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外历史 > 历史上中国各朝代人口数量

历史上中国各朝代人口数量

发布时间:2021-03-02 03:28:37

❶ 中国古代各朝代各时期有多少人口呀

我国现存的最古人口统计数字是在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夏王朝创建人夏禹时的人口记录。

根据《帝王世纪》,当时的人口为13553923人。
这一数字以后为历代史书所采用,成为世界各国最古人口数字之一。

公元前十一世纪,西周人口为13714923人。在奴隶社会时期,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又加战乱频繁,全国人口始终停滞在一千万左右。
进入封建社会时期,人口发展较快。
西汉平帝元始2年(公元2年)全国在籍人口为59594978人(《汉书》地理志)。
东汉桓帝永寿3年(公元157年)为56486856人(《晋书》地理志)。以后经历三国分立、南北朝时期战乱不已,人口颇有减少。

在公元六世纪末,隋朝建立以后,全国重归统一,炀帝大业5年(公元609年)全国在籍人口恢复到46,019,956人(《隋书》卷29,《通考》户口1)。
唐代统治达250年,政局安定。玄宗天宝14年(公元755年)人口数字最高达52,919,309人(《通典》食货7),同西汉最高数字相比。仅少600多万。

九世纪中期以后,进入五代十国时期,战乱将引近百年。人口又一度减少。
公元976年宋朝统一全国。真宗景德3年(公元1006年)全国在籍人口恢复到16,280,254人(《宋会要辑稿》食货12)。
徽宗大观4年(公元111O年)达到46,734,784人(《宋史》地理志)。北宋全期,人口没有超过唐代最高数字。

十一世纪初期,金人入侵统治黄河流域,南宋迁都临安(今杭州),全国政局又陷于南北对峙。
在公元1193—1195年之间,宋金两朝在籍人口合计曾达76,335,486人(《据《通考》户口2所载南宋口数,《金史》食贷志所载金口数合计)。

元代统治中国近90年(公元1279—1368年)。
世祖至元28年(公元1291年)全国在籍人口为59,848,964人(《元史》卷16世祖本纪13)。

明朝统治全国近三百年,留有详细的人口记录。
太祖洪武14年(公元1381年)全国户数为10,654,362户,口数为59,873,305人,每户平均口数5.62人(《明太祖实录》卷140)。
成祖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全国户数为11,415,829户,口数为66,598,337人(《明成祖实录》卷26)。
整个明代历年在籍人口数字介于5,000—6,700万之间。

清朝时期人口增殖最快。顺治、康熙、雍正三代只有人丁数,没有人口数。一般所称口数包括男女老小在内,指的是全部人口总数。丁数是把每户所出壮丁人数,只指成年男子可任军役和劳役的数字;每户丁数平均只有一至二人,而人口总数每户平均都在5人左右。
顺治、康熙、雍正三代,人丁数历年都在两千万左右,估计人口总数均在六千万至一亿人左右。到乾隆年间,丁赋(人头税)并入地税,以后滋生人丁不再课税,人口隐瞒少了,人口增加甚快。
乾隆6年(公元1741年)在籍人口总数为143,411,559人(《清实录·高宗实录》卷157),这在中国历史上全国总人口数第一次达到一亿以上。
到乾隆28年(公元1763年),人口总数为204,209,828人(《清实录·高家实录》卷701)。
乾隆59年(公元1794年)人口总数为313,281,795人(《清实录·高宗实录》卷1467)。从乾隆6年到乾隆59年,经历53年,人口由1.43亿增加到3.13亿。乾隆是清朝极盛时期,五十年内人口翻一番是完全可能的。道光14年(公元1834年)人口总数为401,008,574人(《清实录·宣宗实录》卷261),全国人口第一次增加到4亿以上
。清朝处于封建社会末期,资本主义开始萌芽,生产力在增长中,全国人口从1亿迅速增长到4亿。

❷ 中国各个朝代的人口。

约公元前 2205一前2198年(夏禹时代)传说有1350万人

约公元前1115-前1079(西周成王时代)传说有1371万人

公元前684年(东周在三十三年)传说有1184万人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二十六年)估计2000万人

公元2年(西汉元始二年〕 5959万人

57年(东汉建武中元二年) 2100万人

75年(东汉永平十八年) 3412万人

88年(东汉章和二年) 4335万人

105年(东汉元兴元年) 5325万人

122年(东汉延光四年) 4869万人 140年(东汉永和五年) 4915万人

136-141年(东汉永和中) 5386万人

126-144年(东汉顺帝时) 4915万人

144年(东汉建康元年) 4973万人

145年(东汉永嘉元年) 4952万人

146年(东汉本初元年) 4756万人

156年(东汉永寿二年) 5006万人

157年(东汉永寿三年) 5648万人

220-265年(三国时期) 767万人(魏、蜀、吴人口相加)

280年(晋太康元年) 1616万人

581--600年(隋开皇中)约4450万人

607年(隋大业三年) 4601万人

605--618年(隋大业中) 890万户,约合4450万人

740年(唐开元二十八年) 4844万人

755年(唐天宝十四年) 5291万人

1080年(北宋元丰三年) 3330万人

1110年(北宋大观四年) 4673万人

1195-1223年(金章宗明昌六年---南宋嘉定十六年) 7681万人

1290年(元至元二十七年) 5883万人

1393年(明洪武二十六年) 6054万人

1403年(明永乐元年) 6659万人

1491年(明弘治四年) 5328万人

1578年(明万历六年) 6069万人

1651年(清顺治八年) 1063万人

1656年(顺治十三年) 1541万人

1659年(顺治十六年) 1900万人

1684年(康熙二十三年) 2034万人

1699年(康熙三十八年) 2041万人

1700年(康熙三十九年) 2041万人

1711年(康熙五十年) 2462万人

1719年(康熙五十八年) 2502万人

1724年(雍正二年) 2611万人

1726年(雍正四年) 2639万人

1734年(雍正十二年) 2735万人

1741年(乾隆六年) 14341万人

1742年(乾隆七年) 15980万人

1743年(乾隆八年) 16445万人

1746年(乾隆十一年) 17189万人

1751年(乾隆十六年) 18181万人

1757年(乾隆二十二年) 19034万人

1762年(乾隆二十七年) 20047万人

1768年(乾隆三十三年) 21083万人

1774年(乾隆三十九年) 22102万人

1775年(乾隆四十年) 26456万人

1777年(乾隆四十二年) 27086万人

1782年(乾隆四十七年) 28182万人

1786年(乾隆五十一年) 29110万人

1790年(乾隆五十五年) 30148万人

1793年(乾隆五十八年) 31049万人

1805年(嘉庆十年) 33218万人

1808年(嘉庆十三年) 35029万人

1822年(道光二年) 37245万人

1826年(道光六年) 38028万人

1829年(道光九年) 39050万人

1834年(道光十四年) 40100万人

1839年(道光十九年) 41085万人(湖南、福建、台湾未计在内)

1840年(道光二十年) 41281万人(湖南、福建未计在内)

1845年(道光二十五年) 42134万人

1851年(咸丰元年) 43216万人(湖南、福建、台湾未计在内)

1910年(宣统二年)十八省人口,民政部统计是33118万人,邮局调查是43842万人

1911年(宣统三年〕 37767万人(清朝最后一年)

1912年(民国元年) 35572万人

1913年(民国二年) 43200万人

1919年(民国八年) 42767万人

1918-1919年(民国七至八年) 45265万人

1920年(民国九年) 44715万人

1921年(民国十年) 44338万人

1922年(民国十一年) 44715万人

1923年(民国十二年) 43609万人

1924年(民国十三年) 40000万人

1925年(民国十四年) 48550万人

1926年(民国十五年) 48550万人

1927年(民国十六年) 45778万人

1928年(民国十七年) 45184万人

1929年(民国十八年) 43893万人

1933年(民国十九年) 44400万人

1931年(民国二十年) 43893万人

1932年(民国二十一年) 48830万人

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 47353万人

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 43586万人

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 46215万人

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 46136万人

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 43840万人

1944年(国国三十三年) 46492万人

1947年(民国三十六年) 46100万人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 54877万人

1950年 54682万入 1951年 55748万人

1952年 56891万人

1953年6月30日24时 601938035人

1954年 59484万人 1955年 60818万人

1956年 62123万人

1957年 65663万人

1977年 80000万人

1978年底 97523万人

1982年7月 1031882511人

(2)历史上中国各朝代人口数量扩展阅读:

据文献记载和实际情况来看,中国成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主要是下面两个关键时代。一个是清代乾隆至道光的100年间(1736-1834年),全国人口由不到1亿迅速超过4亿;一个是解放以来的30多年间,全国人口由4.7亿多迅速增长到10.3亿多。

清代以前,各个朝代全国人口的最高数字是:夏代1000万多;秦代2000万;隋、宋两代各4000万多;两汉、唐代、元代各有5000万多;明代6000万多。最多是金章明昌六年(1195年)至南宋嘉定十六年(1223年),南北合计7681万,古代的人口统计或估计是不精确的,而且少数民族人口一般都没有计入。

❸ 中国各朝代的人口及军队数量

北宋军队最多 清朝乾隆时期人口最多

❹ 中国各个朝代的人口 中国历史上哪个朝代的人口最多

清以绝对人口过亿,及数倍的人口增长,遥遥领先于其他各朝。二十世纪常说的“四万万五干万同胞”,就是清朝创造的人口数字。
中国自先秦至清道光二十年(1840)的人口发展状况。
中国是最早有人口记录的国家,史料丰富。但多是历代王朝征课赋役的户、口或丁数。这些数字有的比较接近实际存在的人口,有的则需估算才能成可比数字。而边疆民族人口多不列国家编户,不易估算,但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不大。
先秦两汉时期 最早的人口数量可溯及公元前21世纪的夏禹时代,有1300余万人,但系后人追述,不足据。春秋战国之际,进入封建社会,特别是秦统一中国后,社会经济有较大发展,国土亦扩大,人口增长较快。至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记录在籍的人口有1223万余户,5959万余口,可视为中国人口发展的第一个高峰。若以秦岭、淮河一带为界,当时北方约占人口总数的77.5%,南方占22.5%;黄河中下游的豫、冀、兖、徐、青五州土地面积只占全国的12.6%,人口则占全国的一半以上。东汉时期,南方人口略增,北方稍降。
魏晋南北朝时期 汉末至南北朝,战乱不已,社会生产力遭到破坏,人口急剧减少。但这一时期的记录,多的也只有二三百万户,可能遗漏甚多;加以当时坞壁、田庄盛行,有所谓“百室合户,千丁共籍”者,丁口隐匿,所录户口数字自不足据。若参酌隋统一后的记录,则南北朝时在籍人口约有4000万,比汉代高峰减1/3。战乱中人口南迁,南方人口比重有增加之势。
隋唐时期 隋统一中国,经济恢复颇快,又曾大力检括户口,纠察隐匿。大业五年(609)记录在籍人口4602万。唐前期政治安定,生产发展,天宝十四年(755)记录在籍人口5292万,户数则不过 900万,每户平均五六人,以后大体如是。唐代幅员大于汉,边疆属国辽阔,又僧尼、军士、游民等均未包括在内,实际人口当超过汉代。安史之乱及唐末战争迄五代十国,北方人口再度下降。但江南经济有发展,并开始开发岭南,故整个人口损失不会太大,重心继续南移。
宋代 宋代政治上虽较弱,但经济上有较大发展,南方生产繁盛,农业、手工业以及科学技术都居于当时世界先进水平。惟宋代记录户多口少,每户平均只有二口多,显系匿报。北宋元丰三年(1080)有在籍人口2383万,大观四年(1110)即增至 46735万。北方辽国无人口记录,至南宋绍熙四年(1193)有在籍人口2784万,金国明昌六年(1195)记录达4849万口。中外学者研究宋辽金人口,大多认为达到历史上第二个高峰,其估计自8000万至1.2亿不等,估算年增长率自0.5%至0.8%不等。总之,宋代中国人口已达一亿以上,其增长速度,在世界中世纪史亦属少见。按元丰三年之户数,北方约占37.3%,而南方占62.7%,人口重心已移至长江中下游。南宋都临安(今浙江杭州),续有北人南迁,但总数增长不大。
元、明、清时期 宋末战争,及元代蒙古族入主,中国人口又一次剧烈下降。至元二十八年(1291)记录仅5985万口,比宋之高峰减少40%以上。但至元记录不实,不在编之户口众多,实际减少不会这样多。
明初曾注意整理户籍。洪武二十六年(1393)记录为6055万人,永乐元年(1403)增至6660万人,恢复颇快。惟宣德以后之记录逐渐减少,至万历时仍不过6000余万;大约是黄册制度破坏后,隐漏较多之故。明代垦田增加,中叶以后商品经济发达,并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学者估计万历时中国人口当远超过一亿,有谓达1.6亿者。明末战乱,户口有所减少,但减少不会很多。人口分布,则与宋代大体相同。
清代初期行编审制,人口计丁(16~60岁男性),丁数亦有隐漏。顺治十二年(1655)记录仅1403万丁。康熙五十一年(1712)宣布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申报大增,康熙五十三年为2462万丁,按丁数占人口20%计,约有1.23亿人。乾隆以后人口记录用保甲法,乾隆二十七年(1762)已达2亿;五十五年超过3亿;道光二十年达4.13亿。乾嘉百年间人口年增长率在0.6%左右,形成中国人口发展的第三个历史高峰。此后步入近代,人口趋于停滞。
清代农业和工商业有普遍发展,华中丘陵地带和岭南都大力开发,并因农民人身自由,人口流动性增大,向西南移民尤多。四川人口记录,乾隆初不过数百万,道光时已逾4000万,实际恐不只此数。东北放垦较晚,但在光绪时已有一定移民。整个人口分布仍以长江流域为重心。按道光十至十九年之记录平均,北方各省只占总人口的30.3%,南方各省占69.7%;全国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75.3人,北方各省为45.8人,南方各省达104.6人;江苏、浙江密度尤大。
历代人口发展的特点 中国历代王朝大都采取奖励人口增殖政策,民间亦以生育人丁为家族兴旺的标志。在小农经济和多子继承制度下,每家都希望有较强劳动力,因而趋向早婚和多子女。古有男子30而娶之说,但汉制20岁授田,北朝、隋、唐均18岁授田,大体即成家之年;并有推早之势,如清代16岁即成丁(古为21岁)。以此,形成封建社会的高出生率高死亡率的人口再生产类型。10世纪以后,中国食物问题解决得比较好,人口自然增长率提高,长期性的人口增殖早于欧洲。然而垦田面积终属有限,到乾隆人口迅速增长时,人均耕地不过3亩余。

❺ 中国各个朝代有多少人口

春秋战国期间,到前230年时中原各国总人口达到约3000万。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最终完成统一六国大业,之后持续不断的领土扩张,到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全国总人口约3000万。三国时期民户人口加上带甲将士和吏估计总人口有820-830万人。

唐朝鼎盛时期约7475万到8050万口。960年的五代十国人口总为三千万人。到金章宗泰和七年(1207年)时,宋、金、西夏三国人口总数据估计达到一亿三千六百万人。1600年明朝人口峰值实际人口有大约160,000,000人。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上升到一亿五千万。

(5)历史上中国各朝代人口数量扩展阅读:

中国古代人口增减:

东汉末年分三国,纷争不停,自然战争不断,而打仗总是要死人的,此时人口跌至2300万就一点也不奇怪,而后历经东西晋、南北朝,不停的南北分裂,人口当然大幅下降。

之后的人口数量一直也保持这样一个趋势,和平时期人口增加,战争时期人口减少,隋朝人口大约恢复至6000万,而唐初为2400万,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开创让中国人口达到了第一个历史高峰,安史之乱前,中国人口达到9000万。

而后的五代十国的人口减少,到宋朝繁荣昌盛时人口增加,作为中国历史上最繁荣富足的朝代,人口数量首次超过1个亿。而后靖康之耻,北宋灭亡,南宋建立,北方的人口急剧减少,而元朝灭宋后实行残酷的统治,人口增长很慢,直至明朝,人口最多时也不过6000万。

可自清朝后,中国人口开始了井喷式增长,从顺治年间破1亿到民国时的4亿,中国的人口开始了万万(亿)时代。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清朝盛世太平、粮食产量大幅增长,特别是红薯、土豆这些高产的粮食作物从南美引进,老百姓再也不会因为没有粮食吃而饿死造成人口减少。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中国人口史

❻ 想知道,自古至今中国各朝代的人口数量。

因人口是一个动态的数字,所以只能提供个别年份的以资参考。且关于一些中国人口的基本状况,最后另作说明。

凡例:
时间
公元
户数(万)
人口(万)
每户人数
增长率
备注
出处

战国末年 -220
2,000.0000

汉平帝元始二年 2 1,223.3062
5,959.4978
4.87

田8.2705亿亩 汉书-地理志下
汉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 57 427.9634
2,100.7820
4.91
-1.88%
续汉书-郡国志五
汉明帝永平十八年 75 586.0573
3,412.5021
5.82
2.73%

汉章帝章和二年 88 745.6784
4,335.6367
5.81
1.86%

汉和帝元兴元年 105 923.7112
5,325.6029
5.77
1.22%

汉安帝延光四年 125 964.7838
4,869.0789
5.05
-0.45%

汉顺帝永和5年 140
4,915.0000

0.06%

汉顺帝建康元年 144 994.6915
4,973.0550
5.00
0.29%

汉冲帝永嘉元年 145 993.7680
4,952.4183
4.98
-0.41%

汉质帝本初元年 146 934.8227
4,756.6772
5.09
-3.95%
续汉书 -郡国志五
汉桓帝永寿二年 156 1,067.7960
5,647.6856
5.29
1.73%
续汉书 -郡国志五
[吴大帝赤乌五年] 242 53.2
240.0000

晋书-地理志
[蜀汉后主炎兴元年] 263 28.0000
94.0000
3.36

通典-食货七
[魏元帝景元四年] 263 66.3423
443.2881
6.68

-- 晋书-地理志
[魏主奂咸熙二年] 265 94.0000
537.0000
5.71

[ 吴主皓天纪四年] 280 52.3000
200.0000
3.82

晋武帝太康元年 280 245.9840
1,616.3863
6.57
-1.00%
晋书-地理志
[前燕幽帝建熙十一年] 370 245.8669
998.7935
4.06

十六国春秋-前秦录
[宋孝武帝大明八年] 464 906870
4685501
5.17

通典-食货七
[魏孝明帝正光年间] 525 500.0000
3,200.0000
6.40

[北齐幼主承光元年] 577 303.2528
2,000.6880
6.60

-- 通典-食货七
[陈后主祯明三年] 589 50.0000
200.0000
4.00

通典-食货七
隋文帝开皇年间 600
4,450.0000

0.32%

隋炀帝大业五年 609 890.7536
4,601.9956
5.17
0.37%
通典-食货七
唐太宗贞观年间 649 300.0000

通典-食货七
唐高宗永徽三年 652 380.0000

唐中宗神龙元年 705 615.6141
3,714.0000
6.03

资治通鉴卷208
唐玄宗开元十四年 726 706.9565
4,141.9712
5.86
0.52%
新唐书-地理志
唐玄宗开元二十年 732 786.1236
4,543.1265
5.78
1.55%

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 740 841.2871
4,814.3609
5.72
0.73%

唐玄宗天宝元年 742 852.5763
4,890.9800
5.74
0.79%

唐玄宗天宝十三载 754 906.9154
5,288.0488
5.83
0.65%

唐玄宗天宝十四载 755 891.4709
5,291.9309
5.94
0.07%
田14.3038亿亩 通典-食货七
唐肃宗乾元三年 760 293.3174
1,699.3806
5.79
-20.32%

唐代宗广德二年 764 293.3125
1,690.0000
5.76
-0.14%

唐德宗建中元年 780 380.5076

一说310余万 唐会要卷84
唐宪宗元和二年 807 247.3963

不全
唐宪宗元和十五年 820 237.5400
1,576.0000
6.63

-- 旧唐书-穆宗纪
唐穆宗长庆间 824 394.4595

唐敬宗宝历间 826 397.8982

唐文宗开成四年 839 499.6752

唐武宗会昌五年 845 495.5151

[淮南](周世宗显德五年) 958 22.6574

南唐割江北地
[周世宗显德六年] 959 230.9812

册府元龟卷486
[荆南] 963 14.2300

[湖南] 963 9.7388

[后蜀] 965 53.4029

[南汉] 971 17.0263

[南唐] 975 65.5065

宋太祖 976 309.0504

[清源] 978 15.1918

[吴越] 978 55.0680

[北汉] 979 3.5250

北宋太宗至道二年 996 457.4257

田3.1252亿亩 太宗实录卷79
宋太宗至道三年 997 413.2576

宋真宗景德三年 1006 741.7570
1,628.0254
2.19

宋仁宗景佑元年 1034 1,029.0000

宋仁宗皇佑五年 1053 1,079.2705
2,229.2861
2.07

田2.28亿亩 续资治通鉴长篇
宋英宗治平三年 1066 1,291.7221
2,909.2185
2.25
2.07%

宋神宗元丰六年 1083 1,722.1713
2,496.9300
1.45
-0.89%

北宋徽宗宣和 四年 1122 2,088.2258
4,673.4784
2.24
1.62%
宋史-地理志
[南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 1162 1,113.9850
3,311.2327
2.97

玉海卷20
[金世宗大定二十七年] 1187 678.9449
4,470.5086
6.58

口 金史-食货志
[金章宗泰和七年] 1207 768.4438
4,581.6079
5.96

[南宋嘉定十六年] 1223
7,681.0000

[南宋理宗景定五年] 1264 569.6989
1,302.6532
2.29

续通考-户口一
元世祖至元十八年 1281 1,320.0000
5,883.0000
4.46

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 1291 1,343.0332
5,984.8964
4.46
0.17%
元史-世祖本纪
元文宗至顺元年(1330) 1330 1,340.0699

续通考-户口二
明太祖洪武十四年 1381 1,065.4362
5,987.3305
5.62

3.6677亿亩 明太祖实录卷140
明太祖洪武二十六年 1393
6,054.0000

0.09%

明成祖永乐元年 1403 1,141.5829
6,659.8337
5.83
0.96%

明孝宗弘治十五年 1502 1,040.9788
5,090.8672
4.89
-0.27%
4.228亿亩 明孝宗实录194
明孝宗弘治十七年 1504 1,050.8935
6,010.5835
5.72
8.66%

明神宗万历六年 1578 1,063.1466
6,069.2856
5.71
0.01%

明光宗泰昌元年 1620 983.5426
5,165.5459
5.25
-0.38%
7.4393亿亩 明熹宗实录卷4
清世祖顺治八年 1651
1,063.3326

-4.97%
2.9085亿亩 清实录世祖卷61
清世祖顺治九年 1652
1,448.3858

36.21%

清圣祖康熙二十一年 1682
1,943.2753

0.98%

清圣祖康熙二十四年 1685
2,360.0000

6.69%

清圣祖康熙五十一年 1712
2,462.1324

0.16%
永不加赋制
清圣祖康熙五十二年 1713
2,358.7224

-4.20%
6.9308亿亩 清实录圣祖卷257
清世宗雍正二年 1724
12,611.0000

16.46%

清高宗乾隆六年 1741
14,341.1559

0.76%
高宗实录卷157
清高宗乾隆十六年 1751
18,181.0000

2.40%

清高宗乾隆二十九年 1764
20,550.0000

0.95%

清高宗乾隆四十一年 1776
20,809.5795

0.10%

清高宗乾隆五十五年 1790
30,148.7115

2.68%

清宣宗道光十四年 1834
40,100.8574

0.65%
宣宗实录卷261
清宣宗道光二十四年 1844
41,944.1360

0.45%

清德宗光绪十三年 1887
37,763.6000

-0.24%
9.1197亿亩 光绪会典卷十七
清德宗光绪二十七年 1901
42,644.7325

0.87%

清逊帝宣统三年 1911 9,269.9185
34,142.3867
3.68
-2.20%

民国二年 1913
43,200.0000

12.49%
民国二年世界年鉴
民国十七年 1928
47,478.0000

0.63%
民国十七年户口调查统计报告
民国二十年 1931
42,107.0000

2.35%
1935申报年鉴
民国二十四年 1935
46,215.0000

-0.38%
1935申报年鉴
民国三十六年 1947
46,100.0000

-0.02%
中华民国统计年鉴

当代 年份
人口(万)
增长率

1949 54,100
8.33%

1954 60,266
2.18%

1964 70499
1.58%

1969 80671
2.73%

1974 90859
2.41%

1981 100072
1.39%

1988 111026
1.49%

1995 120000
1.12%

2000 130000
1.61%

注(2002-10-29):

官方统计数字并不完全准确, 如只是局部统计,豪强隐瞒户口,只统计"丁"而非全部人口等。宋以后的中国人口实际已经超过一亿,官方统计大大偏少

请注意历代中国疆域的变化
有关中国人口史的经典著作:

梁方仲《中国历代户口、土地、田赋统计》
何炳棣《1368-1953中国人口研究》
葛剑雄主编,中国人口史,复旦大学出版社
一些文章:

中国近代人口发展史考察
曹树基: 人口爆炸: 中国人口的历史与现状

❼ 历史上个个时期的中国人口总数

以下是经查阅史书,得出的中国历代大致人口数(2002年修订版):

公元前220年 (秦王政二十六年) 约20,000,000
公元2年 (西汉平帝元始二年) 59,594,978
公元57年 (东汉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 21,007,820
公元75年 (东汉明帝永平十八年) 34,125,021
公元88年 (东汉章帝章和二年) 43,356,367
公元105年 (东汉和帝元兴元年) 53,256,029
公元125年 (东汉安帝延光四年) 48,690,789
公元140年 (东汉顺帝永和五年) 约49,150,000
公元144年 (东汉顺帝建康元年) 49,730,550
公元145年 (东汉冲帝永嘉元年) 49,524,183
公元146年 (东汉质帝本初元年) 47,566,772
公元156年 (东汉桓帝永寿二年) 56,476,856
公元280年 (西晋武帝太康元年) 16,163,863
公元581-600年 (隋文帝开皇年间) 约44,500,000
公元609年 (隋炀帝大业五年) 46,019,956
公元705年 (唐中宗神龙元年) 约37,140,000
公元726年 (唐玄宗开元十四年) 41,419,712
公元732年 (唐玄宗开元二十年) 45,431,265
公元740年 (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 48,143,609
公元742年 (唐玄宗天宝元年) 48,909,800
公元754年 (唐玄宗天宝十三年) 52,880,488
公元755年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 52,919,309
公元760年 (唐肃宗乾元三年) 16,993,806
公元764年 (唐代宗广德二年) 约16,900,000
公元820年 (唐宪宗元和十五年) 约15,760,000
公元1008年 (北宋真宗景德三年) 16,280,254
公元1053年 (北宋仁宗皇佑五年) 22,292,861
公元1066年 (北宋英宗治平三年) 29,092,185
公元1083年 (北宋神宗元丰六年) 24,969,300
公元1122年 (北宋徽宗宣和四年) 46,734,784
公元1281年 (元世祖至元十八年) 约58,830,000
公元1291年 (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 59,848,964
公元1381年 (明太祖洪武十四年) 59,873,305
公元1393年 (明太祖洪武二十六年) 约60,540,000
公元1403年 (明成祖永乐元年) 66,598,337
公元1502年 (明孝宗弘治十五年) 50,908,672
公元1504年 (明孝宗弘治十七年) 60,105,835
公元1578年 (明神宗万历六年) 60,692,856
公元1620年 (明光宗泰昌元年) 51,655,459
公元1651年 (清世祖顺治八年) 10,633,326
公元1652年 (清世祖顺治九年) 14,483,858
公元1682年 (清圣祖康熙二十一年) 19,432,753
公元1685年 (清圣祖康熙二十四年) 约23,600,000
公元1712年 (清圣祖康熙五十一年) 24,621,324
公元1713年 (清圣祖康熙五十二年) 23,587,224
公元1724年 (清世宗雍正二年) 约126,110,000
公元1741年 (清高宗乾隆六年) 143,411,559
公元1751年 (清高宗乾隆十六年) 约181,810,000
公元1764年 (清高宗乾隆二十九年) 约205,500,000
公元1776年 (清高宗乾隆四十一年) 208,095,795
公元1790年 (清高宗乾隆五十五年) 301,487,115
公元1795年 (清高宗乾隆六十年) 约297,000,000
公元1812年 (清仁宗嘉庆十七年) 约333,710,000
公元1834年 (清宣宗道光十四年) 401,008,574
公元1840年 (清宣宗道光二十年) 约412,810,000
公元1844年 (清宣宗道光二十四年) 419,441,360
公元1845年 (清宣宗道光二十五年) 约421,350,000
公元1887年 (清德宗光绪十三年) 377,636,000
公元1901年 (清德宗光绪二十七年) 426,447,325
公元1910年 (清宣统二年) 约368,150,000
公元1911年 (清宣统三年) 341,423,867
公元1913年 (民国二年) 约432,000,000
公元1928年 (民国十七年) 约474,780,000
公元1931年 (民国二十年) 约421,700,000
公元1935年 (民国二十四年) 约462,150,000
公元1937年 (民国二十六年) 约483,400,000
公元1947年 (民国三十六年) 约461,000,000
公元1949年 约541,670,000
公元1954年 602,660,000
公元1964年 704,990,000
公元1969年 806,710,000
公元1974年 908,590,000
公元1981年 1,000,720,000
公元1988年 1,110,260,000
公元1995年 1,200,000,000
公元2000年 1,300,000,000

注:以上数字基本出自史书的记载,不过即使是史书,也不是100%准确,只能参考。

我们可以从上表看出,战争对人口的数量影响极大,西汉末年有接近6000万人口,经过西汉末的几十年战争,锐减一半以上;东汉末好不容易恢复到5000万以上,经过东汉末的混战和三国时期,锐减到1600万;安史之乱前唐朝有5300万人口,不过短短几年就下降到1700万;明末的战乱也使人口从5100万骤降至1000万左右。

另有一处,1713年只有2300万,到1724年上升到1亿多,乍一看似乎非常假,其实这是因为雍正实行了新的田亩制度和征税制度,使得原先隐藏的大量人口、逃避税收的做法行不通了,所以大量人口一下子爆炸性的涌现出来。其实历朝历代大家族都有藏匿人口的做法,统计经常不准确,所以我说之前的统计也不一定可信。

❽ 中国历史各朝代人口是多少

战国 4500万
秦 4000万
西汉初年 1500万
西汉元始二年(2年) 6300万
东汉初年 2700万
东汉永寿三年(157年) 6500万
魏黄初元年(220年) 2200万
魏灭蜀前 3000万
西晋太康元年(280年) 3500万
东晋 1600万
刘宋 2000万
萧梁 2100万
北魏 3000万
陈 1500万
隋大业五年(609年) 5800万
唐武德五年(622年) 2500万
唐天宝十四年(755年) 8500万
唐开成、会昌年间 6000万
后周显德五年(958年) 3000万
北宋崇宁、大观年间 12600万
辽乾统年间 900万
西夏贞观年间 300万
南宋初 5650万
金初 2830万
南宋嘉定年间 8060万
金泰和年间 5600万
元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 7500万
元至顺元年(1330年) 8500万
明洪武三年(1370年) 6000万
明崇祯年间 20000万
清康熙年间 16000万
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 31150万
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 38310万
清咸丰元年(1851年) 43610万
清光绪六年(1880年) 36450万
清宣统二年(1910年) 43600万

❾ 请问谁知道中国古代各朝代的人口情况

战国 4500万
秦 4000万
西汉初年 1500万
西汉元始二年(2年) 6300万
东汉初年 2700万
东汉永寿三年(157年) 6500万
魏黄初元年(220年) 2200万
魏灭蜀前 3000万
西晋太康元年(280年) 3500万
东晋 1600万
刘宋 2000万
萧梁 2100万
北魏 3000万
陈 1500万
隋大业五年(609年) 5800万
唐武德五年(622年) 2500万
唐天宝十四年(755年) 8500万
唐开成、会昌年间 6000万
后周显德五年(958年) 3000万
北宋崇宁、大观年间 12600万
辽乾统年间 900万
西夏贞观年间 300万
南宋初 5650万
金初 2830万
南宋嘉定年间 8060万
金泰和年间 5600万
元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 7500万
元至顺元年(1330年) 8500万
明洪武三年(1370年) 6000万
明崇祯年间 20000万
清康熙年间 16000万
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 31150万
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 38310万
清咸丰元年(1851年) 43610万
清光绪六年(1880年) 36450万
清宣统二年(1910年) 43600万

注:
未标年号者为估计数

阅读全文

与历史上中国各朝代人口数量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