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外历史 > 中国历史知识长图

中国历史知识长图

发布时间:2021-03-02 03:40:34

㈠ 下面四幅中国历史上关于皇权与相权势力的消长图,哪一幅是正确的




【知识延展】

皇帝制度:

(1)“始皇帝”的由来: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合称“皇帝”,自称“始皇帝”。从此,“皇帝”成为中国古代最高统治者的称谓,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
(2)权力:皇帝总揽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都由皇帝任免。军队调动以虎符为凭,虎符由皇帝控制、发给。
(3)特征:
a.皇帝独尊:成为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
b.皇位世袭:“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是君主权力;
集中的另一体现。
c.皇权至上: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都由皇帝总揽;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也都由皇帝任免;军队的调动以虎符为凭据,虎符由皇帝控制、发给。

中央官制:

(1)主要官职:
①丞相,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②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
③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
④诸卿分别掌管着国家的各项具体事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
(2)特点:
①秦朝中央的主要官职,在地位、职责和权利方面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军政大权掌握在皇帝手中。
②军政大事的决策,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
(3)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君主专制下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

地方政府: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①实行王位世袭制,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互为表里。
②以宗法制为核心。
③族权和政权相结合,带有浓厚的血缘和部族色彩。
④权利和义务相统一。
⑤具有开创性、继承性和发展性。夏朝开创了我国早期的一些典型的政治制度,如王位世袭制。这些政治制度对西周政治制度的发展有直接影响。

正确理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含义:
(1)君主专制主义──专制主义是指中央的决策方式,具体说就是皇帝的个人专断独裁,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凡行政、军事、经济等一切大权,均由皇帝总揽;
(2)中央集权──指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央集权指全国各种军、政、财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充分执行中央的政令。
2、产生根源:
①经济上,是由封建经济基础决定的,封建经济的分散性,要求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保证生产的发展。
②政治上,封建地主阶级也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保护封建土地所有制,镇压农民的反抗。
③理论上,韩非子有关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思想奠定了理论基础。
3、发展过程:
(1)萌芽──战国时期:
①理论上,韩非子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主张;
②实践上,商鞅变法,废分封,行县制,实行中央集权制度。
(2)创立──秦朝:
①内容: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地方郡县制、颁秦律、焚书坑儒等。
②特点:把专制主义的决策方式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有机地结合起来。
③意义:客观上适应了封建地主阶级在政治上、经济上的需要,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3)巩固──西汉:
①内容:推行郡县封国并行制,导致王国势力膨胀。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解除王国的威胁;思想上实行“大一统”(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②特点:重新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统治;将儒家思想改造为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需要的指导思想
(4)完善──隋唐:
①内容:隋首创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唐朝继承并完备;创立和完善科举制。
②特点:分散了丞相和中央机构的权力。三省的长官都是丞相,把秦朝以来的丞相职权一分为三,互相牵制,又把最高行政机构尚书省的权力分给六部,防止专权。科举制使官员选拔规范化、制度化,其机构运转更加灵活。
(5)加强──北宋:
解除朝中大将和地方节度使的兵权;派文臣到各地做知州,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组建禁军并由皇帝直接控制。其特点是削弱地方权力和剥夺大将的兵权,财权、行政权和兵权收归中央,由皇帝直接控制。
(6)新发展──元朝:
实行行省制度,即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省);行省制度是古代郡县制的新发展,初步奠定了明清乃至当代省区的规模,对巩固和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起了积极作用。
(7)强化(或顶峰)──明清:
明初把丞相权分六部,设厂卫特务机构和三司,采取八股取士。前清沿用明制,增设军机处,大兴文字狱。特点是分散丞相权力和地方长官的权力,加强皇权,同时加强思想控制。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表明封建制度的衰落。
4、评价:
积极作用: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在封建社会的初期和中期具有进步意义,表现在:
①维护了国家的统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②防止了分裂割据,抵御外来侵略,镇压人民起义,协调统治集团内部矛盾,保持社会稳定;
③便于组织公共工程建设,保证中外经济文化的正常交流,推动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消极作用:表现在封建社会的后期:
①对人民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压迫十分残酷;
②束缚了商品经济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
③导致思想禁锢和文化专制,严重阻碍了科技文化的发展。
5、基本矛盾:
(1)中央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
(2)中央内部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6、发展趋势:
(1)不断改革中央行政机构,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2)不断改革地方行政机构,加强中央对地方,特别是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3)加强对人们的思想控制;
(4)加强对官员的选拔与监督。
7、特点:
(1)皇权的至高无上和不可分割;
(2)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
(3)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吏一律由皇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袭;
(4)皇帝从决策到行使立法、行政、司法等权力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5)皇权借助于神权,宣扬“君权神授”等理论;
(6)以文化专制巩固政洽专制;
(7)中央和地方、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伴随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始终;
(8)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明清时期登峰造极,并走向反动。




请采纳~

㈡ 求一张中国历史结构图,最好后面附有一些历史上大的事件..

中国历代起止时间及大事年表小结:

原始社会
约170万年前 ;元谋人生活在云南元谋一带
约80万年前 ; 蓝田人生活在陕西蓝田一带
约20--70万年前 ;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一带
约18000年前 ; 山顶洞人开始氏族公社的生活
约5000--7000年前 ;河姆渡 半坡母系氏族公社
约4000--5000年前 ;大汶口文化中晚期 父系氏族公社
约4000多年前 ; 传说中的黄帝 尧 舜 禹时期
奴隶社会
夏(约公元前21世纪到约公元前16世纪)
约公元前21世纪 禹传子启 夏朝建立
商(约公元前16世纪到约公元前11世纪)
约公元前16世纪 商汤灭夏 商朝建立
约公元前14世纪 商王盘庚迁都殷
西周(约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771年)
约公元前11世纪 周武王灭商 西周开始
公元前841年 国人暴动 共和元年 我国历史开始有明确纪年
公元前771年 犬攻入镐京 西周结束
春秋(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
公元前770年 周平王迁都洛邑 东周开始
封建社会
战国(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356年 商鞅开始变法
秦(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6年)
公元前221年 秦统一 秦始皇确立郡县制 统一货币 度量衡和文字
公元前209年 陈胜 吴广起义爆发
公元前207年 巨鹿之战
公元前206年 刘邦攻入咸阳 秦亡
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 楚汉之争
西汉(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
公元前202年 西汉建立
公元前138年 119年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公元8年 王莽夺取西汉政权 改国号新
17 18年 绿林赤眉起义爆发
东汉(25年到220年)
25年 东汉建立
73年 班超出使西域
105年 蔡伦改进造纸术
184年 张角领导黄巾起义
200年 官渡之战
208年 赤壁之战
三国(220年到280年)
220年 魏国建立
221年 蜀国建立
222年 吴国建立
263年 魏灭蜀
265年 西晋建立 魏亡
西晋(265年到316年)
280年 西晋灭吴
316年 匈奴兵攻占长安 西晋结束
东晋(317年到420年)
317年 东晋建立
383年 淝水之战
南北朝(420年到589年)
420年 南朝宋建立 南朝的开始
485年 北魏实行均田制
494年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隋(581年到618年)
581年 隋朝建立 北朝结束
589年 隋统一南北方 南朝结束
605年 开始开通大运河
611年 隋末农民战争开始 山东长白山农民起义
唐(618年到907年)
618年 唐朝建立 隋朝灭亡
627年--649年 贞观之治
7世纪前期 松赞干布统一吐蕃
8世纪前期 粟末秣褐建立的政权 以渤海为号
同一时期 南诏首领皮罗阁合并六诏为南诏
8世纪中期 骨力裴罗统一回纥
713年--741年 开元盛世
755年--763年 安史之乱
780年 实行两税法
875年--884年 唐末农民战争
五代(907年到960年)
907年 后梁建立 唐亡 五代开始
916年 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政权
北宋(960年到1127年)
960年 北宋建立
979年 北宋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1005年 宋 辽澶渊之盟
1038年 元昊建立西夏
11世纪中期 毕晟发明活字印刷术
1069年 王安石变法
1115年 完颜阿骨打建立金
1125年 金灭辽
南宋(1127年到1276年)
1127年 金灭北宋 南宋开始
1140年 宋 金郾城大战
1206年 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
1227年 蒙古灭西夏
1234年 蒙古灭金
元(1271年到1368年)
1271年 忽必烈定国号元
1276年 元灭南宋
1351年 刘福通等领导红巾军大起义
明(1368年到1644年)
1368年 明朝建立 盟军攻占大都 元亡
明初 开始修建明长城
1405年--1433年 郑和七次"下西洋"
1421年 明成祖迁都北京
明朝中后期 资本主义萌芽在江南开始出现
16世纪中期 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
1581年 实行一条鞭法
1616年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1628年 明末农民战争爆发
1636年 后金改国号为清
1644年 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 农民军攻占北京 明亡
清(鸦片战争以前)(1644年到1840年)
1644年 清军入关
1662年 郑成功收复台湾
1684年 清朝设置台湾府
1685 1686年 雅克萨自卫反击战
1689年 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1696年 昭莫多战役
1727年 清朝设置驻藏大臣
18世纪中期 维吾尔贵族大和卓 小和卓发动叛乱
1771年 土尔扈特部重返祖国
1839年 林则徐虎门销烟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40年-1842年 鸦片战争
1842年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
19世纪四五十年代 中国无产阶级产生
1851年 金田起义、太平开国建立
1856年-1860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8年 中俄《爱珲条约》、中法《天津条约》、中美《天津条约》、中英《天津条约》和中法《天津条约》签定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
1860年 中英《北京条约》、中法《北京条约》和中俄《北京条约》签订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洋务运动
1864年 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1883年-1885年 中法战争
1894年-1895年 甲午中日战争
1895年 中日《马关条约》签订
19世纪90年代 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
1898年 戊戌变法
1900年 义和团运动高潮八国联军侵略中国
1901年 《辛丑条约》签订
1905年 中国同盟会成立
1911年 黄花岗起义、保路运动
10月10日 武昌起义
1912年 (民国元年)中华民国成立清帝退位
1913年 二次革命
1915年 新文化运动开始 护国运动开始
1916年 袁世凯恢复帝制失败
1917年 张勋复辟失败 护法运动开始
1919年5月4日 五四爱国运动爆发
1921年7月 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2年初 香港中国海员大罢工
7月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923年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1924年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1925年 五卅惨案、五卅反帝运动爆发
1926年 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1927年3月 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胜利
4月12日 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
7月15日 汪精卫发动后革命政变国民革命失败
1927年4月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
8月1日 南昌起义
8月7日 “八七”会义
9月 湘赣边秋收起义
10月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
12月 广州起义
1928年 井冈山会师
1931年9月18日 “九.一八”事变
11月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1932年1月 “一.二八”事变,十九路军奋起抗战
1934年10月 中央革命根据地主力红军开始长征
1935年1月 遵义会议
10月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到达陕北
12月9日 “一二.九”运动爆发
1936年12月12日 西安事变
1937年7月7日 卢沟桥事变,全国性抗战开始
8月 “八.一三”事变
秋 平型关大捷
12月 南京失陷,国民政府迁都重庆 日军南京大屠杀
1940年 百团大战
1941初 皖南事变
1942年 中国共产党开始整风运动
1945年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8月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10月 重庆谈判《双十协定》签订
12月 昆明学生“一二.一”爱国运动
1946年初 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签订《停战协定》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开幕
6月 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全面内战,人民解放战争开始
1947年2月28日 台湾人民举行“二.二八”起义
5月 全国学生发动“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爱国运动,“五.二○”惨案
7月 人民解放军开始全国规模的反攻
1949年春 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开幕
4月23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国民党反动统治灭亡
9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幕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共同纲领》
新民主主义时期
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0年 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
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
1952年 彻底废除封建剥削制度
1953年 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
195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诞生
社会主义社会
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
1966年 文化大革命开始
1976年 四五运动,文化大革命结束
1978年 改革开放
1992年 邓小平讲话,加快改革开放
1997年 香港回归
1999年 澳门回归

㈢ 中国近代史上册知识体系结构图

近代前期 旧民主主义革命 (1840-1919) 列强侵华史 1840年鸦片战争 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 斗争探索史 1851年到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 1861年到1894年洋务运动 1898年戊戌变法 1900年义和团运动 1911年辛亥革命 近代化历程 1861年到1894年洋务运动 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1898年戊戌变法 中国政治近代化 1911年辛亥革命 1914年到1919年新文化运动 思想近代化 经济成分状况 自然经济占绝对的主导地位 洋务运动 地主阶级的近代企业 19世纪6,70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19世纪末20世纪初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和进一步发展。 近代中国有自然经济 洋务运动的近代经济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外资经济 新民主主义革命 大规模的侵华史几乎没有 斗争探索史 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 国民大革命 新文化运动是1915年到1919年,从这个方面讲,他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 一.侵华史 : 1840年--1842年鸦片战争 ,1856年--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 ,1894年--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 ,1900年--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 二.斗争史: 1851年--1864年的太平天国运动 ,19世纪60--90年代的洋务运动 ,1898年戊戌变法 ,1899年--1900年义和团运动. (如果斗争是针对侵华的话,不要答辛亥革命 ,因为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 三.探索史: 1.农民阶级:1841年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1851年--1864年的太平天国运动,1899年--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 2.地主阶级: 鸦片战争时期的新思想(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的”中体西用”及其实践,1901年的清末”新政”,20世纪初立宪派的”预备立宪”. 3.资产阶级: 维新派:1898戊戌变法,提出君主立宪; 革命派:提出三民主义,1911辛亥革命; 激进派:新文化运动(1915年开始). 4.无产阶级:中共一大确定党的中心目标和中心任务,二大制定符合中国革命实际的民主革命纲领. 四.近代化历程:洋务运动--经济、军事、教育近代化(近代化的开端),辛亥革命--政治近代化(戊戌变法是开始在制度层面进行探索,未取得制度的改变,而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取代了封建专制,是真正意义上的政治近代化),新文化运动--思想、文化近代化. 五.经济成分:传统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外资企业的外资经济 ,洋务运动的近代经济(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后来产生了官僚资本主义经济) 注: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划分界线是1919年的五四运动,标志是无产阶级的登台(新文化运动开始于1915年,由资产阶级激进派领导,不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

㈣ 中国古代知识导图,夏商周一清

这个就长了,主要是看你怎么记,从时间上要记住每一个朝代的顺序,然后分别从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串起来才能形成一个好的知识网络,这需要积累

㈤ 求一张中国历史人物的长图(和微博里经常见到的长长的信息图表类似)

㈥ 中国近代史上册知识体系结构图(侵华史.斗争史.探索史.近代化历程.)

近代前期 旧民主主义革命 (1840-1919)
列强侵华史 1840年鸦片战争
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
斗争探索史 1851年到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
1861年到1894年洋务运动
1898年戊戌变法
1900年义和团运动
1911年辛亥革命
近代化历程 1861年到1894年洋务运动 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1898年戊戌变法 中国政治近代化
1911年辛亥革命
1914年到1919年新文化运动 思想近代化
经济成分状况 自然经济占绝对的主导地位
洋务运动 地主阶级的近代企业
19世纪6,70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19世纪末20世纪初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和进一步发展。
近代中国有自然经济 洋务运动的近代经济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外资经济

新民主主义革命
大规模的侵华史几乎没有
斗争探索史 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 国民大革命

新文化运动是1915年到1919年,从这个方面讲,他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

㈦ 求一张中国古代史历史知识思维导图,包括从北京人至清朝闭关锁国的所有内容,也就是人教版历史上下两册

中国历史悠久,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中国史前时期社会生产力发展,早期文化多元发展、互相渗透、融聚一体,炎黄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公元前21世纪,中国最早的国家夏朝出现。社会经济和文化取得巨大飞跃。东周推进了生产发展和社会变革,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帝国,西汉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的局面。魏晋南北朝时,中国陷入分裂割据局面,五胡乱华期间,异族融于中国趋势加强,诸多民族在分立政权的冲突中逐渐汇聚。
隋唐时期,中央与边疆少数民族联系更为密切,经济繁荣、科技文化高度发展。两宋时期,多元文化碰撞交融,经济、科技发展到新的高度。明朝鼎盛时期,社会经济高度发展,明末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19世纪,满清闭关锁国政策阻碍对外交流,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11年建立了中华民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共和政体取而代之,但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中国也进入军阀割据混乱时期。
后经国民大革命,国共十年内战,八年抗日,以及解放战争,终于1949年在北京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党统治的中华民国政府撤守至台湾。
1978年后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中国经济再次崛起,2011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阅读全文

与中国历史知识长图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