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电影《可可西里》的抄袭风波是怎么回事
朝阳法院受理纪录片《我和藏羚羊———冰河在这里流过》(下称《我和藏羚羊》)的导演刘宇军诉陆川《可可西里》抄袭一案。刘宇军没有提出经济索赔,只要求法院确认侵犯著作权成立。据了解,北京华谊兄弟影业投资有限公司以及北京市紫光影城也都被卷入这起诉讼。
刘宇军状告陆川抄袭
刘宇军在起诉书中称:1991年至2001年,他历时10年,多次深入青藏高原,跟踪拍摄世界濒危物种藏羚羊,并在100多个小时的影像素材中反复取舍、加工,创作出纪录片《我和藏羚羊》。刘宇军说,纪录片曾在多个媒体播出,并入围2002年第九届上海国际电视节。
刘宇军说,2004年《可可西里》公映后,有不少朋友打电话告诉他,影片有很多地方抄袭了他的纪录片作品。刘宇军这才找来《可可西里》观看,并且很快就发现两部片子存在很多相似之处,比如“雪地追踪盗猎者”“从车窗发现河中有盗猎分子”“队员脱裤子过河”等。刘宇军认为《可可西里》有太多的情节、构思、创意、场景、现场气氛、视觉背景、镜头构图等方面的内容,都与《我和藏羚羊》过于相似,“甚至一些对白也和我创作的纪录片中的对白完全一样”。刘宇军还强调,几乎所有看过《可可西里》的人都认为它不像故事片,更像纪录片。
昨晚,记者请刘宇军的律师之一迟玉彬详细指出两部片子的相似之处,被拒绝。迟玉彬非常谨慎并表示等到他与其他律师“统一了口径”后,才可以说话。
陆川坚称刘宇军炒作
在“抄袭风波”没有演变为诉讼前,陆川曾这样反驳刘宇军:陆川筹备《可可西里》两年半,采访了守护可可西里牦牛队时任的所有队员及一些老队员,并有10万多字的采访记录。2002年11月,陆川带领剧组人员到可可西里实地巡山考察。同时,陆川提出,他和刘宇军都去了可可西里,都采访了队员,有些地方相似不是不可能。此外,陆川不否认曾参考过纪录片,一部是中央电视台有关可可西里的纪录片,另一部是四川电视台彭辉导演的《平衡》,但确实没有刘宇军的《我和藏羚羊》。
后来,陆川曾在某网发表声明:“我和我的合作伙伴讨论过这件事情,我们共同的感受和决心是现在我们应该闭嘴”。陆川指出,他会加快下一部电影的准备进程,拿出更好的作品,因为“如果我们能在一生中拿出五部、十部……现在这些风波肯定会成为历史的笑话,肯定会被遗忘”。
昨晚,陆川表示,他也是昨天才得知被诉上法庭,“我怎么跟你说呢?”陆川说,“抄袭风波”在一年前已经炒过一次了,而且他已经明确了态度。他说,法院开庭审理时他“肯定会去的,即便我本人去不了,也会叫律师去。我不想再给刘宇军炒作的机会”。
陆天明绝对相信儿子
昨晚,陆川的父亲陆天明表示还是从记者口中得知法院立案的消息。老人家说:“刘宇军是谁?”“他到法院起诉去啦?”老人家显然还不清楚此事,但他相信儿子绝对不会抄袭。
网友指出21处“疑点”
早在2005年初,很多网友将他们认为《我和藏羚羊》《可可西里》两部片子相似、相同的视频贴在了网上,有21处。
台词:脱裤子过河的台词;审问盗猎者时所说的台词“最后一次机会”;撒尿的台词
气氛:片头追杀场景
场面:转圈祈祷;清点藏羚羊皮
情景:清晨从车中醒来;从车窗发现盗猎分子;发现藏羚羊的尸体;盗猎者在对岸;鸣枪警告盗猎分子;队员过河;押解盗猎者回来;人抓获,却不见藏羚羊皮和枪支;押解归来;找到皮子;查寻赃物;盗猎者戴着手铐推车(特写都是犯人戴着手铐推车);犯人跑了,队长发火;雪地追踪.....
② 没有书看了,有哪些好看的小说可以推荐一下呢
雪中悍刀行 从前有座灵剑山 写实派玛丽苏
唐砖 宿主请留步 画风清奇 大王饶命 打脸狂魔
最强反套路系统 修真聊天群 三年高考五年摸拟
③ 可可的发展历程
可可从南美抄洲外传到欧洲、袭亚洲和非洲的过程是曲折而漫长的。16世纪前可可还没有被生活在亚马逊平原以外的人所知,那时它还不是可可饮料的原料。因为种子十分稀少珍贵,所以当地人把可可的种子(可可豆)作为货币使用,名叫“可可呼脱力”。16世纪上半叶,可可通过中美地峡传到墨西哥,接着又传入印加帝国在今巴西南部的领土,很快为当地人所喜爱。他们采集野生的可可,把种仁捣碎,加工成一种名为“巧克脱里”(意为“苦水”)的饮料。16世纪中叶,欧洲人来到美洲,发现了可可并认识到这是一种宝贵的经济作物,他们在“巧克脱里”的基础上研发了可可饮料和巧克力。16世纪末,世界上第一家巧克力工厂由当时的西班牙政府建立起来,可是一开始一些贵族并不愿意接受可可作成的食物和饮料,甚至到18世纪,英国的一位贵族还把可可看作是“从南美洲来的痞子”。可可定名很晚,直到18世纪瑞典的博学家林奈才为它命名,种加词是“可可树”。后来,由于巧克力和可可粉在运动场上成为最重要的能量补充剂,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人们便把可可树誉为“神粮树”,把可可饮料誉为“神仙饮料”。
④ 各种世界之最
世界海拔最高的洲——南极洲,平均高度海拔2 350m;海拔最低的洲——欧洲,平均海拔300m;面积最大的洲——亚洲,面积4 400万km2;面积最小的洲——大洋洲,900万km2。
世界面积最大的洋——太平洋(18000万平方千米)
世界最高大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m,是地球之巅,“世界屋脊”;
最长的山脉——南美安第斯山,被称为“南美洲的脊梁”,南北纵长9000km。
世界陆地表面的最低点——死海,湖面海拔-400m。
世界海洋最深处——北太平洋西部马里亚纳群岛以东的马里亚纳海沟(11034米)
马里亚纳海沟为一条洋底弧形洼地,延伸2550公里,平均宽69公里。主海沟底部有较小陡壁谷地。1957年苏联调 查船测到10990米深度,后又有11034米的新记录。1960年美国海军用法国制造的""的里亚斯特""号探海艇,创造了潜入海沟10911米的纪 录。一般认为海洋板块与大陆板板块相互碰撞,因海洋板块岩石密度大,位置低,便俯冲插入大陆板块之下,进入地幔后逐渐溶化而消亡。在发生碰撞的地方会形成 海沟,在靠近大陆一侧常形成岛弧和海岸山脉。这些地方都是地质活动强烈的区域,表现为火山和地震。
最大海港——-鹿特丹
世界第一大岛——格陵兰岛
世界上最深的湖泊——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最深处1 600m;
世界最大的淡水湖——北美的苏必利尔湖;
世界最大淡水湖群----五大湖群;
世界最大的内流湖(咸水湖)——里海。
世界上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南美亚马孙河,长度6 400km,仅次于尼罗河,居世界第二,水流量是尼罗河的50倍以上;
世界最长河流——尼罗河;
世界最长内流河——伏尔加河 ;
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河——京杭运河。
世界最大水电站——伊泰普水电站
世界上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m以上。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气候区——拉丁美洲亚马孙平原上的热带雨林区。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冲击平原——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
流域面积最广的河——亚马孙河
最大热带雨林气候区——亚马孙平原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面积约770万km2。
“热带大陆”——非洲
世界“雨极”----------乞拉朋齐
世界”湿极”----------怀厄莱阿莱
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1 700万km2;面积最小的国家——梵蒂冈,不到0.5km2。
跨经度最广的国家——俄罗斯
世界上占有热带面积最大的国家——巴西。
世界上惟一的独自占有一个大陆的国家——澳大利亚。
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哈萨克斯坦。
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印度尼西亚,素有“千岛之国”之称,印尼又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有“火山国”之称。
人口最多国家——中国
人口自然增长率首位——非洲
世界上出产黄金最多的国家——南非。
世界上生产白银最多的国家——墨西哥。
世界上出产铝土最多的国家——几内亚。
“白金之国”——乌兹别克斯坦
三大棉产地——中国 美国 乌兹别克斯坦
粮食产量最多的洲——亚洲
粮食产量最多的国家——中国
天然橡胶 金鸡纳产量首位——印度尼西亚
油棕产量首位——马来西亚
咖啡 甘蔗 柑橘产量首位——巴西
世界金刚石产量首位——刚果
椰子 蕉麻产量首位——菲律宾
长绒棉产量最多——埃及
樟脑产量首位——中国台湾
咖啡 枣椰 油棕 香蕉故乡——非洲
世界石油总储量1/2 总产量1/4——西亚
世界上进口石油最多的国家——美国。
工业总产值——美国
世界上输出工农业产品数量最多、产值最大的国家——美国。
世界上生产和出口可可最多的国家——科特迪瓦。
陆地最低点--约旦死海的水面。低于地中海面392米
海洋最深深度--马里马亚纳海沟(太平洋) 位于太平洋上-11034米
最大的洋--太平洋 17968万平方千米
最大的海--珊瑚海(太平洋)479万平方千米
最大的群岛--马来群岛(亚洲)243万平方千米
最大的岛屿--格陵兰岛(北美洲)218万平方千米
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亚洲)300万平方千米
最大海湾--印度洋孟加拉湾(亚洲)217万平方千米
最长山系--科迪勒拉山系(南美洲)15000千米
最高山峰--珠穆朗玛峰(亚洲)8848米
最大高原--巴西高原(南美洲)500万千米
最高高原--青藏高原(亚洲)平均海拔4500米
最大平原--亚马孙平原(南美洲)560万平方千米
最大盆地--刚果盆地(非洲)337万平方千米
最大三角洲--恒河三角洲(亚洲)8万平方千米
最大沙漠--撒哈拉沙漠(非洲)777万平方千米
最长裂谷--东非大裂谷(非洲)
最长河流--尼罗河(非洲)6670千米
最大湖泊--里海(亚欧)37万平方千米
最深湖泊--贝加尔湖(亚洲)深1620米
最长运河--京航运河(中国)1800千米
最大淡水湖群--五大湖(北美洲)总面积24.5万平方千米
最宽瀑布--伊瓜苏瀑布(南美洲)宽4000米
最高瀑布--安赫尔瀑布(南美洲)高979米
最小的海--马尔马拉海(亚欧之间)面积1.1万平方米
最浅的海--亚速海(欧洲)最深处14米
透明度最大的海--马尾藻海(北大西洋)透明度可达72米
最年轻的海--红海(4000万年历史)
唯一没有海岸的海--马尾藻海 大体以湾流赫杨柳围拢的椭圆形海域为限,范围模糊
岛屿最多的海--爱琴海 (地中海)
沿岸国最多的海--加勒比海(美洲)沿岸有20多个国家
最大的陆间海--加勒比海 (面积275)万平方千米
国家和地区最多的群岛--西印度群岛(美洲,由大小安第斯及其它一些群岛组成)
唯一分属两大洲的群岛--迪奥米德群岛?(白令海峡)分属亚洲(俄罗斯)和北美洲(美国)
分属两国的最大岛屿--新几内亚岛(大洋洲)属于印度尼西亚和巴布亚新几内亚
唯一分属三国的岛屿--加里曼丹岛(亚洲)属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文莱
最长的海峡--莫桑比克海峡(非洲)长1670千米
最重要的洲际海峡--马六甲海峡(太平洋、印度洋)亚、非、欧海上航运要冲
最大的珊瑚礁--大堡礁(澳大利亚)总面积21万平方千米
高峰最多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8000米以上高峰16座,7000米以上高峰50多座)
喷发次数最多的活火山--埃特纳火山(意大利)公元前1500年至今约有130-210次喷发
最大的火山口--阿苏山(日本)周长100千米
最长的河流峡谷--科罗拉多大峡谷(美国)长350千米
最深的河流峡谷--虎跳峡(中国)深2500-3000米
最长的洞穴--猛犸洞(美国)总长240千米
最大的地下海--撒哈拉沙漠(非洲)地下储水量460万平方千米
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多瑙河(欧洲)9个国家
含沙量最多的河流--黄河(中国)
货运量最大的国际同行运河--苏伊士运河(非洲)
最大的海迹湖--里海
最大的湖中之湖--马尼图林湖(北美洲)位于休伦湖中岛屿马尼图林岛上,面积100平方千米
分属国家最多的湖泊--里海(五个国家)
最高,最大的高原湖泊群--青藏高原(湖泊总面积37549平方千米)
世界雨极之称--印度的乞拉朋齐。 1861年年降水量达20447毫米
世界干极之称--智利的阿塔卡马沙漠。 1845年-1936年没未曾下雨
世界热极--巴士拉(伊拉克)1991年7月8日极端最高气温达58.8摄氏度
世界寒极--南极洲 1983年7月21日原苏联东方站曾测得极端最低气温-89.2摄氏度
世界风极--阿德尔(南极)年均风速19.4米,相当于常年刮8级分
最大面积的国家--俄罗斯(欧洲)1707万平方千米
面积最小的国家--凡蒂冈(欧洲)0.44平方千米
最大的内陆国--哈萨克斯坦(亚洲)271.73万平方千米
人口最多的民族--中国的汉族(亚洲)
人口密度最高的国家--摩纳哥(欧洲)1.47万/平方千米
最大的海:珊瑚海(479万多平方公里).其次阿拉伯海和南海
△最小的海:马尔马拉海,其次亚速海和渤海
△盐度最高的海:红海,也是最年轻的海
△盐度最低的海:波罗的海
△唯一没有海岸线的海:马尾藻海
△岛屿最多的海:爱琴海
△最著名的涌潮:钱塘江潮
△最大的洋:太平洋,也是最深的,水温最高的,锰结核最多的
△最小的洋:北冰洋海运最繁忙的洋:大西洋(为什么?)
△最大的洋流:西风漂流,也是最大的寒流
△最大的暖流:墨西哥暖流
△面积最大的群岛:马来群岛
△最高的岛屿:新几内亚岛,也是分属两国的最大岛屿
△唯一分属三国的岛屿:加里曼丹岛
△最长的海峡:莫桑比克海峡
△最深的海峡:德雷克海峡,也是最宽的海峡
△最曲折的海峡:麦哲伦海峡
△船只通过最多的海峡:英吉利海峡
△石油运输最繁忙的海峡:霍尔木兹海峡
△最大的海湾:孟加拉湾,墨西哥湾,几内亚湾其次
△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11034
△最大的珊瑚礁:大堡礁
△最长的山系:科迪勒拉山系
△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
△喷发次数最多的火山:埃特纳火山
△轮廓最完整的火山:马荣火山,其次富士山
△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500多万平方公里).
△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4000米以上).
△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560万平方公里).其次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
△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其次大自流盆地(最大的自流盆地),塔里
--------------------------------------------------------------------------------
△最大的海:珊瑚海(479万多平方公里).其次阿拉伯海和南海
△最小的海:马尔马拉海,其次亚速海和渤海
△盐度最高的海:红海,也是最年轻的海
△盐度最低的海:波罗的海
△唯一没有海岸线的海:马尾藻海
△岛屿最多的海:爱琴海
△最著名的涌潮:钱塘江潮
△最大的洋:太平洋,也是最深的,水温最高的,锰结核最多的
△最小的洋:北冰洋海运最繁忙的洋:大西洋(为什么?)
△最大的洋流:西风漂流,也是最大的寒流
△最大的暖流:墨西哥暖流
△面积最大的群岛:马来群岛
△最高的岛屿:新几内亚岛,也是分属两国的最大岛屿
△唯一分属三国的岛屿:加里曼丹岛
△最长的海峡:莫桑比克海峡
△最深的海峡:德雷克海峡,也是最宽的海峡
△最曲折的海峡:麦哲伦海峡
△船只通过最多的海峡:英吉利海峡
△石油运输最繁忙的海峡:霍尔木兹海峡
△最大的海湾:孟加拉湾,墨西哥湾,几内亚湾其次
亚洲是世界陆地面积最大的洲;
亚洲是世界海岸线最长的洲;
亚洲是世界人口最多的洲;
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峰;
青藏高原号称“世界屋脊”,是世界最高的高原;
阿拉伯半岛是世界最大的半岛;
里海是世界最大的湖泊;
死海是世界最低的洼地;
马六甲海峡是世界最长的海峡;
印尼的巽他群岛是世界上火山最集中的地方;
中国是世界上生产稻米最多的国家;
日本的青函海底隧道是世界上最长的海底隧道;
老挝的安息香产量居世界首位;
缅甸的柚木产量居世界首位;
泰国的钾盐储量居世界首位;
泰国的橡胶出口量居世界首位;
马来西亚锡储量居世界首位;孟加拉黄麻产量居世界之首;
印度的云母出口量为世界第一;
沙特的石油储量居世界首位;
哈萨克斯坦的钨储量居世界首位。
中国的世界之最
1.最早的兵书是春秋孙武的《孙子兵法》
2.字数最多的字典是清朝的《康熙字典》
3.最早的报纸是西汉的《邸报》
4.最早的传记文学是西汉的《史记》
5.最早的优秀诗歌总集是春秋的《诗经》
6.记载时间最长的历史巨著是孔子的《春秋》
7.世界最大的皇宫是北京的故宫
8.最高的宫殿是布达拉宫
9.最长的石窟画廊是敦煌莫高窟
10.最大的内陆盆地是塔里木盆地
11.最早的立体地图是宋代沈括绘制的《使契丹图》
12.最大的广场是北京天安门广场
最大的海:珊瑚海(479万多平方公里).其次阿拉伯海和南海
△最小的海:马尔马拉海,其次亚速海和渤海
△盐度最高的海:红海,也是最年轻的海
△盐度最低的海:波罗的海
△唯一没有海岸线的海:马尾藻海
△岛屿最多的海:爱琴海
△最著名的涌潮:钱塘江潮
△最大的洋:太平洋,也是最深的,水温最高的,锰结核最多的
△最小的洋:北冰洋海运最繁忙的洋:大西洋(为什么?)
△最大的洋流:西风漂流,也是最大的寒流
△最大的暖流:墨西哥暖流
△面积最大的群岛:马来群岛
△最高的岛屿:新几内亚岛,也是分属两国的最大岛屿
△唯一分属三国的岛屿:加里曼丹岛
△最长的海峡:莫桑比克海峡
△最深的海峡:德雷克海峡,也是最宽的海峡
△最曲折的海峡:麦哲伦海峡
△船只通过最多的海峡:英吉利海峡
△石油运输最繁忙的海峡:霍尔木兹海峡
△最大的海湾:孟加拉湾,墨西哥湾,几内亚湾其次
△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11034
△最大的珊瑚礁:大堡礁
△最长的山系:科迪勒拉山系
△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
△喷发次数最多的火山:埃特纳火山
△轮廓最完整的火山:马荣火山,其次富士山
△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500多万平方公里).
△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4000米以上).
△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560万平方公里).其次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
△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其次大自流盆地(最大的自流盆地),塔里
(切勿抄袭,请自重。打字很辛苦的,何况那么多~)
⑤ 为什么咖啡,可可和茶是世界3大饮品
茶、咖啡、可乐并称当今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但近年的消费趋势却显示出咖啡和可乐正在不断地向茶的主流地位发起挑战。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在饮品选择方面有着各具特色的偏好,自然清新的茶香,浪漫浓郁的咖啡,刺激爽口的可乐,究竟谁更受青睐?
英国:“茶老大”遭遇挑战
英国人有着350多年的饮茶历史,据《泰晤士报》报道,近80%的英国人都喝茶,65岁以上人中喝茶者比例更高达85%。因此,在英国,茶的人均消费量占全球首位,平均每天喝掉1.65亿杯茶。英国本土不产茶,茶叶进口量长期高居世界第一,每年高达14万吨。
然而,根据消费者研究机构的调查,在过去两年中,英国的茶叶市场却出现了萎缩的迹象,茶包的销售量下降了16%,而散装茶则下降了9%。茶叶消费从1999年的7.07亿英镑缩水到了去年的6.23亿英镑,下降了12%。
相反,香奶咖啡、热牛奶咖啡和各种水果茶的销售量却在增长,不含咖啡因的饮料更是增长了50%,这意味着很多年轻人渐渐对喝茶失去了兴趣。虽然在15岁到24岁的人中,有72%的人喝茶,但他们的消费量远不及年长的人,每天喝茶超过两杯的人只有38%,而在65岁以上的人中,这个比例是70%。同时,人们对喝茶治百病的传统看法也产生了怀疑,这也是导致茶叶销售量下降的一个原因。
法国:咖啡香浓依旧
在法国,生活如果没有咖啡简直可以说是世界的末日到了。法国的咖啡像英国的下午茶一样飘荡着欧洲文明经典的醇香。1644年咖啡被带到法国,之后便大行其道,形成了源远流长的咖啡文化。
法国人喝咖啡讲究的不是味道,而是环境和情调,是散淡的态度和做派:路边的小咖啡桌旁看书、写作,高谈阔论,谈情说爱……本世纪以来,咖啡馆渐渐成了社会活动中心,被视为法国社会和文化的一个典型标志。
土耳其:国粹咖啡遭冷落
据说,世界上第一杯咖啡是由阿拉伯人熬煮出来的,而土耳其则是欧洲人的咖啡启蒙老师,是他们把咖啡豆带到了欧洲。土耳其人煮咖啡的方法非常独特,他们将咖啡磨成细粉放入金属器皿中加水熬煮,经过几次沸腾,煮成香气四溢的浓稠状,才算大功告成。咖啡粉所要求的细度和咖啡入口的稠度均居各式煮法之冠。与土式沸煮咖啡大不相同的是,意大利的浓缩咖啡靠高压机器泡煮,只需20秒就能完成,在许多土耳其人眼中,这种速食法很不入流。
然而近年来,浓缩咖啡却成了土耳其咖啡馆和许多年轻人的宠儿,倒是土式咖啡受到了冷落。为此,土耳其国内还发生了一场围绕土式咖啡“国饮”地位的争论。
美国:茶、咖啡和可乐各有所爱
美国人饮茶的习惯是由欧洲移民带去的,但美国人饮茶没有欧洲人多,而且饮茶方式没有英国和东方人那么讲究。美国人生活的快节奏使他们更青睐于冰茶、速溶茶等。近年来,随着绿茶保健功能逐步揭示,美国又掀起了一股“中国绿茶热”。
美国是世界上咖啡消耗量最大的国家,美国人喝掉了世界咖啡产量的1/3。根据美国的一项民意调查,除了空气和水之外,咖啡位列美国人生活必需品的第三位。美国人喝咖啡同样是随性而为,美国咖啡馆像美国流行的快餐文化一样,大多体现了一种美国社会的快节奏生活方式。
茶饮和咖啡都是美国的舶来品,而可乐则是美国的地道土产。可口可乐起源于1886年,它在二战中曾极大地激发了美国士兵的士气,成为美国历史的一部分。经过百多年的苦心经营,可乐更奇迹般地成为风靡世界的“球饮”,与牛仔裤和好莱坞一起成为美国的三大时尚标志。
日本:茶道文化空前繁荣
众所周知,日本的茶和饮茶习惯是唐朝时由中国传入的。“茶道”一词,也最早见诸于中国唐代史籍中,其含义为通过饮茶对人们进行礼仪的教育和道德的修炼。日本人又结合本民族的特点,孕育出了具有本国特色的茶道。
今天,有500年历史的日本茶道迎来了空前繁荣。茶室、茶庭遍及日本各地,茶会充斥在各种文化活动中,千姿百态的茶道已成为日本美的象征,有关茶道文化的电影、电视片、美术展、著述比比皆是。据统计,参加茶道活动的日本人有500万之多。除了传统的茶室,日本近年还流行绿茶连锁店,它们的外表很像星巴克咖啡店,非常吸引年轻人。
⑥ 关于欧洲历史书籍
希望对你有帮助:欧洲文艺复兴史(艺术卷)/欧洲文艺复兴史 朱龙华专//王素色//赵立行
其实欧洲的艺属术主要集中在文艺复兴极端 也就是社会大变动 资产阶级上台前期《20世纪欧洲史》(上下册),〖美〗C.E.布莱克,E.C.赫尔姆赖著, 1984年。《欧洲中世纪简史》,〖美〗C.沃伦 霍莱斯著,1988年。《欧洲文明的历程》,易杰雄著,2000年。《欧洲简史:拿破仑以后》,〖美〗罗杰·劳·威廉斯著,1975年。《世界通史选编:英法德俄历史,1830 - 1917年》,〖苏〗苏联科学院编,1972年。《东欧中亚列国志》,金挥主编,1994年。《北欧五国简史》,敬东,1987年。
⑦ 世界五大巧克力品牌
国际著复名的巧克力品牌
SWISS THINS比利时制 瑞士莲
MAXIM'S 法国马克西姆
BELGIAN比利时 白丽人
GUYLIAN比利时 吉利莲
FERRERO ROCHER意大利 费列罗
TOFFIFEE德国 乐飞飞
KINDER BUENQ意大利 建达缤纷乐
COTE D'OR 比利时 克特多金象
DUCD'O 比利时迪克多
MORCNAGA日本 森永
MOOMICN CANDY日本木铭新
RITTER SPORT德国运动排块
DCOSLE 比利时 多利是
LOACKER意大利莱家
⑧ 有谁能告诉我一些关于加拿大土著的历史、风俗之类的谢谢
加拿大土著的经济生活是真正的“靠天吃饭”,差不多完全依赖自然资源来谋生。大多数部族以游猎和采集为生。水草丰美的大平原犹如无需经管的大型畜牧场,成群结队的野牛和野鹿食之不尽;土地肥沃的五大湖地区仿佛一座天然的粮仓,遍地生长的野稻米和玉米任人采集。
丰富的野生水果、蔬菜遍布太平洋沿岸地区和大西洋沿岸地区,恰是加拿大土著天然的果园和蔬菜大棚,而优良的河湖海洋资源则为加拿大土著供应着无穷无尽的鱼类食物。
在加拿大,土著民族一词指的是第一民族、因纽特人和梅蒂斯人,这是1983年宪法第35节规定的。第一民族是指印第安人。因纽特人是居住在北极圈附近的爱斯基摩人(Eskimos),Eskimos一词现在已不用来指因纽特人了。
1996年,6月21日正式宣布为全国原住民日,庆祝加拿大所有原住民的历史和贡献。这一天意义重大,因为许多土著群体已经将夏至作为庆祝他们传统的一天。如今,这个节日是加拿大全国一年一度庆祝活动的一部分,一直持续到加拿大的国庆日7月1日那天。
第一民族最常见的教义之一是,人们应该与自然世界和谐共处,他们所有的价值观和传统都是造物主赐予的礼物。对老人来说,说出故事和传说是很重要的,然后代代相传。第一民族对自然世界的尊重表现在歌曲、舞蹈和仪式上。
在19世纪,加拿大印第安人寄宿学校系统的建立是为了迫使原住民融入欧洲-加拿大文化。这些学校是根据《印度安法》建立的,把孩子和家庭分开,有不同教派的教堂管理。
其中很多孩子惨死,有些人把这些学校称为“文化灭绝”,但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关闭。2008年,加拿大政府正式向寄宿学校的幸存者及其家人道歉。
(8)可可世界历史书扩展阅读
玛雅人是古代印第安人的一支,是美洲唯一留下文字记录的民族。他们构成了多样的美洲土著人民族,生活在墨西哥南部和中美洲北部。“玛雅”是为了方便而起的他们的一个集体的称号,这包括为该地区贡献某种程度的文化和语言遗产的人。
但这之中也包括许多不同的人口、社会和种族群体,他们中谁都有自己特殊的传统、文化和历史的特征。
21世纪初,玛雅人约有七百万。墨西哥南部和尤卡坦半岛、危地马拉、伯利兹、萨尔瓦多和洪都拉斯还存在着大量遗留的古代文化遗产。一些玛雅人已经相当地融入了现代文化,另一些人还在继续着更传统的习俗,这些人以玛雅语作为主要语言。
当代玛雅人大多数生活在墨西哥的尤卡坦州、坎佩切州、金塔纳罗奥州、塔巴斯科州和恰帕斯,和中美洲国家伯利兹,危地马拉,洪都拉斯的西部和萨尔瓦多。
主要从事农业,种植玉米、蚕豆、南瓜、可可、甘薯、辣椒、烟草、棉花。土地公有,分配给每个家庭使用,每3年重新分配一次土地。西元后,出现了自由人和奴隶的划分,统治者称为“大人”,职位世袭,掌握军政大权。
⑨ 茶、咖啡、可可被称为世界三大饮料。茶的普及是从汉朝开始的。
茶、咖啡、可可被称为世界三大饮料。
是对的
中国饮茶起源众说纷纭:追溯中国人饮茶的起源,有的认为起源于上古神农氏,有的认为起于周,起于秦汉、三国的说法也都有,造成众说纷纭的主要原因是因唐代以前“茶”字的正体字为“荼”,唐代茶经的作者陆羽,在文中将荼字减一画而写成“茶”,因此有人说茶起源于唐代。但实际上这只是文字的简化,而且在汉代就已经有人用茶字了。陆羽只是把先人饮茶的历史和文化进行总结,茶的历史要早于唐代很多年。
1、神农说 唐·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在中国的文化发展史上,往往是把一切与农业、与植物相关的事物起源最终都归结于神农氏。而中国饮茶起源于神农的说法也因民间传说而衍生出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茶是神农在野外以釜锅煮水时,刚好有几片叶子飘进锅中,煮好的水,其色微黄,喝入口中生津止渴、提神醒脑,以神农过去尝百草的经验,判断它是一种药而发现的,这是有关中国饮茶起源最普遍的说法。另有说法则是从语音上加以附会,说是神农有个水晶肚子,由外观可得见食物在胃肠中蠕动的情形,当他尝茶时,发现茶在肚内到处流动,查来查去,把肠胃洗涤得干干净净,因此神农称这种植物为“查”,再转成“茶”字,而成为茶的起源。
2、西周说 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茶蜜……皆纳贡之。”这一记载表明在周朝的武王伐纣时,巴国就已经以茶与其它珍贵产品纳贡与周武王了。《华阳国志》中还记载,那时并且就有了人工栽培的茶园了。
3、秦汉说 西汉·王褒《僮约》:现存最早较可靠的茶学资料是在汉代,以王褒撰的僮约为主要依据。此文撰于汉宣帝神爵三年(公元前59年)正月十五日,是在茶经之前,茶学史上最重要的文献,其文内笔墨间说明了当时茶文化的发展状况,内容如下: 舍中有客。提壶行酤。汲水作哺。涤杯整案。园中拔蒜。斫苏切脯。筑肉臛芋。脍鱼炰 鳌。烹茶尽具。哺已盖藏。舍后有树。当裁作船。上至江州。下到煎主。为府椽求用钱。推纺恶败。傻索绵亭。买席往来都洛。当为妇女求脂泽。贩于小市。归都担枲。转出旁蹉。牵牛贩鹅。武阳买茶。杨氏池中担荷。往来市聚。慎护奸偷。 “烹荼尽具”,“武阳买荼”,经考该荼即今茶。由文中可知,茶已成为当时社会饮食的一环,且为待客以礼的珍稀之物,由此可知茶在当时社会地位的重要。近年长沙马王堆西汉墓中,发现陪葬清册中有“□一笥”和“□一笥”竹简文和木刻文,经查证“□”即“槚”的异体字,说明当时湖南饮茶已有饮茶习俗。
⑩ 求玛雅人的详细历史
玛雅文明的详细历史
1、文明的产生和历史分期
在古代南美洲的墨西哥高原和中美洲地区,孕育了高度发达的古代玛雅文明。1839年,美国人约翰•史蒂芬和卡瑟伍德,在中美洲洪都拉斯的茂密丛林中,发现了一座神奇而雄伟的古代宫殿遗址。相继而来的一批又一批的考察队,在南美洲的丛林和荒原上,共发现废弃的古代城市遗址达170多处。这些遗址所代表的即是为后人所称道的辉煌灿烂的玛雅文明。它告诉人们,3000年前,玛雅人就在这块土地上过着安定的生活。此后,玛雅文明一直为世人所瞩目,连续不断的考古新发现,使人们对它的热情经久不衰。
玛雅人分布在包括现今墨西哥境内的四个州和一个地区(即恰巴斯州东部、塔巴斯克州东部、尤卡坦州、坎佩切州和金塔纳罗奥地区)以及今天的危地马拉、洪都拉斯、萨尔瓦多西部和英属洪都拉斯。这里的中部和南部满是茂密的热带雨林,北部尤卡坦半岛则十分干旱,灌木丛生,几乎没有地表水。我们知道,四大古代文明都在大河流域孕育滋长:埃及有尼罗河,中国有黄河和长江,印度有恒河与印度河,巴比伦有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玛雅文明却崛起在贫瘠的火山高地和茂密的热带雨林之中。他们没有金属工具,没有牛马猪羊,没有轮车,没有小麦,生产力水平只停留在石器时代,却培育出了世界文明之苑中耀眼的一朵奇葩。玛雅人没有建立起统一的强大帝国,整个地区分成数以百计的城邦,然而各邦在语言文字、宗教信仰、习俗传统上却属于同一个文明圈。这个文明比美洲其他地区文明发展早,水平高。因此,玛雅人有“美洲的希腊人”之称。
人们发现玛雅文明和其它墨西哥各地古代文明之间有许多共同之处,于是学者们猜测,可能有一个更古老的文明,是玛雅和这些墨西哥文明的共同渊源。20世纪中期,奥尔梅克文明终于被发现。
奥尔梅克文明于公元前1300年前后产生于墨西哥湾沿海地区,是墨西哥最早出现的高等文明,被学术界认为中美洲“文明之母”。奥尔梅克的意思是“橡胶之乡”,因为此地盛产橡胶。现在发现的一些奥尔梅克特人雕像,大多以巨大的石头头部雕像工艺见长,大都嘴唇肥厚,鼻子扁平,眼如扁桃,头戴盔帽。它是美洲最早的纪念性雕刻,被称为奥尔梅克头像。科学家认为,这些雕像很可能是为了纪念当时的帝王。奥尔梅克文明开创的各种传统都为中美洲各文明继承下来。从神权政治、金字塔神庙、纪念碑和祭台,到象形文字、历法系统、活人祭神,这一切构成了中美洲古代文明的基础。公元前300年左右,奥尔梅克文明衰落中断,仅存遗风。然而文明的火炬并未就此熄灭。当奥尔梅克的余晖渐渐消失在玛雅文明的光环之中,玛雅时代来临了。
玛雅文明历史悠久,包括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16世纪期间的文明。1977年出版的墨西哥大网络全书把玛雅文明划分为三个时期:前古典时期,从公元前1500到公元292年(这个时间观点不一,有人认为是前2500年至250年,也有人认为是300年,还有人认为是250年);古典时期,从公元292年(或300年/250年)到900年;后古典时期,从公元900年到1527年。
前古典期即玛雅文明形成期,年代约当公元前2500~公元250年。在尤卡坦半岛中央佩滕盆地及其周围山谷已出现定居的农业生活,玉米和豆类是主要的作物;由土台、祭坛等组成的早期祭祀中心也已建立,此后出现国家萌芽,并出现象形文字。
古典期(约公元250~900)玛雅文明进入盛期,各地较大规模的城市和居民点数以百计,都是据地自立的城邦小国。各邦使用共同的象形文字和历法,城市规划、建筑风格、生产水平也大体一致。主要遗址大多分布在中部热带雨林区,祭祀中心已形成规模宏大的建筑群。此时出现大量刻纪年碑铭的石柱,一般每隔5年、10年或20年建立一座,成为独特的记时柱。800~900年左右,这些祭祀中心突然废弃,玛雅文明急剧衰落。11世纪以后,玛雅文明中心开始逐渐移向北部的石灰岩低地平原。
后古典期(约900~1527)的文明有浓厚的墨西哥风格。从墨西哥南下的托尔特克人征服尤卡坦。此后北部的玛雅潘取代奇琴伊察成为后古典期文明的中心。1450年,由于内部叛乱,玛雅潘被焚毁,此后百年中文明趋于衰落。1523~1524年,西班牙殖民者乘虚而入,从墨西哥南下,占领尤卡坦半岛,玛雅文明被彻底破坏。这是几个珍贵的玛雅文物。
2、社会经济
玛雅文明基本上属新石器时代和铜石并用时代,工具、武器全为石制和木制,黄金和铜在古典期之末才开始使用,一直不知用铁。手工制品有各种陶器、棉纺织品等。不同村落和地区间有贸易交换关系。远在前古典时期,玛雅社会经济已具有了明显的综合性质,既有农业、渔业和狩猎,又有对外贸易活动等。农业技术简单,耕作粗放,不施肥,亦无家畜,后期有水利灌溉。近年来的考古研究发现,玛雅人的农业采用集约性的耕作方式。玛雅人在山区开挖了梯田,在低洼地带开挖了密如蛛网的水渠,修造了大量的水中垫田或浮田。中美地区一年分为两季:11月至5月为旱季,6月至10月为雨季。玛雅人有效地利用这种气候发展农业。玛雅地区最早出现陶器是在公元前1500年前后,陶器的出现标志着前古典期的开始。这时印第安人的“农业革命”已大功告成,一种河谷中的野草经过几千年的培育,已变成了既甜美又富营养的粮食,那就是玉米。有了这种易种保收的“铁杆”庄稼,玛雅人定居下来,制作陶器,存贮玉米。玛雅人的肉食相对较少,他们的果腹之物主要就是玉米。他们自称是玉米人,而他们的文明也被称作“玉米文明”。他们的主要农作物是玉米。玉米的种类很多,有需要6至7个月成熟的大穗玉米(老妇玉米),也有3个月成熟的小穗玉米(女孩玉米),更有60天成熟的特别玉米(呜啼玉米)。玛雅人还培植了番茄、棉花、豆类、甘薯、可可、烟草等,后来传播到了全世界。在手工业方面,玛雅人用陶土、木头和石块制造器皿,用燧石和黑曜石来制造工具和武器,还用金、银、铜、锡等金属制成器具和装饰品。他们的装饰品常织有羽毛,独具艺术特色。玛雅人有发达的商业交换,每个城市和村落都有广场,作为交易的场所;市场上买卖各种食品和日用品,用可可豆作为交换的媒介。
3、文明成就
玛雅人的文明成就包括文字、文学、天文、历法、原始计算法、建筑和艺术。
公元前后,玛雅人创造了象形文字,它与埃及、中国的象形文字体系相似。这是由许多图形和符号组成的文字,符号有800多种,既有表音也有表意,字的行列一般是自左至右,从上到下,约有词汇三万多个。象形文字多刻在石柱上或刻在木头、玉石和贝壳上。玛雅人的文字被祭司所垄断。他们的书籍有天文、历象等科学著作,也有历史、神话、诗歌、戏剧、祈祷文和礼仪等。西班牙殖民者进入后,这些宝贵的玛雅文写本基本都被当作“魔鬼的作品”付之一炬,同时还用火刑烧死了许多掌握玛雅文字的僧侣。现只留存3本玛雅文抄本。一部是关于天文学方面的,成书于公元11世纪;另外两部关于占卜、祭祀和预言的作品,写于公元15世纪。这些抄本现在分藏在德累斯顿、马德里和巴黎图书馆,迄今尚未完全释读出来。在古城废墟中考古学家还发现了许多石碑文,它们多刻在城墙、宫殿、庙宇墙上。
玛雅人有独特的文学成就。戏剧文学在玛雅盛行,但作品没有流传来。仅考证出一些喜剧的剧目。17世纪末,西班牙传教士弗郎西斯科•希梅内斯在危地马拉发现了约成书于16世纪的玛雅史诗《波波尔•乌》(又名《公社的书》、《基切族公约》、《基切族导书》、《危地马拉基切族的起源及历史》)。它是印第安人最杰出的一部古典文学作品和史诗。《波波尔•乌》是基切人的圣书。基切语波波尔•乌是“咨询之书”,又称“席子上读的书”。皇帝召开会议,总是坐在席子上,和大臣一边讨论,一边读古代流传下来的历史。
玛雅人由于农业的需要,在天文、历法方面有杰出的成就。玛雅人的天文台常常是一组建筑群。最负盛名的是奇钦•伊查天文台。他们的历法也是奇特而又精确的。学者们发现,玛雅人的历法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历法,他们的历法体系由3种历法构成,即神历、太阳历和纪年历。
神历亦称卓尔金历,每年260天,由20个神明图像和1到13的数字,不断组合循环,就像中国的天干地支不断搭配组合,得到260种组合图标,代表260天。这样的历法循环与中国的“天干”、“地支”十分相似,历法是循环不已的,而不是像西元纪年一直线似的没有终点。
太阳历是根据天文测算而来的。一年分18个月,每个月20天,另加5天作为禁忌日,这样全年就是365天。精于星象观测的玛雅人经过长期观察、周密计算,将一年的长度修正为365.242129天,这同今天科学测定的绝对年长365.242198天的数值,一年的误差不过0.0002天,相差不足千分之一。也就是说,5000年的误差也不过一天。他们可以算出日蚀时间,知道月亮和行星运转的周期。他们测量出金星运转的周期为584天,比现代科学家测定的583.92天只多了1个小时55分钟,和现代的测量相比,50年内的误差只有7秒。
纪年历极适于推算悠远漫长的历史刻度,建立在极其发达的数学思维之上。玛雅人使用了“0”这个符号。用这个计算系统来纪年,玛雅人可以记下几千万年中的时间。考古学家根据16世纪西班牙入侵玛雅的时间,再依照碑文上记录此事的计数单位往回推算,发现玛雅纪年的元年竟为公元前3114年8月13日。玛雅人非常重视这套复杂而精细的历法,他们在许多纪念碑和神庙的石刻铭文中对此都有记述。
在数学上,玛雅人制定了原始计算法。他们根据手脚指头产生了20进位法。“点”表示一,“横”表示五,画一贝壳表示“零”。“0”的概念的形成比印度晚些,但比欧洲人早800年。玛雅人使用一点、一横、与一个代表零的贝形符号来表示数字。古学家研究玛雅人的数字系统时,发现他们的数字表达与算盘的算珠有异曲同工之妙。他们使用三个符号:一点、一横、一个代表零的贝形符号——就可以表示任何数字。类似的原理今天被应用在电脑的“二进位制”上。这种计数方法,可以使用于天文学的数字。
玛雅的建筑和艺术有高度成就。金字塔是古典时期的重要建筑。古代美洲的金字塔不仅在数量上超过了埃及。埃及的金字塔是国王法老的陵墓,而美洲玛雅人的金字塔,则不完全是帝王的陵墓,而往往是一种祭坛。玛雅人对神有种近乎狂热的崇拜。玛雅人信奉的神主要有:太阳神、雨神、风神、玉米神、战争之神、死亡之神等。在玛雅人看来,神的世界远比人间凡世丰富伟大。他们经常举行祭祀典礼,每位玛雅人都认为,为神献身是一种非常神圣的事情。玛雅的金字塔用磨平的巨大石头筑成,雄伟壮观。金字塔基本上是正方形,而且也正好朝着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塔的四面,也都是呈“金”字的等边三角形,底边与塔高之比,恰好也等于圆周与半径之比。塔四周有阶梯,塔顶是祭神的庙坛,通往金字塔的阶梯,装饰有浮雕。金字塔神庙祭坛是墨西哥的国宝。米拉多尔的虎塔(Tigre)和猴塔(Monos)是玛雅人最大的建筑物。两座金字塔都是在公元前150年前后兴建的。虎塔高55米。玛雅人建虎塔金字塔,反映出他们对虎的崇拜。
他们的建塔技术的高超也是惊人的。以库库尔坎金宇塔为例,塔基呈四方形,共分九层,由下而上层层堆叠而又逐渐缩小,就像一个玲珑精致而又硕大无比的坐日蛋糕。塔的四面共有91级台阶,直达塔顶。四面共364级,再加上塔顶平台,不多不少,365级,这正好是一年的天数。九层塔座的阶梯又分为l8个部分。这又正好是玛雅历一年的月数。
玛雅人的艺术在古典时期达到了较高的水平。现代考古学者在玛雅地区发现了数量巨大、样式繁多的精美彩陶、刻有文字和各种人物形象的碣石及其他绘画艺术品。
1927年在中美洲洪都拉斯玛雅神庙中发现了一颗水晶头颅。这个头颅高12.7厘米,重5.2公斤,大小如同真人头,是依照一个女人的头颅雕成的。据玛雅古代传说,这个水晶头颅具有神奇的力量,是玛雅神庙中求神占卜的重要用具,至今一千多年历史。这颗水晶人头雕刻得非常逼真。不仅外观,而且内部结构都与人的颅骨骨骼构造相符。而且工艺水平极高,隐藏在基底的棱镜和眼窝里用手工琢磨的透镜片组合在一起,发现眩目的亮光。人们不得不敬佩玛雅人的智慧。
红黑相配是玛雅古典艺术的特征之一。这种配法具有礼仪意义,因为红色与东方有关,黑色与西方有关,太阳每天由红变黑。在古玛雅名城皮得拉斯•尼个拉斯附近的波南帕克发现的彩色壁画,是惟一保存至今的古玛雅壁画。壁画绘制的年代是公元六至八世纪,画在一个山岗斜坡的神庙里,有三个房间。壁画色彩绚丽,线条挺拔,人像精确,构图严谨。其内容包括贵族的仪仗、战争与凯旋、庆祝游行、呈献贡赋、审判战俘等场面。壁画生动地再现了玛雅的社会形态。
4.文明的衰亡
在16世纪西班牙人征服玛雅地区以前,古典期玛雅文明曾经在中南美洲热带雨林中,有过约600年左右的繁荣岁月。该文明技术水准停留在石器时代,各都市间自成王国。玛雅人在这近2000年间创造了辉煌的玛雅文明。公元800年前后,他们放弃了高度发展的文明,大举迁移,他们所创建的每个中心城市也都终止了建造新的建筑。文明很快消失于美洲的热带丛林中。关于玛雅文明中断的原因,至今仍莫衷一是。目前有以下几种说法:
(1)干旱说。这是目前较为流行的一种看法。玛雅文明是由于当地连年发生干旱,摧毁了古文明赖以生存的农业基础。而他们又没有打井竖渠的的水利知识,在湖泊河流干枯断流之后,农业的歉收引起了一系列的连锁反映,巨大的都市文明最终分崩离析。但是导致尤卡坦半岛旱灾频发的原因是什么,这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重点。
(2)砍伐森林说。一些专家指出,玛雅他们有着复杂的宗教体系,城市都是以金字塔和神庙为核心,在兴建金字塔和神庙时,习惯于用白石灰来粉刷外墙,烧制石灰需要大量木材,玛雅人便开始砍伐森林。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金字塔修建得日益增高,对木柴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最后,大片森林被砍伐殆尽,当地的环境也逐渐恶化,干旱自然不可避免。对此,目前墨西哥南部和美洲各国广泛分布这玛雅金字塔遗迹,就是最好的证明。
(3)生态危机说。与上面的观点相似。玛雅文明虽然是城市文明,却建立在玉米农业的根基之上。自古以来,玛雅农民采用一种极原始的耕作法:他们先把树木统统砍光,过一段时间干燥以后,在雨季到来之前放火焚毁,以草木灰作肥料,覆盖住贫瘠的雨林土壤。烧一次种一茬,其后要休耕1-3年,有的地方甚至要长达6年,待草木长得比较茂盛之后再烧再种。当古典期文明繁盛、人口大增时,农业的压力越来越大,人们更多地毁林开荒,同时把休耕时间尽量缩短,然而这样一来,土壤肥力下降,玉米产量越来越少。玛雅文明在人口大发展之后,面临着生态环境恶化、生活资源枯竭的严重问题,社会状况一落千丈。更为严重的是,在神权政治的体制下,玛雅王族和祭司将这种种“衰败之象”都归结为神的不满。他们更多地建神庙,更频繁、更隆重地祈祷,期盼能借神力扭转乾坤。当然,这样做的结果是浪费了更多的人力和已十分贫乏的资源,直至陷入不可救药的恶性循环。随着农业生产供应的严重匮乏,玛雅古典期高度发达的文明也开始崩溃。当城市周围贫瘠的荒地连成一片,饥饿就迫使玛雅人弃城而去了。经过百年衰败动荡之后,中央低地各城邦都湮没在热带丛莽之中,绿色植物悄悄覆盖起一切,像掩藏起一个久远的秘密。
(4)太阳周期说。美国佛罗里达州大学地质学家戴维•霍德尔在最近的研究中发现,玛雅地区发生的旱灾有着明显的周期性,大旱灾每隔208年就发生一次。这位学者因此提出一个新的见解:玛雅文明的消失与太阳的周期性活动增强有关。(霍德尔领导的这项研究,是从墨西哥南部的奇昌卡纳布湖湖底的沉积物开始的。他们在湖底钻孔,取得了1.9米的沉积岩岩芯样本,对样本中的碳酸钙浓度进行了研究。由于干旱年份湖水的蒸发量较大,相对时期沉积物中碳酸钙的浓度也就较高。碳酸钙浓度高的岩层,对应的年份就一定发生过旱灾。研究的结果是惊人的。沉积岩中的碳酸钙浓度,在年代上表现出了明显的周期性。每208年,湖底的沉积物中就有高浓碳酸钙层出现,也就是说,)每208年,当地就会发生一次旱灾。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公元750年至850年,这正是玛雅文明消失的年代。而208年这个周期,和目前太阳活动每206年就有一次增强的周期正好吻合。专家们也认为,这两个周期的吻合,决不是偶然的巧合。霍德尔在地质学上的研究,为解决一个历史之谜带来了突破。一些学者还猜测,在三大印第安文明中,玛雅文明尤其以天文历法和宗教体系著称,这或许也和旱灾的发生有关。也许早在1000多年前,玛雅人就已经发现,天体的运动和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他们才会以一种古代印第安人中少见的热情和执著,来观察各类天体的运动。
(5)等级划分说。有学者认为,严格的等级划分是导致后古典期文明衰落之后,玛雅文明销声匿迹的首要原因。玛雅高深的知识和文明只掌握在极少数贵族和祭司的手中,占玛雅人口绝大多数的下层劳动者完全是文盲。这些养尊处优的贵族知识分子,在繁华殆尽后难以生存,乃至很快消失,也带走了辉煌无比的玛雅文明。留下来的为数众多的普通玛雅农民,自然无法读懂那些本来就一无所知的文字和史书了。
(6)科学幻想说(外星人说)。
这种观点认为玛雅人来自外星球。从生存环境上来看,人类一般是选择靠近江河、交通便利的地区居住,而玛雅人却选择了条件恶劣的热带雨林。这种刻意的选择正是为了避免与地球人接触,以保证自己独立的生活。在这片不宜耕作的密林中,玛雅人在既没有金属工具,也缺乏先进的运输工具的同时,却创造出了如此辉煌的文明,令人费解。他们创造的象形文字系统,以至于我们至今无法全部破译。有人认为,玛雅外星人是数十万年前,为采矿而离开故乡的行星,来到某个星球。后为躲避某个星球的爆炸来到地球。他们最初居住在温暖的南极,随后又因冰河期来临,辗转迁徙至中美洲的密林之中。后来由于墨西哥高原爆发战争,为躲避战祸,玛雅人便乘着太空船飞向茫茫宇宙,去寻觅新的家园。但这种观点不被大多数人承认。
此外,还有玛雅人口的增长破坏了生态环境(这种观点基本上属于生态危机说);瘟疫毁灭了玛雅人;内战或外族入侵导致文明毁于一旦等观点。
玛雅文明从公元9世纪开始逐渐失去光彩,西班牙殖民者的入侵又给了后古典期支离破碎的玛雅世界最后一击,支撑文明体系的精神世界和记载它们的书籍失落。现在,仍有将近200万玛雅人生活在祖先的土地上,使用着近25种玛雅语,然而他们对过往的历史几乎一无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