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外历史 > 从全球角度看中国历史

从全球角度看中国历史

发布时间:2021-02-28 17:14:58

㈠ 从全球角度看中国历史-东汉-东汉是怎么灭亡的(上)

汉灵帝登基后,司马师立即处死太监蹇硕,当时的十常侍也吓得半死,跑去要求何太后的庇护,可知没了王权,他们便是连个屁用都没有。东汉之覆灭,亡于权臣;东汉之覆灭,亡于世家。

当初汉光武帝刘秀中兴大汉,靠的是名门世族的协助,东汉帝国建立后,名门世族也如愿以偿的拿到了登上政治舞台的入场券,亦便顺利获得了地方和中央政府的供职名额,久而久之,政府能掌控的地区少之又少,其余的地区均掌握在名门的手里。

再来看三国时期几大势力的家庭背景,首先袁绍家族被誉为“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及,构成了一张巨大的家族联系网,汉朝于董卓之乱之后分崩离析,袁绍家族之所以可以掌控南方三省,混成天下第一诸王,靠的便是家族几百年的传承遗产。



曹操与刘备兴起,伴随着名门意志的强横,而且要少于王权,东汉王朝的灭亡多少与名门的崛起有关系,“五姓氏七望”时代,名门的意志达巅峰,东汉时期亦是名门意志初露端倪的时。袁绍当作北凉小北洋军阀,为什么割据三十万,反而最后失利了,便是由于他没有能掌握住机遇,所以丧失了名门意志的拥护,从此亦可知名门意志的强横。

所以说东汉之覆灭,绝不是亡于灵帝,个人的意志有些情况下可以左右一个朝代的政治走向,但是对于一个 的王朝来说,皇帝对朝代的兴亡作用很小,更不可能力挽狂澜富大厦于将倾,东汉的灭亡正是亡于当时巨大的名门利益集团。



获得政治发言权很久的名门望族,急需在政治上崭露头角,以此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势力,而腐朽不堪的东汉王朝已经成了他们巨大利益面前的绊脚石,所以唯一的办法就是除之而后快。

三国的出现正是这种利益集团之间的相互妥协和利益分赃。一旦出现新的势力,这种平衡也会很快被瓦解,这就解释了为何曹操生前不称帝,而交给他的儿子曹丕,这是因为当时的名门势力还很强大,贸然称帝只会让自己成为众矢之的。

曹魏三代之后,蛰伏隐藏多年的司马家族一夜之间夺取曹魏的江山,却毫发无损,正是由于此时的司马家族已经获得了当时政治势力的中坚,也就是新生士族的支持,所以司马昭才能登上帝位。

㈡ 从世界史的角度看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有什么样特

第一,我国是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祖国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由于各种原因,汉族在我国多民族的国家中处于主体地位。但是,并不能因此而忽视或否认其他少数民族对于祖国历史发展所做的贡献。如,秦汉统一了中原地区,匈奴族则统一了北方草原地区。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悠久的历史,在经济文化方面也给予汉族不同程度的影响。第二,看待民族关系,不能站在一个民族的立场上,而应站在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立场上,对历史上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事件、人物给以充分的肯定和赞颂,反之要给以否定和鞭挞。坚决反对大汉族主义和狭隘的地方民族主义。历史上站在汉族封建统治者立场上的史学家,在史书中对少数民族多有诬蔑、丑化之词,要注意摒弃和批判。第三,各族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密切联系,友好往来,共同建设祖国,共同反抗阶级压迫和外来侵略,构成我国民族关系的主要内容。也正因如此,我国才得以形成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当然,在阶级社会里,各个民族之间曾经有过矛盾、斗争乃至战争,但它与我国民族之间彼此友好往来的事实相比,只是民族关系的次要部分。由于各民族人民的利益是一致的,民族间的矛盾、斗争和战争,从根本上说都是各个民族统治者所挑起的。从这个角度讲,民族矛盾说到底就是阶级矛盾。由于民族矛盾、斗争的复杂性,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都把民族斗争简单地归结为阶级斗争。大致有下列几种情况;有的是压迫与反压迫的性质,如女真首领阿骨打领导的抗辽战争;有的是进步与落后之间矛盾斗争的性质,如淝水之战是东晋为了保卫江南先进经济发达地区和人民,不受北方氏族贵族侵扰的进步战争;有的是为了消灭割据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的性质,如康熙帝平定准噶尔分裂势力叛乱的战争;有的则纯属是一些民族统治者彼此之间的攻伐混战,如十六国时期,北方各族之间的一些战争。做出具体分析以后,不但要透过现象揭示本质,而且要明确给予肯定或否定。这里还应注意把我国历史上各民族之间的战争与我国各民族共同反对外来侵略的战争严格区别开来。前者是我国兄弟民族间内部的事情,虽有是非区别和正义非正义之分,但不要用“侵略”和“反侵略”的字眼加以界定。后者是我国各族人民反抗外来侵略势力、维护国家主权的问题,和我国各民族之间的斗争有着本质的区别。

㈢ 从世界史的角度看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有什么特点

敌视——互殴——融合——敌视——互殴——融合——敌视——互殴——融合,呐,这就是最直观的特点

㈣ 从全球角度看中国历史-东汉-东汉是怎么灭亡的(下)

公元220年,曹操次子曹丕逼迫汉献帝让位,东汉宣布灭亡。

东汉(25年—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继西汉之后又一个大一统的中原王朝,传八世共十四帝,享国一百九十五年,与西汉统称汉朝。

新朝末年爆发绿林赤眉起义,汉朝宗室刘秀趁势而起。公元25年,刘秀称帝,定都雒阳(今河南洛阳),延续“汉”的国号,史称光武中兴。

东汉时,三公权力被大幅削弱,尚书台权力得到提升。汉明帝、汉章帝在位期间,东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史称明章之治, 汉章帝后期,外戚日益跋扈。汉和帝继位以后,扫灭外戚,使东汉国力达到极盛,史称之为永元之隆。

(4)从全球角度看中国历史扩展阅读:

天下平定之后,刘秀重视生产与人民生活的恢复与发展,开始着力发展生产、提高民生、恢复国力,刘秀还采取了不少措施来安定民生,恢复残破的社会经济。建武六年下诏恢复三十税一的旧制。东汉初年的封建租赋徭役负担,比起西汉后期和战争期间有所减轻。

他前后九次下诏释放奴婢,或提高奴婢的法律地位,使大量奴婢免为庶人,使流民返回农村,促进生产。他统治的时期,遭战乱破坏的生产和生活得到了迅速的恢复,人口与垦田数目大大增加,史称“光武中兴”。

建武二年(26年),光武帝下令整顿吏治,设尚书六人分掌国家大事,进一步削弱三公(太尉、司徒、司空)的权力;同时清查土地,新定税金,振兴农业,使人民生活逐步稳定下来。

东汉经“光武中兴”,社会的经济有了一定的恢复,文化进一步发展,太学林立,学术气氛浓厚。东汉时期,各地豪强控制大量土地及耕作的农民,建立大型田庄,发展自给自足的田庄经济,甚至拥有私人武装力量,这一切都成为社会的不安定因素。

㈤ 从全球角度看中国历史-唐朝-唐朝的强盛与灭亡

盛极必衰,这就是历史,特别是适合封建制社会

㈥ 从世界和中国历史的角度谈谈改革开放的意义

意义有如下几点:
1让中国走向了世界,也让世界认识了中国
2让中国经济发生本质的变化与提高
3让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飞跃性的提升

㈦ 从历史角度对全球史观的理解

1、全球史观形成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最早提出这种史观的是欧美学者,其中以美国历史学家L•S•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著者)最具代表性。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形成的“全球史观”。“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全球史观”冲破了西方以兰克为代表的西欧中心论的传统史学框架,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考察历史。其研究的视野不仅包括欧洲史,而且覆盖二次大战后崛起的亚非拉的广大地区。正如西方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夫在他的《全球通史》中所说的那样,它的“主要特点就在于:研究的是全球而不是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关注的是整个人类,而不是局限于西方人或非西方人。” 2、由于文明史观在很大程度上涵盖了全球化史观和现代化史观,因而是一种更为宏观的历史观。过去我们对历史的理解存在片面性,误认为只有战争、革命、改朝换代才是历史。其实,人类以往的其他活动——经济、社会、精神、文化活动也都构成历史。历史研究不是别的,正是研究人类物质、精神和政治三大文明的进步史。这就是文明史观。“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
另外,你可以参阅《
全球史观在中国
》,这是一篇论文,要下载的话还要中国知网账号。

㈧ 如何用全球史观看待一国历史,例如中国.

不管怎么看或者看同一历史时期的哪些方面,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不能只看一种版回本的书、或者一个答立场上讲的书。要看看国外的历史是怎么写我们的。双方结合起来,根据当时的国情国力来看。才能知道真实的历史。这才能叫做客观,而且要辩论着去看待问题。历史无论再复杂也是人的历史,就必定有追求,这才是合理的。既没有生下来就是奸臣的,也没有没做错事情的圣人。

㈨ 怎样从世界观的角度看待中国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

你的这个题目太大了,一本书都未必能说清,我简要的说两句。你要从世界观回的角度去评答判一个国家的历史,首先你必需有明确而先进的人生观,这就不是一般人所能达到的。这是一个涉足哲学和历史的专业话题,首先它要求你对中国的这段历史有公正的见解,这在当时这个环境中不太可能,因为我们的教育受政治偏见影响太深。其二,它要求完整而全面的世界观,换句话说,它要求你具有明确的人生观,这个人生观,现在的主流是科学精神的信仰。
----考试上的题目,就去课本上找。
----思想上的问题,你要记得中国先哲的教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凡事都是有前提的,哪怕只是一个问题。

阅读全文

与从全球角度看中国历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