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家”
代表利益:墨家代表小生产者、小私有阶层在政治上的代表;儒家孟子是贵族地主在政治上的代表;荀子是地主阶级在政治上的代表;道家是没落的奴隶主贵族在政治上的代表;法家是新兴地主阶级在政治上的代表。
主张:儒家
儒家的创始人是孔子,其理论的核心是“仁”,而体现仁的制度或行为的准则是“礼”。战国中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孟子,孟子宣扬“仁政”,认为“民贵君轻”,主张“法先王”。儒家的代表人物还有荀子,他赞扬富国强兵的制度或政策,尤其赞扬秦国。
墨家
墨家学派创始人是墨子,他的主张和儒家是针锋相对的。他主张“尚贤”,反对世卿世禄制度,要求打破旧的等级观念;主张“非攻”,要求有一个安定的政治局面,反对互相侵犯;他提出“兼爱”的理论,对卑贱的人也要给予平等的地位,当然这在当时只能是一种幻想。
道家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反映他思想的书为《老子》,又名《道德经》。《老子》一书提出了祸福相依等朴素的辩证法观点。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倡导“小国寡民”的理想境界。
道家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庄周,他著有《庄子》一书。庄子认为宇宙万物的本源叫做“道”。事物万变无常,没有什么是非标准;他还认为要想社会安定太平,除非把一切都毁灭,还说人生只是一场大梦。
法家
法家学派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早期代表人物有李悝、吴起、商鞅、慎到、申不害等人,后期法家韩非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理论集大成者。
韩非出身于韩国的贵族家庭,《韩非子》一书是他总结前期法家思想的成果。韩非提出了“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认为“法”是根本,“术”是政治斗争的策略手段,“势”是君王的地位和权力,只有将这三者结合起来,才能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韩非曾为秦所用,他的学说也成为秦代的官学,对秦始皇统一中国、巩固政权起了积极作用。
2. 历史上的“四大家族”分别指谁
分别是:蒋、宋、孔、陈。
1、蒋
蒋介石家族,又称 蒋氏家族,是华人中具有世界影响的大家巨族,是民国 四大家族之首,堪称近现代华人第一大家族。
蒋氏家族是中国近现代唯一统治过 海峡两岸的家族,也是中国最后一个能“家天下”的家族;两蒋出生地籍贯均相同,强权统治两岸数十年,故有“ 蒋家王朝”的诟病,但也为世界和平、中国台湾的现代化做出开拓性贡献。
2、宋
宋氏家族特指民国时期的宋霭龄、宋庆龄、宋美龄、宋子文等人的家族。在民国时期,宋氏家族被称之为“民国第一家族”。
宋查理的三双儿女均有着显赫的背景,影响着民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长女宋霭龄嫁孔祥熙,次女宋庆龄嫁孙中山,三女宋美龄嫁蒋介石。
长子宋子文是民国财政部长,后升任到行政院长,二子宋子良是民国广东银行行长,三子宋子安是香港银行行长,他们在政治、经济、金融领域的地位举足轻重。
3、孔
孔子第75代玄孙孔祥熙走出太谷城,从一个检煤渣的孩童,到美国留学成为博士,与宋家大小姐宋蔼龄谈钱投缘,成为孙中山、蒋介石的连襟。
凭借最越的家族裙带关系,加上他本人的精明强干,他在民国政坛上平步青云,最后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长。
兼任财政部长,权倾朝野,纵容妻子、儿女以权谋私、走私,坑了国家,肥了自家,他把家庭的财产,从“山西首富”推上了“中国首富”。
4、陈
陈果夫与陈立夫兄弟之所以后来能够发迹,成为与蒋介石、孔祥熙、宋子文齐名的“四大家族”成员,那首先还得力于他们的家世、尤其是他们的二叔陈其美。
湖州陈家有悠久的历史,史上曾辉煌过,后来一度衰落下去,但到了陈果夫祖父陈延祜时,家中产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生活明显得以改善,几个儿子也有条件读书。
陈果夫的父亲叫陈其业,在兄弟三人中是老大,其大弟叫陈其美,字英士,还有一个小老弟叫陈其采,字蔼士。
在这三兄弟中,最早是小弟陈其采到外面去闯世界,他先是在1896年独去上海,考入中西学院,后于1898年通过朝廷选派留学生的考试,进入日本士官学校,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回国,到湖南武备学堂任总教习。
陈其采的成功刺激了陈其美,他更不是一个安分守己的人,于是在1903年到了上海,找了一份差事做,同时又去一所学校读书。
在那里他结识了蔡元培与于右任等革命志士,思想有了很大的变化。1906年,已经28岁的陈其美东渡扶桑,揭开了他人生中最新的一页。到日本后,陈其美认识了孙中山,加入了同盟会,成为革命阵营中一名重要的战士。
与此同时,他还结识了比他小9岁、也是来自浙江的蒋介石。在就是在日本,陈其美与蒋介石,还有一位叫黄郛的留学生,结为生死兄弟——陈老大,黄老二,蒋老三,由此后来陈果夫与陈立夫兄弟就称蒋介石为“三叔”。
陈其美这个人,很有侠气,敢做敢为,在家乡一带很有名,他的性格与作为也深深影响着果夫与立夫两个侄子,他们都以这个叔叔为骄傲。
1908年,陈其美回国,在上海加入青帮,并成为大头目,他以青帮为掩护,加紧进行反清的革命活动。
辛亥革命后,他成为上海都督,手握大权,袁世凯对其极为妒恨,后让张宗昌派人将陈刺死。陈死后,无人敢于去收尸,唯有蒋介石不顾一切去将处理了他“大哥”的后事。
后来在蒋的一生中,陈其美都始终深深印刻于他的脑海中,为了这个当初的引路人,他可以不惜任何代价。也正是这个原因,所以陈果夫陈立夫兄弟才有了与国民党、与蒋家根深蒂固的渊源关系。
(2)中国历史四大家族扩展阅读:
国民党四大家族一般是指蒋宋孔陈四大家族,指20世纪上半叶控制中国政治,经济命脉的四个家族,即蒋中正家族、宋子文家族、孔祥熙家族和陈果夫、陈立夫家族。有道是:蒋家的天下陈家的党,宋家的姐妹孔家的财。
蒋介石是“四大家族”毋庸置疑的领军人物,有了蒋中正的才能和野心才有了曾经煊赫无比的“四大家族”——“蒋宋孔陈”。蒋控制的是政治,陈控制的是党,宋孔两家先后担任财政部长,长期把持国家的财政大权。
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一说最早是由中共领导人瞿秋白在1920年代提出的,后来陈伯达在国共内战中写《中国四大家族》一文中指称四大家族借抗战为名聚敛民财,获得了多达200亿美元的财富。
现在,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一般是指民国时期以蒋介石为首的资本主义买办统治集团。即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和陈果夫、陈立夫四大家族,是国民党官僚资产阶级的代表。
抗战开始以后,四大家族利用战争时期的新情况,极力加强官僚资本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垄断地位,大发国难财,使官僚资本迅速膨胀。
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迅速膨胀和垄断地位的加强。 依靠政治特权和经济掠夺来实现的。它掠夺的对象不只有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而且有民族资产阶级和中小地主阶级。
虽然四大家族为民间嚷嚷上口,也成为指控国民党失去民心重要的缘由;然而学术界对四大家族是否存在,更进一步说,他们的“聚敛”成果一直存在争议。因为这些人的争议是因党国体制牟取暴利而生。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四大家族
3. 中国古代四大家族是那几始姓
你好!
请问始姓是什么?
另外,中国古代从来没有过四大家族。
和“四”沾边的,南北朝时北朝有四大望族崔,卢,王,郑。
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谢谢。
4. 中国古代四大家族都是那四个
古代四大家族:一指.红楼里面虚拟的 贾史王薛,有诗为证:贾不假版,白玉为堂金作马权 (贾府金玉满堂,都能用白玉建起厅堂以金打造马匹了)
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 (阿房宫作为秦时王宫,延绵300余里,却依然住不下史家众人,也说明了家族庞大,财力鼎盛)
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请来金陵王 (东海龙宫里珍宝何其之多,却依然还要向金陵的王家借白玉床来,也表示王家的珍宝已经躲过东海龙宫所藏,这是何等的富裕)
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雪即薛,薛家的珍珠已经多到像土一样,金子多到像铁一样了)
二指:国民党统治时的四大家族,蒋宋孔陈四大家族。
5. 中国民国时期的四大家族是那几个
四大家族,一般是指蒋宋孔陈四大家族,指20世纪上半叶控制中国政治,经济命脉的四个家族,即蒋中正家族、宋子文家族、孔祥熙家族和陈果夫、陈立夫家族。
抗战开始以后,四大家族利用战争时期的新情况,极力加强官僚资本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垄断地位,大发国难财,使官僚资本迅速膨胀。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迅速膨胀和垄断地位的加强。
是依靠政治特权和经济掠夺来实现的。它掠夺的对象不仅有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还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和中小地主阶级。
(5)中国历史四大家族扩展阅读:
陈家是四大家族中较穷的一个。陈果夫、陈立夫一生没有多少积蓄,死后并没有留下多少财产,再加上“二陈”在国民党败退台湾时,就已被蒋介石赶出了国民党的权力中心,因此陈家子弟一直靠自己的努力生活,并没有多少名门望族的感觉。
陈家子弟在岛内的地位可谓江河日下。前不久岛内有人要拆除陈立夫在台北市的故居。陈立夫的儿媳妇林颖曾虽然一再恳求对方“手下留情”,建议将陈立夫的故居改成陈立夫的文物纪念馆,但最终房子还是被拆除。在拆迁现场,独自抗争的林颖曾只好拿出相机,伤感地拍下照片留念。
蒋、宋、孔三大家族的后人因为有宋美龄这个大家长活到一百多岁,所以联系较多。每逢宋美龄过生日,三大家族都有后代前去探望。至于陈家子弟,与三大家族联系就相对少了。
四大家族后人绝大部分都没有像他们的前人那样踏上政坛。这其中原因很多,蒋家是因为蒋经国表示不希望后代再从政,而孔、宋、陈三大家族,则是因为他们在国民党逃台后名声很差,后人也丧失了从政的基础。
除此之外,四大家族的后人在近几十年中,亲眼见证了自己家族的衰落与凋零,从长辈的沉浮起落中看到了政治的灰暗,尝尽了世态的炎凉,恐怕这也是他们不愿从政的重要原因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没收四大家族的官僚资本,成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组成部分。
6. 中国古代四大家是哪四个
代表利益:墨家代表小生产者、小私有阶层在政治上的代表;儒家孟子是贵族地主在政治上的代表;荀子是地主阶级在政治上的代表;道家是没落的奴隶主贵族在政治上的代表。
一、墨家
墨家约产生于战国时期。创始人为墨翟(墨子)。墨家是一个纪律严密的学术团体,其首领称“巨子”,其成员到各国为官必须推行墨家主张,所得俸禄亦须向团体奉献。
墨家学派有前后期之分:前期思想主要涉及社会政治、伦理及认识论问题,关注现世战乱;后期墨家在逻辑学方面有重要贡献,开始向科学研究领域靠拢。
墨家的主要思想主张是: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相爱(兼爱),反对侵略战争(非攻),推崇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节用),重视继承前人的文化财富(明鬼),掌握自然规律(天志)等。
二、儒家孟子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鲁国邹人(今山东邹县东南部人),距离孔子的故乡曲阜不远。
孟子的出生距孔子之死(前479)大约百年左右。关于他的身世,流传下来的已很少。列女传》载有他母亲“三迁”和“去齐”等故事,可见他得力于母亲的教育不少。孟子曾受教于孔子的孙子子思。
历史影响:
后期是中国古代逻辑可以同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古印度因明(见印度逻辑史)相媲美的科学体系,在中国逻辑史和世界逻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但从秦汉以后,这份宝贵的遗产长期被忽视。晋朝时,鲁胜虽曾作《墨辩注》,但仅存其"叙"。
只是到了近代以后,孙诒让、梁启超、章炳麟、章士钊、谭戒甫等人才开始把墨辩逻辑与西方逻辑和印度因明进行比较研究,从而使后期墨家逻辑思想重新受到了重视,并有了新的发展。
7. 中国古代四大家族
中国古代的四大家族(复姓)家族:
夏侯:
夏侯(Xià hóu)姓源流单纯,源出有一:
出自姒姓,以爵号为氏。周武王封夏禹的后裔东楼公于杞,春秋时建立杞国。公元前445年楚国灭杞,杞简公的弟弟佗逃往鲁国,鲁悼公因为他是夏禹的后代,周初祖先又封为侯爵,于是称他为夏侯氏,其后代子孙因以夏侯为氏,称夏侯氏。
诸葛:
诸葛(Zhū gě 诸葛)姓源出有三:
1、出自葛姓所改。相传,伯夷的后裔葛伯的封国灭亡后,原居于琅琊郡诸县之葛氏有一支迁徙至阳都,因阳都已有葛姓,遂称后迁来的葛姓为诸葛氏。
2、出自有熊氏之后,为詹葛姓所改。春秋时齐国有熊氏之后有复姓詹葛,因读音讹为诸葛氏,后改为诸葛氏。
3、出自封赐所改。秦末陈胜吴广起义时,有大将葛婴屡立战功,却被陈胜听信谗言杀害。西汉文帝封葛婴的孙子为诸县侯,其后代遂以诸葛为姓,称诸葛氏。
司马:
1 周宣王时,重黎之后程伯休父,官至司马,掌国家军队,佐政辅国,权势重大,程伯休父克平许方,立下大功,周王室允许他以官职为姓,其后遂成司马氏。
2 齐景公任命田穰苴为掌管军事的大司马,由是称为司马穰苴,子孙号司马氏。
3 为许姓、郝姓所改。
4 冒姓或赐姓
公孙:
最早起源,黄帝的姓氏,在《史记》第一篇《五帝本纪》中有着记载,黄帝,姓公孙,名轩辕。
公孙复姓起源很多。春秋时,各国诸侯不论爵位大小,多喜欢称公。按照周朝制度,国君一般由嫡长子继位,即位前称为太子 ,其他的儿子便称为公子,公子的儿子则称公孙。他们的后代便有不少人便以公孙为姓,因此,公孙并非一族一姓的后人。最初出现的公孙氏是在上古时期。《路史》载:"神农用母弟勖,嗣少典国君,世为诸侯,后以公孙为姓。轩辕帝初名公孙,后改姬。"《广韵》载 :"古封公之后,皆自称公孙,故其姓多,非一族也。"《通志》载:"公孙氏,春秋时诸侯之孙,亦以为氏者,曰公孙氏,皆贵族之称。或眼黄帝姓公孙,因以为氏
8. 现代中国四大家族是哪些古代四大家族又是哪些
四大家族是指旧中国以蒋介石为首的封建买办统治集团。即蒋介石
、宋子文
、孔祥熙和陈果夫、陈立夫四大家族,是国民党官僚资产阶级的代表。他们利用反动政权,掠夺人民财富,垄断全国的经济命脉,迅速形成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成为蒋介石政权的经济基础。这个以四大家族为首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抗日战争期间和日本投降以后,达到了最高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没收四大家族的官僚资本,成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组成部分。
抗战开始以后,四大家族利用战争时期的新情况,极力加强官僚资本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垄断地位,大发国难财,使官僚资本迅速膨胀。
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迅速膨胀和垄断地位的加强。是依靠政治特权和经济掠夺来实现的。它掠夺的对象不只有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而且有民族资产阶级和中小地主。
中国古代的四大家族(复姓)家族:
夏侯:
夏侯(Xià
hóu)姓源流单纯,源出有一:
出自姒姓,以爵号为氏。周武王封夏禹的后裔东楼公于杞,春秋时建立杞国。公元前445年楚国灭杞,杞简公的弟弟佗逃往鲁国,鲁悼公因为他是夏禹的后代,周初祖先又封为侯爵,于是称他为夏侯氏,其后代子孙因以夏侯为氏,称夏侯氏。
诸葛:
诸葛(Zhū
gě
诸葛)姓源出有三:
1、出自葛姓所改。相传,伯夷的后裔葛伯的封国灭亡后,原居于琅琊郡诸县之葛氏有一支迁徙至阳都,因阳都已有葛姓,遂称后迁来的葛姓为诸葛氏。
2、出自有熊氏之后,为詹葛姓所改。春秋时齐国有熊氏之后有复姓詹葛,因读音讹为诸葛氏,后改为诸葛氏。
3、出自封赐所改。秦末陈胜吴广起义时,有大将葛婴屡立战功,却被陈胜听信谗言杀害。西汉文帝封葛婴的孙子为诸县侯,其后代遂以诸葛为姓,称诸葛氏。
司马:
1
周宣王时,重黎之后程伯休父,官至司马,掌国家军队,佐政辅国,权势重大,程伯休父克平许方,立下大功,周王室允许他以官职为姓,其后遂成司马氏。
2
齐景公任命田穰苴为掌管军事的大司马,由是称为司马穰苴,子孙号司马氏。
3
为许姓、郝姓所改。
4
冒姓或赐姓
公孙:
最早起源,黄帝的姓氏,在《史记》第一篇《五帝本纪》中有着记载,黄帝,姓公孙,名轩辕。
公孙复姓起源很多。春秋时,各国诸侯不论爵位大小,多喜欢称公。按照周朝制度,国君一般由嫡长子继位,即位前称为太子
,其他的儿子便称为公子,公子的儿子则称公孙。他们的后代便有不少人便以公孙为姓,因此,公孙并非一族一姓的后人。最初出现的公孙氏是在上古时期。《路史》载:"神农用母弟勖,嗣少典国君,世为诸侯,后以公孙为姓。轩辕帝初名公孙,后改姬。"《广韵》载
:"古封公之后,皆自称公孙,故其姓多,非一族也。"《通志》载:"公孙氏,春秋时诸侯之孙,亦以为氏者,曰公孙氏,皆贵族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