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基督教文化对中国当代文化的影响
美国学者史密特在《基督教对文明的影响》一书中指出:“加入耶稣从来没有走过古代巴勒斯坦尘土飞扬的道路,没有受死,没有从死里复活,在他身边没有聚集这样一小群门徒去向外邦人传扬他的福音,西方将不会达到如此高水平的文明,并且赋予它如此深厚的、至今仍引以为荣的人文内涵。”基督教在中国的兴起,也必将成为推动中国文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今天的中国,几乎每天都会发生一些人为的灾难,特别是矿难。使无数的家庭遭受顶之灾。但每次灾难都没有唤起政府和民众更大的关心,最大的原因就是我们中国人缺乏对生命的敬畏。一个世纪以前,一个法国工程师问他的学生说:“什么是矿坑里最宝贵的东西?”在学生们列举了各式各样的矿物之后,他对他们说:“矿坑里最宝贵的是矿工。”这种对生命的观点只有当人被耶稣基督的福音深深打动之后,才可能具有。在信仰基督的国家里,杀婴和弃婴的事件基本消失了。是教会在这个地球上和中国设立弃婴之家,孤儿院,托儿所。透过教会,耶稣了结了杀婴之事。在基督教影响之前,妇女生命也是没有价值的,她们就是我们和母亲,姐妹和儿女。中国人是比较尊重老年人的民族,但盖敬老院观念是在基督教传入之后。是基督教兴起了全民教育的概念。大学也是有立基于基督教的现象;世界最好的大学是基督徒为基督教的目的而创立的。历史的发展证明,没有基督就没有人类的良善和文明可言。
近一百年间,中国的知识分子们学习西方的科技,制度和文化教育,但仍末能建立一个人民享有基本的自由与人权的民主共和国,就是因为中国的先行者们对基督福音的拒绝。他们不明白科技,制度和文化教育的根基乃是宗教信仰。中国的最优秀的知识分子们以前所未有的一至赶走了上帝之后,也为自己争取到了专制。没有基督信仰,就没有公义和爱;没有基督信仰,就没有自由和平等。至少对于美国式的民主来说这一判断是成立的。如果没基督教信仰,永远也不会有这样一个美国。
参考资料:http://ruoqi.bokee.com/4656623.html
❷ 基督徒在中国历史上的主要贡献有哪些
这个问题的回答可以从两个角度来思考并回答,第一点外来的传教士基督徒,他们是专输入的,他属们对中国历史上的主要贡献有哪些。第二点是本土的基督徒,他们对中国历史上的主要贡献有哪些。我只从后者做一个简单的回答,他们见证了中国人也可以靠着基督的信仰得救。这个历史贡献是巨大的,即信仰可以非祖传。
❸ 世界三大宗教对中国有哪些影响
1、佛教
(1)、传入:佛教是起源于古印度的宗教,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东汉明帝派使者到西域求佛法,佛教在我国逐渐传播开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空前盛行,隋唐时期兴盛发展,更有玄奘西游从印度半岛带回了大量佛经。
(2)、 影响:
第一、成为了统治者麻痹和统治人民的工具,同时在一定时期内、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社会的稳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佛教宣传灵魂(精神)可以脱离肉体永远存在,能够转生来世。人的今生若能忍受苦难,虔诚信佛,来世可以得到幸福。这种宣传有很大欺骗性,麻痹了人民反对封建剥削和压迫的斗志。因此,佛教一传入中国便很快得到封建统治者的欢迎和扶持,也得到了老百姓的信赖。
第二、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佛教的传入,古代印度(天竺)的医学、天文、历法、音乐、舞蹈、绘画和建筑艺术也传入了中国,丰富了中国的科技文化的内容和人民的文化生活,推动了中国古代科技和文化艺术的繁荣;同佛教有关的建筑和石窟艺术得到迅速发展;促进了哲学思想的发展;推动了我国科技的发展;成为了中国古代加强对外交往的桥梁之一;在中国古代后期成为中央政权加强对边疆的管辖和加强与边区少数民族之间的联系的纽带。
2、伊斯兰教
(1)、传入:唐朝时,由阿拉伯商人传来,651年,大食(当时的阿拉伯帝国)派使臣来中国后,唐朝与大食的交往更加频繁,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也更快了。
(2)、影响:
第一、与之有关的科技文化艺术传入中国,丰富了中国人民的文化生活,促进了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第二、促进了中外经济贸易往来的发展。
第三、促进了中国古代的民族融合,增加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更增强了中华民族的旺盛的生命力和活力。
第四、清朝时也曾成为少数民族首领发动叛乱的工具。
3、基督教
(1)、传入:5至6世纪,基督教的一支景教传入我国,随唐时,统治者对外来宗教采取比较开明的态度,景教也受到了政府的尊重。新航路开辟后,伴随着西方殖民国家的殖民活动,基督教传教士开始四出活动,传播基督教,明清时期,中国也迎来了西方传教士,但他们未能取得在中国传教的合法权。1844 年,先是美国在中美《望厦条约》中取得了建立教堂的权力,接着法国在不平等的中法《黄埔条约》中取得了在通商口岸自由传教的特权,1858年,在俄、美、英、法强迫清政府签订的《天津条约》中则进一步取得了允许西方各国人到中国内地自由传教的特权,从此,基督教在中国得到了较为广泛的传播。
(2)、影响:
第一、与其相关的科技文化知识,尤其是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和科技著作传入了中国,丰富了中华文明的内容,促进了中国科技的发展。
第二、推动了人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第三、成为了外国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工具,进一步扩大了中国与西方国家之间的差距,加剧了中国的进一步落后
❹ 基督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来华传教士人数急剧上升,并以条约为护符进入中国内地活动。基督教义及西方思想的传入,对中国封建社会的传统文化造成很大的冲击,对长期处于封建愚昧状态下的中国人民,起到了清醒的作用。洪秀全等人就是吸取基督教教义作为反封建思想的依据,建立了特殊形态的基督教组织“拜上帝会”,随后发动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太平天国起义。
自1900年义和团活动被镇压后,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教活动也改变方针,主要表现为利用清政府的巨额赔款,兴办医院、学校和其它文化慈善机构,以此推动传教工作。至1920年基督教兴办医院、诊疗所、养老院约826处。至1920年仅新教开办的各类教育机构就有7382所,其中有上海圣约翰大学、杭州之江大学、成都华西协合大学、武昌华中大学、南京金陵大学、北京燕京大学和济南齐鲁大学等14所。至1920年全国除西藏外基督教徒266万人。
自明末清初以来,为了叩开“远东帝国”的大门,那些肩负着罗马教徒向东方传播宗教使命的传教士,相继来华,他们吸取了历史上单单传教与中国文化隔离而失败的教训,带着西方资产阶级创造的文明成果,希图借物质文化的吸引,扩大耶稣会的影响,然而,传教士带来的基督教并没有完全被中国人所接受,倒是虽之而来的西方科学技术和社会学说经过中国有识之士的配合、吸收、融合,为中华文化注入了新的血液,对中国社会造成了很大的震动,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多尔衮和顺治皇帝都承认中国现实历法不如西历精确,遂任用传教士汤若望、南怀人等主持修历。
康熙皇帝还在养心殿,召传教士张诚、徐日升等人轮班为他讲解几何、测量、代数、天文、地理、乐理以及解剖学方面的知识。“康熙皇帝研究了欧洲的艺术和科学、并认识到不论从科学上看,还是从艺术上看,中国并不是唯一的文明国家;除中国外,其他国家也有科学家及能工巧匠”。(白晋著、赵晨译《康熙皇帝》第 12页,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1693年,康熙身患疾病,传教士洪若翰、刘应进献奎宁,使康熙很快康复。另外传教士罗德光、安泰还治好了他的心悸和唇瘤。
乾隆皇帝还专请传教士在宫中制造自鸣钟表。
利玛窦带来的世界地图给中国人以很大震动,从此,中国人对世界开始有了更明晰的了解。18世纪初康熙主持、聘用传教士使用西方的三角测量方法,经过十余年时间,对全国境内的山川地理进行大规模的测绘,集成《皇舆全览图》,这张图是当时世界上工程最大、最精确的地图,也是世界地理学史上的一件大事。
另外,向以“万园之园”的圆明园为代表的西方建筑;西洋美术画法及人物雕塑;西方音乐及器乐的传入;植物种子及种植方法的引进;西医西药在中国的认可和应用;教育制度的改革;海关及司法的建设等等诸多方面,逐渐显现基督教文化对中国文化的渗透、融合及催化作用。
总之,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基督教促使中华帝国快速瓦解,并推动了中国近代史的发展。
❺ 基督教在近代中国历史上的作用
基督教目前在中国是少数人信,故此还没有发挥很大的影响力。基督教在每个时代发挥巨大作用的时候都是这种信仰成为主流的时候。
❻ 基督教对中国影响
唐太宗贞观九年(635年),基督教开始传入中国,但当时传入中国的是当年一度被认为是异端的聂斯托利派(中国称景教,现称“基督宗教马龙派”),后来在唐朝会昌五年(845年)被禁止传播。元朝时基督教(景教和罗马公教)又再次传入中国,称为“也利可温”(蒙古语“有福缘的人”),元朝灭亡后又中断了。明朝万历十年(1582年),天主教耶稣会派来利玛窦,他被允许在广东肇庆定居并传教,曾一度成功地使天主教在中国得以立足。
清朝雍正五年(1727年),东正教开始在中国传播。1807年,新教派遣马礼逊来华传教,新教也开始在中国传播。鸦片战争以后,基督教以沿海通商口岸为基地迅速发展。1843年,洪秀全借助基督教的教义,自称是耶稣的弟弟,建立“拜上帝会”,后来建立太平天国(1851年-1864年)。
战乱中诞生的《天风》杂志,1945年2月创办于成都,主办机构是基督教联合出版社。1948年1月1日以后,改用「天风社」的名义出版。1949年以后成为中国基督教会的机关刊物,它的命运与中国的时代变化紧密相连。因而可以有效地观察分析一批中国激进基督徒的政治主张与立场,进而探讨时代变革中基督教与政治、基督徒与社会的关联与互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天主教徒解放初约有270多万人,到2006年约有500万人;基督教徒解放初约有70多万人,截至2006年,基督教信徒已超过1600万人。
❼ 基督教对中国近代文学的影响
没有基督教,就没有现代科学的出现
众所周知,科学的起源在古希腊。
古希腊创造了最早的科学,以及更重要的,最早的哲学。
然后到了亚里士多德的年代,
亚里士多德虽然本人在科学上的成就很难找到对的出来,但是他为科学作出的贡献是常人无法比拟的。
亚里士多德系统的对古希腊人的科学进行了分类,把各个不同的学科门类分出来。
亚里士多德吸收古希腊人的哲学成果,系统的提出了科学的研究方法,提出了根据归纳总结出来的基本常识,用逻辑的方法推导、演绎,从而构建科学大厦的方法,而这个方法正是现代科学所使用的方法。
《几何原本》这样的著作,就是在亚里士多德思想的指导下完成的。
但是古罗马被蛮族摧毁后,欧洲陷入了黑暗。
蛮族目不识丁,到处烧杀抢掠,摧毁了古罗马的文明,摧毁了欧洲的文明成就。
而基督教教会,则成了中世纪黑暗中,保存文明火种的明灯。
由于教会的长期系统的传承,不管是文字,还是书籍,都保存了下来。
在中世纪中,基督教的贡献有:
1、保存了文明不被蛮族摧毁,并教化蛮族,使得他们最终文明化。
2、 把亚里士多德推上了极高的高度。虽然亚里士多德成就的很多错误,也在基督教的推行下蔓延开,但是亚里士多德那一整套的逻辑化的思维方式,也因此推行开了。 基督教时代的科学家们,从事研究的时候,都是采取从事实中归纳公理,用逻辑严密的方法推导结论的方法,而这个正是科学出现所必不可少的。
(实际上只要有了正确的研究方法,亚里士多德的那些错误本身并不重要。)
3、通过圣经引入了犹太人的哲学成就。犹太人的哲学和欧洲人的有很大不同。因为圣经的推广,这种新的哲学给欧洲的哲学添加了新的血液。
4、通过经院哲学的发展,极大的发展了古希腊古罗马的哲学成就。很多在后来影响深远的哲学成就,例如奥康姆剃刀,就是经院哲学的成就。
5、极力的推动对大自然的探索。
因为基督教认为世界是上帝创造的,对世界的探索,就是对上帝的认识,所以极力的推动科学研究。
最早的科学家,几乎都是虔诚的信徒或者教士,就是这样的原因。
然后又有了中世纪中成型的哲学作为工具,
于是,科学出现了。
科学要出现,必须要有:文明的社会,有目的的对探索大自然的追求,和在哲学逻辑指导下的研究方法。
而没有基督教,就没有这些。
无论是科学的精神,还是科学的方法,都离不开基督教。 最早的科学,实际上就是基督教的一个部门,一个分支。
至于科学出现后,和基督教的冲突,那是另外的事情。那个时候已经是科学成型,成单独的体系的时候的事情了。
而历史积累的技术其实很没有用。
如果有了探索精神,和正确的方法,即便是一无所有,即便愚蠢笨蛋,一样能发展出现代科学。
欧洲的技术一直比中国落后很多,但是有了科学,很快就把中国甩后面去了。
欧洲之所以可以出现伽利略扔球实验,而中国几千年都没有发展出这种实验,就是因为中国历史上几千年都没有发展出科学,就是因为没有相应的哲学的支撑。 欧洲在中世纪后出现了科学,就是因为哲学和逻辑发展到了相应的阶段。
实际上甚至可以说,如果依然沿着古希腊、古罗马的路走下去,很难这么快出现现代科学,因为古希腊科学本身几乎不可能产生现代科学。
古希腊鄙视动手,只爱空想,认为做实验是奴隶的事情,而现代科学离不开实证(实证甚至是要素之一)。
没有中世纪的经院哲学,古希腊的哲学体系还不成熟,还不足支撑现代科学的出现。 例如如果没有经院哲学里的“奥康姆剃刀”,那么就很难建立起现代的定理系统定义系统等。
古希腊人缺少把科学应用于实际的想法,科学被看成是很玄乎的脱离实际的东西。
中国之所以无法自发的产生科学,也正是因为缺乏这些(但是中国有完好的条件来接受西方的科学,西方科学可以在中国的文化中扎根)。
就拿生物学举例,
最早的生物学家,例如布丰等人,都是极为虔诚的教徒。 他们相信,大自然是上帝创造的,认识大自然的运行规律,是认识上帝创造的世界,证明上帝的伟大的方法。 他们从事生物学研究,就是为了上帝才研究的。
就是在这些人的努力下,生物学(博物学)作为一个学科建立起来了。
然后才有后来的科学家的质疑和反抗,才有了进化论。
也就是说,先有基督教培养出来的现代科学,然后才有科学对基督教的反抗。 如果没有基督教,现代科学本身就很难出现。
他们那个时代,科学和基督教还是一家的,还没有发生冲突。发生冲突已经是很久很久以后的事情了。
我这里说的,是他们建立起来的科学精神,就起源于基督教。 或者说当时的科学精神,就是基督教的一部分。
这和基督教对科学的态度无关。
其实不但教会保留了大量的文明,而且更多的古希腊古罗马的文明成果保留在了拜占庭。
拜占庭灭亡后,大批的学者携带典籍来到欧洲各地,尤其是意大利,促进的文艺复兴的兴起。
拜占庭还有很多学者和一个公主(皇帝的侄女)往北逃难,被莫斯科大公俘获,于是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就娶了该公主,并全盘接受了拜占庭的学者,然后就有了“第三罗马”。
不过大部分学者还是逃难到了欧洲,他们带来了古罗马古希腊的典籍著作,带来了古罗马古希腊的人文主义思潮和自由思想,于是深入促进了文艺复兴的发展。文艺复兴的大部分古代著作就来源于此。
好像达芬奇的一个老师,就是从拜占庭逃难来到意大利的。
伊斯兰教对典籍的保留有较大的贡献,但是主要贡献还是拜占庭的。这点大家不能被网上一些烂帖子迷惑了。
另外,阿拉伯帝国的所谓成就,就和中国古代的成就一样,都是属于技术类的,本身根本不能发展出现代科学。
现代科学必须建立在严格的哲学逻辑基础上的,必须有着对大自然的探索精神。这些都是阿拉伯帝国所不具备的。 基督教与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
中国当下正处于社会急剧转型时期,狭义地理解,是从计划经济模式已向市场经济模式转型;广义理解,是由传统中国社会正向现代中国社会的转型。这个转型从鸦片战争开始,已进行了一个半世纪,目前正进入实质性阶段。基督教作为来自西方的宗教,在近代以前虽屡次传入中国但都未能生根。进入近代以后,随着欧风美雨的东渐,中国人也开始逐渐熟悉与了解基督教,部分人士开始接受基督教作为自己的信仰。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基督教呈加速发展趋势,信徒人数成倍增长,质量也有所提高。事实上,基督教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在中国当代社会日益起到一种不可替代的作用。预计,一直到本世纪中叶,中国还将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因此,作为有生命力的基督教如何与当下的中国社会相结合,通过贴近转型时期的社会现实来贴近群众,为中国社会转型的顺利实现作出自己的贡献,还将是一个有益的问题。本文想就这一方面作一粗浅的探讨,以求抛砖引玉之效。
一 在转型时期,基督教为信仰者提供终极关怀模式
基督教有作为宗教和作为文化的两个层面,宗教是基督教的本质层面,也是她的真正魅力所在。基督教作为宗教为人类提供终极关怀的模式,她针对的是普遍的人性,因此她是没有国界的。基督教诞生于以色列国,但不到一个世纪,她就在欧洲立下了自己的脚跟;三个世纪以后,她就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曾有不少学者探讨罗马帝国大量群众接受基督教的原因,笔者认为根本的原因要到基督教的教义神学中去找,因为同一时期罗马帝国境内存在的宗教,不止基督教一种。最后基督教战胜其它宗教,是在于她独特的精神内核,即坚定的三位一体的一神论和救赎论:神的位格有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但并非独立的三元,其实体只有一个,即是一体,只有一神。翻开圣经可以看到,这位神是创世的神,是召唤亚伯拉罕的神,是引领摩西的神,是教训大卫的神,是赐所罗门以智慧的神,是垂听众先知呼求的神,是施行救赎和代人受过的神,是耶稣所体现的神,是在大马色的路上召唤保罗的神,也是给与约翰以启示和异像的神,最终是要在新天新地与人同行的神。一神论为宇宙提供了理性的根基,满足了人心中最深的渴望。只有这样一位神,人类才能称其为父,信者才能从中得到心灵的慰抚。因此,在古代罗马帝国日益动荡不宁的现实中,她是当时人们能找到的最好归宿。同时,基督教与其它宗教最鲜明的区别,在于其救赎论,即圣子耶稣基督代人受死,替人赎罪的神学理论。圣经记载,耶稣本是无罪的圣子,为了救赎人类出离罪恶与死亡,经由童女玛利亚怀孕,降生来到人间,被钉在十字架上,亲身担当了人类的罪恶,因此才使人的罪蒙神赦免,得以与神和好。这在当时奢浮淫逸,罪恶滋长的古罗马社会,自然是一个最大的福音,尤其是对穷苦人来说,无疑是提供了超脱属世痛苦,寻找精神家园的最佳途径。中国有古语云:“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人寻求终极关怀的渴望是普世一致的,中国也不例外。尤其是历史转型时期,伴随着旧有观念的式微和社会行为的失范。社会急剧变迁,使人茫然无从。旧有的价值观无法再维持下去,生活变得不可思议,难以捉摸和无法理解,导致人心理感受的紊乱。痛苦与欢乐并存,希望与焦虑共在。人们迫切需要寻找一种新的价值观,迫切需要一种安定感,保障感,救赎感和升华感,以期在变中寻找不变,作为自己安身立命的基础。这样,一部分人经过思考之后,选择了基督教作为自己终极关怀的模式,安身立命的基础,从而找到自己精神的根基。
基督教以彻底的终极精神,为我们时代提供了自己独特的信息。首先基督教是一神论,这与中国传统的未知论和无神论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从“未知生,焉知死”,“六合(即宇宙)之外,存而不论”,拒绝了对形而上之神的思考。汉武帝独尊儒术后,儒学成为官方意识形态,因此在士大夫中,多抱孔子这种未知论的态度,他们更看重的是现世生活和现实社会,失落了终极关怀。而下层民众由于在阶级社会中备受奴役和压迫时的心灵需要,他们只能在外来宗教佛教和本土宗教道教中寻求解脱。值得指出的是,道教虽是中国本土的宗教,但它追求长生不老的神仙方术,倾向的是现世社会的直接延伸,因此它更适宜于作帝王和士大夫之安逸生活的陪衬物,而不适用于广大的劳苦大众。一些信仰道教的平民看重的只是道教的简化形式符咒,以求消灾免祸。相对道教而言,更多地赢得下层群众的是佛教,但这种效果的取得也源于佛教传入中国后的变形。作为觉者的佛陀释迦牟尼,被中国信者看成了宇宙的主神,而加以膜拜。这反映中国人渴望追求认识神,却走入了误区
❽ 基督教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把宗教与迷信混合在一起实在是中国最大的无知,到了现今无神论的政府都承认专宗教与迷信是不同的属时候,还有许多中国人有这种观念。 基督教的政治观是基督徒的政治认知方式、政治信仰和政治态度。基督教是人权的基石,并构成自由主义政治文化的母体。 基督教这种政治信仰和态度内化为现代文明的深层意识,透入现代社会政治结构,形成现代政治文化的深层积淀。 国民政府期间,新文化运动兴起,三纲五常的传统价值在中国崩溃。基督教在中国迅速传播,基督徒的数量由1900年时的6万人增长到1920年时的36万人。 基督教已经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了深刻影响。 现代中国之父 中山先生就是一位伟大的基督徒。 中山先生在海外生活多年,是虔诚的基督徒,属于美国加尔文宗公理派信徒。他的许多政治活动,如为使中国避免内战而让位总统于袁世凯等等,都受了基督教的影响。中山先生一直支持基督教在中国的发展。 国民政权成立后,在支配中国政局的全是基督徒。在民国初期的议会议员当中,基督徒的数量在60多人,占25%左右,这个数字在现在的欧洲国家议会,也属于少见。广州的地方政府官员中基督徒竟占人数的65%,是一个基督徒政府。
记得采纳啊
❾ 请概括一下基督教在中国的发展历史,尤其是近现代史。而且出现了哪些有影响力的人物信徒和社会中皆可。
一、 基督教影响中国的三次浪潮
1. 第一浪潮(景教):纯粹的宗教形式公元前二世纪,汉武帝刘彻派遣张骞赛出使西域,
重新打通了丝绸之路。从此,古代中国与中亚、西亚各国之间,以这一古代商业脉为纽带,逐步
发展了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关系。沿着这条沟通东西方文化的最早通道,早在公元前三世纪就有
佛教传入中国的传说。十六世纪以后又流传着耶稣十二使徒之一的多马曾到中国传教布道的故事……
尽管到目前为止还缺乏有力的历史根据证明这些传说,但从热衷于宣扬这类传说的多为教会人士
这一点,则可以看出基督教文化在其发展同中国的关系方面所具有的特殊热情。
1625年(明熹宗天启五年)在西安市郊出土了《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大秦中国古代对波
斯的一种称呼,从碑文的记载中我们得知,基督教的"聂斯脱利派(又译"神人一性派",中国传统
文献称之为"景教")传教士早在唐朝贞观九年(635年)就来到中国传教,使此教在有唐一代兴盛一
时。景教碑文上说:"真常之道,妙而难明,功用昭彰,强称景教。"
"聂斯脱利派"是基督教的一个支派,以公元五世纪君士坦丁堡大主教聂斯脱利命名.聂斯脱利
因教义中"神性"与 "人性"的论争,在公元413年的以弗所主教会议上被指控为异端,受到逐出教
门、流放致死的惩罚。但是,后来的近东教会却支持聂斯脱利的教义,498年,近东教会正式决定
与罗马教会断绝关系,接受聂斯脱利的信仰,基督教的“聂斯脱利派”正式形成。此后,景教传
教土以高度的宗教热情活跃在中亚地区,七世纪时这一派的信徒己经遍布我国古代所称的西域一
带,并且唐代将该派的活动正式导入中国。
唐代文化是中国本土文化与佛教文化经历魏晋南北朝的大融合之后,发展出的第一个高峰时
期,也是当时世界的文化重镇之一。唐太宗以君临天下、德兼夷夏“天可汗”的方式,实行“兼
容并蓄”的宗教政策,使景教在唐代获得了广为流传的机遇。唐贞观九年(635),"聂斯脱利派"
主教、叙利亚人阿罗本从波斯来到长安,标志着基督教与中国文化发生联系的开端:"太宗文皇
帝光华启运,明圣临人。大秦国有上德曰阿罗本,占青云而载其经,望风津以驰艰险。贞观九祀,
至于长安。帝使宰臣房公玄龄总仗西郊,宾迎入内;翻经书殿,问道禁阑。深知正真,特令传
授。" (景教碑文,见《1500年前的中国基督教史》第43页, [英)阿.克.穆尔著,中华书局1984
年版)而且还由朝庭出钱在长安修筑一个"波斯寺",授教传道。到了唐高宗日子,景教兴盛繁华,
竟然“法流十道,国富元休,寺满百城,家殷景福"。(同上)745年,唐玄宗应景教教徒的要求
下令将"波斯寺"改名为"大秦寺",781年唐德宗时,树立了"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景教的名称第
一次在这块碑上出现。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是早期基督教传入中国的有力物证,碑文的内容分为序言和颂词。序
文简略地说明了景教的基本信仰,叙述了景教自唐太宗传入中国后受到太宗以下代皇帝的优待扶持,
凡一百五十年间的发展经过。颂词则是用韵文再次概括地讲述了序文的内容。景教碑的树立本身表
明景教已在中国的文化生活扎下了根基。在后,景教虽在中国继续生存,然而,没有获得进一步的
显著发展。这不仅比基督教在中国的第三次浪潮 (1840年迄今)远为逊色,甚至也远远比不上第二
次浪潮(明末清初的那次“天主教来华”)的深度。
公元845年,唐武宗李炎下诏灭法毁寺(即史书上所说的"会昌灭法")主要针对佛教,但景教也
受到株连。景教在中国活跃了二百多年后,就此渐趋销衰,基督教在中国的第一次浪潮就此一蹶不
振。这“第一次传入”到了宋代,就销声匿迹,中国的史籍里再也见不到有关景教的记载了。宋太
宗太平兴国五年980 年)聂派教士那及兰(Najvan)奉聂派教会大主教之命与另外五名教士来中国整
顿教会。
987年,他们回去报告:“中国之基督教已全亡,教徒皆遭横死,教堂毁坏。全国之中,彼一
人外,无第二基督徒矣。寻遍全境,竟无一人可以授教者,故急回也。”(参见《中国古代基督教
和开封犹太人》,第126页,江文汉著)这个文件,标志着基督教在华传教第一次浪潮的消失。温
文尔雅的北宋盛世的这一“宗教消失”,显然不是由于战争与革命的残忍迫害所致,而表明当时的
中国人,已经完全丧失了对于基督教的兴趣和需要。这是历史性的退潮。值得注意的是,景教在中
原衰亡之后,却曾在中国北方少数民族中间流行。十三世纪,蒙古族统治者入主中原,景教遂在元
朝又重新出现并流行,当时的蒙古人称基督徒为"也里可温"。显然,这个蒙古称号表明这种宗教已
经与汉人绝了缘,只是蒙古人和他们的盟友"色目人" (后来的“回民”)的宗教。
1269年,元世祖忽必烈通过马可·波罗兄弟带信给教皇,正式恳请教皇差派传教士来中国。
1289年,教皇尼古拉四世派遣方济各会修士、意大利人孟高维诺任教廷使节前来中国。
1294年,孟高维诺来到大都(北京),开设天主教堂,开始传教。这是天主教第一次进人中国。
这初次的天主教传教活动依赖于蒙古统治者的保护,所以,1368年明朝推翻元朝之后,这一蒙古
人 (和色目人如马可·波罗)新近皈依的宗教也就连同消失了,前后大约仅仅延续了六十年。
唐代以及元代复出的景教,以及元代初次来到中国的天主教等的传播活动,(字数有限制,请详细看参考网页)
❿ 请简要说出基督教对中国的影响
由于历史记载,中国提到基督教,只想到它是侵略者的工具,其内实,近代很多国外传教士和牧师容进入中国,只有极个别被侵略者利用,其余的人都是真正为主舍命,为主奉献身心的基督徒。戴德胜是清末来到中国的传道士,他倾其毕生于中国福音事工。他对神绝对的顺服和信靠,为中国带来神丰富的祝福。他曾说过:我的一切都是为了中国。除了他,还有很多传道人都是如此。
可以说近代中国反封建的第一缕曙光是基督徒带来的,他们来到中国,首先鼓励人们打破很多不合理的所谓传统,比如妇女裹小脚,女孩不能上学等,他们兴建医院,孤儿院,收留备受逼迫和歧视的麻风病等传染病人,开办女孩和成年女性的学堂等等。中国第一批医院,孤儿院都是教会开办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医院会沿用十字架的标志。虽然他们不被某些人接受,纷纷牺牲,殉道,但他们留下的人性光辉和人文关怀至今还延续着,传承者。中国人民应该感谢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