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历史和人民怎样一步步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我们可以从历史上来看看共产党是怎么逐渐被选择的:
1948年4月30日,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热烈响应中共中央“五一”号召,积极参与筹备召开新政协,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工作。
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在淮海战役的胜利,被称为“用小车推出来的胜利”。当时,展现出一幅波澜壮阔的人民热烈支援前线的壮丽风景。
1949年8月5日在美国发表的《美国与中国的关系》白皮书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的观察家于战争初期,已经察觉国民党的抵抗力量受到致命的削弱。国民党政府已丧失了斗志,失去了人民的支持。
从上面可以看出:1、是中国人民作出的历史性选择。2、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
历史为什么要选择中国共产党?毛泽东同志在《全世界革命力量团结起来,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中指出:“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这个“新”字包含太多的东西,但归根到底是四个方面:一是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有了一个全国统一的无产阶级新型政党。二是党的成立使中国人民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三是党的成立就把开展工人运动作为中心任务。四是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前景,为中国革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迈进指明了方向。审视这段历史会发现中国共产党地位的确立,不是自封的,是由其自身条件决定的,是在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形成的,是中国人民在历史的进程中经过比较、鉴别做出的正确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所走过的道路是极其曲折和艰难的,中国人民为赢得革命胜利和社会进步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
一.从中国近代历史任务的角度来说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的历史必然性。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近代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是近代中国社会深刻变迁的进步产物。
a.1851年至1864年,洪秀全带领农民阶级发动了太平天国运动,建立新政权,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但是由于农民阶级的历史局限性,太平天国运动最终失败,折充分说明农民阶级不是中国革命的领导者。
b.为挽救清政府统治危机,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科技,制造西式枪炮,创设近代企业,建立新式海陆军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甲午战争证明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运动的失败。自强运动不能挽救社会危机。
c.面对着瓜分危机,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于1898年发动百日维新运动。这是一场救亡图存在不触动封建根基的前提下,利用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度挽救民族危机,但是变法的失败证明这是行不通的。
d.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比较完整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建立中华民国,力图在中国实施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挽救民族危机,但是辛亥革命最终并未改变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性质,革命初衷并未实现。
二,从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历史实践以及从政党与群众关系角度说明这种选择的充分条件和必然性。
a.五四运动以后,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马列主义传入中国,1921年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有了领导核心和革命方法,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中共二大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领导工农运动,进行国共合作,开展国民大革命。由于党处在幼年时期,大革命失败了。
b.在土地革命时期,共产党适时调整政策,变化工作重心,争取农民支持,走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最终夺取全国政权的革命新道路。
c.在抗日战争期间,共产党积极充分代表民族意志,促成国共第二次合作,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取得了中华民族近代史上的完胜的民族战争,同时积极进行革命根据地建设和党的建设,壮大了新民主主义的革命力量,新民主革命理论也得到了成熟。
d.解放战争阶段,面对蒋介石挑起的反人民内战,共产党制定了正确的战略和策略,解放区积极迎战,国统区第二条战线相互配合,进而主动进攻,团结中间势力,最终打败了蒋介石,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由局部执政到全国执政的伟大转变。
e.以上实践充分说明共产党能够担当革命重任,并根据形势的变化调整工作重心,提出合适革命口号,从而最终实现救国救民的终极目标。这种历史选择并不是一劳永逸的,它应该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需要中共居安思危,具有忧患意识,必须不断以自己的行动来赢得民心。
三.自建国之后,中国共产党又为什么能够长期,稳定的成为中国的执政党呢?人民群众为什么一直选择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国家呢?江主席提出了“三个代表”进行了论述。主要内容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② 历史和人民怎样一步步选择中国共产党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斗争史,探索史,自1840年,鸦片战争,英国用尖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清政府才从天朝上国的美梦当中清醒过来,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北京条约、瑷珲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国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甲午中日战争,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大大加深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完全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成为了洋人的朝廷。我们把这个过程叫做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四部曲。斗争史,探索史:1840年以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社会各个阶层都进行了一系列的斗争和探索,地主阶级的洋务运动并没有使中国真正的富起来,因此洋务运动失败了,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了百日维新,历史叫做戊戌变法,最终也在以慈禧为代表的封建地主的打压下失败了,唯一存留的是如今北大的前身京师大学堂,农民阶级发动的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也失败了,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进行了辛亥革命,结束了清王朝的统治,终结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辛亥革民最终失败了,因为整个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直到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以李大钊,陈独秀为代表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了,中国革命从此有了一个崭新的面貌,北伐战争,国共第一次合作,国共第二次合作,中国共产党人心向背,得民心者得天下,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蒋介石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处处打压中国共产党,两次国共合作都失败,八年的抗日战争,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抛头颅,撒热血,多少仁人志士奉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却本着从不拿百姓的一针一线,一砖一瓦的原则,功夫不负有心人,1945年,日本侵略者无条件投降,中国抗日战争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后来又历经三年,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国民党政府败退台湾,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初步胜利,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了国家的主人,不再受奴役和压迫。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所以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绝非偶然。
③ 以史实说明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我们党的诞生,有俄国十月革命的帮助和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国家、民族救亡图存的需要。党的“一大”代表中,何叔衡、董必武是晚清的秀才;陈独秀、李大钊等是有名的教授;毛泽东、王烬美、邓恩铭等(以及周恩来、瞿秋白、蔡和森、赵世炎、恽代英、邓中夏等),是刚离开学校的革命青年领袖,他们对中国国情有深刻认识。因此,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他们很快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成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领导人。
近代中国面临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吞并的危险。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维新派戊戌变法等都解决不了民族危亡问题,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也解决不了这个问题。直到中国共产党产生,才真正出现了民族解放的曙光。没有中国共产党,中国就没有真正独立、自由和统一的希望。
历史说明,蒋介石国民党曾将中国带到一条绝路;抗日战争胜利后,还决意要消灭中国共产党,继续其反动统治。中国共产党确实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如果我们不知历史的来龙去脉,不把党的历史和组织发展情况弄清楚,就不会真正懂得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建设一个新中国的道理,一遇什么气候变化,就会迷惑甚至动摇起来。回顾历史,我们就会知道,我们党的发展过程,在许多方面不同于东欧党,也不同于苏联党,它是自己独立奋斗、长期坚持武装斗争,经过无数艰难困苦,在长达28年浴血斗争中,付出了2000万人牺牲的代价,才取得革命胜利的。
虽然党曾经犯过几次重大路线错误,如陈独秀、瞿秋白、李立三、王明等的错误,固然有自己的责任,但也同共产国际的错误领导有关。党经历的最大失败,一次是1927年大革命失败;一次是1934年六届四中全会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白区绝大部分被破坏,苏区损失90%,红军被迫长征,作战略转移。斯大林对我们党总是不信任,认为中国党不过在农村打游击,分土地,怎么能够成为无产阶级政党呢?直到抗日战争胜利后,他还曾不同意我们同蒋介石作战,以夺取全国胜利。大家知道,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农民阶级是具有双重性的阶级,有革命性一面,但基本上是保守的,不是革命的动力。可是,中国这个东方农民大国,历史上无数次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虽然最后都失败了或变质了,但其规模、影响很大,都很有特色。古田会议的召开,红军避免了走历史上农民战争的旧路,从而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取得革命胜利。这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的独特贡献。中国是一个农民国家,又是一个封建文化高度发达的国家,有着丰富的珍贵的历史遗产,出现过许多杰出的英雄人物。总之,从古代、近代到现代,中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传统,产生在这种土壤中的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思想,就具有一种大无畏的精神。一种天不怕、地不怕,一切强大的内外反动派都不在话下的精神。
历史上我们党是扎根在群众之中的,是扎根在广大的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中间的。党一开始成立,第一代知识分子党员就脱下长衫到工厂、矿山、铁路去,同工人交朋友,发展工人党员,领导工人运动。党在全国执政前,从大革命失败到夺取全国胜利,共有22年主要活动于农村。在武装斗争中,发动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建立政权,带领农民翻身求解放。中国农民同党有最密切的血肉联系。党的干部尤其是军队中的干部,主要来自农民和小知识分子。
中国的知识分子,也不同于西方的知识分子,我们应该深刻地认识这一点。简单说,由于近现代中国的内乱外祸的历史,使得广大知识分子愿意跟共产党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特别是五四运动时,在北京、天津、长沙、武汉、上海、南京、四川等地,都成立了许多青年知识分子的进步团体,如北大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天津的觉悟社、武汉的利群书社、长沙的新民学会等,其中的代表人物多是共产党最早的领导骨干。如以毛泽东、蔡和森为首的新民学会,成立于1918年4月,后来发展到74人,其中有31人为共产党早期的党员和领导骨干;除有二人后来成为反动分子外,其他都在教育界服务。如张国基长期在南洋教书,新中国成立后即回国工作;李振翩教授也从美国回来过。事情还不仅止于此,即旧社会中曾经长期思想落后的知识分子,也有转变过来的。如杨度这样的人,清末举人,参加过黄兴领导的革命活动,后来又是袁世凯筹安会六君子之一,在大革命后,竟成为共产党员,在上海为党做了许多工作。这个例子很能说明问题。
由此看出,中国共产党的广泛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不仅与工人阶级有天然关系,与农民群众血肉相依,同知识分子更有深厚历史渊源。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中许多有代表性的人士,都同党有过久远关系,有的还给党的地下活动以具体帮助,抗战时期的上海,便是如此,至于宋庆龄、蔡元培、鲁迅等进步人士和抗战前的七君子,以及广大民主人士和八个民主党派,就更不必说了。如前面谈到的程潜、陈明仁等许多敌对阵营的人士,到了解放战争后期,邮局都认识到中国的希望不在蒋介石,而在共产党。我们研究组织史资料,能够发现许多这样的事例。这有助于我们更坚信一点:任何内乱、外祸都不能抗垮我们党。原因之一就在于党植根于人民群众的沃土中,甚至连敌对阶级中的人也信服这一条:只有共产党能够救中国,领导中国。"文革"十年乱到那种程度,但粉碎"四人帮"后,能够很快拨乱反正,能够从理论到实践,如实总结长达20年的"左"的错误教训,哪怕这个错误主要责任在毛泽东,他是党的领袖,新中国的创建人,具有崇高威望。这说明我们党不管犯了多大错误,自己是能够纠正的。这也是党能够取信于民的原因。
④ 论述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中国共产党
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作出了三个伟大历史贡献,具体如下:
1、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从此,劳动人民成了新中国的主人。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点,标志着中国社会进入了新的时期。
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2、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消灭一切剥削制度,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极大地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这是中国几千年来阶级关系最根本的变革:消灭了一切剥削制度,跨越式的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极大的促进了社会的和谐,推进了社会主义的建设;
3、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改革开放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0年来,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实践。
归结起来就是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
30年的历史经验归结到一点,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使中国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4)论述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扩展阅读:
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成就:
政治上,建立了各级人民民主政权。从新中国成立初新政权的建立过程看,新政权的建立一般经过三个步骤,先是建立军事管制委员会,安定新解放地区的局势。
第二步,协商产生临时性政权;第三步,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正式的政权。政权的参与者来自方方面面,受到人民群众发自内心的拥护和支持。
经济上,恢复了被多年战乱破坏的国民经济。1949年国民党逃往台湾时,带走了大陆多年积累的黄金、白银、外汇和重要文物,留给共产党的完全是一副烂摊子。
这严重低估了共产党人的能力。我们党内不光有经济行家,更重要的是能用正确的政策调动各方面群众的积极性。
对农民,实行了土地制度改革,使三亿多农民分得了七亿亩土地;对工人,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建立起国营经济,使他们感到政治和经济上都得到了解放;对民族工商业者,不光不没收他们的资产,反而还通过加工订货等方式帮助他们恢复和发展生产。
这些办法,使国民经济到1952年底就恢复到旧中国的最高水平,还迅速解决了国民党留下的严重通货膨胀问题。
外交上,荡涤了帝国主义的污泥浊水。新中国建立前夕,党中央还在西柏坡的时候,毛泽东就提出了新中国的外交方针。其中一条是“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他形象地把旧中国比作一间屋子,过去什么人都进来踩上两脚,藏污纳垢,应该彻底打扫干净,然后再请客。
所谓打扫,就是不承认旧中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因为帝国主义侵略而失去的国家民族权益尽可能收回。在这之后,外国帝国主义曾经在中国享有的不正当权益尽数消除,曾经失去的国家主权和民族权益迅速回到中国人手中。
⑤ 人民和历史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历史选择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成立的。
一方面,它成立于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第二国际社会民生主义、修正主义遭到破坏之后。它所接受的,是没有被修正主义阉割的马克思主义的完整的科学发展观和社会革命论,是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列宁主义,是在斗争中同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划清了界限的科学社会主义。
另一方面,它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工人运动的基础上产生的。中国工人阶级身受帝国主义者、本国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的三重压迫,具有坚强的革命性。在这个阶级中,不存在欧洲那种工人贵族阶层,没有社会改良主义的基础,他们很少可能对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抱有期望。
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拥有科学完整的革命纲领,拥有最广泛民众的支持与拥护,所以,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是历史的必然。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历经多年国共内战,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大陆和绝大多数沿海岛屿取得全面胜利,率领中国人民解放军打败中华民国国军,迫使中华民国政府退守台澎金马,并在1949年于北京建立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⑥ 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给中华民族提出了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前一任务是为后一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完成这两大历史任务,是中国人民根本利益之所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进行了八十年的不懈奋斗,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国共产党正是在为中国人民的利益而不懈奋斗中确立和巩固自己的领导地位的。
早在中共二大制定的党的纲领中就明确规定:党的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在完成民主革命后,再实现党的最高纲领,即“建立工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这个纲领确定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解决了中国近代以来革命一直未能解决的问题。毛泽东也曾明确指出:“领导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这样两个伟大的革命到达彻底的完成,除了中国共产党之外,是没有任何一个别的政党(不论是资产阶级的政党或小资产阶级的政党)能够担负的。而中国共产党则从自己建党的那天起,就把这样的两重任务放在自己的双肩之上了”。
为了完成历史赋予的双重任务,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历经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几个历史阶段,经过二十八年的奋斗,克服了“左”的右的错误干扰,坚持实事求是,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坚强有力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最终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日本帝国主义和有着美国的支持并拥有先进武器装备的国民党军队,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历史进入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中国共产党适时地提出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就是以“一化三改”为核心内容的过渡时期总路线。这条总路线,体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同时并举,体现了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同时并举。毛泽东指出:“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农业和手工业由个体的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私营工商业由资本主义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所有制,必然使生产力大大地获得解放。这样就为大大地发展工业和农业的生产创造了社会条件。”到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社会主义制度得以确立。到1957年,以建立中国工业化基础为目标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为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此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开始了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然而,要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建设社会主义,特别是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何其难也。我们既无现成的经验可以照搬,冷战时代的国际环境使我们也无法从西方发达国家获得先进的技术和资金,更重要的是,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规律和中国经济基本情况的认识,需要有一个逐步积累和不断深化的过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旧中国千疮百孔的烂摊子上初步实现了工业化,积累了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又出现了一系列失误,包括“文化大革命”这样的严重错误,走了一条曲折发展的道路。古今中外,任何个人、团体或政党,完全不犯错误是从来没有的。正如邓小平指出的:“我们党也犯过严重错误,但是错误总还是由我们党自己纠正的,不是别的力量来纠正的。就是粉碎‘四人帮’,也是由我们党代表人民的利益和要求来实现的。”
正是在科学地总结历史经验,认真分析和反思失误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伟大实践中逐步探索出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二十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取得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综合国力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巨大成就,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时,中华大地上展现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巨大成功,引起全世界的瞩目。
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光辉历程,就是为实现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的历程。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着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历史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就没有新中国;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社会主义中国,就没有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中国。正因为中国共产党真正代表了人民的根本利益,所以她理所当然地受到全中国人民的衷心爱戴与拥护,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共产党领导核心地位的确立与巩固,是中国人民的郑重选择。
参考链接:http://www.people.com.cn/GB/shizheng/252/5531/5534/20010607/483681.html
⑦ 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这是因为:
1、中国社会经济政治状况不允许走资本主义道路.
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从19世纪下半期开始萌芽,但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始终没有发展为独立的力量.民族资产阶级在经济上未完全断绝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联系,在政治上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和力量,他们所具有的软弱性、动摇性,决定了没有彻底推翻封建统治、推翻帝国主义、争取民族独立的能力,只能依附于国际资本主义来寻求生存和发展.中国没能发展成独立的完全的资本主义社会,这种状况并没有因国民党的执政而改变.国民党取得政权后,既没有兑现它所许诺的“平均地权”,也没实现它所声称的“发展民族工商业”,倒是依附于帝国主义、具有封建性的官僚资本和“四大家族”聚敛了大量财富,使中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泥潭中越陷越深.对国民党政权的完全失望,使中国的普通民众和知识界坚定地站在了中国共产党一边.民主党派纷纷明确表态支持中国共产党改造旧中国、开辟新道路的政治、经济主张.甚至连主张第三条道路的知识分子也不反对在中国实行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中国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得到了工农大众的支持,得到了知识分子的赞同,得到了各民主党派的拥护.
2、时代条件和国际环境的新特点促使中国人民选择走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正处于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中国要完成近代以来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必须摆脱帝国主义的束缚.毛泽东同志指出:“帝国主义列强侵入中国的目的,决不是要把封建的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它们的目的,就是要占领中国的市场,掠夺中国的资源,使中国保持殖民地半殖民地状况.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的矛盾,决定了中国要选择社会主义道路.20世纪30年代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引发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政治、信仰恐慌,使得资本主义的吸引力不断下降.而当时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蒸蒸日上.经济建设取得辉煌成就.在经济危机打击下,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华经济掠夺,日本更是悍然发动侵华战争.民族危机促使人们寻找新的出路.社会主义苏联为中国提供了一种崭新的制度选择和新的社会样板.因此,走俄国人的路,成为许多先进分子的共识.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的影响力迅速扩大,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成为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3、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决定了中国必然走社会主义道路.
从中国社会各个阶级、阶层的特性来看,农民阶级是民主革命的最大力量,但由于他们的经济和文化条件而带有分散性和某些落后性;民族资产阶级有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强烈愿望,但由于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和能力;工人阶级是中国最先进、最革命、最有组织性的阶级,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天然领导阶级.因此,中国的民主革命只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理所当然地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在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而没有其他哪个政治力量能够提出正确的纲领,团结一切进步力量,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反帝、反封建的问题,解决中国实现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统一的问题.无产阶级作为领导阶级,中国共产党作为领导者,在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后,必然要把这一革命引向社会主义方向.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在这两个阶段中间,“不容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阶段”.这就决定了中国必然走社会主义道路.
一:中国共产党是在经过了长期与旧社会对动势力作斗争的经验总结中得出“只有马列主义才是中国革命的唯一出路。”也就是说中国共产党并不是像押宝一样无缘无故地走上了马列主义的道路。
二:中国共产党在选择马列主义时也不是照单全收式的,而是有所选择有所改进的。这点从抗日战争时期及解放战争时期并没有完全听从共产国际的指示就可以看出来。
三:中国共产党对马列主义是有所创新有所发展的。这一点,从我国很成功地和平解决他香港、澳门问题上可以看出来。
四:马列主义将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奉行的唯一标准。上个世纪末,苏联解体,东欧巨变,国际共产主义势力受到很大冲击。而我国在这段时间里是很平稳地渡过的。国内普通百姓几乎没有感到来自国际政治变化而带来的任何影响。
⑧ 论述历史和人民是如何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进行了抗争有农民版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权,最后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地主阶级的洋务运动也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资产阶级领导的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都失败了,也没有中国富强起来依旧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新文化运动后期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自从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后,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建立了新中国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新中国建立以后中国共产党有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现代化建设,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如今人民的生活水平整体已经达到小康水平,综合国力也进一步增强。
历史雄辩的证明:是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中国人民只有在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指导下才能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两大任务。
⑨ 结合史实,论述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中国共产党的
我把比尔盖茨和成龙打垮了!把他们的财产分给你了!你也会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