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外历史 > 中国历史上南方北迁

中国历史上南方北迁

发布时间:2021-03-01 09:15:43

中国历史上有哪几次北方人南迁

北方人南迁

晋室南渡,西晋灭亡,史称“永嘉之乱”。中原人民在阶级和民族的双重压迫下,纷纷越淮渡江,相率南下,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随着东晋政权在南方的建立,北方人口向南方迁移的规模更大。截至南朝刘宋初年,南渡人口已近30万户,达到90多万,占当时南方总人口的1/6。大量流民涌入巴蜀地区,巴蜀的土著居民又大批流亡到荆、湘地区,“时流人在荆州十万余户”,给南方注入了新的活力,促使江南“火耕水耨”的粗放型农业生产方式向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提高了粮食产量和土地利用率。

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二次高潮发生在唐安史之乱以后。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但天宝十四年(755年),身兼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与同伙史思明发动叛乱,黄河流域又一次遭到严重破坏,少数民族驰骋中原,并趁唐朝边备空虚而大量内迁;唐末五代时期,少数民族与地方割据势力争权夺利,百姓生灵涂炭,家园被毁,只好背井离乡,到远离政治中心、相对安定的南方寻找安居之所。这是我国历史上又一次大规模的人口南迁时期,根据我国地理学家胡焕庸教授估计,由安史之乱引发的中国第二次人口大迁移,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口地里分布的格局,使南方人口第一次超过了北方地区,中国人口地理分区的中心首次由黄河流域移到了长江流域。

1127年北宋的靖康之变及宋室南渡导致了中国第三次人口南迁高潮。北宋重文轻武的政策使社会一直潜伏着“积贫积弱”的危机,辽、夏、金等少数民族政权对中原虎视眈眈。钦宗靖康二年(1127),在金军的强势攻击下,徽、钦二宗被俘,北宋覆亡,这就是“靖康之变”。康王赵构逃到临安(今杭州)宣布即位,建立南宋。北方广大沦陷区的人民不堪忍受金朝贵族的统治和民族压迫,被迫举族迁移,南方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和大量尚未垦种的可耕地吸引了渴望安居乐业的各地人民,大批王族、官员、士民涌向南方荆湖、两浙等地,归于南宋。“中原士民,扶携南渡,不知几千万人”,以至于“建炎(1127-1130)之后,江浙湘湖闽广西北流寓之人遍满”。到这时,随着北方大量劳动力和先进垦殖技术的南迁,原先的“蛮荒之地”大都变成了“鱼米之乡”,在风俗习惯上南北方互相融合,经济上南强于北的局面完全确立。

经济发展是建立在政治稳定的基础上的,如果政局动荡,那么经济也不可能得到发展。

㈡ 中国历史上有几次人口大迁徙

有七次的人口大迁徙。

1、“永嘉丧乱”时期发生在西晋永嘉年间,腐朽的统治者对各族人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从而使黄河流域广大人民流离失所,被迫大规模迁移到江淮流域(主要是流入江苏、安徽、湖北、四川等地)。这次南迁人口约90万,使秦汉以来人口分布显著的北多南少格局开始发生变化,南方人口得到较快增加,促进南方经济的迅速发展,这是中国人口分布中心向长江流域转移的一个标志性事件。故称为“衣冠南下”。

大概就是在西晋永嘉年间,匈奴人攻破首都洛阳,西晋政权被迫南迁至江东健康(南京),史称东晋.这一时期,大量北方汉人中的精英不堪忍受异族的非人统治,纷纷南迁,形成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人口大迁徙. 使得江南与南下的中原人士有了更多的交流机会,促进了社会文化的发展。闽南话,闽北话,客家话,甚至南通话,基本上都是在这一历史时期形成的。

2、“安史之乱”时期

发生在唐代,约有100万人南迁,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口分布以黄河流域为重心的格局,我国南北人口分布比例第一次达到均衡。

3、“靖康之乱”时期

发生在北宋,1125年金灭辽开始南下攻打北宋,黄河流域成为主要战场,每次大的战争都造成黄河流域大量居民向长江流域迁移,主要迁移浙江、江苏、湖北、四川,这是北宋末年人口迁移规模最大的阶段。

4、“金完颜亮”时期

1161年金撕毁了与宋的合约,大举南侵,淮河流域成为主要战场,迫使淮河流域的居民南迁到长江流域,主要迁移浙江、江苏、湖南、江西等地。

5、“蒙古兵南侵”时期

忽必烈等上汗位后,于1273年出动大批蒙古兵南侵,发动了消灭南宋的战争,主要战场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当地居民为躲避战乱大量向珠江流域迁徙,主要迁入广东、广西、福建等地。

6、“走西口、闯关东”时期

19世纪后期的旧中国,俄国和日本帝国主义侵入后,两国竞相在东北扩张势力,修筑铁路、掠夺资源,需大批劳动力,迫使华北破产,农民移入东北,尤以山东、河北两省农民最多.1923年-1930年间移入东北达300万人,1937年一年就达到70万人。此外,西北地区的甘肃、青海、新疆等地,也有很多来自河南、陕西等省的农民。

7、“东南沿海下南洋”时期

欧美资本主义侵入东南亚后,为掠夺东南亚资源,招收中国破产农民作为开发殖民地的劳动力资源,并贩卖中国劳工,致使东南亚人口激增。

黄河中下游平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从秦汉时期开始,我国人口就由黄河中下游平原向四周扩散,重点是向南方的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扩散。由“安史之乱”而引发的人口大迁移,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口地理分布的格局,使南方人口第一次超过了北方人口,中国人口地区分布的中心首次由黄河流域移到了长江流域。

引起我国历史上人口迁移的原因,其中最直接的就是移民支边、战争和自然灾害。如我国历史上,每发生一场战乱或者灾荒,就会引起一次较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2)中国历史上南方北迁扩展阅读:

对于那些背井离乡的人们来说,迁徙的目的其实很简单:为了更好地生存。而从大的历史社会背景来看,人口大迁徙主要有以下三种原因:一是为战乱、天灾所迫;二是因为政治原因及人口膨胀的压力,政府有组织的移民;三是由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逐。

㈢ 中国古代历史上 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的高潮是哪三次

中国古代都是农业经济,基本上,人多就经济就发达,所以人口的南迁也是经济重心的南移过程。东汉末年开始,到三国时期吴国孙权开发东南夷,中间经过五胡乱华,东西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到南宋完成,至此,中国的南方经济和人口超过北方。这个过程中,有三次人口南迁的高潮,都是因为北方的三次大的战乱。

第一次,西晋末年的八王之乱---永嘉之乱。
西晋内乱加上外敌入侵,时间是公元310年,西晋八王之乱是内部同族兄弟,权利争夺的内乱,永嘉五年311年,刘渊的儿子带兵正式攻占洛阳灭亡了西晋政权,至此,长达16年的动乱开始了,五胡乱华,民族间的仇杀不断,大量人口,为了躲避战乱,从中原迁徙到长江中下游,史称“衣冠南渡”。
中原民户南渡淮南者超过百万,时间持续了两百多年,是中国古代出现第一次人口南迁高潮。

第二次,大唐唐玄宗天宝年间的安史之乱(天宝之乱)。
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向唐朝发动,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是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也造成唐代藩镇割据。由于发起反唐者乃是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故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又由于其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也称天宝之乱。中国这时出现了第二个人口南迁的高潮,史称“四海南奔似永嘉”,之后“天下大计,仰于东南”。
河南,山东,湖北,很多地区方圆百里人烟稀少,甚至洛阳城中“城邑残破,户不满白”郊外“鞠为荒榛”(《新五代史》)。

第三次,宋代靖康之难。

经过五代十国的发展,南方的水田农业已经超过了北方旱地农业。北宋末年靖康元年闰十一月二十六日,金军攻陷首都汴梁,俘徽、钦二帝。
靖康二年五月,宋高宗赵构在南京(今河南商丘)即位,大多官员人心涣散,举家南迁。之后,高宗先迁往扬州,又一路难逃,定都临安(今杭州市)。宋朝半壁江山沦陷,民众南迁浪潮也一浪高过一浪。 以浙江为中心的东南地区的南宋初年接纳北方移民最多的迁入地。杭州地位的确立,立即吸引了大批移民蜂拥而来。与以往大迁徙相比,靖康南渡时期的移民迁入地有了较大幅度的扩展,素以“瘴湿”著称的岭南地区竟也成为士大夫趋之若鹜的避难重地。“高宗南渡,民从者如归市。”史称“靖康南渡”。

㈣ 中国古代历史上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它所带来的最重要结果

北方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传入南方,使南方的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农业和经济重心的南移就是很好的证明。

㈤ 中国历史上的几次大迁移是什么

今天就与大家一起简单回顾中国历史上的六次人口大迁移,看看当年我们的家族祖先的迁徙轨迹。

第一次:西晋“永嘉之乱”时期

抗战期间,仅在滇缅公路服务的华侨就多达3000人,其中三分之一牺牲在那里。

中国历史上这六次大规模人口迁移,对促进民族融合、调整人口分布、发展文化交流、推动经济发展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对姓氏源流、谱志文化的发展影响巨大,也为中华民族这一概念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㈥ 中国历史上都有哪些大迁徙

1、永嘉之乱

这是中原汉人第一次大规模南迁,主要有林、陈、黄、郑、詹、邱、何、胡八姓。五胡入据中原后,北方中原人流亡四方,死者不可胜数;晋室南渡建国,中原人士亦随之南移,他们带来先进的技术及资金,又使当时尚未得到充分开发的江南地区得到充足的劳动力。

此后,江南地区冶铁、造纸、纺织、制瓷等技术也得到进一步发展。而建康(今南京)、京口、山阴、江陵、成都、广州成为当时繁荣的都市。

2、安史之乱

在安史之乱后,北民南迁的状况越来越明显,致使经济中心进一步南移。 安史之乱对北方生产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大量北方人士南渡。

南方相对较为稳定,北方人口的南迁,带去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南方经济日益超过北方,南北经济趋于平衡。

3、靖康之耻

靖康之变客观上加强了北方少数民族和汉族的融合。随着金军的两次南侵,北方各民族人民的家园被毁,广大人民不得不背井离乡,出现了历史上又一次南迁的浪潮。靖康之变后,北方的经济重心已然受到很大影响,加之无数难民迁至南方,必然导致经济中心南移。

在经济重心南移的同时,北方少数民族也不断融入汉族的生活区域中,南北方民族的生产技术互相借鉴,生活习惯和民族文化也不断融合。

总之,大量北方少数民族迁至南地不但补充了南方的劳动力,也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增加了南方的军事力量,促进了北方少数民族和汉族的融合,完成了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6)中国历史上南方北迁扩展阅读:

永嘉以后,胡人盘据中原,他们在武力上是胜利者,但文化上却被汉人同化。五胡的首领多倾慕中原文化,重用汉人,委以国政。如石勒用张宾,苻坚用王猛,北魏拓跋氏用崔浩、李安世,北周宇文氏用苏绰等。

其中鲜卑建立的北魏,孝文帝更推行大规模的汉化运动,胡汉相互通婚,泯灭两族界限。其后,胡化的汉人高欢,与汉化的胡人宇文泰更积极从事民族调和工作。

在南方,晋室定都建康(今南京)后,随之南迁的中原大族,亦积极剿灭山越盗寇,开发江南,其中以广州的发展最著名。自永嘉以后,南、北方皆出现民族融和,扩大中华民族的内涵;亦调和胡汉文化,汉族文化既吸纳胡族文化的精粹,取长补短,下开隋唐文化。

南北文化调和:五胡入主中原前,因北方发展较早,且为全国政治、经济重心所在,故北方文化远高於南方,但南方自孙吴以来,人才辈出,渐进一步成一股具朝气的新兴文化。晋室南渡,中原人仕开始与南方孙吴人接触,视华夏在江南得到发展继续,并把中原文化带到岭南。

经南朝宋、齐、梁、陈四代的发展,南北文化得到一定程度的调和,从此,南方文化大幅发展,渐有凌驾北方之势。然而,南北文化虽得到调和,但仍各自保存特质,如南人灵巧,北人刚直。

㈦ 中国历史上有几次人口从北到南的大迁移

人口大迁移是历史上的大事件事情,每每人口的大迁移都意味着政局有大的动作调改,百姓的生活发生根本性的动摇。这些导致迁移的原因大多是不良的因素,当然人口经过大规模的迁移往往会带来经济上的发展,政治的变动,文化的融合。据我所知,我国古代的中心地段一直位于北方,但到了宋朝以后,南方居然无论是经济和政治以及文化都远超于北方,追根揭底这一切主要的原因在于北方人口多次大规模迁移到南方,那问题来了:中国历史上有几次人口从北到南的大迁移?其实是有三次人口从北到南的大迁移,分别发生在东汉末年三国时期、唐朝安史之乱期间、南宋时期。

三、南宋时期的人口迁移

在唐朝时,南方的经济发展势头就很猛烈,到了南宋时,政局动荡,北方土地被外族人侵略,占据北地,导致当时的国都南移。这样的政治局面更是迫使人口再一次大规模的从北方往南方迁移。

纵观历史上的大迁移都不是什么好的原因造成的,但南方的开发都是得益于多次的人口迁移,它极大的促进了南北两地的交流,平均了两地的实力。

㈧ 中国历史上北民大规模南迁的过程中,与南方土著居民发生了怎样的冲突和矛盾是何种方式解决的

南方一开来始人烟稀少,后自来北方的移民增加了本地的人口,当然不可避免与土著发生冲突:语言、文化、习俗、土地等等都存在矛盾,总会因为各种原因进行械斗,不过更多是融合,北方的移民带来先进的技术、文化等,以前官员调到南方被成为贬,就是因为那里没有开化,很多清史留名的官员都对那里的教化作出贡献,北方的移民也是如此,当然北方的移民也向土著学习当地的耕种方法和生产经验,还有很多是融合成为现在我们看到的文化习俗,比如语言、祭祀等
客家人与南方土著民族的融合---网络文库

㈨ 中国历史上仅有的两次南方统一北方是指哪时候

明朝和中华民国。
1.明朝:1351年,韩山童、刘福通领导红巾军起义爆发。平民出身的朱元璋参加起义军,后来逐渐成为一支农民军的领袖。
1356年,朱元璋率兵占领集庆,改名为应天府,获得了一块立足之地。1364年,朱元璋自称吴王。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以应天府(南京)为京师,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后逐步消灭各地农民起义武装。
1368年以,朱元璋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的口号命徐达、常遇春等将北伐,攻占大都(即北京),元顺帝北逃 ,彻底结束蒙古在中原的统治,明朝取得了统一全国的统治。
2.中华民国: 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组成兴中会,提出推翻清王朝,创立合众政府的主张。并于于1905年东京合并十几个会党成立了同盟会,孙中山当选为总理。各地会党发动了反对清政府的起义均告失败。1911年武昌起义成功,各省纷纷宣布独立,脱离清政府的统治。1912年元旦,在南京成立中华民国政府,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但是辛亥革命的成果被袁世凯窃取,孙中山被迫流亡,他先后发起了二次革命、护国运运、护法运动等,以反对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后来,孙中山在广州成立军政府,在苏联的帮助下,建立黄埔军校,发动北伐战争,不幸于1925年在北京逝世。

1926年7月,国民政府成立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从广东起兵,在连克长沙、武汉、南京、上海等地以后,将国民政府的首都迁至南京,国民革命军继续北伐,并在西北的冯玉祥和山西的阎锡山加入下,于1928年攻克北京,致使北洋奉系的张作霖撤往东北并被日本刺杀于皇姑屯,其子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 至此北伐完成,中国实现了形式上的统一。

㈩ 中国近代历史上三次人口迁徙分别是什么

走西口(山西省居民迁到今内蒙古西部)、闯关东(山东省河北省居民迁到东北地区)、下南洋(东南沿海居民迁到东南亚一带)

与中国历史上南方北迁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