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求一篇介绍中国历史人物的文章不少于300字
原名:Svetlana Khorkina(斯维特拉娜·霍尔金娜 )
国籍:俄罗斯
从事运动:体操
教练:伯里斯.皮尔金
出生日期:1979年1月19日
出生地:Belgorod
生肖:马
星座:摩羯座
身高:164cm
体重:47kg
学历:教育学副博士
业余爱好:读书,听音乐
最喜欢的体操运动员:博金斯卡亚
最钦佩的体操运动员:涅莫夫
最喜欢的项目:高低杠
最讨厌的项目:跳马
印象最深刻的比赛:1997年世界杯
国际体联注册号:160 1
比赛成绩
奥运会
2000年澳大利亚悉尼奥运会,女子高低杠体操冠军,自由体操亚军,个人全能第十名,团体组赛第二名。
1996年美国亚特兰大奥运会,女子高低杠体操冠军,个人全能第十五名,团体组赛第二名。
世锦赛
2003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阿纳海姆世锦赛,女子个人全能冠军,团体组赛第六名。
2002年匈牙利东部城市德布勒森世锦赛,女子平衡木体操第四名,高低杠第七名。
2001年比利时根特世锦赛,获女子个人全能、跳马、高低杠体操分别获第一名,团体组赛亚军,成为其世锦赛最好成绩。
1999年中国天津世锦赛,女子高低杠体操冠军,自由体操第三名,个人全能第十二名,团体组赛第二名。
1997年瑞士洛桑世锦赛,分别获女子个人全能冠军和平衡木、自由体操比赛第二名。
1996年波多黎各圣胡安世锦赛,女子高低杠体操冠军,跳马第三名。
1995年,马来西亚沙巴(州)世锦赛,荣获女子高低杠冠军,跳马第五名,个人全能第二名,团体组赛第四名。
1994年,澳大利亚布里斯班世锦赛,获女子团体组赛第三名。
1994年,德意志多特蒙德世锦赛,获女子高低杠、跳马第二名,自由体操第八名,个人全能第九名。
欧洲锦标赛
2002年希腊佩特雷欧洲锦标赛,分别荣获女子团体组赛、个人全能、高低杠体操第一名,自由体操第二名,平衡木第五名。
2000年法国巴黎欧洲锦标赛,分别荣获女子团体组赛、个人全能、高低杠、平衡木体操第一名。
1999年希腊佩特雷欧洲体操大师赛,女子团体组体操冠军。
1998年俄罗斯圣.彼得堡欧洲锦标赛,分别获个人全能、高低杠、自由体操第一名,团体组赛亚军。
1996年英国伯明翰欧洲锦标赛,女子高低杠体操冠军,跳马第四名,个人全能第六名,团体组赛亚军。
1995年欧洲杯决赛,女子体操个人全能第一名,高低杠第二名,跳马、自由体操第三名。
1994年瑞典斯德哥尔摩欧洲锦标赛,女子高低杠体操第一名,跳马、平衡木第五名,自由体操第八名,个人全能第二名,团体组第二名。
体操公主— 霍尔金娜:她超越了体操
“我环顾四周,现在却不能发现任何一个闪露光芒的体操选手。这些小女孩没有我的阅历、我的成熟以及我奉献给观众的愉悦。”
——霍尔金娜的自我宣言
的确,霍尔金娜让体操超越了胜负,超越了技术,而变为一门艺术。人们说:“霍尔金娜不是运动员,她是名出色的演员。”
没人想我们这么有创造性,我们在一起装点体操服,比如在胸部和腰部,这让我看上去更加光彩照人。”
⑵ 介绍中国历史英语作文 作文
Beijing
If your visions of Beijing are centred around pods of Maoist revolutionaries in buttoned-down tunics performing t'ai chi in the Square, put them to rest: this city has embarked on a new-millennium roller-coaster and it's taking the rest of China with it.
The spinsterish Beijing of old is having a facelift and the cityscape is changing daily. Within the city, however, you'll still find some of China's most stunning sights: the Forbidden City, the Summer Palace, Temple of Heaven Park, the Lama Temple and the Great Wall, to name just a few.
Hong Kong
Hong Kong has the big city specials like smog, odour, 14 million elbows and an insane love of clatter. But it's also efficient, hushed and peaceful: the transport network is excellent, the shopping centres are sublime, and the temples and quiet corners of parks are contemplative oases.
Hong Kong has enough towering urbanity, electric streetscapes, enigmatic temples, commercial fervour and cultural idiosyncrasies to utterly swamp the senses of a visitor, and enough spontaneous, unexpected possibilities to make a complete mockery of any attempt at a strictly organised itinerary.
Macau
Macau may be firmly back in China's orbit, but the Portuguese patina on this Sino-Lusitanian Las Vegas makes it a most unusual Asian destination. It has always been overshadowed by its glitzy near-neighbour Hong Kong - which is precisely why it's so attractive.
Macau's al cultural heritage is a boon for travellers, who can take their pick from traditional Chinese temples, a spectacular ruined cathedral, pastel villas, old forts and islands that once harboured pirates. A slew of musuems will tell you how it all came about.
Shanghai
Although the lights have been out for quite some time, Shanghai once beguiled foreigners with its sective mix of tradition and sophistication. Now Shanghai is reawakening and sting off its party shoes for another silken tango with the wider world.
In many ways, Shanghai is a Western invention. The Bund, its riverside area, and Frenchtown are the best places to see the remnants of its decadent colonial past. Move on to temples, gardens, bazaars and the striking architecture of the new Shanghai.
Xi'an
Xi'an was once a major crossroads on the trading routes from eastern China to central Asia, and vied with Rome and later Constantinople for the title of greatest city in the world. Today Xi'an is one of China's major drawcards, largely because of the Army of Terracotta Warriors on the city's eastern outskirts. Uncovered in 1974, over 10,000 figures have been sorted to date. Soldiers, archers (armed with real weapons) and chariots stand in battle formation in underground vaults looking as fierce and war-like as pottery can. Xi'an's other attractions include the old city walls, the Muslim quarter and the Banpo Neolithic Village - a tacky re-creation of the Stone Age. By train, Xi'an is a 16 hour journey from Beijing. If you've got a bit of cash to spare, you can get a flight.
② knows that China is a very big country in the world .It has a long history .there are many interesting places here.such as the Great wall .the Summer palace and so on.so every year lots of people will come here to visit .and it will hold olinpic in 2008. and it will become more and more beautiful.
⑶ 关于中国历史沧桑的作文
卞毓方
今年的腊月真是有点腻怪,天奇冷,却很少下雪。
而对于补树书屋的主人来说,蛰伏似乎已成为过去,他好像开始忙碌起来了。
就在新年的一天上午,兄弟俩早早地起了床,吃了一碗热腾腾的水磨年糕菜泡饭,就合坐一辆包车去了北大。
钱玄同已成了这里的常客,昨晚还特地赶来邀请,说仲甫想请二位去商量如何办《新青年》,还有几位朋友也想见见树人先生呢。周树人笑着答应了,心想所谓其他几位,大概是指住在预科平房里的卵字号名人了。
房间不大,却早已坐满了人。周氏兄弟一进门,钱玄同便热情地起身招呼,向诸位介绍头一次来开会的周树人。周树人今天穿了件厚棉袍,见屋里的炭炉温度很高,便解开衣扣,坐在靠墙角的沈尹默身旁。他们是老熟人了,早在1909年秋天,两人已有些来往。那时周树人在杭州的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教化学,沈尹默在杭州陆军小学任教。周树人常听说沈尹默与江南名士马一浮和刘三在一起吟诗喝酒的逸闻。因马一浮也是绍兴东关人,与周氏兄弟曾一起参加县试时名列榜首,而他们兄弟俩那次却考得很不理想,所以他对马一浮这个名字一直印象很深。
刘半农忙着招呼周作人坐到他身边。周作人愉快地应了一声,一边脱下大绒帽,缓缓解开马夫式的大衣,一边亲热地挨着这位性格活泼的新同事坐了下来。
刘半农瞥了一眼留着浓髯、性格温和的周作人,欣喜地说:
“启明兄气度非凡,颇有点像电影上的俄国英雄呢!”
周作人自认识了这位好与人抬杠的新朋友,就从心里喜欢上了他的性格。他也风趣地回答:
“我第一次见你头老大,眼有芒角,真是大吃一惊,还以为是遇到了奇才。哈哈哈!”
陈独秀主动地拿了几期去年的《新青年》给周树人,还亲手给他泡了一杯茶。
钱玄同低声告诉他,今年的刊物将改成横行印刷。周树人点点头,他知道这又是钱玄同的主张。
最后一期三卷六号还是去年8月1日印的。陈独秀见周树人在低头看出版日期,忙向他解释说:
“上海的群益书社嫌咱们发行量少,又耽误了。嗨!”
“那新的一期何时出版?”周树人对陈独秀的《三答钱玄同〈文字符号与小说〉》一文很感兴趣,关切地问。
“本月15号,以后每期都是这一天出版。”
陈独秀见除了胡适因婚假未归外,人已到齐,便宣布开会。
“去年我们的《新青年》发行了一万多册,书社仍嫌过少。今年想将它改为同人刊物,相信依靠诸位的努力,一定会有大的发展。”
周树人静静地点燃了烟,他不在北大任教,自然是抱着一种听听的态度前来观望的。
“要办同人刊物,最好实行轮流编辑,但对稿件要建立集体讨论的制度。”
这是新来的北大图书馆主任李大钊的声音。周树人以前不认识李大钊,但知道他也在日本留过学。听启明说,守常从小父母双亡,全靠祖父母养大,老人怕今后没有人照顾他,就在十一岁那年为他娶了一位大九岁的妻子。守常这人忠厚,夫妻倒还很恩爱。他想起了自己那名存实亡的婚姻,对李大钊深感同情。觉得对他的第一印象很好,诚实、谦和,不多说话,但有古代圣贤的浩然之气。
“我呢,还是那个观点,《新青年》的文风必须用白话文体!”
这是钱玄同慷慨激昂的声音。他的桌前放着那只形影不离的大皮包,说话时气壮如牛,总是希望有人立即响应。
⑷ 我最喜欢的一段中国历史 500字作文
将相和”的故事我们在小学期间就已经学过了吧!蔺相如“完璧归赵”的故事现已成为千古流传的佳话,这件和氏璧在春秋战国时期被各诸侯国视为镇国的宝贝;为了把和氏璧占为己有,各诸侯想尽办法互相争夺!因此,上演了战国时期一幕精彩的历史剧。但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这件和氏璧便不知落到何处,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大疑案! 现在就让我给你讲讲这一段曲折的故事吧!春秋时期,有一个楚国人名叫卞和,一次偶然的机会在一座山下发现了一件貌似普通的玉璞;为了表示自己对君主的忠心。便把这块玉璞献给了楚历王,(玉璞是一种天然五料,如果不经锯割;外表看起来和普通的石块没什么区别。)楚历王找来相玉家进行签定,玉工认为这是一块普通的石头;没有什么价值!楚历王很生气,认为卞和有意欺骗他;就下令砍掉卞和的左脚。并把他驱逐出楚国! 多年后,楚厉王驾崩,楚武王继位。卞和赶回了楚国,于是,又把这块玉璞献给了武王。玉工签定后仍定为石头,武王又以欺君之罪砍掉了卞和的右脚。又过了几十年,武王之子文王继位。这时的卞和又想把玉璞献给楚文王,但无奈自己已是风烛残年,又被砍掉了双脚;行动很不便,眼看自己的愿望无法实现;他便怀抱玉璞来到楚山下痛苦三天三夜不止,眼泪都流尽了、直往外滴血。这件事传到了楚文王那里,文王派人问卞和:“天下被砍掉双脚的人很多,你为何哭得如此悲伤呢?”卞和答道:“我并不是因为被砍掉双脚而痛苦,而是因为明明是宝玉却被误认为是石头,我忠贞之士却被当成欺君之臣;我是为大王哭泣啊!他是非颠倒,黑白不分!”文王听后,命人把卞和带到宫殿,并叫玉工当面剖开玉璞;果然得到一块无暇的美玉。为了嘉奖卞和的忠君之心,文王将此玉命名“和氏之璧”,并把它奉为国宝珍臧起来! “和氏璧”发现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各诸侯国,各诸侯国国君都想亲眼看看这件宝玉。公元前333年,楚国吞灭越国,楚威王因相国昭阳灭越有功;便将和氏璧赐给了昭阳。可就在这时,和氏璧失窃了;国宝的不翼而飞震惊了朝廷内外,人们纷纷寻找这件价值连城的宝玉,但终无结果。人们便把怀疑的目光投向了张仪,因为张仪当时正在楚国游说;曾与昭阳一起饮酒,人们认为他有条件、有机会,偷窃和氏璧。便对张仪严刑拷打,张仪死不认罪,无奈!只好将他放了,张仪受辱后辗转到了秦国,最终成为了秦国的宰相,为秦国日后的强大立下了汗马功劳。楚国为一件国宝损失了一个人才,这是他们所没预料到的。 和氏璧销声匿迹几十年后,突然有一天在赵国出现了;(至于和氏璧是怎样流落到赵国的,现已成为历史上的一个谜。)赵惠文王时,一个名叫缨贤宦官从一个外人手中购买到这块玉;经玉工签定后,方才得知是失踪多年的和氏璧。这件事不巧被赵王知道了,便将和氏璧强夺去了。谁知赵国得到和氏璧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秦昭王的耳朵里,秦昭王对这件稀世之宝也产生了觊觎之心。于是,派人送信给赵王,用15座城来换取和氏璧。赵王明知秦国想强取豪夺,但想到秦国势力强大;怕得罪秦国会招来灭国之灾!所以只好派蔺相如奉壁出使秦国。 蔺相如到了秦国,把和氏璧献给了秦王;秦王看到和氏璧,认为果真是名不虚传,非常高兴,将和氏璧传给左右嫔妃大臣观看;众人皆呼万岁。蔺相如见秦王根本无意割城给赵国,就走上去说:“壁上有点假疵,让我指给大王看看。”于是,秦王便将和氏璧递给了蔺相如;蔺相如持壁而立,大怒道:“大王您想得此壁,派人送信给我王。我王召集群臣商议时,群臣认为秦国依势欺人,拿15座城换壁只不过是一种空话。可我认为百姓之间交往都不会欺骗,何况秦国是一个大国呢!再说因一块壁得罪秦国实在不值。所以我王采纳了我的意见,但为了表示对秦国的尊重;我王还斋戒五日后,才派我将和氏璧送给你。但我看大王你根本无意割城换壁,就取回此壁。您若再逼我献出此壁,我的头就和这壁一起撞碎在这根柱子上!”蔺相如说罢,便高举和氏璧,做出撞击柱子的样子。秦王惟恐和氏璧被撞碎,连忙道歉;并叫人拿来地图。指出给赵王的15座城,蔺相如看出这不过是秦王的缓兵之计,就对秦王说:“我王派我送壁之前曾斋戒五日,现在大王您也应斋戒五日;并设九宾之礼。这样我才会献出和氏璧!”秦王无法强夺,只好同意了。蔺相如回到宾舍,便派人乔装打扮;带着和氏璧连夜逃回了赵国。 五日后,秦王在宫廷内设九宾之礼,命人请蔺相如。蔺相如进宫后对秦王:“秦国至开国以来20余位君主,没有一位是信守承诺的。我担心因您的失约而辜负我王对我的重托,所以已派人把和氏璧送回了赵国。秦国强盛而赵国弱小,如果大王先割15城给赵国;赵国怎么会留壁而得罪您呢?我知道欺君之罪当杀!我愿下汤锅,你看这办吧!”秦王和众臣听后面面相觑。有些大臣建议将蔺相如囚禁起来,再攻打赵国!可秦王想即使杀了蔺相如也得不到和氏璧,而且还会使两国关系恶化;不如厚待蔺相如,并把他送回赵国;还可得个明君的声誉!于是,秦王在宫廷里以隆重的礼节款待了蔺相如,并将他送回了赵国。这就是历史上“完璧归赵”的故事。蔺相如用自己的智慧抱住了和氏璧。 直到公元前228年,秦国大军攻占赵国;赵幽王投降。并献出了和氏璧!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建立了强大的秦王朝。和氏璧最终落到了秦国的宝库之中!但从此以后,和氏璧便从历史记载中消失的无影无踪了。 那么,和氏璧到底流落到何处呢?目前有三种推测:一是做秦始皇的陪葬品埋在了秦始皇陵内,二是被项羽掠夺走了。三是被秦始皇做成了传国玉玺! 和氏璧是中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一件无价之宝,在它流传的几百年间;有多少人的命运、多少国家的命运都和它紧密地联系起来了,而它的神秘失踪,又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大悬案!
⑸ 中国古代历史文物介绍作文300个字三年级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宗导。今天由我带领大家到西安临潼出土的秦兵马俑参观。
秦兵回马俑,在古今中外的雕答塑是上是绝无仅有的,它惟妙惟肖地模拟军阵的排列,生动的再现了秦军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的宏伟气势。
现在已发掘出三个俑坑,每个俑坑中都有兵马俑,共八千多个。一号坑最多,兵马俑近六千多个。
现在一号坑上已盖起了一座巨大的拱形大厅。请大家向前看,这就是我所说的拱形大厅。大家请随我来到大厅上。请往下看,这些兵马俑一行行,一列列十分整齐,排成了一个巨大的长方形军阵。
大家现在看到的兵马俑似乎“一摸一样”,但是,如果仔细端详,就会发现它们神态各异。下面我就来介绍几种兵马俑:
这是将军俑,他身材魁梧,身披铠甲,手握宝剑,昂首挺胸,一看就是久经沙场;这是武士俑,他们身高有1.8米,体格健壮,手持兵器,整装待发;武士俑一旁就是骑兵俑,骑兵佣上身穿短甲,下身穿着紧口裤,右手持缰绳,左手持弓箭,好像随时准备上马冲杀。
⑹ 我要一篇600字的作文,关于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的,急急急急急急!!!!!!!!!!!!!!!!!!!!
夷、叔齐的历史传说——卢龙非物质文化遗产(转)
伯夷、叔齐的历史传说
属地:秦皇岛卢龙县
类别:民间文学
在三千多年前的冀东大地上,曾经辉煌着一个古老而神秘的诸侯国——孤竹国。孤竹国第九世君墨胎子朝的两个儿子伯夷、叔齐,因礼让为国、叩马谏伐、耻食周粟、饿死首阳而闻名于世,后被儒家始祖孔子尊为圣贤;被汉代史学家司马迁写进《史记》;被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一颂再颂;被明末清初的顾炎武冠以“百世之师”而流传至今。
伯夷、叔齐让国成仁、耻食周粟的高举,绵延出华夏民族的清明之气、仁义之风,成就了中国的礼仪之邦,大国风范;也滋养了卢龙这方水土淳朴厚重的民风民俗。卢龙县城附近,流传着许多以伯夷、叔齐精神为内涵的民间故事,一些有代表性的故事被做成石刻,镶嵌在城门左右的墙壁上,以示宣传教化。
崇礼、守廉、尚德、求仁、重义的夷齐精神,不仅属于一种地域文化的范畴,它的潜在影响是在于它融入了整个中华文化的大体系;它不仅构成了燕赵文化乃至华夏文化的精神内涵,而且对儒家思想的形成起了很重要的启蒙促进作用。伯夷、叔齐被孔子和孟子尊为圣贤,说明夷齐的思想行为对他们的影响之深。孔子主张“仁、义、礼、智、信”,孟子主张“王道仁政”,而伯夷、叔齐是这些主张的先行者、先驱者。伯夷、叔齐同样是反对“以暴易暴”或用武力解决矛盾的先驱者,他们在中国最早提出了“不能以武力夺取天下神器”和坚决反对“以暴易暴”的思想,从而为中国文明史提供了足以光照千秋的一宗重要思想资源。他们同样是中国知识分子为理想而敢于献身的先驱者,在这种精神的照耀下,影响和培育了从屈原到文天祥到李大钊等一大批爱国的仁人志士,为国家理想杀身成仁、舍生取义,成为令后人敬仰的中华民族的脊梁。所以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大力弘扬夷齐精神、传播伯夷、叔齐的故事,对提升人的道德水准、启迪人的价值取向,有其深远的现实意义。
在民间,在渤海之滨,燕山脚下,在伯夷、叔齐生活过的这块古老神奇的土地上,他们的故事以建筑、歌曲和歌谣等多种形式被传承着,他们的后人,用一种虔诚而朴素的行为方式,表达着对两位先祖的敬仰和崇拜之情。
历史文化遗产系列---四只神龟的故事
来源:北臧村镇网站 日期:2007-04-27
突然有一天,天上狂风大作,永定河河水一波接着一波的往岸上冲,每次都是快冲上岸时就退了下去。人们都害怕急了,生怕永定河神在这一怒之下又发了大水。听当时的老人们说,就在这时天空四道金光一下就冲进了诸葛营村南的大水坑里不见了踪影,有的说看见了四只大乌龟落在了坑里,吓得大家都不敢出门。
待到第二天天亮了以后,胆大的人试着来到大坑旁,看见有水冲刷过的地方有一层白白的东西,后来人们都说是碱,就有人提炼了出来,一看果然是。然后,当地的人们总是把碱坑里的碱提炼出来后,再到市场上去卖。几年过去了,当地的人们有的靠制碱发了家,穷人们也靠卖碱能够度日了。
又有一天,天上乌云密布,碱坑上突然间真的出现了四只大乌龟,每个都有半间房那么大,只见四只大龟顺着金光一点一点升高,最后落在了永定河里。
听老人们说,是永定河神看这一带贫穷,所以派这四只大龟为当地人带来条致富的道儿,待到人们可以温保时,河神又把这四只神龟接走了。
这就是永定河与四只神龟助当地人们致富的故事。
⑺ 介绍中国从古至今的作文400字
当我牙牙学语时,妈妈告诉我,你是龙的传人;当我懂事的时候;爸爸告诉我,我的们的专祖国是一个属拥有九百六十一万平方公里的大国;上小学时,美丽的老师叫我画五星红旗。潜移默化,一个令人自豪的名字——中国!就在我心底里扎下了根。
我们中国,从古至今涌现了许多名人,孔子、杜甫、郭沫若等。谁不为之动容呢?北京的故宫、万里长城,都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如今,我国不仅经济突飞猛进,而且在其他各个领域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瞧!我国南极考察人员乘着万吨巨轮,登上了南极大陆,建起了我们自己的长城站——中山站。以前被称为“东亚病夫”的中国人,如今也登上了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从卫星、火箭连续发射,到‘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顺利升空!中国人付出了多大的代价?
我们的祖国自主独立,人民扬眉吐气,社火欣欣向荣;我国山川秀丽、资源富饶、人杰地灵。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谁不为之高兴?谁不为之自豪和骄傲?我们一起为祖国欢呼吧!!!
⑻ 中国历史的作文
清朝(1636年—1912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最后一个由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并建立的大一统政权,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统治者为东北的爱新觉罗氏。清朝的前身是1616年由努尔哈赤建立的后金政权,1636年皇太极将国号改为大清。1644年,多尔衮迎顺治帝入关,迁都北京,其后统治关内269年。
清朝初期,通过剃发易服和文字狱来抑止广大汉族人民尤其是上层人士的民族精神以保持满族的统治地位。清朝统治者对内:采取了民族分治的民族政策;在文化上,制造文字狱,压制汉族进步思想;对外:实行海禁,闭关锁国,轻视外国先进思想和技术。这些政策维护了清朝的疆域扩张和社会稳定,但却导致了其统治时期内此起彼伏的民族问题,和末期的国家极度贫弱。
清朝后期,它成为了英,法等殖民国家侵略扩张的新对象。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先后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与之签定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为维护其统治,晚清政府开展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奠定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基础。1898年,光绪帝开始了“戊戌变法”,但受到了保守势力的阻扰,变法失败。1911年10月10日(宣统三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各省纷纷独立。1912年2月12日,溥仪退位,清朝结束。
⑼ 一篇中国古代的作文
阅江楼记
作者:宋濂
金陵为帝王之州①。自六朝迄于南唐②,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③。逮我皇帝,定鼎于兹④,始足以当之。由是声教所暨⑤,罔间朔南⑥;存神“穆清”⑦,与道同体。虽一豫一游⑧,亦思为天下后世法。
京城之西北有狮子山,自卢龙蜿蜒而来⑨。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⑩。上以其地雄胜⑾,诏建楼于巅,与民同游观之乐。遂锡嘉名为“阅江”云⑿。
登览之顷,万象森列⒀,千载之秘,一旦轩露⒁。岂非天造地设,以俟大一统之君,而开千万世之伟观者欤?
当风日清美,法驾幸临⒂,升其崇椒⒃,凭阑遥瞩⒄,必悠然而动遐想⒅。见江汉之朝宗⒆,诸侯之述职⒇,城池之高深,关阨之严固(21),必曰:“此朕沐风栉雨(22)、战胜攻取之所致也。”中夏之广(23),益思有以保之。见波涛之浩荡,风帆之下上,番舶接迹而来庭(24),蛮琛联肩而入贡(25),必曰:“此朕德绥威服(26),覃及外内之所及也(27)。”四陲之远(28),益思所以柔之(29)。见两岸之间、四郊之上,耕人有炙肤皲足之烦(30),农女有将桑行馌之勤(31),必曰:“此朕拔诸水火、而登于衽席者也(32)。”万方之民,益思有以安之。触类而推,不一而足。臣知斯楼之建,皇上所以发舒精神,因物兴感,无不寓其致治之思,奚此阅夫长江而已哉!
彼临春、结绮(33),非弗华矣;齐云、落星(34),非不高矣。不过乐管弦之淫响(35)、藏燕赵之艳姬。一旋踵间而感慨系之(36),臣不知其为何说也。虽然,长江发源岷山(37),委蛇七千余里而始入海(38),白涌碧翻,六朝之时,往往倚之为天堑(39)。今则南北一家,视为安流(40),无所事乎战争矣。然则,果谁之力欤?逢掖之士(41),有登斯楼而阅斯江者,当思帝德如天,荡荡难名,与神禹疏凿之功(42),同一罔极(43)。忠君报上之心,其有不油然而兴者耶?臣不敏,奉旨撰记。欲上推宵旰图治之切者(44),勒诸贞珉(45)。他若留连光景之辞,皆略而不陈,惧亵也(46)。
【注释】
①金陵:今江苏南京市。明太祖朱元璋在这里建都。州:这晨作“地方”“居所”解。
②六朝:朝代名。三国的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均以金陵为京都,历史上合称为“六都”。南唐:五代时十国之一。六朝的疆域都只在黄河以南今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一带;南唐的疆域只有今江苏、江西、福建一带地区。所以说他们是“偏据一方”。
③王气:古时迷信的说法,帝王所在的地方,有一种祥光瑞气,叫作“王气”。
④我皇帝:指明太祖朱元璋。定鼎:定都。传说夏禹铸了九只鼎,象征九州,把它作为传国的重器,王都在哪里,鼎就放在哪里。因此后世称定都为定鼎。
⑤暨(jì):及、到。
⑥罔(wǎng)间:不分。罔,无。朔、南:北方和南方。
⑦穆清:《诗经·大雅·丞民》中有“穆如清风”句,指陶冶人的性情,象清和的风化育万物。这里用来歌颂帝王。穆,美的意思。
⑧一豫一游:指游览行乐。豫,悦乐。法:规范;榜样。
⑨卢龙:山名。在南京市北,西临长江,朱元璋曾经在这里埋伏士兵,大破陈友谅。
⑩蟠(pán)绕:盘曲环绕。
⑾上:皇上,指明太祖。
⑿锡:赐。嘉名:美名。
⒀森列:众多地排列。森,树木丛生繁茂的样子,引申为繁盛的样子。
⒁轩露:开畅显露。
⒂法驾:皇帝的车驾。这里指皇帝本人。幸临:来临。古时称皇帝亲自来到为“幸”。
⒃椒(jiāo):山顶。
⒄阑:栏杆。
⒅遐思:遥想,想得很远。
⒆朝宗:《周礼·春官·大宗伯》“春见曰朝,夏见曰宗。”本指诸侯朝见天子,这里借指百川流入大海。
⒇述职:陈述自己的职守。即汇报工作。
(21)关阨:关隘。阨,通“隘”。
(22)栉风沐雨:用风梳发,用雨洗头。形容道路奔波的辛劳。
(23)中夏:中国。
(24)番舶:外国船只。番,古时中国对外国的称呼。舶,原指航海的大船,这里泛指船只。庭:朝廷。这里是朝见的意思。
(25)蛮:古代对南方各族的泛称。这里指四方的少数民族。含有轻侮的意思。琛(chēn):珍宝。
(26)绥:安抚。
(27)覃(tán)及:广布。
(28)陲(chuí):边境。
(29)柔:怀柔。指用和平的手段使之归服。
(30)炙:烤。皲(jǖn):手脚冻裂。
(31)捋(luō):用手采摘桑叶。行馌(yè):给在田地上耕种的人送饭。
(32)衽(ren)席:床上的席子。这里借指太平的日子。
(33)临春、结绮:古时楼阁名,皆南朝陈后主所建。
(34)齐云、落星:古时楼名。齐云,在江苏苏州,唐朝恭王建。落星,三国时吴大帝建。
(35)淫响:放荡的声音。
(36)旋踵:转一下脚后跟的时间,形容很快。
(37)岷山:在四川北部,绵延川、甘两省边境。古代认为长江发源于岷山。
(38)委蛇(yi):同“逶迤”,曲折前进。
(39)天堑:天然的壕沟。这里指长江。
(40)安流:安静的水流。
(41)逢掖(ye):袖子宽大的衣服。
(42)神禹:即夏禹。疏凿:疏导河流,开凿水道。即治水。
(43)罔极:无穷。
(44)宵旰(gan):“宵衣旰食”,意思是天不亮就穿衣起身,天晚了才吃饭。旧时用来称谀帝王勤于政事。
(45)勒诸贞珉(min):刻在碑石上。勒,刻。诸,之于。贞珉:即“贞石”,碑石的美称。意思是能够传留久远的碑石。珉,似玉的美石。
(46)亵:轻慢。
【译文】
金陵是帝王居住的地方。从六朝到南唐,大抵都是偏安一方,不能与山川出现的王气相称。到了我大明皇帝定都在这里,才足以与王气相当。从此,声威教化施及南北,无所阻隔,涵养精神,和穆清平,与天同为一体,即使是一次娱乐,一次游玩也值得天下后世效法。在京城的西北方有座狮子山,从卢龙山蜿蜒伸来。长江犹如虹霓一样盘绕在它的脚下。皇上因这里地势雄伟壮丽,诏令在山顶上建造一座楼,与百姓同享游览的乐趣。于是,赐给它一个美好的名字叫做“阅江”。
登上阅江楼眺望的时候,可以见到各种景物纷然罗列,似乎千载奥秘一下子全部显露出来。这难道不是天造地设,等待那一统天下的君王,而展现出千秋万代的奇伟壮观的景色吗?当风清日丽,皇上光临,登上高山之巅,凭栏远眺,遐想一定会悠然而生。看到那长江、汉水,滔滔东去,各地的官员纷纷前来述职,城高池深,关隘险固,这时一定会说:“这是我栉风沐雨,征战攻取才得到的啊!中华土地这样广阔,更感到要想办法来保住它。”看到那波涛浩浩荡荡,张满风帆的船只随着波浪上下起伏,海外的船舶接道来朝,南方的珍宝争相入贡,一定会说:“这是我用恩德安抚、凭威力降服,恩泽传布到内外才达到的。四方的边境这样遥远,更感到要想办法去怀柔远人。”看到那长江两岸、四郊的田野上,耕地的人有烈日烤晒皮肤,寒风冻裂双脚的痛苦,农家女子有采桑送饭的辛勤,一定会说:“这是被我从水火中拯救出来,安置在床席上的人。天下有这样多的臣民,就更觉得要想办法让他们安居乐业。”接触到类似的事物,便引起联想,不止一桩。我知道这个楼的兴建,是皇上用来振奋精神的。由不同的事物而产生各种的感慨,无不寄寓着使天下大治的想法,哪里仅仅是为了赏阅长江呢!
那临春楼、结绮楼,不是不华美;齐云楼、落星楼不是不高大。但它只不过是用来演奏放荡的乐曲,收藏燕赵的美女。转瞬之间便使人为之感叹,我不知道这到底该怎样去解释。虽然如此,长江发源于岷山,逶迤七千余里而流入东海,白浪奔腾,碧波翻卷。六朝的时候,常常凭借它作为防御敌人的天然屏障。现在则已南北一家,把长江看作一条和平的江水,无须用来进行战争了。那末,这究竟是谁的力量呢?读书人有登上这座楼而观赏这长江风景的,应当想到皇上的圣德如青天一样,浩荡宏伟,难以称说,与神禹开山引水的功业同样是无边无际的。忠于君王,报答皇上的心情,难道能不油然而生吗?
我很愚钝,奉皇上的旨意撰写这篇记文。希望借此列述皇帝夙兴夜寐操劳治国的功绩,铭刻在精美的碑石上。其他如留连风光景色的言辞,都略去不写,唯恐有所亵渎啊!
【解析】
本文是奉朱元璋的旨意而写的一篇景物记,充满着对明王朝歌功颂德的溢美之词。但是,作者在歌颂中未忘规劝皇帝应以国计民生为重,文中写景、叙事和议论也穿插得比较自然。
文章不作一味的奉迎,在歌功颂德的同时,也意存讽劝。登上阅江楼,览“中夏之广,益思有以保之”;见“四隀之远,益思所以柔之”;见“万方之民,益思有以安之”。就是登览中处处想着国家社稷人民,既“元不寓其致治之思,奚止阅夫长江而已”。至于那些“留连光景之辞,皆略而不陈”。文章确实写得庄重典雅,委婉含蓄,是一篇颇具时代特色而又有分寸的应制文字。
阅江楼,在今南京狮子山,为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诏令所建,建成后,朱元璋常登临其上览胜。本文即为宋濂奉诏所写的一篇歌颂性的散文。更多文言文学习文章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古文观止栏目。(http://www.xigutang.com)
宋濂为明初文官中的重臣,朱元璋颁发的诏令多出其手,实为皇帝的左右手。本文既为奉诏而作,其中自不免存在一些歌功颂德的溢美之词。但作者又能援引历史上,特别是六朝覆灭的事实,巧妙地达到了“以史为鉴”的目的。寓规劝于叙事,当是本文的主旨所在。
宋濂为一代宗师,而且常为明太祖草诏,故其文风庄重浑厚,语言简洁得体。本文堪称代表作之一。文中虽多有歌功颂德的套语,但应把它放在具体的历史条件下来认识。明太祖朱元璋率领农民起义军转战南北,终于推翻了腐朽残暴的元政权,而且在即位后确实采取了一些促进经济发展的措施,应该说是顺应社会发展要求的。文中提到的“拔诸水火,而登于衽席”,确实也反映了当时的一些实际,不能单纯地把它看作是“陈词滥调”。至于写到皇帝在登楼时的种种心理活动,虽然是在赞扬“一统之君”,但颇有弦外之音,即为皇帝敲响警钟,暗寓皇帝要处处关心国事民疾,而不应为观赏胜景而登临。特别是在第三段中,作者援引了古代楼阁的往事陈迹,说明了历史上朝代兴亡的教训,更直截了当地表现出规劝之意。
全文有叙有议,骈散兼备,更显出作者非凡的功力。“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天同体”,“登览之顷,万象森列,千载之秘,一旦轩露”之类的四字句,读起来铿锵有力,颇具音韵美。“江汉之朝宗,诸侯之述职,城池之高深,关阨之严固”等五字的排比句,又把当地的气象万千的场面尽摄眼底。特别是第二段中的“三思”,更是把人的心情刻画得淋漓尽致,确实功力不凡。
【作者介绍】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别号: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浦江(今浙江义乌)人,明初文学家。他家境贫寒,但自幼好学,曾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黄等。他一生刻苦学习,“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元朝末年,元顺帝曾召他为翰林院编修,他以奉养父母为由,辞不应召,修道著书。
至正二十年(1360),与刘基、章溢、叶琛同受朱元璋礼聘,尊为“五经”师,与刘基、高启并称为“明初三大家”。洪武初主修《元史》,官至学士承旨知制造。后因牵涉胡惟庸案,谪茂州,中途病死。朱元璋称他为:“开国文臣之首”,刘基赞:“当今文章第一”,四方学士称其为“太史公”。著作有《宋学士文集》、《孝经新说》、《东阳马生序》等。
明初朱元璋称帝,宋濂就任江南儒学提举,为太子(朱标)讲经。洪武二年(1369),奉命主修《元史》。累官至翰林院学士承旨、知制诰。洪武十年(1377),以年老辞官还乡。后因其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党案,全家流放茂州(现在四川省茂汶羌族自治县),途中病死于夔州(现在重庆奉节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