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谁能告诉我我国1978-1992的重大历史概况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进入经济体制改革阶段,国家由计划经济体制开始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在这一时期,我国的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调整,第二、三产业比重明显提高,经济与科技水平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整体国民经济持续平稳增长。1979-2005年年均GDP增长率达9.6%,其中第一产业增长率为4.6%,第二、三产业增长率分别为11.3%、10.7%。(见图3) (2)我国研发调整情况及创新主体概况 进入八十年代后,我国的国家创新体系逐渐完善,整体科研能力明显提高,研发规模、结构、人员情况分别如表2所示。进入90年代后,研发投入保持持续、快速增长态势。2000年以前,研发投入占GDP比重长期徘徊在0.7左右;到2002年,R&D投入占GDP比重首次超过1%,此后呈逐年增长势头。 此间我国研发经费来源的变化特点主要是,政府资助金额长期保持在20-30%之间,且呈逐年小幅递减趋势;由金融机构贷款的研发费用也呈递减趋势;而企业自己出资的研发费用大幅提升,从1992年的29.15%增长到2005年的65.52%。另外,从经费流向看,以2004年为例,政府研发资金主要流向研究机构与高等院校,而企业出资的研发资金大部分用于企业内部的研发工作。从某种程度上看,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地位正逐步确立。 从科技人员的变化看,90年代后我国研发人员规模保持了持续增长的态势。由1994年的257.6万人增加到2004年的348.1万人,10年间增长了0.35倍。以2005年为例,按部门划分,企业研发人员占64.7%,政府研究机构占15.8%,高校科技人员占16.6%,由此显示出我国企业研发人员规模正大幅增长,孕育了大量的技术创新人才潜力。 从研发费用结构看,我国的研发费用构成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开发。其中,基础研究费用比重90年代后一直保持在5%左右,近年略有上升;应用研究费用大体保持在20%左右,部分年份略有波动,整体程递减趋势;试验开发费用保持持续增长,由1995年的68%增至2005年的76.95%。但与许多发达国家相比,整体来看,我国的基础研究仍相当薄弱,大部分经费主要用于试验开发。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我国的研发活动大部分集中于研发的后端,重点在能在市场上迅速获得成效的项目上。 进入70年代后期,我国的国家创新体系日益完善,创新活动逐渐由政府指令型向市场引导型转变。这一时期的创新主体主要是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与中介机构。
② 1949年到1978年中国的重大历史事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向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2、中苏建交
1949年10月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总理周恩来复电苏联副外长葛罗米柯:对苏联政府正式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决定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并互派大使表示热烈欢迎。这一天,中苏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3、出席日内瓦会议
1954年4月26日,日内瓦会议开幕,首先讨论朝鲜问题。会议一开始,朝鲜外务相南日就提出了关于恢复朝鲜统一和组织全朝鲜自由选举的方案。周恩来外长表示完全支持南日外务相提出的方案。
4、文化大革命
文化大革命全称“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毛泽东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的“文化大革命”,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5、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
③ 1978年中国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
公元1978年( Seventy-eight),公历平年,共365天,53周。农历戊午年(马年),无闰月,共355天。农历起止时间为1978年2月7日—1979年1月27日。
1978年举行了十一届三中全会,进行了拨乱反正,并且开始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堪称是20世纪中国第三次历史剧变发生的一年,也是改革开放的开始之年。
关于中国发展:
1.华国锋“洋跃进”和“两个凡是”。
2.冲破禁区,拨乱反正,中组部(胡耀邦)为冤案平反。
3.打破大锅饭制度。
4.刘心武《班主任》伤痕文学。
5.知青返乡,学校撤消红卫兵组织。
6.安徽凤阳点燃“星星之火”。
7.越南发生“排华”事件。
8.喇叭裤、披肩发、迪斯科风靡全国。
9.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应答时间:2021-01-07,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④ 历史 1978年到1992年我国所有制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
1、由 “一大二公”复所有制结构向制“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格局转变,十四大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十一届三中全会 历史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开始了中国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以这次会议为起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道路正式开辟,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由此揭开序幕。
3、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瓦解原因:a、自身的局限性 b、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主要原因)
4、是民国初期(一战期间)(1912-1919)
5、主要原因:①先天不足;②诞生和发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它发展的主要因素;③后天畸形;④战争和革命不断,政局长期动荡。
⑤ 1978年至今中国历史介绍,越详细越好,谢谢
不想看客观历史,请看中国出版的中国现代史,看客观的,剑桥中国史
⑥ 如果要把1978年后的中国历史分为两个时期,从经济角度而言,哪一年是一个分水岭
如果要把1978年后的中国历史分为两个时期,从经济角度而言,1992年是一个分水岭。
1992年,邓小平南巡,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并发表重要谈话。为中国走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道路奠定了思想基础。
1992年1月17日,88岁的邓小平坐在南行列车上,开始了他的南方之行。从1月18日到2月21日,邓小平视察了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并发表重要谈话。提出“要抓紧有利时机,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力争国民经济更好地上一个新台阶”的要求,为中国走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道路奠定了思想基础。不久小平南巡的旋风席卷全中国,掀起了又一轮改革开放的热潮。
1992年1月18日上午,邓小平在武昌停留,向湖北省的两位高层做了言简意赅的重要谈话:“现在有一个问题,就是形式主义多。”
寄语深圳“搞快点”
1992年1月19日至1月29日,邓小平视察广东,会见广州地区的党政军负责同志,并和大家合影留念,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要尽可能搞快点。
启发上海扩大开放
1992年1月30日邓小平前往上海视察时告诫当时的上海市领导,“这是你们上海最后一次机遇,这个机遇你们不要放过。”
主要观点:
“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
“判断各方面工作的是非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
“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两个文明建设都搞上去,这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在共产党内部。对这个问题要清醒,要注意培养人,要按照“四化”标准,选拔德才兼备的人进班子。真正关系到大局的是这个事。”
⑦ 1949到1978年中国历史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0年土地改革、抗美援朝、昌都战役、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1952年土地改革基本完成、1953年~年第一个五年计划、1955年万隆会议、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1958年“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兴起。
1959年我国独立研制原子弹、导弹、1961年国民经济调整八字方针、1962年中共中央举办“七千人”大会、1964年我国成功试爆第一颗原子弹、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1967年我国成功试爆第一颗氢弹、1969年中苏珍宝岛事件。
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1971年我国成功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联合公报》签署。
1973年袁隆平成功培育出我国第一代籼型杂交水稻、1975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返回式人造卫星、美国总统福特访华、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1977年邓小平重新恢复工作、1978年中美双方发表《建交公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49年10月1日下午2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选举产生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在勤政殿举行第一次会议。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副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以及周恩来等56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宣布就职。
会议一致决议,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向各国政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为中国唯一合法政府,愿与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建立外交关系。
会议结束后,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及各位委员集体出发,乘车出中南海东门,前往天安门城楼出席开国大典。
下午3时,北京30万群众齐集天安门广场,举行隆重的开国大典。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向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1951年的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的全权代表和西藏地方政府的全权代表在北京签订《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简称《十七条协议》),宣告了西藏的和平解放。
西藏和平解放是中国现代史和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也是西藏地方历史上一个划时代的转折点。西藏民族从此摆脱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羁绊,西藏人民从此更加深切地体验到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西藏地方的历史画卷从此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3、1955年万隆会议
万隆会议,即1955年4月18日至24日,29个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政府代表团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这是亚非国家和地区第一次在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情况下讨论亚非人民切身利益的大型国际会议。这次会议由于在万隆召开,所以也称万隆会议。
万隆会议主要讨论了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各国共同关心的问题。主要目的是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并共同抵制美国与苏联的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活动。
万隆会议通过的《亚非会议最后公报》,涵盖了与会国在经济合作、文化合作、人权和自决、附属地人民问题、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等多个方面所达成的共识。
公报中“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的宣言”,提出了载入史册的十项原则,是亚非国家对国际关系准则的重要贡献,是世界历史进程中划时代的里程碑。
4、1973年袁隆平成功培育出我国第一代籼型杂交水稻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在农业科技上的一项举世瞩目的成就是籼型杂交水稻的育成。这项技术自1976年在全国大面积推广以后,仅至1994年,就已使中国的稻谷累计增产达2400亿公斤。此外,该技术还被出口到美国等国家和地区。
杂交水稻的研究始于1964年。当时任职于湖南省安江农校的袁隆平最先发现了水稻天然雄性不育株,便带领助手们开展了有关研究。
他们利用野生不育株在中国首先实现了杂交水稻三系(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配套的重大突破(1973年),并解决了杂交水稻"优而不早"、"早而不优"等许多技术难题。杂交水稻技术在全国的推广应用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在水稻生产上利用杂种优势的国家。
5、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1957年10月4日,世界上第一个人造地球卫星由苏联发射成功[2]。随后美国、法国、日本相继发射人造卫星。
1958年5月17日,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提出:“苏联人造卫星上天,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我们也要搞一点,要搞就搞得大一点。”
1964年,中国相继成功发射了第一枚弹道式导弹、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一系列进展为发展人造卫星奠定了基础,卫星计划被重新提上议事日程。
1965年1月8日,钱学森建议中国暂停研制的人造地球卫星应该重新上马并列入国家任务,并得到了聂荣臻副总理的赞同。
同年5月,周恩来总理指示中国科学院拿出第 一颗人造卫星的具体方案。负责卫星总体组的钱骥带领年轻的科技工作者很快便拿出了初步方案。该方案由钱骥等直接向周恩来总理作了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