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类历史为什么不断地演化演变有规律吗
这是按工具划分的,铁器时代之后是机器大生产——蒸汽机时代——电气化时代——自动化时代——信息化时代
之后就很难说了
2. 国际体系的历史演变
国际体系也就是在国际社会中,各个国际行为主体之间相互影响与作用所形成的有机统一整体。其中,国际行为主体分为国家和非国家两类。相互影响与作用主要表现为行为体之间的相互冲突、竞争、合作和依存。在国际体系中,基本状态是无政府状态。
国际体系是随着资本主义在全球的扩张而逐步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的殖民行为将世界各地原本相互隔绝的地域连接起来。
从而在以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确立为标志而最终形成。国际体系按照地域范围和规模分为局部结构层次和总体结构层次两类。
(2)世界历史演变扩展阅读:
国际体系的特点:
1、领域性分体系
是从全球范围内对各行为体在安全、经贸、能源、文明等相关领域关系的概述,是国际体系的延伸和细化。
国际安全体系最主要的特点是安全要素多向扩展,综合安全概念正占据主导;安全威胁多样关联,非传统安全威胁日益凸现;安全结构日趋多样、复合,行为体互动模式和理念不断变化,“软均势/平衡和战略防范”模式正在取代传统的“均势/平衡和联盟”模式。
此外,安全体系中的意识形态内容日益凸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安全体系中强调“民主和评论”,力图主导构建国际安全体系的话语权。
2、地区性分体系
从某一地区的具体情况出发,构建地区内各行为体的互动机制和规范。地区分体系受制于国际体系,但又反映了该地区的综合特点。
亚洲国际体系正在多重复合中逐步成型。亚洲地区性组织自冷战结束以来发展较快,如综合性的上海合作组织,经济性的亚太经合组织和“东盟+3”,安全性的东盟地区论坛等,此外还有非官方的组织和论坛。
亚洲国际体系的另一特点是区内和区外国家(美国)联系密切,互动频繁。
3. 二战以后,美国全球战略的演变历史
二战后,随着轴心国的战败、英法实力的衰退,美国和苏联成为了超级大国,世界被分成了东西方两大阵营。美苏及其各自阵营分别在军事、政治、经济、宣传各方面全面对抗,一如战时,史称“冷战”。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军参战并与刚刚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志愿军进行了交战,战争双方以三八线为界签署停战协议告终。战后,冷战逐步升级。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使冷战带来的恐慌达到最高峰。1969年,阿波罗11号首次将人类送上了月球,美国在太空竞赛中逐渐超越了苏联。
(3)世界历史演变扩展阅读:
20世纪60年代中期,越南战争爆发,许多美国人开始不满政府的对外政策,反战游行伴随着各种民权运动风起云涌。
此外,由于工业的发展与人口的集中,60年代后期,生态环境的污染广受注意。70年代初期,因能源危机而导致的经济萧条是历来最严重的一次。70年代中期,美国经济一度复苏,但70年代末期又出现了通货膨胀。
1976年,美国建国200周年,全国举行各项庆祝活动。由于拥有全球政治、军事、经济、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全面优势,美国在冷战中最终拖垮苏联,1991年苏联解体,美国赢得了冷战的最终胜利,两极格局逐渐被一超多强的国际新形势替代,美国成为超级大国。
4. 1870年后大约40年里世界历史的发展特点
一八七零年大约40年里,世界历史的发展特点。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1870年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内突容飞猛进,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
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这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当时,科学技术的突出发
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
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显著特点。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出现了一系列电气
发明。德国人西门子制成发电机,比利时人格拉姆发明电动机,电力开始用于带动机器,成为补充
和取代蒸汽动力的新能源。电力工业和电器制造业迅速发展起来。人类跨入了电气时代。
19世纪早期,人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根据这一现象,对电作了深入的研究。在进一步完善
电学理论的同时,科学家们开始研制发电机。1866年,德国科学家西门子制成一部发电机,后来几经
改进,逐渐完善,到19世纪70在这个时期也是非常关键的时期。你是发债进程非常快速。
5. 人类的历史时代演变过程。
(1)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14—16世纪)
①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A、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发展
(生产技术的发展引起了生产关系的变革和社会结构的变化)
B、具体因素:生产技术的进步社会生产分工的扩大商品经济的迅速发
展(产生萌芽地区的)国内外市场的逐步形成
②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马克思语)
③商业资本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起了巨大作用,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和市场的扩大;商品经济的发展逐渐改变了农村的自然经济。
④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掠夺
A、根源:15世纪欧洲各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
B、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和意义:引起了两个“革命”
C、早期殖民掠夺:葡萄牙、西班牙最早从事殖民征服;掠夺到的巨额资金转移到欧洲其他国家(本质作用:欧洲资本原始积累);葡、西没有因这些财富而较早地发展起资本主义。
(2)工场手工业时期的资本主义经济(17世纪初—19世纪初)
这一时期,是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封建自然经济走 向瓦解是这时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发展趋势。
①资本主义尚处在初期阶段
许多近代资本主义必有的特点还没有具备。商人以及一些大资本家是早期资产阶级的主要成员,通常被称为大资产阶级。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阶级在这一阶段也还没有最后形成。在资产阶级中间起主导作用的是与商业资本、高利贷资本相联系的商业资产阶级,工人还没有形成为近代的产业无产阶级。
②资本主义发展早期(16—18世纪)比较盛行的经济思想:重商主义
③这一时期欧洲经济发展状况:
葡萄牙、西班牙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缓慢
荷兰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特点是它的对外贸易远较工业占优势,“海上马车夫”,这一特点以后就成了它在经济发展中的弱点。
英国资本主义发展迅速,取代了荷兰在西欧的经济地位和海上霸权。
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很快,18世纪成为欧洲大陆最发达的国家(农业占统治地位,工商业发达);拿破仑时期鼓励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俄国在17世纪出现了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但发展极其缓慢,其水平也较低,有很深的农奴制的烙印,经济远远落后于西欧国家
④这一时期,由于受手工业工场生产能力的限制,资本主义的发展并不充分,远远未对封建自然经济形成优势。反映在政治领域,这一时期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很少;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曲折、反复;资本主义制度远未健全和完善。
(3)工业革命后的资本主义经济(19世纪初—19世纪70年代)
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先进国家普遍确立,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资本主义经济战胜封建自然经济,确立了对世界经济的统治地位,是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造成这种根本性变化的主要推动力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工业革命极大地解放生产力,从物质上大大增强了资本主义的力量;法国大革命创立的一系列资本主义立国原则及革命留下的战斗精神,从政治思想上壮大了资本主义的力量。特别是工业革命的后果,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阶级结构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①工业革命的开始、扩展、对人类社会产生的重大影响。
②这个时期以工业革命为开端,迈出了从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的第一步,
(促进了商业资本主义向工业资本主义时代的演变)工业革命的完成,机器大工业的建立,使资本主义力量迅速超过了封建主义,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战胜封建主义生产方式,社会生产力得到了迅速发展。这些都显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进步性。
③工业革命及资本主义经济的大发展,在政治领域导致了三股进步历史潮流;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民族解放运动,或者称为自由主义、社会主义、民族主义三大倾向。
(4)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的资本主义经济(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这一时期,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从蒸汽机时代进入了电气化时代。资本主义经济出现了飞跃式的大发展,垄断经济形成,资本主义正在进入成熟的阶段,即由自由资本主义阶段逐步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到了19世纪70年代,西方资产阶级反封建的任务已经基本完成,东方则没有成熟到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程度,因而在大约30多年的时间里,世界上基本没有发生过革命,资本主义处在相对和平的环境之中。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巨大发展。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内容、特点、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内在联系)
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经济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社会生产力方面;社会生产关系方面
②垄断和垄断组织的出现:(评价)
垄断的出现,实际上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是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并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垄断组织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此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速度加快。
③现代意义上的资本主义在经济上基本定型:以科技为先导,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手段,以垄断为生产组织形式,成为一种经济模式。
④这一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状况:
这一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都有巨大的发展,这些国家在20世纪初都先后成为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国,完成了工业化的进程。与此同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增加了。
美国和德国更多地采用新技术、新设备,工业生产集中程度较高,垄断经济发达,再加上其他有利的条件,经济发展步伐最快,后来居上,超过英国和法国,工业产值位居世界第一和第二位。
英国和法国由于技术设备落后,资本大量输出,过早地偏离了工业经济发展为主的道路,走向资本输出为主的道路,经济发展缓慢下来,被美国和德国超过,工业生产下降为世界第三和第四位。
日本通过对内大力发展工商业,扶植垄断经济,对外极力进行侵略扩张,开拓市场,掠夺资源,攫取巨额战争赔款等措施和手段,迅速崛起,成为亚洲强国。
相对而言,俄国在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之后,资本主义经济虽然有较大发展,但由于封建残余势力的束缚,仍远远落后于其它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⑤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经济上飞跃式的发展,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导致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确立,整个世界被瓜分完毕。同时,这种跳跃式的发展导致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性的加剧,改变了它们之间力量的对比,造成了他们之间的新矛盾,形成了几个帝国主义大国加紧争夺霸权,重新瓜分世界的局势,最终导致了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的对峙和一战的爆发。
(5)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资本主义经济(20世纪20、30年代)
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波动很大,繁荣与危机、动荡与稳定、自由竞争与国家干预多种现象同时并存是其最基本的特点。可以说,这一时期,是现代西方经济史上最为动荡的时期。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一战一方面给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造成了严重破坏,另一方面造成这些国家政局的动荡,从而影响到经济的发展。二是资本主义制度内部的矛盾激化,特别是生产与销售的矛盾直接导致了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
①“一战”后, 各帝国主义国家的经济状况
“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国家除美国、日本经济实力增长外,无论是战败国德国,还是 战胜国英国、法国在经济上都是一片衰败和混乱。
英国债务剧增,工商业衰退;法国由战前的债权国变成了债务国;战败的德国经济恶化尤为严重。
美国和日本是大战的受益者。美国在大战中发了横财。战后纽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20年代进入了“柯立芝繁荣”时代;日本在战后经济增长,由债务国变为了债权国。
②20年代各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从略);资本主义国家在1924年后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和短暂的经济繁荣时期。(美国经济繁荣背后的隐患;日本经济的脆弱性)
③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严重的经济危机,这次大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周期性生产过剩危机,同时一定程度上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资本主义世界潜在的经济问题和自由放任政策发展相结合的产物。因此,各国为摆脱经济危机,都加强了国家的干预政策。但干预的具体措施和特点却有所不同。一种是在维护自由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的国家干预,另外一种干预则偏离了自由资本主义制度的轨道,走上了法西斯统治经济的轨道,是一种不正常的发展道路。
罗斯福新政的政治和社会影响: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成功尝试,为二战后强化国家干预经济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提供了一种模式。
(6)“二战”后的资本主义经济(20世纪40年代至今)
这一时期是当代资本主义的大发展时期,无论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区域化过程中所占的地位,都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时期。同时,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呈现出由美国独霸向经济多极化发展的趋势。造成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大发展的主要因素,一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生,二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空前发展。
①“二战”后西欧各国经济的发展
“二战”后西欧各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
A.1945—50年代初为恢复时期,西欧各国凭着原有的经济技术基础,借助马歇尔计划的援助,工业生产到50年代初逐渐恢复到战前水平;
B.50年代初—1973年是持续高速发展时期,这一时期是西欧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
C.1974—1982年是经济“滞胀”时期
D.1982—90年代初,资本主义经济又进入了低速增长时期;
E.90年代初至今,资本主义经济进入了温和衰退和缓慢回升时期
②对于第三次科技革命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认识
③这一时期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的重大变化。
7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进一步加强,出现了经济发展的新格局。由美国称霸、欧洲日本依附,转化为以美国为主的美、日、西欧三足鼎立;西方经济不平衡发展增强的同时,经济区域化、一体化趋势也有新的发展。
另外,这一时期由于第三世界兴起,资本主义原有的世界市场逐步解体,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则变换方式,利用不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掠夺,扩大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
6. 世界历史的演变有什么规律
最佳答案
宇宙最初是一无所有的真空。此时,时间为零(由正负态虚时间相互抵消而表现为零态时间);空间为零(正负态虚空间相互抵消而表现为零态空间);物质为零(正反粒子或正负粒子均未产生);能量为零(但其中蕴藏着无穷大的正能量和无穷大的负能量);信息为零(内含一切正负信息,但对外表现为混沌无信息态);精神为零(此时为无意识状态,“无意之中是真意”)。此时为“道”、“无极”、“零”、“空在”、“真空”。
由于真空中正负对称被打破,即物理学上的“对称的破缺”,宇宙开始孕育出一个虚点(又叫大爆炸宇宙论的“宇宙奇点”)。此时处于“道生一”、“无极生太极”、“虚在”状态。
宇宙奇点大爆炸,同时释放产生正负态实时空、正负(或正反)实粒子、正负信息波,宇宙开始大膨胀。即宇宙的外旋。
当宇宙外旋膨胀速度不断加速至超光速后,物质全部转化为超高能量的信息波(物理学波粒二象互变原理:超光速后粒子变波,次光速后波变粒子,光速时既是粒子又是波)。同时,按超光速运动则时间倒流的原理,宇宙开始由外旋转为时间场逆转的内旋。表现为宇宙大收缩。
当宇宙收缩至当初诞生的奇点处时,正负信息波开始相互湮灭。正N+负N=O,最终整个宇宙都湮灭消失在奇点处。
宇宙千差万别的现象源自于旋律的不同。而表现为光、磁、声 、热、电,表现为五颜六色,表现为春夏秋冬,表现为冷热、美丑、善恶、阴阳、动静、生死、虚实、有无等等。
相同的旋律则表现为共振、共鸣、志同道合等等。
人与天的旋律相近,称为天人合一。
物理学的“孪生子现象”,即为双胞胎之间由于旋律相同或相近而产生的心灵感应、离奇巧合等。
宇宙信息场的波动,必然会对宇宙万物产生影响,称为宇宙全息统一场。
很多问题我们只能增加自己的烦恼,既然我们不会去宇宙外,我们暂时还可以步了解它的外面是什么。我们看看宇宙的定义:“宇”指无限空间,“宙”指无限时间。一切物质及其存在形式的总体。哲学上又叫“世界”。时间无限,空间也无限,我们真的能了解它的外面吗?
人类不该只关心自己的走向,去关心一下同是地球住客的生物们吧,有多少已经因为我们人类而灭绝掉了。(今天先回答这么多。11-6)
人类不该去思考遥远的事情,因为那太不现实,孔子说:不知生,焉知死。佛祖说:来处来,去处去。都是很睿智的回答。谁能肯定人类必定灭亡?
当然,辩证法说了,现存的都是要灭亡的。那么宇宙是现存的,也要灭亡了?宇宙灭亡后会留下东西,准备重生,人是宇宙的一部分,个人死后也留下了东西,准备重生。所以,将来会如何,不是你说怎样就怎样的。
辩证法又说了,物必有其对,有阴必有阳,所以,有宇宙,必定有反宇宙,有物质,必定有反物质。那么大爆炸似乎就不仅仅是我们的宇宙自己的事情了,还有反宇宙在运作那。正如数字8,你看,如果宇宙在下边0里,那么反宇宙就在上边0里,物质生存和灭亡将透过x来流动。
有大爆炸理论,就有与之相反的沙漏理论,即宇宙和反宇宙中的物质或反物质是在沙漏里到来到去的。
而是谁提供了动力那?上帝,或者神,或者什么其他的客观精神,或者“我”这个主观精神。牛顿为什么转向,就在这里。
其实,我是唯物主义者。所以,我推导出了与自己信仰不同的结论。也就是说,前提或许是错的,即辩证法是错的。
再有,就是人类非得要给世界以意义。世界本来没有意义。其实世界或许就是在宇宙灭亡之后便进入了永恒的黑暗,没有时空,没有物质,没有灵魂,只有反宇宙存在。
但是,人类不希望看见这个悲观的结局。
人类还有上帝,天国是永恒的。虽然我不信,但我却跟基督徒一样相信天国是永恒的。
虽然类似于宗教的调和,总比悲观地断言世界的末日好的多。(11-7)
其实如果辩证法不错,则可以推理出很多种可能来,即,宇宙其实是地球上曾经存在过的和将要存在的所有的人的想到的所有的情况,和想不到的所有的情况的总和。
所以,宇宙究竟会怎样?不是一个人说了算的,又是一个人说了算的。
想想看,你有一个自己的星球,当然不在你身边,他们按照你的法则生活,你不高行吗?他们是你的灵魂,是你的臣属,是你的同类。
但是地球才是你的家,所以你觉得有点孤独。没什么的。世界就是这个样子的吗。你会发现太阳每天都会升起。
7. 简述人类历史上书写工具的演变过程
千年来,人类一直都在留下自己的印记。一些洞穴中有关人和动物的图画至少有2.5万年的历史。然而人类用笔记载历史的时间却短得多。两千多年来制笔工艺的发展是人类创造性思维的最好体现。
公元前2000年:中国人用老鼠毛制成的毛笔写字。墨水用煤烟、灯油和凝胶混合制成。
公远前1200年:埃及人从浆果、植物和矿物中提取天然染料和色彩制成黑水。“笔”是细芦苇。600年后,埃及人发明了纸草纸。
公元400年:许多文明社会都发明了更加稳定的墨水。它是用铁盐、橡树树瘿和阿拉伯树胶混合而成。这一基本配方使用了几个世纪。
公元700年:罗马人发明羽毛笔(鹅毛笔),用的是一种大鸟翅膀上的羽毛。羽毛笔在后来的1000年中成为(西方)主要的书写工具。
1548年:西班牙书法家胡安·德·伊西亚尔在他的书法手册中最早提及青铜笔。
1700年:尼古拉斯·比翁(法国路易十四时代的乐器制作大师)最早为自来水笔留下画图。他有5枝笔流传下来。
1803年:英国工程师布赖恩·唐金获得第一个钢制笔尖的专利权。
1809年:佩雷格林·威廉森在美国第一次获得制笔方面的专利权,这是一种笔管中有墨水的自来水笔。不过他的设计有许多缺陷。
1830年:英国的钢铁工人威廉·约瑟夫·吉洛特、威廉·米切尔和詹姆斯·斯蒂芬佩里发明了大量生产钢笔尖的方法。由于随后20年钢质量的提高,使用羽毛笔的人越来越少。
1884年:纽约的保险推销员刘易斯·埃德森·沃特曼在因为钢笔坏了而失去一位重要客户之后发明了第一枝实用的自来水笔。
1888年:美国马萨诸塞州韦茅斯的约翰·劳德获得第一枝圆珠笔的专利权,但直到专利权期满,它也没被批量生产过。
20世纪头十年:4家自来水笔厂家主宰着市场,它们是派克、犀飞利、威尔一永锋和活特曼。
1912年:犀飞利制笔公司在自来水笔的笔管中添加了拉杆吸水装置。在此之前,人们用滴管给自来水笔加墨水。
1935年:活特曼推出了墨水囊,当时是一个有软木塞的小玻璃管。
1938年:匈牙利记者拉迪斯洛·比罗和他的兄弟格奥尔格发明了第一枝实用的圆珠笔。它使用的是能迅速变干的印刷油墨。英国政府后来许可他们为英国空军飞行员制作圆珠笔。圆珠笔在高空不会漏油,而自来水笔会漏墨水。
1945年:芝加哥商人米尔顿·雷诺兹对比罗的发明进行重新设计,并把它引入美国。当时比罗的发明没有在美国获得专利权。拥有比罗发明专利权的永锋公司很快把它们的产品也推向市场。新型自来水笔轰动一时,销路非常好。
1950年:法国男爵马塞尔·比什成立了比克公司。他的公司擅长于大量生产圆珠笔。(如今,比克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制笔公司,每天销售2100万枝笔,一年76亿枝。)
1951年:在最初的热情过后公众发现圆珠笔价格高,而且不可靠。圆珠笔销售量急剧下滑。自来水笔卷土重来。
1954年:派克钢笔公司推出“Jotter”圆珠笔。这种更加可靠的新型圆珠笔的书写时间比最流行的同类产品长5倍。圆珠笔的销售量重新回升。
1962年:东京文具公司的堀江尾世木因发明毡尖笔而出名。
1966年:费希尔为美国航天局发明了太空笔。这种笔的墨水囊经过加压,能在失重状态下写字。
1979年:吉列公司推出了一种新型钢笔,它写出的字能在10小时内擦去。其决窍是用橡胶胶水制成墨水。
1984年:日本樱花公司推出中性墨水笔,它是圆珠笔和记号笔的中间产品,用的是中性墨水(gel-ink)。
8. 纵观世界历史的发展,你认为人类进程是如何演变的
一开始人类历史一开始是旧石器时代,那个时候基本上都是原始人时代,原始人用一些手工做的石器,互相占领地盘,然后不知道,又过了很久,然后又到了新时期时代,那时候用一些石器来捕捉一些猎物。最后经过一些矿物提炼的技术的升高,进入了青铜时代,然后再经过不断的提高进入了铁器时代,前期时代的话基本上已经进入了,一定已经有一定的文明的人类,那时候,人类社会已经有一定的规范,一定规模了。
我们生活就很难进行,就是现在科技带来的一些副作用,我们享受的科技,但是也确实被科技所束缚,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应该重新审视一下我们的生活。
9. 人类历史上书写的演变历程
文字是人类用来记录语言、表达情意的工具,中国在黄帝时代已经有了文字,这种说法,由于殷墟甲骨文的出现,更得到了有力的支持与证明,所以,中国文字的创造至少有将近五千年的历史了。
在没有文字之前,人类用来表达情意、帮助记忆的工具,大致是表情、结绳与语言。但是,人类复杂精密的思想,绝不是表情及结绳所能全部表达,而语言也有时空的限制,因此才有了文字的制作。
据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位老者,长相非常奇特,他的眉骨隆起,眉下却有四只眼睛,每只眼都炯炯有神,目光直射前方,他可以画出许多的图形符号,各种的图形符号代表了各不相同的意义,他聚精会神、认真的绘制,忘情的工作直到深夜,忽然天崩地裂般的轰隆巨响,天空哗啦哗啦的下起大雨,但是落下的不是水滴,却是一颗颗的小米,四面八方满是天地鬼神的哭号之声¨¨。
他就是仓颉,也就是传说中的「文字神」。《淮南子.本经训》记载:「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描写了文字具有神奇的力量,人类的智能将会因为有了「文字」而突飞猛进,这使得一向掌控人类的鬼神也为之惊惧不已,所以才产生了这样的奇景。
后来,中国人普遍敬畏文字,乃至于写着字的纸张不敢随意毁坏、丢弃,进而读书识字的士大夫也受到社会大众的敬重。在古代,官府中许多管理文书的官吏,每至秋季就集体祭祀仓颉,尊之为「文字神」,其渊源也就是仓颉传说,这也就是后人说初造文字的是仓颉之由来。
但是,文字的体系庞大,造字也绝不是一时一地一人就能完成的。史书上说,黄帝是中华文明的发源时代,仓颉则是传说中黄帝的史官,其实,早在仓颉以前,各部落就已经有了许多表意的符号,但不相一致,仓颉加以统一与整理,因此,人们就把初造文字的功劳加在他头上了。
中国文字虽已有五千年历史,但是早期的文字,已经不可得见。迄今为止,已知流传最早的文字是商代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之后依序大致是金文、籀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与行书。
金文,是铸刻在铜器上的铭文。根据考古资料证明,我国在夏朝就已经进入了青铜时代,青铜就是铜和锡的合金。在出土的青铜器物中,有很多在其上铸刻了文字,因为周朝以前把铜也叫「金」,所以铜器上的铭文就叫作「金文」。又因为这类文字以钟鼎上的字数最多,所以又叫「钟鼎文」。
籀文,又称大篆,专家学者大都认为是战国晚期的秦国文字。籀文笔道匀称,字体整齐,也说明了它是官定的标准文字。
「篆」本是大篆、小篆的合称,因为习惯上把籀文称作大篆,故后世则用「篆文」专指小篆。战国未期,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统一文字,丞相李斯主持了这一工作。他废除了六国文字中,各种和秦国文字不同的形体,并将秦国固有的籀文进行简省删改,同时也吸收民间的字体加以规范,便形成了一种新的正式字体「小篆」了。
整齐又长方形的小篆,结构是由均匀圆转的线条所组成,写起来并不方便。因此,民间很快的又出现了一种较为草率的新字体,它破坏了小篆的端庄工整,把圆转弯曲的线条写成带方折的字形。据说这种新字体在下层小官吏、差役(皂隶)、奴隶中较为流行,所以称为「隶书」。
文字学所指的「草书」,是一种特定的字体,它是民间从隶书发端萌芽的。在西汉初期用隶书书写的帛书和简牍中,可以看到有些字已经有连笔书写的现象,到西汉晚期,就出现了具有后世草书风格的字体。进入东汉以后,这些在民间流行的草书,经过文人书法家的加工,就有了比较规整、严格的形体。草书不但笔画勾连、字间勾连,而且形体高度简化,后来又出现了草书的变体,就是所谓的「狂草」,把汉字的形体简省得太过分了,而且还带有随意性,一般人难以辩认,因此逐渐失去了实用的价值,只能做为一种书法艺术品供人欣赏。
楷书,也是直接脱胎于隶书,它把隶书的扁形改为方形,人们常把汉字称为「方块字」,就是针对楷书而言。楷书在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又经历了不少变迁,到隋唐之际才基本成熟。做为我国四大发明之一的印刷术,就是以楷书作为印书的主要字体,在宋代刻印的书籍中,楷书被美术化,写得更加规矩和美观,称为「宋体字」。后来还有模仿宋体字而加以变化的,叫做「仿宋体」。
行书,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它不像楷书那么工整,也不像草书那么奔放。因为行书比楷书随便些,可以写得快,又不像草书潦草得让人不易看懂,所以受到人们的喜爱。如果写得端正一点,就叫「行楷」;如果向草书靠拢,写得放纵一点,就叫「行草」。被称为「书圣」的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他创作了大量的行书作品,长期以来,更是备受后人珍藏宝爱的艺术精品。
在诸多的书体中,行书变化最多,写法最不一致,但是也最容易辨认,书写便利而活泼多姿,不仅具有实用性,更是艺术形式的多重展现,因此,直到现在仍然是最流行与应用最广的字体。
10. 世界史的概念演变
“世界史”的概念和对其研究的演变
古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德所著《历史》一书,虽然实际只记述地中海、西亚等地中心的地区,但其目标是写一部世界的历史,是所知较早的具有世界史观念的著作。在东方中国历史著作如司马迁的《史记》,以中国为中心,旁及四夷,也可大致代表当时中国人所知的世界。
中世纪以后,西方史学受到基督教影响,开始有将全世界视为统一的,将世界历史作为走向天国历程的观念出现,最明显受此影响的艾克哈德的《世界编年史》,可以说是最早的一本“世界史”著作。
早期受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思潮影响,是先开始对各地区而不是整体的世界历史发生了兴趣,而启蒙运动促成西方真正对于全世界的历史发展产生兴趣,到十九世纪史学更进一步发展,并形成许多解释世界历史的理论,虽然当时对于世界史的了解,常是西方中心而进化史观式的,但是已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
这种世界史的概念也在西方向外发展的过程中影响到世界各地,如日本在19世纪末开始发展世界史的研究,中国知识分子也开始对世界历史感到兴趣。但在西方,一直到20世纪晚期,西洋史仍然一直是学术主流,直到1980年代以来,在打破西方中心的努力下,欧洲以及美国的历史课程主流,才开始由西洋史转向世界史。
世界史主要分为世界上古史、世界中世纪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世界当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