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国历史上有哪几次思想解放运动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三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1)19世纪,资产阶级维新派同封建顽固派专进行论战,这是资本主义思属想同封建主义思想的正面交锋,形成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涨。
(2)1905年至1907年资产阶级与立宪保皇派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论战,争论的核心是要不要以革命暴力推翻清政府。结果民主革命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形成了中国近代第二次思想解放的潮流,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高潮的到来。
(3)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第三次思想解放的潮流,为中国革命新时期的到来准备了条件。
所谓“思想解放”就是用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批判和反对当时在社会上仍占统治地位的封建思想文化,打破它的压迫和禁锢,用资产阶级思想武装人们的头脑。
⑵ 中国历史上的思想解放运动有哪些
在中国,20世纪中期前有两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第一次是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以陈独秀、胡适之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在近代西方先进思想的推动下,冲破了几千年封建文化的牢笼,高喊 “科学和民主”,开展新文化运动,推动着中国社会大改造。先进的知识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创立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中国进入了崭新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第二次是40年代的延安整风运动。 毛泽东领导了这一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冲破斯大林、共产国际及其中国代理人的“左”倾教条主义的思想牢笼,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创造了毛泽东思想,从而指导了中国革命在1949年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中国近现代的思想大解放分为近代和改革开放以后。
第一次思想大解放,解决的是对领袖的个人崇拜问题,树立了实践标准的权威。
第二次思想大解放,实际上解决的是对社会主义计划体制传统观念的看法,树立生产力的标准的权威以突破凡事都问姓“社” 姓“资” 的禁锢为主要目标。
第三次思想大解放,冲破了姓“公”姓“私”,冲破了所有制崇拜,又一次解决了人们头脑中的许多问号,一步步地明确了“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⑶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什么时期的什么事件
百家争鸣是指春来秋(前770年-前476年)战国源(前475年-前221年)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家族之间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是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群星闪烁的时代。这一时期出现了诸子百家彼此诘难,相互争鸣的盛况空前的学术局面,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据《汉书· 艺文志》的记载,数得上名字的一共有189家,4324篇著作。其后的《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等书则记载"诸子百家"实有上千家。但流传较广、影响较大、较为著名的不过十家而已。归纳而言只有10家被发展成学派。
⑷ 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什么
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维新变法、维新运动,是晚清时期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专表的维新派人士通属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戊戌变法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是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4)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扩展阅读
戊戌变法直接起因:1895年4月,《马关条约》签订,“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①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势力强大。
②袁世凯的出卖。
③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
④没有发动人民群众。
⑤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程度不高。
戊戌变法的实质是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斗争。戊戌变法推动了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前奏。
参考资料:网络-戊戌变法
⑸ 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指什么
百家争鸣
【引证资料】
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是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专群星闪烁的时代属.这一时期出现了诸子百家彼此诘难,相互争鸣的盛况空前的学术局面,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使这一时期成为中国历史上诸子百家政治学术思想大融合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社会结构急遽变化,社会矛盾异常尖锐,兼并战争接连不断,文化思想空前活跃.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大多出现于这个时代,构成了中华文明的精华和基础.
形成儒、墨、道、法、阴阳、名、纵横、杂、兵、小说.“百家争鸣”反映了当时社会激烈和复杂的政治斗争,主要是新兴地主阶级和没落奴隶主之间的阶级斗争.这个时期的文化思想,奠定了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
请采纳~
⑹ 为什么说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西周初期,为吸取前代的教训,制作了一套礼乐制度,也就是社会的等级名分制度的划分,对君臣、父子、夫妻之间都做了明确的要求和规定。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对各诸侯失去了控制权,也就出现了“礼崩乐坏”的现象。此时,新旧阶级之间的斗争复杂而又激烈。代表各阶级、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企图按照本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对社会、万事万物作出解释,或提出主张。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论,于是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