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历史上哪个朝代的谋士和武将最多都有谁
所谓的谋士和武将都是大争之世的产物,没有战争,谋士和武将就难以发挥他们的价值,也就不可能有青史留名的机会。所以在春秋战国时期这个大动荡时代的谋士和武将是最多的。
此时期著名武将有:
春秋时期
1、先轸:《左传》第一名将。城濮之战是中国最早的诱敌深入的战例,淆之战是最早的包围歼灭战。晋国百年霸业的奠基人,先轸是中国兵家谋战的祖师。
2、荀罃:春秋中期难得的名将,晋悼公复霸的头号功臣。三驾服楚,是晋对楚优势最明显的时期。
3、伍员、孙武:这两人实在不好分开。五战拔郢,千里闪击,3W破20W,这样的战例在中国是空前的。其中,孙武著有《孙子兵法》,被奉为“兵圣”
战国:
1、吴起:战国第一牛人。军政一把抓,到哪个国家哪个国家强大,哪个国家失去他就要元气大伤好一阵。吴起历来和孙武齐名,被奉为“亚圣”
2、白起:战国歼灭战第一人,杀人克敌无数,但没有打出过明显的以弱克强、以少克多的战例,稍逊吴起,政治能力也比不上吴起,屈居第二。
3、乐毅:以微弱之燕下齐70余城。诸葛亮的偶像。
4、孙膑:经典的“围魏救赵”,对手庞涓也绝对不弱。围魏救赵,几千年后来看依然是完美无暇的策略,难怪毛主席评:“围魏救赵,千古高手”
5、廉颇:老廉颇确实很厉害,攻必克战必取。长平之战后,靠着赵国残余的兵力竟然可以打到燕国国都!很厉害。
6、李牧:这个人应该很熟了吧。用奇计破匈奴十余W,然后数次打败强秦,是战国后期优秀的将领。
7、魏无忌:无忌公子两次合纵,让六国灭亡的时间推迟几十年。
著名谋臣有:
1宁越
战国时齐人攻打廪丘,赵国派孔青率领死士前往救援,抵御齐人,结果大败齐军,俘获齐军战车两千辆,将三万具齐军的尸首葬成两座大坟。
宁越对孔青说:“这些车辆、尸首若不加利用太可惜了。不如把齐兵的尸首还给齐人,在齐国境内再发动一次无形的战役,让战车能发挥另一种运输的功能,而齐国的府库就会因掩埋这些尸首而耗竭。”
孔青说:“万一齐人拒绝收尸,那该怎么办?”
宁越说:“率军出征作战,不能得胜,是罪一;只准百姓出征,不准百姓返国,这是罪二;不肯接纳战死沙场百姓的尸首,这是罪三。有这三罪,百姓就会怨恨君主,无心尽忠君主,君主无法驱使百姓效力,这就叫二次进攻。”
宁越可算是个文武双全的人,用武能以力取胜,用文能以德取胜。
2苏秦
效力于 昭王,表面上主张合纵,联合了除秦外的各国,实际上是挑拨各国与齐国的关系,长期蒙蔽齐愍王,挑唆齐国灭宋,消耗国力,最终导致乐毅联军伐齐成功,但他在伐齐前事情败露而被杀。《战国策》中涉及的36篇。
3杜赫
《战国策》中关于杜赫的文章有5篇。
杜赫想让东周重用景翠,就对东周君说:“您的国家很小,倾尽您的珍宝侍奉显赫诸侯的笼络人心的方法,不是太适合,应该好好反思一下。比如张网捕鸟,把网设在没有鸟的地方,永远也不会捕到鸟;把网设在鸟多的地方,容易使鸟惊觉,又会把使鸟惊飞。只有把网设在有鸟而鸟不多的地方,才会捕到很多鸟。如今您把钱花在声名显赫的人身上,可这些人却瞧不起您;把钱花在普通人身上吧,您对这些人指望不了什么、无所企求,又浪费钱财。君王只有把钱花在暂时穷困潦倒,现在并不显赫,将来一定成大器的人身上,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
4齐名
东周臣,后来到楚、秦、韩寻求发展,纵横家。《战国策》中涉及的5篇。
5周最
周公子,侍奉秦昭王。其能力较强,但私欲也很重,时刻不忘为自己谋利,所以成不了大事。《战国策》中涉及的21篇。
齐国派周最出使韩国,胁迫韩国任命韩扰为相国,罢免公叔。周最为此很苦恼,他说:“公叔和周君的关系很好,派我出使韩国,使韩国废掉公叔而立韩扰为相。俗话说:‘人在家里生气,一定会把怒容在大庭广众之下表露出来。'如果公叔怨恨齐国,那是没有办法的事,可是他一定会和周君绝交从而痛恨于我呀。”史舍劝道:“您就去吧,我会让公叔尊重您的。”
周最来到了韩国,公叔非常愤慨。史舍见公叔说:“周最本来不想出使韩国,是我私下里强迫他来的。周最不想来,是为了您好;我强迫他来,也是为了您好。”公叔说:“请您说说您的理由。”史舍回答道:“齐国一个大夫养了一条很凶猛的狗,不能呵斥,呵斥它就要咬人。有一位客人想试试,先小心地盯住它,轻轻地呵斥,狗没有动;又大声呵斥它,狗竟没有了咬人的意思。周最以前有幸能够侍奉您,这次不得已才出使韩国。他将按照礼节慢慢地陈述齐国的要求,韩王一定以为齐王并不急于这样做,一定不会答应这个要求。如果周最不来,别人一定也会来出使的。来的人和您没什么交情,又想要讨好韩扰,出使肯定会很快,说话的口气一定很急切,那么韩王一定会答应他。”公叔说:“好。”于是就很敬重周最。韩王果然没有让韩扰取代公叔为相。
6陈轸
原先效力于秦惠王,但是几乎没有为秦国出过什么力,总是与张仪作对而对秦国不利,被逐后仕楚怀王,多次高瞻远瞩识破张仪计谋,却不被怀王采纳,是能力强而未能发挥效用的人。《战国策》中涉及的19篇。
陈轸离开楚国来到秦国,张仪就对秦惠王说:“陈轸身为大王的臣子,竟然经常把秦国的国情泻露给楚国。我不愿跟这样的人同朝共事,希望大王能把他赶出朝廷。如果他要想重回楚国,希望大王杀掉他。”惠王说:“陈轸怎么敢去楚国呢?”
秦惠王召见陈轸并询问他说:“寡人愿意尊重贤卿的意见,只要贤卿说出要到哪里,寡人就为你准备车马。”陈轸回答说:“我愿意去楚国!”惠王说:“张仪认为你必然去楚国,而寡人也知道你将去楚国,何况如果你不去楚国,又将在哪里安身呢?”陈轸说:“如此我离开秦国以后,必然故意要去楚国,以顺从大王和张仪的策略和判断,而且可以表明我与楚国的真正关系。楚国有一个人娶了两个妻子,有人去勾引他年老的妻子,年老的就骂起来明确拒绝;勾引年轻的妻子时,她就欣然顺从了。没有多久,这个拥有两个妻子的男人死了,有个客人问勾引者说:‘在这两个寡妇当中,你是娶那个年老的还是年轻的?’勾引者回答说:‘我娶年老的!’客人问:‘年老的曾经骂过你,而年轻的却服从了你,你为什么反倒喜欢年老的呢?’勾引者说:‘当他们做别人妻子时,我希望她们接受我的勾引;反之,如果做了我的妻子以后,我就喜欢当初不接受我勾引的那个。’现在楚王是位贤明君主,而宰相昭阳也是一位贤明的大臣。我陈轸身为大王的臣子,如果经常把国事泄露给楚王,那么楚王必定因为上述的道理不收留我,而昭阳也不愿意跟臣同朝共事。我如果离秦去楚完全可以表明我到楚国去不是要帮助他们。”
7昭滑:楚国谋士,较有远见,不知为何得到贾谊的特别推崇。《战国策》中涉及的3篇。
8苏厉
事迹不如两位兄长多,但是由于三苏(苏秦,苏代,苏厉)被后世称道,也同样闻名遐迩,也可能含有苏氏家族雄辩才能遗传因素的影响,主要为齐国服务。《战国策》中涉及的8篇。9乐毅
昌国君乐毅为燕昭王率五国军队攻打齐国,攻下七十多座城邑,并把这些地方全部作为郡县划归燕国。只剩三座城没有攻下,燕昭王就死了。10张仪:效力于秦惠文王,主张连横,主要贡献是联合魏国等弱小投向秦国,破坏合纵,败坏楚国和齐国的关系,两欺楚怀王,个人品德遭到非议,惠王死后被排挤出秦国。《战国策》中涉及的53篇。
11公孙衍:可以说是战国最早的纵横家,起先侍奉秦惠王,地位被张仪取代后到魏国,受到陈轸触动而发动五国攻秦,一度号称掌五国相印,惠王死后企图回秦国任相而失败。《战国策》中涉及的32篇。
12甘茂:主要侍奉秦武王,聪明才智超过了号称“智囊”的樗里子和前辈公孙衍,而且很会“留一手”,多次战胜政敌,而且善于用兵,最终武王的逝世也结束了他在秦国的大好前程,却能借苏代的光而重获富贵。《战国策》中涉及的24篇。
3甘罗:继承了祖父的聪慧特质,年仅十二就善于用发问诱导等办法说服吕不韦、张唐,被少年所推崇。《战国策》中涉及的1篇。
14淳于髡:侍奉齐威王,他博辩而不逞辩,举动反常而淡言微中,而且巧设悬念,一语千钧,继承了滑稽派进谏的良好传统,有一批后继者。《战国策》中涉及的5篇。
5芒卯:能使诈,侍奉弱小的魏国,能在危险时刻挽回局面,或许还能获得小利。《战国策》中涉及的4篇。
16触龙:得见的仅《说赵太后》一篇,但一篇足以显示其高超的因应能力,和诱导分析能力,姜还是老的辣。《战国策》中涉及的1篇。
17鲁仲连:在比春秋还礼崩乐坏的战国,他显得那么的特立独行,只有那么少的几个人能像他那样深持高义,正是他的高义感化众人,得以不帝秦。《战国策》中涉及的5篇。
18李斯:他侍奉秦始皇,出了名的善于察言观色,极力逢迎主上的心意,深受始皇宠信,但是最后死于赵高手中,罪有应得。事迹不在《战国策》中。
19楼缓:前后侍奉赵武灵王和秦昭王两位著名的君王,活动时间跨度有四五十多年,多次损害赵国,将赵王的愚蠢暴露无遗。《战国策》中涉及的10篇。
20齐貌辨:善于讽谏的家臣,侍奉靖郭君使之重得厚待。《战国策》中涉及的1篇。
21邹忌:曾利用鼓琴、照镜讽谏齐威王,任齐相多年,后与田忌不和。《战国策》中涉及的6篇。
22虞卿:曾任赵相,能言善辩。《战国策》中涉及的7篇。
23范雎:能抓住秦昭王内心的突破口,废四贵以自贵,但太重私人恩怨,导致任人不当而死。《战国策》中涉及的16篇。
24蔡泽:他一样能利用时机寻找到对方的突破口,用日常比喻获得说服的成功,然而威望不足。《战国策》中涉及的2篇。
25吕不韦:以商人的眼光窥视这个时代,成败都因其货可居,也是杂家的代表人物。《战国策》中涉及的8篇。
26公仲侈:任韩相多年,为了这个弱小的国家能够在列强中苟延残喘费尽了心思,当然也有失误,但这怎能责怪一位国君并不言听计从的大臣呢?《战国策》中涉及的30篇。 27泠向:侍奉秦国,罕见的智者。《战国策》中涉及的7篇。
28昭奚恤:楚国著名辩士,能在这个腐坏的国家有所作为很难,受到他人攻讦是一定的。《战国策》中涉及的8篇。
29惠施:魏国的相国,也是名家中惠家创始人,主张“大同异”。《战国策》中涉及的9篇。
30墨翟:墨家的创始人,这位哲学家兼工程师本不该被定为辩士,但谁让他耐不住去止楚攻宋呢?《战国策》中涉及的1篇。
2. 中国古代哪个朝代的名将最多
三国的名将最多,常山赵子龙、关羽关云长、张飞、周瑜、张辽、黄忠、马超、吕布、典韦、徐晃、吕蒙、甘宁、邓艾、姜维、黄盖、凌统、徐盛、陆逊、庞统、许褚、太史慈、于禁、李典、夏侯惇等等。。。。。
3. 中国历史上哪个皇帝在位时期出现的名人最多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拥有几千年不间断历史的国家,在长达数千年时间里涌现了无数风云人物。那么问题来了,究竟哪个时期出现的历史名人最多呢?有人认为是春秋战国时期,有人认为是三国时期,还有人认为是隋末唐初时期……这些观点都有各自的道理,所以很难客观评价说哪个时期称得上这个“最”字。然而如果要把范围缩小到哪个皇帝在位时期出现的历史名人最多,那么答案确定无疑就是北宋的宋仁宗在位时期(1022年-1063年)。
首先我们这里所说的名人应该是那些在历史上家喻户晓的人物。所以一些虽拥有一定历史地位,但并非妇孺皆知的人物应该排除在外,比如宋仁宗时期的宰执之臣吕夷简、富弼、韩琦、文彦博等等,毕竟每个时代都有类似这样的人物,如果把他们也全都囊括进来,那争论就无休无止了。
宋仁宗在位时期家喻户晓的历史名人还有北宋中期唯一的名将狄青、妙笔写下“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的婉约派诗人柳永、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毕升、从小砸水缸出名的《资治通鉴》作者司马光……
上述介绍的都是在历史上知名度极高的名人,而且都活跃在宋仁宗执政期间。如果去掉家喻户晓这几个字,或是算上仁宗朝登上历史舞台但还未默默无闻的人物,那就更是不胜枚举。
宋仁宗执政能力一般,甚至在守成之君里也不算出众。但他待人宽厚,以仁治天下,所以他在位期间才会成为中国历史上英才辈出的时代,从这一点来说,宋仁宗功不可没。
参考文献:《宋史》
4. 哪个朝代的名将最多(列举下)
三国时期,有关、张、赵、马、黄、魏延、许褚、典韦、吕布、张辽、严良、文丑、黄盖、周瑜、吕蒙。。。等等
5. 中国古代哪个朝代的名将最多
战时频发的朝代名将就多!尤其是乱世,多个朝代并存的时候。像春秋战国、三国、南北朝、五代十国。
6. 中国古代哪个朝代名将名相最多
还用说吗,肯定是周朝啊,你想想周朝800年,春秋战国400多年,那么多国家,那么多诸侯,名臣将相奸佞市侩隐士,百家争鸣!而且【史记】可是二十五史之首啊!
7. 中国历史上武将地位最高的朝代是哪个
这个话题很有意思,不过楼主没有说清楚,不知问的是哪方面?如果单纯比武力,着实会有一番争论,因为要把不同朝代的武将放到一起一决高下是不可能的,如果单从影响力,名气方面比较,不同人会有不同的观点;另一方面,作为武将,很重要的是保家卫国,或者征战沙场,和哥们弟兄一起打天下,从这方面考虑将会有另一个不同的结果。由于本人对此比较感兴趣,固分别从两个方面阐述个人观点。 首先单从武力(武力的定义只能与当时人比较其各自的影响力和名气)而言,大家会同样受三国演义的影响,不约而同的想到一个时期---三国,时势造英雄,当时的环境决定了定时名将辈出,由于其他时期武将之间无法比较,而三国时期猛将如云,又方便比较,故此只列举三国时期的名将,以下是个人的一点看法: 1、吕布 马中赤兔人中吕布不是吹的,论武力估计三国时期无人能敌此人,其他名将多有能与其争斗百回合着,但是想在武力上超越此人恐怕没人能做到,尽管其人有勇无谋,实是一届莽夫,但是其武力当属第一 2、赵云 此人虽然官职不大,功绩并不卓著,多半时间是随刘皇叔家眷东奔西走,但是长坂坡一战实在惊天动地,可以说一战成名,百万军中来回穿插,而且斩杀曹将大小50余员,而且阵夺青罡剑,关键是力保后主不失,实在是忠勇狭义的化身。更为重要的是此人勇谋兼备,很少打败仗,唯一一次是年老时输给了姜维。而且此人有政治远见,并深明大义,不贪财不好色,实在是可敬可佩! 3、关羽 此人众所周知,不应赘述,简单说一下事迹(以三国演义为准)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水淹七军,生擒于禁阵斩庞德,这些事件都是对形势发展起到关键作用的大事。。。。。。 4、典韦 许褚 两员虎将 5、张飞 马超 个人认为马超应在张飞之上,无奈此人心无斗志,沉迷酒色,过逝太早了 6、张辽 徐晃 张合 此三人相当于刘备手下的赵云,勇谋兼备,不过勇则勇矣,某则略输子龙 7、甘宁甘兴霸 太史慈 孙权手下首屈一指的大将,不过其实孙权之兄孙策实在是牛逼,可惜早早就被人干掉了,否则可与吕布一拼 8、曹仁曹洪之流 9、三国后期的姜维关兴张苞邓艾钟会等 10、可能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作者把魏延写的有点窝囊,总是战败即逃 简略的列举了三国时期的一些名将,大概分了一下级别,但是很多名将没有列出,想马岱,夏侯敦,夏侯仁,夏侯渊,李典,黄忠,周武 潘障 乐进等等都没有列出来,不是说这些人不如上面的将领,而是这些人个性相对弱于上述人员,至于武力也是参差不齐,大家根据自己的爱好随心分级吧 其次我想说的是按照功绩而言排列的十大将领,这些人多是元帅级人物,通常不是开国元勋就是保家卫国的名将,可以说是各有千秋,非要将他们分出高下是不可能也是没有意义的,本人列举的顺序按照时代纵向开列 1、项羽 虽是败将但不失为一代霸王 2、韩信 助汉高祖刘邦开国,建立大汉王朝,功绩卓著 备选霍去病,李陵,周亚夫,灌英,卫青等等 3、李靖 平定边疆助唐太宗立威定国者是也 备选薛仁贵 4、岳飞 此人不用多讲了吧 备选韩自忠 梁红玉(女) 5、忽必烈 太多了,哲别,拖雷,铁木真等等 6、徐达常遇春 7、戚继光 干死小日本 8、多尔衮 助福临(顺治帝)进关,与皇兄(皇太极)争夺老婆(也就是孝庄太后)者 9、张作霖 他可能没打过什么大仗,而且作为割据一方的军阀,也参与了好多混战,弄的民不聊生,但是这不是他的错误,是当时那个时代的产物。但是他作为一方皇帝,没有屈膝于外族,在那样的困难时期,能够活下来,并且一步一步走向成功,而且富贵之后没有忘记穷苦的老百姓,没有出卖祖国,我想应该位列名将 10、粟裕 此人虽为大将,实在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帅才,而且之所以是大将而不是大帅全是因为自己的一再谦让,举例说有点像三国时期的赵云。不过此时期名将太多,而且各有千秋,之所以选择粟裕是综合各个方面的考虑。为人谦逊礼让,作为将军做到这一点着实不易,可见其胸怀;作为将军,敢打无人敢打之战,国军著名将领张灵甫就是死在粟裕之手,林彪虽然能打仗,但是自己的鬼心眼太多,而且他不敢太冒险,7分把握才敢打,而粟裕4、5分把握就敢干。有些人可能会说那是粟裕的运气,其实不然,运气不是天天有的,粟裕之所以有所谓的运气是建立在对敌军的充分了解之上的。 备选 林彪,陈赓,彭德怀,贺龙,刘伯承,叶挺,徐向前等等 说了这么多仅供参考,一家之言而已。谢谢
8. 中国历史上,哪个姓氏的名将最多
应该是姓李的吧。
李是中国的大姓,甚至是朝鲜和越南的大姓。由于李姓开创的唐朝文治武功,许多名将被赐姓李,历史上李姓名将数量应该是最多的,但在仅仅是个人观点。
在唐朝,李渊开创了唐朝,主要依靠的是两个能文能武的儿子,李建成和李世民,他们都有将人之才。唐朝还有有大批功臣和少数民族将领赐姓李,如李子和、李忠臣、李抱玉、李国臣、李宝臣、李光进、李光弼、李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