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外历史 > 八年中国历史课标分析

八年中国历史课标分析

发布时间:2021-03-01 11:49:28

A. 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 怎样开展学生自评互评

拍等学生的自评互评的话就听取一下同学的建议,对你的评价。

B.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四课分析 列出提纲 越详细越好

第3课 收复新疆
【课标要求】
了解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基本史实。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左宗棠在新疆各族人民的支持下打败阿古柏,收复新疆的史实。
能力目标 正确评价左宗棠。
情感目标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都会得到人民的支持。
【学习重点】
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基本史实。
【学习难点】
左宗棠收复新疆的策略、取胜的原因以及对左宗棠的评价。
提纲
事件 描述 内容
阿古柏侵占新疆 背景
过程
企图
左宗棠收复新疆 原因 1、

2、

经过 1、

2、

结果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
【课标要求】
1、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
2、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等。
能力目标 具体分析说明《马关条约》的影响,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学习邓世昌等英勇反击侵略的精神,维护国家统一。
【学习重点】
黄海大战、《马关条约》的内容。
【学习难点】
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中国失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的影响。
提纲
事件 描述 内容
甲午中日战争 原因 1、根本原因:
2、直接原因:
经过 1、爆发:
2、主要战役:
(1)
(2)
(3)
结果:清政府战败,签订了《 》 1、割地:
2、赔款:
3、开埠:
4、设厂:
严重影响:

C. 高中历史课标和初中历史课标的区别

一、特点不同

1、高中历史课标:构建了“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选修课程”三类课程所组成的课程体系,并采用通史与专题史相结合的方式呈现。

2、初中历史课标:从基本问题出发,选用合适的案例。所选案例经典而简练,且与前面的理论阐述互相照应,既有正例,又有反例(或者说是不完善的案例);以场景式实践,提出可行的、符合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改进建议,使教师能够豁然开朗。

案例与评析,将新课程标准的解读与教育教学实践有机结合,与广大一线教师的话语习惯、思维习惯融会贯通,从而实现场景式的路径引领。

二、出版社不同

1、高中历史课标: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

2、初中历史课标: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

三、内容上不同

1、高中历史课标:注重展现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和历史发展大势,精选最基本、最重要的知识,以利于学生获得更多的历史启示。

2、初中历史课标:集中提炼、破解新课程实施中的核心问题和突出问题,让问题“露”出来。然后,对这些基本问题进行理论解读,力求彰显前沿视野、理论深度和实践路径,从而让理念“立”起来,让教师对理解新课程标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获得明朗而切实的答案。


D. 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课标人教版)第三单元的问题

1.典型的就是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和威尼斯。特点有:纺织业基地;国际性的商内品集散地;城市市民自容治;资本主义萌芽。
2.这句话体现了阿拉伯人谦虚好学、勇于求知探索、热爱真理的精神。
阿拉伯人当时处于东西方的中间地带,在国际贸易、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桥梁作用,有力的促进了东西方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但是到了近代后期,奥斯曼土耳其人阻断了这条重要的商路,严重阻碍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和文化交流,才有了后来的迪亚士、哥伦布等人从海上寻找到达东方的途径。
3.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佛教:涅槃节;伊斯兰教:开斋节;基督教:圣诞节。
巴以冲突、印巴冲突。

E. 怎样理解《历史课程标准》

很高兴告诉你!
在新课程体系下,历史教师如何应对挑战
九年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已于 2001 年 7 月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并终究要取代传统的《历史教学大纲》。那么在新时期里,中学历史教学如何开展,才能更好地贯彻新《历史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新理念,符合新历史课程改革的精神和主旨,无疑是我们教学第一线的历史教师值得探讨的一个话题,也是我们的历史教师不能回避的问题。我们力图结合此次历史课程改革,分析《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出的诸多先进教学理念,并从历史教师的角度和立场出发,以“中国古代史”内容为例,探讨新时期的历史教师应如何面对挑战。
第一 ,历史教师要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尤其是课程理论,提高自身理论素质,增强课程改革意识,要在行动上支持课程改革,在教学中研究课程改革。
众所周知,目前正方兴未艾进行的历史课程改革,是建国以来历史教育改革力度最大最深的一次改革。严格说来,历次的历史教育改革,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历史教育在“教学”层面上的一种改革,而很少涉及“课程”层面上的改革。
探讨历史教育的本质问题,就不能仅仅从教学的角度来看待历史教育,离开和放弃从课程的层面来解决历史教育中的问题,是长期以来历史教育研究的不足。没有一个科学的课程目标,自然就没有科学的教学目标。历史教育的本质和目的到底是什么历史教育中的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和值观的问题,是“历史教学”研究的范畴,还是“历史课程”的探讨范围我认为这是历史课程所应着力研究的问题。因而必须首先解决好历史课程的目的和目标,然后我们才能在此基础上再来探讨历史教学的目标。只有很好地解决了历史教育在“课程”层面上的问题之后,我们再来认真反思历史教育在“教学”层面上的现状、问题和探讨解决对策。
历史教学的多年来的实践也已经证明,历史教学改革的成就是巨大的,可是历史课程研究的滞后也是不争的事实,因此仅仅依靠“教学”层面的改革,其成效是极其有限的。我们认为,在当代,课程的重要性已远远地超过了教学方法的重要性。所以,在目前历史教学改革的基础上,必须大力推进历史课程改革,即一手抓“课程”,一手抓“教学”,通过“全面治理”的办法,推动历史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
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课程改革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与教师对课程改革的态度有很密切的关系。实际上,如果新课程不被教师在心理上认同和接受,他们就会产生抵抗反映,新课程实施的结果就更令人担忧了。一般来说,新课程所产生的新的教育理念的变革,往往会和教师的传统固有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发生矛盾,短期内使得教师的教学过程出现不适应情况,这是经常出现的现象。但是从教育的前瞻性考虑,从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考虑,我们的教师必须在心态上、在行动上支持目前推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无论有多么大的困难,也应该想办法去克服。
《历史课程标准》作为当前历史教育改革中的一个初步成果,自然存在着一些还值得继续讨论和探索的地方。比如《历史课程标准》中提到的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标志历史教育在探索一条“返璞归真”之路,那么,人文素养的内涵是什么人文素养的养成与知识能力的形成有何关系呢历史课程目标的制定是否恰当如何处理历史课程目标的继承性和前瞻性的关系如何评学生的“情感态度和值观”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历史教师在教学研究中不容回避和并要着力探讨研究的重要问题。
第二:《历史课程标准》与《历史教学大纲》相比,渗透了史学界许多研究新成果,但仍有滞后之处,为适应历史课程改革,历史教师要不断了解史学界研究的新成果,更新知识结构,适当地把这些研究新成果引入课堂教学。

如《历史教学大纲》指出:“大约公前 21 世纪,我国历史进入奴隶社会。”、“公前 475 年至公前 221 年为战国时期,从战国开始,我国进入封建社会”。而《历史课程标准》的“中国古代史”内容标准中则笼统地指出:“中国古代史历经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三个发展阶段”,其中关于中国古代史上奴隶社会的下限与封建社会的上限问题实际上采取了淡化与削弱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两个历史阶段之间的分界的态度,应该说,这是一个极其恰当的处理,也是吸取史学界研究新成果的重要表现。
历史研究处在发展之中,在不断吸取历史学界研究的新成果的同时,《历史课程标准》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这种稳定性不可避免地会导致历史教育在某些方面的落后性和滞后性。因而《历史课程标准》的这种局限与不足是永远也不能克服的,也只有通过历史教师积极关注史学界的研究新动态和新成果,才能予以有效地弥补。
比如关于“中华文明的起源”内容。我们认为历史教师的知识结构中应该了解:中国古代人类文化遗址南北皆有,中华文明的起源不仅限于黄河流域,而是起源于多处,并

F. 结合八年级上册的历史知识,分析京师同文馆作为新式学堂不同于旧式学堂的特点,并指出其历史意义

京师同文馆是最早培养译员的洋务学堂和 从事翻译出版的机构,旧式学堂就传授四 书五经 清政府自鸦片战争后,屡次与帝国主义列 强交涉,深感语言不通、文字隔阂,也是 受欺蒙遭失败的原因之一。左宗棠、李鸿 章等坚持学习西方,于是在同治元年(1 862)设立了京师同文馆,学生为十三、 四岁的八旗子弟十人。次年增设法文馆、 俄文馆。再后又增设德文、日文。馆中教 习均聘外国人。1866年底改为入馆学习 者皆取正途人员,如举人、优等贡生及由 此出身的五品以下的京外各官,且年龄的 30岁以下的人。1867年增天文算学馆。1 869年聘美国传教士丁韪良任总教习。18 72年拟订了八年课程计划,计为:第一 年认字、写字,讲解浅书;第二年练习句 法,翻译条子;第三年讲读各国地理及史 略,翻译选编;第四年讲求数理启蒙及代 数学,翻译公文;第五年讲求格物、几何 原本、平三角、弧三角,练习译书;第六 年讲求机器、微分积分、航海测算,练习 译书;第七年讲求化学、天文、验算、万 国公法,练习译书;第八年讲求天文、测 算、地理、金石、富国策,练习译书。考 试严格,有月课、季考、岁考三种。每三 年举行大考一次,列入优等者升官阶,次 等者记优留馆,劣等者除名。馆内待遇较 优,除 膳食、书籍、纸笔由官家供给外 ,每月尚有薪水银10两。京师同文馆有 统一的课程设置和管理章程,基本不学“ 四书五经”之类的传统科目,被人视为中 国近代新式学校的发端。1901年并入189 8年创建的中国第一所具有现代意义的大 学——京师大学堂。

阅读全文

与八年中国历史课标分析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