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广播的历史
早期的广播
1906年圣诞节前夜,美国的费森登和亚历山德逊在纽约附近设立了一个广播站,并进行了有史以来第一次广播。广播的内容是两段笑话、一支歌曲和一支小提琴独奏曲。这一广播节目被当时四处分散的持有接收机的人们清晰的收听到了。
1908年,美国的弗雷斯特又在巴黎埃菲尔铁塔上进行了一次广播,被那一地区所有的军事电台和马赛的一位工程师所收听到。
1916年,弗雷斯特又在布朗克斯新闻发布局的一个试验广播站播放了关于总统选举的消息,可是在当时只有极少数的人能够收听这些早期的广播。
真正的广播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
世界上第一座领有执照的电台,是美国匹兹堡KDKA电台,于1920年11月2日正式开播。
中国的第一座广播电台建于1923年1月,由美国的奥斯邦创办,属于中国无线电广播公司的广播台,首先在上海播出。
1926年,中国出现第一家自办广播电台——哈尔滨广播电台,由刘瀚创办。
1928年,中国国民党北伐成功,在南京创办“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广播无线电台”呼号为XKM。
1939年,国民党在重庆创办对外广播台——“中国之声”(voice of China)。
1940年12月,中国人民广播事业创建,即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前身——延安新华广播电台。
广播的优势是对象广泛,传播迅速,功能多样,感染力强;短处是一瞬即逝,顺序收听,不能选择,语言不通则收听困难。 (右图为1919年美国马可尼公司的6.5千瓦广播发射机)
由于无线电的广泛使用以及人们对于大功率发射机和高灵敏度电子管接收机技能的熟练掌握,使广播逐渐变成了现实。
1919年,苏联制造了一台大功率发射机,并于1920年在莫斯科开始试验性广播。
1920年6月15日,马可尼公司在英国举办了一个以梅尔芭太太主演的“无线电--电话”音乐会,远至巴黎、意大利、挪威,甚至在希腊都能清晰的收听到。这就是广播事业的开始。
1920年11月2日,美国在康拉德的指导下,威斯汀豪斯公司广播站KDKA开始广播,首次播送的节目是哈丁-科克斯总统选举,在当时,这事曾轰动一时。
1920年12月22日,德国的柯尼武斯特豪森广播电台首次播送了器乐演奏音乐会。
1922年11月14日,伦敦ZLO广播站正式开始在英国广播每日节目,该站在1927年改为英国广播有限公司,即BBC。
1922年法国埃菲尔铁塔也正式开始播音。
1927年止,美国国内已拥有737个广播站。
这一时期,广播站如雨后春笋在各国中相继涌现。当时,在欧洲广播已被视为一个庞大的通信工具。以后,全世界的广播事业不断发展,现已逐步形成全球性的广播网。
B.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历史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CHINA NATIONAL RADIO)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广播电台,是中国最重要的内、最具有容影响力的大众传媒之一。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具有60多年历史,现共办有8套广播节目,每天播音156个小时,卫星传输,覆盖全国。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全国各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设有39个记者站和办事处,在台湾地区派有驻点记者,目前已和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广播机构建立了业务合作关系。
近年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积极推进“频率专业化、管理频率化”改革,在节目定位、频率建设、运营机制、管理体制和用人制度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改革创新,相继推出了新闻综合频率(中国之声)、财经专业频率(经济之声)、流行音乐频率(音乐之声)、城市生活专业频率(都市之声)、对象或区域专业频率对台湾广播(中华之声、神州之声)、对港澳和珠三角广播(华夏之声)、对少数民族广播(民族之声) 等。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始终坚持把以党和国家的声音传入千家万户、把中国的声音传向世界各地为己任,坚持改革和创新,朝着拥有一流节目、一流管理、一流技术和一流人才的国家电台目标迈进。
C. 请问中国广播是从哪一年开始的
朋友,你好,你的问题太笼统,我能提供你以下的中国广播历史相关知识,仅供参考。
1905年袁世凯(清)在天津开办了无线电训练班,同时购买了无线电收发报机,分别安装在北京、天津、保定及北洋水师的军舰上。
1906年建电政司,规划中国的无线电、电话、电报、邮政等事业。
1915年4月袁世凯(中华民国)颁布中国第一部无线电电信条例《电信条例》。
1923年1月21日星期天,《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美国人斯奥斯邦1922年在上海创办的外企)两家合作开办的中国境内第一座广播电台。(中外合资资本)
1923年5月15日,奉天无线电分台改为总台,哈尔滨电台遂改为东三省无线电哈尔滨分台。这是中国自办的第一批官办广播电台。
1926年10月1日,中国广播之父刘瀚创办的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这是我国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
1928年8月1日由陈果夫创办的国民党“中央广播电台”开始播音。
1940年12月30日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座广播电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开始播音。
1949年12月5日,北京新华广播电台第一台定名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刊名:《 中国广播》 China Broadcasts
主管: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主办: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地址:北京西城区复兴门外大街2号
邮编:100866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中文开本: 16开
ISSN 1004-9061
CN 11-3074/G2
创刊年:1993
D. 中央广播电台的历史
中国国民党创办的全国性广播电台。1928年8月1日在南京开始播音。全称为“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广播无线电台 ”。呼号 XKM。1932年扩充发射电力後﹐更改呼号为 XGOA。成立之初隶属于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後由国民党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直接管辖﹐是国民党的主要宣传工具之一。广播节目有新闻﹑演讲﹑教育和娱乐等类。新闻稿件由中央通讯社供给。1936年4月20日起﹐国民党当局规定﹐全国各广播电台每日均须转播该台晚间约1小时的新闻﹑演讲和娱乐节目(星期日除外)﹐无转播设备者届时一律停播。1937年11月﹐日本侵略军进犯南京时被迫内迁﹐翌年3月在重庆恢复播音。抗日战争胜利後﹐1946年5月随国民党政府迁回南京。1948年冬部分设备开始拆迁台湾。1949年4月改在台湾播音。 中央广播电台,国民党中央大陆工作会所主办。该台原系1928年8月1日成立于南京的中央台;国民党到台后,为展开对大陆的宣传,乃决定运用中广750千赫一部中波机,继续用“中央广播电台”呼号,对大陆每日播音6小时。1951年8月,为强化其“心战”功能,特成立大陆广播部。1972年,台湾当局决定将由国民党中央直接指导的大陆广播部,正名为“中央广播电台”。1974年7月经国民党第10届中央工作会议第243次会议决议:“中央广播电台为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附属之大陆心战工作专业单位”。
1976年12月复经国民党第11届中央工作会议第3次会议决议,确定该台组织规程,正式恢复建制。该台设主任1人,副主任3人,主任秘书1人,下设行政、节目、工程3部。行政部设总管理师,下掌人事组、主计组、总务组,节目部设总编导,下掌编审组、新闻组、导播组、音乐组、资料组及侦听课,工程部设总工程师,下掌工务组、器材课及4个发射基地、3个微波站。据1983年统计,该台员工人数为343人,其中职员260余人,职工80余人。
E. 中国之声广播电台的历史
中国之声—中央抄人民广播电台最悠久的第一套节目,中国国家电台最具权威的新闻综合频率,2004年1月1日正式改版为“中国之声”,2009年再度全新改版。全天24小时不间断播音,全国2000多个调频和中、短波频率无缝隙覆盖
F. 中国之声的发展历程
经过新一轮精心打造,享誉数十年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一套新闻综合频率,于2004年1月1日以“中国之声”的呼号全新登场。
中国之声全天播音21小时30分,分八大节目板块,由频率总主持人和栏目分主持人合作全程直播。
中国之声以全天31次整点新闻、半点快报为发展主线,早中晚三大新闻密集区为重点支撑,清晨、午前、午后、夜间、午夜五大板块为延伸,30档背景式新闻专题和谈话节目为两翼,上下贯通、前后呼应,共同构成立体推进的动态新闻模式,充分彰显“与世界同步,与时代同行”的传播特点。
中国之声秉承“频率专业化,管理频率化”的改革理念,实行总监负责制,全频率节目统一布局,形象风格统一包装,部门机构统一设置,干部员工统一配置,考核分配统一标准,经营管理统一运营。 根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全国新闻联播》播出的消息,从2007年12月24日零点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开始实现全天24小时不间断播出。中国之声已经成为唯一覆盖全国24小时播出的广播频率。
《全国新闻联播》节目指出,作为国家电台的主频率,实现24小时播出的中国之声,将借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契机,加快改革、锐意进取,突出新闻内容的准确性和权威性,提高节目制作理念和手段的前卫性。为广大听众奉献更加丰富的精神食粮。 中国广播第一品牌栏目《新闻和报纸摘要》直播登场,至此所有新闻节目全部实现直播,新闻更及时,播报更亲切;中国新闻名专栏《新闻纵横》,清晨一小时听遍昨夜今晨重大新闻,深入报道焦点新闻;《全球华语广播网》,午间环球一小时,让你与世界同步;《全国新闻联播》,打开视野,关注民生;《直播中国》链接全国电台,搜索各地新闻,让电波连接你我。
除了早中晚三大新闻版块之外,半小时一档《央广新闻》全天滚动直播,播报解读刚刚发生正在进展的新闻。
夜间特色节目好戏连台:《今晚听吧》用娱乐时尚刷新一天好心情;《小喇叭》陪伴孩子度过快乐的童年;嘉宾云集《新闻观潮》一样的新闻,不一样的说道;《神州夜航》相约星空之下,分享人生感悟;《千里共良宵》聆听美妙的音乐,用声音在夜晚发光;每个周末,梁宏达妙语连珠2小时:《老梁说天下》梳理新闻,剖析背景;《体育评书》神侃一周体坛热点,深入解读体育事件。 在2012年8月23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化发展工程启动仪式上,中央台台长王求宣布,将于9月2日(周日)19:30开始每个周日在中国之声播出大型文艺专栏《中国大舞台》。
此次文化工程和文艺广播节目,将携手国家交响乐团、国家京剧院、中国广播艺术团、国家大剧院、中央少年广播合唱团等艺术院团,为全国听众呈现最顶级、最及时的文艺演出和文艺精品节目。
中国之声《中国大舞台》计划在10月中旬至12月中旬,推出“红色畅想——迎接‘十八大’演出季”活动,将高雅、经典的文艺广播精品节目荟萃其中,以飨听众。
据悉,音乐之声、都市之声、文艺之声等央广频率随后也将全力予以配合和展示。
G. 中国广播电视发展史
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广电)由财政部出资,广电总局负责组建和代管,注册资本45亿元。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负责全国范围内有线电视网络有关业务,并开展三网融合业务。实际上,组建国家级广电网络公司的方案讨论已逾两年。
早在2010年国务院关于《推进三网融合总体方案》的通知中已经明确指出,在2010-2012年试点阶段“以推进广电和电信业务双向阶段性进入为重点”,并“加快培育市场主体,组建国家级有线电视网络公司,初步形成适度竞争的产业格局”。
2010年8月,广电总局成立了国家级广电网络公司筹备组。
2016年3月7日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向工信部提交了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许可申请材料,申请在全国范围内经营互联网国内数据传送业务、国内通信设施服务业务。
2016年5月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履行法定程序,向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颁发了《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批准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在全国范围内经营互联网国内数据传送业务、国内通信设施服务业务。
2018年11月22日,在贵阳举行的全国“智慧广电”建设现场会上,广电总局党组书记、局长聂辰席在讲话时宣布,工信部已经同意广电网参与5G建设,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后简称国网公司)正在申请移动通信资质和5G牌照。
2019年6月6日,工信部正式向中国广电发放5G商用牌照。
(7)中国电台历史扩展阅读:
2019年3月21日,全国有线电视网络融合发展战略合作签约活动在北京举行。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与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及阿里巴巴集团分别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此次战略合作协议的签订,标志着有线电视网络“全国一网”融合发展向前迈进了重要一步。,完成中国广电对各省有线电视网络公司的资产和资源整合。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
H.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历史沿革
中国唯一向全世界广播的国家广播电台,其宗旨是增进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1998年12月,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互联网站开始对外发布。2000年,国际台网站被列入国家重点新闻网站。“国际在线”现已将国际台的43种语言广播节目全部送上互联网,听众可以在网上收听43种语言广播一周的节目,从而实现了在线收听和点播收听。
1999年10月,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开始制作,并通过亚洲2号卫星向全国传送国际新闻电视节目。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电视中心每天制作和传送上星5个多小时的电视节目,在全国200多家电视台、近300个频道当中播出。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同时还主办了《世界新闻报》,以报道国际新闻为主,内容涉及国际政治、经济、文化、体育、教育、科技、社会等各个方面,面向全国发行,发行量达80多万份。简称:CRI。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已经拥有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和新媒体传播手段,包含了从第一媒体到第五媒体的全部形态。一个结构齐全、配备合理、立足传统、面向未来的多媒体发展架构初具雏形。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在世界重要国家和地区建有30个驻外记者站,启动和建成6个驻外记者总站,并在国内各省、市、自治区以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建有记者站,拥有庞大的信息网。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在多年的发展中,逐步培养了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共有61种语言干部1000余人,编辑记者以及工程技术人员等700多人,外籍员工200余人。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在开办初期每天只有15分钟的日语广播,经过60年的发展,每天使用38种外语、汉语普通话和5种方言(广东话、潮州话、闽南话、客家话和温州话)向全世界广播270小时。国际台各语种广播节目构成为新闻、时事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专题,广播节目覆盖全球。到2002年底,国际台海外落地节目播出的总时数每天达63小时。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在世界各大洲建有30个驻外记者站,并在国内各省、市、自治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建有记者站,形成了庞大的信息网。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每年从近200个国家和地区收到大量听众来信,被海外听众称为是“了解中国最迅速、最便捷、最有效的途径”。随着我对外广播在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听众来信的数量逐年上升。2002年来信数量突破了100万封,创下历史新高。收听国际台广播的听众俱乐部或其他形式的听众组织有2000多个。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在多年的发展中,逐步形成了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共有38种外语干部近1000人,编辑记者以及专业技术人员等近600人,外籍工作人员100余人。
I. 广播站的中国广播的发展史
一、广电发展简史
1923年,美国人奥斯邦创办的中国无线电公司与英文《大陆报》馆合作,开办“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广播公司电台”,并于当年1月23日上海首次播音。
1926年10月1日,由我国早期的无线电专家刘瀚主持筹建的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率先开始播音,成为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电台。
1927年3月,上海,新新公司广播电台——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民营广播电台
1928年8月1日,国民党在南京建立“中央广播电台”简称“中央台”。
1929年2月国民党公布了广播条例,允许民间创办广播电台。
到1937年6月,国民党的广播电台有23座,全国收音机总数约有20万架。这时期发展最好的为上海,特点是私营电台多。但随着战争的爆发,被日本间接控制的就有50多座。
1939年2月6日在重庆建成中央短波广播电台对国外正式播音,1940年1月定名为国际广播电台(VOC——中国之声)。这是国民党创办的首个国际电台,为取得反法西斯的胜利有促进作用。
1943年,军中播音总队。国民党的地点在重庆,是中国军队广播的开端。
1940年12月30日晚,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开始播音,是人民广播的第一座电台,中国人民广播事业从此诞生。这一天被定为中国人民广播事业的诞生日。
1949年3月25日,陕北台随中央迁入北平播音,并改名为北平新华广播电台。9月27日,又改名为北京新华广播电台。
1949年6月5日,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领导并管理全国广播事业。1949年10月1日,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改组为广播事业局。1950年4月,中央人民政府新闻总署规定广播宣传的任务有三项:发布新闻和传达政令;社会教育;文化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