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你知道“中国”一词最早来源及其含义变迁吗
中国其实最早出现在西周时期,在朝代的变迁当中,“中国”的代表其实是跟随当时朝代的版权而变化,它所代表的含义以及范围都是不一样的。
而在1912年,孙中山建立了中华民国,在那个时候也被简称为“中国”,也是中国这片国土正式命名为中国的开始。而现在的“中国”代表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而“中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缩写,也是我们心中永远的“大家”,是我们的祖国。
⑵ 中国的历史来源于哪些记载
这个问题个人很模糊。
中国的历史,大部分来自一些史书的记载。还有就是一些神话传说,上古时期的都是神话传说,当然后来都有人记录了,或者写进小说诗歌里。但主要的还是史书。至于哪些记载,很多。
中国有“二十六史”之说。
1 史记
西汉·司马迁 130
2 汉书
东汉·班固 100
3 后汉书
南朝宋·范晔 120
4 三国志
西晋·陈寿 65
5 晋书
唐·房玄龄等 130
6 宋书
南朝梁·沈约 100
7 南齐书
南朝梁·萧子显 59
8 梁书
唐·姚思廉 56
9 陈书
唐·姚思廉 36
10 魏书
北齐·魏收 114
11 北齐书
唐·李百药 50
12 周书
唐·令狐德棻等 50
13 隋书
唐·魏徵等 85
14 南史
唐·李延寿 80
15 北史
唐‧李延寿 100
16 旧唐书
後晋·刘昫等 200
17 新唐书
宋·欧阳修、宋祁 225
18 旧五代史
宋·薛居正等 150
19 新五代史
宋·欧阳修 74
20 宋史
元·脱脱等 496
21 辽史
元·脱脱等 116
22 金史
元·脱脱等 135
23 元史
明·宋濂等 210
24 明史
清·张廷玉等 332
25 清史稿
民国 赵尔巽任、缪荃孙、柯劭忞等
26 新元史
民国 柯劭忞
你自己研究研究吧
⑶ 中国最早的有记载的历史是什么
中国最早的有记载的历史是共和元年周厉王逃离镐京后至周宣王登位前的事情。
共和元年是指公元前841年,西周进入了短暂的共和时期。该年也是中国历史有确切纪年的开始。西周共和时期是指周厉王逃离镐京后至周宣王登位前的一个时期,即约前841年至前828年期间。
周厉王三十四年(公元前846年),周厉王任用佞臣,大肆挥霍,连年对外征战,变本加厉地剥夺,垄断山泽之利,引起民众的不满和议论。他派巫师监视,杀死议论的人,使矛盾更为尖锐。
周厉王三十七年(公元前843年)愤怒的镐京居民终于发起暴动,将厉王流放到彘,由周公和召公共同执掌政权,历史上称为周召共和。
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中国历史从这一年开始有了明确而且连续不断的纪年。
周厉王死后, 他的儿子宣王整顿朝政,曾经使周王朝有所复兴。但到第十二代天子周幽王时,王朝的危机更为严 重。关中地区发生地震、山崩和河水枯竭等严重自然灾害,周幽王不仅不抚恤灾民,反而更加奢侈腐化,贪得无厌。为了博得宠妃褒姒一笑,幽王烽火戏诸侯。
幽王废去王后申氏,杀掉太子宜臼,另立褒姒为王后,立褒姒的儿子伯服为太子。申后的父亲申侯于是联合西方部族犬戎,举兵攻打周幽王,在骊山下杀死幽王,掳走褒姒。
幽王的儿子宜臼即位时,关中遭受兵火洗劫,残破不堪,犬戎又不时前来骚扰。周平王宜臼只得将都城迁到洛邑,史称平王东迁,东周开始。
1、中国《初中历史课本》明确指出:公元前841年,史称共和元年,是中国历史上有明确纪年的开始。
2、“共和”的来历。
公元前841年,西周的统治者周厉王推行暴政,国都中的平民和中小贵族不堪忍受,起来反抗,将周厉王赶出都城。
当时的执政者,一种说法是诸侯“共伯和”执政,所以取人名简称,称为“共和”;另一种说法是由大臣周公和召公共同执政(稍微再准确些,周定公和召穆公,即召虎),所以取“共同执政”的含义,称“共和”。
3、从公元前841年开始,我国历史记载的所有事件,都以编年的形式有了明确的记载,每个君主在位的时间长短,他们在位时每一年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都能完整地接续起来。
4、公元前841年前,我国的历史事件是不完整的,特别是有相当年份的历史事件记载是空白,因此传统上不把这些历史记载作为可信的证据。20世纪末中国的“夏商周断代工程”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个缺憾。
⑷ 谁知道中国历史的起源
补充说明:
中国历史的起源
1-1 史前时代(文献传说与考古实物合观;旧石器早期、旧石器晚期)
一、 文献传说:
1.盘古开天辟地;女娲炼石补天;
2.三皇传说(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代表远古社会生活演进三阶段(渔猎、畜牧、农耕),约在考古学中所谓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早期阶段。
二、 旧石器时代(约距今200万至1万年前):考古挖掘提供地下遗物、遗迹。
1. 早期:猿人(巫山人、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
2. 晚期:真人(山顶洞人)(左镇人:台湾最早的人类化石)参见课本p.7演进表
1-2 新石器革命(8000B.C.起):距今约一万年至四千年前
一、文化变革的指标—-
j农业与畜牧业发明(北:小米;南:稻米、沿海:根茎作物)、k村落出现(仰韶文化半坡村遗址为代表)、l陶器制作、m社群专业化分工、n磨制石器
二、中国文化的起源-
本土色彩
聚落所在:1.近水的高地(与埃及、西亚氾滥平原不同);2.北粟南稻(中国原生植物);3.以猪为家畜(而非中亚、北亚民族畜养的牛、羊)
多元发展 (并非由中原文化核心区向外扩散,而是分区同时发展)
1. 黄河流域-小米文化区
(1)中原区:磁山、裴李岗文化(6000~5000B.C.);仰韶文化(5000~3000B.C.);
龙山文化(3000~2000B.C.)
(2)东部区:大汶口文化(山东);红山文化(辽河流域)
住屋:半穴居
2. 长江流域-水稻文化区
(1)长江下游:河姆渡文化(5100~3200B.C.)、良渚文化(3300~2200B.C.)
(2)长江中游:大溪文化(4400~3300B.C.)
住屋:干栏式建筑
3. 东南沿海:根茎作物区(福建、广东及台湾西海岸地区)
代表:大坌坑文化(5000~3000B.C.);圆山文化;卑南文化等
三、新石器时代的社会组织与生活状况:以仰韶文化半坡村为例
1. 聚落分布:半地穴住屋、地窖、壕沟、公共墓地、窑场、大型聚会场所
2. 社会分化较复杂,富有组织秩序,具生命共同体特色(有聚会仪式)
3. 动植物图腾崇拜:此时应为氏族部落的原始社会
4. 半坡陶文(彩陶上的刻画符号):可说是中国文字的先驱
1-3 城市革命:
距今约四千年前发生,属於新石器时代晚期(从村落迈向国家的阶段),约当中国传说五帝时代(文明的萌芽阶段à黄帝:部落共主时代)
一、新石器时代晚期国家的形成:以龙山文化为代表(氏族村落→部落联盟→城邦国家)
1.文明特徵:
城墙的出现、人口增加、专业分工、财富集中、阶层分化、强而有力的统治者具宗教神权(礼器)和军事权(兵器)。代表:北方龙山文化;南方良渚文化
2.具体发现:
* 龙山文化--早期铜器、大型夯土城堡、男性中心、社会阶层分化所呈现的墓
葬方式、卜骨、原始鼍鼓、大型石磬等
* 良渚文化--丝织品、大型玉器(玉琮、玉璧)
二、五帝传说(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相当於新石器时代晚期
1.黄帝(有熊氏、轩辕氏)的功业:
(1)中国文明之祖--此阶段产生许多重要文物和发明,如衣冠、宫室、舟车、文字、天文、音律、指南车等。
(2)战争时代的来临-部落联盟的征战(如黄帝在阪泉之战击败炎帝神农氏;并在诼鹿之战击败蚩尤,遂成为部落联盟共主)
2.尧、舜禅让政治:禅让传贤应为部落联盟制下推举领袖的方式,日后经过儒家美化,
而成为一种理想的政治典范。
3.夏代:
(1)历史地位:原本被质疑,日后才受考古出土肯定(即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的挖掘)。
(2)二里头文化:
j范围-山西南部、河南西部
k意义-其时代与范围,大致与文献中记载的夏代相符。
l内容-大型宫殿基址、青铜器(礼器、兵器为多)、玉器等,代表了强大的统治权力和阶级身分的分化,显示已进入了早期国家阶段。
(3)早期国家出现代表的政治意义--
j 王权提高:从传统共主变为权威国王(已具备天子威仪);
如启伐有扈氏、少康中兴。
k 世袭继承:从禅让变为世袭;从公天下变为家天下(禹→启);
l 「诸夏」的我群文明意识逐渐形成
* 河南地区考古学文化发展的序列(由地表底层从下至上排序,愈上层表示文化发展越晚):
殷商早期文化 ↑
夏代二里头文化 ↑
河南龙山文化 ↑
仰韶文化 ↑
⑸ 中国的历史由来
大致有五个来由:由部族、部落联盟的名称而来,来自创建者原有卦号、爵位;源于创建者原始政权统治的区域;源于宗族关系;寓意吉祥。
夏:据传禹曾受封于夏伯,因用以称其政权为“夏”。另据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说,禹的儿子启西迁大夏(山西南部汾浍一带)后,才称“夏”,姒少康在纶城(今河南商丘虞城西)中兴夏朝,恢复夏朝的统治,史称“少康中兴”。
商:相传商族的始祖契曾帮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封于商(今河南商丘南),以后就以“商”来称其部落(或部族)。汤灭夏后,就以“商”作为国名,定都亳(今河南商丘谷熟镇)。后盘庚迁殷(今河南安阳)后,又以“殷”或“殷商”并称。
在数千年的古代历史上,中华民族以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勇于探索的聪明才智,谱写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创造了同期世界历史上极其灿烂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
万里长城、大运河、明清故宫以及多姿多彩的各种出土文物,无不反映出大胆、高超的生产技术;同时在思想文化、科学技术领域产生了无数杰出的人物,创造出无比博大、深厚的业绩;而包括指南针、造纸术、火药和印刷术这四大发明在内的无数科技成就,更使全人类受益匪浅。
历史王朝简记: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王朝就此完。
西周是中国奴隶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的时期。农业是社会经济的主要部门,土地制度是以井田制为主的奴隶主贵族国家所有制。井田制在西周以前已产生,到了西周有了较大的发展。在农业生产中,青铜工具逐渐增多。青铜器制造业也比商朝更加发达。
⑹ 中国历史的来历
中等学校和高等学校中学生自己的群众组织。1919年“五四”运动时期,中国中等学校和高等学校学生成立了进步的学生团体,名叫学生自治会,对学生运动起了积极作用。1930年,国民党政府为了控制学生运动,曾公布过《学生团体组织原则》和《学生自治会组织大纲》,把学生自治会的活动限制在一所学校的范围以内,并且规定它的职权“以不侵犯学校行政为限”。但是,进步的青年学生为了争取民主,争取自由,利用学生自治会同国民党政府的反动统治进行了尖锐的斗争。同时,在革命根据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学校里,学生自治会成为名副其实的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的组织,是学生学习民主管理、锻炼自己成长的熔炉,也是学校教育学生的得力助手。新中国成立后,改名学生会。凡是在校学生都是学生会的当然成员。学生会的干部经全体学生民主协商,选举产生。中等学校学生机构一般是两级:校学生委员会和班学生委员会(班委会)。高等学校又有系(科)一级的学生委员会。全国高等学校建立的学生会联合组织为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简称全国学联。学生会的任务是在学校共产党组织的领导和共青团组织的指导和帮助下,团结全体同学,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地开展学习、科技、文体、公益劳动等各种活动,引导同学努力做到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使同学在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和主动地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科学文化知识的、身体健康的劳动者。学生会的主要工作内容:①配合学校教育学生努力学习,组织有关学习活动,介绍学习方法,交流学习经验,帮助同学解决学习中的困难,提高学习质量。②协助学校和教师教育学生增强组织性纪律性,遵守学生守则,保证学校各项规定和措施的顺利执行。③鼓励同学关心国家大事,协助学校和教师组织同学参加社会活动、生产劳动和公益活动,提高同学的政治觉悟和道德水平,增强劳动观念。④领导同学开展文娱体育活动,活跃同学课余生活,增进身心健康。⑤经常关心同学生活,协助学校改善生活。⑥维护同学正当权益,反映同学的建议、意见和要求;促进同学之间,同学与教职员工之间的团结,协助学校创造良好的教学秩序和学习、生活的环境
⑺ 中国历史的来源谁知道
中国古代的朝代被称为中国三古朝代,这中国三古是指:上古皇朝,中古帝朝,下古王朝!
一、中国上古六皇朝(约400万年前-约1万5000年前):盘古朝、天皇朝、地皇朝、人皇朝、大巢朝、燧明朝。
1、盘古朝:君主盘古氏般瓠,立都混沌城(盘古氏令混沌氏寻城),远古时期约400万年前-约300万年前,纪元为开天辟地元年。见古史记载有三万二百六十七万年前天地没有形成,直至约400万年前才有天地之说。盘古朝的人民拥有能辨识天地的能力,开创了天地阴阳文化,盘古朝时期自然形成了适合人类生活的江河、森林、山川平原、草原,人类自由繁殖。此朝人类已别兽类,具有初微的立体辨识能力,以群体劳动为生存条件,并诞生了信仰。(神话中的盘古族时代,混沌与盘古的由来)
2、天皇朝:君主天皇氏望获,立都天都城(太乙氏为天皇造城),远古时期约300万年前-约170万年前,纪元为天灵元年,天皇朝分有十三子朝。发明了数字、天干、地支,开创了土运、金运、水运、木运、火运的五行文化,使人们有了最早的年历。天皇朝为旧石器时代早期,婚姻为血缘群婚,用天然火。此朝人类后世称为可以熟练使用工具劳动的能人。(神话中的金族时代,天人金贵的由来)
3、地皇朝:君主地皇氏岳鉴,立都龙门城(地铿氏造城),远古时期约170万年前-约70万年前,纪元为地皇元年,地皇朝分有十一子朝。人皇朝古史记载地皇朝贡献有三,一定三辰,二分昼夜,三有岁月,以三十日为一月,十一月为冬至,一年十二月,一月三十天;白天十二时,一夜十二时。白天与黑夜,从此对半分。又分春与夏,再分秋与冬,一年为四季,四季都分明,日子长与短,年月与节令,都出自地皇朝时期,使人们有了最初的时间概念。地皇朝为旧石器时代早期,以群居洞穴血缘群婚,随意交合而赤裸身体,猎取动物、采集野果野菜为生。此朝人类为直立人,具有初步的智能和成熟的语言。(神话中的土族时代,幽冥后土的由来)
4、人皇朝:君主人皇氏恺胡洮,立都九皇城(良渚城),远古时期约70万年前-约20万年前,纪元为九皇元年,人皇朝分有九大子朝,是一个城镇时代。古史记载人皇朝依据暘谷为中心来以九条河流划分了九大行政区域,这是九州最早的由来,人皇朝还诞生了以《九头纪》为首的最早的非文字史书。人皇朝第一次诞生了以树皮为材料制作的原始华服。人皇朝时代天灾横行,地裂山崩,洪水泛滥,为旧石器时代的中期,分布的居住区周围有河流、沼泽、森林、草原、沙漠等,以几十个人群居为一户,狩猎、捕鱼、采集为生活方式。此朝人类为直立人的延续,具有更进步的智能。(神话中的水族时代,神州生水的由来)
5、大巢朝:君主有巢氏巢居,前期立都苍梧城,后期立都石楼城,远古时期约20万年-约5万年前,纪元为巢皇元年,因气候变异受禽兽攻击,从九嶷山以南的苍梧开始北迁,到达黄土高原山坡处后实行打洞、用石头、树枝挡住洞口的群居方式。大巢朝初期始将会打居住洞穴的有巢氏推举为皇,以洞穴群居为一户。大巢朝为旧石器时期的中期,大巢朝为母系社会时期,男子以打猎和捕鱼为主,女子以采集野菜和挖掘块根为主,禁止同族同辈男女通婚,群婚。大巢朝第一次诞生了以兽皮为材料制作的原始华服。此朝人类为早期智人,具有成熟的智能。(神话中的木族时代,苍梧巢居的由来)
6、燧明朝:君主燧人氏燧允婼,立都燧明城(燧人氏筑城),远古时期约5万年前-约1万5000年前,纪元为燧皇元年,约1万5000年前燧明朝分裂出弇兹朝后仍然存在。古史称燧明朝的人民知天文,识地理,为离禽命名,立传教之台,兴交易之道等。燧明朝时期为旧石器时期晚期,燧明朝有十大发明(后期包含弇兹朝):一是木石取火,二是扶木纪历,三是结绳记事,四是图腾徽铭,五是榑木阳历,六是河图洛书,七是陶符文字,八是八索圭表,九是太极涡旋,十是天道文明。燧明朝的服饰是兽皮为主树皮为辅的原始华服。燧明朝的婚姻制以母糸氏族族外群婚制,立土台传教知识,师道之兴始于燧明朝燧人氏。此朝人类可以称之为史前文明。(神话中的火族时代,天道诞生的由来)
二、中国中古九帝朝(约1万5000年前-约公元前2071年):弇兹朝、伏羲女娲朝、神农朝、轩辕朝、少昊朝、颛顼朝、高辛朝、青阳朝、陶唐朝。
1、弇兹朝:君主织女氏风织女,立都天墉城(昆仑氏筑城),约1万5000年前-公元前7724年,纪元为女帝元年,以凤为图腾,弇兹朝为燧明朝分裂后燧人氏与弇兹氏合婚后建立的中古文明时代第一朝。弇兹朝分弇兹氏朝和弇兹帝朝,弇兹氏朝时间约1万5000年前-约公元前8000年,弇兹帝朝时间约公元前8000年-公元前7724年。织女氏自立姓氏为“风”,共分风姓十部。弇兹朝约距今一万五千年至一万三千年时把北极星命名为织女星(全称太乙织女星)。弇兹朝与燧明朝一起研创了十大发明,弇兹朝第一次诞生了以苎麻为材料制作的原始华服。弇兹朝的婚姻制度禁止人与兽通婚,始建“人道”的血缘婚姻制度。有文字符号记载始于弇兹朝末期,距今约九千年的文字文明记载由此开始。此朝人类可以称为新人类。(神话中的凤族时代,火生凤鸟的由来)
2、伏羲女娲朝:第一任君主青帝风伏羲,立都陈仓城,公元前7724年-公元前5008年,纪元为罗奉元年。第二任君主凤女娲,纪元为女皇元年,以青龙和白蛇为图腾,立朝78位帝王。女皇二年(丙申,公元前7705),共工氏不肯听命于女娲,欲自立为帝,女娲怒而命火正祝融率南方部族北伐击败共工氏,此战中女娲被尊称为圣母。女娲氏与伏羲氏同属于伏羲族团,为两个世代联姻的族系,两族相互交替,共同执政,形成了伏羲女娲政权。伏羲女娲朝最先发明了饲养牲畜和栽培牧草的技术,把原始的农业实施于陇西的黄土高原。创造圭表八卦太阳历,观察天象,掌握日月星辰运行的规律,开天文学之先。建寅为正,颁行上元太初历,开历法之先。发明琴瑟,用琴、瑟演奏音乐,开礼乐之先。创造文字,以文记事,开典史之先。首创牧草栽培,引种野生莱麦,开农业之先。发明鱼网,教人结网打鱼,开渔业之先。驯化和饲养家畜,开牧业之先。发明测试风雨的石晷,开气象预测之先。发明用树皮编织蓑衣,开雨具制作之先。首创人工养蚕,化茧抽丝织布,开丝织业之先,第一次诞生了蚕丝为材料的丝织古典华服,是古典华服的前身。女皇十年(甲辰,公元前7697),女娲宣布废除旧的群婚制度,施行以女人为主体的对偶婚姻,首创一夫一妻婚姻,开婚姻法之先,以兽皮为婚姻信物,开婚礼之先。伏羲女娲朝主要贡献有:1、团结统一了华夏各个部落,定都在陈地。将其统治地域分而治之,任命官员进行社会管理。2、创造八卦,“龙”图腾。3、创造文字,用于记事,结束了“结绳记事”的形式。4、渔猎,驯化动物。5、变革婚姻习俗,倡导男聘女嫁的婚俗礼节,使血缘婚改为族外婚,结束了长期以来,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原始群婚状态。6、发明陶埙、琴瑟等乐器,创作乐曲歌谣,将音乐带入人们的生活。此朝人类文化显著成熟,此朝开始人类为现代人类,智力几乎和西元2000年的人类没有区别。(神话中的龙族时代,龙蛇合击的由来)
3、神农朝:君主炎帝姜魁隗,立都陈仓城,公元前5008年-公元前4405年,纪元魁隗元年,以羊为神农朝的图腾(人民币上就有这个标志),立朝22位帝王。神农朝主要活动区域在今陕西、甘肃、宁夏、四川、贵州等地,而中原和华北的大部分地区仍由伏羲女娲后裔统治和管理着,只是臣服于炎帝政权而已。当时虽然四方各氏族联盟共尊炎帝,但各族团的管理方式仍各行其道。神农朝的发明和贡献,除继承了先朝所创立的一切德政外,在天文观测方面又有了新的发展。在不周山首创六合历法,使人们能够准确地掌握季节交替的变化,适时安排生产和生活。神农朝第一次诞生了以棉毛为材料的古典华服,第一次被身着兽皮的外来民族称为服部。神农朝不仅创造了农业和医药业,还创造了音乐业和商业等行业。神农朝发明了用犁耕地,把土地打成垅,在垅上种庄稼,使原始农业又跨上了一个新台阶,伴随着农业的发展,男人和女人的分工逐渐明显起来,女人逐渐退居二线,专门从事体力较轻的手工业和饲养业。随着家畜饲养业的增长,又出现了骨器加工业和陶器工艺作坊,在北方还出现了冶炼青铜武器的技术。神农朝采纳了中原伏羲氏对婚姻制度进行改革的做法,规定本部落男子可以迎娶异部落女子,本部落女子也可以嫁给异部落的男子,家庭以男人为主体,男主外,女主内,男女地位平等,这一男婚女嫁的新制度打破了数千年走婚的格局,男人的地位逐渐提高,女人的地位逐渐下降,社会制度开始由母系氏族制向父系氏族制转化,族中后代一律从父计算世系,女人居从属地位。女人结婚必须嫁到男方去,死后与夫同葬在男方墓地。神农朝最初的治国原则是:劳动者“各尽所能按需分配”,不分尊卑贵贱天下人人平等。可是到了第三任炎帝姜承时性质完全变了,族民开始两极分化,有职有权者逐渐演变成贵族,许多普通族民渐渐沦落为穷人,于是阶级出现了。神农朝首次出现了专门负责帝都和宫廷安全保卫工作的宫廷禁卫军和部落自卫军。神农朝的鼎盛时期统辖区域南至交趾(今越南中、北部地区),北至幽都(今北京市一带),西至三危(今甘肃敦煌市东南三危山),东至旸谷(今东海沿岸地区),是远古时代有文字记载的第一次大统一,东西南北大小数千个部落共尊炎帝神农氏,史称“万国共朝”。此朝人类政治文明显著成熟。(神话中的麒麟族时代,仁和万物的由来)
4、轩辕朝:君主黄帝姬邦卉,立都涿鹿城,公元前4513年-公元前4053年,纪元帝芒元年,立朝前以熊为图腾,立朝后以黄龙为轩辕朝的图腾,立朝16位帝王,轩辕朝有十二姓子朝。轩辕朝的贡献有统一华夏部落与征服东夷、九黎族;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始制衣冠、建舟车、制音律、创医学、修房屋、演阵法、分井田、定算数、铸鼎镬,发明了图形文字。当时神农朝的陶书是符号文字,这种符号文字至轩辕朝时期便明令废除了,黄帝推广和使用象形文字和甲骨文,禁止使用前朝文字,符号文字便逐渐失传了。轩辕朝发展了苎麻、蚕丝、棉毛华服的基础上第一次诞生了古典华服制度,并为普及这种衣冠服饰制度而四处征战那些身着兽皮、树皮甚至不要脸皮的人,征服一词首次出现在轩辕朝。轩辕朝的人们拥有一百零八个姓氏,所以被称为百姓,由于每个百姓都有九黎仆人,这些九黎仆人又称为黎民,百姓是公民有参政权和参军权,黎民是外籍公民只有参军权,鬲人是最下层的奴隶只有劳动权,这是黎民百姓最早的由来。轩辕朝人民分为三个阶层,上等阶层的百姓为公民,下等阶层的黎民为庶民,末等阶层的鬲人为奴隶即高级财产不算公民,百姓参政,黎民参军,鬲人参役。此朝人类军事文明显著成熟。(神话中的龙凤麒麟三族时代,黄帝龙、炎帝麒麟、蚩尤凤凰三族逐鹿中原的由来)
5、少昊朝:君主白帝已鸷,立都空桑城,公元前4053年-公元前3790年,纪元凤凰元年,以白凤和赤凰为少昊朝的图腾,立朝7位帝王。少昊朝自称“凤凰的传人”为东夷族建立的政权,其图腾由鸟图腾发展为“凤图腾”,与“龙图腾”相互对应,形成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龙凤文化”。凤凰白帝已鸷总管百鸟(百鸟即百官),然后再有燕子掌管春天,伯劳掌管夏天,鹦雀掌管秋天,锦鸡掌管冬天。除此之外,白帝已鸷又派了五种鸟来管理日常事务,孝顺的鹁鸪掌管教育,凶猛的鸷鸟掌管军事,公平的布谷掌管建筑,威严的雄鹰掌管法律,善辩的斑鸠掌管言论。另外有九种扈鸟掌管农业,使人民不至于淫佚放荡。五种野鸡分别掌管木工、漆工、陶工、染工、皮工等五个工种。少昊朝第一次诞生了用蚕丝包裹鸟的羽毛的羽绒华服。“凤图腾”的性质也与“龙图腾”一样,均为少昊朝时的大部落兼并原始小部落之后、抽取各小部落原始图腾特征而合成的大图腾。“龙凤图腾”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原始部落时期,部落首领靠血缘关系维持统治,而到了少昊朝时代,部落联盟或邦国形成,仅靠血缘关系已不能维持统治,于是超脱血缘关系的文化象征——图腾标志,便显示出巨大的凝聚作用了。华夏凤文化先于龙文化存在和发展,在凤文化的基础上诞生和发展了龙文化,凤文化和龙文化是华夏族两大文化支柱。此朝人类经济文明显著成熟。(神话中的凤族凰族时代,凤凰重生的由来)
6、颛顼朝:君主黑帝姬乾荒,立都空桑城,公元前3790年-公元前3380年,纪元高阳元年,以黑龙和玄凤为颛顼朝的图腾,立朝12位帝王。颛顼朝在姬乾荒登基帝位后,进行了宗教、历法、民事、农业等一系列改革。颛顼朝进行的“宗教改革”,涉及到少昊、九黎、蚩尤、三苗等族团,族团的分化以及各族之间斗争和居地的迁徙等,导致了关系的复杂化。宗教意识领域发生的混乱与社会的急剧变革相适应,各族团之间的斗争和融合,对意识形态产生了深刻影响。当时社会处于一个极度的变革时期,被轩辕朝征服的九黎族,到颛顼朝时,仍信奉巫教,杂拜鬼神,民神杂糅、信仰混乱,无论大小事务,都要用占卜来决定;家家都供养着巫师,社会财富大都耗用在祭祀上;有头脑的能人得不到重用,即所谓“九黎乱德”。
黑帝姬乾荒毅然采取革命行动,禁绝巫教,战胜和征服了九黎,强令他们顺从颛顼朝的教化。颛顼朝最大的历史贡献,是以科学手段战胜社会上的迷信观念,《周书》称之为“绝地天通”。姬乾荒取得盟主地位以后,便让两个儿子掌握大权:老大“重”担任南正,管理观天事务,把巫史们的权力夺过来;老二“黎”担任火正,管理地面事务,特别是核定历法,宣布农时。天上事与地上事分开以后,许多落后的迷信活动,就失去了市场,全国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开始走向正规。这次宗教改革加速了社会分化,巫师阶层出现,神权成为特权,宗教信仰规范化,促进了社会进步。促进了族与族之间的融合。此朝人类宗教文明显著成熟。(神话中的巫族时代,祖巫文化的由来)
7、高辛朝:君主帝喾姬俊,立都居亳城,公元前3380年-公元前2799年,纪元帝喾元年,以青龙和赤凤为高辛朝的图腾,立朝21位帝王。帝喾以他的聪明才智治理国家,顺天应民,仁而有威,惠而有信,修身而天下服。从大量考古信息中所见,帝喾政权时期,中国的农业、渔牧业、手工业已经比较发达,社会活动的分工也日益明显,出现了许多不同的劳动群体,如农民、渔民、牧民、陶工、木工、石工、冶金工、纺织工、士兵、艺人等等。随着社会生活复杂化,上层建筑的管理就显得极为必要。帝喾执政时,经常深入民间了解下情,解决人民最关心的一些实际问题,并十分重视寻找和重用那些有才华的人。他在位时先后任用了伯奋、仲堪、叔献、季仲、虎伯、仲熊、叔豹、季狸等八名才子,号称“八元”。这八位贤臣都是他治国的好帮手,他们根据不同的行业设立不同的管理机构,使社会各界井然有序。帝喾执政时期,社会人群的阶级分化更加明显,家庭奴隶已经在社会上普遍存在,不仅“天子”家中有大量的家奴,许多部落酋长和贵族家庭也都拥有数量不等的家奴。这些家奴多数都是来自贫困的平民家庭,他们为了生存而卖身于贵族,已经基本上丧失了人身自由。社会上家奴的大量出现,为进一步向奴隶制社会过渡奠定了基础。此朝人类科技文明显著成熟。(神话中的妖族时代,天庭帝俊文化的由来)
8、青阳朝:君主帝挚姜角,立都沁阳城,公元前2799年-公元前2357年,纪元帝挚元年(癸巳年),以苍凤(青鸾)为青阳朝的图腾,立朝17位帝王。青阳朝政权的首任君主帝挚姜角是高辛朝帝喾姬俊的十九世孙,所以青阳朝实际上是高辛朝的延续,但又与高辛朝有着本质的差别。青阳朝的先祖父系虽然是高辛朝黄帝族系,但其母系血统却完全是少昊朝东夷族系,因此,其所建政权称青阳朝。帝挚氏代表帝喾氏父系的下传,青阳朝代表母系少昊朝东夷族血统。公元前2800年前后,海水在逐渐回落的情况下突然反弹,水位再次上涨,海水迅速向内陆推进,山东半岛除了山地和丘陵外,平原洼地几乎全被洪水吞没。居住在山东半岛和渤海湾地区的东夷各大族团被洪水所困纷纷向华北平原的冀北、冀东、冀西逃亡,向山东半岛的海阳、莱阳、胶州、诸城、莒邑、临沂等山地集聚。青阳朝的君主姜角就是在这个时候挺身而出,组织东夷各族抗洪救灾,有计划地向丘陵和山地转移,重新划分氏族领地,正式建立青阳朝成为天下共主。此朝人类社会文明显著成熟。(神话中的仙族时代,神仙修道文化的由来)
9、陶唐朝:君主帝尧伊祁放勋,立都蒲阪城,公元前2357年-公元前2071年,纪元帝尧元年,以赤龙为陶唐朝的图腾,立朝8位帝王。陶唐朝开创禅让制;设立诽谤木;治理水患;颁授农耕时令;制定四时成岁。陶唐朝非常重视农业生产,关心群众生活。帝尧伊祁放勋设置谏言之鼓,让天下百姓尽其言;立诽谤之木,让天下百姓攻击他的过错。传说陶唐朝时期,十日并出,万物枯焦,伊祁放勋为救民于水火,命后羿射日,消除灾患。陶唐朝的羲氏、和氏推求历法,测定出了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制定四时成岁,为百姓颁授农耕时令。故有伊祁放勋始为万象之制的说法,使人们懂得春播、夏长、秋收、冬藏的生产规律,促使华夏民族由愚昧走向文明。陶唐朝晚期,洪水泛滥,威胁着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末代帝尧(舜)先用鲧治水,九年无功而返,又启用鲧的儿子禹,使洪水得以治理。此朝人类制度文明显著成熟。(神话中的人族时代,人教文化的由来)
三、中国下古十三王朝(公元前2070年-公元1912年):夏朝、商朝、周朝、秦朝、汉朝、晋朝、南北朝、隋朝、唐朝、宋朝、元朝、明朝、清朝。(神话中的三教时代,传统儒释道的由来)附华服历史:1、原始华服一(人皇朝,树皮),原始华服二(大巢朝,兽皮),原始华服三(弇兹朝,苎麻)。2、古典华服一(伏羲女娲朝,蚕丝),古典华服二(神农朝,棉毛),古典华服三(轩辕朝,真丝)。3、礼仪华服(周王朝,绸布)。4、现代华服(共和国,纤维)。
上古、中古时期没有中外一说,到了下古才分为中外史。中国古代的三古是指:上古皇朝,中古帝朝,下古王朝!中国古代的朝代史总共分为两部分,复兴朝代史和亡国朝代史,前者被称为上朝史,后者被称为下朝史,如上下五千年(由于九千多年前诞生了文字,故中国历史有一万年,上5000年为独立史,下5000年为联盟史)。
⑻ 如何概括中国的历史以及由来
承乾宫
北京故宫的内廷东六宫之一承乾宫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属于内廷东六宫之一。初曰永宁宫,崇祯五年(1632年)八月更名为承乾宫。清沿明旧称,顺治十二年(1655年)重修,道光十二年(1832年)略有修葺。
后院西南角有井亭一座,此宫保持明初始建时的格局。“承乾”一名,意思是顺承天意,可以是皇帝宠妃的宫寝。
居住人物
此宫在明代为贵妃所居,清代为后妃所居。明朝崇祯皇帝的宠妃田秀英就居住在这里。
清朝顺治帝孝献皇后董鄂氏,康熙帝孝懿仁皇后佟佳氏,乾隆帝孝仪纯皇后,乾隆帝慧贤皇贵妃,道光帝孝全成皇后、琳贵妃、佳贵人(佳贵妃),咸丰帝云嫔、婉贵人都曾在此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