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内涵是什么它为什么是长期的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即从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21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的整个历史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包括两层涵义:一是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二是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我们必须正视而不能超越这个初级阶段。
1.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决定了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我国原来处于经济文化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没有经历过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阶段。这样,当我国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进入社会主义的时候,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的程度,都远远落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去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应有的发达的生产力基础,提高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程度,实现工业化,这个历史时期就是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我国现实的国情决定了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不发达阶段。建国以来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总的说来,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不平衡、科技教育文化落后、人民生活水平较低、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还不成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还不够健全,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小生产的习惯势力在社会上还有广泛的影响。这表明,要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3.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决定了初级阶段的长期性。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世界范围的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一些发达国家的生产力有了高度的发展,新的经济增长方式不断出现,在人类进入21世纪时,知识经济已见端倪。这就使我国要实现的现代化,更具艰巨性和复杂性,我们必须经过很长的时间,才能真正建立起成熟的社会主义所要求的物质技术基础,而在这之前,我国只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总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既是中国社会主义的现实状态,也是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过程,实现这个历史过程中的一系列转变,至少需要一百年的时间。
Ⅱ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和西方当代全球化理论的异同
对马克思主义的当代理解
马克思主义对事物和现实的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进行的,它彻底改变了西方的传统理念和思维方法。这种以实践为基础的思维方式取代了传统的以还原论为基础的本体化思维方式,不再追求终极真理,而是把改造世界作为根本任务。因此可以说,这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思想变革。可是人们在认识马克思主义和西方传统之间的关系时,经常受到传统的思维方式的影响,不能从整体上进行把握,而是从局部和个别关系入手,影响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的正确理解。因此,只有真正理解并掌握马克思主义的观念和思维,才能完成对马克思主义的当代理解。
对马克思主义的当代理解也是对真正符合马克思主义原意和精神的理解,要以时代为基础,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意义和精神。可以将其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对重要历史事件的总结和判断;第二,社会的历史理论;第三,对人的存在方式和人类发展的思考。马克思主义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人们已逐渐抛开第一层,进入了第二层,可是马克思主义持久的生命力和第三层的结构息息相关。所以完成对马克思主义的当代理解就要充分理解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第三层内涵,也就是人存在的本质性的文化精神。
马克思主义具有当代价值的原因及其体现
马克思主义在20~21世纪都具有时代意义。马克思主义对黑格尔的批判彻底变革了西方的传统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在当时起到的作用。虽然在20世纪有许多新观念被提出,但马克思主义依然是最具时代价值的。在当代我们仍可以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现实问题。有人将马克思主义比作一发炮弹,而我们所处的时代仍在炮弹的射程范围以内,我们要做的就是正确看待和利用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用以解决各种现实问题。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反映了全人类的理想和使命,其存在也体现了人类的存在。
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后的历史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充分显示了马克思主义强大的时代解释性和批判性。多数学者都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主要在于它具有良好的批判精神。
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是具有实践性、开放性、批判性和创新性。在进行创新和实现其当代价值时要传承马克思最开始的原则和思维方式,同时继续马克思关注人类社会生活和命运的研究。从价值角度来看,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全人类,所以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是对当代社会问题的关注;文化是研究“人”的中介,从当代文化思考产生共时性角度来看,文化领域是马克思主义新的生长点;从政治角度来看,马克思主义对人权思想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对西方人权思想和理想国的批判;从思维范式角度来看,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在超越近代主题性的同时,也从根本上超越了理论道路;从社会批判功能角度来看,它促进了现代社会市场的健康发展;从重建中国角度来看,它和中国的发展都具有实践性,两者之间具有亲和性;从唯物主义和社会主义历史命运的关系角度来看,马克思不仅是辩证法,还是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对社会主义的重大意义在于指导社会主义以实践为基础,实事求是,它是社会主义理论建立、发展、创新的基础,在其过程中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变革首先体现在理论性质的根本变化。马克思主义将人类从绝对化的理论教条中解放出来,提供给人类的不是解决问题的万能办法,而是不断加强自我意识和提高观察能力的一种价值理念、思维方法和精神追求。从这方面来说,只有转变思维模式才能真正意义上理解马克思主义,同理,只有理解了马克思主义才能从根本上转变思维模式。马克思主义的实质和精神就是人类虽然对世界的理解方式不同,可是最终目的都是改变世界。马克思主义中“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以过去为基础,站在现实上不断开拓未来的精神。
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还体现在消除人对事物的依赖性。马克思主义的批判任务中就包括将人从“抽象的普遍理性”、“物的普遍统治”和“资本的普遍统治”中解放出来,也就是说,将资本的独立性和个性转变为人的独立性和个性。这恰恰体现了当代精神。
马克思主义开创了现代意义上的西方。因为马克思主义的变革开始于理论,从根本上瓦解了形而上学。马克思主义在批判形而上学时是从人的存在出发的,重视世界和人的存在。马克思主义的关注重点从整个世界转变到人类世界,也就是说,从关注宇宙到关注人的生存世界,这是西方转变的开始。马克思主义属于唯物主义,它极大地推动了西方的发展和进步。
实事求是地讲,马克思主义是当代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不可超越的。在21世纪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遇到了很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各种社会矛盾,在此时代背景下,马克思主义的时代价值得以体现,所以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不仅体现在解释世界上,还体现在改变世界上。
马克思主义当代价值的实现
在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时要完成三个转变:第一,关注的重心从实体形而上学转变到开展人的生存本体论;第二,由对马克思主义表层精神的关注转变到深层精神内涵上来;第三,从工具层面转变到理性层面。
要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首先要用正确方法来理解马克思主义,同时找准着力点和当代现实相结合。以人类现代化和中国现代化的发展为基础对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进行研究,也就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发现和人类现代化及中国现代化发展相关的理论。在不断研究马克思主义的进程中,我们发现马克思主义批判过的许多社会现象在当代社会中仍然不断出现,所以马克思主义当代价值的实现就非常重要,它可以在我国解决当代社会问题的过程中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我们在理解马克思主义时不应仅停留在文字层面或行为层面,还应深入到精神层面,也就是说,在理解马克思主义时要有彻底的“实践精神”。实践精神是指实践高于理论,实际生活大于思维模式,要将生活放在首要位置,以生活实践为基础。如果仅仅在文字层面上理解马克思主义,我们将无法释放马克思精神,解放自我,也就无法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在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时也可以对其提出怀疑,探讨马克思的正面和负面影响,只有在批判的环境中,并以我国人民的生活实践为出发点,马克思主义才能得到完善和发展。
只有深刻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精神,才能运用它对生活和实践进行指导。只有以当代社会发展的情况为基础,发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代的局限性,并不断发展、创新、丰富马克思主义,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当代价值。在当代中国的背景下,要站在世界历史发展和全球发展的高度,以我国经济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为基础,全面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和具体内容,构建适合我国21世纪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以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使马克思主义具有时代价值。
Ⅲ 西方文化的主要内涵
所谓西方,是指今天欧洲的大部分地区。历史上,西方(Occident)最初是指相对于拜占廷东罗马帝国及以东的“东方”而言,亦即“基督教世界(Christendom )。所谓基督教世界起初主要是指信仰基督教的地区,后来专指罗马天主教会统治的地区。“西方”这一概念所涵盖的地域,实质上就是随着上述这三种因素综合影响所及地域的变动而定的。
如果说东方文化是偏精神的,那么西方文化相对就是偏物质的,这里称之为“西方物质文化”。
西方文化的发展远比东方文化的发展要简单得多,他的内容变化是由神学到哲学,最后到科学。西方的神学与东方的神学不一样,东方的神学建立在深刻的经学上,而西方的神学没有很深刻的思想,就只是以敬仰美好的神来净化心灵,没有东方神学中那种很强的精神理念上的指导。所以西方神学思想并不影响政府的管理思想,这个问题在东方就完全不一样了,特别是在中国,经学和理学思想是政府管理思想的基础,杂糅其中的神学思想也会渗透到政府的管理思想中。
西方神学与东方神学的最大区别在于:西方神学不排斥物质,东方神学极力排斥物质。这种文化内涵上的差异,导致西方物质文化的产生,由此带来了西方工业生产和经济发展意识。东方文化由于排斥物质,也就产生不了工业生产和经济发展意识。
西方哲学文化的产生,是西方物质文化产生的前奏和思想准备,也是西方文化理性思维的开始。从神学文化走向物质文化,西方的哲学文化起到了过渡作用。在西方哲学文化中,要解决的最主要的问题是,物质是第一性的,还是精神是第一性的?是物质决定精神,还是精神决定物质?这种哲学上的大辩论,最终把西方文化从神学的混沌思维中解脱出来,建立了偏重于物质的理性思维,也就是物质文化的思维,这是西方文化中的一大进步。
在这期间,科学文化的产生有力地支持了唯物论,并因此而把神学思维撇在了历史的后面,神学从此而成了一个名存实亡的文化“摆设”。
西方的物质文化是以科学思维为基础的。哲学文化解放了西方人的思维,同时孕育出了科学思维,也孕育出了科学理论。“分子论”的诞生,宣告了西方物质文化的产生,因为这是西方人物质思维的开始,物质思维是以探索物质构成和崇尚物质光华为思维特征的。
东方人的思维是物性思维,以“阴阳论”为基石,注重对事物属性及其功能的分析,优点是宜于看到物质与精神的运动共性,掌握事物运动与人之间的关系,根据这种关系作出预测和运筹,借势运力,寻找最佳决策,讲究思维能力;西方人的思维是物质思维,以“分子论”为基石,注重对事物内部构成的发现,掌握事物内部与外部的关系,优点是宜于根据事物结构创造新事物和新功能,讲究创造才能。所以,“分子论”成为东西方文化的分水岭。
Ⅳ 西方文化的内涵是什么
西方文化的内涵是个人实现的物质文化,西方文化指的是西欧、北美的现代文化,包括西方世界中共同的标准、价值观、风俗等。
西方文化被用于许多方面,不管其实际使用正确与否,包括美国文化、唯物主义、工业主义、资本主义、商业主义、性的享乐主义、帝国主义、现代主义,乃至解说西方文明。
有的学者在研究西方文化内涵时指出,西方人在内心深处是比较自我的。他们特别关注自己的诉求是否被满足,自己的合法利益是否得到保护。虽然,这种观念与想法容易与自私相互联系在一起,但是,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在西方的文化体系中是比较关注自我的。
总之,西方的文化体系有着自己的一些特色。这种特色与其地理、历史以及人文等方面的原因是分不开的。
(4)世界历史理论的内涵扩展阅读
西方文明特色
西方世界的一大特色就是致力于科学与技术,并善于创造新加工、新材料,进而形成新产品。正是在西方,蒸汽机得到了发展,并被应用于工厂,以产生电力。
四冲程循环和内燃机的发明和前期发展也都发生在西方。核电站则发明于芝加哥。 发电机、变压器、马达以及电灯,可以说几乎所有熟悉的电器,都源自西方。
新的通讯设备与系统,比如电报、电话、传真、海底电缆、无线电以及电视、通讯与导航卫星、因特网、万维网,这些都可以归功于西方。
一些司空见惯的材料,比如混凝土、铝、明亮的玻璃、合成橡胶、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等等,这些都是西方的发明。钢铁造的轮船、桥梁以及摩天大楼,首先出现在西方。
Ⅳ 西方人文主义精神在不同时期的内涵
人文主义一般内涵
一种基于理性和仁慈的哲学理论的世界观。作为一种生活哲学,人文主义从仁慈的人性获得启示,并通过理性推理来指导[1]。
人文主义以理性推理为思想基础,以仁慈博爱为基本价值观。个人兴趣、尊严、思想自由、人与人之间的容忍和无暴力相处等,都是人文主义内涵范畴。同时,与人本主义心理学和人道主义关系密切。
相比唯物主义,人文主义注重人的精神心灵;另一方面,人文主义注重理性
古希腊
古希腊在西方,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也提出一些早期人文主义思想观点。
文艺复兴时期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现,不仅动摇中世纪社会基础,也确立个人价值,肯定现实生活意义,促进世俗文化发展,由此形成与宗教神权文化对立之思想——人文主义。人文主义肯定人是生活创造者和主人,他们要求文学艺术表现人的思想和感情,科学为人生谋福利,教育发展人的个性,即要求把思想、感情、智慧都从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因此,人文主义的学者和艺术家提倡人性以反对神性,提倡人权以反对神权,提倡个性自由以反对人身依附。(参见《外国美术简史》,第62页,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4月第二版)
现代
两次世界大战后,对人类自身反思越发明显。随着冷战开始,美国和西欧爆发一系列反传统运动和民权运动,有著名的黑人解放、妇女追求解放、8小时工作制,以及20世纪末崛起的同性恋权益运动(同性婚姻)。
作为概念的人文主义的历史
在欧洲历史和哲学史中,人文主义主要指14世纪到16世纪间,较中世纪先进之思想。今天一般历史学家这时期文化和社会之变化称为文艺复兴,而将教育上的变化运动称为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这个词很出现的很早,来自拉丁文中的humanitas,古罗马作家西塞罗曾使用这个词。德国启蒙运动时代的哲学家,将人类统称为Humanität。当时人文主义者称自己为humanista。直到1808年,才出现Humanism这个词。这个词传到东方,在日本译为“人文主义”。后来,中国使用了日语的说法。
Ⅵ 世界观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世界观是人对世界总体的看法,包括对自身在世界整体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看法,又称宇宙观。哲学是其理论表现形式。世界观的基本问题是精神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根据对这两者关系的不同回答,划分为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基本类型,即唯心主义世界观和唯物主义世界观。
世界观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和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同时任何世界观的形成和确立都要利用先前遗留下来的现成的思想材料,这样,新世界观和旧世界观之间存在着某种历史的继承关系。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所持的态度和采用的方法最终是由世界观决定的。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可以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提供正确的方法,错误的世界观则会给人们的实践活动带来方法上的失误。
世界观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和逐渐形成的。人们在实践活动中,首先形成的是对于现实世界各种具体事物的看法和观点。久而久之,人们逐渐形成了关于世界的本质、人和客观世界的关系等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这就是世界观。
一般说来,人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并以此来观察问题和处理问题。在阶级社会里,世界观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不同阶级的人们会形成不同的甚至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各种世界观的对立和斗争,归根到底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唯一彻底的科学的世界观,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理论武器。
世界观建立在一个人对自然、人生、社会和精神的科学的、系统的、丰富的认识基础之上,它包括自然观、社会观、人生观、价值观与历史观。
世界观不仅仅是认识问题,而且还包括坚定的信念和积极的行动等。例如,共产主义世界观就不仅仅包括对共产主义的认识和知识,还包括对共产主义的信念和为实现共产主义的奋斗精神和积极地行动等。
对于一个人来说,世界观总是和他的理想、信念有机联系起来的,世界观总是处于最高层次,对理想和信念起支配作用和导向作用。世界观也是个性倾向的最高层次,它是人的行为的最高调节器,制约着人的整个心理面貌,直接影响人的个性品质。
世界观决定一个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价值观是指人对客观事物的需求所表现出来的评价,它包括对人的生存和生活意义即人生观的看法,它是属于个性倾向性的范畴。价值观的含义很广,包括从人生的基本价值取向到个人对具体事物的态度。人生观被认为是对人生的意义和目的根本观点。一个人的世界观是否正确,将直接影响他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身为国家公务员,必须坚持的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
Ⅶ 关于全球史观
全球史观是一种全新复的制史学理念,这种史观已被我国学术界所认可。在新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中,这种史观也得到了充分阐发和体现,在高考试题中更是频频显现。如何理解并运用这种史观评价历史事物、进行科学有效地备考,是新课程教学过程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全球史观形成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最早提出这种史观的是欧美学者,其中以美国历史学家L
Ⅷ 世界观的含义
世界观,也叫宇宙观,是人们对世界或宇宙的基本看法和观点。世界观的基本问题是精神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根据对这两个问题的解答,可将它划分为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类型,即唯心主义世界观和唯物主义世界观。另外,一种最新的宇宙观即回归体宇宙观认为,宇宙“没有”物体和真空,只有不能混淆的对象、不对称的比例,以及趋向更高效率的变化。
世界观(World Views)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这种观点是人自身生活实践的结果,在一般人那里往往是自发形成的,需要思想家进行自觉地概括和总结并给予理论上的论证,才能成为哲学(艾斯注:简单而言,世界观的实质,就是从根本上去理解世界的本质和运动根源,解决的是世界是“what”的问题)。
2.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致的,有怎样的世界观就有怎样的方法论。方法论对世界观也有一定影响(艾斯注:方法论,实际就是如何去证明世界观的学说,解决的是“why”的问题。世界观往往是一种预设的假说、或被大量具体事例反复印证的原理,是最基本的出发点。观点可能影响方法,但并不能决定方法,不一定是唯一对应的;这一点必须重新认识。正确合理的辩证方法,可以纠正和修正世界观中的错误;而它只能来自于基础逻辑而不是预设的世界观)。
3.在阶级社会里,世界观有鲜明的阶级性。不同的阶级会有不同的世界观:资产阶级的世界观就是要维护资本主义的剥削制度;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就是要推翻资产阶级的剥削制度,建立更加公正、合理、平等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制度。资产阶级世界观所信奉的是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哲学;无产阶级世界观所信仰的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这两种世界观总是在不断斗争,总是相互对立的。各种不同的世界观,归根到底不是唯物主义的,就是唯心主义的,并对社会的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艾斯注:世界观确实有很强的阶级性,但唯物和唯心,和阶级不能直接挂钩,如在劳苦大众中,也有唯心和唯物的不同世界观存在)。
4.世界观是哲学的朴素形态。 世界观,也叫宇宙观。
是一个人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世界观建立于一个人对自然、人生、社会和精神的科学的、系统的、丰富的认识基础上,它包括自然观、社会观、人生观、价值观、历史观。世界观不仅仅是认识问题,而且还包括坚定的信念和积极的行动。例如,共产主义世界观就不仅仅包括对共产主义的认识和知识,而且包括对共产主义的信念和为实现共产主义的奋斗精神和积极地行动(艾斯注:世界观在初期萌芽的时候,可能是朴素的,但抽离为成熟的学说的时候,就会演变成被逻辑严密证明的原理或定律,所以即使是根本看法,也可能是提炼而成的精华而未必是朴素的)。
5.世界观是人们处在不同时间不同位置时对世界的认识。
世为时间,界为空间,世界具有四个维度,即长度、温度、数量、时间。
世界观是指处在什么样的位置、用什么样的时间段的眼光去看待与分析事物,是人对事物的判断的反应。
Ⅸ 概述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科学内涵是是什么
最近所有的主义都渐渐的向钱看齐~可以说是都变成资本主义了(大家心知肚明版)~~(除了北朝权鲜少数例外~还在死守xx主义~除了有核弹外~却是穷死了~)~~~~许多的主义都变成理论派了'(当初创主义的时候'忘了考虑人性的弱点:自私贪婪,so最后变成了理论派)~~
马克思从始至终是位虔诚的教徒。17岁时他还是一名基督徒,他在高中毕业作中写道:「如果没有对于上帝的信仰,没有和基督的一致,人类无法具备真正完美的德行,和满足对于真理与光明的追求。」「只有上帝才能够拯救我们。」
遗憾的是,马克思18岁上大学遭遇一件非常灵异的事之后,他变成了一位虔诚的撒旦教徒,这从他的自白诗歌、家人对他的称呼(亲爱的魔鬼、牧师)、他周围的撒旦教朋友,他的发型、祈祷方式,他同意的撒旦教女婿、他选择的撒旦教徒墓地等,都充分说明了这点。
文中还指出,马克思所信仰的撒旦教举行仪式时很特殊,不仅黑色蜡烛被颠倒放置在烛台上,祭师也反穿着长袍,手持经书但完全颠倒过来读。撒旦教的所有教徒都发誓:“要犯天主教义中的七宗罪,永远不做好事!”。
马克思不是无神论~他是对抗正神的~(属于邪神)~~(正神'邪神都是有神论)~~
祝福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