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华民国成立的标志是什么有什么历史意义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标志着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和资产阶级共和制度的诞生,是中国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贰』 中国近代史开始的标志
中国近代史开始的标志是鸦片战争。
中国近代史是从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到1949年南京国民党政权迁至台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历经清王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
1840年(道光二十年),英国政府以林则徐虎门销烟等为借口,决定派出远征军侵华。1840年6月,英军舰船47艘、陆军4000人在海军少将懿律(Anthony Blaxland Stransham)、驻华商务监督义律(Charles Elliott)率领下,陆续抵达广东珠江口外,封锁海口,鸦片战争开始。
鸦片战争以中国失败并赔款割地告终。中英双方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中国开始向外国割地、赔款、商定关税,严重危害中国主权,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并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同时,鸦片战争也揭开了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新篇章。
鸦片战争使清政府开始一步步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随着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和贸易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中国逐渐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鸦片战争的胜败反映了当时东西方科技以军事为主的巨大差距,打破了清政府“天朝上国”的美梦,内忧外患纷至沓来,封建社会危机四伏,促使一批政治眼光比较敏锐的封建知识分子,进一步去探索和寻找中国社会摆脱困境与危机的良策。
他们以传统经学为依托,以匡时救世为己任,对内主张整饬吏治,改革弊政;对外提倡学习西技,抵抗侵略,从而逐渐在地主阶级中形成一股经世致用的社会思潮。许多有学之士如林则徐、魏源等,开始对于西方科技的进步注意,并著书介绍西方事物。
然而包括朝廷在内的绝大多数人,并没有因鸦片战争而改变对西方的看法,更不用说对于向来所轻视的“夷人”学习。清廷的战败并没有使其进行改革,反而继续行保守的闭关政策,引致后来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才出现洋务运动等的自强救国运动。
『叁』 下面是中国民政的标志,请写出构意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
民政标志反映民政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基于这一思想,中专国民政标志的基本形式和内容是属:总体轮廓为圆形,正面由双手、人像(
“民政”汉语拼音第一个大写字母M和代表太阳的圆点)、太阳和光线组成。双手象征民政部门“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人像象征广大人民群众;太阳象征光明和温暖;太阳两侧的十二道短线,既象征太阳的光芒,又代表一年十二个月份。总的意思是,民政部门时刻为人民奉献,代表党和政府给人民群众送温暖。
『肆』 新中国成立的标志是什么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为主的资产阶级性质的人民民主革命。它的目标是无产阶级牢牢掌握革命领导权,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并及时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社会阶段的结束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开始。
(4)中国民政的标志的历史扩展阅读
意义:
1、根本改变中国人民命运,开辟中国历史发展新纪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中国人民从此把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中国历史发展开启了新纪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近代以来帝国主义列强侵略压迫中国、欺凌奴役中国人民的苦难历史彻底结束。中国人民真正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这是中国人民社会地位的根本变化,从此可以集中力量从事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建设,创造幸福美好的生活。
2、根本改变中国发展方向,推动我国进入社会主义新社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走社会主义道路,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的明确目标。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新民主主义理论,指引中国通过新民主主义走上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3、根本改变中华民族地位,掀开民族复兴新篇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华民族空前的稳定统一,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地位,是中华民族由近代衰落开始走向强盛的历史转折点,是从战乱动荡开始走向长治久安的历史转折点,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的一个伟大里程碑,中华民族发展进步从此开启了新纪元。
4、根本改变世界政治格局,深刻影响人类历史进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是“十月革命以后一个带世界性的大胜利”,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最重大的政治事件,对国际局势和世界人民斗争的发展具有深刻的久远的影响”,具有伟大的世界意义,影响了世界历史发展进程,开启了人类历史发展新阶段。
『伍』 中国民政部图标是什么颜色
红色!
度娘一下!
『陆』 新中国成立的标志是什么历史事件从此。国家命运,社会性质和人民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新中国成立复的标志是开国大典制。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由原来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变为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柒』 列举出国家产生的标志 三个即可 历史
军队、法庭、监狱、政府等的出现标志着国家的诞生。
(附:私有财产和阶级的出现也逐渐酝酿着国家的形成)
『捌』 中国各个历史阶段的标志
你问的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四个阶段吧!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阶段(北伐战争阶段):标志是版:权1926年7月4日,为完成总理孙中山的遗愿,国民党中央在广州召开临时全体会议,通过《国民革命军北伐宣言》,陈述了进行北伐推翻北洋政府的理由。拉开了北伐战争的大幕。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阶段(土地革命战争阶段):标志是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的“4·12反革命政变,这次政变标志着蒋介石背叛了革命,共产党人被迫开展了与国民党的武装斗争;另二个重要标志是1927年8月7日中共召开的“八七会议”,和1927年8月1日共产党领导的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开始。这几次事件标志着土地革命的开始。抗日战争抗日战争开始的标志是1937年7月7日发生的卢沟桥事变,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中国全面抗战的序幕。是抗日战争开始的标志。解放战争1946年6月26日,大别山根据地以宣化为中心的我中原野战军突破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越过平汉线突围,这次事件被称为“中原突围”标志着解放战争的全面开始,
『玖』 中国封建社会诞生的标志
公元前476年,中国在经历过几次变革之后进入封建社会.封建社会解放了
劳动力,社会生产方式与速度有明显加快!!!中国封建社会诞生的标志应
该是铁器的发现与使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对历史"常识"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中国秦汉至清这一段历史被称为封建社会。这要归功于数十年来不断的全方位的灌输。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即使对历史知识毫无兴趣的人,在这种灌输下也不会无动于衷。但早已有人指出,把这一段历史称为封建社会很容易与中国古已有之的封建社会相混淆,除了让人五迷三道外起不到什么作用。不过也有人认为,在这一问题上"正名"没什么意义,因为"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国外,‘封建'或Feudalism这两个词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不仅仅在‘马克思主义者'中)中已经形成了与其原始辞义不同的概念。这就如‘经济'一词在古代汉语中是‘经国济世'即搞政治之意,但如今不会有人以为‘经济学'就是做官术一样。如果说过去的经济学有错,那也不是错在‘经济'一词的用法不合古义,而是旧经济学的整个解释体系有问题。同样,要反思过去的‘封建社会'论,也不能仅仅指出封建一词的用法不合古义......"(《问题与主义》,秦晖,长春出版社,1999年12月第一版,第443页)。这种观点乍一看挺有道理,但"封建"与"经济"两词在各自的领域所起的作用以及产生的影响决不可同日而语。没有谁吃饱了没事干非要去追究后者古今异义,因为这无关大体,然而前者却不可等闲视之。
"封建"一词古已有之,原义为封地建国。《左传》曰:"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之,已蕃屏周。""周之有懿德也,犹曰‘莫如兄弟'故封建之。"《史记》曰:"故王者疆土建国,封立子弟,所以褒亲亲,序骨肉,尊先祖,贵支体,广同性于天下也。""昔五帝异制,周爵五等,春秋三等,皆因时而序尊卑。高皇帝拔乱世而反诸正,昭至德,定海内,封建诸侯,爵位二等。"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设五等,邦群后,布履星罗,四周于天下,轮运而幅集;合为朝觐会同,离为守臣捍城.""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中,此其所以为得也。""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可见,封建一词,史有明文,史有明义,它的能指和所指是一致的而且非常明确。秦始皇废封建,改郡县,从此封建亡,这是我国政治制度史的大事,也是中国历史上的常识。
但是,这个词首先被日本学者借过去用以指称欧洲中世纪的Feudal system ,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马克思主义初入中国之时,又被从日本归来的以郭沫若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们从日本拿回来,在"五形态论"的指导下,在政治权力的倡议下,硬生生按在中国自秦至清这一段历史上,从此这个标签就挂在那儿了,成了它的一件合法的帽子。封建搞定了,中国社会性质清楚了,革命对象也有了。
不过,无论从形式到内容,中国古已有之的"封建(封邦建国)"与欧洲的Feudal system以及自秦至清的"封建(土地私有、租佃关系)" 三者都是迥异的。把这三者作成一锅粥煮完全是救亡压倒启蒙,政治权力强奸学术理性的恶果。仅以此而言,秦晖先生认为无须"辩名"是说不过去的。想我堂堂中华,泱泱大国,五千年文明史,别说找十个八个概念,就是找它百十来个概念来指称那段历史又有何难,又有何不可?为什么偏偏揪住一个张冠李戴的"封建"不放?这个可怕的指称把根本不是它的许多东西拢入怀中,结果在"反封建"的大旗下,把无以记数的本属于应该好好继承和发扬的文明成果摧毁殆尽,而真正应该反对和抛弃的却偏偏又完好无损。自"五·四"开始的中国近现代史,要说有什么惨痛的损失的话,那就是反对了不应该反对,继承了不应该继承的。所谓古为今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过是空话一句,对于几千年的文明成果,我们到底继承了什么,实在值得怀疑,可皇权帝制之类却阴魂不散,时时作祟。时至今日,我们除了用筷子吃饭以外,恐怕也没剩下什么东西了。就以这一方面而言,"反封建"所造的孽实在不轻。"正名"之必要也正在于此。
然而这只不过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弄清楚中国古代的历史到底是怎样的,是否如正统史学所讲的那样,政治上的地主与农民的对立,经济上租佃关系等等。
早在五十多年,王亚南在其名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一书中即已指出,秦汉之制下的中国政治,是一种官僚政治,这种官僚政治,并非仅仅作为一个政治在操作的"技术方面"存在,而是一种社会体制,其基本特点是:官僚把握政府的全部权力,普通公民的权利得不到有效地保护,官僚利用政府的措施图谋私利。在这种社会中,官僚阶层并不是哪个阶级的代表,它自身就构成了一个具有自己特殊利益的阶级,因此,"官民对立"构成了这种社会的基本特征,而不象教科书所讲的那样是什么地主与农民的对立。关于这一点,秦晖先生的研究可以为此作一个很好的注脚。在《封建社会的关中模式—土改前关中农村经济研析之一》一文中,他根据关中各地的档案材料指出,在土改前,关中地区地主人数占总人口的份额极小(约2%左右),其所拥有的土地占4%左右。土改前的关中几乎就是一个自耕农的世界,那种靠出租土地收取地租的传统意义上的地主几乎没有,关中的地主主要是因为雇工经营或放债而得到地主这一成分的,因此,"关中无地主,也无租佃"。在关中地区,"有产者(生产资料,主要指土地)与无产者的对立模糊,而有权者(身份性特权与政治权力)与无权者的对立突出。主佃冲突几乎不存在,主雇冲突也并不激烈,而官(豪—黑白合流而形成的恶霸)与平民的冲突则异常紧张。"在关中,基于生产资料的阶级分化模糊,而基于人身依附关系的等级分化则极为明显,"按资分配"的两极分化不发达,而"按权分配"的两极分化则异常尖锐。关中地区的这种特点当然不能证明整个中国全是如此,但它起码推翻了过去那种用租佃关系解释一切的旧模式,说明中国古代社会既不同于西方的Feudal system 也不同于先秦的"封建",更与正统史学所勾画的模式相去甚远,它就是那么个东西,它存在于那里,具有自身的独特的属性。
近几年来,学界许多有识之士已纷纷从旧史学的羁绊中走出来,尝试用新的方法,新的理论,重新建立史学体系,力图通过对史学的重建,加强我们的民族认同感,以期对当前进行的改革有所裨益。毕竟,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具有几千年文明的大国来说,在如今这"千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前,如果失去了对历史的认同,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因为中国是一个缺乏宗教的国家,民族的认同不可能靠宗教来完成,只有对历史的认同,才可能为自己找回自信,寻回我们的安身立命之本,内可以建立正常的社会秩序,外可以抗拒外敌的干扰与压迫。
『拾』 中国民政标志是什么含义
总的意思是,民政部门时刻为人民奉献,代表党和政府给人民专群众送温暖。
《民政属部办公厅关于确定中国民政标志的通知》中指出:民政标志反映民政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基于这一思想,中国民政标志的基本形式和内容是:总体轮廓为圆形,正面由双手、人像( “民政”汉语拼音第一个大写字母M和代表太阳的圆点)、太阳和光线组成。双手象征民政部门“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人像象征广大人民群众;太阳象征光明和温暖;太阳两侧的十二道短线,既象征太阳的光芒,又代表一年十二个月份。总的意思是,民政部门时刻为人民奉献,代表党和政府给人民群众送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