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外历史 > 五六十年代中国历史谣言

五六十年代中国历史谣言

发布时间:2021-02-26 18:57:24

Ⅰ 五十年代的中国历史

总的说来。。50年代为建国初期百废俱兴,刚刚立国的新中国开始了全面的经济建版设,由权于毫无经验可循,因此早期经济建设路线完全模仿苏联模式,由之前的私有制经济逐渐向公私合营再到人民公社化转变。 工业上和苏联成立早期一样,优先发展重工业,军事工业,努力向机械化转变。但到后期成了浮夸的时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展违背了经济规律,忽视了当时生产力的限制,过高估计人民的主观能动性,浮夸风和放卫星成为当时建设中的普遍现象,未能完成不切实际的高额指标不说,还造成了人力物力的大量浪费,并且由于优先重工业而忽视了轻工业发展和农业的发展导致了人民实际生活水平非常低下,并且在50年代末造成了全国性的大饥荒。
不过这里说到50年代历史,不得不提到的就是“抗美援朝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是20世纪50年代初,朝鲜发动了“解放南韩,统一朝鲜半岛”的韩朝内战,由于战略位置的重要,美苏两大阵营染指这场战争。中国错误的估计了美国发动这场战争的意图,人民志愿军奉命出兵朝鲜。这场战争也是中国自成立以来参与的第一次对外战争,也因为这场战争,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关注度大大提高。

Ⅱ 紧急!谁了解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大陆和台湾文学思潮

影响当代中国的三大社会思潮

房 宁

编者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思想界出现的影响广泛的自由主义、民族主义和“新左派”三大社会思潮,集中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矛盾与冲突,鲜明表达了不同社会阶层、群体在急剧变动的时代的感受与愿望。
自由主义立足于市场经济和私有产权之上,扮演着哺育新阶级的乳母和代言人的角色;民族主义则以挑战全球化内在逻辑的姿态,对自由主义给予中国未来选择发出强烈质疑;“新左派”承袭世界主流思潮的考问现代性的批判性话语风格,将反思传统社会主义与批评资本主义、西化潮流熔于一炉。每一种思潮都有它的历史渊源与学术背景,彼此间呈现出既有重大分歧又有密切关联的特质。本文通过岁三大思潮及其相互关系的评析,试图展现当代中国思想界沉浮分化、进退起伏的图景,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当代中国社会的历史发展与变迁。

改革开放的26年,是中国社会思想界空前活跃的26年。 1978年底,以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时期。在这四分之一的世纪里,中国发生的变化可谓翻天覆地,中国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乃至政治体制都已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巨大的社会变迁自然也反映到中国人的精神领域,对中国人尤其是对年轻一代的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当代中国的思想文化界犹如“万花筒”,世界上所有的社会学说、思想流派几乎都能在中国找到其踪影。但改革开放以来,真正能在中国社会形成广泛影响、构成社会思潮的思想意识却并不很多,其中自由主义、民族主义和“新左派”最具影响,是值得人们关注的三大社会思潮。

当代中国的社会思潮,是社会现实在思想文化领域里的反映,是中国社会发展进程的精神表现。自由主义、民族主义和“新左派”等三大思潮突出而集中地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的矛盾,反映了不同阶层、不同群体在一个急剧变动的社会中的感受、经验以及他们的愿望。

关于社会思潮与社会生活的关联可以从三重意义上加以把握。

思想生发于问题。社会中存在的各种重大问题和矛盾是社会思想的原动力,问题与矛盾促使人们思考,促使人们去寻求解决方案,并最终导致了社会思想意识形态的形成和发展。

立场决定观念。任何一个社会的思想观念从来都不是单一的,面对同样的社会现实,思想反映却一定是多种多样的。多种思想观念并存,反映了人们因立场和经验不同而产生的相互区别对立的意志和愿望。

公众筛选思潮。面对社会的问题与矛盾,人群中会产生许多想法与观念,但最终能形成具有广泛性、流行性,称得上社会思潮的并不多。社会思潮是那些最能集中和鲜明地反映部分社会群体利益的思想观念。社会思潮以社会实践为宏大背景,广泛反映群众的社会心理,与人们的经验相契合,与之共鸣,为之接受。

社会思潮总是在两个层面上存在和发展,首先是社会心理形态,即群众的社会意识中的共同心理倾向。这一层面的社会思潮只能通过社会调查统计加以了解把握,可称之为统计意义的社会思潮;社会思潮的第二个层面是观念形态的,主要通过具有一定观察、思考与概括能力的并掌握一定话语权知识分子,将群众意识进行概括和表达,他们是社会思潮的表述者。这一层面的社会思潮表现为形形色色的学说、理论,可称之为文献意义上的社会思潮。社会思潮中涌现出的思想家、理论家们的著述、学说,从一个侧面反映所代表的思潮并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和推动着思潮,但任何思想家、理论家的思想言论都不能等同于思潮本身。社会思潮有着自身的内在逻辑和外部边界。

流行于当代中国的三大社会思潮都源自社会,具有现实的基础。同时,它们又反馈于社会实践,反作用于社会现实,对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影响。透视当代中国的社会思潮,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和认识中国社会的过去和现在;透视社会思潮,可

Ⅲ 中国历史上的五大谣言,你信了几条

因为历史原因,时隔久远,很多口口相传的东西已不真实,有的是人为精心制造的,有的是错误的推导所致,还有的可能是为了吹捧、抹黑。
一:开国皇帝好杀功臣?
真实情况:其实,只有刘邦和朱元璋两个开国皇帝杀过功臣。其他如秦始皇、刘秀、司马炎、杨坚、李渊、赵匡胤等开国帝王,都没有杀功臣。
二:太监都很坏?文官都很好?
真实情况:史书都是文官写的。而文官与太监是死敌,所以难以公正的评价太监。其实,太监也是有好有坏。只是那些品德好的太监很少为人所知。大家熟悉的都是太监中的败类。

三:秦始皇的生父是吕不韦?
这条谣言流传很广。秦始皇的生母赵姬,原来是吕不韦的小妾。后来,吕不韦把她送给了秦国公子异人。据说当时赵姬已经怀孕,后来就生下了秦始皇。
真实情况:百家讲坛讲师王立群曾专门就此问题拜访了国内多位妇科专家,专家们都一致认为不可能。而且有明确史料记载,秦始皇是足月而生的。所以,秦始皇不会是吕不韦的儿子。
不过本人对此表示怀疑,传言并非没有道理的。在古代超生十二月的例子绝不少见,并不能有说明这个完全不可能。

四:慈禧太后曾向世界宣战
慈禧并没有向十一国宣战,所谓的“宣战诏书”只是下发给了朝臣,没有递交给任何一国,西方列强也未向中国宣战。以至于西方到现在都认为,八国联军侵华并非战争,而是“西方国家营救被困公使的一次军事行动”。
实质上,慈禧的这道“宣战诏令”也被汉人官员所抵制,八国联军侵华时,李鸿章、张之洞、袁世凯等地方大员组建了“东南互保”,宣布恪守“中立”,此举得到了列强承认。

五:宋朝的GDP总值高达世界八成
谣言制造者认为,三大发明的出现,促使了宋代GDP大幅增长,但宋代终其一朝,都没有超过印度总和,更遑谈达到世界比值的八成。
事实上,直到明朝中期,西班牙人将土豆、地瓜、玉米等美洲作物带到东方,导致中国发生了人口爆炸,中国的GDP这才超过了印度总和。

Ⅳ 求几个中国五六十年代左右的顺口溜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讲大跃进时候的浮夸风的
吃喝穿用不要钱,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都有四盘菜,公社日子赛神仙;(说公社的)
低指标,瓜菜代,得了浮肿胖起来
在县上十成信心,出会场只剩八成,过了河剩下六成,上了原只剩四成,回去后剩下两成热情,一接触实际也全完了。(说开会的)
清晨的馍,两口嚼。中午的面条捞不着。晚上的稀饭照月亮;大人喝了饿得慌,小孩喝了光尿炕;一巴掌打到街门上(讲饥饿的)
就这些吧,呵呵,那个混乱的年代啊!
附:从顺口溜里看时代的发展
顺口溜(打油诗),作为时代的歌谣,往往能折射出一个时代的影子,留下一个时代的烙印,可以看到中国可喜的发展变化。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开始对内改革、对外开放。从此,神州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世贸组织的加入,载人航天的成功,奥运会的举办,金融危机中的持续发展,无不向世人展示,中国越来越强大了。

五十年代全民炼钢,

六十年代全民备荒,

七十年代全民下乡,

八十年代全民经商,

九十年代全民“三讲”。

(引自:顺口溜吧— )

诗中的“炼钢”指的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国的大炼钢铁。当时,苏联“老大哥”对我们翻脸了,从中国撤走了他们的专家。毛主席他老人家人穷志不短,毅然带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号召全国人民大炼钢铁,参加人员超过一亿(全国总人口的六分之一)。至1958年底,共炼出合格钢800万吨。这成绩是喜人的,但代价也是沉重的。滥采煤炭和矿石,滥伐森林,对生态环境和物质资源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和浪费,犯了急躁冒进的错误。“备荒”指的是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国连续遭受天灾人祸——一是五十年代的“大跃进”、“浮夸风”、“人民公社化”影响了农业的发展,浪费了粮食;二是1961——1963年罕见的干旱,粮食产量急剧下降;三是抗美援越,耗费了一定的人力、物力,中国进入严重困难时期,人们的温饱都成了一个大问题,吃野菜、树皮,甚至观音粉成了普遍现象,全国人民一起勒紧裤带度荒。“下乡”指的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毛泽东的一再倡导下所出现的城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运动。当时,中国的工业还很落后,发展也很慢,城镇青年“英雄无用武之地”,只好去农村解决温饱问题(接受再教育倒是次要的)。“经商”指的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经商成了人们首选的职业,“下海”成了热门话题。“三讲”指的是*同志提出的“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1995年11月8日,*在北京视察工作时指出:“根据当前干部队伍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在对干部进行教育当中,要强调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全国都要这样做……”

这首顺口溜是对中国半个世纪的发展变化的一个高度概括。

三四十年代住草房,五六十年代盖瓦房,

七八十年代换砖墙,九十年代变楼房,

家家明亮又宽敞,人人心里喜洋洋。

(引自:顺口溜吧— )

这首顺口溜真实地再现了中国老百姓住房条件的发展变化,说白了,就是国家的经济发展了,老百姓手头越来越有钱了,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

邮政时代:此致敬礼!

电话时代:你是哪位?

呼机时代:电话速回!

手机时代:你在哪里?

网络时代:你究竟是谁?!

(引自:顺口溜吧— )

“邮政时代”,大家联系的方式主要是捎信,即使不“烽火连三月”,往往也是“家书抵万金”。“电话时代”的“电话”指的是最原始的有线电话,需要接线员转接,信号差,声音失真。“呼机”只能呼,不能直接通话,遇有急事只好要求被呼者“速回”电话。这首顺口溜非常风趣地道出了中国通讯发展的历程。

种田不征粮,免费上学堂。

不离北京近,公路挨厨房。

处处耸红楼,家家酒飘香。

神州农家乐,亘古破天荒。

(引自:顺口溜吧— )

2009年,中央的一号文件第六次锁定“三农”。这首顺口溜记录了中央惠农政策的逐一落实以及广大农村的巨大变化。种田不再交公粮,农民不再交农业税,义务教育阶段,孩子上学不再交学杂费,都已逐一成为现实。再偏远的山区,也都实现(或正在实现)村村通公路。乡里人也像城里人一样,住楼房,吃香的,喝辣的。更为可喜的是,乡里人也有了“医保”:

一个好汉三个帮,福利政策全家上。

兄弟姐妹身体壮,不测风云也难扛。

老人孩子是弱者,积极参与不用讲。

(引自:顺口溜吧— )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人们的择偶观也在不断发展变化。

大姑娘找了个解放军(50年代);

二姑娘找了个红卫兵(60年代);

三姑娘找了个大学生(70年代);

小姑娘找了个生意人(80年代)。

(引自:顺口溜吧— )

为了新中国的建立,人民子弟兵立下了汗马功劳,成为“最可爱的人”;十年*时期,“红卫兵”是一个响当当的名字,是掌握国家命运的实力派,找个红卫兵,也就找到了一个靠山;1977年,“高考”恢复,知识改变命运的时代悄然来临,普通家庭的子女有了深造的机会,有了跳出“农门”、捧上“铁饭碗”的机会;改革开放后,当老板做生意,让有些人先富起来了,这些“款爷”往往就成了姑娘们的首选。

也有反映我国负面“发展”的顺口溜,也就是针贬时弊的那种。

五十年代淘米洗菜,

六十年代水质不坏,

七十年代也还可爱,

八十年代鱼虾绝代,

九十年代不洗马桶盖。

(引自:顺口溜吧— )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工业越来越发展了,环境污染也越来越严重了。这种污染往往最先体现在水质的变化上。

只要阁下留意,就不难发现,许多顺口溜都是中国发展变化的一种“*”: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前:

通讯基本靠吼,交通基本靠走,

治安基本靠狗,休闲基本靠酒,

取暖基本靠抖,娱乐基本靠手,

耕地基本靠牛,照明基本靠油,

老婆基本靠买,发财基本靠偷。

掌握时间:

六十年代在天上,太阳照得明晃晃;

七十年代在墙上,挂钟嘀嗒嘀嗒响;

八十年代在手上,黑夜也能把点看;

九十年代在腰上,传呼手机随时亮。

(引自:顺口溜吧— )

……

Ⅳ 20世纪60年代中国各方面状况

下面就将改革开放前的中国人民的生活面貌描述一下:
衣着:
那个时候,服装的功能是遮体御寒。到1978年时中国人民的穿衣问题得到了解决,人人有衣穿,基本能够穿暖。但是服装供应还是比较紧张的,新衣服只有年节才穿。人们讲究朴素。农村人们日常的衣服上会打补丁。城乡人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凭布票购买衣物,而且补票是限量的。衣着的色调以蓝、灰、绿、黑、白为主。服装样式比较简单。人们的着装比较传统。春秋季男性以中山装、工装、军装为主。男性在夏季以白衬衣,蓝绿灰色的长裤为主。女性夏季一般着碎花衬衣或者碎花裙子。五六十年代以棉布为主,七十年代化纤衣物逐渐流行。五十年代,列宁服、连衣裙等具有苏联特点的服饰盛行。文革时期,绿军装风行全国。
饮食:
新中国经过近三十年的努力,基本解决了九亿多人民的吃饭问题,这是在人口增长近一倍的情况下完成的。食物种类较少,人们的食谱中主粮所占的比例较大,平时人们以蔬菜和副食产品为下饭食物。肉类和水产品人们吃的较少,基本上过年过节才集中吃鱼吃肉。平时肉类和水产品定量供应。东北和内蒙新疆牧区吃肉情况要好一些。农村居民直到70年代,还以粗粮为主,公社生产队到年终才会分肉。蔬菜供应受季节和地域限制,种类比今天要少。肉类和水产品的供应比较紧张。南北东西地域之间的食物种类差异较大。总的来看建国以来的第一个三十年人们饮食的营养状况逐步改善,但是不如今天快。经济困难的1959-62年的经济困难时期和1967-68年的文革动荡年代,人们的食物供应紧张,品种单调匮乏。从1956年之后,食品供应依靠国营商店。那时居民区里有粮店、菜店、副食店、烟酒糕点店等。1965-1978年,自由市场基本绝迹。城乡之间是找不到公开经营粮食、蔬菜、禽蛋和水产品的小商贩的。改革开放之前,实行供给制,票证几乎和货币一样重要,有钱没有粮票是吃不上饭的。此外油票、糕点票、粮本、副食本等都是日常生活中极为重要的票证。
住宅: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居民住宅建设,建成了大批的居民楼,但是由于受国际国内政治大环境的影响,主要精力用于建设和国防方面,居民住宅建设的资金很紧张,再加上以前的基础太差,和人口的迅速增长。改革开放前,中国人居住的条件普遍较差。1978年全国城市居民人均住宅净面积3.7平方米。大约有40%以上的人住在解放前建的住宅里面。天津、上海、北京、武汉、南京等老城市,有大面积平房区。50%-70%的城市居民住在低矮的破旧的平房之中,不少居民祖孙三代居住在十几平米的平房里。五十至七十年代人民政府兴建了一批居民宿舍楼和工人新村,这些楼房多为三至六层的简易楼房,这些住宅楼解决了改善了人民群众的居住问题。住筒子楼、伙单是不会不少市民那是所经历的。七十年代起,七层以上的高层楼房和综合配套的大型居民区出现,如北京的前三门居住区。1976年唐山地震后,城市建筑的抗震性能提到相当的高度。居民楼的抗震性和质量有了鲜明的提高。改革开放前城市居民的住宅依靠单位分配,住房供给极为紧张,分房得按照规定排队,够条件也得往往等相当长的时间。1978年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约8平方米。大多数农民住平房,砖瓦房不多。北方和北方50%以上的农民家庭住的是土坯房、石头房。西北地区大量农民住窑洞。蒙古新疆西藏的牧民住帐篷,东北林区木屋较常见。南方民族地区竹楼、土楼、木屋比较多,南方农村不少农民住在祖先留下来的传统民居里。但大城市周边新建的的农村砖瓦房较多。
交通出行:
新中国成立后,交通建设迅速发展。到1978年我国约有5万公里铁路和94万公里公路。除西藏外,全国通铁路。除西藏墨脱外全国各县通公路。改革开放前民航建立了国际国内航空网。1969年北京有了地铁,1974年我国有了长距离的管道运输。新中国前三十年我国有了立体化的交通运输体系。中国有了自己生产的汽车、载重汽车、电气化铁路、电力机车、大型喷气式客机(运十)。城市道路建设不断加强。柏油路取代了泥土路。公共交通迅速发展,但是赶不上社会经济发展速度,那时坐车难,公共汽车比较拥挤。道路上,没有私家车,出租车数量极少,坐出租车要凭介绍信提前预约。那时小汽车很少,北京吉普在大街上奔驰。大街上还能市场看到马车。人们代步的工具是自行车。一到下班自行车如海洋一样,十分壮观。人们出远途一般乘坐火车,改革开放前我国大约三分之一的机车是蒸汽机车,客车是国产电力机车或者柴油车。当时从天津到北京坐快车是一个半小时到两小时。民航归空军管理,只有够级别的干部才可以坐飞机。从祖国的边远山寨到北京一般需要好几天时间。那时中国没有高速公路,公路客运长途客车也比较少。农村居民出门仍靠步行、乘畜力车。七十年代拖拉机增多。也成为农民代步的工具。78年中国的电话普及率是0.4%,那时只有单位才有电话,用的是数字码盘拨号电话,特别重要的事情才接打电话。中国人大事靠电报、日常写信联系。1978年全国电子计算机才6000台,没有互联网,更没有手机。
文化生活;
看电影、听收音机、下棋、打牌。各个厂组织职工文体活动,如五一和国庆节的文艺演出,职工运动会、篮球赛足球赛等等。青少年爱打乒乓球、踢足球。
教育:
建立了许多中小学,中小学学杂费很低,学生课业负担轻,注重对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和劳动教育。学校文体活动开展得较好。但是办学条件差,不少学校夏季没有电扇,冬天没有暖气,五六十人一个大教室,点炉子取暖。现代化的教学仪器很少。文革期间,教育质量受政治运动影响较差。
就业:
毕业生国家包分配,在国营单位工作,铁饭碗端一辈子。人们工作压力小,但是在大锅饭体制下,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成为问题。主席时代劳动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的干劲和热情还是高涨的。
社会保障:
毛泽东时代,中国人民有了基本的社会保障,人民享受普遍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城市居民享受退休金待遇,那个时代福利水平虽然较低,但是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免费的医疗,看病三联单报销。退休百分之百的工资。住房靠分配,分到住房后房租十分的低廉。子女入托入学学费低廉。住房得等待很长时间。农民享受合作医疗,看病比较便宜。县乡级卫生院建立起来。但是改革开放前,国家财力紧张,农民比较穷困,农民养老依旧主要靠子女。
家居和家具
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城乡居民电器较为简单。收音机、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是城市人们生活的四大件。俗称“三转一响” 七十年代中期,黑白电视机开始走入百姓家。农村逐步实现电气化、电灯普及,每个公社都通上了电话、每个村都有广播站大喇叭。但是边远山区还难以通电。
人际关系:
文革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同志式的真诚关系,人们彼此互助,人们很淳朴。但是那个时候,如果存在不正常的男女关系,人们的舆论会让你无地自容,组织上也会严厉批判的。组织像家长,无处不在。你困难组织真管你。你不听话时,组织会揍你的。
文革发生后,起先人整人,人们之间的关系起了变化了,后来,人们都防着别人,怕被人打小报告。七十年代之后,人与人的关系不是那么热和了。

Ⅵ 20世纪60年代中国都发生了什么大事

1960年到1970可统称20世纪60年代,中国发生的事情有:

1、1959-1961三年自然灾害。版

2、1966-1976文化大革命。

3、1962对印自卫反击权战。

4、1969珍宝岛战役。

5、1964原子弹试爆成功。

6、1960年仿制导弹成功。

Ⅶ 中国历史上的谣言都有哪些

谣言1:《西游记》在明朝属于禁书,因为其中有句对话:“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

【真相】:《西游记》绝对不是明朝禁书,反而是畅销书,因为目前还能找到万历年间刊印的《新刻出像官版大字西游记》等多个版本,“官版”两个字就说明了问题。要说禁,倒是《西游记》差点得罪了一生修道的嘉靖皇帝,但也没被禁。

谣言2:南宋灭亡时,日本举国缟素,哀悼大宋失国。

【真相】:而实际上,这个说法的确有,但其出处说起来可能大多数人不知道。该说法出自南宋铁杆遗民郑思肖的著作《心史》中的《元鞑攻日本败北歌亚序》。其名句:“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大家都知道,元朝两次进攻日本可能都是因为暴风而败北,郑思肖当时身在苏州,不知道确切情况,只听说元军战败便欣喜若狂,所以在此种心情下故意夸大事实写了这篇文章。

因为《心史》只是抒发郑思肖个人情感的作品,书中写了大量不符事实的情况,所以历来很少受到重视。也就是野史,一般而言野史只能够作为佐证,不能作为直接证据,所以不足信。而中日关系紧张时候,该说法又被翻出来成为愤青爱国人士的心理护盾,这是及其荒唐的,作为国人应该理性爱国,用不吭不抗的心态来对待中日关系,而绝非以言语上的方式来安慰自己,以免贻笑大方。

谣言3:秦始皇没有统一中国,因为还有个卫国没被统一。

【真相】:因为卫国太过弱小,对秦的统治没有任何威胁。周代诸侯国除秦外,只有卫国幸亏下来,直到公元前209年其国君角被废为庶人才灭亡。

谣言4:嘉庆要杀和?,没想到和?有乾隆留下的保命符,打开一看发现是三个字“留全尸”

【真相】:这事本来就是小说杜撰的,结果有些人看电视,就认为这是真的了,早在嘉庆初期就想杀掉和?,奈何太上皇庇护,没敢动手,一直隐忍,仅此而已。

谣言5:关羽用的是青龙偃月刀,然而,历史上的关羽没有过青龙偃月刀。

【真相】:根据史料研究,小说和传说中提到的三国名将关羽所使用的青龙偃月刀,在当时并无此物,真实的青龙偃月刀是在唐代才出现的兵器。

Ⅷ 五六十年代的中国是不是,全中国都没有一个有钱人的因为当年中国都把那些有人都捉去批斗了,

是的!当时的有钱人其实多数是民族的精英!当时斗的斗!分的分,大家就没有啥差距了!民族工业也完了

Ⅸ 中国历史上的谣言都有哪些

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中国曾经诞生过许多有关历史的谣言,有的是人为精心制造的,有的是错误的推导所致,还有的可能是为了吹捧、抹黑或者与经济利益相关。

下面就为您盘点中国历史上的是个谣言,有的你现在估计还以为是真的。
一、西安事变后,张学良很后悔
这个谣言尤其是在双十二期间比较盛行,大致都是国粉说什么纨绔子弟破坏蒋公抗战大计,过早发动兵谏导致中国抗战初期节节失利,晚年如何如何后悔怎么怎么样,其目的就是在为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作开脱。

1991年,一位美国记者问他:“假如时光倒流,您还会如此做吗?”张毫不犹豫的回答:“我还是一样那么做,我是军人需负责任,没什么后悔的。假使事是如此我还是那么做,别说软禁五十年,枪毙了,我也不在乎。
二、希特勒喜欢中国人:1936年柏林奥运会中国代表团是由希特勒一人出资援助。
谣言奥地利有家姓张的华人,早年自助希特勒生活费,所以希特勒特别喜欢中国人,希望与中国一起抗日,还希望与中国平分世界,这尼玛是我见过最搞笑的谣言了。

希特勒真的喜欢华人?在希特勒统治期间,纳粹摧毁了所有的唐人街,将大量华人抓入集中营,直到现在,德国也没有新的唐人街出现;战后德国向被屠杀过的犹太人、斯拉夫人、平民和战俘的亲属提供了大量抚恤金,唯独对幸存的中国人没有任何表示。

1936年奥运会中国代表团是由张学良出资援助的(1932年也是他),参加个奥运会还让别的国家的元首给赞助,民国有那么磕碜吗?为什么你一看到希特勒援助中国就高兴的忘了张学良呢??
三、宋体字是秦桧发明的
没有任何史料能够证明宋体字的发明者是秦桧。

宋体,是为适应印刷术而出现的一种汉字字体,产生于雕版,成型于明朝,所以日本称之为明体。
四、秦始皇并未统一中国,因为当时还有一个卫国存在
卫国原本是个大国,早在周朝时就受封为公国。但随着领土的不断缩小,到公元前330年时,第41任国君已经自贬为君。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卫国仅存的领土濮阳被划归到了东郡,卫君则被迁移到了河内郡的野王县。
五、八国联军进北京后,意外发现一批封存了200多年的明朝火器,其中有的竟然比英军的装备还要先进

六、慈禧太后曾向世界宣战
慈禧并没有向十一国宣战,所谓的“宣战诏书”只是下发给了朝臣,没有递交给任何一国,西方列强也未向中国宣战
七、宋朝的GDP总值高达世界八成
谣言制造者认为,三大发明的出现,促使了宋代GDP大幅增长,但宋代终其一朝,都没有超过印度总和,更遑谈达到世界比

Ⅹ 中国60年代的历史事件及背景

1960年代是一个十分奇特而又重要的时代。

196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开始向第二次现代化过渡,苏联等国正在进行第一次现代化,中国则刚刚开始第一次现代化。与此同时,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这两大现代化模式都处于深刻转型(或改革)的关键时期,第三世界诸国多数正处于争取独立或确立发展模式阶段。

1960年代,特别是其后期,西方世界在经历战后20多年的发展和繁荣之后,普遍出现了严重的政治动荡和发展迟缓。第三世界的迅速崛起震撼了世界,反对帝国主义和新老殖民主义的革命运动不断高涨,武装斗争波澜壮阔,捷报频传。美国的侵越战争激起了全世界和平正义力量日益高涨的反战、反帝运动。美国国内的反战运动、黑人民权运动、妇女运动、反传统运动愈演愈烈。《法国1968:终结与开端》一书中写到:“‘六十年代’是美国人权、新左(派)运动的同义语。”以1968年震动世界的法国学生运动为代表的学生工人运动席卷多数发达国家,主要发达国家里一片激烈的造反之声,激进的造反者甚至已在设想“后资本主义”的新秩序。在思想文化领域里,西方发达国家1950年代初发端并盛极一时的以麦卡锡主义为代表的右翼保守主义思潮已成强弩之末,后现代主义异军突起,左翼思潮在不长的时间里席卷西方主要国家,西方新左派的影响迅速扩大。西方左翼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批判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1960年代又是社会主义阵营和各国共产党之间的分歧和冲突公开化的时代。由于在如何看待战后资本主义制度、如何认识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如何认识战争与和平等问题上分歧的发展,1960年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生了严重的争论以至分裂。在西方国家,由于不满“老左派”一味追随苏联的种种做法,以及认为传统理论缺少解决当时西方现实问题的能力,“新左派”应运而生并不断壮大,在当时的各种社会运动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1960年代,苏联虽经历了领导人的不正常交替,但自1950年代开始的改革仍在继续进行。至1960年代末,改革的力度已大不如前,经济增长速度下滑,勃列日涅夫的“停滞时期”已现端倪。1968年的“布拉格之春”后,东欧各国不思进取的保守主义上升,改革的进程明显放慢。

1960年代中期,中国爆发了“文化大革命”。运动初期轰轰烈烈的群众运动场面和对巴黎公社精神的召唤使第三世界和西方左翼热血沸腾。

总之,1960年代是一个动荡的年代,一个激进的年代,一个激情迸发的年代。它是如此纷乱噪杂,又是如此和谐统一,起码从世界现代化的进程来看。只有对这十年有一个全面、概略的掌握,才能对当时各种事件进行有意义分析;才能知道当时能做到什么,不能做到什么;才能知道什么任务是能向当时的人们提出的,什么是不能的;才能知道1970年代后的许多事情为什么会那样产生和发展。

阅读全文

与五六十年代中国历史谣言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