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外历史 > 中国历史教学园地试卷答案

中国历史教学园地试卷答案

发布时间:2021-03-02 03:48:48

❶ 2012学期期末中国地质大学网络教育近代史纲要选择题答案

你上网站上找吧

❷ 中国(学)历史教学园地

www.zxls.com

❸ 中国医科大学网络教育学院2011年1月考试科目 《中国近代史纲要》和《医用化学》的试题及答案

中国医科大学2016年1月考试《医用化学》考查课试题

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20 分。)

1.

下列化合物中能发生碘仿反应的是:

A. CH3CH2CHO


B. CH3CH2COCH2CH3

C. C6H5CH(OH)CH3

D. (CH3)2CHCHO

正确答案:C

2.

下列各糖中不能与托伦试剂反应的是

A.

B.

C.

D.

正确答案:C

3. 影响化学平衡常数的因素有

A. 浓度


B. 压力

C. .温度

D. 催化剂

正确答案:C

4.

A.

B.

C.

D.

正确答案:A

5. 下列化合物中,不能发生酯化反应的是

A. HCOOH


B. CH3COOH

C. CH3CH2OH

D.CH3CHO

正确答案:D

6.

A.

B.

C.

D.

正确答案:C

7. 下列试剂中,能用于制备格氏试剂的是

A. Mg和氯乙烷

B. Mg和乙醇

C. Zn和乙烯

D. 氯乙烷和NaOH

正确答案:A

8. 升高同样温度,一般化学反应速率增大倍数较多的是

A. Ea较大的反应

B. Ea较小的反应

C. .吸热反应

D. 放热反应

正确答案:B

9.

下列原电池中,电动势最大的是( )

A.

B.

C.

D.

正确答案:A

10.

下列混合溶液中,不属于缓冲溶液的是

A.

B.

C.

D.

正确答案:C

11. 使碳链缩短的方法有:

A. 醇醛缩合

B. 格氏试剂与环氧乙烷的加成

C. 碘仿反应

D. 卤代烃的氰解

正确答案:C

12.

下列电对组成电极时,溶液的pH变化对电极电势无影响的是

A.

B.

C.

D.

正确答案:B

13.

欲使化学反应速率提高,可以采取下列哪种措施

A.

B.

C.

D.

正确答案:C

14. 关于阿拉尼乌斯方程,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B.

C.

D.

正确答案:C

15. 升高温度使化学反应速率加快的主要原因是

A. 增加了活化分子的平均动能

B. 增加了分子间的碰撞频率

C. 增加了活化分子的分数

D. 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正确答案:C

16.

用半透膜将两溶液分开,其溶剂渗透方向错误的是

A. 向渗透浓度高的方向

B. 向单位体积内溶剂分子多的方向

C. 向渗透压力高的方向

D. 向单位体积内溶质粒子数多的方向

正确答案:B

17.

A.

B.

C.

D.

正确答案:D

18.

关于一级反应,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B.

C.

D.

正确答案:A

19. 某一分解反应,当反应物浓度为0.20mol.L-1时反应速率


为0.30mol.L-1.s-1。若该反应为二级反应,当反应物浓度为


0.60 mol.L-1时,反应速率是

A. 0.30 mol.L-1.s-1

B. 0.60 mol.L-1.s-1

C. 0.90 mol.L-1.s-1

D. 2.7 mol.L-1.s-1

正确答案:B

20. 由1 个s轨道和1个p轨道进行组合,形成的2个能量介于s


轨道和p轨道之间的、能量完全相同的

A. sp3杂化轨道


B. sp2杂化轨道

C. sp杂化轨道

D. p轨道

正确答案:C

二、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10 分。)

1. 对映体中的R型一定是右旋(+)的,S型一定是左旋(-)


的。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A

2.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A

3. 旋光异构体的构型与旋光方向无直接关系。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B

4.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A

5.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A

6. 所有具有手性碳的化合物都是手性分子。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B

7. 没有手性碳的化合物就一定不是手性分子。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B

8.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A

9.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A

10.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A

三、简答题(共 4 道试题,共 60 分。)

3. 答:HOOC-COOH+2CO2

4. 答:(1)β-D-卞基吡喃甘露糖,无变旋光现象和还原性(2)


β-D-脱氧核糖,有变旋光和还原性、(3)β-D-呋喃果糖-1.6


二磷酸酯,有变旋光现象和还原性(4)N-乙酯-a-D吡喃半乳糖


,有变旋光现象和还原性

四、其他题(共 2 道试题,共 10 分。)

1. 填空题(每空1分)

答:三级反应;4倍;八分之一

2. 填空题(每空1分)

答:逐渐减少;不变;>;>;>;>;1.9KJ·mol-1

❹ 一道历史题 急!!好心人帮忙

只能找到秦朝,想要可以去启蒙历史网,答疑区问别人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转自”中学历史教学园地”http://www.zxls.com

.教材分析与建议

重点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三要素:皇帝制度的确立,地方上推行郡县制,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一套完整的官僚体系)

难点

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它虽然时间短暂、二世而亡,但它在历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并极具开创性。本课以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创立及其影响为中心讲述秦朝政治制度史。

本课引言包含两部分内容,首先以对秦始皇的评说导入新课,并明确肯定了秦始皇的两大历史功绩:统一中国的第一人,创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其次,指明本课的教学重点,即“探究的主要问题”和“重要概念”。

“至高无上的皇权”一目,核心问题是讲“君主专制”。其内容讲了三点:

① 概述秦的统一

秦统一六国是春秋战国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商鞅变法后秦国实力增强是秦得以完成统一的主要原因。从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采用远交近攻的策略,用了10年时间,终于完成统一六国的大业,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秦的统一,标志着中国进入“大一统”政治时代。从此以后,由高度集权的中央政府对各地施行有效的政治管理,揭开了此后封建王朝的帷幕。

本目一开始先概述秦的统一,从另一角度看,也是为了展现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历史背景。

② 皇帝称号的由来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天下初定,秦王嬴政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自己先确定个名号。先秦时期最高统治者一般都称“王”,完成了前无古人的事业、自感功高盖世的嬴政,认为“王”的称号不足以显示其权势和地位。于是,他下令群臣议名号。以丞相王绾为首的群臣请上尊号为“泰皇”。但是嬴政并不满意,决定:“去掉‘泰’字,加上‘皇’字,采用上古‘帝’位的名号,称为‘皇帝’。”“皇帝”之称实际上就是古代传说中“三皇五帝”的合称。课本第9页【历史纵横】栏中提供的历史材料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

“皇帝”名号的确立,是秦完成一统大业的产物,显示了皇帝独尊的权势和地位。以“皇帝”之称代替“王”之号也反映了神化君权的新统治观念的出现。从此,“皇帝”成为我国历代最高封建统治者的称谓。

③ 皇帝制度的创立

在确立“皇帝”之称的同时,秦始皇还规定了许多尊君、维护皇帝最高权力的制度和办法,创立了皇帝制度。皇帝制度的基本内涵主要由三点组成,即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为了显示皇帝独尊作出许多皇帝专享的规定,包括:秦始皇自称为“朕”。此字以前任何人都可以用来表示“我”的意思,但是自秦以后成了皇帝独享的字。还有玺印,“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史记集解》)。以前一般人的印都可以称“玺”,但是现在只有皇帝的御印才可以称“玺”,而且只有皇帝才能用玉质的玺。另外,皇帝的“‘命’为‘制’,‘令’为‘诏’”(《史记·秦始皇本纪》)。“制”为皇帝涉及制度的命令,“诏”为皇帝诏告臣民的一般命令。

皇权至上、皇帝独裁,是皇帝制度的核心内容。“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充分体现了皇权专制的特色。国家从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调动军队的虎符由皇帝掌握,皇帝的话就是法律(“言即法律”)。公元前213年那场著名的宫廷辩论之后,秦始皇下令取消了殿前议事的制度。这样,秦始皇不仅集国家权力于一身,而且真正开始说一不二了。

总之,皇帝是封建国家权力的最高主宰。这种至高无上的皇权专制不仅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而且也是维护“家天下”的重要保障。它为以后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专制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一目,讲述秦朝中央政权机构的组成。这一目主要讲了两点:

① 中央官制的设置及其职能

丞相、御史大夫、太尉是秦朝中央三个最高官职。丞相是皇帝的第一助手,百官之长,协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务,有左、右二丞相。秦始皇时,王绾、李斯等先后任丞相。御史大夫乃丞相的副手,地位相当于副丞相,负责掌理奏章、下达诏令和监察百官。太尉是秦朝最高军事长官,负责全国军事事务。今天的古籍中没有记载秦始皇曾任命谁任此职,故推断是秦始皇自掌军权。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后世习称“三公”。

“三公”之下为“九卿”。这里的“九”并非确数,言其“多”也。“九卿”是指“三公”以下中央政府各职能部门的主要官职。如掌管刑狱、司法的廷尉、掌管钱谷的治粟内史等,详见课本“中央政府的主要职能部门及其职能”表。

② 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

秦始皇所创建的这套中央官僚机构有两个明显特点:第一,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三公九卿”分工严密,各司其职,但都要围绕着皇权这一中心来设置和运转。最高官职,如“三公”等相互牵制,任何人都无法独揽大权,最终军政大权完全操纵在皇帝一人手中,保证专制皇权不致旁落。第二,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九卿”中奉常、宗正、郎中令、将作少府等官职就是为皇室专设的,是为皇帝私家服务的。国与家同治,这是封建时代的统治特点。

“郡县制的全面推行”一目,是本课教材的一个重点。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本目主要讲了三点:

① 秦始皇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

郡县制度是春秋战国时期以来逐步形成的地方行政制度。春秋时期初设的郡县,大多设立在新吞并地区或各国边境线上,并由国君直辖。战国时代,首先由三晋建立起以郡统县之制,且设立郡县的区域也由边境扩展到腹地。秦国在兼灭六国的战争中,在一些新攻占的地区已设郡县管理。秦统一后,经过两次廷辩,秦始皇确定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秦朝在全国始设36郡,后增至40余郡,郡下设县。废分封、立郡县,奠定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基础,是中国古代国家制度的一大进步。郡县制的全面推行,对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巩固国家的统一,促进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都起了重大作用。

② 郡县两级地方行政机构的职能

郡,为秦朝中央政府辖下的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单位。郡级行政机关由郡守主持全郡政务,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另设郡尉,负责军务,直接领兵;郡监(也称“监御史”),监察郡之行政,并有牵制郡守的作用。郡下辖若干县。县级行政机构由县令(不满万户之县长官称县长)主持政务,县尉负责军事和治安,县丞负责司法。郡县官吏都由中央政府任免。县以下是乡、里等基层行政机构,详见课本【历史纵横】栏中的材料。

秦时,户籍的保存与管理、赋税徭役的征调以及地方军队的基本编制都是以县为单位的。县级机构是秦朝实行统治最重要的一级机构。秦以后,郡制没有保留到封建社会后期,但县制却长期实行。秦朝县制机构管理的模式,对历代封建王朝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③ 秦朝官僚机构的特点和作用

秦始皇所创建的从中央到地方一整套官僚机构组织十分严密,其特点是选官不问身份,实行俸禄制度,官位概不世袭,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调遣。这套官僚体制的建立,在全国确立起当时世界最发达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不仅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统治,而且有利于统一局面的发展和巩固。

“中央集权制的作用及影响”一目,讲了四个方面:

① 秦朝疆域的形成

统一后的秦朝疆域非常辽阔,不仅占有原六国的土地,而且北击匈奴、南平百越,使疆域不断扩大。《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朝疆域“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成为当时的世界大国。

② 巩固统一的措施

主要有:颁布秦律:秦统一后,对商鞅变法以来的法律进行修订、补充,作为统一法律颁发全国。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战国时因诸侯割据,各国度量衡差异较大。秦统一后,以商鞅变法时的度量衡为标准,全国划一。颁布诏书,铭刻在官府制作的度量衡器上作为全国标准使用器具。战国时的货币繁杂多样,秦统一后废除六国旧货币,以圆形方孔钱“秦半两”为统一货币。还规定“车同轨”,舆宽一律六尺。统一文字:战国时,各国“文字异形”,给统一后的政令推行及经济文化交流造成很大困难。完成统一的当年,秦始皇就下令“书同文字”,以整理后较规范的“小篆”为标准,并写成文字范本推行全国。后来又出现了简化字体“隶书”。隶书的出现,是我国文字由古体转化为今体的里程碑。修建以都城咸阳为中心通达全国各地的驰道。在南攻百越时,为转运粮饷,开凿了沟通湘水和漓水的灵渠(今广西兴安县北,长33千米),使长江与珠江两大水系连接起来。秦统一后,派蒙恬北击匈奴,收复河套地区,并连接、增修秦、赵、燕三国旧长城,建成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进行大规模移民:公元前221年,秦将全国富豪之家12万户迁到咸阳,置于中央直接控制之下;南平百越后,在其定设南海等三郡,并迁50万内定居民到岭南定居;北击匈奴后在河套地区设九原郡,迁中原三万户屯垦实边。

以上措施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都起了重大作用。

③ 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深远影响

秦朝建立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④ 秦的暴政与灭亡

秦始皇——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的缔造者,是中国历史上起过重大进步作用的杰出历史人物,但同时又是一个十足的暴君。秦的暴政,激起秦末农民起义。公元前207年,秦始皇亲手缔造的秦帝国便在他死后仅仅两年多就灭亡了,其中的历史教训是发人深省的。

教学设计与案例

1.教学设计

① 本课内容丰富、充实而课时较紧张,因此在整体设计本课教学过程和课时分配上,都应突出重点,详略得当。选择重点要围绕“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这一课题(也是本课内容的中心),由此可确定“至高无上的皇权”和“郡县制的全面推行”两目作为重点。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君主专制”指的是国家政权的主宰和中央决策方式,即皇权至上、皇帝独裁;“中央集权”指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即中央控制地方、地方服从中央。在讲以上两目,理解这一政治制度时务须把“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这两个概念搞清楚。

② 要注意学生的主体参与,备课时要设计学生活动,在重点内容的教学中,尽量使用探究式学习方法。探究由疑问始,故教学中要善于设问置疑,此其一。其二,要选择适当的学生活动方式,如投影(或制作软件)典型、简明史料,引导学生阅读、思考,得出相应的结论。又如在讲“郡县制”时可运用教材中“学思之窗”组织议论或讨论。其三,要保证学生活动的时间。

③ 教具和教学手段的运用,既要从本校实际出发,有条件的地方又要力求用好电化教学手段,使其充分发挥其辅助教学的作用。条件较差的学校可使用教学挂图,制作投影片;条件较好的学校可设计、制作教学课件。

2.教学案例

案例一 关于本课导入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创立,是在秦统一中国这一宏大历史背景下实现的。本课导入可采取两种方法:制作“秦统一中国”的课件(地图),展现空间形象。该图应是彩色的,应该有动感,秦每灭一国,该国都应变成与秦同一颜色,最后由“七雄并立”的色彩缤纷归于“秦一统天下”的同一颜色。制作课件有困难的学校,也可制作“揭贴式”地图,效果也不错。或者采用本课导言的办法,由“秦始皇”导入新课。

案例二 讲述“至高无上的皇权”一目可用此课件(或投影)

阅读下列摘编自《史记·秦始皇本纪》的三则材料:

材料一: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下的第一道重要诏令是“议帝号”。群臣商议后向秦王建议说:“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因此,臣等愿“昧死上尊号”,请王为“泰皇”。秦王不以为然,他提出“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并说:“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他还采纳了群臣关于皇帝“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的建议。

材料二:“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

材料三:秦代以前,玺并非最高统治者所专有。春秋战国时,卿大夫及地方官吏的印章均可称玺。至秦代,则是“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据载,秦朝的传国玉玺其文为“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请回答:

① 从材料一、三的“皇帝”称号及“制”“诏”“朕”“玺”等规定中,你能得出什么认识?

② 根据材料所涵历史信息,说明了什么?

③ 根据材料一,皇位是怎样继承的?

④ 综合以上信息,扼要指出皇帝制度的基本特征及其本质。

〔说明〕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探索课件中设计的几个问题。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可采用谈话、问答、议论等多种方式进行,最后可归纳总结出答案。

答案提示:

(1)说明了皇帝独尊的威势和地位;“制”“诏”说明皇帝的话就是法令;“玺”是皇权的集中表现,并为皇权披上了“天命”(君权神授)的色彩。

(2)皇权至上,皇帝独裁;大臣受皇命办事,没有决策权。

(3)皇位世袭。

(4)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本质是君主专制,即皇帝是封建国家政权的主宰和权力中心。

案例三 在讲清郡县制内容后,教师可引导同学思考郡县制与分封制的不同

教师可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把学过的知识(第一课)与本课有关内容联系起来思考,进行多角度的比较,例如:

其一,分封制是与宗法制相联系的,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郡县制是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的,是按地域划分的。

其二,分封的诸侯王位世袭,并拥有封地;郡县的官吏由皇帝或朝廷任免调迁,官位概不世袭,官吏只有俸禄没有封地。

其三,诸侯国拥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郡县则是地方行政机构,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

等等。

问题解答

【学思之窗】

1.秦始皇为什么对丞相车骑的多少如此在意?这则小故事反映出什么问题?

解题关键:此题首先讲述了一则有关秦始皇的小故事,然后据此提出两个问题。解题时首先要读懂这则小故事,其次要看准求答项并逐问作答。

思路引领:回答第一问要多角度思考,注意问题的开放性。回答第二问要透过现象揭示本质。

答案提示:原因:丞相乃文官之首,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位高权重。秦始皇之所以注意丞相的活动,是为了防止相权威胁皇权。也可能秦始皇认为丞相车骑多,过于讲排场,易于形成奢华腐败之风。

在场者全部杀掉反映了君主专制的残酷性,皇帝的话就是法令,事无小大,皇帝独裁;也反映秦政严苛、残暴。

2.请阅读分析这两场辩论,说明彼此各执己见的理由是什么?秦始皇为什么会采纳李斯的意见实行郡县制?

解题关键:此题旨在考查和培养学生的历史阅读能力,历史阅读能力是历史学科的基本功,其特点就在于是否能从历史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提问的要求从材料中找准有效信息并整理、加工为答案。

思路引领:两场辩论的焦点是“分封制”与“郡县制”之争,先要回答第一问,答案要从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归纳出来。再答第二问,要结合当时刚刚完成大统一这一特定的历史条件去分析原因。

答案提示:主张分封制的理由:①燕、齐、楚等地距秦朝统治中心关中地区遥远,不分封皇子镇守难以控制;②只有学习古代(西周)的经验,实行分封制,秦朝统治才能长久。主张郡县制的理由:①分封诸侯不利于天子控制,是造成诸侯混战、天下大乱的根源;②历史是发展的,时代不同了,制度也要改变,郡县制有利于秦王朝的统治。

秦始皇决定实行郡县制的原因:有利于建立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和巩固国家大一统的局面。

【探究学习总结】

本课测评

1.谈谈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是怎样建立的?这种政治制度的本质是什么?

解题关键:审明题意是回答问题的前提条件,此题审题时应注意三点:第一是时间,即“秦始皇统一天下后”,这也是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背景;第二,主干语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第三,求答项有二,“怎样建立”和“本质”。

思路引领:回答第一问“怎样建立”应要点全面;回答第二问“本质”则应简明、准确。

答案提示:建立:①采用“皇帝”称号,创建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的皇帝制度,皇权成为封建国家的主宰和权力中心;②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从而奠定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基础;③从中央政权机构的三公九卿到地方郡县官吏,建立了一整套官僚体系。

本质:君主专制,即封建专制主义统治。

2.秦始皇建立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对秦朝及后世有什么影响?

解题关键:本题要求答项是“影响”,审题时要注意回答“影响”要包括两方面:首先是“对秦朝”,其次是“对后世”。

思路引领:回答“对秦朝的影响”要多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既要考虑积极影响,也要考虑消极影响。回答“对后世的影响”要简明扼要。

答案提示:对秦朝的影响:①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和中华民族的形成,都起了重要作用;②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③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秦的暴政造成人民处境的恶化。对后世的影响: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

学习延伸

1.探究活动

解题关键:本题属于课外活动性质,旨在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收集资料的能力。

思路引领:教师应向学生介绍一些有关的历史普及读物,并指导学生收集资料的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己组织分组讨论。

答案提示:本题答案具有很强的开放性,不要追求讨论结果的全面、正确,应允许讨论中不同意见的存在。

2.百家争鸣

解题关键:这是一道材料式问答题,解题时首先要找准争鸣双方的不同观点,然后再分析论证柳宗元的看法是否正确。

思路引领:解题时要分三步:第一,有人认为秦朝速亡是由郡县制造成的;第二,柳宗元认为秦朝速亡不是郡县制不好,而是由于秦的暴政引起“人怨”而被农民反抗所推翻。第三,谈谈你对柳宗元看法的认识,并说明理由。

答案提示:答案一:柳宗元的看法是正确的。因为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制的建立和巩固国家统一,郡县制的推行有着历史的必然性。秦朝速亡的主要原因是秦的暴政。沉重的徭役和赋税,残酷的刑罚将农民推上了绝境,造成阶级矛盾迅速激化,农民起义推翻了秦朝统治。

答案二:柳宗元的看法是不正确的。理由,例如废分封使秦始皇孤立无援等。(理由只要能自圆其说即可)

〔注意〕应鼓励发散思维,允许不同看法存在。

(北京东城教科研中心 王富友)

❺ 为什么注册了中国历史教学园地再登陆就登不上了

不会吧,你试试登录账号和密码有没有错误啊。
可能已经被人登陆上了也不一定啊

❻ 教育网七上历史答案

第一单元
第1课 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
1.D 2.B 3.C 4.C 5.D 6.A 7.C 8.C 9.B 10.D
11.北京人——B、E 元谋人——A 山顶洞人——C、D、F、G
12.(1)A ——北京人 B——元谋人 C——山顶洞人
(2)原始人类遗址主要分布在大江、大河流域、土地肥沃、水源充足的地区。
13.
(1)一天中的劳动:妇女和儿童等采集果实,男子打渔,集体捕猎野兽,获取食物;
一天中的学习:长者要教幼者一些打猎的本领和生活的经验;
一天中的娱乐:晚上有盛大的篝火晚会,竞技比赛等;
重要提示:晚上一定要有专人负责看管火种;
其它:可以展开合理的想象。
(2)喝过开水,根据:北京人会使用天然火。
没有喝过,根据:那时没有器皿。

第2课 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
1.D 2.D 3.C 4.D 5.D 6.B 7.D 8.D 9.C 10.A
11.(1)半坡 河姆渡;(2)陕西 浙江;(3)粟 水稻;(4)黄河流域 长江流域
12.(1)黑陶钵 鱼纹彩陶盆; 河姆渡聚落 半坡聚落。(2)黑陶 彩陶。
(3)当时人们已经知道饲养家畜,原始畜牧业开始萌芽,另外还经常捕鱼以补充食物,同时也反映了原始人的艺术追求。
13.略
14.提示:(1)能种植农作物,自己生产食物。(2)生产工具、农作物的种子。(3)略。

第3课 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
1.C 2.D 3.B 4.C 5.D
6.炎帝 华夏 汉 黄帝 炎帝
7.尧 舜 禹 战争 禅让
8.黄帝被看成是华夏族的始祖,后人把许多发明创造都传作是黄帝的功绩,传说他用玉作兵器,造舟车弓箭,染五色衣服。让妻子嫘祖教民养蚕等等。这些传说,其中包含着后人附会的成分,不能全部信以为真。但是其中又含有真实的历史史实,至少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到黄帝时代生产工具的改进和当时农业文化的进步。
9.提示:环保意识、奉献精神、坚持不懈的品质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等。
10.参照8题,另补充:黄帝领导了两次生存大战,炎帝臣服。炎黄走向联合,世代联姻,占据中原地区不断繁衍,形成后来华夏族的主体。
11.(1)禅让制 (2)只要答出自己的观点,符合客观事实即可。

第4课 破解彩陶之谜
1.“人型陶罐”的造型优美,这是一个美丽清秀的小女孩儿,从小女孩儿的面部表情可以看出她对美好新生活的向往。“人型陶罐”可以装水,人型背部的小口可以灌水,小女孩儿的嘴巴用于出水。
“小口尖底瓶”造型奇特,瓶身两侧的小环好似人的两只耳朵,瓶口好似帽子,几何形的图案好似人的头发,再看“她”尖尖的下巴,多像人的头部造型啊!“小口尖底瓶”可以用于从河中取水,瓶身两侧的小环可以系上绳子,便于提取。“小口尖底瓶”放入水中时,会发生奇妙的现象:瓶口会微微下沉,水会缓缓流入瓶口,再过一会儿,瓶底下沉,当瓶身垂直于水中时,“小口尖底瓶”就已经灌满了,用绳于提出水面后,就可以背在身上,带回住地。
“人面鱼纹彩陶盆”可以用于盛食物、水或种子,这件陶器精彩之处是盆内的花纹,这是一些神秘的图案,盆内的图案都由几何图形构成,是否那个时期人们已经形成了原始的数学思想.
舞蹈纹彩陶盆为泥质红陶,整体造型为大口微敛,鼓腹,小平底,口沿及内外壁均施褐彩文饰,疑为大型容器。舞蹈图每组均为五人,手拉手,头面向右前方,右腿向左前方跨出,踏着节拍,偏偏起舞,有强烈的动态感和韵律感。
2.C
3.(1)图A用途是蒸米饭,此题为想象题,只要能结合当时的生活情况,言之有理即可。(2)图B是鱼和鹿的图案。说明半坡的原始居民还捕鱼打猎,以补食用。
单元测试题
1.B 2.A 3.B 4.B 5.D 6.B 7.C 8.B 9.C 10.D 11.B 12.C 13.D 14.A 15.A 16.B 17.B 18.D 19.D 20.B(每题2分,共40分)
21.(12分) A:船形彩陶壶--半坡居民 B:骨针--山顶洞人
C:鱼纹彩陶盆--半坡居民 D:猪纹黑陶钵--河姆渡居民
22.(10分)①半坡原始居民住在固定的房屋中,他们已学会纺线、织布、制衣等;
②从彩绘图案中的鱼和鹿的形象,可知半坡原始居民还过着捕鱼打猎的生活,用以作补助食物。
23.(答对任何4个就可得12分。)此题为历史考证,旨在考察学生正确认识历史的能力。
A-考古发现他们能建造半地穴式的房屋
B-河姆渡聚落遗址中发掘了稻谷遗存
C-缝制衣服,在遗址里发现了装饰品
D-在大汶口遗址的墓葬中,随葬品有多少、贵贱之分
E-半坡遗址中出土了船形彩陶壶
24.(13分) 洞穴里潮湿阴暗,不利于人类的身体健康;洞穴生活可能存在水淹、野兽侵扰等不安全因素;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已经在从事原始的农耕、饲养和纺织,决定了他们必须过稳定的定居生活。
25.(13分)(1) 鲧采取堵塞的方法,禹吸取鲧治水失败的教训,采取筑堤和疏通河道相结合的方法。(2)注意河流上游的水土植被保持;筑堤(修建水库)和疏通河道相结合 第三单元 大一统的秦汉帝国

第13课 秦帝国的兴亡
1.B 2.B 3.D 4.B 5.C 6.A 7.D 8.C 9.B 10.D 11.D 12.D 13.C 14.A
15.咸阳 大泽乡 秦朝的暴政

16.(1)公元前209年,蕲县大泽乡。“王侯将相,宁有种乎?”(2)陈胜、吴广;标志着秦末农民战争的爆发;(3)不对,暴政;(4)从农民战争变为统治阶级内部的战争。
(说明:对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应根据当时的历史背景正确区分。秦末农民战争的过程,实际上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由陈胜、吴广领导,从蕲县大泽乡起义到失败,为时半年。第二阶段是项羽、刘邦领导农民军推翻了秦王朝,历时两年半,此时的战争性质应属于农民战争范畴。秦亡后,项羽、刘邦为争夺皇位,进行了四年之久的“楚汉之争”,同时项羽、刘邦已不是起义领袖,他们的身份分别是“西楚霸王”和“汉王”,所以,楚汉战争是区别于农民战争的另一场战争,属于统治阶级内部的战争。)
17.《霸王别姬》反映了项羽作战骁勇,武力超群,英雄盖世,却不善于用人,在政治上屡屡失策,项羽对虞姬从一而终,以此可见其有情。
《大风歌》首句气象不凡,暗喻当时的时代风云,为全篇交待了背景。后句是说刘邦自己平息叛乱后荣归故里,掩饰不住的是一派得意之情。最后一句却表达了深沉的忧虑和激切的希望:大计初定,急需有志有识、有勇有谋之士效忠刘氏王朝、安定四方。这首歌正抒发了他作为一个帝王的雄图伟略和不可一世的英雄气慨。
18.陈胜 吴广 项羽 刘邦
19.长平之战,赵军被围困46天,已丧失战斗力,秦将白起坑杀赵国降卒40多万人是完全有可能的。这也反映了战国时期战争的残酷性。当然,也不排除史书记载有误或夸大的可能。但在没有充分证据证明史书记载有误的情况下,只能采取认可的态度。
20.条件:①战国以来,随着各国间经济文化联系不断加强,政治上的分裂状态阻碍了社会发展,统一成为大势所趋,人心所向。②商鞅变法后,秦国逐渐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不断兼并邻国土地。③秦王通过十年兼并战争,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策略对头是关键因素。
意义: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长期割据争战的局面,将中国历史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21.秦的暴政:繁重的赋税, 沉重兵役 、徭役, 残酷的刑法。
22.成语有:纸上谈兵 破釜沉舟 指鹿为马 揭竿而起 ( 用语言或绘画介绍成语故事情节)

第14课 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
1. D 2.B 3.C 4.D 5.A 6.C 7.D 8. C 9.B 10.B 11.B 12.B 13.A 14.C 15.D 16.C 17.A
18.辨析改错
公元260——公元前260;巨鹿——长平; 公元前230——公元前221;赵、魏、韩——韩赵魏;
宰相——丞相; 上级——皇帝或朝廷直接;没有—去掉
19. (1)“焚书坑儒” (2)李斯 目的:为了加强思想统治。只有医药、种树的书不烧。
(3)评价:“焚书坑儒”是在秦朝刚刚完成统一后不久,为了统一人们的思想,加强思想控制,巩固统一而采取的措施,对巩固国家的统一有一定的作用,但手段是极其野蛮、粗暴的,禁锢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20. (1) C (2) D
(3)好处:统一文字解决了原先六国文字异形的状况,便利了国家政令的发布和民间文化的交流;统一货币,战国后期秦国的圆形方孔钱作为流通的货币,解决了携带、流通的困难,方便了经济交流;统一度量衡,解决了各地换算之间的困难,有利于经济的发展;统一车轨,解决了交通的不便,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辖和地区间的联系。
进步:(1)有利于统一国家的发展(2)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3)有利于加强军事的力量(4)有利于巩固民族的团结
21. 你的回答必须符合当时历史实际,不以自己好恶评断。
22. (1)复述的内容是: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了中国,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他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以上说明秦始皇是对我国历史作出过巨大贡献,产生过巨大影响的皇帝。但是他又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他广建宫殿陵墓,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影响了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他还制定残酷的刑法,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2)最初的印象学生写出真实的感受即可。
(3)电视剧中的秦始皇是艺术形象,带有“戏说”甚至虚构的成分。历史上的秦始皇是历史的真实,两者差别很大。
(4)评价: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掉六国统一全国。结束长期以来诸侯称雄割据的局面,有利于人民生活安定和社会的发展,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②秦始皇在全国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规定国家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有至高无上权力;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分别掌管政事、监察、军事的事务,他们由皇帝任免绝对服从皇帝命令;推行郡县制,郡守和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统一车轨、文字、货币、度量衡。巩固国家统一,加强对人民的统治,促进各族各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③派大将蒙恬攻打匈奴,夺回河套地区,修城设县,安定人民生活,充实边防。为阻止匈奴南下,修筑万里长城,开凿灵渠统一南方,促进当地生产事业发展。总之他是一个有作为的皇帝。

第15课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1.D 2.A 3.C 4.B 5.A(对于初一的学生而言,教师一定要讲清主观与客观的区别。客观原因是指独立存在于人的意志之外的原因。选项B.C.D都是属于自我意识方面的原因,即主观原因。)6.B 7.A 8.B 9.C 10.C 11.D 12.C 13.C 14.A 15.C 16.A 17.B 18.B 19.C 20.B
21.
①共同点:比如封国大多是由统治者的亲属掌握,享有很大的自治权,甚至成为国中之国,最后都酿成了
叛乱。
②不同点:由于周王室统治末期处在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时期,国力衰落,无力控制封国,形成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与战乱的局面,而汉初经过休养生息,国力强盛,采取有力措施,对王国的叛乱进行了坚决的镇压,解决了王国问题。
22.(1)第一 要把历史人物放到当时所处的“时代”这个大背景中去,不能以今天的标准苛求古人。
第二 要对历史人物的功和过进行全面的分析,切忌绝对化,任何绝对肯定或否定都不能作出正确的论断。第三 要对这一人物所有事例全面地了解,一些重要人物的事例很多,散布在许多课目当中,要细心寻找。
第四 要史论结合,不能空下结论。先要叙述史实依据,然后得出结论,做到有理有据。
第五 要有正确的评价标准,从其对历史发展的作用是促进还是阻碍,或个人品质是优是劣来进行评价。
(2)合理即可。
23.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黜”就是废除、禁止的意思。把儒学思想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确立了儒家学说在封建统治中的正统地位,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
看问题应该一分为二。这一政策有它对国家有利的一面,那就是有利于人们思想的统一,适应了政治上大一统需要,巩固了大一统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即不利于各种思想的传播和发展,缺乏争鸣,使学术上死水一潭,从而禁锢了人们的头脑,是一种文化专制主义的表现。值得注意的是,汉武帝所采取的这一政策影响深远,从此之后,儒家学说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这种状况一直延续两千多年。
24.参考教材75—76页 相关内容。
25.(1)措施:①汉武帝在开拓边疆:北击匈奴 ②发展经济:铸造钱币、兴修水利 ③弘扬儒学:独尊儒术、兴建太学等方面的措施
(2)汉武帝是古代中国杰出的帝王,他为西汉的强盛作出巨大的贡献 我们应该学习他开拓、创新、能自我反省、刚毅坚定、百折不挠等精神。
26.
某日,御书房。
帝:众爱卿,朕今天让你们给寡人出出主意,究竟采用什么思想来统治国家可永保江山呢?
法:启奏陛下,恕臣直言,用法家的思想治国最好。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现在有些人目无国法,不把皇上放在眼里,整天说三道四,这样下去,对国家不利。制定严厉刑法,对乱说者治罪,看今后谁还敢诽谤皇上?
道:陛下万岁!臣以为法家的建议不可取。俗话说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商纣王及秦朝的历史就是前车之鉴,用道家思想来治国最好,先帝们一直用道家思想治国,才有今天的成就。既然道家的思想这么好,那就继续采用不动摇。
儒(董仲舒):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皇帝乃是天子,既是上天的儿子,那就是奉上天的命令来统治人间的,皇帝是至高无上的,谁对皇帝说三道四就是对上天的冒犯,会遭到上天惩罚的。用儒家思想治国最好,用儒家思想来教化百姓,百姓就会安分守己,天下可以太平。而道家思想让人们没有约束,会说三道四,对天子不利。法家思想太残酷,不能体现皇上的爱民之心,儒家思想治国,既体现皇上的仁慈,又教化了百姓。臣以为要巩固统治,必须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
帝:董爱卿言之有理,即刻拟诏,告示天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第16课 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
1.B 2. D 3.C 4.C 5.D 6.C 7.B 8.D 9.A 10.C 11.C 12.C 13.C 14.D 15.D 16.C 17. B 18.A 19.B 20.C
21.参考教材
22. (1)丝绸之路(2)长安——河西走廊——新疆——中亚——西亚——欧洲
(3) 葡萄 石榴 核桃 苜蓿
23.(1)欧亚大陆;干燥;稀少;帕米尔高原;沙漠和戈壁;丝织品;冶铁;凿井;造纸;佛教;舞蹈;雕塑
(2)丝绸之路东起长安(今西安),经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跨越葱岭(今帕米尔高原),经中亚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叙利亚而达地中海东岸意大利(罗马)。(或者: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
(3)苦:山河险阻,气候恶劣,强盗出没,语言不通,不同民族和国家的不同对待,商人们时常面临死亡的威胁,等等。
乐:领略不同风光,享受异国情调,学习不同文化,可以赚钱发财,等等。
24.霍去病 卫青 卫青
25.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力地促进了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促成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这条丝绸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道,在我国当今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仍然发挥着重大的作用,我们应该很好地加以利用。

第17课 先进的科学技术
1.A 2.A 3.A 4.A 5.B 6.B 7.D 8.B 9.B 10.D 11.A 12.D 13.A 14.C 15.B 16.D 17.B 18.A 19.C 20.C
21.华佗没有说过这句话。因为,张仲景在205年才开始写《伤寒杂病论》,而且写此书用了较长的时间,而华佗208年就被杀了,当时纸张的使用尚未普及。所以,华佗有生之年不可能看到此书。
22.(1)汉代的造纸技术基本工序如下:浸润麻料→ 切碎→ 洗涤→ 草木灰水浸料→ 蒸煮→ 洗涤→ 舂捣→ 洗涤→ 配浆液并搅拌→ 抄造→ 晒纸→ 揭纸
优点:原料容易获取,而且价格便宜,纸张质量也较以前有很大提高。(造纸术发明以前,世界各国的书写材料,有的坚硬,有的笨重,有的价格昂贵,都不是理想的书写材料,不利于文化的传播;造纸术的发明,引起了书写材料的一场革命,特别是蔡伦改进造纸术,提高了纸的质量和产量,使纸日益成为普遍的书写材料。)
(2)影响:造纸术的对外传播,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深刻地影响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
(3)我国自然资源有限,使用再生纸有利于充分利用自然资源。
(4)前景:纸张的用途将更为广泛。
23.①孔子和他的学生读的书不对,因为孔子生活的春秋时期书多数是用竹木简或丝帛制成的,那时还没有纸。②图中的桌子、椅子等家具的腿很高,已经属于明代水平了,不是孔子时代的。③孔子的发髻不对。④图中的树是南方的,而孔子是北方人,所以不对。⑤孔子不应坐在椅子上,这与当时席地而坐的习俗不相符合。
24.伤寒论的理论和药方在现今的中医临床上仍在广泛应用。
临床各症的治疗原则、方剂等两者现在在临床都在应用。

❼ 做历史题目的问题

以下我举一道高考题跟你分析一下高中的历史题目要如何做才能够拿高分:
(2006年广东高考历史,14分)清朝末年,面对清王朝的日益衰败,有人预测,他必将被一个新的王朝所取代。但历史的车轮并未重蹈王朝循环的覆辙。
请回答: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1)哪些因素导致了取代清王朝的是一个民主共和国而非封建王朝?(10)
一、审题:题目中有个“王朝”,应该理解为跟清朝一样的封建王朝。“但历史的车轮并未重蹈王朝循环的覆辙”,应该联想到取代清王朝的确实不是一个封建王朝,而是“中华民国”,是资产阶级共和国。
二、审第一个小问:哪些因素导致了取代清王朝的是一个民主共和国而非封建王朝?民主共和国就是中华民国。本小问问的是原因。而关于原因,最常用的思路就是“经济、政治和思想”三个角度了,
进一步思考:中华民国是通过辛亥革命建立起来的,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因此,运用相关的知识来思考,中华民国是资产阶级政权,那么,肯定要以资本主义经济、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资产阶级政治力量。因此,归纳出来的答案就是:
13.(2006年广东高考历史,14分)清朝末年,面对清王朝的日益衰败,有人预测,他必将被一个新的王朝所取代。但历史的车轮并未重蹈王朝循环的覆辙。
请回答: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因素:经济因素:19世纪中叶以后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思想因素:救亡图存意识的增强,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政治因素:民族资产阶级的成长;资产阶级立宪派和革命派的发展壮大;其他因素:清政府实施的各项改革。(10分)
通过上述的分析,就算拿不到10分,拿8分也是没有问题的,这就是高中要学会的解题方法了。
简单归纳就是:一、要学会审题,要审得很细的。二、要学会联系课本知识来思考;三、要掌握一些思路或套路。

❽ 怎样向这个网站提供试题

你先注册到考试网上.注册成会员之后,就OK.

阅读全文

与中国历史教学园地试卷答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