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外历史 > 中国人民共和国艰难历史

中国人民共和国艰难历史

发布时间:2021-02-25 15:50:31

中国历史上在艰难困苦我们不屈不挠

比如说近复一点 建国初制期的三年自然灾害

三年自然灾害
三年困难时期是指中国大陆地区从 1959年至1961年期间由于大跃进运动以及牺牲农业发展工业的政策所导致的全国性的粮食短缺和饥荒。在农村,经历过这一时期的农民称之为过苦日子,过粮食关,歉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在1980年代以前则多称其为三年自然灾害,后改称为三年困难时期。海外一些学者则称之为三年大饥荒,西方学者也称其为大跃进饥荒。

不过有良心的学者都知道,只是政治说法,根本就没有自然灾害。人祸。

② 中国开国的艰苦历程

第一单元 走向社会主义之路
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一、筹建新中国(第一届政协会议)
(一)时间:1949年9月 地点:北平
(二)内容:
1、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共同纲领》)---临时宪法
(1)新中国的名称:中华人民共和车
(2)新中国的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2、选举中央人民政府领导----毛泽东为政府主席
3、大会确定:国旗为五星红旗;代国歌为《义勇军进行曲》;首都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
(三)作用: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好准备工作。
二、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的标志)
(一)中央政府第一次会议
1、接受《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
2、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朱德为解放军总司令。
(二)大典盛况
1、时间:1949年10月1日
2、毛泽东宣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
(三)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1、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胜利,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结束;
2、中国人民站立起来,成为主人;
3、中国历史揭开了新的篇章。
三、解放大陆
1、歼灭国民党残余军队:向西北、中南和西南进军;
2、1951年同西藏鉴定和平协议,西藏和平解放。
第二课 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
一、土地改革
1、时间:1950--1952年底 文件:《中国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作用(意义):彻底废除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爱民成为土地的主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
二、抗美援朝(1950---1953年7月)
1、原因:美国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并越过中朝边境,轰炸中国东北边境的地区,严重威胁新中国的安全。为保家卫国(目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抗美援朝。
2、总司令:彭德怀 英雄人物:黄继光 邱少云
3、结束: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定》的签定----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
第三课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
一、内政(《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会议名称: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54年9月北京;
2、宪法内容: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3、选举毛泽东为主席,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二、外交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提出:1953年中印谈判; (2)倡导:中、印、缅
(3)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2、亚非万隆会议:1955年---------周总理“求同存异”
第4课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
1、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一化三改造):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一五计划:
(1)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2)时间:1953---1957年;
(3)内容:重点发展生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完成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4)成就:一田(克拉玛依油田)、一桥(武汉长江大桥)、三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飞机制造厂、鞍山钢铁公司)、六路(三公路、三铁路)。
二、三大改造(1953---1956年底)
改动的内容 改造的途径 结果及历史意义 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业 农业生产合作社 到1956年底基本完成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由于发展速度迅猛,工作过于急促和粗糙,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了一些偏差。
手工业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 加工订货到公私合营
第二单元 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6课 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
一、中共八大(1956年9月)
主要贡献: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成为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
遗憾:被中断,没有坚持。
二、重大失误
1、探索时期的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2、失误的表现
(1)大跃进: 标志:盲目求快-------大炼钢铁运动。
(2)人民公社化运动: 特点:一大二公。
3、失误的原因:违背客观经济规律,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
第7课 “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1966—1976年)
一、发动
1、开始标志:1966年5月,《五一六通知》。
2、毛泽东《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矛头指向刘少奇、邓小平。
二、经过
1、红卫兵运动----造反派夺权到武斗;
2、最大冤案:刘少奇案。
三、结束: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四、评价
1、性质:“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2、危害:国家政权遭到严重削弱;民主与法制被肆意践踏;国民经济发展缓慢,生产处于半停产或停产状态;人民生活水平基本没有提高;对教育科学文化事业严重摧残,阻滞了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拉大了。
第8课 铸起共和国钢铁长城
1964年10月:原子弹 1966年:导弹 1967年:氢弹 1970年: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
1949年:海军和空军 三位一体的战略核力量:地地战略导弹部队、海军潜地战略导弹部队、空军战略轰炸机部队
第9课 新国中走向世界舞台
一、重返联合国:1971年10月,第26届联大(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
二、中美建交:1972年尼克松访华,签定上海《中美联合公报》;1978年发表《建交公报》;1979年1月1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第三单元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11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978年12月)-----改革开放的开始
1、内容: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和实行改革开放;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
2、意义: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走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共和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转折点。
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进行---包产到户(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农业发展。
三、对外开放
1、经济特区(广东、福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1980年)、海南省(1985年);
2、沿海开放城市:大(连)秦(皇岛)青(岛)烟(台)连(云港)天(津);江(湛江)海(北海、上海)通(南通)南北;宁波三州(广州、温州、福州)。
3、经济开放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环渤海地区、上海浦东新区。
第12课 欣欣向荣的科教文体事业
一、科技
1、1973年袁隆平----籼型杂交水稻(东方魔稻);
2、1986年3月“八六三计划”《高新技术研究开发计划纲要》;
3、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应用。
二、教育
1、战略思想:科教兴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发展高等教育
2、普九: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3、发展高等教育:1977年底恢复高考。
三、其它:
1、20世纪五六十年代:《青春之歌》《红旗谱》《创业史》《红岩》
2、1981年茅盾文学奖设立; 3、1991年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
4、1984年第23届奥运会金牌零的突破。
第13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
一、解决港澳问题------一国两制(邓小平):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中国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港澳台地区仍然保持资本主义制度。1997年7月1日收回香港;1999年12月20日收回澳门。
二、两岸交流
1、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2、原则:相互尊重、互补互利
第14课 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1982年新宪法,又通过《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通则》----建立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
二、市场经济体制
1993年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规定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邯郸钢铁总厂。建立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打破了“铁饭碗”。
三、推进建立国际新秩序 1989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建立,1991年加入。WTO
四、高举伟大的旗帜
1997年十五大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成为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旗帜。

③ 祖国的艰难历史和现在的成就

下面列出了部分中国政府或大多数中国人认为是不平等的条约。

中俄蒙协约(民国4年(1915年)6月7日,中国与俄国,签约地点:外蒙古,恰克图)
民四条约(二十一条)(民国4年(1915年)5月25日,中国与日本,签约地点:北京)
满洲里界约(1911年(宣统3年)12月20日,中国与俄国,签约地点:满洲里)
中英续订藏印条约(1906年(光绪32年)4月27日,签约地点:北京)
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正约(1905年(光绪31年)12月22日,签约地点:北京)
辛丑条约(1901年(光绪27年)9月7日,签约地点:北京)
广州湾租界条约(时间:1899年(光绪25年)11月16日;签约地点:广州湾;中国与法国)
订租威海卫专条(时间:1898年(光绪24年)7月1日;签约地点:北京;中国与英国)
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时间:1898年(光绪24年)6月9日;签约地点:北京;中国与英国)
中俄旅大租地条约(1898年(光绪24年)3月27日,签约地点:北京。1898年5月7日在俄国彼得堡签订了《续订旅大租地条约》)
中德胶澳租界条约(1898年(光绪24年)3月6日,北京;中国与德国)
中日通商行船条约(1896年(光绪22年)7月21日,签订于北京)
中俄密约(1896年(光绪22年)6月3日,莫斯科)
马关条约(1895年(光绪21年)4月17日,马关,与日本)
中英会议藏印条款(1890年(光绪16年)3月17日,印度加尔各答;补充修订:1893年12月5日,大吉岭)
中葡和好通商条约(1887年(光绪13年)12月1日,与葡萄牙,北京)
中英烟台条约(1876年(光绪2年)烟台;中国与英国)
中日北京专条(1874年(同治13年)10月31日)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1864年(同治3年)10月7日,塔尔巴哈台)
中德通商条约(1861年(咸丰11年)9月2日,天津)
北京条约
中俄北京条约(1860年(咸丰10年)11月14日,北京)
中法北京条约(1860年(咸丰10年)10月25日,北京)
中英北京条约(1860年(咸丰10年)10月24日,北京)
天津条约
中法天津条约(1858年(咸丰8年)6月27日,天津)
中英天津条约(1858年(咸丰8年)6月26日,天津)
中美天津条约(1858年(咸丰8年)6月18日,天津)
中俄天津条约(1858年(咸丰8年)6月13日,天津)
中俄瑷珲条约(1858年(咸丰8年)5月28日,瑷珲)
上海英法美租界租地章程(1854年(咸丰4年)7月5日,上海)
中俄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1851年(咸丰元年)8月6日,伊犁)
黄埔条约(1844年(道光24年)10月24日,与法国,黄埔)
望厦条约(1844年(道光24年)7月3日,与美国,望厦)
虎门条约(1843年(道光23年)10月8日,与英国,虎门)
南京条约(1842年(道光22年)8月29日,与英国,南京)

1917年,德国和奥匈帝国因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中国的敌对国,而被废除不平等条约。1917年苏联自愿放弃其在中国的特权(事后未完全兑现,亦无退还条约中获得的领土)。1943年,美国和英国自愿放弃其在中国的特权。意大利和日本因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中国的敌对国失去他们的特殊地位。1946年,法国放弃其在中国的特权。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成立后,不承认以前签订的所有不平等条约。

①第一阶段(1840年—1860年)

这一阶段既是中国由君主专制社会走向半殖民社会的开端,也是列强在中国建立殖民体系的形成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南京条约》的签定标志着中国不平等条约体系的建立与初步形成。《南京条约》又与《望厦条约》、《黄埔条约》构成了中国不平等条约体系中最重要的奠基石。通过这三个不平等条约,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三个资本主义国家:美、英、法三国在中国取得了如下权利:

1.取得自由对外贸易的通商权与片面最惠国待遇。
2.取得协定关税的权利。
3.取得取得在华传教、租地建房的权利。
4.取得领事裁判权。
5.取得部分中国领土的占有权。

·中英、中法、中俄《天津条约》、中俄《瑷珲条约》(1858年)
·中英、中美、中法、中俄《北京条约》(1860年)
这次战争带来的新的不平等条约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欧美各国又取得了一些新的条约特权:

1.胃口大开的领土要求。
2.扩大对外贸易窗口的要求。
3.内河航运权。
4.鸦片贸易合法权。
5.内地自由行动权。
6.劳工出国权。

这一时期的不平等条约大多围绕着贸易而进行,对于当时的资本主义国家而言,工业革命后生产力的提高带来了大量的商品,在本国市场销售商品取得利润不能完全满足资本家的欲望,因而就要开辟新的海外市场。所以各国采用的都是自由贸易的经济方针,政府制定的对外政策无不以扩大贸易对象,实现商品输出为主要目的。打开中国的大门,建立殖民地,要求五口通商、协定关税都是这一方针的具体体现。面对顽固不愿开放的清朝政府,各国就采用了先以武力手段迫使中国政府谈判,再取得交易特权与商品市场。

②第二阶段(1860年—1919年)

在《北京条约》签订之后,清帝国进行了一场洋务运动的变革;在1860以后的一段时期内,清政府“内外祥和”,称之为“同治中兴”。但是,好景不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1876年因马嘉理案签订烟台条约。1883年,法国为侵略越南而挑起战争。在这场被称为中法战争的战争中,清军于马尾海战大败后在陆地战场上取得了决定性胜利,此时清政府却主张趁胜求和。1885年李鸿章和法国公使巴德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法新约》。这场战争显示了洋务运动的成绩,更暴露了洋务运动的严重不足。

此时,日本正处于明治维新时期;他们制定了入侵中国的“大陆政策”,并通过不断扩军备战一步步实施他们的计划。在一切就绪之后,1894年,日本发动了日本称为日清战争的甲午中日战争。由于清政府的腐朽,战争迅速失败。1895年李鸿章和伊藤博文在日本马关春帆楼签订了《马关条约》

此后,列强在中国大肆划分势力范围,强占租借地,中华民族同外国矛盾日趋激化。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义和团运动迅速在中国北方兴起(南方也有类似性质的运动,规模较小)。义和团运动在反侵略也极端排外,仇视一切外来事物;在华北四处杀害外国人与信仰基督教的中国人,烧毁教堂、铁路等一切跟外国有关的事物。外国人纷躲入使馆避难。列强以保护侨民为名,英法美俄德日意奥八国联合起来,组成联军进入中国,在天津登陆后向北京进发。清政府则以“义和团可用”,让义和团及清兵在北京围攻外国使馆,并向十一国宣战。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后,清皇室仓皇离开;并以政府之前是被义和团胁持为名,由李鸿章出面跟列强求和。义和团则被中外联合剿杀。同时俄国更乘机占领中国东北。1901年,李鸿章代表清政府同11国签订了《辛丑条约》。因为列强之间的矛盾,中国免于被瓜分。但条约对中国处以惩罚性的条款,包括容许外国在北京至天津驻兵,并对各国赔偿大额军费。李鸿章不久病死。这个条约进一步削弱清政府的统治。
③第三阶段(1919年—1949年)

在这一阶段,在中国植根近80年的不平等条约体系开始遭到动摇:早先苏联宣布废除沙皇俄国与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国内民主意识与救亡图存观念日益上涨,大规模的群众集会此起彼伏。令当时的北洋政府受到极大压力。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展现出中华民族不甘于受人宰割的决心,其结果是远在法国召开的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没有在破坏中国权益的《凡尔赛和约》上签字。此后不久,随着联俄容共的实现,中国国民党领导进行北伐。自1927年中华民国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中国大陆上出现了持续不断的权力收回与“改订新约”运动,使得中国的民族自尊心得到极大满足。

这一时期掌握国家政权的政府虽不敢彻底废除所有的不平等条约,但已经对部分国家主权展开收回行动。其主要活动为:

1.收回租界:包括1927年1月国民政府下令收回发生一三惨案事端的汉口、九江的英国租界;1930年10月1日收回英国占领的威海卫;1931年1月15日收回比利时在华租界。
2.收回关税主权:改订新约运动的成果之一;1933年国民政府实行新税则,标志着中国基本实现了关税自主。
3.废除领事裁判权与最惠国待遇。

但这一系列的活动并没有彻底让中国摆脱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状况,这是由于当时的中国国力依然不足以与世界强国对抗,政府害怕面对废除不平等条约后各国可能做出的强烈反应甚至是动用武力;国民政府需要有外国的经济、外交上的支持,不可能接受被国际孤立的形势。因而在20世纪30年代后,不平等条约的体系反而再次加强,但各国也已经不再采用武力威胁的手段,转而以一定的经济利益或一些对中国而言无关大局的利益来换取特权,或者先制造舆论优势渲染签订条约的利益。如何梅协定就是日本先制造“华北独立”的事端,再通过舆论向外界诠释华北不设防带来的好处,最终使国民政府接受协定。

不久,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由于中国与意、日为交战方,因此废除了在华的不平等条约。为了维持反法西斯同盟的稳定,1943年1月11日美国和英国分别与中华民国签署《中美新约》、《中英新约》,自愿放弃在同盟国中国的特权。

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共同纲领》,其第55条公开宣布“对于国民党所订的各项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
辉煌成就
1、1956年7月,沈阳飞机厂试制成功我国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2、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全世界为之震惊;1967年,我
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这是我国著名的“两弹”。

3、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4、1978年中共11届3中全会决议发布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开始

5、长江三峡

6、香港、澳门回归
7,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加快了我国的对外开放,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使之国际化。

④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整中国完成了一个艰难的破茧成蝶伟大历程具有怎样的历史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由原先的封建社会彻底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中国人民自己当家做主了。

⑤ 从中国人民的艰辛探索历程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必然性。(注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是中共)

你这话有严重的反动意味。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共建立命名的。20世纪初我们叫中华民国。
问题问清楚了,你这样谁能回答了。

⑥ 新中国成立的艰辛过程

新中国成立
1949年10月1日下午2时55分,浩浩荡荡的车队从中南海东门开出,车上坐的是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各位副主席和各位委员们。通往天安门城楼的古砖道有整整一百级。毛泽东从容地走向城楼。
下午3时整,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宣布新中国成立大典开始。毛泽东主席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已于本日成立了!”宣布新中国成立的洪亮声音在天安门上空久久回荡,声音通过电波,飞越祖国的山山水水。军乐队奏响了庄严激越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28声礼炮轰鸣,象征着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28年的探索和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毛泽东庄严地按下升旗电钮,新中国第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城楼前的旗杆上冉冉升起,天安门广场30万群众汇成欢腾的海洋……1949年10月1日,普天同庆。大江上下,黄河内外,沉醉在一片欢乐之中。在祖国大地每一个地方,每一位中国的老百姓,都在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欢呼、而欢笑、而欢庆。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对中国人民反动统治的彻底结束。中国人民从此成为中国社会的真正主人。中国从此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并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1971年10月25日,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提案通过时,中国代表喜不自禁。

⑦ 中国的艰难历程

1、抗美援朝的战争

1950年10月上半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毛泽东主持下,多次召开会议,全面深入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充分估计了各方面的困难,从挽救朝鲜危局、保卫我国安全和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进步事业这一根本立场出发,

毅然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决心克服一切困难,组织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同朝鲜人民一起反击美国侵略者。


2、土地改革运动

新中国成立后继续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这是继续完成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新中国成立时,全国拥有三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不仅使广大贫雇农遭受残酷的封建剥削和压迫,也严重地束缚农村生产力的解放。

为废除封建剥削制度,解放农村生产力,为了使广大贫雇农从地主阶级统治、压迫下解放出来,必须进行土改。

3、1950年国庆节企图炮击天安门一案

美帝国主义间谍李安东、山口隆一等在美国战略情报局、东京美国占领军总部和前美国驻华大使馆北京武官处的策划和指挥下,绘制了天安门形势图,准备在1950年我国国庆大典时,杀害党和国家领导人。这一罪恶阴谋,于1950年9月26日被我公安机关破获,未能得逞。

1951年8月17日,北京市军管会军法处对7名阴谋武装暴动的美国间谍进行判决。其中主犯李安东(意大利人)、山口隆一(日本人)被判处死刑,并于当日下午5时执行枪决。

4、镇压反革命运动

从1950年10月开始,一场大规模的镇压反革命运动在全国展开。1951年2月,中华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使镇压运动有了法律的武器和量刑的标准。到1952年底,镇压反革命运动胜利结束,全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安定局面,人民民主政权得以巩固。

5、三大改造完成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三个行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极大地促进了工、农、商业的社会变革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

政治上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经济上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我国基本确立;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开辟了道路;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6、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中国于在2001年12月11日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自1986年7月10日正式提出申请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方地位开始,经过15年的艰苦谈判,中国终于在2001年12月11日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标志着我国的产业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如今,中国加入WTO将近15年,过去十余年见证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⑧ 中华民族的艰难历史

在共和国50年的历史中,曾经产生了许许多多家喻户晓的口号,它几乎构成了当时政治生活、社会生活中最为抢眼的风景线,在人们的心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口号是历史的浓缩,从口号中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一个真实的历史,以及在这样的历史氛围中人们的真实心态。
三面红旗万岁
中国人民太渴望迅速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了,他们对共和国的领导人寄予了很高的希望,这几乎是一种不可动摇的信念。当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从中国的领导人到普通老百姓都坚信,中国将在不太长的时间内进入世界强国的行列。
1958年,“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已经提出;在农村掀起了人民公社化的热潮,短时间内,世世代代分散从事生产活动的农民,被组织在政社合一的集体组织中;经济上提出了“大跃进”的口号,要以超前的建设速度把中国的经济搞上去。由此,“总路线”、“人民公社”、“大跃进”,成为引导中国人民奔向共产主义的“三面红旗”。
刹时间,整个中国大地漫卷于“三面红旗”的海洋中,人人都在为自己能够投入到这场创造世界奇迹的战斗中而感到自豪。
后来的事实证明,如果它是被纳入遵循客观规律、以科学法则作为论证和指导的操作规程,如果它不是一哄而起,而是循序渐进,多一些借鉴、多一些管理、多一些耐心,几乎可以肯定,这种精神确实能够创造出一个不小的奇迹。
超英赶美
1957年11月18日,毛泽东在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莫斯科代表会议的讲话中公开提出,要用15年左右的时间在钢铁和其他重要工业品的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英国。同年12月2日,刘少奇向中国工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祝词时,宣布了这个口号。
1958年5月,中共八届二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将经济建设速度问题提到非常重要的地位,强调要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发扬敢想、敢说、敢做的创造精神,进一步提出了争取7年赶上英国、15年赶上美国的要求。
“超英赶美”的口号,提出了要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展开竞赛,要在工业、农业等主要产品上全面超过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以超常的速度发展,以“跃进”的速度赶超。赶超是从盲目地、片面地追求工农业生产,主要是粮食和钢铁生产的高速度、高指标开始的。
1958年6月,在华东地区农业协作会议上首先提出,今明两年粮食产量可以提高到人均1000~1500斤,“在三到五年内,使粮食增产到每人平均2000斤是完全可以的”。随后,西北地区农业协作会议也提出,到1962年粮食产量人均突破3000斤。这一年8月,中央估计,1958年粮食产量可以达到6000亿斤到7000亿斤。
追求钢铁产量的“跃进”运动更是令人瞠目结舌。1958年6月,根据各地报上的钢铁“跃进”计划,提出了1959年全国钢产量可以超过3000万吨,1962年可以达到8000万吨甚至9000万吨。最后把1958年的钢产量定为1070万吨。
为了实现钢产量翻番的奋斗目标,规定各部门、各地方都要把钢铁生产放在第一位,提出了“一马当先,万马奔腾,以钢为纲,全面跃进”的口号,掀起了一个全国范围的群众性大炼钢铁运动,大搞土法炼钢炼铁,即“小土群”。全国共有5000万人投入了这场运动,建小高炉、土高炉60万座,田野、街道、山坡,到处都摆开了大炼钢铁的战场。此外,还发动全民大办小煤窑,全国有2000万人上山挖煤,开小煤窑达10多万座。
突击蛮干的后果,是浪费了巨大的人力和资源。有1/3的钢铁不合格,国民经济也陷入混乱,各部门的比例关系如积累与消费、工业与农业、工业交通内部,以及社会购买力与商品可供量等比例关系严重失调。生产上的浪费也十分严重,经济效果很差,农业丰产不丰收。
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
1962年下半年,我国国民经济在“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的指导下,形势有了明显的好转,但还存在着不少有待解决的问题。这一时期,党的中心任务仍然是继续贯彻“八字”方针,落实各项政策,争取国民经济的尽快恢复和发展。
这一年的8月,中共中央在北戴河召开了工作会议。会议原定主要是讨论农村工作问题、粮食问题、商业问题等。毛泽东在会议的讲话中,对阶级斗争的形势估计过于严重,提出了阶级、形势、矛盾三个问题,即社会主义国家究竟存在不存在阶级,国内形势是不是一片黑暗,还有没有点光明,社会主义是不是就没有矛盾了,有些什么矛盾。毛泽东还指出,右倾机会主义就是修正主义,党内有人搞修正主义。结果,会议着重讨论了毛泽东的讲话,并且按照这一精神为即将召开的党的八届十中全会做准备。
1962年9月,党的八届十中全会在北京召开,毛泽东在开幕会上做了关于阶级、形势、矛盾的讲话,把社会主义社会中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的阶级斗争做了扩大化和绝对的论述,强调了“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阶级斗争必须“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会议接受了毛泽东的观点,认为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都存在着无产资级和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存在着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存在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同时,社会上还存在着资产阶级的影响,一些人企图走资本主义道路;因此,阶级斗争不可避免,并且要反映到共产党内来,成为产生资本主义的根源。这些观点的提出,使1957年以来阶级斗争扩大化的观点更加系统化了。
在这一观点的指导下,抓阶级斗争成为压倒一切的工作。1963年2月,毛泽东在中央工作会议提出“阶级斗争,一抓就灵”,要求各地注意阶级斗争和社会主义教育问题。5月在中共中央发布了由毛泽东主持制定的《关于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中,对国内阶级斗争形势作了严重的估计,认为中国社会主义出现了尖锐阶级斗争情况,资本主义势力和封建势力“正在对我们猖狂进攻”,所以,“进行阶级斗争,进行两条道路的斗争,这是决定我们社会主义事业成功的根本问题”。
1964年12月,毛泽东在一份批示中说:“我们的工业究竟有多少在经营管理方面已经资本主义化了,是三分之一、二分之一,或者还多些,”并认为这种“资本主义经营管理”的“主要根源”来自上边。随后不久,毛泽东在另一份批示中提出了“官僚主义者阶级”和“走资本主义道路的领导人”的概念,认为这些人“与工人阶级和贫下中农是两个尖锐对立的阶级”,他们已经“变成或者正在变成吸工人血的资产阶级分子”,是“斗争对象,革命对象”。
从提出“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开始,毛泽东阶级斗争扩大化的思想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由此逐步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发动。
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
在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的历史进程中,毛泽东以其巨大的历史功绩建立了崇高的个人威望,被作为杰出的民族英雄为中国人民所敬仰。中国人民相信,只要有毛泽东的领导,中国就会从胜利走向胜利,不断创造历史的辉煌。
本来,人民对领袖人物的崇拜和敬仰,也属于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是一种情结的凝聚。1966年,毛泽东出于他对中国社会主义时期基本矛盾的判断、出于对现阶段阶级斗争形势的严重估计,发起了一场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群众运动,希望通过自下而上的方式,来改变他认为的“旧秩序”。这场运动需要树立个人崇拜,而且毛泽东本人也不反对个人崇拜,他曾对斯诺讲过,还是需要有一点个人崇拜的。有了一定的社会基础,有了毛泽东本人的默许,再加上林彪、陈伯达、江青等人的推波助澜,一场史无前例的个人崇拜狂潮便在中国大地上掀起了。
这场个人崇拜运动的普遍表现形式就是,对领袖尽表忠心,把最美好的祝词用来赞美领袖。于是,“毛主席万岁万岁万万岁”“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等,成为中国人在各种场合不分早晚必喊的口号。随后又进一步发展为,凡是提到毛泽东,必须加上四个伟大—伟大的导师、伟大的领袖、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人们在公开场合不论干什么,都必须带上语录本;对领袖表忠心还形成了一套程式,即早请示,晚汇报,跳“忠字舞”;每逢有“最新指示”发表,人们都被号召要上街敲锣打鼓,游行庆贺,彻夜不眠。
于是,毛泽东就这样一步步地被抬上神坛,毛泽东本人,包括他的思想、他的功绩、他的经历,他的智慧和才干、他的著作和语录,都被神化,中国在一场人为的造神运动中偏离了正常发展的历史轨道。
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
1969年,中苏边境发生了多起大规模的武装冲突,中国国家安全的形势顿时严峻起来,对此,毛泽东提出,要立足于大打、早打。这一估计,加重了中国共产党内部早已存在的认为国际形势日益严重、世界大战不可避免的看法。
于是,战备工作被提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1969年6月,当时军委办事组召开的座谈会上提出,要用打仗的观点,观察一切,检查一切,落实一切;并提出了庞大的国防建设计划,成立了全国性的人民防空领导小组和各省市、自治区人民防空领导小组,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挖防空壕,建防空洞,修筑战备设施,形成了全民搞战备的运动。
毛泽东提出的口号是:“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它一方面出了战备工作要抓的主要内容,又形象地概括了这一时期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
与“文化大革命”初期要“解放全世界被压迫人民”时的激进相比,这一时期的中国已经务实了很多,已经立足于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作为根本,有理、有力地维护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及尊严。
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
1976年初,所谓的“反击右倾翻案风”开始后,“四人帮”对邓小平主持的整顿工作大加攻伐,他们不厌其烦地讲着“以阶级斗争为纲”,大谈“阶级斗争”的必然性、重要性;把生产力的发展与复辟资本主义划上等号,把生产力落后等同于社会主义,把搞阶级斗争、防止资本主义始终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似乎只要抓住了阶级斗争这个“纲”,其他什么问题就都迎刃而解了;而要放弃了阶级斗争,虽然国民经济搞上去了,生产发展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那就是资本主义“复辟”了,社会主义江山“变色”了。
正是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幌子下,“四人帮”提出了许多荒谬至极的论调,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类似的还有“宁要社会主义的低产,不要资本主义的高产”,“宁要社会主义的晚点,不要资本主义的正点”等等。在“四人帮”看来,即使是事关国计民生的国民经济,事关社会进步的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等,只要不是在“以阶级斗争为纲”下的活动,就都是资本主义的。
这种无异于历史的倒退、文明的反动的做法,与其自我标榜的所谓“先进”、“光明”、“正确”等相差了何止千万里。
这种错误的指导思想,形成了一种荒诞的定式,即社会主义等于贫穷,社会主义与发展生产力是水火不相容的,越是贫穷才越是纯正的社会主义。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曾经有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在极“左”思想的主导下,把贫穷当做自豪的资本,越穷越革命,越穷越光荣,这种荒谬的理论曾经使中国长期处于贫穷落后状态。
是邓小平首先打破了这一极“左”思想的禁锢。还在1979年他就明确地指出:“社会主义如果老是贫穷的,它就站不住。”1984年便提出了“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他说:“哪有什么贫困的社会主义、贫困的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是实现共产主义。马克思讲的共产主义是‘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社会,什么是按需分配生产力不是极大的发达,物质产品不是极大的丰富,怎么搞按需分配!”
从此,我们就可以理直气壮地说,社会主义就是要消灭贫穷,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多的物质财富;要在经济建设中敢于坚持生产力标准,把它作为衡量我们工作好坏的重要尺度之一。观念的转变极大地推动了社会变革,改变了人们传统的思维模式,它给人民群众带来的是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生活方式的根本转变。
摸着石头过河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创新性事业,在从事这项事业的历史进程中,我们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我们没有现成的理论可供学习,一切都要靠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不断地实验,自己闯出一条路子来。因此,邓小平形象地把这比喻为摸着石头过河。
正是靠着这种大胆的探索精神,我们突破了一系列的禁区,搞了联产承包责任制,搞了城市试点改革,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一国两制”统一祖国的方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等等;把改革一步步引向深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成就。1992年,邓小平在南巡时进一步说,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他还提出了“三个有利于”标准,提出了社会主义也能搞市场经济。
就这样,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又出现了一次重大的突破,大胆地吸收和借鉴了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尤其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模式和运行机制。从此,我国企业改革多年进展不大的状况有了根本性的改观。

⑨ 祖国的艰难历程

再有不到一个月,我们将迎来新中国成立60年。
这些日子,人们用不同的方式,向这不同寻常的60年致敬。媒体的专栏有纪念文章,学者的笔下有总结思考。亿万群众也以自己的感悟,回忆曾以不同年龄和身份参与的这段历史。
该怎样认识这60年?
人生总会有几个节点来标识生命的阶段和质量,国家也一样。
1840年,1949年,2009年。将新中国60年的历程,放在这样的历史坐标中,或许能更清晰地判断,我们从什么样的位置出发,又走到了什么样的地方。
这三个节点,涵盖了五千年中华由“天朝上国”变为“劣等民族”的迷茫和愤慨,凝聚了一个古老国度从“东亚病夫”到“少年中国”的奋进和努力,标注着社会主义新中国从“站起来”到“强起来”的飞跃和巨变。它们串起了中国跌宕起伏的近现代史,呈现了中国波澜壮阔的三个世纪,在大悲大喜、晦暗光明中,直观地证明了一个真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有了共产党,中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
任何一个政党,任何一种社会力量,能否在民族的历史进程中占据应有的地位、发挥应有的作用,归根结底,要看它能否遵循人民的意志,顺应历史的潮流,解决自己民族所面临的最紧迫、最根本的问题。自1840年起,中华民族面临两大历史性任务:救亡图存、强国富民。中国共产党正是在这两次“大考”中,被历史和人民推向了时代的潮头。
“强邻环列,虎视鹰瞵。蚕食鲸吞,已效尤于接踵;瓜分豆剖,实堪虑于目前。”这是孙中山写下的悲怆文字。鸦片战争后百余年间,民族危机日益深重,救国救民路在何方?许多政治力量都曾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倾力表演,但最终都成为匆匆过客。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亿万人民浴血奋战,驱散黑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实现了几代中国人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历史和人民将我们党推上了执政位置。各民主党派当时向中国共产党发出的一份贺电,足以代表全国人民的心声:“四万万人挣脱数千年封建专制的枷锁,洗刷一百年帝国主义欺凌的耻辱,这是一件无比痛快的大事……假如中国人民没有中国共产党,就不知道黑暗的日子何时才能终了。”
以1949年为起点,中华民族的发展进入了新纪元。这个新纪元不仅把一个贫困交加、四分五裂的旧中国,变成了一个团结统一、前途光明的新中国,还把一个积贫积弱、一穷二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变成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活力的社会主义国家。
“我从来没有预见到中国将成为世界上发展和增长最快的经济体……没有想到中国会成为当前稳定全球经济的主要力量”。这是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的感喟。60年执政,中国共产党带领亿万人民,推动中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历史性转变,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这短暂的60年,如此深刻地改变了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命运,改变了全球发展的格局和世界历史的走向。
救亡图存,强国富民。把新中国这60年,放在百年中国现代化历程上,放在民族复兴的背景下,我们就会看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不是自封的,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必然”;就会发现“人民总是从历史活动的实践和比较中,不断寻找能够带领自己前进的领路人”,而所谓政治伦理,最重要的便是始终有决心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有能力解决我们民族所面临的时代课题。
也正因如此,小平同志语重心长地告诫我们:“中国由共产党领导,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由共产党领导,这个原则是不能动摇的;动摇了中国就要倒退到分裂和混乱,就不可能实现现代化。”
“给中国共产党执政打一个高分”,这是新中国成立60年之际外国友人的评价。而对亿万中国人民来说,60年历史的一个重要结论是: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国家发展、民族团结、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的根本保证。

你可以删点

⑩ 祖国的艰难历程有哪些 急需!!!!!!!!!!!!

再有不到一个月,我们将迎来新中国成立60年。
这些日子,人们用不同的方式,向这不同寻常的60年致敬。媒体的专栏有纪念文章,学者的笔下有总结思考。亿万群众也以自己的感悟,回忆曾以不同年龄和身份参与的这段历史。
该怎样认识这60年?
人生总会有几个节点来标识生命的阶段和质量,国家也一样。
1840年,1949年,2009年。将新中国60年的历程,放在这样的历史坐标中,或许能更清晰地判断,我们从什么样的位置出发,又走到了什么样的地方。
这三个节点,涵盖了五千年中华由“天朝上国”变为“劣等民族”的迷茫和愤慨,凝聚了一个古老国度从“东亚病夫”到“少年中国”的奋进和努力,标注着社会主义新中国从“站起来”到“强起来”的飞跃和巨变。它们串起了中国跌宕起伏的近现代史,呈现了中国波澜壮阔的三个世纪,在大悲大喜、晦暗光明中,直观地证明了一个真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有了共产党,中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
任何一个政党,任何一种社会力量,能否在民族的历史进程中占据应有的地位、发挥应有的作用,归根结底,要看它能否遵循人民的意志,顺应历史的潮流,解决自己民族所面临的最紧迫、最根本的问题。自1840年起,中华民族面临两大历史性任务:救亡图存、强国富民。中国共产党正是在这两次“大考”中,被历史和人民推向了时代的潮头。
“强邻环列,虎视鹰瞵。蚕食鲸吞,已效尤于接踵;瓜分豆剖,实堪虑于目前。”这是孙中山写下的悲怆文字。鸦片战争后百余年间,民族危机日益深重,救国救民路在何方?许多政治力量都曾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倾力表演,但最终都成为匆匆过客。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亿万人民浴血奋战,驱散黑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实现了几代中国人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历史和人民将我们党推上了执政位置。各民主党派当时向中国共产党发出的一份贺电,足以代表全国人民的心声:“四万万人挣脱数千年封建专制的枷锁,洗刷一百年帝国主义欺凌的耻辱,这是一件无比痛快的大事……假如中国人民没有中国共产党,就不知道黑暗的日子何时才能终了。”
以1949年为起点,中华民族的发展进入了新纪元。这个新纪元不仅把一个贫困交加、四分五裂的旧中国,变成了一个团结统一、前途光明的新中国,还把一个积贫积弱、一穷二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变成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活力的社会主义国家。
“我从来没有预见到中国将成为世界上发展和增长最快的经济体……没有想到中国会成为当前稳定全球经济的主要力量”。这是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的感喟。60年执政,中国共产党带领亿万人民,推动中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历史性转变,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这短暂的60年,如此深刻地改变了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命运,改变了全球发展的格局和世界历史的走向。
救亡图存,强国富民。把新中国这60年,放在百年中国现代化历程上,放在民族复兴的背景下,我们就会看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不是自封的,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必然”;就会发现“人民总是从历史活动的实践和比较中,不断寻找能够带领自己前进的领路人”,而所谓政治伦理,最重要的便是始终有决心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有能力解决我们民族所面临的时代课题。
也正因如此,小平同志语重心长地告诫我们:“中国由共产党领导,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由共产党领导,这个原则是不能动摇的;动摇了中国就要倒退到分裂和混乱,就不可能实现现代化。”
“给中国共产党执政打一个高分”,这是新中国成立60年之际外国友人的评价。而对亿万中国人民来说,60年历史的一个重要结论是: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国家发展、民族团结、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的根本保证

阅读全文

与中国人民共和国艰难历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