脱了沦为殖民地的厄运,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亚洲其他国家虽然也采取各种方式进行抵抗,但是都失败了,最后沦为西方的殖民地或被划入其势力范围。由于双方力量对比过于悬殊,在瓜分狂潮中,非洲被分割。
资本主义在全球的扩张,终于完全打破了自古以来东西方文明的分离状态,使东方逐步地从属于西方。
第二次科技革命与19世纪资本主义世界的文化
19世纪70年代,西方发生了第二次科技革命。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和政治领域的变革,而且也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由于科技革命的推动,西方国家的经济得到相对稳定的发展,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垄断时期。
生产力的飞跃使人类文明得到新的提升,同时也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农村人口加速向城市集中,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获得明显改善。
经济发展又培育了文化的进步。以雨果、狄更斯和贝多芬为代表的文学家和艺术家,关注社会,反映生活,创作出一大批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学艺术作品。这些作品成为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精品。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十月革命
随着资本主义在全球的扩张和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发展,处于资本主义世界中心地区的欧美列强因发展的不平衡而产生剧烈的争斗。资本主义文明的弊端凸显。19世纪末20世纪初,老牌资本主义殖民地英国和法国的综合国力相对下降,后起的德国、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则明显上升。资本主义各大国之间实力对比的新变化引起了欧洲列强的激烈竞争,为了争夺海外殖民地和势力范围,导致欧洲形成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欧洲高涨的民族主义也对欧洲列强的敌对竞争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人类文明史上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在萨拉热窝一声枪响之后骤然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不仅给人类带来了空前的灾难,而且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革命,其中俄国的十月革命是对世界历史影响最为重大的一次革命。十月革命的成功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重大冲击,影响了现代世界文明的进程。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通过《凡尔赛和约》调整了西方世界的国际格局,然后又通过华盛顿会议调整了亚体系和太平洋区域的国际格局,从而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此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曾出现短暂的经济繁荣,但是,很快就在1929年爆发了大危机,并且迅速影响整个世界。为了解决经济大危机所产生的一系列社会矛盾,美国实行了罗斯福新政,在民主制架构
中通过国家干预处理危机。英、法等西方民主国家也采取了类似的方法。但是,德国、日本等国则在经济大危机的冲击下建立起法西斯专政,走上摧毁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实行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面对法西斯国家的扩张和侵略,英、法等国推行出卖中小国家,试图牺牲苏联利益的绥靖政策,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在世界各反法西斯侵略国家的共同努力下,国际反法西斯联盟通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彻底地打败了法西斯,世界文明继续向前发展。
20世纪的科技与文化
科学技术在20世纪突飞猛进。继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的第二次科技革命之后,20世纪40年代末开始了席卷全球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信息技术、原子能技术、宇宙航空技术以及生物工程技术等高新科技对人类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也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全球化和全球文明的发展。人类的日常生活在20世纪也发生巨大变化。现代化的立体交通、电视机的普及、信用卡的广泛运用全面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惯,也使得整个世界变得更小。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是20世纪人类文化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激励人们不断超越自我和为国争光的同时,也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很大的贡献。20世纪的文学艺术五彩缤纷,流派林立,现实主义传统和现代派创新交相辉映。不论是现代摇滚乐、超现实主义的绘画,还是意识流的文学创作,都在很大的程度上具有反上流社会、反正统艺术风格、否定正统规范的倾向,但是却在很大的程度上反映了现代社会中人类的内心世界。
当代世界的多元文明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入一个新时期。战后两极国际格局导致美苏之间的冷战,而两极国际格局主导世界40余年。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对立对世界安全构成严重的挑战。在两极国际格局中,美国及其西方盟国和日本既经历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重大变革,也遭受了经济的“滞胀”和不景气,苏联及东欧集团则在激烈的竞争中最终解体和发生剧变,冷战也由此而宣告终结。战后西欧走上了一体化的发展道路,并在后冷战时期建立了欧洲联盟和实现了货币一体化。通过战后的非殖民化,亚非拉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走上了独立的道路,形成发展中国家和不结盟运动,对两极格局的发展演变发生重大影响。冷战结束后,虽然整个世界仍然存在着一系列地区冲突和动荡,但是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随着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诸如生态环境恶化、贫困人口扩大化、国际恐怖活动升级等全球性问题则等待着人类携手解决,联合国的作用因此而日益凸现。
望采纳。

『捌』 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读后感

1)历史总是那么真实,却又那么令人难以面对。 百年之前,帝国主义的侵越打破了那沉重的国门,清朝的统治岌岌可危。众多有志之士在屈辱和愤慨中决绝向前,意图壮大中国,扬我国威。 在这片古老宽辽却硝烟四起的土地上,多少英雄人物为了孕育民族自由站了出来,他们是人,不是神,当然害怕面临死亡,害怕那冷血无情的把把屠刀,支支枪管……他们为了真理和民主的自由抛头颅,洒热血,是他们的咆哮声惊醒了沉睡中的雄狮。 辛亥革命,一个封建统治下的必然产物。 在风雨飘摇的封建统治中,有一批接受了西方先进的文化与思想的青年,为了中华民族的自由与民主,悄然成立了一个个革命的团体。这些团体成为了革命的火种,成了日后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 也就是他们,当许多仁人志士还在为如何打破帝王统治的镣铐而冥思苦想时,在中国湖北武汉,武昌起义拉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为中国从封建统治走向新时代而打响了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枪。 1911年10月10日,,新军工程的革命党人熊秉坤,金兆龙等人率领士兵鸣枪冲出营房,占领了楚望台军械库,震动中外的武昌起义爆发了。经过一夜的激烈奋战战,革命军占领武昌。几日后,武汉三镇全部光复 。 辛亥革命一声炮响不仅赶跑了两百多年的清皇朝,还使中国绵延两千余年的封建帝制从此永绝,也同时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的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推动了历史的前进,这具有历史意义的革命,为走向民主共和奠定了基础,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可这次革命是偶然爆发的吗?不,他是必然的,只要中国还处于贫穷愚昧的,只要中国还处于落后挨打的,这次起义一定会爆发,它是封建统治下的必然产物。 时过百年,历史的硝烟已经散尽,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先烈们的革命事迹。是他们的鲜血和他们的生命的铺垫,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和平年代。我们是幸运的,因为我们出生在一个和平幸福的年代,而作为在和平幸福年代的我们必须牢记历史,继承和发扬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和优良品质,努力学习,为我们的社会,为我们的祖国,作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2)世界历史
史前人类社会与古代区域文明的形成
两三百万年前,地球上出现了人类的足迹,人类跨入了漫长的原始社会。原始人类以石器为主要工具,在适应和改造自然的艰苦劳动中,他们学会了使用火,发明了农业和畜牧业,还创造了最初的艺术和宗教。随着金属工具的出现和文字的发明,从距今五六千年前开始,文明之火在西亚、北非、南亚、东亚、爱琴海地区、拉美、南部非洲等地点燃,最早的国家相继在这些地区诞生。世界各民族、各地区文明的发展既有共同之处,又有各自的特点,这些富有特色的区域文明构成了绚丽多彩的古代世界文明景观。世界各地区文明的发源和发展虽然在时间上前后不一,但他们在人类文明史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
中世纪的欧洲区域文明
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标志着欧洲古代文明的终结和中世纪文明的开端。此后,欧洲各地区逐渐进入封建社会。基督教是中世界欧洲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欧洲文明的方方面面无不打上基督教的烙印,基督教会在欧洲人的社会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由于东西欧各自所处的地理、社会和文化环境的不同,基督教世界逐渐形成了以拜占庭为中心的东正教和以罗马为中心的天主教两大文明区。在中世纪初期,西欧文明发展较为缓慢。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11世纪起,城市在西欧兴起,这对其后来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拜占庭式东欧文明区的中心,在中世纪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它在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保持了高度的繁荣与发展,并成为当时东西方文明交往的桥梁。在周边文明的影响下,东斯拉夫人逐渐走向文明开化,在莫斯科公国的基础上,形成了统一的俄罗斯国家。
亚洲区域文明的发展
在中世纪的亚欧大陆,亚洲区域文明的繁荣程度大大超过欧洲文明区域。当中世纪初期的西欧文明处于沉闷状态之时,亚洲区域的中国、朝鲜、日本、印度、阿拉伯等文明则辉煌灿烂,呈现了多姿多彩的景象。朝鲜、日本在学习中国文化的过程中,加速了自己的发展。阿拉伯人在伊斯兰教的旗帜下归于统一,并建立起一个横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在中世纪时代,由于东西方交通的日渐发达和经济、文化交流的日渐频繁,亚洲文明的成果还持续不断地传播到欧洲,并为西方文明的复兴和发展作出了贡献。阿拉伯人充当了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使者,蒙古人的西征在客观上打开了东西方交流的通道,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
从区域文明向全球文明的过渡
15世纪至16世纪,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西欧国家的对外扩展,世界各文明区域和国家开始从原先相对分散和封闭的状态走向整体和开放,殖民扩张体制和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全球化的浪潮由此发端。与之相适应,各文明也在思想和意识形态等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一过程中,西欧通过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实现了从中世纪向近代的转变。文艺复兴把人们从中世纪神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确立起了西方文化中的人文主义传统。宗教改革打破了罗马天主教的一统天下,实行了教会的民族化,建立起了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教。
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的建立
在从中世界向近代转变的过程中,伴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因素在欧美各国的发展,资本主义与传统的封建主义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新兴的资产阶级强烈要求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从而为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道路。英、法、美等国的资产阶级通过革命这一暴力手段,率先在世界上确立起了资本主义制度,从而迅速走向了近代化的道路,而启蒙运动则是资产阶级在西方世界掀起的思想革命运动,它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由于各国的社会历史条件不同,因此欧美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结局。
工业文明的产生
步入近代以后,西方逐渐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发展为工业社会。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为工业的腾飞奠定了基础,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为文明的转型创造了条件。18世纪下半叶,工业革命发端于英国,并迅速扩展到西欧和美国,对全球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工业革命使用蒸汽动力,以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操作,它不但实现了人类生产技术史上的一次巨大飞跃,而且标志着人类社会开始由传统的农业文明时代跨入工业文明时代。工业革命还引发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使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等上了历史舞台。无产阶级从产生之日起就开始为争取自己的经济和政治权益展开了一系列斗争,工人运动蓬勃发展。与此同时,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马克思主义宣告诞生。工业革命还拉大了东西方社会的距离,奠定了西强东弱的近代世界格局。
资本主义的全球性扩张
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在西欧迅速发展,并向全世界大举扩张。
在欧洲,德、俄等国资产阶级采用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或者改良的方式,使资本主义得到长足发展。资本主义在欧洲继续高歌猛进。拉丁美洲人民在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下,发动了民族独立战争。战争的胜利使拉丁美洲国家暂时摆脱了西方的殖民统治,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在亚洲,面对西方资本主义势力的兵临天下,日本通过明治维新,摆脱了沦为殖民地的厄运,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亚洲其他国家虽然也采取各种方式进行抵抗,但是都失败了,最后沦为西方的殖民地或被划入其势力范围。由于双方力量对比过于悬殊,在瓜分狂潮中,非洲被分割。
资本主义在全球的扩张,终于完全打破了自古以来东西方文明的分离状态,使东方逐步地从属于西方。
第二次科技革命与19世纪资本主义世界的文化
19世纪70年代,西方发生了第二次科技革命。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和政治领域的变革,而且也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由于科技革命的推动,西方国家的经济得到相对稳定的发展,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垄断时期。
生产力的飞跃使人类文明得到新的提升,同时也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农村人口加速向城市集中,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获得明显改善。
经济发展又培育了文化的进步。以雨果、狄更斯和贝多芬为代表的文学家和艺术家,关注社会,反映生活,创作出一大批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学艺术作品。这些作品成为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精品。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十月革命
随着资本主义在全球的扩张和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发展,处于资本主义世界中心地区的欧美列强因发展的不平衡而产生剧烈的争斗。资本主义文明的弊端凸显。19世纪末20世纪初,老牌资本主义殖民地英国和法国的综合国力相对下降,后起的德国、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则明显上升。资本主义各大国之间实力对比的新变化引起了欧洲列强的激烈竞争,为了争夺海外殖民地和势力范围,导致欧洲形成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欧洲高涨的民族主义也对欧洲列强的敌对竞争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人类文明史上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在萨拉热窝一声枪响之后骤然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不仅给人类带来了空前的灾难,而且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革命,其中俄国的十月革命是对世界历史影响最为重大的一次革命。十月革命的成功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重大冲击,影响了现代世界文明的进程。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通过《凡尔赛和约》调整了西方世界的国际格局,然后又通过华盛顿会议调整了亚体系和太平洋区域的国际格局,从而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此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曾出现短暂的经济繁荣,但是,很快就在1929年爆发了大危机,并且迅速影响整个世界。为了解决经济大危机所产生的一系列社会矛盾,美国实行了罗斯福新政,在民主制架构
中通过国家干预处理危机。英、法等西方民主国家也采取了类似的方法。但是,德国、日本等国则在经济大危机的冲击下建立起法西斯专政,走上摧毁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实行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面对法西斯国家的扩张和侵略,英、法等国推行出卖中小国家,试图牺牲苏联利益的绥靖政策,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在世界各反法西斯侵略国家的共同努力下,国际反法西斯联盟通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彻底地打败了法西斯,世界文明继续向前发展。
20世纪的科技与文化
科学技术在20世纪突飞猛进。继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的第二次科技革命之后,20世纪40年代末开始了席卷全球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信息技术、原子能技术、宇宙航空技术以及生物工程技术等高新科技对人类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也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全球化和全球文明的发展。人类的日常生活在20世纪也发生巨大变化。现代化的立体交通、电视机的普及、信用卡的广泛运用全面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惯,也使得整个世界变得更小。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是20世纪人类文化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激励人们不断超越自我和为国争光的同时,也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很大的贡献。20世纪的文学艺术五彩缤纷,流派林立,现实主义传统和现代派创新交相辉映。不论是现代摇滚乐、超现实主义的绘画,还是意识流的文学创作,都在很大的程度上具有反上流社会、反正统艺术风格、否定正统规范的倾向,但是却在很大的程度上反映了现代社会中人类的内心世界。
当代世界的多元文明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入一个新时期。战后两极国际格局导致美苏之间的冷战,而两极国际格局主导世界40余年。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对立对世界安全构成严重的挑战。在两极国际格局中,美国及其西方盟国和日本既经历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重大变革,也遭受了经济的“滞胀”和不景气,苏联及东欧集团则在激烈的竞争中最终解体和发生剧变,冷战也由此而宣告终结。战后西欧走上了一体化的发展道路,并在后冷战时期建立了欧洲联盟和实现了货币一体化。通过战后的非殖民化,亚非拉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走上了独立的道路,形成发展中国家和不结盟运动,对两极格局的发展演变发生重大影响。冷战结束后,虽然整个世界仍然存在着一系列地区冲突和动荡,但是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随着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诸如生态环境恶化、贫困人口扩大化、国际恐怖活动升级等全球性问题则等待着人类携手解决,联合国的作用因此而日益凸现。
望采纳。

『玖』 中国历史读后感

中国历史故事读后感

历史,套用宋神宗的一句名言:“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历史的意义便是在此了。然而,历史又是一个极不易说破的词。就算历史学家,触及历史的本源时也是相当谨慎的。那么现在我来说历史的意义,是不是属于寻找海市蜃楼的根基那种的无知行径呢?我想,历史都列为过往的陈迹余音了,当下的我们循迹辩音追索渐渐被流光掩盖的遗踪,从历史废墟的蛛丝马迹里探求当代的意义,可以说是不能被偏废。历史的车轮从来不为任何一个君王、一个党派,一个民族而停留过,一个君王有多么大的功绩,多么的文成武德;一个党派有何等优越的制度;一个民族有何等优良的血统,多么的文明灿烂,历史都是如公证的无私的,并没有给予他们更多的宽容和庇护。因而不断思索历史的意义作为一个永久的命题和课题值得所有有知的人去探求与解决。
大唐盛世时魏征直谏太宗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历史不说话,她的沉默正是她的价值。善于反思的人或民族在历史的兴亡更替当中领悟中兴的规则,使国家与民族以后的历史朝良性发展,避免使之步入危亡的境地,而纳入自我的掌握之中。大唐的开元盛世离不开对大隋炀帝的借鉴与批判的深入。历史的重演的特性似乎是一个挥之不去的梦魇,持久地困扰并困惑着后来人。无数的史书历数当朝或前朝得失,一为记载一个国度的发生史,第二恐怕就是要为后来的执政者和人民留存一个参照的完整线索。有时历史正当被人所淡忘,聪明而执着的人跳出来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确横向比照中外历史以及对当国的纵线考察,发现历史居然有惊人的相似。

罗贯中说“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君不见,一个朝代的兴衰总是相互更替,盛世之后必是乱世,乱世久之必有大治。冥冥之中,切合着中国的阴阳学说。历史可以作为当政者的参考,然而也只能是参考而已。历史的车轮是不会停下的,我们所能做的也就是尽量吧!尽量延缓那天的到来……

当然历史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避免和借鉴,而我今天便是老生常谈地重复这样的论调,目的在于树立历史的这层意义在我们心中的标杆。从历史中找寻相关的意义,不论我们何种角度去看待历史,得出怎么样的结论,哪怕是肤浅甚至的错漏屡现的结论亦不能阻挡我们初衷。广视角多维度地去把握历史,应该也是我们作为一个社会人责任所在吧?

『拾』 中国历史书的读后感

从小到大,我读过很多回《西游记》,第一次读时,纯粹是为了它曲折有趣的情节;后来再读,对书中的各个人物的性格和行为就有了一些看法。《西游记》中我最喜欢的是孙悟空,喜欢他的善良、调皮、机灵、法力无边、对各天神说话时的直率、打妖怪时的执着(尤其是在三打白骨精那一回)和对兄弟、师傅和猴子猴孙的情谊。在唐僧师徒四人中,孙悟空经常第一个发现妖怪,可是他的师傅唐僧却总是轻易地被那些装扮成好人的妖怪欺骗,而对打死妖怪的悟空念紧箍咒惩罚,甚至不顾他的解释把他赶走。悟空虽然心有不甘,但还是听师傅的话,没有死皮赖脸地跟着师傅。但是当八戒又来找他帮忙时,他一听到师傅有难,就不记前嫌、义无返顾地跑去救师傅,没有半句怨言。他虽然天生比较冲动,性格比较火爆,有时会因为一时冲动而杀生,但是在我看来,那些人都是罪有应得的,都是些杀人无数的强盗啊,暴君啊等等,可是相信佛教的唐僧却不信,他不管怎么样都不让悟空杀人,却不去管那些恶人去害人,我总是觉得悟空很冤枉。唐僧在他们师徒四人中是让我比较难以理解的人,他总是被妖怪抓走。在师徒四人之中,他总是带来麻烦,没有什么本事,只知道念南无阿弥陀佛,有时还会添乱,要是没有悟空,我想,他一定已经去另外一个西天了。他是一个善良、乐于助人却分不清是人是妖的师傅,见到妖怪害人时,总要叫悟空等三人去抓妖怪。可是当悟空打死那些祸害苍生的人时,他却大惊失色,不仅念紧箍咒,有时还要赶走他,难道他就不会想一下,如果悟空不把那些害人的家伙给杀了,他们又会去祸害别人,这样,岂不是为了一条人命而害了更多的人命吗?但是,唐僧却也有着超乎常人的执着,为了到达西天取得真经造福苍生,他不仅不要快速到达西天而不让悟空自己飞去取,甚至要求自己每一步都是脚踏实地的,也从没让悟空帮他飞过。唐僧在一路上遇见了不少人善意……
看到这个题目,或许很多人会觉得很好笑:到今天才看《西游记》,会不会太幽默了。说起来很惭愧,虽然我在很小的时候已经接触过少儿图书版的《西游记》,也看过不少于十次的电视剧,动画片,对其中的各个角色的性格和曲折有趣情节可以说是耳熟能详,但真正品读整本书,却是近段时间的事情。我曾经认为,看电视剧多好啊,既简单易懂,又有充分的视觉和听觉享受,何必拿起一本厚厚的书去钻那些自己不懂得文字。现在看来,我当时是大错特错了,一样的故事,一样的人物,书中比电视剧更精彩更扣人心弦,让人恍若进入了一个光怪陆离、色彩斑斓的神话世界,全然忘记了身外的世界。书中主要讲述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四师徒历尽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真经的故事。
书中的四个主人公的人物形象各有各的特点,性格形成鲜明的对比:唐僧诚心向佛,心地善良,顽固执著,同时又因心肠太软而显得有点懦弱和迂腐;孙悟空正义大胆,勇往直前,聪明机灵,对师傅忠诚,全心全意,法力无边,让所有的妖魔鬼怪闻风丧胆;猪八戒虽贪财好色,又懒又馋,但从不缺乏善心;沙僧忠心耿耿,憨厚严谨,乐安天命。而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孙悟空了,在被压在五行山下之前,他是一个天真烂漫、调皮任性的无拘无束的“野猴”。他夺走老龙王的镇海之宝——定海神针;游乐地府撕碎“生死簿”;大闹天宫,偷吃仙桃仙丹,不把玉皇大帝放在眼里,还自封“齐天大圣”。他在这个时期是最顽劣叛逆的,但却能让我产生强烈的共鸣,使我深深地喜欢上这一人物形象,也许是因为他激发了我内心潜在的向往——自由。他破石而出,无父无母,没有世俗的各种羁绊,他是自由的;他看到老猴的死亡便决心到远方寻求长生不老的法术,他在追求自由,摆脱死神的束缚;他大闹天宫,是因为玉皇大帝限制他的行动和自由。正因为他所有的努力和奋斗都是为了获得彻底的自由,他才显得那么可爱,当众多天兵天将对他束手无策,玉皇大帝被迫请求西天如来佛祖的帮助时,让人有一种泄恨的快感,给人带来追逐自由的力量和勇气。然而,我清楚地明白,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完全的自由是不可能的,人始终要受到这样那样的约束,有许多的无可奈何,孙悟空最终还是受惩罚而被压在五指山下500年,但这并不说明他有错,只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他的力量还不够强大,毕竟他是孤军奋战,也许正因为双方的力量悬殊,他输也输得悲壮,尽显英雄本色,让人惋惜,敬佩。尽管包围着我们的是个受约束的世界,但至少我们可以让内心尽量变得广阔而幽深,让它能够包容天地,翱翔宇宙。在历尽时间锤炼的《西游记》中,深深蕴含着人们长期以来最渴望的自由精神,这是它和孙悟空这个人物广受欢迎的一个重要原因。

阅读全文

与中国历史七年级读后感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