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外国有没有从中国的史料中,发现他们国家没有记载过的历史
这个太久远的不好说,但是近代史当中,肯定是有很多证据的。就比如说慰安妇时间,韩国等国家,就可以从我们国家的史料当中,找到日本凌辱妇女的证据,还有记录的一些不被他们知道的事件。当然,除了这些,我们还可以推断出一些国家,他们能够在我国寻找历史资料的可能性。
还有很多其他的国家,都可以在我们国家发现自己国家的历史。因为中国这么大,有很多的奇人异事。很多来自国外的大人物,在中国留下的足迹,都很可能被记载到中国的史料当中。其他国家如果来看中国的史料,相信肯定会有所发现的。这就是一个历史悠久,越来越昌盛的国家的底蕴。
B. 几个关于史料的问题
上下五千年,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纵观古代各朝的服饰,可谓各有特色,秦汉服饰古朴庄重,大唐服饰华贵富丽,宋朝服饰娟秀精巧,明朝服饰高雅堂皇,清朝服饰华美雅致……一、远古时期
远古时期,服饰的起源是出于实用。原始人类使用兽皮和树叶等来遮盖自己的身体,穿戴动物的皮毛用于保暖。石器时代后期,人类逐渐发明了骨锥和骨针,从而创造了原始服装。约5000年前,中国产生原始的农业和纺织业,于是人们开始用麻布做衣服。后来人们又发明了养蚕业,丝绸就出现了。
二、先秦时期
先秦时期是指夏、商、周和战国时期,即公元前21世纪至前3世纪。先秦时期的服饰实质上是统制者的工具。周朝时期出现了冕服,其制度的确立,是周朝国家意志的具体反映,对中国古代服装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与此同时,“深衣制”,即上衣下裳连接在一起的形式也出现了,并逐渐普遍地被采用。战国时妇女普遍穿宽边缠绕式的肥大曲裾深衣。衣服的左襟展开时呈三角状,穿时将其环腰部一圈,再用腰带扎好,配上横线与斜线并用的镶边,总体表现出静中有动、动中带静的装饰效果。
三、秦汉时期
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秦汉时期的服饰日益讲究,着装也渐趋华丽。女装方面有作为礼服的深衣和日常之用的襦裙。深衣一改战国时期的肥大,转而形成瘦且窄的特点。裙裾长可及地,下摆一般呈喇叭状,行走时不会露出脚裸。衣袖有宽窄两种形式,袖口大多镶边。衣领部分很有特色,通常左右交叉,领口很低,可露出里衣。劳动女子总是上穿短襦,下着长裙,腰带长垂。秦汉以黑色为尊贵之色,衣饰也以黑色为时尚颜色。汉武帝时期开辟的“丝绸之路”将秦汉服饰推向了世界,它的意义在于:悠久的中国服饰文化,从此得以在世界各地传播与扩大。
四、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时期,传统的深衣制在妇女中间尚有人穿着。与汉代相比,它已有较大的差异。其中“纤髾”是典型的装饰。“纤”是一种近似三角的饰物,层层相叠,固定在下裙摆部位。而“髾”是指缀在身后飘带。到南北朝时,这种服饰又变化为飘带和纤合成一体,纤变得更长。此时宽肥的女子裙衫成为服装的主流。
五、隋唐时期
隋唐服装,无论官服或民服,男装或女装,都表现出开放的思想和开拓的精神,充分反映了鲜明的时代性。它的空前繁荣,突出体现在女装上,其主要特点是服装款式华贵富丽、开放大度;穿着方式不拘一格、形式多样;装扮配饰富丽堂皇、大胆考究。唐朝出现的女官,其身着青色衣裙,圆领、无束腰、下摆袭地;头戴青帽,两耳正上方各饰有两带。唐代仕女服装的特点是云发后拢成髻,低胸裙腰高束,肩披轻纱,旷达而华贵,流露出优雅与飘渺,恢弘与大气。盛唐以后衣袖变宽,渐流行大袖衫。
六、宋元时期
宋代妇女开始缠足,长裙之下隐约露出三寸金莲。此时以娇小为美,服饰制作都娟秀而精巧。元代妇女分贵族和平民两种着衣形式。贵族多为蒙古人,以皮衣皮帽为民族装,材料多为貂鼠皮和羊皮。其式样多为宽大的袍式,但衣袖形似灯笼,袖口窄小,袖身宽肥。由于衣长拖地,贵夫人行走时必有女仆牵拉。这种袍式肩部装饰十分华美。面料质地十分考究,采用云锦、茸类及毛毡织物,颜色多为红色。
七、明朝时期
明代时棉花的大量种植使棉制品取代了丝、麻的地位,成为人们服装的主要原料。明代女装上衣拉长,露裙缩短,衣领也从宋代的对襟领变为圆领为主。裙边均有绣边,起装饰的作用。那时裙褶十分盛行,有的褶纹细密,有的宽大,有的还将整个裙用手工做成细褶纹,叫做“百褶裙”。明代女子冠服制度更加完备。有一种特殊式样的帔子,由于其形美如彩霞,故名“霞帔”。它与“凤冠”一起成为最具代表性的贵妇礼服,即使是一般的平民女子,在出嫁时也穿戴凤冠霞帔。它所表现的女子形象成为古代妇女的典型,因此它在中国妇女服装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历史意义。
八、清朝时期
清朝入关以后,衣袖短窄,素朴肃穆的满族旗装在服饰中取得了统治地位。旗装的特点为用料节省、制作简便、穿着便利。满族女子着旗袍,清朝旗袍多为圆领,衣扣均在右侧,一般为五粒。衣袖、衣身平直,在襟边、领边和袖边都饰有宽边花纹,整体看来较为保守。但不同时期的旗袍个性特征也是比较鲜明的。现在旗袍几乎成为中国女性的代表性装束,它在服装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总的说来,各朝代的服饰是不断发展的,它们的特点鲜明各异,体现了不同朝代的文化特点以及人们的审美观念,也体现出不同时期人类的智慧。由于民族和地域的关系,每一个朝代的服饰都融入不同的特色,所以才使得中国文化如此绚丽多姿、丰富多彩,争奇斗艳。徜徉在这些千姿百态,美不胜收的中国古代服饰中,我们更加体会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底韵和内涵,博大与精深。真可谓是“此衣只应天上有”
玄烨亲征噶尔丹、驱准保藏及弘历平定准噶尔等战役
隋朝对外关系发展的基础上,唐朝的对外关系获得了进一步发展。与唐来往的国家更多,使节往来更频繁,因此,中外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也更发达起来。不少国外的东西传入国内,丰富了中国人民的生活,而我国的产品、技术和文化,也大量传到各国去,对各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发生了很大影响。
一、唐朝在当时世界上的地位
由于唐朝经济稳步发展,文化高度繁荣,国力强盛,在当时世界上是最先进的国家,处于世界历史的先导地位,亚非地区,许多国家的使节、商人、学者、艺术家、僧侣、愿意到唐朝、到长安。来求学、贸易。当时交往国家多达 70 多个,外国贵族多派子弟到长安的太学学习中国文化。
其次,唐代便利的交通及管理制度为国际交往提供了方便。陆路四通八达。海路开辟更多,有三条路去日本。并开辟了从广州越南海到东南亚,西亚及埃及和东非的海上交通。因此,唐在当时国际上有很高的声望,是世界各国经济文化交往的中心。
2吴敬梓
施闰章、宋琬、王士禛、朱彝尊、查慎行、赵执信等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C. 推荐几本关于世界史的书
日本式方面:
1、《日本历史(上、中、下全三册) 》 作者:(日)井上清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日本人自己写的日本通史)
2、《日本史》 作者:吴廷璆 出版社:南开大学出版社
(国内目前介绍日本历史比较全面的一本书,非常厚,适合历史专业人士)
3、《大国通史——日本通史》 作者: :冯玮 出版社: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相对通俗易了解,适合非专业想了解日本历史的人士)
4、《这才是日本史》 作者:何畏岩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戏谑口吻讲史,适合快餐般对日本历史有大致了解的人士)
《欧洲文艺复兴史》一书是“民国学术文化名著系列”之一的“欧洲文艺复兴史”专著,是中国近代著名军事理论家、军事教育家蒋百里所撰,梁启超为之作序。全书共九章:总论、意大利之文艺复兴、法国之文艺复兴、北欧之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文艺复兴之结束。其核心思想在于:文艺复兴者,由复古得解放也。所谓复古者,断非恢复古制也,乃是找寻文艺所以存在发展之根本也。
欧洲史
((英)诺曼·戴维斯所著书籍)
《欧洲史(上下)》是2007年由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英)诺曼·戴维斯。
《欧洲史(上下)》以时间为主线由快到慢逐渐推进,第1章覆盖了长达百万年的史前时期,而在最后一章讨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至《欧洲史(上下)》出版当年为止的46年间的历史。
中国历史方面的书籍可谓汗牛充栋,如果拿“值得一看”来做标准,也是数不胜数
通史教材类(可用于入门)
王伯祥、宋云彬:《开明中国历史讲义》(民国时期的畅销教材,大略相当于高中历史课水平)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北大通识课教材,经过多年课堂提炼而成,属于中规中矩的中式教材,全面鸟瞰中国历史的不错选择,受“唯物史观”影响也还算小)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复旦的通识教材,观点新颖有趣,简明易懂,很好的入门书,值得一读)
翦伯赞(主编):《中国史纲要》(全二册)(我国的大学中国历史标准教材,编者都是北大历史系的大牛,虽然受“唯物史观”影响很大,有很多时代局限,但也不失为一部好书)
傅乐成:《中国通史》(台湾比较有名的教材,傅斯年之侄的作品,材料和观点都比较新颖,整合了很多史学的新成果,算是一本集大成的著作)
卜正明(主编):《哈佛中国史》(全六册)
自《剑桥中国史》之后西方汉学界又一部通史名著,视野很开阔,不像国内同类著作过于重视政治史,很能反映近年来的西方汉学新进展,稍显遗憾的是对近年来国内历史学界的成果引用不多,但也不必苛责,作为教科书式的通史著作已经很赞了。 比《剑桥中国史》简明,翻译质量也好很多,近年来的同类著作《讲谈社中国的历史》各本之间质量参差不齐,统一性很不好,感觉像是找了一系列类通史作品拼成的,而《哈佛中国史》属于统编约稿,前三卷还是成于一人之手,统一性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吕思勉:《白话本国史》、《中国通史》(《白话》是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中国通史,虽是一部学术性的专著,但预设的读者对象却是青年学生,史识丰富,笔调流畅,数年内不断重印再版,是二三十年代发行量最大的一部中国通史,吕先生的叙事往往都是有横向态势的展开,由大到小,由远至近,将所叙述的事件置于一个宽阔的时空范围,高屋建瓴,四方周赡,以获“通方之见”。《通史》可与之同看)
张荫麟:《中国史纲》(可惜张荫麟先生只写到西汉就英年早逝了,“文笔流畅优美,运思遣事之情深意远,举重若轻,在通史著作中当时称绝,后也罕见”——王家范语)
夏曾佑:《中国古代史》(在中国近代史学史上有相当大的影响,开创了以新的章节体载撰写通史的先例,可惜也只写到南北朝)
钱穆:《国史大纲》(钱穆先生的巨著,各大书单的常客,里面埋着七八十个博士论文题目。本书以政治、经济、文化为切入点,基本走的都是大脉路,充分发挥了作为史学家条理清晰逻辑严密的特长,对各时期的政经文变化和原因都有所归纳和总结,严谨而全面,而对历史书籍一般着墨最多的战争方面倒是内容很少。书中对政治制度变化的研究最为完备和成熟,于政治史中见文化史)
邓之诚:《中华两千年史》(里面直接引用了很多大段的原始史料,对于想进阶的读者来说,读读还是不错)
D. 求二十四史(前四史也可以) 世界史类似的史料 最近对历史什么的很感兴趣 来者都不拒 [email protected]
1、《史记》汉·司马迁著,130卷。
2、《汉书》东汉·班固著,100卷。
3、《后汉书内》南朝宋·范晔著,120卷
4、《三国容志》西晋·陈寿著,65卷。
5、《晋书》唐·房玄龄等著,130卷。
6、《宋书》南朝梁·沈约著,100卷。
7、《南齐书》南朝梁·萧子显著,59卷。
8、《梁书》唐·姚思廉著,56卷。
9、《陈书》唐·姚思廉著,36卷。
10、《魏书》北齐·魏收著,130卷。
11、《北齐书》唐·李百药著,50卷。
12、《周书》唐·令狐德棻等著,50卷。
13、《隋书》唐·魏征等著,85卷。
14、《南史》唐·李延寿著,80卷。
15、《北史》唐·李延寿著,100卷。
16、《旧唐书》后晋·刘昫等著,200卷。
17、《新唐书》宋·欧阳修、宋祁著,225卷。
18、《旧五代史》宋·薛居正等著,150卷。
19、《新五代史》宋·欧阳修著,74卷。
20、《宋史》元·脱脱等著,496卷。
21、《辽史》元·脱脱等著,116卷。
22、《金史》元·脱脱等著,135卷。
23、《元史》明·宋濂等著,210卷。
24、《明史》清·张廷玉等著,332卷。
E. 史料记载中人类最早出现于什么时间,在哪里
南方古猿。
南方古猿(学名australopithecus)是人科动物的一个已灭绝的属。是正在形成中的人的回晚期代表。生存于答距今大约五百五十万年前至一百三十万年前。
南方古猿化石第一次被发现是在1924年,在南非西北省的塔翁(Taung)地区,为6岁左右的幼年个体。以后又在东非、非洲南部连续发现类似化石,包括头骨、骨盆和四肢骨等。
(5)世界历史史料扩展阅读:
现在所知道的南方古猿包括几个不同的种。有的身体粗壮,脑子比较大;有的身体比较矮,脑子比较小;有的有比较明显的类人猿特征,有的明显属于人的类型。但是,它们有着共同的特点,即都已能直立行走,使用天然工具,离开森林,活动于开阔地带。
南方古猿处于从猿向人的转变过程中,他失去了一些猿的特征,比如尖锐的牙齿和锐利的爪子;他的生活环境又发生了改变,从树栖的丛林生活来到了地面。
在那个时候,与其他凶猛的动物比起来,南方古猿处于弱势,因为他没有其他动物的力爪和尖锐的牙齿,两足又使他跑动起来非常慢。
F. 历史,世界历史综合
世界历史提纲(上) 第一单元 人类文明的开端第1课 人类的形成
一、 人类的出现
1、★P.2人类的起源:距今大约三四百万年前的非洲南方古猿。
2、P.2南方古猿属于“正在形成中的人”。
3、P.3“正在形成中的人”的四个阶段: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
4、★P.3世界三大主要人种:
(1)出现时间:晚期智人时期
(2)名称:黄种人、白种人和黑种人
(3)区分依据:人的体貌特征
(4)形成主要原因:是不同自然地理环境等众多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
二、氏族社会
1、P.4母系氏族公社及其特点:
(1)群婚制;(2)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3)妇女主导社会
2、P.4父系族公社及其特点:
(1)婚姻关系相对固定;(2)出现商品生产;(3)出现社会分工;(4)人们“既知其母,又知其父”。(5)男子主导社会。
第2课 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一、埃及——金字塔的国度
1、P.7地理位置:位于非洲东北部的尼罗河流域。
2、★P.7金字塔是埃及法老的陵墓。
3、狮身人面像是埃及文明的标志之一。
二、古代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
1、P.9地理位置:亚洲西部的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
2、★P.9汉谟拉比法典
(1)制定者:汉谟拉比
(2)目的:为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3)地位: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4)石柱上的文字:楔形文字
(5)P.13“空中花园”被称为世界七大奇观之一。
三、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1、P.10地理位置:亚洲南部的印度河、恒河流域。
2、★P.10种姓制度:
(1) 制定者:雅利安人
(2)P.11主要内容:
等级名称
社会阶层
职责和义务
婆罗门
祭司、贵族
掌握神权
刹帝利
国王、武士和官吏
把持国家军事和行政大权
吠 舍
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
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第一、第二等级
首陀罗
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
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主阶级的剥削和奴役,干最低贱的职业
(3)影响: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对后来印度社会带来了不良影响。
P.13东方文明的共同点:(1)发源于大河流域,水源充足,土壤肥沃。
(2)位于北纬20°—北纬40°,气候适宜。
(3)以农业文明为主。
第3课 西方文明之源
一、古代希腊——西方文明的发源地
1、P.14发祥于克里特岛的爱琴文明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
2、雅典:
(1)前6世纪成为著名的奴隶制共和国。
(2)★★P.14伯利克里改革(前5世纪后半期)
①P.14背景:雅典奴隶制经济的繁荣,进入全盛时期。
②P.14--15主要内容:A扩大公民的权利(成年男子),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B鼓励学术研究、发展文艺、重视教育。
③影响:把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被看作是现代民主政治源头。
3、P.19希腊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发源地。
4、斯巴达崇尚武力
二、罗马共和国的兴亡
1、P.16地理位置:意大利半岛的台伯河。
2、★P.16--18古罗马历史发展线索:
前8世纪(罗马城建立)→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建立,元老院掌握实权)→前2世纪(通过三次布匿战争称霸地中海)→前27年(屋大维建立帝国)→395年(罗马帝国分裂:西罗马、东罗马)→476年(西罗马帝国被日耳曼人灭亡,西欧奴隶社会终结,比中国晚951年)。
第二单元 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
第4课 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一、古代日本
1、P.24统一:5世纪大和奴隶制国家统一了日本。
2、★★P.25大化改新(646年)
(1)背景:①国际:中国隋唐的统一、繁荣和强盛;
②国内:社会矛盾尖锐,政局混乱。
(2)主持者:孝德天皇
(3)主要内容:
①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
②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4)意义: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5)启示:①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
②扩大开放,学习世界先进文明。
二、P.25阿拉伯国家的建立
1、背景:半岛长期分裂,部落相互仇杀;人民渴望统一
2、★P.25--26伊斯兰教的创立和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1)610年穆罕默德在麦加创立伊斯兰教。
(2)622年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并把它作为伊斯教兰教历元年。
(3)630年重返麦加,成为政治和宗教领袖。
(4)632年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阿拉伯国家建立起来。
第5课 中古欧洲社会
一、等级森严的欧洲封建社会
1、★(P.28)5世纪日耳曼人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起法兰克王国。
2、P.28查理马特改革(8世纪前期)
(1)主要内容:变无条件赏赐土地为有条件的分封土地。
(2)影响:形成封建等级,促进了欧洲封建社会的形成。
3、★P.29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
(1)以土地为基础和纽带。
(2)权利对应义务,依次互为主从。
二、基督教会势力的膨胀及其表现
(1)经济上:罗马教廷和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
(2)政治上:罗马教廷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3)思想上:严格控制人们的思想,垄断文化教育,是西欧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三、P.30--31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10世纪)
1、以手工业和商业为中心。
2、城市内部的矛盾和斗争(12世纪琅城取得自治权斗争的胜利)
3、P.31出现市民阶级,后来发展成早期资产阶级,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四、★拜占廷帝国的灭亡
1、P.31名称的由来:由东罗马帝国定都君士坦丁堡。 君士坦丁堡原称拜占廷,因此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廷帝国。
2、P.32灭亡:15世纪中期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灭亡。
第三单元 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
第6课 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
一、希波战争(前5世纪早期)
1、P.36波斯帝国的形成:前6世纪,古代伊朗以波斯人为中心形成波斯帝国。
2、★P.36希波战争:
(1)交战双方:希腊和波斯
(2)结果:以波斯的失败而告终
(3)实质:是东西方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一次重要碰撞
(4)影响: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5)链接:现代的马拉松长跑起源于希波战争中的马拉松战役
二、★P.37亚历山大大帝东征
1、马其顿国的兴起(前4世纪,希腊北部)
2、东征路线:小亚细亚→埃及→两河流域→波斯→印度
3、东征的结果:地跨三洲,定都巴比伦
4、影响: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三、★★P.38罗马帝国的扩张与文化传播
1、帝国的扩张与强盛(2世纪达到最大规模)
2、帝国强盛的表现:疆域广阔、地跨三洲;局势安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基督教、拉丁字母是世界最通用字母);外交开放(与中国东汉有官方往来)
3、帝国强盛的原因:(1)内战停止;(2)统治加强。
4、扩张的影响:一方面充满着暴力;另一方面罗马文化渗透到统治地区。
四、共识:古代战争充满着暴力,奴役和压迫,但客观上也导致了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第7课 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一、P.41古代连接东西方的商路(丝绸之路)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二、阿拉伯人在传播东西方文化中的贡献
1、传播自身文化(包括数学、天文学、医学等知识以及伊斯兰教等)
2、沟通东西方文化,将东方文明传入西方(特别是中国文明),同时也翻译并保存了许多古希腊著作。
三、★P.41阿拉伯数字
1、来源:古代印度的梵文字头
2、创造者:古代印度人
3、传播:阿拉伯人
4、意义:计数方便快捷,促进了世界文化传播
四、P.43马可·波罗及其成就
1、马可·波罗的简历:
(1)来中国前:意大利人,1271年随父来中国;
1275年沿“丝绸之路”来中国。
(2)在中国:得到忽必烈赏识,在元朝廷中任职;
会说蒙、汉两种语言,奉命外出视察。
(3)回国后:参加同热那亚人的战争,狱中口述东方见闻。
2、★P.43《马可·波罗行纪》及其影响:
(1)主要内容:记述马可·波罗的东方经历和见闻,描绘东方富庶。
(2)影响: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憧憬和向往,促进了新航路的开辟。
第8、9课 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
一、★P.46古老文字的演变
埃及的象形文字(前3000年)和西亚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基础)→腓尼基字母→希腊字母→拉丁字母(世界最通用)
二、★★P.47--48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
名称
时间
创始人
教义
节日
经典
佛 教
前6世纪
乔达摩·悉达多
众生平等、因果报应、忍耐顺从
“成道节”
《佛 经》
基督教
1世纪
耶 稣
忍受苦难
死后升入天堂
“圣诞节”
《圣 经》
伊斯兰教
7世纪
穆罕默德
信仰“真主”安拉
“开斋节”
《古兰经》
现在通行的公元纪年,就是以传说中“耶稣出生”之年算起的,这一年是公元元年。
三、★科技:P.51阿基米德:
1、主要成就:发现了“杠杆定律”和浮力定律,发明了螺旋式水车。
2、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整个地球。”
含义:知识能够改变世界面貌(体现了杠杆原理)
启示:科学的力量是无穷的。
3、优秀品质:勤于思考,勇于探究,忠于祖国
四、★文学与戏剧
1、P.52古希腊盲诗人荷马的《荷马史诗》,是研究早期希腊社会的重要史料。
2、P.52《俄底浦斯王》(索福克勒斯)注重人物性格和心理的刻画
3、P.52《天方夜谭》是阿拉伯的民间故事集
五、★P.53建筑
麦加大清寺:“圣寺”、“禁寺”,克尔泊神庙为寺中心
巴黎圣母院:是巴黎最古老、最高大的天主教堂,被雨果称之为“石头的交响乐”。
第四单元 步入近代
第10课 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一、★★文艺复兴
1、P.58兴起的时间和地点:14世纪的意大利
2、P.58指导思想(核心内容):人文主义思想
3、P.58形式:弘扬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
4、P.58实质:新兴的资产阶级文化
5、P.59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人 物
国 别
代表作品
地 位
但 丁
意大利
《神曲》
先驱
达·芬奇
意大利
《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艺术大师
莎士比亚
英 国
《罗米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
文学巨匠
6、P.60文艺复兴的意义: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二、★★新航路开辟
1、P.60原因:(根本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目的):追求东方财富;(动力):《马可·波罗行纪》的影响。
2、P.60条件:指南针、造船和航海技术、地圆学说
3、P.61经过:
人物
时间
资助国
航 线
备注
迪亚士
1487年
葡萄牙
葡萄牙→好望角
最早开辟新航路
★哥伦布
1492年
西班牙
西班牙→大西洋→古巴、海地
发现美洲新大陆
达·伽马
1497年
葡萄牙
葡→好望角→印度洋→印度
最早到达东方
麦哲伦
1519年
西班牙
环球航行
环球航行第一人
4、★P.61--62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密切了亚、美、非三大洲之间的交通往来,使世界连成一个整体,使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第11课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一、P.67原因:封建专制阻碍资本主义发展(阶级矛盾)
二、P.67领导: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三、P.68导火线:1640年苏格兰人民起义
四、P.68开始:1640年新议会召开,资产阶级要求限制王权
五、P.68决战:1645年的纳西比战役
六、P.68高潮:1649年处死国王、建立共和国
七、P.68独裁:年克伦威尔就任“护国主”
八、P.69复辟:查理二世、詹姆士二世
九、P.69政变:1688年“光荣革命”,另立新国王
十、★★P.69胜利: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确立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专政的君主立宪政体。
十一、★★P.69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影响:推翻了封建专制,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程(世界近代史开端)
第12课 美国诞生
一、P.72原因:英国殖民统治压制了北美资本主义发展(民族矛盾)
二、领导:资产阶级和种植园奴隶主
三、P.73导火线:1773年波士顿倾茶事件
四、★P.73开始:1775年4月来克星顿枪声
五、★P.74建国: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宣告美国诞生。
六、P.74转折:1777年10月萨拉托加战役是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七、P.74胜利: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八、★★P.75联邦政府的建立:1787年美国制定了宪法,规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实行总统制。(其思想理论基础是法国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
九、★★P.76美国独立战争的影响: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 “三权分立” ),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也起了推动作用。
十、★★★评价华盛顿
华盛顿是美国独立战争期间的重要领导人,有“美国国父”之称。独立战争期间任大陆军总司令,他领导美国人民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独立战争胜利后,他又主持制定了美国的1787年宪法,建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但保留了南方的奴隶制度,且没有消除种族歧视。
第13课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一、法国大革命
1、P.78原因:封建等级制度激化了社会矛盾
2、领导:资产阶级
3、P.78导火线:1789年三级会议的召开
4、★P.78开始:1789年7月14日攻占巴士底狱
5、★★P.78重要文件:《人权宣言》(1789年,大资产阶级,制宪会议)
6、P.79建立共和国:1792年废除君主制,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7、P.79高潮:以罗伯斯庇尔为首的雅各宾派专政,把法国革命推向高潮。
8、★★P.79:法国大革命的影响:摧毁了封建专制,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二、P.81拿破仑帝国
1、崛起:在抗击反法同盟和镇压国内叛乱的斗争中显示了军事才能。
2、P.81夺权:1799年发动“雾月政变”,夺取政权。
3、P.81称帝:1804年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军事帝国。
4、P.81措施:
(1)对内:巩固资产阶级统治,颁布《法典》。
(2)对外:多次打败反法同盟,对外扩张,控制了欧洲很多国家。(前期是自卫战争,后期是侵略战争)
5、P.81覆灭:1814年拿破仑帝国覆灭,封建势力复辟。
6、★★★评价拿破仑:拿破仑是法国大资产阶级的军事家、政治家,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皇帝。青年时期的拿破仑在平息国内叛乱、抗击外国战斗中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1799年底,他发动政变,夺取了政权,1804年加冕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为巩固资产阶级统治,颁布了《法典》,对外多次打败欧洲反法同盟,扫荡了欧洲的封建势力,同时也损害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利益,激起当地人民的反抗,最终葬送了法兰西第一帝国。
资产阶级革命期间的主要文献
文献名称
颁布时间
颁布机构
意 义
《权利法案》
1689年
英国议会
为限制王权提供了宪法保障,标志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旅专政的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人权宣言》
1789年
法国
制定会议
体现了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等级制度,提倡自由平等的进步要求,但宣扬私有财产的神圣不可侵犯
《独立宣言》
1776.7.4
北美
大陆会议
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标志着美国的诞生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宅地法》
1862.9
林肯政府
激发了广大黑人和农民的战争积极性,扭转了南北战争的局势
第14课 “蒸汽时代”的到来
一P.88、前提和条件
前提: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
条件:雄厚的资本,充足的劳动力、丰富的资源和原料、海外市场的扩大、手工工场时期的经验和技术。
二、P.88开始:时间:18世纪60年代,国家:英国。
行业:棉纺织行业;★标志:珍妮机的发明
三、过程:棉纺织业(珍妮机)→冶金采矿业→动力革新(标志性发明★瓦特改良蒸汽机)→交通运输业(★P.90史蒂芬孙的“旅行者号”机车、富尔顿的蒸汽轮船)
四、特点:部门相互促进,一国扩展到多国。
五、理论基础:牛顿力学理论。
六、新兴工业部门:棉纺织业、冶金采矿业、机器制造业、交通运输业。
七、进入的时代:P90★“蒸汽时代”
八、扩展:英国→欧美其它资本主义国家。
九、完成:时间:英国1840年前后;美国和法国19世纪中期。
标志:大机器生产基本上取代手工工场
十、★★★P.90工业革命的影响:
1、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
2、社会面貌变化:
①经济上近代化:商品经济成为主流,资本主义在经济上彻底战胜封建主义;机器代替手工,城市化加快。
②社会关系:产生新的对立阶级和矛盾(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③世界格局:确立了资本主义对世界的统治地位,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很高兴为你解答,希望能帮到你,祝学习进步,有问题欢迎追问,满意请点右上角或采纳为满意答案,谢谢!*^_^*
G. 世界历史
《夹缝中的六国(维也纳会议以来的中东欧历史) 》本书是一本中文东欧地区史。书中详细地叙述了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客、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和南斯拉夫六国自1815年维也纳会议以来的战后1968年的历史,由于作者是这个地区各国各民族人民历来遭受邻近大国德、意、奥、俄的侵略,兼并、凌辱,到起而反抗,争取民族独立为主题来写作的,因而本书也涉及了这些“夹在中间的国家”与邻近大国的关系史,其中包括苏联与东欧之间的内幕情况,书中的主要内容有:东欧各国民族复兴运动的发展;摆脱异族统治、大国控制,建立民族国家,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及各国所作出的反应,反法西斯斗争的胜利到建立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对欧欧各国的影响,作者在叙述历史事件的同时对重要的历史人物也作了扼要的介绍。本书所提供的史料,对我们了解和研究东欧的历史与现状,以及苏联与东欧的关系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东欧现代史》东欧人民民主国家建立和发展的历史。1918 年秋,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波兰、匈牙利人民开展民族民主革命,先后摆脱了奥匈帝国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建立了独立的民族国家。1919 年,匈牙利无产阶级建立了苏维埃共和国,但被国内外反动势力所扼杀。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波兰、阿尔巴尼亚被法西斯国家占领;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是法西斯德国的附庸。随着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这些国家和东德先后脱离了资本主义体系,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其途径大致可分为三类:①主要依靠本国人民的革命力量获得解放的国家,如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南斯拉夫人民在南共领导下,于1943 年11 月23 日成立了具有临时政府性质的民族解放委员会。这一天后来被定为国庆节。1945 年5 月15 日解放全国。同年11 月29 日宣布废除君主政体,成立共产党领导的联邦人民共和国,铁托任部长会议主席。阿尔巴尼亚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于1944 年5 月成立了反法西斯民族解放委员会,10 月改称临时民主政府。同年11 月29 日解放全国,这一天后来成为国庆日。1946 年1 月11 日,宣布成立人民共和国,霍查任部长会议主席。②既依靠本国革命力量,又得到苏军支持建立人民民主政权的国家,如罗、保、匈、波、捷等国。罗马尼亚各爱国力量和军队在苏军入境的大好形势下,于1944 年8 月23 日发动起义,推翻安东斯库法西斯政权。这一天后来定为解放日。翌年3 月,农民阵线领导人格罗查组成新政府。1947 年12月30 日,废黜国王,成立人民共和国。保加利亚人民在苏军入境的形势下,于1944 年9 月8 日发动起义,次日推翻反动政权,建立祖国阵线政府。1946年9 月15 日废除君主政体,成立人民共和国。10 月,季米特洛夫任部长会议主席。1945 年4 月14 日,苏军解放匈牙利全境,这一天后来定为解放节。翌年2 月1 日,匈牙利废除帝制,成立人民共和国。小农党领导人纳吉·费伦茨任政府总理。波兰人民在工人党领导下于1944 年在卢布林成立临时政府。翌年6 月,根据雅尔塔会议协议,吸收伦敦流亡政府和社会知名人士参加,在卢布林政府的基础上,组成临时民族统一政府。社会党人莫拉夫斯基任总理。1947 年初,宣布成立人民共和国。捷克斯洛伐克于1945 年4 月4日在科希策成立民族阵线联合政府。同年5 月5 日,布拉格爆发起义。9 日,苏军坦克部队开进布拉格,消灭了德军。这一天后来定为国庆日。翌年5 月,成立以捷共领导人哥特瓦尔德为总理的新的联合政府,贝奈斯任总统。③在苏军事管制下组织革命力量建立民主政权的国家,如民主德国。德国无条件投降后,由苏、美、英、法四国分区占领。1949 年9 月20 日,西占区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于是苏占区在同年10 月7 日宣布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威廉·皮克任总统,格罗提渥组成多党联合政府。东欧各国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基础上建立的政权大多是多党制的民主联合政府,资产阶级政党拥有相当势力。随着国际冷战的加剧,各国内部的斗争日益激化。各国共产党在苏联的支持下,经过1947—1948 年的激烈斗争,才最终确立起自己在政权中的绝对领导地位。
东欧人民民主国家普遍进行了民主改革和对城乡私人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展开了大规模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它们一般都仿效苏联模式,建立起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深入发展,这种体制越来越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苏南冲突发生后,南斯拉夫首先向传统的苏联模式提出挑战,探索自己的建设道路,从1950 年起开始实行自治社会主义制度,掀起了社会主义体制改革的第一次浪潮。在此前后,波、匈、捷等国的一些领导人也曾提出过按照本国特点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并对传统的斯大林模式提出疑问,但都被视为反马列主义的异端,遭到批判讨伐。1956 年苏共“二十大”给东欧国家以猛烈冲击,这年相继发生波兹南事件和匈牙利事件。此后,又有一些东欧国家走上了改革之路,在60 年代掀起了第二次改革浪潮。1968 年匈牙利开始全面推行新的经济体制,建立了一种既不同于苏联也不同于南斯拉夫的改革模式,如取消指令性计划,实行经济调节制度,使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结合等。其他东欧国家也先后进行了程度不同的改革。由于世界新科技革命以及70 年代中后期以来东欧国家严峻的经济形势等多种因素的推动,从70 年代末80 年代初开始,东欧国家又掀起了第三次改革浪潮。东欧国家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其发展很不平衡,阿尔巴尼亚一直坚持原有模式,罗马尼亚等国很少进行改革。
H. 世界史专业
世界历抄史是历史学的一门重要分袭支学科,内容为对人类历史自原始、孤立、分散的人群发展为全世界成一密切联系整体的过程进行系统探讨和阐述。世界历史学科的主要任务是以世界全局的观点,综合考察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历史,运用相关学科如文化人类学、考古学的成果,研究和阐明人类历史的演变,揭示演变的规律和趋向。
学生主要学习关于世界历史的基本知识,了解整体人类文明的-般发展历程和世界历史学方面研究的基本方法,应受到史学理论、外国语、史料学、历史地理学、国际政治学、国际经济学、国际关系学及文化人类学等方面的知识教育和基本训练。
而大学历史学专业学得比较多,就属于平铺过去什么都要学的,但不会太深入。 除了中国通史、世界通史之外,还有考古与文博、历史地理学等学科,另外就是各位老师开的专题课程了,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去听。
世界历史隶属于历史学之中,所以会更专门一些。不过选择学这个一定要学好外语哦,最好多学几门,光会英语是远远不够的。
I. 求:世界文明起源的有关史料~~
中国文明起源问题的探索
中国文明起源是个重要学术课题,它可以昂扬中华民族的意气,懿欤伟哉!也是考古学者、历史学者的科研任务,不可忘却。
一、当代前辈学者对中国文明起源的论述
关于研究中国文明起源问题,当代许多前辈学者,已经留下了不泯的业绩,如徐旭生先生,原名炳昶,有《一九五九年夏豫西调查“夏墟”的初步报告》。裴文中先生,字明华,在《中国新石器时代的文化》一书中,指出:“在我国历史的传说中有一个夏代,是殷商以前的时代,也许就是由龙山文化过渡到殷代文化的时代,我们可以暂时就把这个时代的文化假定为夏代文化。”梁思永先生在其所著《梁思永考古论文集》中,有“小屯龙山与仰韶”、“龙山文化:中国文明的史前期之一”两篇论文,论述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与殷文化的联系,是讨论从原始制公社到奴隶制社会的一把钥匙。郭宝钧先生字子衡,则有《中国青铜时代》专著,指出:“从文字方面看,殷代有颇进步的甲骨文字,已超过象形阶段,发展到会意组织阶段,跨入形声阶段的边缘,它是后代汉字之祖,为摆脱野蛮进入文明畛域人标志”。夏鼐先生更有《中国文明的起源》专著,指出:中国文明的个性,它的特殊风格和特征,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中已具有带中国特色的文化因素,中国文明的形成过渡是在这些因素的基础上发展的。但是文明的诞生是一种质变,一种飞跃。所以有人称它为在“新石器革命之后的都市革命(Urban Revolution)”。外国学者誉之为稀见的学识渊博。苏秉琦先生在《关于重建中国史前史的思考》大著中,明确指出:“上面已谈到了夏王朝的建立,但夏文明并不是一花独放的,大家知道,夏王朝时期,执玉帛者万国。”陈梦家先生,笔名陈漫哉,新月派诗人,著有《殷墟卜辞综述》、《殷代铜器》、《西周铜器断代》、《汉简缀述》等多书,毕生从事甲骨文、殷墟铜器、古史年代等多方面研究,学勋卓著,影响深远。
而在今天赵芝荃先生、郑光先生之於偃师二里头,郑振香先生、陈志达先生、刘一曼先生之於安阳殷墟,都在进行发掘或深入研究,均提高了夏商的学术研究水平。
二、我对文明起源的研究过程
对於中国文明起源的问题,应该得到学术界的关注。因为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也是世界大国之一,因此她的文明起源的形式和特征,是非常值得重视的。对於这个问题,我曾多年作过探索,首先研究了中国私有制和阶级的起源① ;继而研究了中国的国家起源② ;更研究了夏王朝③④、看到了中国文明起源的不平衡性;提出了中国文明可以区分为王国文明与方国文明⑤。不是泛泛地只谈王国文明。在这样研究的基础上,我提出以下看法。
三、中国文明起源的标准(或标志),到底什么是文明起源。
中国文明起源是有标志的,也就是说是有尺度的。那么在中国悠久历史的长河中,什么历史现象出现了,才算得文明出现了呢?按照辨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解释,就是国家的出现,并且也只有国家的出现,才算作文明出现⑥。有了文字出现还不行,海南岛的黎族,台湾的高山族,都有了文字画,但是两族都没有达到建立国家的阶段,所以有文字图画也不能算作文明出现,因为两族并没有建立国家。
四、我对于文明起源的分析
1、中国文明起源在青铜时代经历了一定阶段。
中国仰韶时期,应已经出现金属,到龙山文化时期,山东杨家圈发现铜炼渣,三里河出现铜锥,在龙山文化之后的二里头文化,发现了铸铜遗址,当然是已经进入青铜时代一定阶段的迹象。
2、中国文明起源的经济基础
中国文明起源的经济基础与世界其他古代文明一样,是建立在农业经济基础之上的。二里头文化为粟作经济,已有六畜,《尚书·皋陶谟》:“浚畎浍距川”,“畎浍”历来以井田界标作解。
3、中国文明起源与阶级关系
私有制的出现,大汶口文化已露端倪,47号大木椁墓,出土50多件精美陶器、玉臂环与猪头骨,而62号小墓连陶器都不见,这样财富不均的情况,亦即私有制出现的标志。中国阶级的出现,是在龙山文化时期,邯郸涧沟房基内的四具人头骨,均有砍伤痕迹。
4、中国文明起源与国家的出现
阶级出现三、四百年以后,二里头出现了宫殿址,证明已经有了国家的最高统治阶级——王者,这种国家的出现,即文明出现的标志。
夏为三代之首,有王都,即夏邑,有宫殿,启“大飨诸侯于钧台”。有神庙,《尚书》作夏社。有军队,《史记、吴太伯世家》:有众一旅,旅是军队,一旅由五百人组成。
5、中国文明起源与文字
半坡陶器口缘上已见刻符,二里头大口尊上已见近似文字的结构,为汉字的祖型,商代已有甲骨文。文字不仅是夏王国文明起源的重要标志,同样它也提供了蜀方国文明和越方国文明。
6、中国文明形成的渊源
文明起源的前夜迹象,大汶口文化中的墨绿玉铲、鸡骨白玉臂环、陵阳河的玉壁、两城镇的玉坑和后来发现的饕餮纹玉锛等都是。
7、中国文明发展的不平衡性
当中原豫西伊、洛、河、济之间,出现了三代之首夏文明的时候,西北面甘肃仍见半山类型的彩陶,东北部内蒙古石棚山墓葬也有黑彩陶壶,南方良渚文化更见黑衣陶簋,都没有达到夏王朝的水平,显示了不平衡性。根据以上对文明出现的一些认识,可以进一步探索王国文明与方国文明,而书经协和万邦,是昭示王国文明、方国文明的最好启迪。
五、王国文明
二里头遗址,位于河南省偃师县西南9公里二里头村南,南面伊河,北邻洛河,面积东西2.5公里,南北约1.5公里。《国语·周诰上》:“昔伊洛竭而夏亡,河竭而商亡”,证明夏居伊洛,而商居河。《史记·正义》:“吴起对魏武侯曰:夏桀之居,左河、济,右太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 这个洛阳沃野千里的大平原,正是夏人肇兴之地,也是夏商周三代之首的夏人建邦立国之区,因而也是中国、中华民族进入国家阶段,冉冉升起的文明曙光之区。
夏代已经进入青铜时代,当时的生产力,虽然二里头文化一期二期尚乏青铜器的记录,但是在二里头一期文化之前的登封王城岗四期H617窖穴,已经出土一件重35克、高6.5厘米的青铜容器残片。二里头三期的铜工具,有铜锛、铜凿、铜锥、铜刀、铜鱼钩。属于兵器的有铜戈、铜戚、铜族,已有长兵和短兵。属于饰物的圆形铜泡、圆形铜器、镶嵌缘松石铜器。属于礼器有铜爵,属于乐器的有铜铃。《左传》宣公三年:“昔夏之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墨子·耕柱》:夏后使蜚廉采金于山川,而陶铸之于昆吾。这些文献都说明夏已炼铜铸鼎了。
二里头这个统辖夏王朝王畿千里的大都邑,是夏王朝第一个首邑即首都,东西长五里,南北宽三里,中部发现了一号大宫殿址,在正方形夯土台基上,筑成东西长108米、南北宽100米的宫殿址,台基中部偏北有一座东西长30米,南北宽11.4米,四周有一圈柱洞或柱础石的主殿,应是面阔八间、进深三间双开门的大殿址,主殿70米有宫门。所以它是由主殿、庭院、廊庑、宫门组成的伟壮宫殿。一号宫殿北150米处有二号大宫殿址,在二里头像这样的大片夯土台基还有四十多座。当时必定是殿堂相连,坡顶栉比,宫室之伟壮,正是我们祖国历史上,夏商周三代之首的夏邑夏王都。
总之,在二里头出现了夏邑这个大都邑,出现了商人,出现了军旅,出现汉字原始结构的文字符号,标志着从原始社会生产方式进入了奴隶制国家⑦
。这种奴隶制国家,也正是文明出现的标志,也就是出现王国文明的标准。
六、方国文明
方国为王畿以外之余国,夏朝商朝均有方国。《竹书纪年》相时,于夷来宾,少康时,方夷来宾,芬时,九夷来御,发时,诸夷宾于王门,而贡金九牧中的九牧,当为诸夷较大部落的首领,如有易氏,有鬲氏,有扈氏,均应为方国。商代也有许多方国,即方伯,武丁时有方、土方、邛方、鬼方、亘方、羌方、龙方、御方、黎方、祭方、周、缶、犬、郭、旨、沚、雀,乙辛时有人方、盂方,这些方国的国家出现,即方国文明的出现。
蜀这个方国,也见于《殷墟书契乙编》5280卜辞,贞,蜀不其受年,即为例证。四川广汉三星堆文化,是研究蜀方国文明的对象,三星堆已经发现了灿烂的青铜文化,一号祭祀坑出土的跪坐人像、爬龙柱形器,二号祭祀坑出土的高2.62米的青铜人立像,其中冠高10厘米,立像高1.72米,座高80厘米,头戴瓣状冠,即资诸世界,恐怕也罕有其匹,但显示了蜀人的特征,而在中国青铜文化中也独树一帜。三星堆铸造的令人醒目的大量青铜器,也正是蜀这个方国进入青铜文明的标志。而三星堆在六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防御土埂,南墙1800米,东墙1000米,西墙600米,北墙为鸭子河冲毁,周围约十里,也正是蜀这个方国都邑的实态⑧。
七、结语
以上夏、商出现的王国文明,蜀出现的方国文明,都是以农业经济为基础出现的文明。但是也有以畜牧经济为基础出现的文明,如匈奴。有单于,匈奴称为撑犂孤涂,匈奴语意称天为撑犂,称子为孤涂,即天子之。唯独渔猎经济不能产生文明。总之,文明的出现,既然是一些生产较发达的大的部族,从野蛮高级阶段进入文明阶段的一个特定的历史现象,那就带有广泛性,但又不是所有部族都经历的过程,那就带有特殊性。方国文明赖王国文明以促进,王国文明赖方国文明而璀璨。这应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特点⑨。
2000年12月18日记于芳星园之乐缘堂
注释
①佟柱臣:《从考古材料试探我国的私有制和阶级的起源》,《考古》 1975年4期。返回
②佟柱臣:《从二里头类型文化试探中国国家起源问题》,《文物》 1975年6期。返回
③佟柱臣、王泽庆:《夏王朝——その传承と文化财》,《人民中国》 1978年7期。返回
④佟柱臣:《夏代和夏文化问题》,《河南文博通讯》 1979年2期。返回
⑤佟柱臣:《中国夏商王国文明与方国文明试论》,《考古》 1991年11期。返回
⑥佟柱臣:《学习《起源》促进史前考古学的科学研究——纪念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发表一百周年笔谈会》,《史前研究》 1984年4期。返回
⑦佟柱臣:《二里头文化和商周时代金属器代替石骨蚌器的过程》,《中原文物》 1983年2期。返回
⑧佟柱臣:《巴与蜀考古文化对象的考察》,《南方民族考古》第二辑 1989年。返回
⑨佟柱臣:《中国文明起源的诸问题》,《纪念城子崖发掘6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文集》齐鲁书社1993年。
J. 历史资料
初一
第一单元 做自尊自信的人
第一课 珍惜无价的自尊
自尊自信人人都需要的
自尊的表现:注意容貌上的修饰、举止方面的文雅以及行为的后果。
自尊:即自我尊重,指既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允许别人歧视、侮辱。
一般来说,一个没有自尊的人,也很难得到别人的尊重。
别人欣赏我们的长处,不耻笑我们的弱点与缺点,这种被尊重更能使我们体验到快乐与感动。自尊与被人尊重都是快乐的。
真正有自尊心的人,必定是知耻的人。
知耻是自尊的重要表现。
虚荣心:是一种追求表面上的荣耀、光彩的心理。(认识生活中的虚心的具体表现)
世界上最名贵的衣服,不是珍珠衫,不是羽衣霓裳,惭愧知耻是最美丽的服装。
尊重他人是人生的一道底线,是人生的一个亮点,自尊无价。
尊重他人是我的需要
尊重他人是自尊的需要,也是自我完善的需要。
我们有责任去关心他人的自尊,维护他人的尊严。
要想赢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
尊重他人的表现:⑴欣赏、鼓励、期待等角度来善待对方;⑵不做损害他人的事情。
彼此尊重才能赢得尊重
自尊的人最看重自己的人格。
生活中有损人格的不良习惯:说谎、逃避责任、假公济私、阳奉阴违等。
自尊者达观:不必太在意他人的议论和态度,要适度自尊。
尊重他人的最基本的表现,就是对人有礼貌,尊重他人的劳动,尊重他人的人格。
怎样尊重他人? ⑴首先,要善于欣赏、接纳他人;⑵其次,不做有损他人人格的事情。
尊重可以使人理智,尊重可以使人悔过,尊重可以唤醒人的良知,产生无法估量的下面效应。
第二课 扬起自信的风帆
“我能行!”
每个成功者都相信“我能行”。
“我能行”的经历归结起来,就是在思想上相信我能行,行为上表现我能行,情感上体验我能行。
自信,是对自身力量的确信,深信自己能做成某件事,实现所追求的目标。
自卑与自负都是自信的误区。⑴自卑的人,轻视自己,看不到自己的能力,可以做得很好,也不敢尝试;⑵自负的人,自以为了不起,过高的估计自己,看不起别人,自以为是。(生活中注意区分这两种人)
自信是成功的基石
自负与自卑都是以我为中心,以我为中心的心态会使他远离成功。
自信有助成功 自信者良好的心理品质:⑴乐观,⑵好奇,⑶专注。
唱响自信之歌
有了自信才能有成绩,有成绩就会更自信。
看到我们学习、生活中的进步(想一想)
发现自己的长处,是自信的基础。
实力,才是支撑信心最重要的杠杆。
我们只有把个人的命运与祖国的发展结合在一起,的自信才有坚如磐石的根基。
第三课 走向自立
自己的事自己干
自立,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自立在生活中的表现 (举例)
人生需要自立:走进社会,经历风雨、见世面;法律要求我们自立。
走向自立我们需要培养哪些能力? 如展示:⑴推销自己的能力,⑵与人沟通、善解人意的能力 ,⑶远用法律维护自己权益的能力,⑷不断学习、充实自己的能力等等。
告别依赖 走向自立
依赖思想的危害: ⑴会使人丧失独立生活的能力和精神,会使人缺乏生活的责任感,造成人格的缺陷。⑵只想不劳而获,贪图享受,就不能适应社会生活,甚至危害社会和他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是。
告别依赖,一个重要的表现是独立地生活。
自己的事自己负责的前提是要自主。 (自主就是遇事有主见,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自立与自主的关系:自立的前提是自主,自主的表现是自立。
有了独立自主的愿望,即自立的意识后,又该怎样培养自己的自立能力呢? 最基本的就是立足于自己当前的生活、学习中的问题,从小事做起。多实践多锻炼。正如“要知道梨子的味道,就要亲口尝一尝;要学会游泳,就在水中反复练习。” (请你列举你生活学习中需要自己做的小事或遇到的问题)
请你谈:你如何“告别依赖,走向自立”? ⑴从思想上认识到依赖的危害,主动告别依赖;⑵学会自主,它是自立的前提条件;⑶立足当前的生活、学习中的小事做起,多实践多锻炼。
第四课 人生当自强
人生自强少年始
自强,就是对未来充满希望,永远向上,奋发进取。
自强精神表现在困难面前:⑴不低头,不丧气;⑵自尊自爱,不卑不亢;⑶勇于开拓,积极进取;⑷志存高远,执著追求;等等。
自强是,通向成功的阶梯。
自弃与自强是对立的。
自弃,是指自己懒惰成性,得过且过,不求上进,不思进取。
自弃的人最终将一事无成。
少年能自强
所有自强者共同的特点:对人生理想执著追求。
自强的关键:战胜自我。 自强的捷径:扬长避短。
人最大的敌人:自己。
少年怎样才能自强? ⑴树立正确的理想;⑵战胜自身的弱点;⑶发挥自己的特长,扬长避短。就能在自强的人生征途中,劈波斩浪,抵达成功的彼岸。
第三单元 做意志坚强的人
第五课 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
人生难免有挫折
挫折,就是所谓 “钉子”,即人们所遇到的失利、失败和阻碍等。
挫折与人生相伴;挫折普遍存在,难以避免。
造成挫折的因素有多方面的:⑴不能预测和及时防范的天灾人祸,⑵各种人为因素,⑶个人的道德品质、智力、体力、外貌以及某些生理缺陷等因素的限制。
面对挫折和困难,大致有三种人:⑴胆怯、懦弱的人,⑵意志不坚定或者容易满足的人,⑶意志坚强、有坚定信念的人。 第三种人善于把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变成垫脚石,从而锋利成功,实现生命的价值,享受真正的人生。
挫折面前也从容
挫折的作用:⑴消极作用 使人产生忧愁、焦虑、不安、恐惧等消极心理。⑵积极作用 磨炼意志,增长才干和智慧。(品味“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蚌病成珠”)
人们在战胜一次又一次挫折后赢得的最宝贵的礼物:智慧。
挫折的有效方法? ⑴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⑵正确认识挫折,采取恰当的解决方法。⑶激发探索创新的热情。⑷会自我疏导。
战胜挫折、克服消极心理的有效方法:全身心地去探索、去创新,
自我疏导的方法:⑴合理宣泄法,⑵移情法,⑶目标升华法。
第六课 为坚强喝彩
让我们选择坚强
意志坚强的人有哪些表现? 意志坚强的人,⑴对自己的行动的动机和目的有清醒而深刻的认识。⑵能在复杂的情境中冷静而迅速地判断发生的情况,毫不迟疑地采取坚决的措施和行动。⑶在碰到挫折和失败的时候,可以调节自己的消极情绪,控制自己的言行,不灰心、不气馁、不焦躁。⑷能够以顽强的精神、百折不挠的毅力,战胜挫折和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即:自觉性、果断性、自制力、坚韧性。)
坚强意志的意义(作用)?⑴坚定正确的人生方向,需要坚强意志。⑵走出失败的阴影,需要坚强意志。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坚强意志。⑷成就一番事业,需要坚强意志。
能否将失败转化为成功的关键:有没有坚强的意志品质。
钢铁是这样炼成的
坚强的意志是怎样炼成的? ⑴必须树立明确的目标。⑵要从细微之处做起,从小来做起。 ⑶善于管理自己。 ⑷主动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自己。你需要从哪些小事做起:想一想
品味: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第四单元 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
第七课 感受法律的尊严
走近法律
规矩,就是人们说话、做事所依据的标准,也就是社会成员都应遵的行为规则。
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十分重要。
我们身边的规矩有很多。可分为三类:道德、纪律、法律。
法律的显著特征:⑴由国家制定或认可。⑵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⑶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法律。
我国法律:作为人民意志和利益和体现,它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
法律的作用: ⑴规范作用。(突出地表现为规定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⑵保护作用。
法不可违
我们维护自尊,培养自信,实现自立,力求自强,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要守规矩,尤其是不能违反法律。
违法行为,凡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违法行为,可分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违宪 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又叫一般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属于严重违法行为,是犯罪行为。
刑法,以国名义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和对犯罪分子处以何种刑罚的法律。
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法处罚的行为。
犯罪具有三个基本特征:第一,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严重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第二,一种触犯刑法的。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第三,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刑罚的当罚性,是犯罪的严重危害性及刑事违法的必然后果。
刑罚,又叫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实行惩罚的一种强制方法。
我国刑罚的种类分为: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五种; 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三种。
10犯罪历来是国家法律打击的重点,犯罪分子终究要受到来历的刑事处罚。
防患于未然
遵守法律,是践行道德的表现。
犯罪行为人的心理都是想获得某种满足。
要在心灵深处憎恶违法犯罪,行为上远离违法犯罪。
规范未成年人行为的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想一想,我们身边的不良行为有哪些?并能采取相应的预防和矫正措施。
品味:“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忽以恶小而为之,忽以善小而不为”。
第八课 法律护我成长
特殊的保护 特殊的爱
凡未满18周岁的公民都是未成年人。
专门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的法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在未成年人保护法中为我们设置了四道防线: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
家庭保护的含义:要求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抚养、监护的职责,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
学校保护的含义:要求学校等教育机构依照法律的规定,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并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实施保护。
学校保护涉及未成年人的教育和发展、人身权利的维护、生命安全的保障等方面。
社会保护的含义:要求全社会创造一种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社会保护包括对未成年人的社会文化保护、身体健康保护、劳动保护、自由权和精神的保护等方面。
司法保护的含义:要求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门等依法履行职责,对未成年人实施专门保护措施。
善用法律保护自己
我们维护权益的最有力的武器就是法律。
能够为我们提供法律帮助的机构: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
维护我们合法权益的途径:1)非诉讼手段;2)诉讼手段。
非诉讼手段是我们维护合法权益常用的有效手段。它包括:⑴向政府有关部门、司法机关、人民团体、有关社会团体等等方面反映问题,寻求帮助,以解决问题;⑵通过调解、仲裁等方式,解决争议、纠纷,保障公民权益
诉讼的含义:它是指人民法院主持有利害关系人参与的处理纠纷的程序。
诉讼是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一种手段,是保护我们权益的最后屏障。
诉讼通常分为三种类型: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
刑事诉讼:是指由国家机关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揭露犯罪、证实犯罪、罪犯的活动。
民事诉讼:是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审理案件的解决纠纷的活动。
行政诉讼:俗称“打官司”,是人民法院在双方当事人的参与下,依照司法诉讼程序解决行政争议案件的活动。
10敢打官司。
11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12违法犯罪分子往往是凶恶、狡猾的。我们与其斗争时,既要勇敢,又要机智。行之有效的好方法:设法稳住歹徒,记住歹徒相貌,歹徒去向,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
初二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原因:为了扭转贸易逆差.
2.1839年,林则徐被道光帝派往广州进行禁烟,进行暗访密查,缉拿烟贩,收缴鸦片.6月在虎门海滩销毁鸦片,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成为民族英雄,这次活动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3.1840-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4.1856-1860年,英法联军为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占领北京后,火烧圆明园.
5.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结合第8页表格和第9页图掌握)
6.1851-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1853年占领南京改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为推翻清朝统治,派军队北伐和西征.
7.左宗棠作为钦差大臣,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收复了新疆.为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8.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失败后,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地化程度.
9.1900年春,义和团运动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10.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八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学生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1.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开办了一些民用工业,如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从70-80年代筹建了南海,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1862年创办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
12.评价洋务运动(第30页内容,重点掌握)
13.1895年春,康有为领导的"公车上书"揭开了变法维新的序幕.
14.1898年6月到9月,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内容( P33):要求从政治,经济,军事,教育,思想五个方面掌握.
15.1894年,孙中山组织了革命团体兴中会.1905年,他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孙中山当总理,通过了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改革土地制度的革命纲领,它的成立,大大推动了全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创办的机关刊物《民报》,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16.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是,辛亥革命的果实被北洋军阀袁世凯窃取,没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17.1915年,陈独秀等知识分子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以《新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掀起新文化运动.以四提倡四反对为主要内容,向尊孔复古逆流进行攻击,从而在社会上掀起一股思想解放潮流.
18.1918年,李大钊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文章,进行宣传马克思主义.
19.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不过,新文化运动中也对东西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影响到后来.
20.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校学生举行示威,要求"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惩办卖国贼要求,遭到北洋军阀政府的镇压.6月初,上海工人举行罢工,商人罢市,支持学生斗争,工人阶级起了巨大的作用,结果政府被迫释放学生,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取得初步的胜利.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