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代四大发明对中国和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四大发明在人类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 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和造纸内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容明,是我国之所以成为文明古国的标志之一。古代,我国的科学技术在许多方面居于世界的前列。5世纪后的千余年里,欧洲处在封建社会之中。在这个漫长的时期里,我国的科学技术一直在向前发展,而欧洲的科学技术却停滞不前。只是到了十五、六世纪,由于封建制度的瓦解和资本主义制度的逐步形成,欧洲的近代自然科学才得以诞生。 我国的四大发明在欧洲近代文明产生之前陆续传入西方,成为“资产阶级发展的必要前提”(《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为资产阶级走上政治舞台提供了物质基础:印刷术的出现改变了只有僧侣才能读书和受高等教育的状况,便利了文化的传播;火药和火器的采用摧毁了封建城堡,帮助了资产阶级去封建贵族;指南针传到欧洲航海家的手里,使他们有可能发现美洲和实现环球航行,为资产阶级奠定了世界贸易和工场手工业发展的基础。总之,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在人类科学文化史上留下了灿烂的一页。这些伟大的发明曾经影响并造福于全世界,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前进。
2.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对中国到底有什么好处
中国五千年历史,但是你只看到了现在的发展,从东汉到明朝末年中国可是世专界第一属大国。大概有1500年的时光是世界第一强国。你只看到了现代却没有看到过去。
中国为什么落后,因为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而且在清末让慈禧把中国卖个精光。
中国从1949年经历十几年的战争,在一无所有的地盘上重新崛起,而现在可以和美国竞争,他的成长速度是最快的。你要知道现在新中国65岁,而美国已经超过200岁了。而新中国建国之后,又经历了文化大革命,三年自然灾害,实际上改革开放才是真正觉醒,虽然65岁,但实际上已经只有30几岁。
30几岁与200来岁比当然是发展中国家
美国的形成是多种族混合完成的,他们当时带去了最好的技术,最好的奴隶,而中国一直在这片土地上。
历史分析之后,那么说五千年的历史有什么好处
可以让中国的文字更加简单和优美,比如美国就没有我们中国这样多的成语,歇后语,典故。
中国在发展中发展了中国特殊的文化,老子,孔子,给我们人生和社会的发展启示。
至少你看电视剧的时候有的遍。
还有很多很多,你意想不到的多。和你的生活根本离不开。比如文字,比如语言。
3. 汉朝的历史对于中国的影响
两汉时期文化科学异常活跃,对外交流意义重大。汉朝进一步奠定了汉民族的民族文化,西汉所尊崇的儒家文化成为当时和日后的中原王朝以及东亚地区的社会主流文化。
到现今,“汉人”仍为多数中国人的自称,而华夏族逐渐被称为“汉族”,华夏文字亦被定名为“汉字”,汉武帝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中国几千年的统治思想,并且最早开始在京师长安设太学,并且开始儒学中的经学,东汉光武帝时期太学生一度多达三万。
汉明帝时期,佛教东渡首次来到中国,在洛阳营建的第一座佛教寺庙洛阳白马寺,中国第一部汉译佛教经典是在白马寺译出的四十二章经,张道陵创立道教也是影响中国的大事。
(3)塞尔维与对中国的历史扩展阅读:
刘邦开创的汉朝奠定了中国古代社会的主要文化,即儒家思想影响下的文化制度。在南北朝时期,印度佛教的传入,对儒家文化又产生了影响。
刘邦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杰出政治家,是真正统一中国的人,可以说他是汉始皇,创造汉民族的人。刘邦使四分五裂的中国真正的统一起来,而且还逐渐把分崩离析的民心凝集起来。他对汉民族的形成、中国的统一强大,汉文化的保护发扬有决定性的贡献。
他在汉初制订的英明国政,不仅使饱受战乱的中国得以休养生息,还开创了以后“文景之治”的富裕与奠定了汉武反击匈奴的坚实基础。
刘邦高瞻远瞩、深谋远虑,他的政治制度和对后世的安排使大汉延续了长达四百余年的中国历史上最长的统一王朝。他的一套政治体制和经济制度为后世统治者所沿用刘邦开创的大汉帝国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朝代,令后世国人景仰与怀念,他本身也另后世众多的人所怀念歌颂。
4. 四大发明对中国产生的历史意义
四大发明的历史意义就是西方侵略者可以用指南针和纸印的地图带着火药枪炮把我们的青铜、瓷器、丝绸、书画全抢走了。
5. 对中国历史的看法
有人说中国文化是谋略型的文化。历史中充满暴力,恐吓,欺骗。比如黄袍加身,假仁假义的闹剧,帝王将相谎话连天,仁者爱人缺乏实际操作性,空口支票。都是骗人的伎俩。
6. 东晋与西晋哪个时期对中国的历史贡献大
应该是西晋、西晋统一了全国促进了经济发展和民族大融合。
7. 凡尔赛条约的历史意义及对中国的影响
1、历史意义:
《凡尔赛条约》(英文:Treaty of Versailles,又称:《凡尔赛和约》),全称《协约国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协约国)对战败国(同盟国)的和约,其主要目的是削弱德国的势力。
1918年11月11日,双方宣布停战,在经过长达6个月的谈判之后(也即巴黎和会,Paris Peace Conference),于1919年6月28日在巴黎的凡尔赛宫签署条约,这项条约得到了国际联盟承认,并于1920年1月10日正式生效,这也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式结束。
2、对中国的影响:
中国代表因对会上欧洲列强处理中日青岛问题时故意偏袒日本,无视中国利益,愤而离席(转而与德国另签和约),这一事件进而引发了震动全国的五四运动。美国在国会表决时多数反对,也未签署凡尔赛条约。
(7)塞尔维与对中国的历史扩展阅读:
凡尔赛条约的谈判过程:
谈判于1919年1月18日在凡尔赛宫镜厅开始。1870年德国取得普法战争胜利并统一德国后德皇曾在此举行加冕仪式。来自38个国家的70名代表参与了谈判。战败国德国、奥匈帝国被排除在谈判之外。俄国因于1917年和德国单独媾和且布尔什维克取得国家政权也被排除在谈判之外。
从1919年三月开始,谈判由五个战胜国(英国、法国、美国、意大利、日本)政府首脑和外长组成的“十人委员会”主导,该机构组成复杂,矛盾重重,难以做出有效决定。
谈判过程中日本和其余各国外长先后退出十人委员会,实际上只剩“四巨头”,后意大利因对南斯拉夫的阜姆(现里耶卡)的领土要求被拒绝也退出时。
最终的谈判由三大国(英国、法国、美国)的政府首脑,即英国首相乔治、法国总理克列孟梭、美国总统威尔逊把持,意大利首相维托里奥·埃曼努尔·奥兰多的作用微乎其微。
甚至不准德国参与条约讨论。因为各国谈判目标不一致甚至存在冲突,每个决定都是经过“不愉快的妥协”后才能达成。亨利·基辛格称之为“美国式理想主义和欧洲式偏执狂之间的脆弱妥协”。
8. 拿破仑对中国的评价【要历史事件】
拿破仑说,狮子睡着了,苍蝇都敢落到它的脸上叫几声;中国一旦被惊醒,世界会为之震动。
1817年,不受欢迎的阿美士德踏上归路。他准备回国后向议会和英王上书,用武力敲开中国对外通商的大门。
就在阿美士德访问中国前后,欧洲大陆发生了重大事件。不可一世的法国皇帝拿破仑一世在1814年被欧洲反法联军击败后,东山再起,于1815年组织30万大军向欧洲反法联军发动进攻,结果在滑铁卢遭到惨败。
6月22日,拿破仑被迫退位,不久被英国军队押送到遥远的大西洋的圣赫勒拿岛监禁起来。在他被监禁的第三个年头,阿美士德垂头丧气地从中国返回。在回国途中,他正好经过圣赫勒拿岛。当阿美士德听说这里正关押着名震世界的拿破仑一世时,很想见一见他,听听这位传奇人物对中国问题的看法。在征得小岛总督同意后,阿美士德见到了这位昔日的皇帝。
阿美士德讲了自己在中国的经历,认为只有通过战争敲开中国的大门,才能使中国专制统治者明白打开国门对双方都有好处的道理。
当时,拿破仑对英国的做法充满了蔑视,他对于英国用战争解决问题的提法发表评论说:“要同这个幅员广大、物产丰富的帝国作战是世上最大的蠢事。”他接着说:“开始你们可能会成功,你们会夺取他们的船只,破坏他们的军事和商业设施,但你们也会让他们明白他们自己的力量。他们会思考;他们会建造船只,用火炮把自己装备起来。他们会把炮手从法国、美国甚至伦敦请来,建造一支舰队,把你们打败。”
阿美士德反驳说:“中国在表面强大的背后是泥足巨人,很软弱。”但拿破仑认为,中国并不软弱,它只不过是一只睡眠中的狮子。“以今天看来,狮子睡着了连苍蝇都敢落到它的脸上叫几声。”
拿破仑接着说:“中国一旦被惊醒,世界会为之震动。”这句话出自拿破仑之口后,产生了极强的轰动效应,“一只睡着的狮子———中国”迅速传遍了欧洲和世界。
拿破仑·波拿巴(法语:Napoléon Bonaparte/意大利语:Napoleone Buonaparte,1769年8月15日-1821年5月5日),即拿破仑一世(Napoléon I),出生于科西嘉岛,十九世纪法国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缔造者。历任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第一执政(1799年-1804年),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1804年-1815年)。
拿破仑于1804年11月6日加冕称帝,把共和国变成帝国。在位期间称“法国人的皇帝”,也是历史上自查理三世后第二位享有此名号的法国皇帝。
对内他多次镇压反动势力的叛乱,颁布了《拿破仑法典》,完善了世界法律体系,奠定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秩序。对外他率军五破英、普、奥、俄等国组成的反法联盟,打赢五十余场大型战役,沉重地打击了欧洲各国的封建制度,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
他在法国执政期间多次对外扩张,发动了拿破仑战争,成为了意大利国王、莱茵邦联的保护者、瑞士联邦的仲裁者、法兰西帝国殖民领主(包含各法国殖民地、荷兰殖民地、西班牙殖民地等)。
在最辉煌时期,欧洲除英国外,其余各国均向拿破仑臣服或结盟。形成了庞大的拿破仑帝国体系,创造了一系列军政奇迹与短暂的辉煌成就。
拿破仑于1814年退位,随后被流放至厄尔巴岛。1815年建立百日王朝后再度战败于滑铁卢后被流放。1821年5月5日,拿破仑病逝于圣赫勒拿岛。1840年,他的灵柩被迎回法国巴黎,隆重安葬在法国塞纳河畔的巴黎荣军院(巴黎伤残老年军人院)。
拿破仑是一位当之无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他多次在国内外击退反法联盟的入侵和镇压反动势力的叛乱,保护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推翻了旧的专制政权。
拿破仑捍卫了法兰西共和国大革命时期的成果,保护了法兰西共和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既得利益。使得1815年法国的君主专制最终复辟之时,受到了人们的反对。拿破仑颁布的统治措施不仅在法国国内产生了重大深远的影响,还影响了他的征服国。
拿破仑通过征战,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果实不同程度地传播到了法军所到之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而造成的社会影响已成为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家势不可挡的势力。拿破仑在奠定资产阶级的政治体系和推进资本主义的发展等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拿破仑的称霸野心是法国大资产阶级本性的集中体现,他的国内外政策都代表了资产阶级的利益,保护资本主义经济基础的发展。
拿破仑对拉丁美洲的历史也有着巨大的间接影响。他对西班牙的入侵削弱了当地政府的实力,使它在今后几年的时间里都不能控制它在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基于在当前这个实际的自治时期,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开始了。
除此之外,拿破仑也是最早提出欧罗巴合众国的构想,并试图通过武力来实现的人。虽然他本人并未成功实现这个梦想,但二十一世纪的欧洲正朝向一体化的目标迈进。
9. 中国历史1850年左右
这是清朝咸丰时期:
一.清朝最彪悍善斗的一只军队——湘军大纪实
1851年,咸丰元年
1
1月11日,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军,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
这个事件引发了延续十三年之久的太平天国运动,中国陷入了长期的内战和混乱。
湘军的历史,起始于金田起义的同一年。从此以后,湘军的历史就和太平天国运动的进程密不可分、从纯粹客观的历史因果关系来看,太平天国运动是因,湘军的兴起是果。
湘军在兴起之后,就和太平军成为尖锐对立的互动因素,推动着咸丰和同治时期一段历史的发展。
洪秀全率领起义队伍与清军作战的前几个月份里,湘军这个时代的产物,还处在一片混沌之中。日后将要驰骋疆场、叱咤风云的湘军人物,这时各自处在狭窄的环境里,静静地谛听着命运的脚步声,费力地揣测着:人生的转机,将会在何时发生?
在这样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许许多多怀有经世之才的湖南人,没有找到自己的定位。他们的前程,将要由太平天国运动的进程来决定。
这一年上半年,即将投入镇压太平军作战的新宁人江忠源,正在家乡为父亲丁忧。这个三十九岁的七品芝麻官,正在密切地关注着广东人洪秀全在他家乡南边不远处点燃的战火。
这一年,刚到不惑之年的湘乡人曾国藩得知,刚刚即位的文宗,为他统治的国土上危机四伏而忧虑,下诏让群臣评议朝政得失。这位二品礼部右侍郎积极响应朝廷的号召,在《应诏陈言疏》中议论朝政,指出人才、财用和兵力三大方面存在严重弊端。他提出了革除弊端的办法,强调人才决定一切。他心里感叹清廷官场腐败,庸才充塞。他认定自己的家乡湖南,有许多经世之才,长期被朝廷忽略。显然,他希望朝廷能够起用一批能臣干将,扭转危亡的局面。对他的奏疏,文宗批道:“剀切明辨,切中事情。”
这一年,未来将代表中国出使外国的第一位外交家郭嵩焘,还只是一名三十三岁的进士,在家里为已经相继去世的父母居丧。他当时没有想到,不久之后,他将极力劝说老乡左宗棠和金兰结义的曾国藩出山组建湘军,他自己则将斡旋于江忠源、曾国藩和左宗棠这三位湘军大帅以及未来的淮军大帅李鸿章之间。
这一年,与江忠源同岁的益阳人胡林翼,补授黎平知县。他在辖地举办保甲团练,收效颇丰。黎平的一千五百多个村寨,修建了四百多座碉楼。团丁们严格控制着要隘。胡林翼又下令储备谷物,以供城防,摆出一副临战的架势。
这一年,号为“湘上农人”、自比当今诸葛亮的湘阴人左宗棠,也是三十九岁,身无一官半职,只是一个举人,空怀一腔热血抱负,还在等待着建功立业的机会。
这一年,四十四岁的湘乡人罗泽南讲学乡里,跟随他游学的弟子有一大帮。罗泽南值得庆幸的事情,就是由附生被推举为孝廉方正。当时他根本没有想到,自己身为理学先生,日后还要带兵打仗,并且饮弹而亡。
这一年,将以湘军水师大帅扬名天下的彭玉麟,在跟随官兵镇压李沅发起义之后,刚刚回到家乡衡州,然后受聘于富商杨子春,到耒阳为他经理典号。三十五岁的彭玉麟志在经商,无意从军,但后来事态急转,他自己的生涯,也由不得他自己作主了。
上面这些青史留名的湘军人物,除了江忠源以外,在1851年这个以太平军起义为标志的特殊年份里,在军事上都无所作为。他们散居各处,密切关注受到军事威胁的满清王朝,将如何阻止毁灭性战火的蔓延。
他们身处一个英才辈出的年代。太平军的阵营里,正在涌现大批杰出的军政人才,使腐朽的清廷,感到了咄咄逼人的锐利锋芒。他们自己能不能在这个时代脱颖而出,是他们热衷于思考的问题。由于这样的思考,他们将逐步地崭露头角,形成另一个阵营,来与造反的太平军争锋对抗。这个阵营,就是本书记述的湘军。
说到底,太平天国运动与湘军阵营的对阵,就是两拨人才的对抗。湘军中的著名人物,无一不是在这种对抗中崛起。因此,这些人物在清末历史舞台上的表演,谱写了湘军全部的历史。
2
1851年上半年,湘军还孕育于几名湖南人命运中的偶然性,诞生不久的太平军,就已经迈着铿锵的步伐,使全中国为之震动。这支军队越战越勇,越战越强,使清军和朝廷感到了恐慌。太平军不可阻挡的势头,客观上为湘军的诞生和兴起提供了条件。
这个历史的条件,就是清军的战败。腐败的清军绿营部队,完全不是洪秀全新兴武装力量的对手。绿营为清廷镇守各地,养尊处优,由来已久,对于朝廷,只是聊胜于无,权当摆设。诗人金和有一首《初五日记事》,描述了绿营的腐朽,说绿营官兵风雨天不作战,天没亮不作战,天热天冷不作战,月光太大不作战,简直就只能吃喝酣睡。
绿营官兵连一点苦都不能吃,怯懦怕死,败不相救,自然不在话下。面对太平军如此强大的对手,朝廷需要另一支强大的军队来对抗立志要改朝换代的洪秀全起义军。
这支强大的军队,经过后来的历史鉴定,就是湖南人创建的湘军。它是一支由汉人领导的独立作战的军队,虽然满清统治者对它心存猜忌和狐疑,并且在某种程度上感到了它的威胁,但他们却不无惊讶地发现,只有依靠这支军队,才能打败公然要推翻满清统治的造反者。
当然,朝廷对这件事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痛苦的过程。
在太平军攻击金田周边的县份时,清军已经打败了以陈亚贵为首领的广西起义军,腾出了兵力来对付金田的起义者。
湘西的两千名镇筸兵,已经开到广西。他们以强悍善战而著称。湖南湘阴人李星沅,身负钦差大臣的使命,也已经离开平静的湖南,来到南边山水秀丽的战场。
李星沅在这里碰到了他不喜欢的广西巡抚周天爵。这位巡抚和五十九岁的广西提督向荣带领一万人,会同以前派出的各路清军四千多人,将洪秀全的起义军包围在大黄江。李星沅和周天爵官位相当,都不愿屈居对方之下。他们没有过多地争执,而是采用了一个迂回的办法:奏请朝廷委派一位统帅,来广西指挥对太平军的作战。
朝廷就近挑选官员。大学士赛尚阿率领都统巴清德和副都统达洪阿,带领四千五百人驻扎在湖南,文宗决定把这个一品大员派到广西,还赏给他号称“神锋握胜”的遏必隆刀,以壮军威。
5月份,赛尚阿接到皇帝的诏命,代替李星沅出任钦差大臣。
可是,赛尚阿还没到任,洪秀全就率部从武宣突破了清军的包围,向北挺进,企图攻打象州。
广西的清廷大员频频向朝廷告急。朝廷希望湖南派兵出境攻打太平军。
当时湖南的巡抚是五十八岁的广东人骆秉章。他身负湖南的守土之责,不想把有限的兵力投入邻省的战场。他在6月份上奏说,湖南防兵只有四千多人,而永州、宝庆、靖州和郴州与广西毗邻,恐怕有造反者在湖南内应,所以不能再抽调兵力出境。提督余万清在朝廷催促下,打算领兵驻扎在湖南与广西交界的地方,防守堵截太平军。朝廷命令湖广总督程矞采奔赴湖南的边境,也算是一种应急的措施,但更多的只是一种心理上的安慰。
这时,清军副都统乌兰泰和向荣率部在象州挫败了太平军,太平军返回武宣。
7月初,赛尚阿到达桂林。钦差大臣一到省城,便感到兵力不足。何况绿营兵都是酒囊饭袋,不是太平军的对手。他知道,要对付蒸蒸日上的太平军,广西的清军,需要大量补充有生力量。于是,他下令增募潮州丁勇。
赛尚阿同时发现,清军缺少优秀的将领,兵力再多也是徒然。他想到了京官们向皇上推荐的湖南新宁人江忠源。于是他上奏朝廷,请求调派江忠源赶赴大营。
朝廷批准了赛尚阿的请求。江忠源接到赛尚阿的调令,毫不迟疑地踏上了前往广西的征途,走上了博取功名的战场。
江忠源的这个举动,就是一部湘军史的发端。
3
新宁人江忠源是一个能够洞察社会的读书人。他在而立之年,就认识到嘉庆道光以来,社会危机四伏,于是预见到天下兵戈将动,形势将会大乱。客居京师时,他还关注着家乡的动态,留意湖南天地会党的动向。
这个年轻的新宁人,虽然身无官职,却能纵观全局,一点也不奇怪。他出身于秀才家庭,又考中了举人,自然会有些不凡的见识。难得的是,他并不满足于观察、思考和预见。他是一个实干家,血气方刚,意气风发。他将自己定位于经世之才,注重培养自身的执行能力。
江忠源想要的执行能力,就是建立和训练民间的武装力量。
应该说,江忠源本来是无意于做个军人的。他来到京城,是为了参加会试。他的老师邓先生在京城的宅邸去世。友人邹生和曾生病卧在床,江忠源朝夕照料他们。邹生和曾生后来也相继去世了,江忠源筹划将这三人送回家乡安葬。他行程万里,将他们的灵柩送回原籍,自己误了三年一次的考试。这种义举,在湖南人中传为美谈。
江忠源未能实现进士梦,失去了士人们渴望的进身之阶。他在失意之余,产生了另辟蹊径的想法。
江忠源看重乡谊,到了京城,少不得与湖南老乡结识往来。他与郭嵩焘交好,一起去拜会曾国藩,为他日后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擅长识人的京官曾国藩,与江忠源相见恨晚,感叹不已。他说自己从来没有见过江忠源这样优秀的人才。曾国藩预言,这个比自己年轻一岁的新宁人是天下奇才,将来一定会扬名天下,为操守和义气而献身。
江忠源客居京师期间,与曾国藩一起,被誉为当时操节最佳的两个湖南人。北京城里有个传闻,说是京城里只要死了人,曾国藩必送挽联,江忠源必会帮忙买棺材。这两个湖南人的古道热肠,在官员和学者中有口皆碑。
曾国藩后来离开京城时,向皇帝举荐了他所看中的这个英才。
4
曾国藩的预言是正确的。江忠源于1844年回到家乡,便做了一件对后世影响极大的事情:联络乡绅,举办团练。
每到月初,江忠源便召集各村的丁壮,灌输忠孝礼义,教授兵法技勇。
江忠源组建的武装力量,不是临时凑拼的乌合之众。他在团练中建立了比较严密的组织,规定了一套列阵和搏杀的训练方法。江忠源熟读兵书,现在得以把书本上的知识用于实践。他的这套方法,人们笼统地称为“练勇”。这种方法一直影响到民国,甚至在当代的民兵预备役制度里,也能看到那段历史的影子。
江忠源建立的武装力量,在三年后检验了战斗力。
1847年10月,新宁会党雷再浩等人起义反清,江忠源率领两百名团丁,配合清廷正规军攻打起义军。雷再浩率部辗转走到广西全州的梅溪口、大埠头一带,江忠源率领部队据守要隘,切断起义军的供应,并向当局建议,湖南和广西进行“会剿”。
这年冬天,起义军被迫退回新宁,江忠源使用反间计,杀害了雷再浩,镇压了这次起义。从此,他在乡里博得了通晓军事的声名,清廷赏给他一顶蓝翎顶戴,任命他为浙江秀水的知县。
短短三年,江忠源在建功立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不过,这和他日后升迁的速度比起来,简直就算不了什么。从1851年开始,江忠源只用了两年多时间,就由一个七品小官,靠着战功,跨越了许多人一辈子也爬不上去的十个台阶,成为朝廷的二品大员,令满朝文武瞠目结舌,也令湖南的读书人个个心痒,争相效仿。在这种意义上,江忠源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榜样。
但是,在1847年,江忠源刚刚步入官场的时候,并没有幻想以后的飞黄腾达,只是一心想着如何做好一个知县。
5
1847年,江忠源奉派来到浙江。秀水县正遭天灾,赈灾的任务,落到了他的头上,于是他担负起了治理一县的重任。
江忠源很快就发现,饥荒严重地威胁着秀水的百姓。为了挽救这场灾难,他只能伸手向豪富要钱,拿银子来周济灾民。但他是个朝廷命官,不能干打家劫舍、杀富济贫的勾当。他只能冠冕堂皇地宣称自己要拜祭城隍神,邀集所有的豪绅募捐救灾。捐了钱的,发一块“乐善好施”匾,以示表彰。不捐钱的,发一块“为富不仁”匾,规定要挂在宅门上,不许摘下,还责成地保巡视。
富豪们害怕家门口挂上必被千夫所指的匾额,几天里,纷纷认捐,县衙收到了十万两银子的捐款。江忠源亲自查核饥民户口,分发银两。规定下属五天汇报一次,严加核查,以防贫污。他的举措,受到百姓的拥戴。
赈灾告一段落,江忠源又小试武功,抓捕了十多名巨盗,社会治安稳定下来。巡抚吴文镕是个江苏人,但他把这个湖南来的小官看作国士,加以礼遇,并将他补授丽水知县,派他去治理连年决口的海塘。
文宗即位以后,曾国藩应诏推荐人才,江忠源的名字,就在推荐名单之列。朝廷决定,将这个干才送部引见。
但是,江忠源的父亲正在这时去世,江忠源不得不回到新宁的杨溪村,为父亲守丧。
1849年11月的一个夜晚,长沙下河街码头,停泊着许多渔船,上面灯火闪烁。渔船中夹着一艘官船,载着从水路赶往家乡的江忠源。
江忠源听到有人叫他,抬头一看,发现少年时代的同乡挚友刘长佑,身着青衫,头戴席帽,站在他的跟前。
刘长佑比江忠源年幼六岁,十一年来,一直在岳麓书院求学,师从丁善庆。他的身边站着一个年轻人,名叫刘坤一。这个十九岁的小伙子辈份很高,是刘长佑的族叔。
江忠源对于这叔侄二人的突然出现,颇为惊讶。询问之下,才知道刘坤一昼夜兼程,在今天赶到长沙,带来刘长佑父亲逝世的噩耗。同时,他还告诉刘长佑,李沅发的起义军在攻打新宁县城。
刘长佑固然感到了丧父之痛,但李沅发攻打新宁县城一事,也令他耿耿于怀。他立刻领着刘坤一,来找密友江忠源。这三个老乡在长沙聚首,纯属偶然。有谁会想到,此刻在长沙下河街码头碰头的这三个新宁人,都将成为大名鼎鼎的湘军大帅?
三个新宁人商议一阵,连夜弃船骑马,奔赴家乡。
他们商议的事情有两件。一件是回家奔丧,第二件就是招募乡勇去打仗。
宝庆这个地方,素有尚武的传统,因此,就连这里的书生,也是颇有胆识,文武兼备。
刘长佑是大商人的儿子,他的父亲靠经营本地的木材和其他土产发家,富甲一方。刘长佑生长在这样一个富裕温馨的家庭里,在时事动乱时,却仍然愿意投笔从戎。
三个新宁人到家之后,招募了二千多名乡勇,向李沅发的起义军发起攻击。衡州人彭玉麟也参与了这次作战。靖州人储玫躬也带着一些乡勇来到新宁县城,并率部从小道赶赴隘口堵截起义军。这个书生从小爱读兵书,钻研列阵攻击的方法。在家乡就曾擒拿会党中人。他和江忠源、刘长佑等人,都有相同的志向。
这些带兵的书生配合清军,很快就将李沅发的起义镇压下去。
江忠源此后一直呆在新宁老家。因此,1851年太平军起义时,江忠源所在的位置,就在距离洪秀全起义军不远的新宁。
江忠源当时的处境,决定了他能够很方便地把湖南的乡勇带出省界,带到战火纷飞的广西。
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上谕档》有一件咸丰八年九月二十九日(公元1858年11月4日)的档案,记述了关于咸丰皇帝饬查京城水关铁栅损坏的故事。
这件上谕的原文是:“内阁奉上谕:御史富稼奏请饬查水关铁栅一折,据称正阳门东城水关铁栅损坏,水关洞开,殊不足以昭慎密,著步军统领衙门查明,将擅行开毁铁栅人犯严拏讯办,并将各城水关铁栅有无损坏情事,一并查明迅速具奏。钦此。”
水关又称水门,是在水路流经城墙的位置,建造孔券式涵洞或过梁式涵洞,让水道穿城墙而过。在水门涵洞内外,要设置二至三道铁栅栏加以防范,并派专职守军巡视、看护。水门本是疏导或节制水流穿越城墙的设施,明朝京师各水门“设立通水器具,于该衙门拨军二名看守,遇雨过,即令打捞疏通。”(《明会典》卷二百)。
清朝咸丰时期,朝廷对京师水门管理和防范的侧重点,与明朝略有不同,更倾向于是专为防范“刻下贼匪而设”。清朝咸丰时期,正阳门东城水关被损坏后,先是由位居五品的监察御史富稼直接上书咸丰皇帝,颁布上谕后,步军统领御门立即用两天时间对全城的水关有无损坏情况进行调查。明清时期北京内城共有七座水门:东直门西头道敌台水门、朝阳门南头道敌台水门、崇文门西第七道敌台水门、正阳门东第十一道敌台水门、正阳门西化石桥水门、宣武门西水门、德胜门西龙王塘水门。外城七门中,除广安门至西便门之间“并无闸座水门”,其余各城门之间均有水门。这次调查中发现,不光正阳门东城水关,其他城垣也有部分水关铁栅栏损坏。咸丰帝所指“擅行开毁铁栅人犯”,虽然未曾被抓获,但是,从此便定下了一个定期巡查京城水关的规矩。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步军统领衙门》案卷中,有几件档案都涉及到对水关的巡查,其中有一件是对内外各城闸座水门等进行查验的禀呈,步军统领衙门副参领达哈苏、三等侍卫绵性、候补总兵黄庆春等组织了这次查验。
咸丰皇帝选在阴历九月二十九日(1858年11月4日),颁布谕旨彻查水关铁栅栏,除了“以昭慎密”,还有一个实际用途,就是要赶在河水上冻之前,修复各城垣水关的铁栅栏,防范“贼匪”借冰道从水关进入内城。朝廷要“捍卫”的“百姓”,是居住在内城中的达官贵人;而被朝廷视为“贼匪”的,显然是指城外的贫苦民众。城垣和水关的防范“贼匪”功能,在咸丰时期得到强化。一道城墙,把处于尖锐对立状况下的“城里人”与“城外人”分开了。这就是“咸丰皇帝饬查京城水关”告诉我们的一个真实故事。.
10. 我们都知道巴基斯坦和中国的关系很铁,那塞尔维来与中国关系如何呢
我们都知道巴基斯坦和中国的关系很铁,那塞尔维来与中国关系如何呢?塞尔维亚和中国的关系十分紧密,而且在很多领域都有非常好的合作,下面给大家具体的介绍一下,朋友们可以参考:
三、塞尔维亚一直支持中国,双方政治关系良好:
塞尔维亚对于中国的支持是全方位的,特别是在政治领域,塞尔维亚一直非常支持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塞尔维亚是中国不可多得的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