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国植被覆盖率最高的省份,是哪一个省份
是福建省,福建省由于山地面积比较大,所以植被覆盖率达到了66%以上。
❷ 中国植被覆盖率和其他国家对比的新闻,可信吗
先上我随手找的图。
这是林冠郁闭度25%的图。可以看到,我国的华北华东主要农业区、北方草原地区和西部荒原地区一片空白,为什么?当然是因为这些地方不适合树木生长,基本是以草植和灌木为主要绿化手段,而图片本身只显示树木,所以自然是一片空白。而适合树木生长的南方地区,基本和周边国家没什么区别。
所以说,原作者不加以任何说明,上来就给出一张林冠郁闭度75%的图,完全是在误导读者。
接下来的问题是:不管这个林冠郁闭度是百分之多少,这些图能否代表一个国家的树木覆盖面积?
这里有一篇专业论文解释了这个问题:网页链接
看不懂的可以直接网络相关概念。
大致摘录一些:
所谓的林冠郁闭度,指的是乔木树冠在阳光直射下在地面的总投影面积与此林地总面积的比。
郁闭度是反映森林结构和森林环境的一个重要因子,在水土流失、水源涵养、林分质量评价、森林景观建设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郁闭度可反映林分光能利用程度,常作为抚育间伐和主伐更新控制采伐量的指标,也是区分有林地、疏林地、未成林造林地的主要指标。
以上内容引自网络。
如果你能够读懂上面的内容,就会发现,这张基于林冠郁闭度而制成的图,根本无法代表树木覆盖的情况,二者完全不是一回事儿。原作者根本就是挂羊头卖狗肉而已。
而且,注意,而且,这是2000年的数据,已经有17年的历史了……17年前的数据,还有多少参考价值,你自己考虑。
❸ 中国近十年来植被覆盖百分比的变化
2000年全国植被覆盖率30%2010为51.7%
❹ 植被指数
植被指数是由多光谱数据,经线性和非线性组合构成的对植被有一定指示意义的各种数值。在植被指数中,通常利用植物光谱中的近红外与可见光红波段两个最典型的波段值。根据这两个波段计算产生的各种参数都对植被生长状况、生产力敏感。因此,常被用作描述植被生理状况,估测现存绿色生物量、植被生产力等等。
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即是普遍利用的刻画植被的指数。植被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Normalization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被定义为近红外波段与可见光红波段数值之差和这两个波段数值之和的比值。即
生态水文地质学
式中:IR为近红外波段地表反射率;R为可见光红光波段地表反射率。
NDVI可以用于季节性植被变化的研究,也可用于年际间植被变化的分析,如沙漠边缘的变化(C.J.Tucker等,1991)、气候变化(Los等,2001)、干旱地区植被变化规律等等。
我国利用卫星数据进行区域范围的植被分类及变化的研究时间较短,李晓兵等(1999)利用NOAA/AVHRR数据对中国主要植被类型NDVI指数10年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王心源等(2001)在3景TM卫星数据的基础上对额济纳旗地区近15年绿洲变化进行了分析;罗格平等(2003)用气象卫星数据和TM数据分析了天山北坡近10年植被的变化。
气象卫星影像中得到的植被指数受到土壤亮度、土壤颜色、探测器衰减和大气因子等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如果不进行有效的校正将造成较大的误差。不同的卫星数据系统提供的数据在信息处理上有所差异。
例如,GIMMS(Global Inventory Modelling and Mapping Studies)NDVI数据是美国国家航天航空局(NASA)C.J.Tucker等人于2003年11月推出的最新的全球植被指数变化数据(C.J.Tucker,et al.,2003)。这套数据包括了1981~2002年间的全球植被指数变化,其时间分辨率是15d,空间分辨率是8km×8km。GIMMS NDVI数据采用卫星数据的格式记录了22年间区域植被的变化情况。它可以用于气候模型及生物化学模型计算光合作用、大气层与地表间的CO2交换、地表蒸发蒸腾量和地表吸收及释放的能量。
GIMMS NDVI数据被认为是相对标准的数据,因为它考虑了全球范围内各种因素对NDVI值的影响,并作了如下几方面的校正:①卫星传感器的不稳定性校正;②热带阔叶林区云的覆盖引起的变形校正;③太阳天顶角和观测角度的校正;④火山气溶胶的校正;⑤对北半球冬季缺失的数据采用了插值法;⑥短期大气气溶胶、水蒸气及云层覆盖的影响校正。因此,GIMMS NDVI数据可用于监测植被动态变化。
笔者应用GIMMS NDVI数据(共计504 幅影像),对祁连山以北地区1982~2002 年21年间植被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首先,对1982~2002年(21年)504幅图像每个像素的NDVI值进行一元线性回归法拟合,将得到的直线斜率值放大(放大10000倍),作5×5均衡滤化后画等值线图(图12-1),得到研究区多年的植被变化总趋势。直线斜率的计算公式为:
生态水文地质学
此处变量x为1~21的年序号,变量y为1982~2002年的NDVI值(式(12-2)中表示为NDVIi,当i=1时为1982年,i=2时为1983年,以此类推至2002年),SLOPE为由x和y计算出的一元线性回归斜率。
根据拟合结果,黑河中游的酒泉盆地及张掖盆地,石羊河流域的武威盆地及金昌盆地,植被指数呈上升趋势;而位于黑河下游的额济纳旗绿洲和巴丹吉林沙漠边缘的阿拉善右旗地区,植被指数为负增长。说明在1982~2002年的21年间,酒泉、张掖、武威及金昌盆地的植被情况是逐渐变好的,而黑河下游地区,由于中游地区用水量逐年增加,正义峡下泄水量锐减,额济纳旗绿洲呈现严重退化的趋势,生态环境恶化。
张掖地区的植被指数呈稳定而缓慢上升的趋势(图12-1),其总的线性拟合方程为:
生态水文地质学
式中:NDVI为张掖地区的植被指数平均值;t为对应于时间的数据个数,t=1,2……504。
图12-1 张掖地区植被指数总的变化趋势
从植被指数变化趋势可以看出,在1982~1990年中,植被指数呈持续上升的趋势,与此期间张掖地区大力发展农业、大量开垦农田,使得人工植被逐年增长的趋势相吻合,见图12-2。
图12-2 1982~1990年张掖地区的农田面积统计
从1991~1998年,特别是1994~1998年,植被指数有小的振荡,但总体趋势仍然是上升的。但是,从1998至2001年,植被指数出现小幅下降趋势,与年降雨量较少、气候相对干旱有关。
额济纳旗地区的植被指数则呈下降的趋势,且处于不稳定状态(图12-3),其总的线性拟合方程为:
生态水文地质学
式中:NDVI为额济纳旗地区的植被指数平均值;t为对应于时间的数据个数,t=1,2……504。
图12-3 额济纳旗地区植被指数总的变化趋势
从图12-3中可以看出,在1982~1994年之间,植被指数不断变化,这种变化与狼心山排泄至黑河下游的水量大小有关。在1982~1990年间,年下泄水量均超过5×108m3/a。虽然1991年和1992年的下泄水量较小,但是在这两年间植被指数的变化并不明显。而1994~2002年,由于狼心山向下游的排泄水量下降(图12-4),使得额济纳旗地区的植被指数下降,绿洲萎缩,生态环境恶化。
图12-4 1988~2002年狼心山的下泻水量统计图
❺ 中国历史时期哪几个时期人类活动造成了严重的植被退化
清代中叶是近两千年来我国西部土地覆盖变化的关键阶段 ,人口迅猛增加和大规模土地开发是生态环境恶化的主导因素.根据估算 ,西部地区的森林覆盖率由原始状况 30 %左右 ,下降为目前的 8.6 8%.历史时期黄土高原的天然植被主要是疏林灌丛草原 ,秦汉时代森林覆盖率达到 30 %是可能的.清代后期 ,子午岭,黄龙山及陇东一些较边远山区森林已遭破坏 ,森林覆盖率下降到目前的 5 .5 %.西南地区森林植被演变的历史过程表明 ,清代以前人类活动对植被覆盖的影响还只是局部性的.之后 ,大规模移民的过度农业垦殖,盐业开发和官方的皇木采办等活动极大破坏了原本保持完好的天然森林.清代中期西北干旱区人口密度突破了干旱地带人口压力的"临界指标",水资源利用率超过国际上通行的标准 4 0 % ,使河流大量水量消耗在支流和上,中游地区 ,造成下游水量剧减或断流是晚近湖泊萎缩干涸乃至沙漠化的主要原因.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我们在寂冷的寒夜里,寻找着温暖的依傍。“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我们在脉脉的温情里,享受着爱的润物细无声。
“生死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我们在踽踽的独行里,追寻着心中的地久天长。“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在追寻真情的路上,大雁尚且如此,更何况人乎?
从唐诗宋词中走来,走过陆游与唐婉,从饮水词中走来,走过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的纳兰,从布达拉宫走来,走过你爱或者不爱,爱就在这里,不增不减的仓央,爱情之于我们,是不染一丝杂质的美好,是桃花潭水深千尺的深湛,是一往情深深似海的辽远,是无法替代也无可替代的清澈。
对,清澈,只有这个词才是爱情最美丽的基调,只有这个词,才能在浊世的风浪里,为爱僻一条蹊径,让纯净与美好源源流长
❻ 下图是我国历史时期森林植被遭破坏地区分布图。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秦代以前和西汉时期相应
1、CD 2、AB 3、B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