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世界上最早的地理著作是什么
《山海经》
被誉为古代地理网络全书追问内容
回答《山海经》一书的作者和成书时间都还未确定。过去认为为大禹、伯益所作。现代中国学者一般认为《山海经》成书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时间大约是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楚人所作,到西汉校书时才合编在一起。其中许多可能来自口头传说,司马迁说:“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清初纪晓岚编《四库全书》,干脆将《山海经》归于志怪小说一类。陈盘从《周礼》疏中找到:“古山海经邹(邹衍)书”之说
《山海经》现在最早的版本是经西汉刘向、刘歆父子校刊而成,并表示“山海经者,出于唐虞之际。”赵桦从其说[4]。晋朝郭璞曾为《山海经》作注,考证注释者还有明朝王崇庆的《山海经释义》、杨慎的《山海经补注》、吴任臣的《山海经广注》、清朝吴承志的《山海经地理今释》、毕沅的《山海经新校正》和郝懿行《山海经笺疏》,民国以后以袁珂的《山海经校注》最流行,研究《山海经》者必读袁书。
《山海经》全书十八卷,其中“山经”五卷,“海经”八卷,“大荒经”四卷,“海内经”一卷,共约31000字。记载了100多个邦国,550山,300水道以及邦国山水的地理、风土物产等讯息。
古代中国也一直把《山海经》作历史看待[6],《隋书·经籍志》里《山海经》列史部地理类,
《山海经》共有18卷,分为山经五卷及海经十三卷。
《山海经》共有18卷,分为山经五卷及海经十三卷。
[编辑] 山经第一卷 南山经
南山经
鹊山
招摇山
堂庭山
猿翼山
杻阳山
柢山
亶爰山
基山
青丘山
箕尾山
南次二经
(木巨)山
长右山
尧光山
羽山
瞿父山
句余山
浮玉山
成山
会稽山
夷山
仆勾山
咸阴山
洵山
呼勺山
区吴山
鹿吴山
漆吴山
南次三经
天虞山
祷过山
丹穴山
发爽山
旄山
非山
阳夹山
灌湘山
鸡山
令丘山
仑者山
禺稿山
南禺山
第二卷 西山经
第三卷 北山经
第四卷 东山经
第五卷 中山经
[编辑] 海经第一卷 海外南经
第二卷 海外西经
第三卷 海外北经
第四卷 海外东经
第五卷 海内南经
第六卷 海内西经
第七卷 海内北经
第八卷 海内东经
第九卷 大荒东经
第十卷 大荒南经
第十一卷 大荒西经
② 中国最早出现地理是在什么地方
地理(Geography),是世界或某一地区的自然环境(山川、气候等)及社会要素的专统称。“地属理”一词最早见于中国《易经》。古代的地理学主要探索关于地球形状、大小有关的测量方法,或对已知的地区和国家进行描述
③ 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地理考察著作的是什么
中国历史上出现最早的自然地理考察著作是《尚书·禹贡》,是中国第一篇区域地理专著作。是战国时魏属国的人士托名大禹的著作,因而就以《禹贡》名篇。
这本书一共只有1193个字,但是在这本书里面却根据当时的自然地理山脉、河流为主要的标志,将国家分为了不同的9个区,并且对于这9个区中的每一个地方的山川,河流,植被,土壤以及风土人情,人文地理等方面都做了简要的记录。关于这本书的作者有传说是禹所做,但是实际的作者却并没有详细的记录。在该书中对于长江和黄河这两条区域沿岸的江河流域以及山脉记录是比较详细的,而其他河流的记录比较粗略。
这是撰著这篇《禹贡》的人士设想在当时诸侯称雄的局面统一之后所提出的治理国家的方案。
这是一个宏伟周密的方案,不与寻常相等,故托名大禹,企望能够得到实际的施行。
这篇《禹贡》以地理为径,分当时天下为九州,这是撰著者理想中的政治区划。
此外兼载山脉、河流、土壤、田地、物产、道路,以及各地的部落,无不详加论述。
④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地理考察著作
最早的地理考察著作是战国时期的《尚书·禹贡》。这本书一共只有1193个字版,但是在这本书里面权却根据当时的自然地理山脉、河流为主要的标志,将国家分为了不同的9个区,并且对于这9个区中的每一个地方的山川,河流,植被,土壤以及风土人情,人文地理等方面都做了简要的记录。关于这本书的作者有传说是禹所做,但是实际的作者却并没有详细的记录。在该书中对于长江和黄河这两条区域沿岸的江河流域以及山脉记录是比较详细的,而其他河流的记录比较粗略。
这是撰著这篇《禹贡》的人士设想在当时诸侯称雄的局面统一之后所提出的治理国家的方案。
这是一个宏伟周密的方案,不与寻常相等,故托名大禹,企望能够得到实际的施行。
这篇《禹贡》以地理为径,分当时天下为九州,这是撰著者理想中的政治区划。
此外兼载山脉、河流、土壤、田地、物产、道路,以及各地的部落,无不详加论述。
⑤ 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自然地理考察著作是什么
中国历史上出现最早的自然地理考察著作是《尚书禹贡》,这是一篇区域地理著作,全书以自然地理实体为标志,将全国划分为9个区,并对每区的疆域、山脉、河流、植被、土壤、物产、贡赋、少数民族、交通等自然和人文地理现象,作了简要的描述。
全书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叙述上古时期洪水横流,不辨区域,禹治水以后则划分为九州,并扼要地描述了各州的地理概况;
第二部分是分九州山脉为四列,叙述主要山脉的名称,分布特点及治理情形,并说明导山的目的是为了治水。
第三部分是叙述9条主要河流和水系的名称、源流、分布特征,以及疏导的情形。
第四部分是总括九州水土经过治理以后,河川皆与四海相通,再无壅(臃yong)塞溃决之患;第五部分是叙述在国力所及范围,以京都为中心,由近及远,分为甸、侯、绥、要、荒五服。
(5)世界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自然地理考察扩展阅读:
《禹贡》是在生产力水平不高、巫风盛行的历史条件下撰写的。它突破了早期著作中传播的许多神秘观念,比较朴实地记录了全国范围内各种地理现象,是中国早期区域地理研究的典范,成为《汉书·地理志》、《水经注》、《元和郡县图志》、《太平寰宇记》,以及唐、宋以来许多地理著作痒引的对象。
也是今天研究中国历史地理的重要参考文献。历代注释、考证《禹贡》的著作甚多,以清代胡渭的《禹贡锥指》和近人顾颉刚的《〈禹贡〉注释》最为重要。
⑥ 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自然地理考察著作
是《尚书·禹贡》,这是一篇区域地理著作,全书以自然地理实体为标志,将全内国划分为9个区,并对每区的疆容域、山脉、河流、植被、土壤、物产、贡赋、少数民族、交通自然和人文地理现象,作了简要的描述。
《禹贡》是中国古代名著,属于《尚书》(一作《书经》,简称《书》)中的一篇,其地理记载囊括了各地山川、地形、土壤、物产等情况。对其作者说法不一,王国维在《古史新证》中认为《禹贡》为周初人所作;
史念海在《论〈禹贡〉的著作时代》一文中,则据《禹贡》中有“南河”、“西河”之称,认定作者为魏国人;顾颉刚认为出自战国时秦国人之手;此外还有日本学者内藤虎次郎的战国末至汉初说。
《禹贡》根据土壤的颜色和性状,将九州的土壤分为白壤、黑坟、赤埴坟、涂泥、青黎、黄壤、白坟、坟垆等类别,这是有一定分类价值的。
《禹贡》中专论山岳和河流的"导山"与"导水"两部分内容,是纯粹地理的内容,它们开创了中国关于区域地形的分部门研究的范例。"导"字被认为是"治理"的意思,以与禹治水的史迹相联系。
⑦ 被李约瑟称之为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自然地理考察著作
被李约复瑟称之为中国历史制上最早出现的自然地理考察著作是《尚书·禹贡》。
《尚书·禹贡》是战国时魏国的人士托名大禹的著作,因而就以《禹贡》名篇。这是撰著这篇《禹贡》的人士设想在当时诸侯称雄的局面统一之后所提出的治理国家的方案。这是一个宏伟周密的方案,不与寻常相等,故托名大禹,企望能够得到实际的施行。
这篇《禹贡》以地理为径,分当时天下为九州,这是撰著者理想中的政治区划。此外兼载山脉、河流、土壤、田地、物产、道路,以及各地的部落,无不详加论列。
(7)世界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自然地理考察扩展阅读:
《禹贡》是在生产力水平不高、巫风盛行的历史条件下撰写的。它突破了早期著作中传播的许多神秘观念,比较朴实地记录了全国范围内各种地理现象,是中国早期区域地理研究的典范,成为《水经注》、《元和郡县图志》,以及唐、宋以来许多地理著作痒引的对象。也是今天研究中国历史地理的重要参考文献。
历代注释、考证《禹贡》的著作甚多,以清代胡渭的《禹贡锥指》和近人顾颉刚的《〈禹贡〉注释》最为重要。
⑧ 最早开始地理探索的是谁
新航路的开辟,15世纪到17世纪,欧洲的船队出现在世界各处的海洋上,寻找着新的贸易路线和贸易伙伴,以发展欧洲新生的资本主义。[1]
欧洲历史的地理大发现(Age of Discovery),又名探索时代或大航海时代,指从15世纪到17世纪时期。该时期内,欧洲的船队出现在世界各处的海洋上,寻找着新的贸易路线和贸易伙伴,以发展欧洲新生的资本主义。在这些远洋探索中,欧洲人发现了许多当时在欧洲不为人知的国家与地区。与此同时,欧洲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航海家,其中有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瓦斯科·达·伽马、佩德罗·阿尔瓦雷斯·卡布拉尔、胡安·德拉科萨、巴尔托洛梅乌·迪亚士、乔瓦尼·卡波托、胡安·庞塞·德莱昂、斐迪南·麦哲伦、亚美利哥·韦斯普奇与胡安·塞瓦斯蒂安·埃尔卡诺等。在当时,远洋航行意味着冒险:他们无法准确测量经度,木制船壳无法抵抗船蛆的侵蚀,储备的食物不适于长期航行,船上的卫生与生活条件也十分糟糕。然而,受经济利益与政治利益的双重驱使,这些人所进行的探索极大地扩展了已知世界的范围。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东西方之间的文化、贸易交流开始大量增加,殖民主义与自由贸易主义也开始出现。欧洲这个时期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其超过亚洲繁荣的基础。新航路的发现,对世界各大洲在数百年后的发展也产生了久远的影响。对除欧洲以外的国家和民族而言,地理大发现带来的影响则是复杂而矛盾的,除了物资交流外,因带给原生居民的常是死亡和占领,可说是一部大侵略史。
⑨ 最早的自然地理考察著作地理学著作是
《尚书·禹贡》是战国时魏国的人士托名大禹的著作,这是撰著人士设想在当时诸专侯称雄属的局面统一之后所提出的治理国家的方案。
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自然地理考察著作
中国历史上出现最早的自然地理考察著作是《尚书·禹贡》,这是一篇区域地理著作,全书以自然地理实体为标志,将全国划分为9个区,并对每区的疆域、山脉、河流、植被、土壤、物产、贡赋、少数民族、交通等自然和人文地理现象,作了简要的描述。
全书分为五个部分,分别叙述上古时期洪水横流,不辨区域,禹治水以后则划分为九州,并扼要地描述了各州的地理概况;第二部分是分九州山脉为四列,叙述主要山脉的名称,分布特点及治理情形,并说明导山的目的是为了治水。
第三部分是叙述 9条主要河流和水系的名称、源流、分布特征,以及疏导的情形;第四部分是总括九州水土经过治理以后,河川皆与四海相通,再无壅(臃yōng)塞溃决之患;第五部分是叙述在国力所及范围,以京都为中心,由近及远,分为甸、侯、绥、要、荒五服。
⑩ 最早出现自然地理考察著作的是
最早出现自然地理考察著作的是《尚书·禹贡》。
《尚书·禹贡》是战版国时魏国的人士权托名大禹的著作,因而就以《禹贡》名篇。这是撰著这篇《禹贡》的人士设想在当时诸侯称雄的局面统一之后所提出的治理国家的方案。这是一个宏伟周密的方案,不与寻常相等,故托名大禹,企望能够得到实际的施行。
这篇《禹贡》以地理为径,分当时天下为九州,这是撰著者理想中的政治区划。此外兼载山脉、河流、土壤、田地、物产、道路,以及各地的部落,无不详加论列。
(10)世界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自然地理考察扩展阅读
《尚书·禹贡》主要内容
《尚书》(又称《书》)传 为孔子选编,《禹贡》传为禹所作,实际作者不详,约成书于战国中期(约公元前390〜前305年),后补入《尚书》中。
它叙述禹平治水土的事迹,按“九州”分述其 土质、贡赋、特产、泽薮、水道等。对黄河、长江两大流 域的山脉及江河源流记叙较详;其他流域的记载较粗 略。
因《尚书》为六经之一,故《禹贡》极受尊崇,成为研究地理及水利的经典著作。后人注释考证者众多,最有名的为清代胡渭的《禹贡锥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