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新中国成立后还取得哪些钢铁企业的成就至少5条
一是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国力进一步提高。统计表明,1978年至2006年的28年间,中国的GDP年均增长9.67%,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3.3%左右的年均增长速度。二00一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截止到去年,中国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第四,外贸总额位居全球第三。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二是民生得到显著改善,人民生活总体上进入了小康水平。以收入和住房这两大最能反映生活水平的项目为例,从1978年到2006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住房面积都有大幅提高。三是初步建立了一个适应经济发展的市场经济体制,是市场而不是政府,在资源配置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目前,中国基本成为一个市场经济国家的共识开始形成。很多国家包括一些发达国家,相继承认乐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这表明,我国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已经基本确立。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不断深化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发展是硬道理”,到“发展是第一要务”,再到科学发展观,执政理念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社会生产力得到了空前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丰富,战胜自然灾害的能力也越来越强。以前很多人住的最好的都只是平瓦房,进村的路一遇见下雨,就会变成烂泥路想走都困难,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国家经济发展了,农民的说活水平也随着提高,现在不少人人都建起了楼房,家里还买了各种样式的家用电器,村里条条水泥路交错相接,交通十分便利。老百姓的生活过的也越来越有滋味,农村的面貌也焕然一新。人民生活方面,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和改善。自从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人们的吃饭问题已经不再是问题,人们已经不再追求吃的饱,而是追求吃的好,吃的健康,绿色食品,健康食品风行。出行方面,以前主要是靠步行,有些人家有自行车,看看现在满大街的永久牌、飞鸽牌电动自行车,各种各样的摩托车,还有家里已经有了汽车。还有现在县城里早就有了公交车,到县城里的每个地方只需花几快钱。可以说在这方面我们有了很大的完善与发展。通信方面,以前只能够靠书信来往,现在不仅有了家庭电话、手机可以直接联系,网络、电脑也已经进入到寻常百姓家,这就可以收发电子邮件,这可以方便的与全国各地世界各地的人们交流,甚至可以网上购物了现代的快速发展给我们带来的变化是巨大的,有些是我们做梦也不会想到的;不过与任何事物一样,发展中的中国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相信我们通过进一步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会进一步的完善、提高。我们的生活将会更加的好,与那些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小。对此,我心中充满希望,我的家乡人们及全中国人民的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
⑵ 新中国成立之后最早成立的炼钢厂有哪些
钢铁(7项) 铁670万吨源钢636.6万吨钢材360万吨
鞍山钢铁公司 改建 鞍山 52-60 铁250钢320钢材250
本溪钢铁公司 改建 本溪 53-57 铁110
富拉尔基特钢厂1-2期 新建 富拉尔基 53-58 钢16.6万吨
吉林铁合金公司 新建 吉林 53-56 铁合金4.35万吨
武汉钢铁公司 新建 武汉 55-62 生铁150钢150我材110
包头钢铁公司 新建 包头 56-62 生铁160钢150
热河钒钛矿 新建 承德 56-58 钛镁7000吨钒铁1000吨
⑶ 中国冶金历史
仅供参考 希望对你有帮助冶金工业是指对金属矿物的勘探、开采、精选、冶炼、以及轧制成材的工业部门,包括黑色冶金工业和有色冶金工业两大类,是重要的原材料工业部门,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金属材料,也是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
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钢铁工业发展迅速。在大连、天津、上海等沿海城市发展钢铁工业的同时,在内地的包头、太原、武汉、重庆、攀枝花等地建设了一批大型钢铁和铁合金、耐火材料等辅助原料企业。在黑色冶金工业发展的同时,中国有色金属冶炼及加工业迅速发展起来,辽宁、黑龙江、山东、河南、四川、贵州、甘肃等地先后建设了一批大型氧化铝厂、电解铝厂和铝材加工厂。还在湖南、江西、贵州、广西等地建立了大型的有色金属生产基地。
2007年,中国有色金属行业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06年增长18.7%,增幅比全国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的增幅高0.2个百分点。
2007年,中国钢铁行业取得了增长较快、结构优化、效益提高、节能 国际钢铁界的地位和影响提高的显著成绩。生产粗钢48924.08万吨,比上年增加6625.22万吨,增长15.66%;生产生铁46944.63万吨,比上年增加6189.22 ,总体呈较快增长态势。2008年第一季度中国钢铁产品出口同比下降了19.3%,但出口金额却同比上升7.6%。
中国冶金工业科技水平正在走强,“大而弱”的声音已经降调。中国应当以提高 一步提高冶金工业科技水平。冶金行业安全问题要引起高度重视,解决安全问题要采用综合性措施,常抓不懈。完善中国冶金行业的标准从一定意义上来讲是解决冶 构建安全标准体系保障行业健康发展。
今后中国有色金属行业要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有色金属再生资源,大幅度增加再生资源回收利 年主要有色金属铜、铝、铅、锌再生利用量达到650万吨的基础上,2020年再生金属利用量达到1200万吨,占总量的40%,再生资源循环利用能力显著增强。
未来3年,中国钢铁行业在内需的拉动下将出现最佳发展机遇期; 国钢材的实际需求增长将保持年均7.57%的增速。预计中南地区将成为未来中国钢铁产品需求最具潜力的区域,武钢、鞍钢是最受益于下游行业需求增长的企业。未来将发生变化,建筑行业和资源能源行业的需求所占比例将有所下降,而机械、轻工和汽车等行业需求所占比例将有所上升。
⑷ 中国四大钢铁是哪四家
中国四大钢铁分别是宝钢集团有限公司、武汉钢铁集团公司、鞍山钢铁集团公内司、首钢总公司。容
中国钢铁业的产量已经连续9年居世界之首,但这绝不表示中国是钢铁强国。产量的辉煌掩盖不了钢铁业的内在危机。
中国钢铁生产能耗大,每生产一吨钢所用的矿石、煤炭、电力等资源远远高于发达国家,甚至世界平均水平。而且,随着这些年钢铁业发展,一些地方大炼钢铁,单位钢材消耗资源量在递增。
钢铁业发展的结果是进口大量矿石,加工成低档钢材之后又大量出口,消耗了宝贵的资源,造成煤电的全面紧张,留下了污染,只赚到了微不足道的利润。
(4)新中国钢铁历史扩展阅读:
钢铁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大型钢铁生产企业间并购整合与资本运作日趋频繁,国内优秀的钢铁生产企业愈来愈重视对行业市场的研究。
特别是对企业发展环境和客户需求趋势变化的深入研究,详见前瞻《中国钢铁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正因为如此,一大批国内优秀的钢铁品牌迅速崛起,逐渐成为钢铁行业中的翘楚。
⑸ 中国历年钢铁产量
据从1896年到1948年的半个多世纪的统计,全中国累计的钢产量只有760万吨(包括机械厂的钢产量在内)。其中达到最高年产量的1943年,也只有92.3万吨,而且绝大部分产量还分布在日本侵占的东北地区。发展概况由于受到战争的影响,1949年全国钢产量只有15.8万吨,居世界第26位。
1952年全国钢产量为135万吨,1983年达到4002万吨,增长了28.6倍,平均每年的递增速度为11.6%。1949~1983年,中国累计产钢5.47亿吨,生铁5.75亿吨,钢材3.87亿吨。
产地分布 钢铁工业的地区分布发生了可喜变化。旧中国的钢铁工业由于被日本帝国主义垄断,主要集中在东北一隅,如1943年东北的钢产量就占全国钢产量的94.5%,分布极不合理。到1952年,沿海各省、市、自治区(未计台湾省)钢产量占全国的比重高达85.8%。
东北地区钢产量占全国的比重达70%。但经过30多年建设,布局已经发生了可喜的变化。1983年,沿海各省、市、自治区钢产量占全国的比重已降到57.3%,东北地区钢产量占全国的比重也降到了25.5%。
(5)新中国钢铁历史扩展阅读:
铁矿石是钢铁工业的主要原料。70年代后期,全世界铁矿石总储量约为3500亿吨,其中富矿储量约为1500亿吨(以上均不包括中国的储量)。苏联铁矿石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近三分之一,居世界首位,以下依次是巴西、玻利维亚、加拿大和澳大利亚。
这五国铁矿石储量之和占世界总储量的90%左右。苏联70年代各年的铁矿石产量为1.95~2.46亿吨,占同期世界年总产量的四分之一强,是最大的铁矿石生产国。
澳大利亚、巴西、美国、中国、加拿大的铁矿石产量依次占第二至第六位。铁矿石资源丰富是发展钢铁工业的重要条件。全世界平均的矿铁比总的趋势是下降的,20世纪50年代末高于2.00,60年代末降为1.80左右,70年代末又降至1.70左右。
⑹ 1949年以来我国钢铁产量的变化产生了什么影响
(3)1949—1957年,我复国钢制产量迅猛发展的原因是什么?1957—1958年,我国钢产量为什么差不多翻了一番?1949年以来我国钢产量的变化产生了什么影响?(6分)
(4)1949—1958年我国钢产量的急剧增加反映出当时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现代化建设的模式是什么?为什么要实行这样的模式?(4分)
(3)问考查了我国过渡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在工业建设中的成功经验及教训;
(4)问从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国内、国际背景角度考查当时采取相关措施的特点及原因。
⑺ 谁知道中国近代钢铁的发展(详细) 急用 谢谢!~
19世纪下半叶清政府发展近代军事工业,制造枪炮、战舰,大量输入西方国家生产内的钢铁。1867年进口钢容约8250t,1885年约9万t,1891年增加到170万担(约13万t)。进口钢逐渐占领了中国的市场,使传统的冶铁业难以维持生产,而国内钢铁消耗量又不断增加。因此近代钢铁工业的兴起就成为时代的需要。
1871年(清同治十三年),直隶总督李鸿章、船政大臣沈葆桢请开煤铁,以济军需,上允其请,命于直隶磁州、福建、台湾试办。1875年,直隶磁州煤铁矿向英国订购熔铁机器,因运道艰远未能成交。此事表明,当时已开始注重举办新式钢铁事业。1886年,贵州巡抚潘蔚创办青
⑻ 中国四大钢铁是什么
中国四大钢铁厂:
1、宝钢集团有限公司
宝钢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宝钢(Baosteel),是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监管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它的总部位于上海。子公司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宝钢股份,是宝钢集团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
宝钢集团公司(简称“宝钢”)是中国最大、最现代化的钢铁联合企业。
2016年8月,宝钢集团有限公司在"2016中国企业500强"中排名第57位。
2016年9月22日,国资委同意宝钢集团与武汉钢铁(集团)实施联合重组。根据公告,宝钢集团有限公司更名为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作为重组后的母公司,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整体无偿划入,成为其全资子公司。
2、鞍山钢铁集团公司
鞍山钢铁集团公司,即鞍钢集团公司(简称鞍钢集团或鞍钢),成立于2010年5月,由鞍山钢铁集团公司(简称鞍山钢铁)和攀钢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攀钢)联合重组而成。鞍山钢铁始建于1916年,是新中国第一个恢复建设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和最早建成的钢铁生产基地,被誉为“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共和国钢铁工业的长子”;攀钢是世界最大的产钒企业,是我国最大的钛原料和重要的钛白粉生产基地以及重要的铁路用钢、无缝钢管、特殊钢生产基地。重组后的鞍钢集团公司已形成跨区域、多基地、国际化的发展格局,成为国内布局完善、最具有资源优势的钢铁企业。曾获得国家首批“创新型企业”、首批“全国企事业知识产权示范单位”荣誉称号和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成就奖。是国内首家具有成套技术输出能力的钢铁企业。2011年名列世界500强第462名。目前,鞍钢集团具备钢铁产能3860万吨。
鞍山钢铁集团公司和攀钢集团有限公司现为鞍钢集团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2016年8月,鞍钢集团公司在"2016中国企业500强"中排名第118位。
3、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
诞生于1919年,已有85年历史。该厂隶属于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主流程的工序厂。下设10个科级机构,其中包括一高炉工段、三高炉工段、一烧结车间和二烧结车间四个生产单位及生产计划科、技术科研科、设备科、厂长办公室、党群办公室6个职能科室。年末在册职工1352人、在岗职工1049人。在岗职工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306人、高中学历的316人、技校、中专学历的266人,大专、大本学历的155人,研究生6人,分别占在岗职工的29.2%、30.1%、25.3%、14.8%和0.57% ;具有高级职称的4人、中级职称的53人、初级职称的106人;岗位操作人员870人,其中:技师12人、高级工65人、中级工403人 ,高级工及技师占操作岗位职工的8.83%。
该厂拥有一号、三号两座现代化大型高炉,容积各为2536立方米,合计5072立方米;7台机上冷却烧结机、总面积585平方米。主要生产炼钢生铁及自用烧结矿。全厂占地面积418077平方米,年末固定资产原值 38.17亿元、净值17.00亿元。该厂坚持“优质、高效、低耗、长寿、清洁”的生产方针,不断探索具有首钢特点的操作规律,针对内外部条件的变化 ,深入研究了生产中遇到的渣系、布料、炉缸侵蚀和长寿等新问题,高炉生产长期顺行、稳定、高产,消耗大幅度下降。全年共产生铁402.42万吨、高炉利用系数2.22 吨/立方米.日、入炉焦比424.8 千克/吨、综合焦比498.8千克/吨、煤比70.1千克/吨、燃料比517.3千克/吨 、工序能耗462.1千克/吨。炼铁从业人员劳动生产率17749吨/人.年,达到国内同类型高炉的先进水平。年产烧结矿669.66万吨,创7台机生产的历史新水平。
4、武汉钢铁公司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是新中国成立后兴建的第一个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于1955年开始建设,1958年9月13日建成投产,是中央和国务院国资委直管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本部厂区坐落在湖北省武汉市东郊、长江南岸,占地面积21.17平方公里。武钢拥有矿山采掘、炼焦、炼铁、炼钢、轧钢及物流、配套公辅设施等一整套先进的钢铁生产工艺设备,并联合重组鄂钢、柳钢、昆钢后,成为生产规模近4000万吨的大型企业集团,居世界钢铁行业第四位。
2016年8月,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在"2016中国企业500强"中排名第144位。
⑼ 新中国的第一个钢铁企业是
鞍钢
⑽ 大炼钢铁是我国的哪一历史时期,中国正处于怎样的状况
1. 历史条件:
⑴.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制定的历史条件:
①.民主革命遗留问题基本解决,党和人民政府赢得了人民的拥护,政权巩固;
②.国民经济恢复发展,人民政府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初步形成;
③.抗美援朝胜局已定,为经济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⑵.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制定的历史条件:
①.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②.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为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基础;
③.中共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全国人民热情高涨,迫切要求尽快改变经济文化落后状态;(忽视客观规律、背离八大方针、经济建设中左倾思想滋长)
2. 侧重点:
①.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一化三改造”,优先发展重工业,目的是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②.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侧重于多快好省的“快”字,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的高速度;
3. 影响:
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后,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同时并举,三大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一五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起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由于工作过粗过急,遗留了一些问题;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提出后,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忽视了客观规律,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导致三年经济困难;
4. 认识:
经济建设要从实际出发,遵循客观规律;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
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提出后,毛泽东和党的一些领导人片面追求社会主义建设的高速度,同时主观地认为农业合作社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的程度越高,越能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因此,1958年党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大跃进”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但没有使经济建设真正跃进。根本原因在于: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脱离,严重违背了经济规律,脱离了中国国情;大跃进提出“以钢为纲”,以大炼钢铁为中心,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