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外历史 > 中国历史上四大改革变法

中国历史上四大改革变法

发布时间:2021-03-02 03:54:58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变法有哪些

李悝变法:战国魏,前445年-前396年;
吴起变法:战国楚,前386年-前381年;
商鞅变法版:战国秦,前356年、前350年;
申不害变权法:战国韩,前355年;
王安石变法:北宋,1069年—1085年;
戊戌变法:清朝,1898年。

❷ 中国古代的4次重要的变法是哪四个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改革

(1)春秋:管仲改革。改革内政,发展生产。

(2)战国:魏国李悝、楚国吴起、韩国申不害、齐国邹忌变法,秦国商鞅变法(内容、作用)。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①废井田,开阡陌。废除井田制,国家承认田地归私人所有,准许土地自由买卖;②废除特权,奖励耕战。按军功授爵,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免除徭役,限制工商业者的活动,禁止弃农经商。③建立县制,全国设置31个县,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由国家统一控制。作用:秦国旧制度被废除,封建经济得到发展。成为实力最强的国家。经过一百多年的变法,新的封建制度在各诸侯国确立起来了。

(3)新:王莽改制(背景、中心内容、结果)。背景:限制土地兼并,缓和阶级矛盾,稳固统治。内容:①把全国田地改称王田,私家奴婢改称私属,都不许买卖。--贵族、官僚和大地主占有者反对,农民不满意,土地、奴婢买卖照旧进行。②多次改变币制,变五铢钱为大钱。--掠夺财产,很多人倾家荡产。结果:加剧了矛盾,终于失败。引发农民起义。

(4)北魏:孝文帝改革(背景、内容、作用)。背景:民族大融合的趋势。内容:经济上实行均田制:①把国家掌握的土地实行分配;②受田农民纳租、纳调;③受田农民服徭役和兵役。政治上①迁都洛阳;②采用汉族统治阶级的封建统治政策。文化上汉化政策:①采用汉姓;②改穿汉服;③学说汉话;④提倡与汉族通婚。作用: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5)后周:世宗改革(内容、作用)。内容:①减免苛捐杂税,安顿流亡农民;②严厉惩治贪官污吏;③整顿军队,加强训练,严肃军纪。作用: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军队战斗力大为提高。

(6)北宋:王安石变法(时间、背景、内容、作用、失败原因)。背景:由于军队的不断扩充和官僚机构的膨胀,北宋中期出现一系列统治危机:①军费和官俸开支浩大,政府财政入不敷出;②土地集中现象严重,农民赋税负担不断加重,社会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农民起义经常爆发;③辽和西夏仍然威胁着北宋的安全,北宋每年负担沉重的"岁币"。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进行,以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内容:名称内容目的和作用青苗法每年青黄不接时,官府向农民提供种子或货款。收获后,农民以20%的利息偿还。限制大地主和高利贷者对农民的盘剥,并能增加财政收入。募役法征收役钱,用来雇人到官府服役。原先不服役的官僚等,也要交纳役钱。限制官僚地主的特权,增加了政府收。方田均税法核实土地,按土地的多少、好坏平均赋税。使官僚和大地主不能隐瞒土地、逃避赋税,增加国家赋税收入。农田水利法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促进农业生产保甲法把农村人户以保、大保为单位编定起来,有两个以上成年男子的人户,出一人为保丁。保丁平时种田,农闲练兵。加强对人民的控制,也可以增强国家的军事力量。作用:取得一定成效,大量农田得到灌溉。政府收入有所增加。失败原因:触犯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强烈反对。用人不当。

(7)明朝:张居正改革(内容、作用)。内容:1581年,为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把原来的田赋、徭役和杂税合并起来,折成银两,分摊到田亩上,按田亩多少收税。作用:增加了政府收入。虽然失败,但改用银两收税的办法保留了下来。

❸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变法都有哪些

春秋时期齐国管仲改革:

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使齐国强盛,齐桓公确立霸业。

戊戌变法,

又称百日维新、维新变法,是指1898年6月11日至9月21日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政治改良运动。但戊戌变法因损害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顽固派)的利益所以遭到强烈抵制与反对。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戊戌政变,光绪帝被囚至中南海瀛台,维新派的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日本,戊戌六君子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被杀,历时103天的变法失败。主要内容: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吸引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陆军海军同时规定,今后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对社会进步和思想文化的发展,促进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❹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变法

主要有:商鞅变法来、王莽变自法、戊戌变法。

1、商鞅变法: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于前361年在秦国实施的改革,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开始于公元前359年,第二次开始于公元前350年,对秦国的崛起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王莽变法为西汉末及新朝时由王莽推行的变法,初始元年王莽接受孺子婴禅让后称帝,改国号为“新”,改长安为常安,是为建国元年。

3、戊戌变法又名百日维新、戊戌维新、维新变法,为清朝光绪二十四年间的一项政治改革运动。这次变法主张由光绪皇帝亲自领导,进行政治体制的变革,希望中国走上君主立宪的现代化道路。

(4)中国历史上四大改革变法扩展阅读:

1、熙宁变法,又名王安石变法,指北宋时期,大臣王安石发动的旨在改革北宋建国以来积弊的一场改革。新法立意虽好,但并未处理好具体实行的问题以及与与反对者的关系,于是与反对者间长期反复地争斗,大至处于被批评的局面,但是一些具体措施还是保留了下来。

2、现代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运动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等;中国90年代以来启动新一轮改革;此外,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对外开放。

❺ 中国古代史上的重大改革(变法)

1、管仲改革

管仲改革又称管仲变法。在政治方面,管仲特别强调建立一套严格考核、任命和提拔各级官吏的办法。古人云:“圣人治吏而不治民。”管仲主张,在官吏的任命与管理上,要“以劳受禄”、“受禄不过其功”,“故明主之治也,明分职而课功劳”、“案其功而行赏,案其罪而行罚”。

他还激烈地批评以下三种不良现象:“一曰德不当其位,二曰功不当其禄,三曰能不当其官。”他认为这三种现象都是国家的大患、动乱的根源。

2、李悝变法

李悝(kuī)变法是指战国时期魏国的魏文侯当政时,任用李悝为相,进行变法改革。李悝在政治上主张废止世袭贵族特权,选贤任能,赏罚严明。经济上主要实行尽地力、平籴法。极大地促进了魏国农业生产的发展,使魏国因此而富强。

为了进一步实行变法,巩固变法成果,汇集各国刑典,著成《法经》一书,以法律的形式肯定和保护变法,固定封建法权。李悝在魏国的变法,是中国变法之始,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当时便对其他各国震动很大,从而引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轰轰烈烈的全国性变法,为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铺平了道路。后来著名的商鞅变法、吴起变法等,无不受到李悝变法的影响。

3、吴起变法

吴起变法,指公元前386年—前381年,楚悼王当政时,任命吴起为令尹,对楚国政治、法律、军事等实行改革的变法运动。

经过变法,楚国国力逐渐强盛,在公元前381年,联合赵国大败魏国。但楚悼王去世后,吴起变法遭到楚国旧贵族的强烈反对,以失败告终。

4、商鞅变法

战国时期秦国的秦孝公即位以后,决心图强改革,便下令招贤。商鞅自卫国入秦,并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和建立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

任他为左庶长,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先后两次实行以“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为主要内容的变法。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集权国家。

5、王莽改制

王莽改制又称王莽新政,是新朝皇帝王莽为缓和西汉末年日益加剧的社会矛盾而采取的一系列新的措施的“托古改制”。包括土地改革、币制改革、商业改革和官名县名改革。

初始元年(8年)王莽接受孺子婴(刘婴)的禅让后称帝,改国号为“新”,改长安为常安,作为新朝都城,王莽开中国历史上通过符命禅让作皇帝的先河。王莽开始进行的全面社会改革。

❻ 古代四大改革的影响

古代四大改革分别是: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北宋中期的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

一、商鞅变法
商鞅在秦国掌权二十余年,他的新法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得到较为彻底的推行。惠王即位后,商鞅虽然遭车裂,但新法未变,最终实现了秦由落后变强盛的巨大飞跃。
1.经济繁荣,军力强大。
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当时先进的富强国家。由于新法鼓励农耕,使秦国经济得到迅速的发展,生产水平显著提高,出现了“家给人足”的局面。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中说:“秦国新法十年,秦民大悦,路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秦成为第一大强国”。同时,由于推崇战功,使秦国军队的战斗力大大增强。统一度量衡,使全国上下有了标准的度量准则,推动了商品交换。县制、爵制以及什伍连坐制等的推行,虽有压制人民的一面,但给民众带来某种安定,有利于发展生产,有利于富国强兵。
2.天下人才汇集于秦。
由于商鞅变法,秦国强大,经济繁荣,天下济世之才广集到秦。秦出现了吸收和使用外国人才的高潮,高级官员多由外国人才充任。比如武王、昭王两代先后为相者13人,其中12人非秦人。秦国还形成了一套吸收、使用外国人才的制度即客卿制度,造就了清明吏治。著名思想家荀况对此描写说,“百吏肃然,莫不恭俭敦敬,忠信而不 ”,朝廷“听决百事不留,怡然如无治者”。
3.军事胜利,领土扩张,国力增强。
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对外战争也取得了重大胜利,领土扩张,国力进一步增加,从而扭转了长期以来落后被动的局面。公元前355年,秦孝公与魏惠王在杜平相会,结束了秦长期“不与中国诸侯之会盟”的局面,提高了秦国在诸侯国之间的地位。
总之,商鞅变法在秦国发展史上是一个重要里程碑,使一个“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的新秦国,出现在中国西部大地上,对以后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孝文帝的改革是北魏政治、经济发展以及鲜卑族进一步封建化的必然结果。但从另一方面,孝文帝的改革也促进了北魏政治、经济的发展,体现了民族融合的巨大作用。鲜卑族用武力征服了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但却不得不被汉族较高的文化所征服, 并从中吸收了汉族文化精华,更加促进了自身的发展、巩固了封建统治。同时汉民族也从中吸收了鲜卑族文化中优秀的部分,使自己的发展更为完善。 孝文帝的改革体现了民族融合的巨大推动作用。

1.北方社会经济有了明显发展:农业生产工具得到改进,兴修水利、开垦荒地,粮食产量增多,畜牧业得到发展。手工业生产日益活跃,商业活动也日趋活跃。
2.政权封建化加速:迁都洛阳以后,鲜卑统治者接受了汉族先进文化制度,大大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进程,对北魏社会政治生活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促进了民族的交流和融合:北魏孝文帝改革不仅缓和了民族矛盾,巩固了封建统治,更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为结束长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三、庆历新政
宝元二年(1039年),同判礼院宋祁上疏,以为国用不足在于“三冗三费”。宋祁说:“今天下有定官,无定员”,“州县不广于前,而官五倍于旧”。宋祁本人亦拥妓醉饮,宋庠讽刺宋祈说:“听说昨夜烧灯夜宴,穷极奢侈,不知还记得某年同在州学内吃虀饭时么?”[1]宋仁宗庆历三年(1043年),宋朝对夏战争惨败,内部动荡已是山雨欲来之势。仁宗遂罢去宰相吕夷简,任命富弼、韩琦等为枢密副使,范仲淹、富弼等人综合多年来的经验,于九月将《答手诏条陈十事》(即《十事疏》)奏折呈给宋仁宗,作为改革的基本方案。朝廷表示赞同,并颁发全国。

澄清吏治
明黜陟:改革文官3年一次循资升迁的磨勘法,注重以实际的功、善、才、行,提拔官员,淘汰老病愚昧等不称职者和在任犯罪者。
抑侥幸:严格恩荫制,限制中、上级官员的任子特权,防止权贵子弟亲属垄断官位。
精贡举:改革贡举制,令州县立学,士子必须在学校学习一定时间方许应举。改变专以诗赋、墨义取士的旧制,着重策论和操行。
择长官:慎选地方长官,由中书、枢密院慎选各路、州的长官。由各路、州长官慎选各县的长官,择其举主多者尽先差补。
均公田:重新规定官员按等级给以一定数量的职田,调配给缺乏职田的官员,以“责其廉节”,防止贪赃枉法。

富国强兵
厚农桑:由政府帮助人民兴利除害,如开渠河、筑堤堰。
修武备:主张恢复府兵制,先从近畿实行在渐及诸路。
减徭役:主张省并户口稀少的县邑,以减其地人民的傜役。

厉行法治
重命令:针对朝廷过去颁布的法令“烦而无信”的弊病,提出朝廷今后颁行条令事先必须详议,“删去繁冗”审定成熟后再颁行天下,一旦颁行,必须遵守,不得随意更改,否则,要受到惩处。
推恩信:即广泛落实朝廷的惠政和信义。主管部门若有人拖延或违反赦文的施行,要依法从重处置。除此之外,必须向各路派遣使臣,巡察那些应当施行的各种惠政是否施行。这样,就不会发生阻隔皇恩的现象了。

由于十事疏强调澄清吏治,对官吏和商人构成威胁。守旧派朝臣习于茍安,反对新政,宰相范仲淹被迫自行引退。庆历新政最终以失败收场。新政失败后令宋朝的积贫积弱局面更甚而庆历新政更影响王安石的熙宁变法,令熙宁变法缺少吏治的澄清。

范仲淹提出的十事,大多以诏令的形式颁行全国,在罢黜了一批官吏之后,“论者藉藉”,富弼说:“范六丈公则是一笔,焉知一家哭”,范仲淹却说:“一家哭何若一路哭?”[2]由于官僚集团受到极大震动,史称“按察使多所举劾,人心不自安,任予恩薄,磨勘法密,侥幸者不便,于是谤毁浸盛,而朋党之论滋不可解”(《宋史》)。由于“新政”限制了权贵、官僚的既得利益,招致了猛烈的攻击。不久范仲淹被贬,象征新政的失败收场。庆历新政的失败,社会矛盾更为激化严重,更形成了所谓的“朋党”之争,这更影响到后来的王安石变法。

四、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很多,可分为理财和整军两大类。前者包括均输法,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市易法和方田均税法等;后者包括将兵法,保甲法,保马法和设军器监等。总的来看具有进步的作用。均输法,市易法和青苗法是对富商和地主投机倒把,囤积居奇,盘剥农民的行为进行打击,也增加政府收入。方田均税法和免疫法是限制官僚地主的特权,减轻农民的负担,增加政府收入。农田水利法有利于农业生产。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和设军器监则有利于加强军事力量,巩固边防。
王安石变法的进步意义,这主要表现在:(1)变法措施的推行,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加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2)王安石变法促进了经济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进步。(3)王安石能够针对北宋统治错综复杂的积弊大刀阔斧进行改革,这种勇于改革和敢于斗争的精神,值得肯定。
王安石变法以“富国强兵”为目标,从新法实施,到守旧派废罢新法,前后将近15年时间。在此期间,每项新法在推行后,基本上收到了预期的效果,使豪强兼并和高利贷者的活动受到了一些限制,使中、上级官员、皇室减少了一些特权,乡村上户地主和下户自耕农减轻了部分差役和赋税负担,封建国家也加强了对直接生产者的统治,增加了财政收入。各项新法或多或少地触犯了中、上级官员、皇室、豪强和高利贷者的利益,最终被罢废。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影响:
1 客观上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所以有他积极的一面.
2 不可能使北宋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所以也有局限性.
3 王安石能针对统治利弊大胆改革,这种坚持改革的精神难能可贵!

❼ 中国历史上的改革和变法有哪些

战国时期李悝在魏国的李悝变法
吴起在楚国的吴起变法
商鞅在秦国的商鞅变法
韩国的申不害变法
宋朝王安石变法
明朝张居正变法
清朝戊戌变法

❽ 中国史上,有哪些改革(变法)是成功的

1、中国古代变法

(1)春秋——管仲改革、“相地而衰征”.

“相地而衰征”实质上承认了什么?

(2)战国——魏国李悝、楚国吴起、韩国申不害、齐国邹忌变法,秦国商鞅变法(内容、作用).

商鞅变法中使社会性质发生变革的最根本的一项措施是?

(3)新——王莽改制(背景、中心内容、结果).

(4)北魏——孝文帝改革(背景、内容、作用).

孝文帝改革中使社会性质发生变革的最根本的一项措施是?

孝文帝改革带来的最深远的影响是?

(5)北周武帝改革

(6)后周——世宗改革(内容、作用).

(7)北宋——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时间、背景、内容、作用、失败原因).

庆历新政的中心措施是?

在王安石变法措施中:中心措施是?惟一不能增加政府财政收的措施是?对大地主触动最大的一项是?最能体现地主阶级属性的是?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

(8)金世宗改革:

提倡开荒,利用黄河故道实行屯田,招募农民垦种,遇到荒歉年,减免租税.改革使北方经济得到发展.

(9)明朝——张居正改革(内容、作用).

归纳:中国古代的四大改革

指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西汉末年的王莽改制、北魏孝文帝改革和北宋中期的王安石变法.

基本原因:一是因为新兴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对上层建筑的要求,如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二是因为社会矛盾激化造成,例如王莽改制前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改制中又激化了民族矛盾,王安石变法前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激化,变法中又引发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措施包括:(1)改革生产关系,如商鞅变法中的废井田、开阡陌;(2)限制贵族特权,如商鞅 变法和王安石变法;(3)为统治阶级根本利益而在调整中照顾农民利益,如商软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4)建立新的政治经济制度,如商 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

结果:全部都遭到旧贵族的强烈反对;改革不成功的都导致政权衰弱,如王莽改制和王安石变法;改革成功的都出现国运强盛、社会进步,如商 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

2、近代中国的变法和革新

(10)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和清政府“新政”是封建统治阶级为维护统治、为适应外国侵略者需要而进行的,措施主要是加强军事、经济力量;对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的调整政策服务于政治目的、为了加强统治,但是客观上有利于社会的发展;结果都失败,因为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随着在对外战争中的失败而告终结,“新政”中加重剥削促使人民不断反抗,不久清政府就在辛亥革命中被推翻.

(11)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和发展资本主义而发起,维新思想宣传形成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变法沼书的颁布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知识的传播;但是由于缺乏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勇气,希望寄托在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脱离了人民群众,在封建顽固势力镇压下失败.与日本明治维新相比,封建专制统治和自然经济强大,维新派没有在人民支持下推翻封建专制而获得政治统治权,变法诏书中没有涉及议会宪法等维新派政治主张,外部列强并不希望中国真正强大,相反在加紧侵略中国,都是中国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12)清政府“新政”

3、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

新中国建立后,受苏联高度集中政治经济体制和“左”烦思潮的影响,到“文化大革命”结束时,体制弊端显现;1978年的真理标准讨论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思想解放和确立工作重心转移、改革开放决策,为中国当代的改革铺平了道路;20多年来的改革,使中国经济、科技、教育、文化有了蓬勃发展,国际地位提高,祖国统一大业迈大步,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以上的改革都是从狭义上来讲的;从广义上讲,凡是统治阶级对政治、经济、文化等政策的调整,都称得上改革.

❾ 中国古代史上的四大类改革有

1、奴隶社会内部改革,如管仲改革。
2、封建性质的改革,如商鞅变法。
3、封建社会内部改革,如王安石变法。
(还有一个忘记了…)

阅读全文

与中国历史上四大改革变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