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魏晋风度有何历史与社会价值
魏晋风度,在很多人看来,是一种真正的名士风范,所谓是真名士自风流,由正始才俊何晏、王弼到竹林名士嵇康、阮籍,中朝隽秀王衍、乐广至于江左领袖王导、谢安,莫不是清峻通脱,表现出的那一派“烟云水气”而又“风流自赏”的气度,几追仙姿,为后世景仰。 魏晋风度,它作为当时的士族意识形态的一种人格表现,并成为当时的审美理想。风流名士们崇尚自然、超然物外,率真任诞而风流自赏。晋朝屡以历部尚书请官王右军,但遭屡拒绝。我想,正是因为精神的超俗,“托杯玄胜,远咏庄老”、“以清淡为经济”,喜好饮酒,不务世事,以隐逸为高等这样的人事哲学观,才能造就那传奇的《兰亭序》。 然而,魏晋风度为什么在历代每每遭贬,究其原因,大略是这帮名士们饮酒过度,醉生梦死;再就是放达出格,有悖常理,另就是清谈误国。据传说“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纵酒佯狂,经常是抬棺狂饮,且身上一丝不挂于屋中,人见均嗤之,他却反唇相讥:“我以天地为房屋,以房屋为衣裤,你们干吗要钻到我裤裆里来呢?这些名士们为求长生而炼丹服药,穿衣喜宽袍大袖且经久不洗,故而多虱,因而“扪虱而谈”,在当时是件很高雅的举动。 其实以魏晋风度为开端的儒道互补的士大夫精神,从根本上奠定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基础,影响的相当深远。可是,魏晋风度的所及,也带来了弊端,许多人赶时髦,心情也并非嵇康、阮籍似的沉重,却也学他们的放达。其实现在年轻人作为对人生的爱恋,自我的发现与肯定,与东汉末以魏晋风度的价值观念四一脉相承的。而现在年轻人在追求行止姿容的漂亮俊逸上个性上,又和魏晋风度的美学关相辅相成。
『贰』 魏晋风度是指什么
魏晋风度,是对魏晋之际名士风度的称谓,亦称魏晋风流。它作为门阀土族意识形态的人格表现,已成为魏晋时期的审美理想。名士们崇尚自然、超然物外,率真任诞而风流自赏。据《世说新语》:“王子猷居山阴,逢夜雪,忽忆剡县戴安道,即时登舟造访,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答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他们研究“容止”,提倡“雅量”,喜怒哀乐不形于色。《世说新语》载,顾雍集僚属下围棋,得儿死讯,他“以爪掐掌,血流沾褥”,而神色不变。谢安策划了淝水大捷,捷报传来,他下棋如故,并无喜色,待收棋入屋,因大喜至极,折断了木屐齿竟全然不觉。另外,他们言词高妙,精神超俗,“托怀玄胜,远咏庄老”,“以清谈为经济”,喜好饮酒,不务世事,以隐逸为高。
进行历史地考察,我们不难发现“魏晋风度”的思想意义和美学价值。作为对人生的爱恋,自我的发现与肯定,它与东汉末以《古诗十九首》为标志发展而来的价值观念一脉相通;而在追求行止姿容的漂亮俊逸上,又和“文学的自觉”的美学潮流相辅相成。在药、酒、姿容、玄谈的外在表象后面,蕴含着对自身价值思考和对人生无常的悲叹。漂亮的形式(姿容飘逸)和内在的精神(智慧和忧伤)结合,成为魏晋风度的美学典型。在哲学上,玄学的兴起,标志着儒家哲学的危机,魏晋玄学是东汉以来思想和社会历程的必然结果,确有一个过程。东汉后期政治的腐败,使儒生们从对汉家煌煌大业的盲目崇拜中清醒过来,正统的儒家思想受到怀疑。从党锢之祸开始,到黄巾起义,到军阀混战,到三国鼎立,再到曹魏司马氏争权,大开杀戒,在整整100多年的腥风血雨中,人们进行了否定外界社会的过程,探索人生变幻无常的命运,执着爱恋短促的生命,寻求人生的欢乐。
反映到文学上毕竟要迟一步。实际上,从东汉和帝时代开始,外戚和宦官相互屠戮,直至魏晋的大杀名士,社会上刃血横飞,而在观念意识领域内,则开始了一次思想解放运动。道教的兴起,佛教的传人和发展,曹操的“尚通脱”,“不忠不孝也不要紧”,嵇康、阮籍的“越名教而任自然”,虽然不可能从根本上动摇儒家思想地位,却使社会的思想观念的面貌有所改观。从此时开始到唐五代,人们的思想并不为儒家思想所囿,就是这一解放运动的功劳。而以魏晋风度为开端的儒道互补的士大夫精神,从根本上奠定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基础,影响相当的深远。
当然,在人格实践上,魏晋风度所及,也确实带来弊病:许多人赶时髦,心情并非嵇、阮似的沉重,却也学他们的放达。正如鲁迅所指:“东晋以后,作假的人就很多,在街旁睡倒,说是‘散发’,以示阔气。就像清时的尊读书,就有人以墨涂唇,表示他是刚才写了很多字的样子。故我想,衣大、穿屐、散发等等,后来效之,不吃(药)也学起来,与理论的提倡实在是无关的。”
至于说到清谈误国,清谈,那是时代的产物,是在魏晋玄学盛行的特定条件下所产生的。我们只能从历史的角度来研究它、认识它,这样才能有正确的认识。
『叁』 中国古代文学史中有"魏晋风度"一词吗还是"魏晋风骨"怎么理解呢
魏晋风骨------风骨最早用于品评人物,有人认为风骨即风格,也有人认为风骨即形式、文辞与内容、思想的关系。《解说》中的“风清骨骏”即“文情并茂的、结构严密的、刚健朗畅的美”,这才是后世人所乐道的魏晋风骨。
魏晋诗歌承接乐府余脉,但又独有新意。首先是乐府风格的文人化,使五言由民歌向文人诗转变。另一方面,文人诗由于吸收了民歌的精华,也开始摆脱汉赋的浮华气,形成了一种自然天成,个性飞张的风格。这方面成就较高,具有代表性,众耳能详的莫过于“三曹”父子。关于“三曹”其它文章说的很多,这里不再多说。我只有一点想说明一下。曹氏父子不同于其它建安文。“三曹”是诗人,但更是社会政治生活的主角。这种显而易见的主角意识是旁人所不能比的。也正是这种主角意识使他们可以说旁人所不能说,想旁人所不能想。曹操的率直从里到外都透着大气。他的“悲凉”、“古直”(锺嵘语)不是一般文人的感叹人生短促,而是包含了深刻的政治眼光(如《蒿里行》、《短歌行》等)。再有,曹植的《白马篇》中的游侠与一般文士的游侠也大不相同,没有忠君的包袱,“思想感情高迈不凡”(见《汉魏六朝诗鉴赏大辞典》)。而所有这一切都是主角意识的深刻表现。在他们看来他们不只是在评说历史,创造历史的主体就是他们自己。
至于正始文学,则明显具有文人气的特征,但在表现个性上却与建安一脉相承。至若入晋之后,则渐少爽朗刚健的风骨。
魏晋风骨对后世影响,特别是唐代诸公大声疾呼提倡“汉魏风骨”。李白的诗个性之强,近于魏晋,思想上也近于玄老。后人说李白有清谈迹象,是有一定道理的。杜甫被称为“诗史”,在内容上更近于魏晋。而白居易文辞浅白、直率更是与魏晋有不解之缘。
『肆』 易中天中华史魏晋风度什么时候出
作 者 易中天抄
出 版 社 浙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5-1-1
内容推荐
《易中天中华史:魏晋风度》
爱美,清谈,酗酒,嗑药,男人女性化,这是怎样的风度?
漂亮又丑陋,清高又贪婪,潇洒又势利,高雅又庸俗,真实又虚伪,这是怎样的时代?
江山易主,中原逐鹿,衣冠南渡,五胡入华,这是怎样的变故?
畸形的独立,病态的自由,虚无的真实,脆弱的美,这是怎样的追求?
中华的历史为什么注定有此一劫?魏晋在历史上的地位究竟如何?这些难解之谜留给我们的启迪又是什么?
作者简介
易中天
当今中国知名度最高、影响力最大的明星学者、公共知识分子。1947年生于长沙,曾任教于武汉大学、厦门大学。现居江南某镇,潜心写作“中华史”。已出版作品:《易中天文集》(1-16卷),《易中天中华史》(总序、1-10卷)。
『伍』 谈谈魏晋风度
魏晋之风,不可学也,一个个都是半瓶子晃荡的油瓶,却又作出室外高人,世间大儒的样子,恶心死了
『陆』 “魏晋风度”在真实历史上是什么样子的
一、政治高压序言:魏晋风度作为一种精神也许值得追崇,但作为特定时代的特殊产物,它其实又是一种“畸形”的表现,它是整个时代和社会扭曲的结果。从这一点来看,它又是不值得羡慕的,尽管人们很愿意称颂它,可在称颂之前,你必须了解一下这个真实的“魏晋风度”——
谈到魏晋风度,读者总是会为那些名士潇洒自在,不拘一格的言谈举止而吸引,用今日的话来说,还颇有一种“行为艺术”的风范。如富人晒绫罗绸缎,阮咸则晒破旧的裤子以示回应,又或者与猪共饮,在给母亲守丧期间,心爱的婢女离开了,阮咸连忙骑驴追赶。又或者如嗜酒如命的刘伶更是乖张放诞,大醉之后喜欢赤裸身体,随时带着一名扛着锹的仆人,说:“死便埋我。”
这是东汉末年以来这些士人们政治诉求无法伸张的无奈之举,实际上大家很容易发现这种有趣的变化;在魏晋以前,抨击以曹操这种军阀为表达的政客和纵论天下局势一直是士人们的主流,但在魏晋时期,抨击政客和妄议朝政则明显属于被严厉打击的行为,一时间声绝于野。
二、清谈这些名士们只好高谈“老子无为之学”,倾心于自然之中,然而彰显的却是“想有为而不能为”的尴尬处境。既然现实的场景和图景已经不容许士人们高谈阔论,那么士人们只好把精力和目光转向以老庄之道为底本的玄学了。
两汉以来,谶纬之学(结合神权的政治预言)尤其盛行,与西汉刘邦斩白蛇起义的传说略有不同的是,东汉的建立是借助谶(chen)纬将自身的政权地位进行合法化,据《后汉书》记载,刘秀还没有登基之前,民间就广为流传《赤伏符》,其称“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斗野,四七之际火为主”,预言刘秀将入主天下,这一政治预言也成为东汉立国的合法说辞。
一方面,两汉经学发展到东汉时,由于谶纬之学被奉为内学,儒家经典反而被奉为“外学”。这导致两汉经学发展到后期也逐渐向谶纬之学靠拢。而用今天的话来说,谶纬之学更类似于一种“刻意为之的宗教活动”,而这一活动是伴随着东汉的衰落而一道衰落的。
对于魏晋玄学的诞生,它有一种启下的作用,两汉经学的衰微为玄学的诞生提供了生存的土壤,儒家学说自两汉被奉为官方哲学以来,短暂进入了一个发展的缓慢时期。道家的老庄之学兴起的一个因素在于士人们在政治上受到打压。
治世的经学因此逐渐不再为士人们重视,这首先是由于汉末以来士人们受到打压导致的结果,使得魏晋士人只能采取“清议”的方式去谈论现实的政治以外的抽象的哲学问题。在何晏、夏侯玄和王弼等人的倡导之下,以老庄之学为底本的玄学因此逐渐成为魏晋时期的思想主流。
『柒』 什么是魏晋风度
魏晋之风,是一种崇尚自然乐夫天命的洒脱。
是自由不受世俗拘束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