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外历史 > 世界历史上近代的战争

世界历史上近代的战争

发布时间:2021-02-05 02:07:33

世界历史上有哪些重大战争

世界上有很多重大的战争。比如说第1次世界大战,第2次世界大战,这都是比较严重的战争。因为当科技水平的发达或者是武力水平的提升,就会产生想要侵略别的国家的想法。这样的想法会导致战争的出现。

② 美国在世界近代史上有几次没有打赢的战争是哪几场战争

美国历史上一共三次。

第一次是1812年战争,美国国歌就是诞生于这个年份,当时情况就是拿破仑横扫欧洲,大英帝国有点招架不住,当时大英帝国对美国搞禁运,美国当时国力薄弱,招架不住,国内恨的咬牙切齿,拿破仑这会也需要美国来牵制大英帝国,于是双方一拍即合,美国主动对大英帝国宣战。

第三次,越南战争,美军战败。虽然越南战争中,美军几乎赢了每一次战役,但是整体战争目标没有达到。所以美军是战败的。越南战争对整个美国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整个改变了美国政治生态,在越南战争之前,美国民众大体是相信美国政府的,越南战争之后,美国民众几乎完全不再相信政府,这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越南战争期间,美国政府伪造了大批的文件。

最典型的伪造就是所谓的“东京湾事件”,这个事件是美军卷入越南战争的原因,但是现在已经出来的证据表明,东京湾事件彻彻底底就是一个骗局,而且还和后来的伊拉克战争不一样,东京湾事件是政府故意造假。而造假的单位,就是美国国安局。

③ 世界近代史中的战争

日俄战争、美西战争、一战、二战、朝鲜战争、印度支那战争、越南战争、四次中东战争、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车臣战争、阿富汉战争、伊拉克战争。

④ 近代世界战争史

1914—1918 第一次世界大战 (20世纪初到20世纪90年代)

1914.6.28 萨拉热窝事件(塞尔维亚人在萨拉热窝暗杀了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夫妇)

1914 马恩河战役双方:德与英法(德国发动)

1915 加利波利海战双方:土与英(英国发动)

1916 凡尔登战役 双方:德与英法(德国发动)

1916索姆河战役 双方:德与英法(协约国挑起)

1916日德兰海战 双方:英德

1917.3 俄国二月革命

1917.4 美国参加一战,增强了协约国力量

1917.11.7(俄历10月25日)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日子

1917—1922 苏俄(俄罗斯苏维埃共和国)1922年开始叫苏联 1922.12—1991.12.25

1918 德、奥、土等国相继投降,德国代表在康边森林签署停战协定(11.11)

1918 德国发生十一月革命,德意志帝国被推翻,威廉二世逃往国外

1918—1920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最初政策)

1918-1922印度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1919.3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建立 共产国际建立

1919.1-6巴黎和会

1919 《凡尔赛和约》(对德和约)

1919—1920 巴黎和会:一战后战胜国(协约国)处理战败国的会议

1919-1922土耳其凯末尔革命[3]

1920 国际联盟建立

1921 《四国条约》目的:拆散英日同盟; 结果:美国达到了目的

1921—1922 华盛顿会议:一战后美国召集的九国会议(美英法日中)

1921—1927 新经济政策(后来政策) 一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

1922 《九国公约》 《限制海军军备条约》(《五国海军协定》)

1922.10墨索里尼在意大利上台

1922.12苏联成立

1925.10洛迦诺会议

1929—1933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931.9.18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九一八事变

1932 日本“五·一五”事变:法西斯少壮军人杀死了首相犬养毅,打击内阁

1933.1.30 希特勒在德国上台担任总理,法西斯专政确立

1933.3“罗斯福新政”:美国罗斯福政府实行的改革

1933 制造国会纵火案,嫁祸共产党,进行镇压 ,德国退出国联

1934 称德国为“德意志第三帝国”

1935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

1935 德国重建空军,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

1935-1936埃塞俄比亚抗击意大利侵略的民族解放运动

1936 希特勒派兵进驻莱茵不设防区

1936.2 日本“二·二六”事变:法西斯势力刺杀日本首相和大臣

日本广田弘毅内阁建立,法西斯专政确立

1936.11 日本与德国签订了《反共产国际协定》

1936-1939西班牙反对法西斯的民族革命战争

1937 德、意、日三国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

1937.7.7中国全面抗日战争的开始

1937.7.7—1945.9.2 中国全面抗日战争时间

1938.3 德国占领奥地利

1938.9 德国占领苏台德区

1938.9.30 慕尼黑协定(德、英、法、意协定)

1939.3 德国占领捷克斯洛伐克

1939.8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内容:苏德之间十年互不侵犯

1939.9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939.9.1 德国闪击波兰(二战欧战开始标志)

1940.5 敦刻尔克大撤退

1940.6.22 法国投降(德国傀儡政权:维希贝当傀儡政权)

1940—1941不列颠之战(德军空袭英国)

1940.9法西斯军事同盟形成(建立“欧洲新秩序”和“大东亚新秩序”)

1941.6.22苏德战争爆发最初会战:莫斯科会战

1941秋 大西洋宪章

1941.8美英联合发表《大西洋宪章》

1941.10 美英苏《三国协定》 美英给武器,苏联给原料

1941.12.7 珍珠港事件,太平洋战争爆发(美日之战)次日美国对日宣战

1942.1二十六国发表《联合国家宣言》(美、苏、英、中) 在华盛顿签订

1942初《联合国家宣言》形成反法西斯同盟

1942 莫斯科保卫战(苏德)

1942.6 美日中途岛战役

1942.6中途岛海战(美日之战,日本二战第一次大败,太平洋战场转折点)

1942.8—1943.2斯大林格勒战役(苏德之战,二战欧战转折点)

1942.10阿拉曼战役(英军对德意军队,英雄:蒙哥马利)

1943.9 意大利投降(二战中第一个投降的法西斯国家)

1943.11 开罗会议(美、英、中)

1943.12.1 发表《开罗宣言》

1943.11 德黑兰会议(美(罗斯福)、英(丘吉尔)、苏(斯大林))

1944.6美英军队在诺曼底登陆,欧洲第二战场开辟(领导人:艾森豪威尔,蒙哥马利)

1944.9 法国解放

1945.2 雅尔塔会议(美、英、苏第二次会议,在苏联雅尔塔)

1945.4.25 美国旧金山召开联合国制宪会议(《联合国宪章》)

1945.5.8 德国正式签署二战无条件投降书

1945.7 波茨坦会议(三大国第三次会议,在德国波茨坦)

1945.8.6 美国在日本广岛投下原子弹

1945.8.9 美国在日本长崎投下原子弹

1945.8.15 日本宣布投降(中国抗战胜利结束的标志,亚洲战场结束的标志)

1945.9.2 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二战结束的标志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标志。

(4)世界历史上近代的战争扩展阅读

国际关系

1、英国殖民霸权地位的确立

(16世纪-18世纪中期)

(1)焦点:西欧国家争夺殖民霸权。

(2)表现: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1588),三次英荷战争(1652-1674)打败荷兰,英法七年战争(1756-1763)打败法国,18世纪中期英国确立世界殖民霸权。

2、维也纳体系与英国霸权地位的巩固

(18世纪末-19世纪中期)

(1)拿破仑与反法同盟的战争:法国的崛起威胁英国霸权,从18世纪末起英国多次组织反法同盟,1815年拿破仑帝国覆亡,法国丧失欧洲霸主地位。

(2)维也纳体系:拿破仑帝国覆亡后,由英、俄、普、奥操纵,按欧洲均势原则与维持欧洲封建统治的宗旨而建立。其原因是旧势力的过于强大。其瓦解是必然的(潜伏三大矛盾,逆流难持久),经过希腊独立、法国七月革命、1848年欧洲革命而瓦解。

3、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19世纪晚期-20世纪初)

(1)普法战争(1870-1871):普鲁士打败法国,统一的德国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

(2)两次局部性的帝国主义战争:美西战争(1898)、日俄战争(1904-1905)。

(3)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在重新瓜分世界和争夺霸权的斗争中,法德、俄奥、英德矛盾尖锐,形成三国同盟(1882)和三国协约(1907)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

⑤ 世界近代战争史

近代时期战争综述

中国近代(1840年至1919年),是中国人民武力抗击帝国主义侵略和反对封建压迫的重要历史时期。这个时期,中国由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反侵略战争,主要有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此外还有新疆、台湾、东北、西藏等地军民抗击列强入侵的战争。反压迫战争,主要有太平天国战争、捻军、天地会起义战争等农民革命战争和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战争等。战争面貌发生剧烈变化:由装备冷兵器及有烟火药兵器、单一营制的封建军队,发展为装备无烟火药兵器、诸兵种合同编组的近代西方式军队;由相当保守的旧式作战方式,发展为较先进的新式作战方式;并带动了军事工业的兴起,对中国战争理论及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当中国封建制度走向没落、清王朝由盛转衰之际,西方资本主义列强正处于实行炮舰政策、向世界各地侵略扩张的时期。1840年,英国首先发动了侵华的第一次鸦片战争(参见鸦片战争),由于清王朝在战略部署上重内轻外,加以长期闭关锁国造成的骄妄无知和盲目轻敌,以致对外敌入侵毫无抗御准备,是战是和迟疑不决。英军集中兵力先转攻沿海各地,继而侵入长江,兵锋直抵江宁(今南京)。广大爱国军民虽然进行丁英勇的战斗,但最终仍然战败。1842年清廷被迫签订了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鸦片战争后,清王朝进一步加紧了对人民的搜刮和压迫,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益激化,终于爆发了洪秀全等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1851年至1864年)。清军采取“聚集精兵全力攻剿”,各地团练“分段兜剿”和“解散胁从”分化瓦解同时并用的战略方针,围攻太平军。太平军则采取“略城堡,舍要害,专意金陵”的战略方针,打破清军围剿,挥师北上,攻占武昌(参见武汉之战)后,继而乘虚东向,水陆并进,1853年占领江宁(参见江宁之战),定为都城,改称天京,尔后即进行北伐(参见太平军北伐)、西征(参见太平军西征),但对近在咫尺、威胁最大的江北、江南清军大营,却未采取任何积极行动。直到清军歼灭了北伐军和上海小刀会起义部队(参见上海小刀会起义)、转移兵力向天京进逼时,方从西征军中调兵回援,击溃了两大营清军,解除了肘腋之患(参见一破江北江南大营)。但此时发生了“天京事变”,领导集团分裂,形势急剧恶化,此后,太平军失去了战略主动权,由战略进攻逐渐转为战略防御。

为了进一步扩大对中国的侵略,英法联军于1856年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前期主要向以广州为中心的沿海进攻,后期则向北方的大沽,天津及北京地区进攻。英法的战略目的是迫使清廷屈服,所以采取武力威慑与外交讹诈相结合的方针;而清廷在“攘外必先安内”的思想支配下,将主要兵力用于对太平军作战,对英法联军采取“息兵为要”、以和为主的方针。抗击英法联军的清军虽然在数量上居优势,但军队素质与战争准备远逊于敌。战争历时4年,清廷战败,先后签订了《中法天津条约》、《中英天津条约》、《中法北京条约》、《中英北京条约》;俄国也趁火打劫,乘势迫使清廷签订中俄《中俄天津条约》和《中俄北京条约》,将乌苏里江以东约4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土地强行夺去。

英法联军进攻沿海清军期间,清军正集中兵力进攻太平军。至1858年,清军攻占镇江、扬州,重建江南、江北两大营,包围天京;西线湘军也攻占了九江,太平军在湖北、江西统治的州县,大部为清军占领,形势严峻。洪秀全为挽回颓势,任用李秀成、陈玉成等青年将领,在浦口、三河两战役中取得胜利(参见三河镇之战),稳定了局势。为打破天京之围,李秀成以“围魏救赵”战术击歼江南大营清军(参见二破江南大营),并乘胜开辟苏南地区。当清军在东线连连失败之际,曾国藩所率湘军在西线包围了重要战略基地安庆(参见安庆之战),控制了长江。清廷鉴于绿营腐败无能,将镇压太平军的任务,完全委之于曾国藩。因太平军主要统帅战略思想有分岐,原定会师武汉、解安庆之围的计划失败。而此时清廷却与英法等侵略军联合进攻太平军。至1862年,安庆、庐州相继被清军攻占,并乘势包围了天京。江浙地区的太平军,在淮军及中英、中法混合组建的“常胜军”、“常捷军”协同进攻下,至1863年,绍兴、杭州、苏州等亦为清军攻占。1864年,清军攻占天京(参见天京之战),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

太平军失败后,活动于长江以北、早与太平军有密切联系的捻军,与太平军余部汇合,在赖文光、张宗禹领导下继续进行反清战争(参见捻军起义)。为改变以往分散行动、互不统属的局面,两军进行了合并和改编,成为有统一领导的新捻军,并决定“易步为骑”,实施流动作战。曾在鲁山之战、高楼寨之战中大败清军,歼灭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部。清廷遂命曾国藩率湘、淮军进攻捻军。曾国藩接受僧格林沁穷追中伏的失败教训,采取“以静制动”、“聚兵防河”的战略方针,但毫无成效。清廷又以李鸿章为钦差大臣,专办剿捻军务。李采取“扼地兜剿”方略,企图堵剿结合歼灭捻军。捻军为打破围剿,分为东西两部,以便相互支援。但力量分散,又无根据地,得不到补给及休整,1868年赖文光率领的东捻军在扬州;张宗禹率领的西捻军在山东茌平分别被歼灭。

太平军、捻军与清军作战期间,东南、西南、西北各地,先后爆发了各族人民的反清武装斗争。其中规模较大、时间较长的,有:陈开、张秀眉、杜文秀、李永和等领导的起义及陕甘回民起义军等(参见云南回民起义、黔西南回民起义、李永和、蓝朝鼎起义、陕西回民起义、甘肃回民起义)。由于民族、宗教等各方面的原因及作战指导失当,先后被清军消灭。

1865年,中亚浩汗国(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军官阿古柏率军侵入新疆,在英国支持下,强占中国大片领土,建立所谓哲德沙尔汗国。沙皇俄国亦乘机入侵,攻占伊犁地区。清廷决定武力收复新疆时,日本于1874年侵入台湾,从而引起了“塞防”与“海防”之争。李鸿章等认为国防经费不足,主张全力加强海防,反对用兵新疆;左宗棠等则认为决不能自去藩篱,主张“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要求首先收复新疆。清廷接受了左宗棠的意见,任其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左宗棠采取“缓进速战”、“先北后南”的战略方针,“广储粮草,杜其窜路,然后相机大举,聚而歼之”的作战步骤,于1876年至1878年,进行了收复新疆的战争。并乘势加强与沙俄的外交谈判,1881年收复伊犁地区。

1883年,侵入越南的法国军队,向驻屯越南北部的清军进攻,挑起了中法战争。清廷避战求和,同意撤回全部驻越清军。为迫使清廷屈服,获取更大的侵华利益,次年法军又突袭福建马尾清海军基地(参见马尾海战),随后进攻台湾,封锁中国沿海。清廷下令宣战,在作战指导上,确立东南沿海取守势防御,北圻陆路反攻的战略方针。清军先后挫败进攻台湾、镇海的法军后,1885年又于镇南关重创法军(参见镇南关之战),并乘胜克复谅山,扭转了战局。但清廷未能利用此有利条件发展大好形势,反而“乘胜而收”,与法国签订《停战协定》。

1894年7月,日本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这年为中国农历“甲午”年,史称中日甲午战争。这年初,朝鲜发生内乱。应朝鲜王朝的请求,清军入朝协助作战。日军向正在运送中的清海、陆军发动突袭,挑起战端。日本以海军夺取黄海、渤海制海权,陆军在中国直隶(今河北)平原与清军主力决战的战略方针,企图迅速打败清军,压迫清廷屈服。清廷实行海守陆攻的作战方针。清陆军主要将领指挥无能,畏敌怯战,很快兵败平壤(参见平壤之战),退至鸭绿江以北中国境内。日海军随即在黄海向清海军发动进攻,经激战,清海军损失惨重(参见黄海海战),后龟缩于威海港内不出。随后,日陆军攻辽东,先后占领安东、海城、大连、旅顺等地。1895年2月,日军水陆协同攻占威海卫城(参见威海之战),激战半月,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清廷派李鸿章签订了不平等的《中日马关条约》,并割台湾于日本。战争中,包括台湾在内中国广大爱国军民奋勇斗争,前仆后继,表现了中华民族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高尚的民族气节。

甲午战后,中国人民与帝国主义的矛盾更趋激化。1899年爆发了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列强以保护其在华利益为借口,由英、俄、日、美、德、法、意、奥八国组成联军入侵中国(参见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军一度与义和团在天津、北京等地联合抗击侵略军。北京陷落后,慈禧太后及光绪皇帝逃往西安,八国联军占领了张家口、娘子关等要地,沙俄更乘机派军十余万分路侵入东北,强占了哈尔滨、吉林、奉天(今沈阳)等地。清廷于1901年签订了又一个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1904年,英国趁日、俄两国争夺中国东北地区之际,再次武装入侵西藏,迫使清廷与之签订条约,攫取了更多政治、经济特权。

帝国主义列强的疯狂侵略,使中国亡国危机更为严重。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认识到清朝统治是中国强国御侮的最大障碍,决心以武装革命推翻清王朝。为此,在国外积极培训骨干,在国内多方运动会党和新军,连年发动武装起义。几经挫折,坚持不懈。终于在1911年武昌起义后推翻清王朝,建立中华民国,史称辛亥革命。但是不久,民主革命的成果被封建军阀袁世凯所篡夺。为反对袁世凯的独裁统治和恢复民主共和制度,革命派相继发动了讨袁战争(1913年)、护国战争(1915年至1916年)和护法战争(191-7年至1918年)。这些战争虽取得一些成果,但最终未能消灭北洋军阀。中国又陷入长期的军阀混战之中。

中国近代战争的发展过程,是同中国近代工业兴起和战争理论、战争方式及之军队、兵器的逐渐演变紧密相联的。鸦片战争开始至护法战争结束,共发生较大的作战180多次。由于清王朝闭关锁国和政治腐朽的影响,清军在作战中,尤其是同工业强盛、装备精良、军事思想先进的西方帝国主义侵略军的作战中,一败再败;即是由于爱国官兵的奋勇杀敌而取得局部胜利,但在战争全局上仍呈败局。人林则徐、魏源等少数地主阶级的有识之士,认真总结战争失败的经验,提出以“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为核心的军事变革思想。太平天国时期作为国家经制之兵的八旗、绿营已腐败无用。曾国藩等鸦片战争后,“仿前明戚继光、近人傅鼐成法”而编练的湘勇、淮勇等非经制兵,逐渐成为清王朝的主要军事力量。湘军、淮军与绿营的主要区别有三:一是改世兵制为募兵制,募选朴实勤劳的青年农民,拒收浮滑取巧的城市游民,并在一定时期后,遣散一部人员,重新招募,以保证兵员素质及部队战斗力。二是改营制不齐、分区定防的地方军体制为营制统、集中驻屯的野战军体制。营为基本战术单位,战斗人员500人(前后编制不一),营下有哨、队两级编制,队配备单兵器,哨由不同兵器的各队组成;每营另配属具有辎重兵及工程兵性质的长夫180人。营以上有统领,统若干营,为战役单位;若干统领总属于统帅,统帅所属为战略单位。三是改兵权分割之制为军权集中之制,统兵将领拥有相对独立的领导权、指挥权以及财务权。此外,还重视军事训练和思想教育,军队战斗力有所提高。此后,湘、淮军留驻各地的部队,成为国家常备军,简称防军;并将一部八旗及大部绿营的适战人员,按湘、淮军的制度改编,集中训练驻屯,称练军;八旗及绿营残存部队,作为国家经制兵,已名存实亡。为加强海防和以先进兵器装备部队,除由国外购买军舰及各种新式枪炮外,中国的近代军事工业也开始建立。1861年至1911年,先后建立军工企业40多个,共生产枪支约25万支、火炮4000门、舰船60余艘,成为清军武器装备的重要来源。甲午战争前,防军、练军不少已装备了新式后膛枪炮,各重要海口改建一批新式炮台,并增加一批新式海岸炮。还建立广东、福建、南洋及北洋4支水师。北洋水师是近代世界上有相当规模的海军部队。

清王朝的建军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虽然武器装备有了改进,但军事制度并未改变。甲午战争的失败,暴露了先进装备与落后军制的矛盾,使清廷认识到防军、练军在编制、训练、战术及官兵素质上的严重缺陷,遂对全国军事组织、指挥系统和训练教育等进行全面西化。成立督办军务处领导改革、编练新军。规定各省建立“常备、续备、巡警等军”。常备军有镇、协、标、营、队、排、棚7级,步、炮、马、工四兵种。后又增建辎重兵,发展为每镇官兵12512人、由步、骑、炮、工、辎合同编组的新式陆军。并逐渐实现了中央军事领导机构的统一,先后建立了陆军部、海军部和军谘府(近似参谋部)。为培养军事人才,先后创办了船政学堂、水师学堂、武备学堂、陆军速成学堂、讲武堂及各种专业学堂等70多所军事学校,聘请外国军事教官指导军事训练,讲授西方军事学术,并派留学生出国学习军事科学,翻译了英、德、日等国各种军事书籍,介绍西方的军事理论和军事技术。

八旗、绿营的作战方式及战术运用守旧落后。以曾国藩为代表的一批清代儒将建立的湘军,在战术上进行了一次传统的复归:从建军、治军到用兵作战,基本上效法明将戚继光。虽为复旧,但对墨守陋规的八旗、绿营,则是一次进步的革新。由于湘军装备的火药枪炮射速慢、杀伤力小,不能脱离冷兵器而独立战斗,所以无法改变密集的战斗队形,也无法脱离传统的作战方式。淮军已更新装备为无烟火药后膛枪炮,射速快,火力强度大为提高,并汲取了西方的一些训练方法,所以在沿用湘军作战方式的同时,有了新的发展。营的基本战斗队形,通常部署为三个梯队;一梯队开始采用散兵队形,散兵间隔3步;二梯队为密集横队,位于敌军轻火器有效射程之外;三梯队为预备队,控置于敌军炮兵射程之外。淮军的作战指导思想,已开始脱离了仅依靠肉搏决定战斗胜负的传统战法,强调以火力杀伤敌人、争取胜利。其基本战术是步炮协同作战。进攻时,以炮兵实施火力急袭杀伤、压制敌人,步兵在炮火支援下边射击边前进,俟敌军阵线动摇时再发起冲锋。防御时,炮兵主要用以协助步兵拦击敌攻击部队。通过桥梁、隘路,有时以三梯队交互掩护前进。中法战争时,还出现了以被覆顶盖的战斗掩体为主体,由明槽暗道予以联结、具有堑壕体系性质的防御工事——“地营”,出现了在敌火下实施进迫作业以接敌的“滚草龙法”等。这与传统作战方式已有明显的区别。

新军时期,随着军事制度、训练方法的西化和官兵素质的提高,作战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进攻时;先进行骑兵侦察,再进行火力侦察,继之以火力急袭,摧毁工事,杀伤敌人及制压敌军炮火,尔后用工兵破坏障碍、开辟通路,最后以步兵发起冲锋。步兵行动则是先以疏开队形接敌,散开队形战斗,当接近冲锋距离时,梯次跃进。防御时,步兵以随身携带的锹镐挖掘掩体、交通壕,构成有一定纵深的数道堑壕,阵地前布置地雷、铁丝网等障碍场,步兵依托工事战斗,炮兵进行拦阻射击,预备队用以反冲锋,尔后相机转为反攻。这时,虽然还存在着盲目照搬西方军制及战术等缺点,但就总体而言,清廷军队的近代化建设已初见成效。

外国战争列表
近代时期
A 阿布基尔海战 阿达河战役 阿富汗抗英战争 阿夫利亚尔-阿拉贾战役 阿索斯海战
阿亚库巧战役 奥斯特里茨战役 奥土战争
B 巴尔干战争 巴黎公社起义 巴黎战役 包岑战役 北美独立战争 波尔塔瓦战役
博罗迪诺战役
C
D 大耶格尔斯多夫战役 德累斯顿战役 德意志解放战争 对马海战 多米尼加海战
E 俄国十七世纪初的农民战争 俄国1812年卫国战争 俄瑞北方战争 俄土战争
F 法西战争 法越战争 奉天战役
G 戈格兰海战 葛底斯堡战役
H 汉科角海战 汉普顿海战 滑铁卢战役 霍恩林登战役
J
K 卡古尔河战役 卡利亚克里亚角海战 克拉斯内战役 克拉翁讷战役 克里木战争 刻赤海战
库讷斯多夫战役
L 拉丁美洲独立战争 拉辛农民起义 莱比锡战役 勒姆尼克河战役 利萨海战 列斯纳亚战役
罗克鲁瓦战役 罗斯巴赫战役 旅顺战役 洛斯托夫特海战
M 马尔普拉凯战役 马伦哥战役 美国南北战争 美墨战争 美西战争
N 拿破仑对埃及的远征 拿破仑对意大利的远征 拿破仑战争 纳尔瓦战役 纳瓦里诺海战
诺维战役
O
P 普奥战争 普法战争 普加乔夫起义 普鲁士—埃劳战役
Q 七年战争 切什梅海战
R 热马普战役 日俄战争
S 沙姆霍尔战役 萨尔吉尔河战役 萨拉托加战役 塞瓦斯托波尔战役 色当战役
圣普里瓦—格拉韦洛特战役 斯洛博齐亚战役 苏沃洛夫对瑞士的远征
苏沃洛夫对意大利的远征
T 特拉法加海战 特雷比亚河战役 特塞尔海战
W 瓦尔密战役 瓦格拉姆战役 维堡海战 维堡战役 维也纳战役 乌尔姆战役
乌沙科夫对地中海远征
X 西摩战争 锡诺普海战
Y 耶拿—奥厄斯泰特战役 伊兹梅尔战役 因克尔曼战役 印度民族起义 英布战争 英国内战
英荷战争 英迈战争 英美战争 英缅战争 英西战争

⑥ 历史上世界发生过多少次战争

古今战争次数统计

从古到今,世界上究竟发生过多少次战争,大致有以下几种统计数据:

据不完全统计,在有记载的5560年的人类历史上,共发生过大小战争14531次,平均每年2.6次。从1740年到1974年的234年中,共发生过366次,平均每年1.6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37年中,包括现在仍在进行着的,就有87次之多,平均每年2.3次。其间,29次在亚洲,26次在中近东和北非,17次在中、南部非洲,10次在中南美洲,5次在欧洲。

据瑞典、印度学者统计,从公元前3200年到公元1964年这5164年中,世界上共发生战争14513次,只有329年是和平的。这些战争给人类造成了严重灾难,使36.4亿人丧生。损失的财富折合成黄金可以铺一条宽150公里、厚10米、环绕地球一周的金带。

据前苏联学者统计,从公元前1496年到公元1861年这3357年间,人类有3130年在打仗,只有227年是和平的。

据匈牙利一位教授统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37年里,世界上爆发470余起局部战争。在世界范围内,无任何战争的日子只有26天。

据美联社调查报告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爆发了大约300场局部战争,大约有1000万人死于战火。

中国历史上发生战争次数

我国是战争频繁之国。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乃至近代,人民起义、人民革命战争频繁;历史上统治阶级内部以及诸侯之间争城掠地的战争更是难以计数。见诸史籍,有些眉目和头尾的战争,从夏朝至明代大约有3300余次,清代有400余次,近代也有数百次之多。我国历史上大约发生战争4000~5000次之多,约占世界历史上战争总数的1/3左右。

两次世界大战有关数据

项目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参战国数目
33
61

中立国数目
17
6

持续时间
1564天(4年3个半月)
2194天(6年)

参战国总人数
10.5亿人(占世界人口62%)
17亿人(占世界人口80%)

战争中被打死的人数
1000万人
3200万人

受伤人数
2000万人
3500万人

领土上进行过军事行动的国家
14个
40个

军事行动区域的面积
400万平方公里
2200万平方公里

动员入伍人数
7000万人
11000万人

第一次世界大战统计数据

第一次世界大战先后卷入33国15亿人口。军事行动涉及的领土达400万平方公里,战线长度有2500~4000公里。1914年,英、法、俄三国(含殖民地)总人口7.045亿,动员完毕时陆军兵力达977.7万人;德奥两国(含德国殖民地)总人口为1.3亿人,动员完毕时陆军兵力为634万人。战争期间,协约国总计动员军队4218万余人,损失2210万余人,其中死亡515万余人;同盟国总计动员军队2285万人,损失1540万余人,其中死亡338万余人。交战双方直接战费约为1863亿余美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损耗统计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历时4年又3个半月。参加战争的有6个大洲的33个国家,卷入人口达15亿多人,交战双方动员的兵力达6000多万人,其中伤亡3000多万人,因战争而死于饥饿和其他灾害的达1000万人左右,各交战国经济损失约为2700亿美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参战国军队伤亡人数统计

国别
死亡(万人)
负伤(万人)
失踪被俘(万人)
合计(万人)
占动员总兵力(%)
死伤比例

德国
177.4
421.6
115.3
714.3
64.9

⑦ 近现代历史上,发生过哪些战争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一战
二战
近现代史回上日俄对答中国的侵略正印证了一句中国成语 鲸吞蚕食
日本得了这句成语的前半段 鲸吞,日本自1894年甲午战争开始,1904年的日俄战争,1915年的日德青岛之战,1931年918事变(战争)1937年抗日战争,每一次对中国的侵略都意图吞并中国的一个省区,一个地区,甚至是整个国家,这个侵略政策往往使用着暴烈的战争手段,使中国人迅速认清日本的真实目的,造成中国惨重的财产,人员损失,但保住了国土。
俄国则是使用蚕食的手段一步一步吞掉中国的领土,并用不平等条约固定下来,数个不平等条约中国损失了23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和外蒙古,这些国土在可预见的未来都不可能收回,对中国的危害更大

⑧ 世界近代史上有哪些著名的战争

从17世纪抄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到20世纪袭初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世界历史,属于世界近代史。这是一个封建主义日趋衰败而资本主义不断发展的历史阶段。由于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猖獗,这一时期的人类社会生活中曾发生了各种各样的战争。其中不少战争严重影响过人类社会的发展,比较著名的战争有:美国独立战争,英马(印度马拉塔)战争,法国革命战争,拿破仑战争,第二次美英战争,高加索战争,希腊独立战争,英缅战争,阿尔及利亚抗法战争,卡洛斯战争,阿富汗抗英战争,英国——锡克战争,普法战争,巴黎公社起义,亚齐(印尼苏门答腊北部)战争,俄土战争,太平洋战争,英埃(埃及)战争,希土战争,美西战争,美菲战争,巴尔干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等等。

⑨ 世界近代历史大事年表【从战争方面回答】

1775~1783 美国独立战争(抄萨拉托加战役)
1815 滑铁卢战役
1861~1865 美国南北战争
1914.7 一战爆发(1916凡尔登战役)
1931.9.18 九一八事件
1939.9.1 二战全面爆发
1941.6.22 苏德战争爆发
1941.12 太平洋战争爆发
1942.6 中途岛战役
1942.7~1943.2斯大林格勒战役
1944.6.6 诺曼底登陆

⑩ 世界历史重要战争

1、马拉松之战 马拉松战役是公元前490年强大的波斯帝国对雅典发动的战争。波斯军队共阵亡6400人,雅典方面仅仅阵亡192人。在此役中,雅典人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促使了希腊各城市国家之间的团结,结成了三十个国家的同盟,加强了反对波斯帝国的力量;希腊各城邦的实力也进一步增强。对于希腊文明在之后三个世纪中所达到的光辉无比的成就而言,马拉松战役无疑是这一成就的最初的台阶。
2、阿克提乌姆海战 公元前31年9月2日的阿克提姆海战,是古代世界发生在地中海重要的海战,是古罗马皇帝屋大维与安东尼及埃及女王的决战,在此役中,曾经无比发达的埃及大败,几乎全军覆没,埃及不再是一个独立的国家,这种局面一直延续到近代。屋大维的胜利,则使他顺利地成为了罗马的救星,之后更建立了古代史上一个最庞大的帝国--罗马大帝国。阿克提姆海战的意义是深远的,因为这是东西方文明的一次强烈碰撞,此战的胜败决定了双方谁将成为谁的行省,对历史走向有长远影响。
3、怛罗斯之战 公元751年的怛罗斯之战,是唐朝安西都护府军队与阿拉伯帝国穆斯林、中亚诸国联军在怛罗斯的一场遭遇战。这是阿拉伯与唐朝多次边境冲突以来,唯一的一次取胜。但战后唐朝仍然控制西域并继续扩张。怛罗斯之战对唐朝与整个东亚地区而言,是一个关键性的转折点。原本志在经验西域的大唐,至此进入衰退通道,逐步的无力联通内亚。崛起的吐蕃、复兴的突厥,以及内地的藩镇叛乱,都在一步步蚕食大唐的资源与根基。
4、君士坦丁堡战役 公元前1453年的君士坦丁堡战役,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欲消灭拜占庭帝国的攻城战,此役在整个战争史上来看,都是一次非常典型的要塞攻防战。此役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胜利,延续了上千年的拜占庭帝国从此覆灭。君士坦丁堡的陷落即是欧洲旧有宗教秩序的结束,标志着中世纪时代的落幕,文艺复兴时代的开始,以及大炮与火药的广泛使用。此役切断了连接欧亚两洲的主要陆上贸易路线,令很多欧洲人开始认真考虑经海路到达亚洲的可行性,最终促成欧洲人发现新大陆。
5、英西海战 公元1588年开始的英西海战,在某种程度上,对近代早期的世界都产生了重要影响。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为报复伊丽莎白对玛丽的处决,在得到西克斯图斯五世的支持后便侵略英国,但声名显赫的西班牙无敌舰队大败,而英军大胜。此役英军的以弱胜强,再一次显示了在王权统治下的民族国家的力量,打破了西班牙舰队在大西洋独霸的格局,英格兰开始掌握主动权,一直到1589年的科伦纳-里斯本海战局势被西葡帝国扭转。
6、美国独立战争 公元1775年,随着莱克星顿小镇的一声枪响,美国独立战争爆发了。这场持续了8年之久的民族解放战争,最终以英国在北美殖民统治的破产和北美殖民地的独立而告终。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美国国家的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此外,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也起了推动作用。
7、滑铁卢战役 公元1815年发生的滑铁卢战役在世界战争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由拿破仑领导的法国军队与第七次反法联盟军队在比利时小镇滑铁卢进行的一次决战,此役可以用“时间短、影响大、结果出人意料”这12个字概括,最终以拿破仑的失败而告终。它结束了法国自大革命以来二十多年对外战争的结束,使拿破仑帝国时代退出历史舞台,改变了欧洲的历史进程。
8、色当战役 公元1870年发生的色当战役处于当时的普法战争时期,在此次战役中,普军大胜,并俘虏了法皇拿破仑三世及其麾下军队。被俘的消息传到巴黎之后,法国革命爆发,推翻了法兰西第二帝国,建立一个新临时政府。色当战役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在普法战争中普鲁士及其盟军的胜利,它世界近代史上的一次著名战役,标志着法兰西第二帝国的灭亡和德意志帝国的建立,更标志着日耳曼民以独立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9、对马海战 公元1905年发生的对马海战,是日俄战争中两国在朝鲜半岛和日本本州之间的对马海峡所进行的一场海战。此战中,日军大获全胜,而俄军几乎全军覆灭。对马海峡海战是近代海战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战例,它深刻影响了海军技术的发展,将大炮巨舰主义推向颠峰;使得处于世界前列的俄国海军一蹶不振,海战的失败动摇了俄国沙皇的统治。
10、第一次世界大战(英语:World War I、First World War或Great War,简称WWI或WW1),简称一战,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向其终极阶段,即帝国主义过渡时产生的广泛的不可调和矛盾、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基本上被列强瓜分完毕,新旧殖民主义矛盾激化、各帝国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秩序划分不对等的背景下,为重新瓜分世界和争夺全球霸权而爆发的一场世界级帝国主义战争。 战争过程主要是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的战斗。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王国属同盟国阵营,大英帝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俄罗斯帝国、意大利王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则属协约国阵营。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大约有6500万人参战,1000多万人丧生,2000万人受伤。战争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灾难,但在客观上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一战中,各种新式武器如飞机、毒气、坦克、远程大炮相继投入战争,是武器发展史的重要阶段。
11:第二次世界大战,简称二战,是继一战之后发生的人类史上最大规模的战争。战火燃及欧洲、亚洲、非洲和大洋洲。战争分西、东两大战场,即欧洲北非战场和亚洲太平洋战场。1939年9月1日至1945年9月2日,以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等轴心国及保加利亚、匈牙利、罗马尼亚等仆从国为一方,以中国、美国、英国、苏联等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同盟国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战争。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据少数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7000余万人,4万多亿美元付诸东流。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以美国、苏联、中国、英国、法国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而告终。

阅读全文

与世界历史上近代的战争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